拼制度 想致富 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

晚上好,我是简七部的犀利君。

你有没好奇过,为啥美国这么年轻而富有,埃及这样古老的国度,人均GDP却只有它的5%?

韩国与朝鲜,语言和人种都一样,经济水平却又有着天壤之别?

归根到底, 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本周,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今年的奖项颁给了研究这个问题的3位美国经济学家:

达龙·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和詹姆斯·罗宾逊(James A. Robinson)。

他们用严谨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一国的「制度」与经济繁荣密切相关,体制差异会影响到国家兴衰,甚至能决定长期经济发展的结果。

其中,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还合写过一本书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阐述他们的研究成果。

如果你没时间读完整本书,看完这篇文章,也能大致了解今年经济学诺奖的理论。

首先,对「是什么决定国家贫富」这个问题,列举了学术界的3个流行说法:

第一种是「地理假说」。

这种说法认为,国家的穷富,是由地理因素造成的。

早在18世纪后期,法国政治哲学家孟德斯鸠就认为,热带地区的人倾向于懒散、缺乏求知欲,结果他们不努力工作,没有创新精神,这就是他们贫穷的原因。

这个观点得到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的支持,他认为,「地理环境在人类文明演变中,绝对是导致贫富分化的基础性因素。」

由于非洲、中美洲和南亚的那些穷国,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靠近赤道的国家更贫穷),富国一般位于温带,因此这一派学说,可以概括为「热国固穷」。

第二种是「文化假说」。

这个假说把国家贫富和文化联系起来,理论鼻祖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韦伯认为,新教改革及新教伦理在西欧现代工业社会的崛起中扮演重要角色。

新教指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来的基督教。

新教伦理培养出了一批勤劳、诚信、务实高效的人,有了这些美好的品德,人们才会努力工作并创造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反观非洲国家的民众缺乏良好的工作伦理,不相信科学,是因为文化落后,仍然在迷信巫术和魔法。

说白了,这派认为欧洲文化才是经济繁荣的根源。

第三种是「无知假说」。

这种说法认为,导致国家贫富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本人「无知」。

非洲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的领导人对如何管理国家持有错误的观点,西欧国家之所以富,是因为他们的领导人见识更好,得到了更好的建议。

那么这三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这本书中,逐一批驳了上述观点。

先看第三种「无知假说」

这是最容易推翻的,如果造成贫困的原因是「无知」,那么换一批有知识的领导者,不就能解决问题了?

政治家选择错误的经济政策,并不是因为他「无知」,有的人明知道政策不好,还要坚持实施,不惜牺牲他人利益为自己谋利。

换句话说,这并非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而是政治学问题,与「无知」没有任何关系。

再看第二种「文化假说」

在过去很长时间确实能成立,20世纪60年代后,「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让这个说法不攻自破。

因为这几个经济体(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大多受到儒家文化熏陶,与欧洲文化并无渊源,难不成儒家文化对经济繁荣也有促进作用?

所以这个假说,有点「先射击后画靶子」的感觉。

最后是第三种「地理假说」

反驳这个说法有点难度,毕竟学术大佬撑腰,而且穷国和富国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规律,也让这个假说显得很有说服力。

不过,在地球上找到一个神奇的城市「诺加利斯」,完美地推翻了「地理决定论」。

「诺加利斯」位于美国与墨西哥的边界上,被一道栅栏分成两部分:

北部属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南部属于墨西哥索诺拉州,两地的地理和气候是一致的,但居民的生活却存在天壤之别。

美国的「诺加利斯」家庭年收入是墨西哥的3倍,绝大多数十多岁的孩子在学校读书,大多数成年人受教育水平至少是中学毕业。

政府提供了完善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医疗服务,许多居民的年龄都在65岁以上。

墨西哥的「诺加利斯」恰好相反,经济相对匮乏,大多数成年人未受过中学教育,公共卫生条件落后,婴儿死亡率很高。

另外,在这里开公司属于高危活动,不仅有被抢劫的风险,而且为开业获得所有的许可盖章也要历尽艰辛。

你能说两边的巨大差异是「地理环境」造成的吗?很明显不是,只有一个简单的解释: 两边的制度不同

说到这里,估计大家会略感「失望」:搞了半天,这些不都是基本常识吗?

达龙·阿西莫格鲁等经济学家的厉害之处,在于用严谨的统计数字证明,制度对于经济繁荣的重要性 (制度是直接影响经济,自然因素是间接起作用) 。

在2001年发表的论文《比较发展的殖民起源》中,抓住了一个关键性指标:

欧洲早期殖民者在各殖民地的死亡率。

研究发现,如果早期的殖民者认为非洲殖民地适合生存,他们会引入和宗主国相同的产权保护制度;

反之,如果殖民者认为某一地区不适宜生存,就对这些地区实行攫取性政策,也不可能再这些地区建立产权保护制度。

然后,通过观察各地区早期殖民者的死亡率和这些地区现在的经济增长表现,就能验证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几百年前,死亡率越高的殖民地 (没有建立产权保护制度) ,如今该地区的人均GDP越低;

相反,死亡率越低的殖民地 (建立了产权保护制度) ,如今该地区的人均GDP越高。

所以, 穷国和富国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同的制度,背后反映的是采用不同的经济规则以及不同激励制度

把制度具体分为两种:

一种是 包容性制度 ,允许和鼓励大多数人参与经济活动,并尽最大努力发挥个人才能和技术,让个人自由选择。

一种是 汲取性制度 ,表现为国家权力的垄断,之所以说「汲取」,是因为这些制度的设计,从根本上是少数精英对大多数人的剥削。

现实中「富国」往往是「包容性制度」,因为其制度的包容性,为民众提供了广泛的经济机会和公共服务,人们敢于创新,最终推动技术进步,带来经济增长;

而「穷国」则采取「汲取性制度」,由于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被剥夺了经济机会和权利,这样就限制了创新,导致技术落后,最终拖累了经济步伐。

另外书里提到,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增长,是在邓小平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基本改革,走向了包容性经济制度

只要中国的经济制度一直还在更加包容的道路上发展,增长就会一直持续,尽管可能步伐会慢一些。

话说,今年有两个诺奖 (物理学奖、化学奖) 颁发给了人工智能 (AI) 研究,巧合的是,达龙·阿西莫格鲁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发过论文 (虽然这次得奖的原因与AI无关) 。

总体上, 阿西莫格鲁对人工智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持谨慎态度 ,他认为投入AI领域大量的钱会被浪费掉,无法转化为经济产出。

此外他还预测,AI炒作的狂热会持续到2025年,一些技术应用会站稳脚跟,最终会像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崩盘那样,迎来AI的冬天。

虽然,新科诺奖得主的话不好听,但也提醒我们,要对人工智能的热潮保持冷静,小心历史再次一次重演。

最后放一张总结图:

晚安

p.s. 如果你对往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感兴趣,可以点击: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论:你穷是因为你父母很穷,这是什么原理?

个人觉得这是因为穷人家的孩子受教育的程度和富人的没法比,所接受的的教育资源和接受的的教育都是有很大区别,其次是富人家对孩子的培养和穷人的培养方法不一样,导致了他们对待事物的眼光都差别。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给了三个人: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埃丝特·杜弗洛(Esther Duflo)、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以表彰他们在消灭贫困方面所做的经济学研究,业界给他们的研究成果命名为“发展经济学”。

苏更生总结班纳吉和杜弗洛的著作《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有一句很关键的话:“你穷,是因为你父母很穷。 ”这看起来好像是一句废话,而且很侮辱人的智商。 如果贫穷真的是一种遗传病的话,那么我们努力、奋斗、甚至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已经习惯了用贫穷来戏谑或者耍一点无伤大雅的小聪明,比如“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微笑中透露着贫穷”等等。

但是当比尔·盖茨在最近的演讲中问道:每天只有两美元,你如何生活“的时候,恐怕你无法做出哪怕靠近答案的想象。 这个世界对于贫穷是极不友好的。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空之中,抬头一片天,躺下三尺土,生活在生产关系的总和之中。 所有的发展,都来自于这些物质与环境的牢笼之中。 这几乎就是一个符合自然规律的恶性循环:富有的人,有更好的条件发展教育,扩大再生产,建设风险抵抗机制;而贫穷的人,由于缺乏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必要条件,在获取发展资源方面无能为力,只能通过自我积累来进行,于是贫困加剧,上升无望。 因而,这何止是发展经济学的结论,这整个就是一个经济规律的结论。

论述西方经济学的贫困理论的概念是什么?

研究、治理、开发和摆脱贫困,这也一直是人类共同的历史使命。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反贫困的历史。 贫困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的主题。

这正如西奥多·W·舒尔茨所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我们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并衷心地希望经济学家们在构筑自己的理论大厦时不要忘记给贫困问题留点地位。

但是,贫困作为特定的社会经济现象为人们所重视,且被纳入理论研究的领域,其历史并不长。 贫困问题开始被社会重视,并成为经济学的基本课题之一,则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事。 而真正对此进行广泛关注并进行理论探讨则是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的。

2000年以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出的书有哪些?

1、詹姆斯赫克曼

《评估福利状况》、《相关性随机系数模型的具变量方法》、《社会项目的计量评估》、《因人而异的教育回报估计》。

2、丹尼尔麦克法登《谨慎选择分析的替性估计和样本设计》、《经济选择》、《观察性研究:基于样本的选择》、《怎样量化环境损坏或改善的经济价值》。

3、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信息与竞争价格机制》、《公共经济学讲义》、《商品价格稳定理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选续》。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瑞典国家银行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而设立的奖项,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经济学奖并非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但在评选步骤、授奖仪式方面与诺贝尔奖相似。 1968年起,奖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每年颁发一次,颁奖遵循对人类利益做出最大贡献的原则。 1969年(瑞典国家银行成立300周年庆典时)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扬·廷贝亨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

吉林其余三名外援合计9分钟 真劳模!琼斯一人出战39分钟砍4
银行密集发声严禁贷款炒股 00后贷款10万炒股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