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赛道回暖!头部企业竞逐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9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4%,环比回升0.9个百分点,物流行业“金九”如期而至。

面对万亿级的物流货运赛道持续回暖,以货拉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正不断推进IPO进程以加强领先优势。

近日,货拉拉在港交所更新招股书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全球交易总额达49.92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并且正在持续推进全球业务。

行业回暖触发企业争相IPO

物流货运行业持续回暖,正体现在该领域的企业争相IPO。2023年物流货运行业实现恢复性增长,业内有11家企业上市,分别是A股3家、港股5家、美股3家。

步入2024年,物流货运行业的需求进一步回升,平稳运行基础巩固。对应的是,物流货运企业争相IPO,先是闪送筹划上市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后有东方国际、昊鑫国际物流、货拉拉相继更新招股书。

其中,货拉拉更新招股书的相关数据,进一步印证了物流货运行业的持续回暖趋势。2024年上半年,货拉拉促成已完成订单超3.38亿笔,全球交易总额达49.92亿美元。

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2024年上半年,货拉拉是全球闭环货运GTV(总交易额)最大的同城物流交易平台,以及全球完成订单数量最大的物流交易平台。

众多物流货运企业争相IPO,更凸显了该行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广阔,可为业内企业提供穿越周期的底气。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全球公路货运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3.7万亿美元增至2028年的4.7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0%。

同时,中国物流货运企业具备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按照GTV计算,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公路货运市场。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公路货运市场的GTV为11895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2.6%,预计2023年至2028年将按照7.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把握物流货运行业数字化趋势

面对万亿级物流货运赛道,头部企业如何提升竞争优势,重点体现在能否把握住行业数字化发展趋势。

随着物流货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未来数字货运市场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预期全球在线货运服务平台的闭环货运GTV,将由2023年的172亿美元增至2028年的38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3%。

以货拉拉为代表的物流货运头部企业,将凭借其价值主张、科技优势,以及“闭环”物流交易平台,适时解决各种行业痛点并抓住巨大的增长机会。

其中,货拉拉独特的“闭环交易”模式,成为其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之一。

据悉,货拉拉通过“闭环交易”模式,实现从下单、定价、预付款、货运匹配、订单追踪到付款结算及确认的闭环交易。

具体来看,在“闭环交易”模式中,司机完成运输订单并确认交易完成后,商户可按约定价格安全地在平台结算付款,进而提高用户留存率及培养长期用户黏性。

招股书显示,货拉拉的平均月活商户,由2021年的960万名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1520万名;平均月活司机,由2021年的82万名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140万名。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货拉拉是全球闭环货运交易总值最大的物流交易平台,市场份额为53.9%。

基于长期积累的用户口碑,货拉拉已成为国内数字货运的首选品牌。弗若斯特沙利文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内地超过60%的受访商户及70%的受访司机表示,货拉拉是第一个被想到的货运服务应用程序品牌。

货拉拉的盈利表现进一步提升。招股书显示,货拉拉的营业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6亿美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7.09亿美元,同比增长18.2%。

借港股IPO加码国际市场

总结来看,多家物流货运企业选择美股、港股IPO,以此助力其国际化业务的开展。

货拉拉于2013年在中国香港成立,2014年进入中国内地及东南亚等市场。在货拉拉选择申报港股IPO之际,业务已覆盖全球11个市场超400座城市。

2024年上半年,货拉拉的境外市场收入合计占其总收入的9.3%,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货拉拉是全球平均月活商户最大的物流交易平台。

货拉拉申报港股IPO的募资投向,包含未来三至五年进一步加快在全球的业务扩张,以抓住全球物流市场的广阔机遇。

其中,货拉拉计划用部分IPO募集资金用于巩固在东南亚市场的领先地位,尤其 是用于扩充服务种类。

具体来看,货拉拉计划利用在中国内地营运中积累的经验,推动四轮车货运服务的增长,以进一步加强在东南亚市场的业务增长。

目前,货拉拉的营运覆盖所有主要的东南亚市场,包括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及马来西亚。

对于货拉拉等物流货运行业头部企业而言,未来若能完成港股、美股等境外IPO,除了助力自身国际化业务开展,还将为业内企业提供可资借鉴的发展路径。 (CIS)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龙头企业跑步入局超充赛道,万亿市场要彻底爆发?京能新能源

据公安部和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 1310 万辆,车桩比为2.5:1。 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新增公共充电桩/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比例力争达到1:1。

中央、地方政府鼓励充电桩建设的文件层出不穷、方兴未艾。 充电桩越来越多,街上随处可见充电站,但新能源车主依然深受充电焦虑的困扰。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充电桩在不断增加,电动汽车的保有量也在持续增长,二是充电慢,随着电动汽车的电池能量在不断加大,如果还采用旧款充电桩充电,则充电速度会更慢。

即充即走,超充大势所趋

目前交流桩(慢充)充电需要6-8小时,普通直流桩(快充)将车从20%电量充至80%需要三十四分钟,与传统燃油车5分钟加好油的体验相差甚远。

要有效缓解车主的充电焦虑,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除了缩小车桩比,还应该提升补能效率,实现让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速度可以媲美燃油车加油的速度。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更是提出,2035年大功率快充要实现充电5min行驶300km以上的目标。 届时,电动汽车充电速度就如同燃油车加油一样快,即充即走。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汽车充电就是要快,根据中国充电联盟今年发布的《2022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白皮书》显示,网约车、商用车用户对于充电时间高度敏感,快充桩已成为96%的首选。

直流快充桩中,高电压快充相比大电流快充更具优势,而超充桩则需电流、电压同步提升。现有的大功率充电可分为三种方式:

1)电流由250A上升至600A的大电流快充。 根据焦耳定律(Q=I²RT)可得知,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和电阻成正比,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即在大电流模式下,电流提升1倍,散热增加4倍。 大电流快充对于散热要求非常高,所以国内企业较少涉足大电流快充,大电流快充做得好的代表企业是特斯拉。

2)电压由400V上升至800V的高电压快充。 相比之下,高电压快充更容易实现,在市面上也更主流。 车端暂且不谈,桩端只需要把原本低压的部分换成耐高压的、更改充电模块即可,整体改动较少,成本相对可控。 这也是国内车企为什么都在往 800V 高电压平台转的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已有小鹏、广汽埃安、岚图、理想等超过10家车企宣布研发800V高压平台,意图抢占高压快充新高地。

3)电流、电压同步提升下,功率达400kw及以上的超级充电。 当前,国内仍未有统一的标准来定义超充,但据美国能源部定义,超级充电(XFC)的充电功率需达到400kW以上。 目前,广汽埃安、小鹏等国内车企均有布局。 广汽埃安A480超充桩最大电流可达600A,最高电压达880V,最大充电功率达480kW。 车端800V布局势必将带动超充桩同步发展。

龙头企业跑步进入液冷超充赛道

400kW及以上的超充桩运行时,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热量,设备迅速发热,可能会引发安全问题。 传统的风冷散热模式达不到设备的散热要求,因此,具有更好散热效果的液冷技术应运而生。

什么是充电桩的液冷技术?其原理就是在电缆和充电枪之间设置一个专用的液体循环通道,通道内加入液冷却液,通过电子泵驱动冷却液流动,使冷却液在液冷电缆、储存冷却液的油箱、散热器之间循环流动,从而把充电桩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发出来。

风冷向液冷转换是大功率充电模块的散热技术的趋势,液冷超充这一项新技术已成为业界竞逐焦点,是否布局了液冷超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标签之一。 因此,许多新能源车企、桩企纷纷开始跑步进入对液冷技术研发与布局的快车道。

小鹏G9搭载800V高压SiC平台,最高支持480kW的超级快充,同时小鹏已于去年下半年开启了全新一代的超充桩布局,逐步构建800V/480kW超充网络,其480kW高压超充桩的充电枪采用液冷散热技术,通流能力可达670A,5分钟可充 200KM,12分钟可从10%充到80%;2022年4 月,广汽埃安首个超级充换电中心正式落成,其中配备A480液冷超充桩,实现480kW充电功率;2022年,京能新能源自主研发生产了480/960kW直流液冷超充,峰值充电功率高达600kW(1000V/600A)……

液冷超充的优点是什么?

说了这么多,液冷超充到底有什么了不得的优点,引得小鹏、广汽等车企,京能新能源等桩企,华为等零部件研发类企业纷纷入局该赛道?

总的来说,液冷超充具有电流更大、充电更快、充电枪更轻便、防护等级更高、噪声更小、维护成本更低等特点。

下面我们将一一说明:

第一、电流更大,充电速度更快

市面上国标充电桩的最大电流为250A,而液冷充电桩的电流可达到600A,充电速度瞬间提升几倍。 以京能新能源EVDCF系列960kW分体式直流液冷超充为例,该终端单枪输出电流最高600A,200V-1000V恒功率范围输出,10分钟可补电100度,理论上,一辆电池能量为50kWh的新能源汽车,只需要5分钟就可以充满电,并可以实现300KM的续航(按15度电可行驶100公里计算)。

第二、充电枪更轻

国标250A的充电枪一般采用线径为80mm²的电缆,不容易弯曲,非常笨重。 而500A的液冷充电枪电缆线径一般才35mm²,电缆细,液冷充电枪要比常规的充电枪轻30%~40%,更轻盈的充电枪让用户使用体验更好。

第三、散热更快,防护等级高

常规充电桩、半液冷充电桩都是风冷散热,其防护等级一般为IP54。

而全液冷充电桩采用液冷散热,全封闭设计,有效隔绝灰尘、易燃易爆气体,一般具有IP65的防护等级,液冷充电模块的散热能力更强,相较风冷充电模块低10-20℃,而且液冷充电桩的电缆都需要通过耐高温、耐腐蚀、抗爆破、耐低温等测试,更适合恶劣的环境。

第四、噪声小

常规充电桩内置了多个高速运转小风扇和散热风扇,满功率运行时噪声大多在70dB以上,这个音量,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就相当于在闹市区里的声音,在夜深人静的晚上就会比较明显,容易被场站附近的居民投诉。

而全液冷充电桩内部液冷模块靠电子泵驱动冷却液循环散热,外部靠低转速大风量风扇或是空调来散热,噪声小很多,一般控制在35dB 以内。

第五、使用寿命长

常规充电桩的寿命一般在5年左右,但充电场站的租期一般是8-10年,这意味着在场站运营周期内要更换一次充电设备。 而全液冷充电桩一般可以使用10年以上。

第六、维护成本低

常规充电桩防护等级为IP54,后期需要进行开柜除尘等比较繁杂的维护操作,而全液冷充电桩的充电模块与外部环境完全隔绝,整体故障率更低,后期只需要在外置散热器积尘后进行冲洗即可,维护简单、成本低。

液冷超充的局限在哪里?

虽然目前已有不少龙头企业已经布局了液冷超充,但是市面上的液冷充电站还是寥寥可数,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研发难度大,生产成本高。

常规充电桩的采购成本为0.35-0.4元/W,液冷超充的采购成本约为0.63-0.72元/W,其成本将近翻了一倍。 如果企业没有核心研发团队、成熟的生产基地、雄厚的资金,则很难支撑其冲进液冷超充的赛道和行业巨头“硬碰硬”。

第二,电力条件要求高。

目前液冷充电桩的功率高达600kW,可能很多人对于600kW没什么概念,就用一般家庭房间常见的小挂机空调来讲,其功率一般是1.1kW,600kW就相当于超过500台这样的空调同时运行,这对配电网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基于以上原因,目前国内液冷超充技术处于市场导入期,在这一阶段,消费者对于液冷超充缺乏了解,布局液冷超充的大多是“财大气粗”的龙头企业。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加快汽车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和破解能源环境约束的有效手段。 超充的未来,已来。

随着“双碳”这一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量势必会逐渐超越传统燃油车,甚至会取代传统燃油车。 而想要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则必须站在客户一端,解决“续航短、充电慢”的“顽疾”。 需求侧的痛点,势必会倒逼供给侧加速布局大功率超充产品,有能力者,早已入局。 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相信以液冷技术为代表的超充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引领新一轮充电设施发展潮流。

深度关注|国产品牌竞逐新能源赛道

比亚迪迈入“百万辆俱乐部” 五菱宏光打造“网红爆款”

国产品牌竞逐新能源赛道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亚栋

最近,新能源车板块消息不断。 9月1日,小米 汽车 总部正式落户北京;8月29日,比亚迪全新纯电动车海豚在成都车展现场上市,被业界视为“十万级新能源市场最大变量”,此前比亚迪已杀入A股市值前十;由上汽通用五菱打造的五菱宏光MINI EV自去年7月上市以来,连续12个月位居中国新能源品牌销量冠军。

国产新能源车企迈入“百万辆俱乐部”

8月29日,“十万级纯电精品”比亚迪海豚在成都车展上市,四款车型的售价区间为9.38万元-12.18万元。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 汽车 的车企,比亚迪在2021年突破不断。 5月19日,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 汽车 正式下线,由此成为全球最快量产100万电动车的企业,目前全球车企仅有特斯拉和比亚迪完成新能源 汽车 “百万战绩”。 7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月销量突破5万大关,开创了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售新纪录。 8月4日,比亚迪市值跻身A股总市值前十,有望成为首个市值破万亿的中国车企。 A股市场总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由此诞生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新能源行业巨头。 8月12日,比亚迪向挪威客户交付第一辆电动 汽车 ,正式进军欧洲市场。

坚持自主创新,比亚迪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截至今年4月,比亚迪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约3.3万项、授权专利约2.1万项,稳居新能源车专利榜单第一。 目前,比亚迪新能源车已驶入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城市,是首个进入欧、美、日等发达市场的中国 汽车 品牌。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 汽车 的“心脏”,宁德时代是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老大,已连续4年夺得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年度冠军;比亚迪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厂商。

陈士华分析,作为新能源头部企业,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强化技术创新,重点突破从材料、工艺与设备、电池模组、电池包管理及电池开发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奠定了先发优势。 “两家企业市值攀升,双双跻身A股总市值前十,表明 社会 肯定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方向。 ”

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一批国产品牌强势崛起

我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8月26日,工信部发布《中国 汽车 产业发展年报(2021)》,2020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达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连续三年超过100万辆,呈持续高速增长态势,连续六年位居全球第一。 今年1-8月新能源 汽车 产销预计超过170万辆,同比增长两倍,市场渗透率超过10%。 从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等相关产业经验来看,当一个品类渗透率接近10%,即意味着该品类驶入占领市场的快车道。

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上升,一批国产新能源 汽车 品牌强势崛起。 今年1月和4月,被称为“人民代步车”的五菱宏光MINI EV,两度登顶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第一。 据市场研究机构EV Sales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行榜,排名前十的车型中,中国品牌占四席,分别是五菱宏光MINI EV、比亚迪汉EV、欧拉黑猫和广汽Aion S。

比亚迪汉EV和五菱宏光MINI EV被视为自主品牌发力新能源市场的两类代表。 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兼产业研究部部长许海东分析,2019年以来,国家对新能源 汽车 的补贴逐渐退坡,新能源车企 探索 应对之策:一种是像比亚迪汉EV这样开发中高端车型,以20万以上售价覆盖成本;一种是国民车五菱宏光,市场定位精准,针对低消费群体,推广节能型低能耗 汽车 产品。

自主品牌稳步向上,与合资品牌短兵相接竞逐新能源赛道。 今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除了特斯拉以外,其余均为自主品牌 汽车 产品。 许海东称,自主品牌凭借着先发优势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已经逐渐在新能源 汽车 舞台具备了不惧合资品牌车企挑战的实力与底气。

新能源 汽车 带动 汽车 出口增长。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1至7月,我国 汽车 出口同比增长102.5%,增速创 历史 同期新高,新能源 汽车 拉高整体出口增速0.6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整体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产业链供应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我国 汽车 工业在短短几十年里,走过了西方 汽车 工业上百年的发展历程。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 汽车 发动机等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还存在差距。 新能源 汽车 所涉及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都属于新兴领域,为市场参与者开辟了全新赛道。 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是我国在世界 汽车 产业格局翻盘的好契机。

经过20年研发和示范推广,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已初具产业规模和技术优势。 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电动 汽车 电池装机量排名全球前十榜单中,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占一半。

东风智新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守武介绍称,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中电池、电机、电控等“三电”核心技术已经实现自主掌控,无论是技术的先进性还是产品迭代速度,还是从产业基础到资源的可获取性都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关键核心技术是新能源 汽车 产业实现自立自强的保障。 陈士华认为,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头部企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领域核心优势,针对具备比较优势或已实现技术突破但尚未实现规模化应用的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投入。 特别是,重点突破高安全、高强度、轻量化、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技术,研发高效、高比功率的驱动电机技术,实现更高功率密度、更高效率的电机控制技术;重点突破车机高算力主控芯片等车用半导体和元器件攻关;以新能源 汽车 为载体,攻克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车载智能计算平台、车用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和产品。

从 汽车 大国迈向 汽车 强国,必须加快推动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布局

发展新能源 汽车 是我国从 汽车 大国迈向 汽车 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 《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售量达到 汽车 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 汽车 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目前新能源 汽车 已处于政策引导转向市场化推广的阶段,而解决新能源 汽车 大规模市场化推广的首要问题是首次购置成本高。 据测算,新能源 汽车 较传统燃油 汽车 成本劣势主要体现在动力电池上,而使用成本则优势显著,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约为传统燃油 汽车 的五分之一。

新能源 汽车 安全主要是电池安全和行驶安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国内报道的电动 汽车 安全事故约100起,故障率最高的是车辆充电时自燃,占事故总数的31%;新能源 汽车 智能化行驶安全问题日渐凸显,亟待市场规范化。

目前,欧美日韩都在新能源 汽车 赛道加速奔跑。 未来五年,将是全球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期,也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实现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再上新台阶的攻坚期。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新能源车企可以借助内循环,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牌打造。 ”许海东分析,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和庞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巨大的市场容量足以满足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的要求。 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自立自强。

该团队经过长期市场调研发现:在出行里程上,84%的用户每天实际行驶里程在40km以内,61%的用户每周充电次数小于等于2次,日常代步出行场景多为上下班通勤、购物逛街、接送孩子上下学等,以二到四人居多。 五菱由此打造出宏光MINI EV,重新定义小型电动车的空间、安全、能耗、能源补给和服务,获得了年轻用户群体青睐。

纪检监察机关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持续净化优化企业政治生态

新能源 汽车 是我国工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国有企业践行“国之大者”的 历史 使命。 作为纪检监察机关,保障和服务企业发展新能源 汽车 既是义不容辞的监督责任,也是不容有失的政治任务。

中国一汽纪委聚焦新能源 汽车 发展、“卡脖子”技术、“把民族品牌搞上去”新要求,深入开展中央 科技 创新引领决策部署情况专项检查调研,集团纪委主要负责同志到研发总院、红旗工厂等10余家单位调研,并到长春金山、北京祥龙博瑞等11个红旗、解放4S店暗访,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及时向党委报告,并督促推动做好相关问题整改。

同时,做实“下沉监督”、“联合监督”,针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还存在短板弱项等问题,向党委提出意见建议79条,推动集团公司科学实施“873”、“1025”和“3310”技术攻关计划,与宁德时代、华为等建立协同创新实验室,在73项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持续推动新能源“353”旗羿·登峰技术战略,支撑红旗E-HS9(新能源)、E-QM5(新能源)等三款车型实现量产。

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红旗品牌销量突破20万辆、增长100%,今年上半年销量又实现增长107.3%;中国一汽半年整车销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0.4%、28.2%、25.3%,持续巩固了良好发展态势。

下一步,中国一汽纪委将持续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持续净化优化企业政治生态,加快推动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布局,实现以红旗品牌为引领的中国一汽新能源业务跃迁发展,以先进的技术、卓越的产品、特色的生态,打造高端电动车品牌。

惠州是几线城市2020

惠州成为全国30个二线城市中的一员,这个排行榜是怎么来的?想必很多小伙伴都想知道。 这里来给大家揭秘一下!《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按照 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五个方面作为一级维度来评估城市。 榜单评估的是城市在2019年的发展情况, 这是该榜单发布的第五年。 基础商业体量的上涨,也是城市商业力量上升的信号之一。 过去一年,二线及以上城市中,昆明、厦门、济南、惠州、珠海的餐饮门店数量排名上升最快。 惠州近来大动作频频——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构建“3+7”工业园区矩阵,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崛起,7大千亿级园区矩阵联动,加以奠定城市百年发展格局的“丰”字大交通主框架启动建设,拉开了惠州发展前所未有的宏大版图。 2020年,惠州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52项,总投资4828亿元,年度投资计划879.8亿元。 其中产业工程146项,年度计划投资413.5亿元,占了半壁江山。 值得一提的是,不到1个月,两大世界级项目相继落户大亚湾石化区,总投资1100亿元。 在全球疫情蔓延背景下,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三的壳牌、排名第八的埃克森美孚投资惠州,高高树起了世界资本突围疫情投资中国的“风向标”,造就了外资抢滩中国粤港澳大湾区的“惠州现象”。 巨浪澎湃起,正是弄潮时。 跨入城市得名新千年的惠州,迎来竞逐一流大发展的“巨浪时代”,也必将铸就高质量发展的“惠州现象”

半导体芯片及并购重组概念股活跃 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不愿加入 塞尔维亚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