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永辉超市被卖后,大润发,也要被卖了!
早在国庆放假前,大润发的母公司,高鑫零售突然停牌。
停牌原因引发遐想。
高鑫零售称,待公布一则内幕消息。
停牌18天后,高鑫零售终于发布公告,证实了外界猜想:
阿里巴巴和若干其他人士,正在进行讨论出售股份事宜。
高鑫零售表示,上述提及的有意要约人,与公司概无关联。
马云终于要割肉大润发,卖掉高鑫零售股权。
接下来,就看价格能不能谈拢了。
你们猜,接盘侠会是谁?来评论区聊聊~
回想7年前,当马云还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时候,他十分看好大润发。
宣布“新零售”战略后,马云先是内部试水了盒马鲜生,随后豪掷224亿港元,拿下高鑫零售36%股权。
直到2020年,阿里巴巴陆陆续续 砸了400多亿 ,终于成为高鑫零售的第一大股东。
当时的高鑫零售,拥有中国最大的商超、大卖场品牌欧尚及大润发。
也正是这一投后,阿里巴巴逐渐陷入发展困境。
8年前,马云预测未来30年零售业的巨变。
当时在云栖大会的演讲中,他说了一句著名的话:
“未来10年、20年,将没有电子商务,只有新零售。”
并且提出了“五个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能源。
于是第二年(2017年),阿里巴巴大手笔收购高鑫。
图源自云栖社区,马云在2016年时演讲
不得不说,马云的其他“四个新”,基本都在当下有所体现,但唯独新零售,折戟了。
起初,二者合作还是顺利的。
马云看重大润发、欧尚的全国门店,而高鑫零售正面临电商冲击。
2018年,高鑫零售开始与淘宝合作,推出1小时配送项目“淘鲜达”,并在华东区上架天猫超市商品。
2020年,阿里巴巴正式成为高鑫零售的最大控股股东,持股去到78.7%。截至最新公告,阿里巴巴持股为73.66%。
高鑫零售与阿里巴巴合作加深,在贷款融资、供应链、支付、物流等方面均有关联交易,推动了业务与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但之后,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直言:走了弯路。
去年,高鑫零售业绩暴雷,远低于预期。
业绩有多差呢?
2024财年(自然时间为2023年4-2024年3月,以此类推),高鑫零售大幅亏损16.68亿,收入利润全线下滑。
此外,高鑫零售的资产,还出现严重缩水。
截至2024年3月末,高鑫零售的总资产为607亿,缩水34亿;总负债仍高企,为398亿。
难怪马云想卖掉高鑫零售。
如若能卖个好价格,至少马云不会在这笔生意上亏太多。
其实就在公布收购的这天,高鑫零售还最新披露了正面盈利的预告,称实现扭亏为盈。
预计2024年4-9月的税后利润为1.5-2亿元,同期为亏损3.78亿元。
意思赚钱了,是不是能卖个好价钱?
在收购高鑫零售前,马云还对盒马鲜生寄予了厚望。
如果说,大润发是马云新零售战略的外部试水,那么盒马鲜生则是新零售战略下内部培养的产物。
只不过,阿里巴巴的新零售两大实验,目前来看都是失败的。
曾经“独宠”的盒马鲜生,如今也艰难。
盒马鲜生成立于2015年,由侯毅创立。
此前他曾在京东任职,并提出过类似于盒马鲜生的方案,但未被东哥采纳。
在阿里巴巴的支持下,侯毅的第一家盒马鲜生门店,终于在2016年1月开张了。
盒马鲜生被称为阿里的“1号工程”,可见马云有多重视。
马云为盒马鲜生站台,他举着大闸蟹,右手边为时任CEO张勇
在阿里的光环下,盒马鲜生一开始就被市场广发关注。
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模式,提供3公里内30分钟配送服务,盒马鲜生迅速在零售行业中脱颖而出。
盒马鲜生还尝试了多种业态,包括盒马X会员店、盒马邻里、盒马小站、盒马菜市、盒小马、盒马MINI、盒马生鲜奥莱店、盒马里等。
其中一些业态依然运营,而有些则已经关停。
然而,盒马鲜生在扩张过程中,因选址不当、成本控制不力等问题,亏损严重。
同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其他零售商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得盒马的优势不再明显。
去年,盒马鲜生面临巨大挑战,关店、降薪、提高包邮门槛等风波不断。
同时,盒马鲜生原定的上市计划也暂缓。
这进一步增加了外界对“阿里巴巴剥离盒马鲜生”的猜测。
2023年5月宣布的上市计划,至今仍未兑现
今年,盒马鲜生经历人事动荡,创始人侯毅退休,CFO严筱磊兼任CEO。
盒马鲜生在阿里内部的定位也变得尴尬。
从早年的新零售“一号工程”,现在似乎已经被视为非核心业务。
在阿里巴巴的财报中,盒马被归类为“其他业务”。
甚至,还多次传出阿里要剥离盒马鲜生的消息,但都被否认。
根据2024财务年报,盒马鲜生的线下门店超过360家,整体GMV超过人民币590亿元。
同期经营一年以上的盒马自营门店中,大部分实现了正现金流,但并未披露亏损门店的经营情况。
电商是主要赚钱的路径,而线下卖场依然艰难。
你怎么看?
关注说财猫,一起来评论区聊聊~
扫下方二维码,直接进群畅聊~
— 往期推荐阅读 —
从国货之光到涉嫌22亿财务造假,瑞幸咖啡为何会神话破灭?
瑞幸咖啡是怎样成为“国货之光”的呢?用一句话来粗浅地概括一下,用钱砸+商业模式的打造+利用互联网的流量。 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瑞幸也败于此。
钱从哪来?
这就必须要提到它的创始人钱治亚及其背后的神州系团队了,特别是神州优车集团董事长陆正耀。 这些社会资源使瑞幸咖啡这个项目吸引到了多家投资机构的目光,这些机构共同参与了瑞幸咖啡的天使轮融资,投资规模在10亿元左右。 这笔钱的确给了瑞幸咖啡巨大的先天优势,但也最终埋下了瑞幸咖啡发展规模过快、过大的部分根源。
钱是怎么没的?烧流量去了
打价格战,新用户免费,买二赠一、买五赠五,瑞幸咖啡充分运用了社交裂变打法,开拓了市场,但也耗光了前期资金。 可以说,他们的成本都赚不回来。 不过,这种方法也是有成功案例的,例如微信的抢红包营销手段。
商业版图的过快扩大
这一点表现在一开始,它们家的志向过于远大,一上来就直接对标星巴克。 其实,这样说,也不是特别准确,因为这也属于一种营销手段,并且它确实达到了快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的目的。 或者可以说,瑞幸咖啡进入大众视野就是在它以垄断国内咖啡市场的缘由起诉星巴克(中国)的时候。
不过,它实在不该跟星巴克去拼市场占有率。 1999年1月11日进入我国市场的星巴克用了17年的时间才将门店数量扩张到2000家,而刚刚开始创业一年的瑞幸咖啡在2019年年底,门店总数就成功超过了星巴克。 细思极恐呀。
成功“快速”上市
在同一年的5月17日,瑞幸咖啡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了2019年在纳斯达克IPO融资规模最大的亚洲公司,市值42亿美元。 不多时,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成了人人都想复制的成功商业模板。 一时,风头无两。
该来的来的有点快
但后来的事情,就没有那么愉快了。
2020年2月1日,浑水发布做空报告,指出瑞幸夸大门店商品的销售数量,将2019年三、四季度每店商品日销量至少夸大了69%和88%。
就是说,瑞幸没有赚那么多钱,账目都是假的。 然而对此,瑞幸极力否认,我没有跳单,你们的论证方式有问题,你们还没有找到证据。
再之后,4月2日瑞幸咖啡又主动坦白了虚假交易这件事。 接下来的几个礼拜,我的手机都会自动弹出以下新闻,瑞幸股价熔断了,它又熔断了,它又又熔断了。 没错,五次熔断后,它的股价缩水了80%。 这就有点像早上买的一个大馒头,到了晚上,嗯?怎么成了一张薄饼了。
运气成分
其实,瑞幸咖啡再抗一会儿,应该就能正常盈利了,毕竟,烧钱换客户,这种事美团和滴滴都干过,也都成功了。但天有不测风云呀~
总结
其实吧,瑞幸咖啡也挺不容易的,不扩大市场怎么尽快地转亏为赢呢?不过,它心太急了点,步子迈的太大了点,或者说,市场还没有准备好去接受用户主导的互联网咖啡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