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刺激政策下消费表现复盘 国泰君安

美国经济刺激政策下消费表现复盘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泰君安发布研报称,若消费力如期改善,建议关注相关品牌及制造龙头业绩弹性。虽然美国及中国消费刺激政策形式有所不同,但终端消费者行为逻辑类似,美国情形或有借鉴意义。随以旧换新补贴及相关政策推进,若国内居民消费如期改善,建议关注相关板块品牌及制造端龙头公司的业绩及估值弹性。

国泰君安主要观点如下:

政策总览:消费刺激模式为支票发放,合计三轮8670亿美元,约为美国GDP4%

从2020年疫情爆发开始,美国进行3月财政刺激,均包含对居民的直接现金转移支付,总规模为8670亿美元,约为美国GDP的4%。第一轮在2020年3-4月,符合条件家庭每成人1200美元,儿童500美元;第二轮2020年12月增加补贴每成人儿童均600美元;第三轮2021年3月每成人儿童均1400美元。

国泰君安证券

从消费支出角度看,耐用品 >非耐用品 >服务,增长高峰出现在第三轮现金补贴。2020年3月-4日虽然第一轮现金补贴已发放,但受制于消费场景及未来预期,个人消费支反而有一定下滑。随第二轮及第三轮现金补贴发放及防疫路径明确,消费力开始呈现,第二轮期间耐用品消费同比20%,第三轮同比增长达80%。由于疫情期间场景受限,耐用品表现明显好于非耐用品及服务。

纺织服装:受需求转移影响,消费力刺激主要集中在第三轮体现

由于2020年居家办公对服饰需求弱,第一轮补贴后2020年4-12月销售额增速仍为负,但环比出现较为明显的改善;2021年随着恢复线下而对服饰需求提升,第三轮补贴后服装销售额大幅改善,2021年3月实现疫情后的首度正增速。

参考阿迪达斯业绩及估值,受益经济刺激落实及新一轮现金补贴预期,20Q3实现扭亏为盈,叠加经济刺激政策对预期的催化,2020Q4公司估值达阶段性高点,2021Q3受益消费力集中释放,业绩达阶段高点,但估值开始回落。

轻工制造:中游制造受益提前补库&全球供应链布局,业绩弹性大&传导节奏快。

弹性:中游制造 >下游渠道 >终端销售。中游制造受益全球供应链优势、制造端份额提升,叠加下游补库渠道,业绩端弹性大于下游渠道及终端销售。

节奏:中游制造=下游渠道 >终端销售。疫情致使终端销售场景率先受损,因而终端销售增速2020Q2承压,其后随消费能力释放逐步上行;头部渠道经营稳健性更强,故2020Q2即受益消费刺激,其后表现稳健。中游制造提前受益下游补库,且全球供应链带动份额提升,故2020Q2起业绩增速上行。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海外通胀超预期等。

消费力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境况已有转变,发展后势被看好

转眼间,2020年已接近尾声,但回想起年初国内新冠疫情爆发之际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所面临的糟糕境况,相信很多业内人士仍然历历在目,例如持续延迟复工导致企业生产和交付无法正常进行,业绩出现大幅下滑,降薪裁员频繁等等。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如今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境况已逐步好转。

刺激政策

发展环境改善,行业景气度上行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我国汽车销量可谓逐月攀升,“金九银十”势头更足。 据中汽协数据,今年9月,我国汽车销量达256.5万辆,环比增长17.4%,同比增长12.8%,10月延续增长态势,汽车销量达到257.3万辆,环比增长0.1%,同比增长12.5%。

从累计销量来看,我国汽车销量年度降幅也正处于不断收窄状态。 数据显示,1-10月汽车累计销量达1969.9万辆,同比下降4.7%,降幅与1-9月相比收窄2.2个百分点。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从目前形势看,预计2020年汽车产销降幅将会在5%以内。

零部件行业作为整车的上游,景气度与下游整车销量密切相关,因此在汽车销量连续回暖的背景之下,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在加快复苏。 这从自主零部件企业三季报中便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汽车零部件板块145家公司,今年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990.04亿元,同比增长13.51%,归母净利润109.24亿元,同比增长35.83%。

当然,中国零部件行业境况的好转与海外车市的恢复情况也不无关系。 从海外车市来看,尽管部分区域疫情一再反弹,但总体来说,疫情影响正逐步消退,车市景气度也有所回升。 综合各国汽车协会数据,今年10月,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等新车销量同比均实现增长,较此前有所改善。 这意味着,一部分在海外设有业务布局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所受影响减少,业绩可得到一定程度恢复。

更为重要的是,外需的逐步复苏使得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板块表现得以拉升。 据中信证券分析,进入三季度,海外疫情逐渐趋缓,海外汽车销量开始恢复,欧洲车市7月销量同比增速转正,北美车市8月销量同比增速转正,这导致欧洲和北美汽车产销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且9月缺口进一步拉大,海外补库存需求强烈。 而与此同时,海外供应链受疫情影响,短期内重新组织生产难度较大,供给能力恢复有限,这就增加了对进口零部件的需求,在这一情况之下,国内出口型零部件企业受益。

回顾此前,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长,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成功融入世界零部件采购体系,在汽车产业链全球化配置的趋势影响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额也呈递增趋势。 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9年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由129.59亿美元上升至530.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95%。

尽管在疫情发生之后,中国汽车零部件在国际市场受到严重打击,出口量明显下降,但基于外需逐步恢复,最近几个月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情况已有明显好转。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汽车零配件出口金额已连续三个月(8-10月)保持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分别为12.2%、22.7%、31.3%,增速不断提升。

发展动力充足,后续形势被看好

进入2020年,为提振汽车消费市场,国家及各地方相继出台各式汽车消费刺激政策,范围涵盖新车购置补贴、增加号牌指标、鼓励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等。 浙商证券认为,相关刺激消费政策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有望带动国内汽车“更新潮”的提前到来。

就今年四季度而言,乘联会指出,车市面临众多利好。 首先,经济持续向好增长。 其次,今年新品上市的节奏延到三季度,真正上量要到四季度。 此外,各地政策持续发力,且基本在12月到期,随着时间临近,消费者购车抢政策末班车的效应更明显。 该机构认为,四季度车市增速将接近三季度。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四季度商用车受政策、投资的拉动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乘用车方面,9月下旬开幕的北京国际车展推动了企业新品的全面投放,叠加各地促进消费政策的延续,都将对市场产生利好影响。

国泰君安

国内车市增长势头依旧强劲,有望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后续发展。 华西证券研报显示,需求提振驱动三季报板块业绩明显好转,行业重回周期性复苏通道,预计2020四季度销量增速将达10%,对应2020全年增速-6%,2021年销量增速约为10%,并带动上游零部件、下游经销商环节景气度回升。

除此之外,国泰君安分析人士认为,外需复苏有望拉动汽车零部件业绩高增,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实现三个月提速,且后续叠加海外库存低位需求复苏,零部件细分存在持续高增长并超市场预期的可能。

中商产业研究院则指出,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的发展速度趋于稳定。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万亿元,同比增长7%。 虽然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行业放缓,但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增长、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因素,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且有一定增长空间,中国汽车产业长期向好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 在此背景下,零部件市场发展总体情况趋于良好,预计2021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有望达到5万亿元。

该机构还指出,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创新要素已经形成一定积累,创新环境逐步向好,相关财政和产业政策不断优化、发明专利数量稳步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故长期向好势头不变,中国汽车行业也将从过去的做大规模向做强实力转变。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产值在汽车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较国际平均水平仍然偏低。 因此,无论从我国汽车行业增长空间,还是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规律来看,未来几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仍有巨大空间。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境况转好,后势可期,然而挑战犹存,例如疫情反弹的风险、新兴国家的崛起等等。 举例来说,现如今,中国不断上升的劳动力和生产成本促使许多公司开始将目光投向别处。 亚洲其他地区凭借更具吸引力的成本优势已经加入竞争,争相提供更廉价的劳动力和场地,越南、印度和泰国等新兴国家的制造业格局逐渐削弱了中国的地位。 对此,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还需给予足够的重视。

政策密集定调 房地产或成扩内需重要手段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 ”12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发表书面致辞时表示。

这一来自高层对房地产市场的最新发声,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上述表态中提到的“新举措”令业内十分期待。

16日,在上证指数收盘下跌0.25%、创业板指跌1.28%的情况下,A股房地产板块逆势走强,房地产指数()上涨1.46%,海南高速()()、格力地产()()、陆家嘴()()、苏州高新()()等多股涨停。

需求端刺激政策或有空间

房地产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就在两天前的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纲要》)。 在住房方面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等。

刘鹤表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此次讲话从稳地产政策、房地产行业地位等多个视角明确了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

植信投资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表示,长期来看,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尽管房地产市场短期运行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但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未来国内房地产市场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5日至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房地产投资已具备止跌企稳条件

促进楼市回暖的关键在于纾困房企和稳定市场预期。 近期房地产纾困政策陆续落地,也持续推动了房地产市场信心和活力恢复。

金融支持地产融资“三支箭”连发,从“第一支箭”银行信贷融资打开,到“第二支箭”债券融资支持,再到“第三支箭”股权融资重启,三支箭连续落地对房企融资提供多维支撑。 业内认为,当前对于地产政策底已经明确,行业最危险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

据开源证券统计,在“第一支箭”落地之后,截至12月上旬,包括6家国有大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已宣布和房地产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满足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给予意向性授信额度,约80家全国或地方性房企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累计授信额度超3万亿元。

“第二支箭”落地之后,增信支持下民企发债融资逐渐修复。 截至12月上旬,已有8家房企宣布储架式注册发行意向,申请规模达1210亿元。

11月28日,证监会决定在房企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5项措施,宣布停摆多年的股权融资重新开闸,“第三支箭”落地。 截至12月上旬已有18家房企披露再融资计划。

“房地产或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心,地产‘三支箭’等供给端政策已‘应出尽出’,需求端刺激政策可能仍有放松空间。 ”国泰君安()12月15日研报提示,关注12月20日LPR降息的可能。

不过,在居民购房意愿偏低、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下,多个政策叠加尚未扭转市场低迷态势。 政策见效、市场企稳仍需要时间。

11月单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同比降幅超三成,降幅较10月分别扩大10个和8.5个百分点,11月单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下降19.9%,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超50%。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从供应端来看,11月“金融16条”“三支箭”的加快落地,修复了企业端预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但目前授信资金、发债和股权融资等更多处于初期阶段,资金真正落位仍需要时间,短期企业资金压力仍在。

马泓认为,尽管近期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未有明显缓解,但在“保交楼”等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下,房企资金状况边际改善,房屋竣工及施工进程有所加快,房地产投资已具备了在明年逐渐止跌企稳的条件。

“对于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我们极有信心。 ”刘鹤在上述致辞中指出。

近期伴随国内疫情冲击影响,11月经济数据走弱。 按国泰君安测算,11月单月GDP增速较上月大幅回落1.5个百分点。

不过对明年经济恢复增长,机构有比较一致预期。 华泰证券()12月11日表示,维持2023年实际GDP同比增长5.8%的预测,但明年增长路径或将较此前预期更为“陡峭”。

“我们认为,在目前经济已处底部区域的情况下,更值得关注的是政策变化带来的积极预期。 ”中航证券12月15日表示,中长期看,我国经济触底反弹、逐步企稳的趋势较为明确。 我国经济有望在磨底2到3个月后,在明年上半年实现回稳向上。

苏州也传出松绑限售 年内已有超60城调整楼市政策

房地产市场区域政策放松的消息不断传出,地产销售端改善预期升温,但多重因素影响下二级市场分歧加大。

4月11日,有消息称苏州市二手房限售政策放松,同时非本地户籍购房者社保缴纳要求有所松绑。 记者从当地房产交易中心及中介处了解到,相关调整尚未有正式文件发布,尤其对于非本地户籍人员的购房政策,当地新房交易中心明确表示尚无变化。

有地产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近期疫情对苏州成交有一定影响,可能一定程度上刺激政策优化。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60城调整本地楼市政策,从下调利率、首付比例逐渐到限购、限售政策放开,成交预期乐观中,地产股也在二级市场明显回暖。

不过就在周一,延续了半个多月上涨行情的地产股有所分化,早盘一度出现跌停潮。 消息面上,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中美利差10余年后再次倒挂,国内货币政策预期有所分歧。 最新信贷数据则显示,代表住房按揭的居民中长期信贷明显回暖,机构对地产销售和股价表现普遍乐观。

苏州二手房限售可能松绑

“疫情对苏州楼市影响还挺大的,看房很不方便,之前成交一直还行,”对于二手房限售政策放开的消息,一位苏州当地地产中介人士表示,可能和近期当地疫情加剧了成交低迷现象有关,“不然可能还没这么快。”

4月11日,有消息称苏州放松二手房限售,限售期由5年调整为3年,新房维持3年限售不变,自当日起实施。 记者致电当地房地产市场和交易管理中心(下称“交易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商品房(新房)没有接到任何变化通知,负责二手房交易的电话截至发稿一直处于“通话中”。 但据前述中介人士透露,目前公司已接到二手房限售放松的消息,预计近期会发布正式文件。

此外,还有报道称,苏州交易中心人员透露自4月11日起限购政策也将调整,即非户籍居民家庭在苏州市区、昆山市、太仓市范围内申请购买首套住房,社保年限要求从原来的三年内连续2年缴纳调整为累计2年缴纳。 对此,当地中介人士表示“还未听说”,不过如果从房源供应和需求两端松绑,苏州楼市有望在疫情后或迎来较明显反弹。

记者查询苏州市2019年7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工作意见》,其中针对苏州市区范围内新取得预(销)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含已经取得预售许可尚未开始网签的项目)、二手住房,购房人分别自取得不动产权证之日起满3年后、5年后方可转让;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苏州市区、昆山市、太仓市范围内申请购买第1套住房时,应提供自购房之日起前3年内在苏州市范围内连续缴纳2年及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在监管不断纠偏融资政策背景下,各地纷纷布局“一城一策”,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仅今年一季度就有超过60城调整楼市政策。 在下调房贷利率、降低首付比例、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之后,部分城市陆续放开限售、限购、限贷等,在苏州之前已有郑州、哈尔滨、福州、兰州、秦皇岛、衢州、青岛即墨等地松绑“五限”政策。

不过各地因城施策不断深入背后,3月楼市成交仍同比持续下滑,尤其三四线城市环比表现仍不乐观,购房者信心不足导致去化压力较大。 克而瑞监测的66个三四线城市2月去库存周期已经达到23.25个月,同比增幅超过80%。 另据西南证券最新统计,其跟踪的全国 32个城市中,4月(截至8日)商品房累计成交面积同比继续减少49.9%,环比下降19.4%。 机构普遍预期,未来还会有更多城市跟进,去化压力和房价波动较大的三四线城市概率更大。

政策传导有望逐渐落地

在多地利好消息刺激下,房地产板块自3月中下旬以来在二级市场持续上涨,截至上周五板块整体涨逾30%大幅跑赢大盘,同期沪指涨幅为6.13%。 此前,业内对于经营性资金支撑房企摆脱困境的预期浓厚。

不过,4月11日早盘,地产股未能延续涨势出现分化,多只个股上演跌停潮。 同日消息面上,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出现2010年来首次倒挂,有分析师指出,中美利差倒挂或因为疫情后两国经济基本面及通胀预期变化。 在资本外流、汇率风险等担忧下,市场对我国货币宽松政策能否持续产生分歧。

耐用品

不过,对于地产股未来走势,国内机构预期普遍乐观。 首先在货币政策上,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同时提到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优化保障性住房金融服务。 中泰证券地产分析师陈立认为,在销售持续下行背景下,国常会释放了积极信号,有助于满足购房者合理的住房需求,预计货币端5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有进一步下调空间。

根据央行4月11日最新公布的社融和信贷数据,一季度银行信贷意愿普遍增强,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规模双双超出市场预期,其中反映按揭需求的居民中长期贷款一季度增加1.07万亿元,虽然3月继续同比少增2504亿元,但较居民中长期贷款罕见下滑的2月已有回暖,恢复正增长。

其次是各地因城施策对房地产信贷和销售端的助推,此前有机构分析,年中将是重要转折点。 中信证券近日研报也指出,房地产政策底、销售底和投资底总是顺次出现,去年四季度政策底已经明确,3月以来因城施策的政策利好加速涌现,二季度商品房销售增速或将见底回升,但投资底仍需等待。 只要经济下行压力没有实质缓解,或地产销售没有确认见底,地产的松绑政策就可能持续出台,地产股仍有上涨空间。

而从长远看,国泰君安房地产分析师谢皓宇团队认为,考虑到紧房企信用抑制土地资本化,加上人口城镇化率已达较高水平,未来只有加大房企信用支持从而带动产业链发展,才能带来居民收入及收入预期的上升,否则信用扩张可能低于预期。 而在经济偏弱、流动性持续宽松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资产荒局面。

卷入骗保大案 漱玉平民蒙眼狂奔
开发长续程电动车电池 比亚迪直接获益 据称秘密合作六年 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