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卖二手服装 这家公司去年入账4亿

郭松

| 林晴晴

| 袁斯来

行走在非洲的街头,你的双眼时常会捕捉到一些突兀的中文。路边做生意的年轻人穿件蓝色T恤,背后有中国人很熟悉的一行字:“叫外卖,上饿了么;骑车的女孩身着鹅黄色T恤印有“穿越深圳”字样,黑色长裤印花是 “奔跑吧,兄弟”。

这些印有中文大字的衣服都是远渡重洋来自中国的二手服饰。

在非洲,每年有数百万吨旧衣服流入服装市场,它们的背后是个价值数千亿美元的生意。

2023年,全球二手服装销售额达到2110亿美元,同比增长19%, 2024年仅非洲服装市场规模已达到惊人的705.8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5.16%。

这个市场当然不会缺少中国的掘金者。

坦桑尼亚

2010年,大学在读的郭松将军训后同学们丢弃在废品桶边的军训服或收集或收购,积攒一定数量后打包卖给外部军训基地,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从此,郭松萌生了进入二手服装行业的念头。

2016年,郭松和他的团队在广州创立「格瑞哲」。后者通过大数据系统及物流回收网络,将国内闲置的纺织物集中收集、分拣、打包,最终销往非洲(喀麦隆、肯尼亚、刚果等)、东南亚(泰国、柬埔寨等)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统计,「格瑞哲」每年处理的二手衣物量高达数万吨,其中他们的主要战场落在非洲,60%以上出口至非洲。去年,「格瑞哲」出口的二手服装交易额超过4亿元。

庞大的内生市场

这家公司去年入账4亿

“在非洲买二手衣服得靠‘抢’。”郭松告诉36氪。

非洲,这片拥有全球近六分之一人口的大陆,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手成衣进口市场。其中,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拥有东非地区规模最大的二手市场,每天数以万计的二手衣物在此汇聚、中转,构成了非洲二手市场的重要一环。

2021年,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二手服装出口国。其中,肯尼亚是非洲最主要的进口国,中国二手服装占40%以上。中国服装协会调研报告显示:2021年,非洲二手服装进口额达到 18.4 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非洲的二手服装出口额达到6.24亿美元。

对于目前非洲众多国家的人民而言,购买新衣往往被视为一种奢侈消费。经济落后的非洲国家,只有10%的消费者穿得起新衣服,50%都在穿着二手衣服,剩下的40%甚至连旧衣服都买不起,不少家庭仍要依靠海外慈善机构捐赠的衣物度日。

而来自中国的二手服饰,对比欧州、美加日韩的二手服饰,因其价格亲民且款式新颖,极大地满足了他们对服饰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了他们更为实际和受欢迎的选择。

出海

在进入国际市场之前,这些旧衣服存在于废品站、小区衣物回收箱等等废物处置地。经由分拣公司回收并消毒、整理、打包后,再售卖给二手服装出口公司,根据质量、种类、适用季节等被分类后筛选、加工处理,接着压缩成方块打包,装船送达非洲,经由当地代理商运往非洲各国的各个城镇乡村,挂牌售卖。

“代理商们会透过压缩包的包装看到里面的旧衣服,考虑成色新不新、颜色好不好看、款式潮不潮流;即便买过一次,大多数人还是要货比三家,甚至只是选择一包,也要花一整个上午的时间去挑选。因为他们手里的钱只能买得起一包,如果亏钱了,家里四五个孩子接下来三五天就没饭吃了,这是生存问题。”郭松告诉36氪。

二手衣服不仅是非洲人的日常必需品,它早已渗透进当地的经济命脉。肯尼亚有5400万人口,其中几百万人都在二手衣服行业谋生,占该国劳动人口近10%。

“从前,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等部分国家都提过要禁止进口二手衣服,理由是影响本国纺织业,然而恰恰相反,二手衣服不仅能满足当地人的生活需求,更可以提供工作机会,支撑社会的运转。社会问题不改变,二手服装就永远是刚需。只要有需求,市场就会一直存在,光靠政策是禁不完的。本国纺织业生产的新服装,普通人是买不起的,那些一般都是出口赚外汇的。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人们收入提高了,解决了温饱,医疗和教育问题后还有剩余,才买得起新服装。”郭松分析。

非洲难题:货出海了,人难出海

做非洲生意,贸然冲去当地开公司,有时候并不是个“聪明”的选择。

在「格瑞哲」疯狂扩张的那几年里,郭松和团队就“要不要在非洲本土组建团队”产生了分歧。

“生意做得这么好,为什么不像大多数公司的发展路径那样,在海外扎根设立分公司,驻扎当地,减少成本?”最终,考虑到公司的未来规划,郭松妥协了。

那一年,「格瑞哲」选择乌干达作为海外的第一个站点。

市场环境相对稳定是选择乌干达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当地的清关政策也是让郭松团队初期做选择时最头疼的问题。

在非洲卖二手服装

“清关政策变来变去,清关成本高也就算了,他们还搞各种各样的问题刁难你。比如说赞比亚想要清关旧衣服就很难,海关非要在边境卡你一两个月的时间,两个月以后货就‘消失’了,答复要么是‘下雨路打滑货丢了’,要么是‘半路被抢劫’了,我们也求助无门,只能吃哑巴亏。”

这部分的损失只能由郭松团队替客户承担。为了进入市场,郭松团队必须做好 “牺牲一两个货柜的货”的准备。此外,他们会督促当地客户进入清关白名单,以减小损失。“我们教客户,第一要合法合规交税;第二,基本上不偷税漏税;第三,税局海关过来查的时候要比较配合。这样下来,甚至不需要花所谓‘打点’的钱,入关的问题就不大了。”

这些问题解决以后,郭松团队在乌干达建起一个站点。

“当时我想着我们团队自己去卖,同时也跟当地的经销商客户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彼此不冲突。”

然而,这样的做法一开始就遭到了当地经销商的抵制,被认为是“抢他们饭碗”,纷纷选择停止与「格瑞哲」合作。尽管反复解释后,这些客户被争取回来了,但初期「格瑞哲」在当地的工作仍因此受到不小的阻力。

在乌干达,不到半年的时间,郭松团队做到了每月1000万的规模,年毛利可以达到20%。

然而,在去到非洲的第三年,站点彻底瓦解,郭松带着团队全面撤回了中国。

瓦解的原因有很多,郭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难受。

货出海了,人难出海,是郭松后来复盘这段经历的深刻体会。

郭松告诉36氪,海外团队在人员管理和实际运营中存在很多灰色地带。“第一,销售价格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间漏洞;第二,仓库的产品是多了还是少了,完全靠人工核验;第三,在非洲很多国家,银行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要去市场上购买美金,而无论合法不合法,这几乎都是灰色的,在这个环节员工买美金和汇款时也完全是人为操作,这产生了很大的问题。”郭松回忆。

除了工作流程难以规范,非洲生活单调寂寞,有些员工甚至流连赌场。

此外,非洲当地也缺乏合规化的营商环境,诸多条件限制下公司很难注册,也无法走公账,只能依赖人工,这耗尽了郭松团队的最后一点生气。“也不是没有考虑招当地人,但只能招到一些做苦力的员工,真正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实在太少了”。

关闭站点回国后的郭松,把重点放在二手衣服源头的处理上,“解决不了人的问题,就先解决货。”

郭松坦言,当年入局时,正是踩在风口,如今,整个市场已经饱和,最难的已经不是销路,而是如何提高销量。

而这意味着要打磨货源、加工链条的分级处理等中间环节、工厂整体服务的水平等等,彻底告别传统的粗放式经营。

经过多年努力,「格瑞哲」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回收流程。集团包括产业链前端回收的「鸥燕」、中端处理的「格瑞哲」与「普衣国际」、后端负责海外流通出口的「渡渡鸟」、国内流通的「格永」及再生利用的「普联新材料」,回收网点覆盖全国245个城市,具备处理200余个品种的能力,仅需10-20天,就可以完成从原料到出货的国际订单。

郭松没有放弃去非洲开实体的想法,毕竟出海企业终究要深入当地。“等到全面完成国内数字化的建设以后,未来不排除有重征海外的打算”。


抖音非洲十年王总是什么人

近日刷到一条几十万点赞的抖音视频,账号名叫非洲十年的人给助理们买手机,拍摄、剪辑都很专业,然后进入其主页,一个一个接地气的小视频讲述的都是中国各行各业商人在非洲经商的故事,于是多方搜索,找到此人的一些信息,博主的名字叫王垚,是一位从国有企业辞职的非洲创业者。

王垚

转行经历

王垚在肯尼亚华人圈非常有名,“非洲十年”就是他在网络上的昵称,他之前在国有大型企业任职,主要是在非洲东部卖民用飞机,对肯尼亚、坦桑尼亚、索马里等地非常熟悉。

疫情之下,生意不再繁忙,在工作中他发现了非洲贸易的商机,毅然决定辞职,做起了二手服装的生意。 闲暇时间也变多了,于是王垚开始试水短视频行业,便想拍拍抖音,展现一下非洲生活,一发不可收拾。 截至2021年9月23日,抖音作品130个,4000多万点赞量,460多万粉丝量。

非洲十年抖音网页版截图

东南亚

此前,网上关于非洲的内容良莠不齐,王垚也看到很多不舒服的非洲视频,作为一个非洲生意人,王垚决定,用自己的视频展现真实、客观的非洲生活,并附带一些娱乐属性,以此来吸引大众关注。

而王垚是一个有强烈民族精神的华人,总觉得要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最后把镜头又对准了那些和他一起在非洲打拼的朋友。

随后便把精力投入到短视频创作中,并将基调定位“展示真实的非洲生活,记录在非华人艰苦打拼的创业故事”。 由此“非洲十年”也名声大噪,成为肯尼亚华人区里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账号非洲十年

王垚在非洲的涉猎非常广泛,看过无数华人在肯尼亚的生产线,从酒店到农场,从轮胎到手机,在非洲积攒的这些资源,都是王垚的创作源泉。

“非洲十年”的视频爆火后,当地人脸上平和、幸福的神色触动了很多网友。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表示,“我国扶贫的经验全世界都能推广,扶贫先扶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而关于非洲十年这个名字,王垚认为不是代表本人自己,而是代表所有在非洲创业的中国人,是真心想要出海的中国人出谋划策加速转型。

非洲十年这个账号更像是新时代下中国人理解非洲文化的一个缩影。 有学识、有能力的人来到非洲,利用新媒体拓展信息渠道,加深双方彼此的了解,同时也为中非民间交流提供了更多的窗口和桥梁。

中国的旧衣服到了非洲会变成什么样?

中国的旧衣服到了非洲会被倒卖。 本来是大家看到部分非洲人民吃不饱,穿不暖好心捐出的衣服,结果到了非洲被商家利用变成货品售出,据说是因为这些旧衣物有很多不太适合非洲人,所以这些旧衣物需要重新加工,加工之后再拿出来销售。 不得不说非洲人民也开始注重健康了,希望二手衣物的销售能走向正规化,模式化。

中国近几年出现了很多的旧衣捐赠箱,包括校园、小区等地,解决了很多人想扔又觉得浪费的衣物,旧衣捐赠箱上面往往还打印着这些衣服将会去往的流程,然而事实却是,并不是所有的旧衣服都会去往我们以为的方向。 以一个很小的软件为例,截止2018年年底,闲鱼回收衣物共计8438吨,约4000万件。 其中45%的衣服,进入非洲等不发达国家或地区。

据报道,非洲有12亿人90%的人都会花钱消费二手服装,现在美国占非洲二手服装70%的市场,非洲蓬勃发展的二手衣经济,确实为非洲人民带来工作,以及向上流动的机会。 整个二手衣产业从进口、分类、洗衣、物流到裁缝等等,二手衣贸易创造了产值与工作机会,环保、人道、扶贫,可以说是多个目标一次满足。

旧衣物能被二次穿着、当作抹布或翻修,继续实现它的使用价值,延长使用寿命,可以有效减少织物废品产生数量,实现生活废品减量化,推进废旧纺织品资源化利用。 ” 废纺资源化归纳为:“原衣化、原料化、材料化、燃料化”,其中重要一个领域就是“原衣化”。 所谓“原衣化”就是二手服装的降维使用,包括由民间企业向境外第三世界国家的出口及部分回收企业的国内捐赠。

非洲包包衣服从中国哪里进的货

各家服装公司年年积攒下来的库存。 第一个渠道,就是各家服装公司年年积攒下来的库存。 早在2013年,唯品会CFO杨东皓就提到,中国一年4000亿服装库存待清理,唯品会离天花板还早。 第二个二手渠道,小区等场所以旧衣回收箱形式的线下回收,或者是被国人捐出去的衣服,最后也会流转到尾货市场去。

课代表 没变!核心资产仍是外资优选 MSCI中国A50指数受
全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