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发布!8个更新重点一定要知道! 时隔六年

8月11日,备受瞩目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发布会在线上举办,这也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时隔六年后的首次更新。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到底有哪些更新重点?一起来看看!

1. 高血压诊断标准维持不变

新版《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维持不变,也就是,也就是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诊室血压≥140/90mmHg或家庭血压≥135/85毫米汞柱。

但强化血压管理以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理念得以体现,推荐一般患者(包括65~79岁老年人)诊室血压降至<140/90毫米汞柱,如能耐受应该降至<130/80毫米汞柱。

2. 推荐使用电子血压计

新《指南》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对电子血压计的强烈推荐,明确指出“不建议使用水银血压计”,而是推荐使用经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这标志着电子血压计已成为我国血压测量的主要工具。

测量血压时,应相隔30~60秒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10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3. 高血压患者要及时关注心率

《指南》中在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危险因素中增加“心率增快”,并在 “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处理”章节对应新增“心率控制”。

《指南》将高血压患者心率增快的定义为静息心率>80 次/分钟。如果高血压患者心率增快时,应及时排查诱因和原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中)回答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提问。主办方供图

4. 降血压每天保证健康睡眠

新版《指南》在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章节中新增了关于睡眠的相关建议,高血压患者应保持健康睡眠,改善睡眠障碍。

《指南》中提出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健康睡眠包括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健康睡眠与较低的高血压风险相关,在高血压患者中与较低的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率相关。睡眠时间较短会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失眠与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全因死亡相关。

建议成年人每晚睡眠时间为7~9小时,确保睡眠质量,按时作息。

5. 低钠盐可以显著降血压

《指南》指出,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限制钠盐摄入量。肾功能良好者推荐选择低钠富钾替代盐。《指南》明确,与普通盐相比,低钠富钾盐可以显著降低血压,减少脑卒中,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6. 高血压患者也要多运动

《指南》强调,对于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推荐以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的混合训练,也建议同时结合呼吸训练与柔韧性和拉伸训练。

有氧运动包括:散步、快走、慢跑、骑行、游泳等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抗阻运动包括:动态抗阻运动,如坐姿和站立双上肢开合举,站立踮脚提踵(抬起足跟)。静态抗阻运动,如坐姿或者站立双手侧平举;负重侧平举;贴墙高位马步。

7. 早晨的高血压最危险

《指南》指出,清晨高血压是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风险的强预测因子,清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对风险增加。晨起测量血压>135/85毫米汞柱,则为清晨高血压。

《指南》推荐使用真正长效每日1次服药能够控制24小时血压的药物,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清晨血压控制不佳。

8. 中医药降压治疗首次入选

《指南》首次把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列入治疗方法之一。对于正常高血压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以及1级高血压患者可以考虑应用具有平肝潜阳等作用的中成药,以改善高血压相关症状,并起到一定的辅助降压作用,也可以作为常用降压药的联合用药。

精选

文章

本文综合自:

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2024年7月第32卷第7期 Chin J Hypertens,July2024,Vol.32No.7

②2024-08-12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发布》(记者 赵苑旨 实习记者 曹宇悦)

:王楠

审稿:鲁洋


高血压吃什么药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高血压的治疗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高血压病人基本都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但降压药会耐药吗?什么时候降压药可以掰着吃呢?不少病人都很困惑。

高血压病人基本都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而且是每天定时服用,不能等血压高了才吃。 但降压药会耐药吗?什么时候降压药可以掰着吃呢?不少病人都很困惑。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高血压的治疗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血压达标只是解除了“近忧”,而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未来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才是医学专家们最关注的方向。 降压药物的选择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高血压的治疗通常是在对各个病例高血压的严重程度、相关脏器受损程度等作出综合评价后再进行。 因此,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处方去服药,不得随便换药或者停用药。 此外,关于降压药,以下几个问题也需要注意。 1.哪种降压药降压作用最强?从整个人群角度而言,地平类、普利类、沙坦类、利尿剂与 β 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相似,所以不存在谁比谁更强的问题。 然而具体到每个人,不同药物的降压作用可能有明显不同。 每个个体之间对于降压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明显差异,不要看到别人用某药效果很好也跟着用,服药前应该询问医生,谨遵医嘱。 2.一种降压药能使血压降低多少?药物的降压幅度主要取决于当前的血压高低。 例如,A现在的血压是 140/90 mmHg,用一种降压药后血压降低一般不会超过 10/5 mmHg 左右;B现在的血压是 180/110 mmHg,用药后血压有可能下降 20/10 mmHg 左右。 这就是说,当前的血压越高,用药后血压下降幅度就越大。

3.什么样的降压药可以掰着吃呢?当高血压患者被主治医生告知“可以减量”了,理论上会开具合适剂量的降压药予以服用。 但是有些降压药可能没有相匹配的剂型,因此可能需要掰开吃。 具体哪些能掰,哪些不能掰则要仔细鉴别。 4.降压药会耐药吗?一般不会。 随着年龄增长,收缩压都会逐渐增高,现在血压控制不好的原因是个体血压比原来更高了,而不是耐药了。 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再加一种药物或把原来的药物加量,而不应尝试换药。 5.长期吃降压药的危害是什么?长期吃降压药的危害是很多的,就像有的人吃了降压药会觉得自己的心动过速,还有的人会觉得恶心想吐,有的人可能还会出现头痛的感觉,严重的可能还会失眠出现幻觉之类的,这些都是长期吃降压药可能会带来的危害,所以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适合自己身体的药物,不要随便服用降压药。 6.一种降压药用久了需要更换吗?有人担心一种降压药永久了会出现副作用,所以要求换药。 其实大可不必。 降压药的副作用一般出现于用药几周到几个月之内,如果用了数年没有出现副作用,说明能够良好耐受,只要血压控制满意就不必换药。

7.长期吃降压药,会对血管不好吗?吃降压药不会对血管不好,更不会让血管变脆变薄进而破裂。 其实,吃降压药就好比是给血管做了个大保健,它可以让原本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血管逐渐放松,血管内血流阻力变小,血压就跟着降下来了。 从专业上来说,扩张血管的降压药对血管是一种功能性扩张,并不会改变血管本身的结构,可以放心使用。 至于副作用,每种药物可能都有,但相比于血压控制不好带来的危害,药物的副作用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8.吃降压药物后多长时间发挥作用?不一样。 舌下含服的药物可以在几分钟后开始发挥降压作用(虽然作用快,但对人体不好,一般不建议这样用药)。 口服短效药物一般在一两个小时后起效,长效药物可能需要连续用药一两周以后逐渐发挥最大作用(虽然慢,但是血压波动小,这对高血压患者是有好处的)。

总结:血健康人才会健康,如果连所有营养和能量的来源都有问 题,那我们还能相信自己是个健康的人吗?自古以来,我国传统医学有一句名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病源于血,病从血治。 "因此,无论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还是保健角度出发,我们都要改善和恢复血液的生理功能,降低血粘、活血化瘀、血气通畅、使血液健康起来,这样各组织和细胞才能吐故纳新,富有活力,这才是保护心脑血管健康的根本所在。

康兴半导体激光/低频治疗仪,利用激光能量的生物刺激作用于鼻腔粘膜,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和微循环,配合饮食、心理、运动、药物等综合治疗,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急!急!急!56岁的老人患有高血压5、6年了,现在又引发语言不清,是什么原因?应该注意什么?该怎么治疗

中风发作前往往有前兆,很多患者在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现象,往往有下列几种表现: 1、麻木、刺痛或软弱无力 这几种症状如果发生在手臂、腿部或半边脸上,多数是表示流到脑中某一部分的血液已经减少。 有一位63岁的网球手发现自己突然失去了发出大力球的能力,于是去找医生检查,结果查出他的通住头部的两条颈内动脉已经变窄,医生施行外科手术将血管中的一层厚脂肪清除后,血液运行不畅的现象便消除了。 2、短暂的失明 这种情况也许只持续数秒或几分钟,它往往是脑部血管严重狭窄的警告信号,对这种现象不应置之不理。 3、短暂的说话困难 “我的嘴巴好像忽然塞满了棉花”,这是一位教师对这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的体会。 对于此情,神经科医生会给病人服用药品或用手术将淤塞的血管打通。 和神经受损没关系的 回答者:lixu - 助理 三级 9-30 15:08中风病人多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史,一旦发生中风,治疗起来就比较麻烦,即使抢救脱险,也多遗留偏瘫等后遗症,长期不愈。 而早期发现,及早采取措施,常可防止产生严重后果。 那么,中风有哪些预兆呢? 中风病人往往先出现一侧面部或手脚突然感到麻木或软弱无力,嘴角歪斜,流口水;突然出现暂时性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暂时性的视力模糊或看不见东西;突然感到眩晕或摇晃不稳,甚至晕倒;没有明显原因的嗜睡;个性或智力方面的突然改变;出现无法解释的头痛等。 凡有以上症状的任何一项或几项都应该让病人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不要紧张、激动、恐惧、烦躁,如能叫急救车或请医生来诊查更好。 如没有条件,需到附近医院就诊时,应用担架抬到车上,路上应防止颠簸。 病人不能用力,要躺平,头向一侧歪,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内。 中风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表现的一种病变。 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大类。 脑溢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出血性中风;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属于缺血性中风。 出血性中风的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狂躁、嗜睡、昏迷或偏瘫;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表现为半身瘫痪、半身感觉缺失、失语、视觉失常等。 养生指南: 一.防治原发疾病:高血压病越久,血管硬化越明显,极易发生中风。 平时应经常检测血压,坚持服药,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冠心病常因心律失常而造成心脏泵血能力减退,使脑血流缓慢而容易发生缺血性中风。 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液粘稠度增高。 糖尿病会使动脉壁硬化及血液粘稠度增高。 二者均可诱发中风。 因此,有效地控制防治原发疾病,是预防中风发生的重要关键。 二.调畅情志:轻松、愉快的情绪,能有效地防止高血压病等原发疾病病情的加剧。 可通过听轻音乐,与年青人交谈来分散注意力。 不要看紧张、恐怖的影视。 遇事不可发怒,注意劳逸结合。 早晨空腹上街买菜及锻炼时应先吃些点心,以防止低血糖及脑血栓形成的发生。 天气变化明显,特别是突然变冷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病情恶化。 应多加衣服保暖。 三.戒烟忌酒:吸烟及酗酒,会进一步损害心脏功能,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血脂,极易诱发中风。 四.保持大便通畅:平时应保持大便通畅,不宜在大便时怒张,以免腹压增高,脑血流量急骤上升而发生脑溢血。 五.饮食调摄:饮食宜清淡。 多吃新鲜蔬菜及水产品,如青菜、萝卜、海带、紫菜等。 宜少食多餐。 要摄入足够的食物纤维及润肠食物,禁食肥肉及动物内脏,不可吃刺激性强的葱、椒、咖啡等。 少吃精制糖、蜂蜜、水果糖、糕点等。 食盐量限制在每天4克以内,能防止水分潴留,减轻心脏负担。 六.体育锻炼:选择打太极拳、散步、气功等项目进行锻炼。 不可整日卧床,卧床久则会使血流减慢而产生缺血性中风,亦不利于中风后机体功能的逐渐恢复。 七.及时就医:如发现走路不稳、肢体一侧无力、口角歪斜、唇麻、握物落地时,可能有脑血管痉挛或小中风,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中风后的语言恢复 李珊 主任医师 半数以上的中风病人不会说话或说话不清楚或虽能自发说话,但答非所问且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等。 这些都是中风引起的语言障碍。 医学上将中风病人的语言障碍分为失语症与构音障碍两大类。 前者又分为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混合性失语、命名性失语等。 运动性失语又称表达性失语,病人虽能听懂别人的语言(口头的、书面的),但不能用口语或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如果病人完全不能讲话叫完全性运动性失语症;如果病人只能说简单语句而不会说复杂语句,叫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症。 感觉性失语症又称接受性失语症,病人虽有说话能力,但不懂别人的话意和自己的话意,讲话内容杂乱无章或断断续续,经常答非所问,用词错误,无法进行正常交谈。 混合性失语既有运动性失语又有感觉性失语。 病人既听不懂别人说话时的意思又不会说。 命名性失语病人虽能说出物品的用途,但不能讲出该物品的名称。 有时偶而说出物品的名称,但瞬间就忘记,故又称健忘性失语。 失语症的病变都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专作用于语言中枢。 积极治疗原发病,大多数病人之失语可随原发病变的好转而逐渐恢复。 特殊的功能训练对失语症病人的顺利康复十分重要。 现在认为语言障碍的康复治疗越早越好,在病后3个月内恢复较快,一年以后则难以再恢复。 功能康复训练包括发音训练、短语训练、会话训练、朗读训练、复诵句子训练、文字辨识、指出物品名称、执行命令以及图片、实物配对练习等。 对完全性失语症病人的康复训练要像教小孩学说话一样从学发音开始,如让病人发“啊”音或用嘴吹口哨诱导发音。 然后再说常用单字,如吃、喝、好、行等,或出示卡片,让病人读出上面的字。 再依次教双音词、短语、短句、长句等。 训练时说话与视觉刺激结合起来,如说“吃”时与饭菜结合起来,或以看图识字方法,说与看图结合起来。 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病人,能说出一些单字、词组、句子或说话不流利,病人常常有词汇贫乏、讲话缓慢、重复语言等。 对这类病人要耐心地教,反复复述阅读的故事,练习灵活性,锻炼语言的运用技巧。 感觉性失语症病人的训练要比运动性失语困难些。 可运用视觉逻辑法、手势方法进行训练。 如给病人端上脸盘,放好毛巾,并对病人说“洗脸”,病人虽不理解“洗脸”二字之意,但从逻辑上他会理解你是让他洗脸。 如此反复多日进行,久之就会使语言与视觉结合,语言功能得以恢复。 手势方法即家属或陪护人用手势与语言结合的方法来训练病人。 如让病人“吃饭”,训练者拿筷子以吃饭的动作多次示范,病人很快就会理解,从而主动拿筷子吃饭。 混合性失语症的病人功能训练更困难,必须采取说、视、听三结合的方法反复多次进行。 如让病人穿毛衣,则必须既说“穿毛衣”让病人听,又要指着准备好的毛衣,并作出手势示意让病人看。 中风引起的另一类语言障碍为构音障碍,主要表现为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语调、语速及节奏等异常以及鼻音过重等。 康复方法必须尽早进行发音训练,包括开始发音、持续发音、音量控制、音调控制等;发音器官的运动训练,如唇、舌的运动以及软颚抬高等;发音节奏训练,包括重音训练、语调训练以及停顿练习等。 这类病人多出现全身肌肉过度紧张,包括咽喉语言肌肉的过度紧张,通过呼吸训练、呼吸控制及其他松弛疗法,降低咽喉语言肌肉的紧张度,可为呼吸及发音打下基础。 通过心理行为或药物进行松弛疗法,降低语言肌的紧张度,也是这类病人的重要康复方法之一。 免费医院网天天健康报部 脑血管意外即中风,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 表现为同侧的手足瘫痪,即偏瘫。 严重的可昏迷,抽搐,甚至丧命。 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 缺血性中风包括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和脑栓塞两种。 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占中风病人的60%。 动脉硬化后血管变为狭窄,血管壁不光洁,血流缓慢以致凝结,使部分脑组织缺血坏死。 这种中风常见于高龄的老人,并常在睡眠时发生,一觉醒来,发现手足不听使唤,起病后病情常有逐步发展的趋势。 脑栓塞是因其它部位形成的“栓子”,随血液流到脑血管中阻塞脑血管,使部分脑组织缺血坏死。 常见的“栓子”,如心房颤动的病人从心房中脱落下来的血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从心脏瓣膜上脱落下来的细菌栓子;长骨骨折时,进入血管的脂肪栓子;患潜水病时的气栓等。 脑栓塞的病人,都有其它疾病的基础,发作突然。 出血性中风包括高血压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 高血压脑出血见于长期高血压病患者。 在血压波动较大时,大脑中动脉等处破裂发生脑出血,使部分脑组织坏死。 这种中风多见于长期高血压而未妥善治疗者,并常在饮酒、激动、发怒或用力等情况下发作。 脑出血病人常可迅速进入昏迷,如在桥脑部位出血,并多伴有高热。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为脑底部的先天性动脉瘤破裂出血。 这种出血常见于中青年人,甚至少年儿童。 发作前可能有些头痛,发作时剧烈头痛、昏迷、抽搐。 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不难,作腰椎穿刺检验脑脊液中有无血液,对鉴别是哪一种中风很有帮助。 脑血管意外发作时,应就地治疗。 对缺血性中风,主要治疗措施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阿司匹林等药物。 对于出血性中风,主要治疗措施是降低颅内压力,消除脑水肿,常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药物。 若疑为脑动脉瘤破裂,在病人情况允许时,可作脑血管造影检查,有时可作手术治疗。 手足偏瘫是中风的主要后遗症,需及时应用针灸、推拿、导平疗法等治疗,加上适当锻炼,可使病情改善。 预防中风,主要在于治疗高血压病,控制血压在基本正常范围之内。 患者精神要乐观,保持情绪的稳定。 对年迈的老人宜作适当活动,不要长时间卧床。 有短暂脑缺血症状发作的人,应服些潘生丁或阿司匹林等,以预防脑血栓形成。 什么叫中风 医药科普杂志《求医问药-开卷有益》: 华耀松 中风通常指急性脑血管病,亦称脑血管意外、脑卒中。 中风常分为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及混合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 包括: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症状通常24小时内完全消失; 2.脑血栓形成,发病较缓慢,病情多呈进行性加重;3.脑栓塞,发病急骤,多为心脏或心脏以外的栓子突然脱落经血流至脑组织中,堵塞了血管;4.腔隙性梗死,为颅内小血管堵塞,病人症状都不很严重,或无临床症状,常为多发,预后好。 出血性中风 包括:1.脑出血,多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引起,并且进展迅速,常伴有意识障碍,多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失语等局限性体征;2.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由于先天性脑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和脑动脉硬化出血引起,出血都在脑表面蛛网膜下腔中,起病多为剧烈头疼或伴有呕吐,或有意识障碍,常为一过性颈部僵硬而无瘫痪等局限性体征或不明显。 混合性中风 指头颅CT扫描时或相继出现出血和梗死的新鲜脑血管病灶。 此种病人较少见。 根据你说的症状,希望提高警惕,如果出现频繁即去医院。 完整版请看这里:

##媒体解读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背后推手

“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11月15日,国家卫健委就“国内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否做了调整”给出了一锤定音的回应。 该回应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 同时强调,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11月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将国内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至130/80mmHg。 一旦落实,国内高血压患者数量将翻倍,达近5亿人。 该消息一出,迅速引发热议和争议。 媒体解读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背后推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红星深度|130/80还是140/90?2亿人“被高血压”背后的“正常高值”之争

图据东方IC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吴阳 北京报道

邱添

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微信公众号,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 《指南》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140/90mmHg下调为≥130/80 mmHg。 该《指南》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联合制订。 相关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

11月15日,国家卫健委则发布消息称,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红星新闻记者发现,目前,《指南》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的网络预发表链接已经失效。 上述微信公众号消息指出,《指南》将于11月24日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年11期正式发表。

标准改变影响几何?《指南》表示,全国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SBP(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DBP(舒张压)80~89 mmHg的人群占比达23.2%,预计总人数近2.43亿,且该血压范围人群主要为18~54岁的中青年。 《指南》还表示,根据最新国际指南推荐的降压药物治疗启动标准,在我国35岁及以上成人中,SBP130~139 mmHg和/或DBP80~89 mmHg的人群有22.7%需要进行降压药物治疗,预计总人数为3990万。

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教授、主任医师陈慧了解过这份《指南》制定的情况,在《指南》发布后,她也曾与《指南》发起人和首席专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蔡军交流过。 她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指南》制定的初衷是好的,但临床《指南》修改牵扯面广,国家卫健委做出回应很有必要。 有研究显示,强化降压对人体有好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有好处,所以希望关注正常高值的群体。

但是,陈慧认为,修改高血压标准稍微激进了一点,可能会在执行过程中走样,导致服药人数翻倍,增加个人和国家医保负担。 她认为,应该回归到对正常高值人群加强生活方式干预。

诊断标准的分歧

国际上早有不同声音

国家卫健委指出,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2005年、2010年、2017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临床路径等均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

据第一财经:目前,未参加前述《指南》制订的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国家卫健委高血压诊疗研究重点实验室、上海高血压研究所已经联合向国家卫健委提交声明,阐述相关立场,并给出相关建议。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2010年发布的防治指南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该指南的最新版为2018年修订,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 两版均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所长、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主席刘力生领衔。

从国内外相关指南来说,世界卫生组织1977年提出≥160/95mmHg的标准,1997年改为≥140/90mmHg,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并沿用至今。

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高血压指南率先将高血压诊断标准降低到≥130/80 mmHg。 但是跟进这一标准的机构和学协会极少。 美国糖尿病学会就一直坚持≥140/90 mmHg的诊断标准。 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高血压学会(ESH)的高血压管理指南、2020年国际高血压学会(ISH)的《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均维持≥140/90mmHg的诊断标准。

2022年5月,中国台湾心脏病学会和台湾高血压学会联合发表的《2022年台湾高血压指南》,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下调至130/80mmHg。 中国台北荣民总医院教授江晨恩教授曾在一场对此的两岸学术研讨会上指出,随着相关的研究不断深入,国际上在设定高血压方面也出现了差异,不同学术组织在降压目标有所不同,大体分为积极降压、传统降压以及消极降压三派。

《指南》制订组专家、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郭艺芳则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不同学者之间、不同学术机构之间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次标准下调,正方或反方都有理由与依据,但其出发点与根本动机却是一致的,就是更好的管控血压,最大程度地降低高血压对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危害。

血压处于130-139/80-89 mmHg者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人群。 郭艺芳认为,《指南》引起的争议,让普通民众关注自己的血压健康,关心自己可能是病人,就是件好事。 “如果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去自觉主动的少吃多动减体重、戒烟限酒少吃盐、生活规律少熬夜、精神放松足睡眠。 ”

正常高值的定义

血压不是单一、不变的数值

不过,并不是低于诊断标准就代表血压正常。国际上普遍把正常血压定义为

国际上一般只推荐对于SBP130~139mmHg的高危者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而《指南》的另一重大调整在于,推荐对血压130-139mmHg/80-89mmHg范围合并0-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后血压仍不达标的,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陈慧解释,人的血压本身就不是一个单一、不变的数值。 目前使用的140/90mmHg,也是人群调查的结果。 这个数值适用于大多数人,但对于一些个体来说,达到了也未必就可以真正确诊为高血压。

陈慧认为,医生首先要加强130/80mmHg到140/90mmHg之间这类正常高值人群的教育,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看是否可以逆转,过去的指南也强调这一点。

“任何一级高血压,首先是非药物治疗,健康生活方式不能达标再考虑药物治疗,这是高血压治疗的一个原则。 但如果这个指南中130/80mmHg成为标准,药企就会借此宣扬高于该标准的人都来服药。 这会导致服药人数会大批增加,个人和国家医保都承受压力。 ”陈慧说。

标准调整的争议

不仅考虑临床研究,还要考虑国情

对于标准下调的依据,《指南》推荐意见说明引用多项国内外研究表示,基于观察性研究证据,危害存在;基于临床试验证据,干预有效。 但是随即学界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所长、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主席刘力生近期表示,没有高质量的证据指出,血压在130~139mmHg/80~89mmHg范围内,药物治疗会取得明显收益。

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王继光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没有任何一项发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对血压130-139/80-89mmHg的非高危患者进行药物降压可以取得获益,也没有研究证实对这部分人进行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王继光表示,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不仅不适合我国的国情,而且反而可能会对血压非高危者导致严重的健康危害。

对于美国ACC/AHA2017高血压指南的调整,国际上也一直争议不断。 例如,《英国医学杂志》(BMJ)2018年刊发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与美国耶鲁大学合作研究认为,若使用美国高血压指南新定义,中美卫生系统都将不堪重负,难以为继。

陈慧解释,美国将高血压指南中的标准降低到130/80mmHg,主要是因为美国有大量肥胖人群,影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已经很难控制。 为了更好使血压达标,减少心脑肾并发症,美国的高血压标准低于其他国家。 同时这与美国的医疗资源相对更好也有关系。 但是,这个标准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显得过于激进,绝大多数国家都在使用140/90mmHg的标准。

从成本效益来看,发布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授赵冬介绍,血压水平在130~139 mmHg和/或80~89 mmHg的人群多为中青年,下调诊断标准体现了防线前移、加强初始预防的理念,否则我们将错过减少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危害的关键时机。 针对血压130~139/80~89mmHg人群开展生活方式干预以及非药物治疗无效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就是减少高血压不良后果的重要窗口期。 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下调虽然可能造成前期用于治疗费用的增加(基于目前国家医保和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这种增加是完全在可负担范围之内的),但长期看来未来用于严重并发症治疗的高额费用有望大幅度下降,总体是符合成本效益的。

记者暂未注意到《指南》给出卫生经济学评估证据的依据文章或具体测算过程。

陈慧说,中国与美国国情不同,中国的肥胖人群没有美国那么多,正常高值人群可以采用非药物治疗。 同时中国的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保负担能力有限。 “临床《指南》的制定不仅要考虑临床研究,还要考虑到国情,比如国家医疗的承受能力,国民的健康水平等。 ”

药企股价一度大涨

背后是否有利益推动?

一份医学指南的制订需要邀请各方面、各科室的专家。 根据《指南》全文,指南制订工作组成员除了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医师、专家,还包括肾脏病科、内分泌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精神心理科、流行病学、护理学、临床药学、卫生经济学等领域专家以及患者代表。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外审组专家有4名政策制定者。

《指南》发起人蔡军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高血压诊断界值的下调经50位全国心血管领域顶级专家一致投票通过。 据经济观察网,指南制订委员会一位核心成员也表示,“绝大部分专家投票都是很支持的”。

红星新闻记者从相关人士处获悉,这份《指南》发布前后,在国内心血管领域举行过相关讨论和座谈。

11月14日星期一股市开盘,华海药业、人福医药、润都股份等高血压药物板块企业股价应声大幅上涨。 对此,有网友提出药企利益推动的质疑。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资金来源方面,《指南》表示制订所需资金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与控制局项目(T2021-ZC02)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21-I2M-1-007)。 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劳务、资料、差旅和会务费用,指南推荐意见未受资助影响。

利益冲突方面,《指南》表示,所有声明无利益冲突。 经济观察网采访的上述指南制订委员会核心成员也表示,《指南》用的全部是自有项目的科研经费,“没有拿过药企一分钱”。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是谁在推动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

“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11月15日,国家卫健委就“国内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否做了调整”给出了一锤定音的回应。

该回应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 同时强调,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11月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将国内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至130/80mmHg。 一旦落实,国内高血压患者数量将翻倍,达近5亿人。 该消息一出,迅速引发热议和争议。

消息发布次日,华海药业、人福医药、润都股份等多家高血压药物板块企业股价大幅上涨。

新《指南》发布前,国内高血压诊断标准依据的是2018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由中国高血压联盟等制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高血压科主任医师孙宁玲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中国高血压联盟联合多个学会共同制定的最新一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于今年12月下旬公布。 这项指南在2018年基础上,结合国内新出现的研究证据、临床需求和现阶段经济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这项指南会继续用140/90mmHg作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她说。

诊断标准下调惹多方争议

高血压病是指人体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因早期发病时可能悄无声息,被称为无声杀手。 长期高血压会对人体的重要器官如心脏、脑、肾脏等造成严重影响。

13日发布的新《指南》历时2年完成,就高血压领域有关诊断、评估和治疗等44个临床问题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循证推荐,包括下调中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

在新《指南》发布前,国内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的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联盟从1999年开始就参与制定并发布第一个指南,后续基本每5年左右更新一次,最近的一次更新的是2018年。 2018年的更新版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3级三类,血压处于80~89mmHg/130~139mmHg时不被判定为高血压,属于正常高值。 这和世界范围内沿用了20余年的标准相似。

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数据显示,国内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3.3亿,其中高血压患者人数达2.45亿。 2.45亿是按照目前国内采用的140/90mmHg诊断标准推算出的。 新《指南》将这个标准降到了130/80mmHg,意味着国内高血压患者从原来2.45亿增加到4.9亿。

新《指南》发起人及首席专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蔡军接受《财新》采访时指出,“目前已有大量的队列研究、随访观察研究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血压升高是导致心血管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将血压控制得再低一些,能够带来明确的心血管获益。”

蔡军介绍,诊断标准和降压靶目标调整后,血压值在140/90mmHg以上人群继续接受药物治疗,而对血压值在130~139mmHg/80~89mmHg之间的患者建议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只针对其中的高危人群进行强化降压治疗,一些高危人群应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其他患者可以采取生活方式干预的非药物治疗方式。

针对这一修改,不少高血压专家持反对态度。 “没有高质量的证据指出,血压在130~139mmHg/80~89mmHg范围内,药物治疗会取得明显收益。 ”多名高血压专家均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赞同维持原有标准,现在不提倡将高血压范围调低。

新《指南》发布后,中国高血压联盟便召开会议讨论此事。 “‘新指南’并没有和联盟提前沟通,一下子就突然发布了。 ”中国高血压联盟名誉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刘力生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其他疾病标准都可以调整,因为那属于学术问题,唯独高血压不行。 中国高血压联盟是世界高血压联盟(WHL)的盟员国组织。 刘力生有50多年的高血压防治经验,此前参与了每一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制定。

“下调标准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刘力生表示,高血压是目前唯一列入国家管理的心血管慢病防治项目,标准制定不仅仅是学术争议,也与国家民生息息相关,轻易调整会产生颠覆性影响。 “按这个标准下调,波及面太广了。 原来从事飞行员等高危职业的人群,现在突然被判定为高血压,还能继续从事原有工作吗?出了问题,谁负责?”她提出自己的疑问。

“刚看到这个下调标准时,很震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胡大一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按照这个标准,一夜之间国内高血压患者增加到5亿,这其中包括很多中青年。

“高血压诊断标准不应轻易改动。 ”胡大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调低诊断标准并未将控制高血压的绝对风险下降很多,与此同时,还涉及药物副作用、耗费巨大医疗开销和人力成本等诸多问题,这个下调并没有太大的临床意义。

“这次新《指南》并未和中国高血压联盟之间达成重要标准的共识。 ”孙宁玲表示,指南的制定既要考虑到跟国际接轨,又要考虑中国现实经济状况、目前高血压发病率等。

今年5月12日,由刘力生和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张新华主导的一项历时14年,入组人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报告发布。 研究显示,在中国45~79岁血压130~139/85~89mmHg的非高危个体中,服用降压药物并不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而且还有可能带来危害的趋势。 同时研究也提示,血压在正常高值范围的个体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胡大一表示,并不建议高压在130~140mmHg的人都去医院开药,更重要的是改变生活方式,比如健康饮食、不熬夜、戒酒等。

新《指南》制订组专家、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郭艺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下调高血压诊断标准,让更多人从更早期阶段关注血压,进行降压,可显著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这样在5~10年后,心脑血管疾病减少可节约大量医疗费用,少部分人吃药所付出的经济代价将远远少于这些医疗费用。

下调诊断标准会挤兑现有医疗资源

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AHA)与美国心脏病学会(ACC)联合发布了新版高血压防控指南,将高血压的标准从140/90mmHg下移到130/80mmHg。

不过,各发达国家并未在随后几年陆续跟上,世卫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 、欧洲心脏病学和高血压学会和世界高血压联盟均未改变140/90mmHg标准。

事实上,美国内部也并未就高血压诊断标准达成普遍共识。 2017年12月,美国家庭医师学会(AAFP)发表声明称,不认可对诊断标准的下调,对高血压的界定仍沿用传统标准。 AAFP认为,尽管系统评价表明新标准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但针对全人群而言,并没有绝对权威的证据显示能降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心肌梗死等,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间也存在相互矛盾。

孙宁玲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美国高血压知晓率已经很高,治疗率可以达到70%,疾病控制率达到50%~60%。 即便将诊断标准下压,也能够基本覆盖新增患者。 相较而言,按现有标准估算,国内高血压控制率仅15.3%,农村地区不足6%,有很多高血压患者有待治疗。 下调后,国内高血压控制率降到3%,降压药治疗会对现有医疗资源造成挤兑。

“国家卫健委此次不支持新《指南》,应该也是出于这些层面去考虑。 ”孙宁玲谈到,“美国高血压治疗和控制率远远高于世界各国水平,血压目标降低具有承受力,但中国的医疗资源有限,下调诊断标准还应该考虑社区慢性病防治压力、医保支付能力及医疗卫生总费用支出是否能长期负担等问题。 “很多基层地区会考核降压的控制率,下调诊断标准会大幅挤兑现有医疗资源。 ”胡大一表示。

一名不愿具名的资深医药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举例,北京一共有3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一家卫生服务中心要覆盖10万人左右,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就十几个家庭医生团队。 可能管理在案的患者五六万人,其中大约一半高血压患者,而且社区慢性病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同时患多种疾病。 “按照这种现状,即便依照2018年版的指南,也很难实现对高血压人群的有效管理。 ”他说。

即使是2017年美国的指南,也只是推荐130~139/80~89mmHg的非高危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并不需要都进行药物治疗。 在胡大一看来,美国下调诊断标准,更多是建议患者多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 日常高血压治疗中,应因人而异,不能单一只看毫米汞柱。

很多心内科和心外科诊疗指南由企业推出

“国家卫健委的发声还是很及时的。 ”胡大一说,如果真的实现标准下调,最大赢家是背后的药企和与药企勾兑的某些专家。 即便他们说没有利益相关,也很难经得起查验。 在制定《指南》这类重大决策时,尤其涉及修改重要标准时,一定要有第三方参与评估,这个第三方既不涉及企业利益,也不应与医生有利益相关。

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是目前国内两个占比较重的慢性病,人口基数大。 在国内,一旦被诊断出来后,基本就需要常年吃药,大部分病情不可逆。

前述不愿具名的资深医药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国内整体高血压治疗指南,基本都是由产业推出来的。 “很多心内科和心外科的指南基本都是由企业推出。 近几年实行医改分级政策,就是为了切断企业与医生、医疗机构的利益通路。 但仍然难以避免‘回扣’环节。 ”

沙利文研究院数据显示,在140/90mmHg的诊断标准下,抗高血压药物市场规模已经由2013年的457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885亿元,且市场规模还在增加。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由于诊断标准下调的刺激,多家抗高血压药物生产企业和血压计生产企业股价大涨。 11月14日,旗下有抗高血压药物的京新药业、华海药业、信立泰的涨幅分别达到8.26%、6.09%和5.57%;血压计概念方面,鱼跃医疗涨停,可孚医疗、乐心医疗也分别大涨14.00%和8.48%。

“真正积极推动一些标准的就是药企。 ”胡大一说。

“没想到一个标准改变,会带来资本大量涌入和股市的波动。 ”15日,孙宁玲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文指出,从医学角度看,预防疾病的理念非常对,新《指南》中的很多观点她也有共鸣,但学者们不能只生活在自我空间中。

这次新《指南》推出引发不少业内讨论,在多名专家看来,其积极的一面在于,引发行业和大众对“隐形杀手”高血压的关注。 不过,目前高血压标准值下调是否合适,业内暂未达成统一共识。

“认同新《指南》治疗方面的一些观点,但是在诊断标准上步子迈得太大。 ”孙宁玲表示,这样一个“一脚定乾坤”的《指南》,会涉及国家的医疗、经济、财政、保险、公共卫生建设等多个领域,要通盘考虑,才能站得住脚。

记者:牛荷

走进网易 共同探索奥运营销新趋势
美团的 抖音啃不动又放不下 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