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最新消息!

以军称摧毁黎真主党精锐部队地下隧道

以色列国防军19日称,以军当天继续在黎巴嫩南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地面行动,并于近期摧毁了一条属于黎巴嫩真主党精锐部队的地下隧道。

以色列国防军称,黎巴嫩南部一条属于黎巴嫩真主党精锐部队“拉德万部队”的隧道近期被以军摧毁。以军称,这条地下通道连通“拉德万部队”的地下指挥中心,隧道中还设有武器储存区,并存有部队长期驻扎物资、摩托车和弹药等。此外,以军还在黎巴嫩南部摧毁了50多个隧道竖井及其它黎真主党地下设施。

土总统悼念哈马斯领导人辛瓦尔 批评美西方纵容以色列

19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发表讲话,对近日哈马斯领导人辛瓦尔的身亡表示哀悼。埃尔多安在讲话中还表达了对美国、欧洲支持和纵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和黎巴嫩等多地的一系列军事行为的不满。

以军对加沙地带多个地区发动袭击

自当地时间19日夜间至20日凌晨,除袭击加沙北部拜特拉希亚住宅区之外,以军还对加沙地带中部的代尔拜拉赫、南部的拉法地区以及加沙城西南部分别发动了袭击。

加沙地带民防部门发言人表示,以军正在围困加沙北部杰巴利耶难民营,其中任何想要离开以获取食物的人都将被杀害。以色列方面对该说法暂无回应。

以军袭击加沙地带北部拜特拉希亚地区 已致73人死亡

据加沙地带媒体办公室当地时间19日夜间发布的消息,以军当天在加沙地带北部拜特拉希亚地区进行的袭击,截至目前已造成73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或失踪,其中大多数是儿童和妇女。同时,以军摧毁了加沙地带北部省份的卫生系统,该省目前居住着约40万人。

该机构表示,以军还威胁当地医院,要求医疗队立即撤离。此外,以军还阻止燃料运抵这些医院,并切断了该地区的通信,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此外,加沙北部卡迈勒·阿德万医院的院长称,医院的医疗用品严重短缺,有多名伤员死亡。目前预计废墟下有数十名失踪人员,但由于无法锁定目标,救援人员无法将他们救出。

美以两国防长通电话 讨论地区安全发展

当地时间10月19日,美国国防部发布声明称,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当日与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通话,讨论地区安全发展。

声明表示,奥斯汀回顾了美国军队态势调整,以加强以色列在面对伊朗、黎巴嫩真主党等方面威胁时的防御能力。

巴勒斯坦红新月会称以军袭击其救护队

巴勒斯坦红新月会当地时间19日晚间发布消息称,以军当天在约旦河西岸袭击了该机构的一支救护队,没收了救护队的通信设备,并拘留了一名急救人员,后来这名急救人员被释放。

目前以军对此消息尚未予以回应。

七国集团举行国防部长会议 对黎巴嫩局势表示担忧

当地时间10月19日,七国集团国防部长会议在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召开,聚焦中东问题。会议发表联合声明,对黎巴嫩近期局势表示担忧,重申支持维护黎巴嫩安全与稳定。

意大利国防部长克罗塞托在会后呼吁加沙地带立即停火,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并加强人道主义援助。

同日,那不勒斯举行反对七国集团游行,示威者与警方在市中心发生冲突。示威组织方表示,超2000人突破警方围挡,明确表达对战争以及针对巴勒斯坦人种族灭绝行为的反对声音。

以军否认以方被扣押人员已从加沙地带获救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19日晚间获悉,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哈加里澄清说,目前并没有以方被扣押人员获救的消息,要求公众不要散播谣言。

据悉,此前网上流传虚假消息,称以色列军队解救了被扣押人员或找到了被加沙地带武装组织杀害的以色列人的遗体。为此,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哈加里当天就此事发表声明进行澄清。

土耳其总统与德国总理举行会晤 讨论中东地区局势等

当地时间10月19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与来访的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会晤,并召开联合记者会。

埃尔多安在记者会上表示,双方在会晤中就地区和全球问题交换了意见。在加沙和黎巴嫩问题上,埃尔多安称悲剧仍在继续,国际社会需加大对以色列施压,必须立即促成永久停火。

双方在会晤中还讨论了两国关系。埃尔多安称,土耳其与德国在各个领域都有密切合作,双边贸易额已达500亿美元,而未来的目标是达到600亿美元。在国防工业领域,希望两国放下过去分歧,继续加强合作。

埃尔多安称两国致力于打击恐怖主义,包括库尔德工人党和“居伦运动”,称这些组织为两国的公共安全带来威胁。

朔尔茨在记者会上表示,无论在全球问题还是双边关系上,双方进行的密切沟通和交流都十分重要。

朔尔茨称,德国最近批准向土耳其出售武器,而未来还会继续加强这一领域的合作。

关于目前中东局势,朔尔茨表示,各方必须为实现“两国方案”和立即停火而努力。朔尔茨认为,以色列有权自卫,但必须遵守国际法。

责编:梁秋燕

校对: 高源


约旦国家简介:中东最默默无闻的国家,缺油缺钱又缺水,还要接收百万难民

中东中国家有的石油如沙特、卡塔尔,有的有钱如迪拜,但有个中东国家缺钱又缺油,还缺水,著名景点死海还“越来越死”,连自己国民都没有照顾好,还要应付大批涌入的难民,这个不一样的中东国家叫约旦。 约旦的面积是香港的八十多倍,人口就只少香港八十多万,这个西亚国家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北,和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接壤。 国际关系篇约旦是少数和以色列关系良好的中东国家,两国在1994年签订和平条约,约旦同以色列的靠山老美关系也很密切。 波斯湾战争后约旦积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换取老美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因其和平中立的外交策略,约旦被称为中东瑞士。 四处交好、左右逢源、和平安静的约旦在战火纷飞的中东显得默默无闻。 关于中东的负面消息很多,而约旦一直不声不响。 所谓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特别适合阿曼。 经济篇去中东就不能不去加油站看看,因为很多国家油比水便宜,而约旦比较可怜,97%的石油依赖进口,每公升汽油要卖10元人民币,比沙特阿拉伯贵了9倍。 很多产油国不仅不用交所得税,还发大笔现金津贴给国民。 约旦没有能力开仓放米,但粮食物价还算便宜,因为政府为了保证人人有饭吃,给予不少补贴。 约旦先天不足,凭什么立足中东?约旦经济主要来自旅游业、外国援助和海外汇款。 政府将大学毕业生输往其他中东国家,做管理及技术人才,再汇钱回国。 妇女篇约旦96%人信奉伊斯兰教,但不少年轻女性已经卸下传统头巾和密实衣着,那女性地位如何呢?传统上丈夫只要对妻子说三次“我要休了你”,离婚就即时生效,反观女性不单不能反对离婚,连提出离婚都不能,现在还是如此吗?经过多年争取,女性现在可以去法院申请离婚,但男性依旧可以“闪离”,甚至可以发短信离婚,他们随时随地有权可以这样做,真是可笑又悲哀。 近年女性地位不断提高,大多数家庭是一夫一妻,不再按传统一夫多妻制。 约旦王后拉尼更是妇女领袖,重视女性地位,她出生平民家庭,被称为“世界最美第一夫人”受约旦人爱戴。 猪肉篇虽然说约旦比其他中东国家开放自由,但有些传统宗教观念,仍然很难改变。 比如伊斯兰一大禁忌:猪肉,有家卖猪肉的肉铺店多次遭极端人士袭击,门口已是弹痕累累,老板经常担惊受怕,多次心脏病发。 首都安曼只有这一家官方认证许可卖猪肉的店铺,供应接待外国游客的餐厅和外国人。 这里没有新鲜猪肉卖,大部分是西班牙进口的冰鲜猪及加工猪肉食品。 古迹篇约旦是个安全又美丽的国家《夺宝奇兵3》《阿拉伯的劳伦斯》《阿拉丁》《变形金刚》等好莱坞大片都来约旦取景拍摄。 在约旦的国土上,不难找到几千年前人类文明留下的印记,这里曾受巴比伦和波斯统治,也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 约旦有过万处文化古迹,最著名的是佩特拉古城,狭窄的蛇道,宏伟的卡兹尼神殿,这里曾经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几千年前佩特拉曾是繁荣的城市,经过风沙洗礼,大部分古城已埋在沙里,未被挖掘。 死海篇约旦经济依赖旅游业,约占整个中东地区旅游需求的40%,死海是约旦的名片,位于约旦和以色列之间的死海,湖水盐度高,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所以浮力特别强,因为太咸,动植物都无法生存。 最近50年,死海面积减少了30%。 约旦和周边国家缺乏水资源,要从约旦河和其他流向死海的河里抽水,令流入死海的水越来越少,死海也就“越来越死”了。 因为人们非法挖井或铺渠偷水,约旦约有70%的水流失这里的水很珍贵,约旦人家庭收入折合人民币约4000元,一个四人家庭用于支付水费的费用就要将近1000元。 难民篇约旦经济未至于一潭死水,但来自邻国叙利亚的过百万难民给它增了一份重担。 约旦本身就不富裕,还要照顾“穷亲戚”,每年用于难民的花费超过25%,相当于其生产总值的6%,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巴基斯坦和以色列最新消息

1. 巴基斯坦和以色列之间没有发生过战争,两国之间没有直接的军事冲突。 2. 两国之间的关系确实存在一些历史和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 这些问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过去的历史时期,且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导致的。 3. 历史遗留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巴基斯坦和以色列在历史上曾是邻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由于历史上的不平等和政治上的分歧,两国之间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 4. 地缘政治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巴基斯坦和以色列都位于中东地区,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和边界问题一直是冲突的根源之一。 5. 此外,两国之间的恐怖主义威胁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巴基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并非因为以色列对巴基斯坦的侵略或挑衅而引发的。 6. 事实上,以色列与中东地区的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一直较为稳定,并且与邻国之间的贸易和合作也在不断增长。 7. 总的来说,巴基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宗教等多个方面。 8.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对话和协商寻求和平解决方案。

如何正确认识目前的北非中东政治动荡局势论文

中东:“中东地区”或“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东北部与亚洲大陆西南部的地区。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 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中东不安定因素:尽管2005年1月以来,巴以局势出现转机,但仍需谨慎观察,尤其是2005年7月以来,在以色列紧锣密鼓推进实施“单边行动计划”前夕,巴以局势重新紧张。 伊拉克政治重建继续推进,但伊拉克的安全局势恶劣。 在美国的高压政策下,伊朗和叙利亚一度走上与美剑拔弩张的前台,目前关系发展依然有变数。 中东诸热点仍将长期存在并继续影响本地区和世界局势。 (一)、伊朗核问题时缓时急,目前趋于紧张。 (二)、伊拉克大局还算稳定,然而安全局势异常严峻。 (三)、阿以矛盾旷日持久,巴以争端久拖不决。 (四)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活动继续发展。 (五)、领土争端、水资源纠纷错综复杂。 世界对中东注视原因:(一)、该地区的宗教纠纷错综复杂。 (二)、中东地理位置重要,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 (三)、中东地区石油资源极为丰富,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 (四)、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超级大国等介入导致中东乱象丛生。 (五)、各国政体复杂多样,现代政治制度发育并不完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 (六)、该地区较普遍存在水资源纠纷,一些学者称呼“水战争”。 中东局势及影响:在1990 年代,埃及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在国际货币基金会的支持下,在大量美国援助的美元之下,埃及开始了经济改革,企图改变纳赛尔建立的比较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体系,要走私有化和市场化的道路。 平心而论,这些改革对埃及的经济还是有良好作用的。 其中一个主要的变化,就是高通货膨胀得到了遏制,从之前的差不多25%的高通胀,降到了10%一下,有一大段时间,还是在5%左右。 经济增长也有了5-7%的水准。 但是在小穆巴拉克这些金融家们主导下的改革,靠的一个是扔掉政府本来的包袱。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大类补贴,一类是能源,一类是食品。 这个就导致了政府自身系统的不稳定。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主要依赖的是外来资金,导致了埃及的对外债务高企。 在2008年之前,这两个因素,都由于整个国际环境,而没有成为燃眉之急。 因为海外的资金太充足,简直是用不完。 又因为中国的廉价消费品横扫全世界,也让埃及的很多穷人,得到了温饱。 但是一旦国际市场的食品价格变动,埃及的国内通胀马上就变成了导火索。 稀土业十二五前景光明机构资金回流 50亿元争夺4行业 新闻出版产业将获600亿融资支持 “新三板”改革提速 机器人受益 “通信高铁”迎利好 4类公司有戏 [微博]徐晓宇:如何把握年报行情 [股吧]提准暴露出主力真实的意图 [和讯知道]怎样炒股才能稳赚不亏 以色列外交部长阿维格多?利伯曼16日说,两艘伊朗军舰将驶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 伊朗媒体报道说,这两艘军舰将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保护伊朗货船和油轮安全。 利伯曼没有谈论以色列如何获得这一信息,不过,他称伊朗这一举动为“挑衅”。 与此同时,在中东其他国家,抗议和示威活动仍在发酵。 其中也包括像利比亚这样的欧佩克成员国。 16日,巴林的民众抗议示威活动进入第三天。 另据外媒报道,在也门的冲突已造成人员伤亡。 伦敦原油突破104美元摩根大通的最新报告指出,中东等产油区的局势不稳,对油市带来了较高的风险,且这样的风险还在不断增加。 以苏伊士运河为例,该运河目前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连接红海与地中海,是全球重要的石油运输枢纽。 一旦苏伊士运河出现运转不畅等情况,将大大增加原油运输成本,推高油价。 一些分析师指出,尽管巴林等国本身并非主要的原油出产国,但其邻近沙特等产油大国,一旦这些国家的局势进一步恶化,不能排除对周边产油国带来不利影响。 受到中东局势等因素刺激,国际油价周三大幅走高,其中,伦敦油价再度创出反弹新高。 17日伦敦盘中,4月份布伦特原油期货在104美元上方徘徊。 前一天伦敦收盘,该合约大涨2.14美元,报103.78美元,为自2008年9月底以来的收盘新高。 近期一直折价较大的纽约WTI原油期货周三也上涨0.8%,至84.99美元的两周高点。 不过,17日晚些时候,油价出现回落。 此前有当地媒体引述匿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苏伊士运河的运营方已收到通知,原定两艘伊朗军舰通过该运河的计划已被取消。 金价连续四天上涨受到中东局势影响的还有黄金。 国际金价16日连续第三天上涨,达到1375美元。 周四盘中,金价继续上涨,一度达到1380美元。 与此同时,中东的局势也影响到地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 因为担心伊朗和以色列爆发冲突,美股16日午盘一度急速出现回落,只是在更多利好数据推动下才重新走高。 而在中东本地,因政局拖累而陷入混乱的埃及金融市场本周继续关停。 三、“大中东”时局将向哪个方向发展?(一)、中东诸多问题的关键是阿以矛盾问题(即中东问题),而该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 中东问题包括巴勒斯坦问题、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争端两个内容,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尽管中东和平进程已经从1991年以来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其中最棘手最关键的问题如耶路撒冷最终地位问题、难民问题、边界问题、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以及水资源问题等远未解决。 加上2000年9月以来持续4年多的严重冲突,可以预见,尽管目前巴以初步实现停火,但巴以和谈短期内难以取得实质进展。 美国政府的政策、以色列政府的不稳定性、巴方内部的协调程度等诸多问题,都将是影响和谈的重要因素。 2005年7月巴以局势重新不稳定再次说明了这一点。 从历史经验看,即使达成一些协议,协议实施起来依旧障碍重重。 (二)、美、俄、英、法、德、日、印等世界一超多强将继续在该地区展开争夺。 尽管世界其余大国努力展现影响,但美影响难以被取代。 布什执政几年来,一改克林顿时期“西促和谈,东遏两伊”的稳中求变政策,转而采取推进“反恐”和推进“民主自由”并行的“先破后立”战略。 布什新任期将从改造价值观和重塑地缘政治入手全面推进大中东战略。 美将在稳定伊拉克局势及促进巴以和谈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单边和多边、外交与军事等多种手段,清除反美政权,推广西方价值,实现其对大中东地区的全面主导。 由于美在战略上居于优势地位,其“大中东民主计划”将会取得一定进展,但该计划的“目标”过于庞大,且受到多方阻滞,预计在较长时间内难以取得整体性收效。 (三)、宗教问题固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使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 宗教文化具有相对较顽强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中东地区多数矛盾历史久远,有些热点不但不会减弱,还可能愈演愈烈。 几年内催生“民主、自由”并实现彻底的宗教融合并不现实,甚至是遥不可及的缘木求鱼式设计。 涉及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热点问题在未来很长时期内会持续影响地区局势,特别是美国不合时宜、没有理由地抛出所谓“文明冲突论”并在一定程度上付诸实施,将导致美国与该地区国家的文明对立和军事对抗长期持续。 在大国尤其是美国中东政策带来的持续高压和冲击下,中东地区将面临巨大转型,而转型期内将充满动荡和变数,持续影响世界局势。 北非:北非即非洲大陆北部地区,习惯上为撒哈拉沙漠以北广大区域。 面积837万平方千米。 人口1.5亿(1991),70%以上为阿拉伯人。 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教为北非重要人文特征。 矿藏有石油、磷酸盐、天然气等。 农产品有棉花、阿拉伯树胶、栓皮、油橄榄、无花果、椰枣等。 产骆驼。 纵使考察北非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其相似度西亚地区差不多.为了研究工作的方便,人们有时候把它和西亚放在一起研究.北非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是埃及,城市是埃及首都开罗.它因为是沙漠中的代表,人称沙漠之星.北非不稳局势诱发市场新格局近来,利比亚为代表的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不仅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同样也给全球石油市场及各国经济造成巨大动荡。 鉴于石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这场政治危机可能转变成石油危机.近来阿拉伯地区的动荡,折射出地缘政治和能源战略博弈的魅影。 一、欧盟利益首当其冲首先,欧盟是利比亚石油经济的主要投资者。 2010年利比亚产量为160万桶/天,其中72%产量主要集中于以意大利埃尼集团、德国温特沙尔石油公司以及法国道达尔公司为首的海外石油公司的手中。 局势动荡,使得这些海外石油公司不得不撤离人员以及全部或部分停产,正蒙受着遭受巨大损失。 而中国主要在利比亚承建项目,直接投资较少,遭受损失有限。 其次,中东北非持续动乱,必将推高油价,容易引发全球通货膨胀,而欧盟经济可能在全球通胀浪潮中最先倒下。 由于美国拥有很高的战略原油储备、英国坐拥布伦特油田,而中国则手握巨额的外汇储备,因此假若国际油价继续攀升,饱受债务危机困扰以及通胀苗头已经初现的欧盟经济将会遭受重大打击。 最后,中东北非的动乱将迫使难民涌入欧洲邻国,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美国手握主动权北非的突尼斯和埃及率先爆发动乱,固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根源,而直接的导火线确是本国的高通胀。 综观全球,唯有世界第一大农业生产储备国--美国,才具备操控国际粮价的实力。 一方面,早在小布什任内,美国就启动了玉米乙醇汽油替代石油的计划,在美国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同时,也推高国际粮食价格;另一方面,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进一步放开本国近海石油的开采。 于是,到2010年12月,美国居然从一个在石油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也就说,油价不断攀高,对美国的影响并不算大。 而美国有可能在石油危机中置身事外,掌握着战略主动权,争取在地区动荡中摄取最大的利益:一、利用输入性通胀,钳制中国及欧盟经济的发展;二、通过动荡令阿拉伯国家自身难保,从而解除袭击伊朗的后顾之忧;三、利用动荡,继续增加在中东北非中的话语权,为美国获取更多的石油利益。 三、各方博弈下,局势尚不明朗油价的持续上涨,必定不符合身陷囹圄的欧盟经济的根本利益。 因此,欧盟极力敦促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切勿武力镇压民众,为是的避免武力镇压导致利比亚陷入内战,进一步恶化局势,推高油价。 同时,中国2010年对外石油依存度已经提高到了53%,而中东石油又占其进口石油的一半左右。 倘若持续动乱,则中国石油将出现短缺,价格暴涨,导致通胀继续高企,制约经济高速发展,所以中国在密切关注局势的最新发展。 虽然油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美国全球战略利益,但是利比亚因动乱而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也不是美国所愿意看到的。 此外,过分削弱其他阿拉伯国家,反而使伊朗从而受益。 目前,动荡局势继续蔓延,已经令世界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国沙特的国内并不平静。 倘若沙特出现较大的动乱,那么国际油价突破147美元/桶的历史最高位将指日可待。 这对世界经济将是致命的打击。 四、超预期分析--北非与中东局势、国际油价、人民币国际化、美国国债近期中东、北非局势不稳并导致国际石油上升,已经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中东、北非局势如何演变对于石油的影响较大,但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大,观望等待是主流的观点态度。 广州万隆网认为,北非、中东局势不稳存在经济、宗教等多方面的国内因素,短期内难以解决。 从国外因素来看,在北非、中东局势拥有较强话语权的美国,在这一过程中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总体是当前局势下的受益者。 因此,从短期来看,北非、中东不稳局势将保持着市场对油价上升,通胀压力大的担忧,而这种预期将令市场短期内承压。 但从中长期来看,国内高层将可能采取有效措施与美国形成制衡态势,以改变在石油方面的被动地位。 例如,利用巨大的外汇储备与美国国债获得更大的话语权;适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在国际的储备货币地位,改变美元主导的格局。 假如后者获得超预期的推进,如香港人民币IPO等,对于A股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至少改变AH股价倒挂的估值修正问题。 中东和北非局势动荡对石油供给的影响2010年12月至今,中东和北非部分阿拉伯国家政局出现明显动荡,国际原油价格创下两年来新高。 根据对历次中东或北非地区石油供给冲击的比较分析,再结合对当前经济基本面的判断,认为这一轮中东和北非局部地区的动荡对全球原油产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油价短期内会显著波动,但持续快速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但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的持续复苏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中长期内国际油价继续缓慢攀升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一、 目前中东和北非局势动荡对全球原油供给的直接冲击有限首先,局势动荡十分明显的国家石油产量和储量占世界总量的份额都相对较小,其他产油国家或地区利用闲置产能能够迅速填补产出的下降。 其次,当前全球原油库存水平仍然偏高。 第三,埃及政权交接相对平稳,重要的能源通道保持畅通。 二、 中东政治危机和军事冲突对世界原油供给和价格的冲击在逐步削弱从历史经验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东和北非地区发生了五次比较大的政治危机或军事冲突,对世界石油供给产生了比较显著的影响。 这五次危机分别是:1973年欧佩克组织石油禁运、1978-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1980-1981年两伊战争以及1990年和2003年的两次海湾战争。 危机期间,受直接冲击的地区或国家石油产量占世界份额均有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大致在3.5%-8.8%之间。 分析上述五次危机能够提供一个参考情景,有助于定量评估最近一次危机对石油供给和油价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性。 比较上述五次危机,可以看到其影响程度和持续性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趋势:l.中东和北非地区石油供给变化对世界原油产量的冲击程度有所减弱,冲击持续的时间逐步缩短。 2.短期内石油供给冲击能够导致世界油价出现比较明显的波动,但影响的持续性逐步减弱。 3.石油供给冲击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在逐步减弱。 截止到2011年2月底,中东和北非局势明显不稳的国家或地区的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份额为6.8%,其中受冲击影响较大的利比亚已经减产80万-90万桶/天,减产份额不足全球总产量的1%。 总体看,这一轮危机截止到目前对全球石油总产量的冲击较过去五次危机轻。 再考虑到沙特、伊朗的局势目前相对稳定,根据过去中东或北非地区数次危机的经验,综合判断全球石油产量预计可以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填补这一空白,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快速攀升的可能性不大。 三、 中长期内国际石油价格继续缓慢攀升的可能性有所增大一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二是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的经济逐渐复苏,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助长通胀预期,并推高原油价格。 目前美国经济增长水平已经接近危机之前的水平。 三是石油具有资源和金融的双重属性,其价格的波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投机资金的影响

方大系新动向 加码证券投资
抖音攻 美团守 即时零售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