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Robotaxi发布前夜 我们先提前剧透一些内幕消息

“特斯拉Robotaxi终于要来了,知情人士揭秘:硬件与软件均采用两套设计方案试行。”

| 郭瑞婵

| 李雨晨

北京时间10月11日上午10点,特斯拉将举办主题为“WE,ROBOT”的发布会。

“WE”这个词,意味着特斯拉将展示不止一个ROBOT新品。

有研究机构预测,在这场发布会上,或许可以看到特斯拉的3款全新车型,包括暂时命名为"Cybercab"的Robotaxi、Cybervan货运车和售价为2.5万美元的入门电动车Model 2。

马斯克本人以“载入史册”一词来宣传这场发布会,他认为明天将是特斯拉继Model 3发布以来的最重要时刻。

Robotaxi是明日最受关注的发布。马斯克此前已多次为全无人自动驾驶“画大饼”,Robotaxi是否成功推出,关系着特斯拉的定位与估值——特斯拉到底能否成为一家AI机器人公司?

从雷峰网《新智驾》了解到的一些信息来看,特斯拉Robotaxi一共有两个设计方案,一个是具有前瞻性意义的激进方案,还有一个是为了合规,基于现有车型的改装版本。 智驾上也部署了两套方案,分别是激光雷达方案,以及曾引起广泛关注的4D毫米波雷达方案, 这两种方案都已敲定了潜在的供应商。

明天能看到Robotaxi的实车?

等待特斯拉发布Robotaxi的过程并不顺利。Robotaxi原定于今年8月8日发布,但又被延期至10月。马斯克曾解释延期的原因,他表示,推迟发布是因为他想要施加一些改善新车的重要改变,并计划对外带来更多产品发布。

对于明天的发布会,外界首先想知道的是,Robotaxi会不会只是概念性发布?

雷峰网《新智驾》从接近特斯拉的知情人士获悉,特斯拉Robotaxi一共有两个设计方案,一个是具有前瞻性意义的激进方案,还有一个是为了合规,基于现有车型的改装版本。

前者的激进之处在于,颠覆了汽车自诞生以来的形态,比如取消了驾驶舱与安全员的座位,是一辆没有方向盘也没有仪表盘的全自动驾驶汽车。

知情人士透露,围绕乘客的体验特斯拉Robotaxi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中控或移到了中央,采用多屏设计。此外,特斯拉有计划在Robotaxi上配备旋转座椅,提供四座或五座的配置。

不过,这一信息与已有的媒体推测有出入。此前,媒体普遍认为,特斯拉的Robotaxi可能采用的是双座设计,整款车型体积较小,呈泪滴形状。

无论最终形态如何,特斯拉的构想已经足够超前,以往其他厂商对于Robotaxi的极致想象也不过于此,但特斯拉想一步到位把概念性的设计落到实车上。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根据美国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汽车应配备基本的人工控制装置,包括方向盘、踏板,特斯拉需要获取政府的批准,才可能推出设计激进的Robotaxi车辆。

因此, 另一个基于现有车型的改装版本,其实是特斯拉的过渡方案,更多是为了能在与政府谈判的同时将路测跑起来。

鉴于L4级自动驾驶的特殊性,特斯拉初期也将像Waymo等厂商一样只能在限定区域运行。知情人士表示, 目前特斯拉正在跟华盛顿、旧金山、纽约,以及宾夕法尼亚的地方进行谈判, 以确保Robotaxi在今年底能够落地。

进展若顺利,明年Q1,特斯拉将用改装车辆进行路测,Q3开始推出真正的Robotaxi,而非改装车型,并开始投入市场运营。

按照这个规划,特斯拉Robotaxi的入华时间最早也要到2026年。

知情人士认为,“对于中国市场,特斯拉会迟到,但是不会缺失。”

至于在明天的发布会上,我们能否看到具有颠覆性的Robotaxi实车,还高度依赖特斯拉与政府谈判的情况。也许,特斯拉明天还只能以PPT的形式来呈现他们对于未来的设想。

特斯拉Robotaxi将采用怎样的运营模式,也是市场尤为关注的方向。不少分析师认为,特斯拉将在明天的发布会披露Robotaxi的具体运营模式。

今年9月,马斯克曾透露,特斯拉Robotaxi的费用能够做到与公交车票价相近。他还曾畅想,特斯拉Robotaxi的商业运营是Airbnb和Uber的综合体,特斯拉将自建车队,同时车主也可以让自己的车加入特斯拉的车队,从中赚钱。

摩根士丹利全球汽车及共享出行研究主管Adam Jonas分析认为,特斯拉可能会提供两种自动驾驶出租策略,即同时发展“完全自动化”的Cybercabs,以及受监督的FSD拼车服务。他认为,后者在短期内更有可能为投资者带来惊喜。

特斯拉的加入,或许会革新Robotaxi的商业业态。

Robotaxi会继续采用纯视觉方案?

除了硬件上的挑战,特斯拉的Robotaxi在软件上也同样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它的纯视觉路线能否支撑起L4级无人驾驶,一直是市场的疑虑所在。

马斯克是纯视觉路线的拥护者,但对于L4级无人驾驶,安全冗余是必须,L4厂商一般搭载高精地图与激光雷达来提供冗余。

但在今年二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上,马斯克明确表示,Robotaxi的智驾方案不会依赖高精地图。

“特斯拉的方案是一种通用解决方案,与其他本地化的、需要高精地图的方案不同,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甚至可以在另一个星球上使用。”

尽管马斯克一向不看好激光雷达,但不排除激光雷达有可能已被特斯拉纳入对Robotaxi的考量中。早前,曾有疑似特斯拉Robotaxi的路透图显示,车辆顶部有凸起,引发了激光雷达上车的猜测。

前述知情人士表示, 特斯拉在Robotaxi的智驾上也部署了两套方案,分别是激光雷达方案,以及曾引起广泛关注的4D毫米波雷达方案。 这两种方案都已敲定了潜在的供应商,但最终哪种方案将胜出还不得而知。

目前,特斯拉已经在Model X与Model S车型上加装了4D毫米波雷达,而Model Y与Model 3还是纯视觉方案。

特斯拉能否如愿推出Robotaxi,还取决于FSD的进化速度。马斯克认为,只要有足够量的数据证明自动驾驶比人类驾驶更具有安全性,很难会有监管层反对Robotaxi的落地。

近期,特斯拉在FSD上的动作也都围绕扩大数据量来展开。今年8月,特斯拉为搭载HW3.0硬件的老款车型推送了FSD V12.5的版本,实现HW3.0与HW4.0两个硬件平台在软件上的统一。

知情人士表示,“目前推送FSD的200多万台车,HW3.0的用户占比约为85%,那时候(指未实现统一前)测试接管率还没有什么意义。HW3.0升级后,(接管率)明显提升了很多,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

而FSD的快速迭代还在持续进行中。依靠显著的数据以及算力优势,知情人士介绍, 特斯拉至少同时有3个版本在进行训练迭代,其中某个版本一旦通过就立刻发版 ,“从FSD V12.5.2到12.5.3,仅仅用了两天时间。”

特斯拉也将于本月正式发布FSD V13,官方称FSD V13的平均接管率将再提升 6 倍。业界认为,FSD V13将引入世界模型,借助世界模型对复杂场景进行理解与决策,更好地应对corner case。

马斯克曾坦承,过去自己对全自动驾驶的进展预测过于乐观,但基于当前的进展,他仍给出了十分自信的时间节点。

“到今年年底,我们极有可能实现自动驾驶车辆在无人类监督下的安全行驶。如果到明年我们仍未达成这一目标,那将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鲶鱼”即将入华,利好大于利空?

特斯拉这场发布会,正牵动全球汽车产业的关注。视野回到国内,特斯拉Robotaxi的亮相,将有机会重估国内的Robotaxi产业,为后者注入新的热度。

FSD入华,则是特斯拉Robotaxi入华的第一步。

根据特斯拉最新官宣的时间,FSD将于2025年一季度进驻中国与欧洲市场。国内方面为FSD入华已经开了“绿灯”,今年5月,上海自贸临港片区发布文件,允许包括特斯在内的注册企业可以将被列入清单的数据转移到海外,而无需进一步安全评估。

据接近特斯拉的知情人士透露, 困扰特斯拉的数据出境问题,目前的数据处理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发布会以后或有更进一步的官宣。

在特斯拉全球化布局的帮助下,知情人士认为,FSD一旦在国内落地,成长速度将非常快,用两到三个季度的时间能够追平FSD在北美的水平。

特斯拉FSD入华,将带来鲶鱼效应,几乎是行业共识。

高阶智驾迎来强劲的参与者,有助于提升用户对高阶智驾的接受度;对于国内智驾产业的核心供应商,如摄像头、激光雷达与4D毫米波雷达等,更是带来极大利好。

但威胁与利空也相伴而生。

可以预见,缺乏智驾能力的车企,短板愈发凸显,产品力不足;而L2+自动驾驶方案供应商面对的竞争环境更加恶劣,加剧行业洗牌。

图森未来的「利益输送」疑云

谁来关心车企价格战下的中小供应商?

明知会被网暴,极氪为何还要去伤老车主的心?


一年吸金超400亿 自动驾驶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

2021年,自动驾驶赛道不断传出好消息。 资本层面上,巨头与资本争相押注,去年整个行业披露的融资总额达436.3亿元;企业方面,网络Apollo进驻多个城市、蔚来/小鹏/R 汽车 等均已在最新产品上规划装备激光雷达......越来越多的征兆都在向外界预示,自动驾驶离我们不远了。

然而,在另一方面,特斯拉疑因自动驾驶频频出事,车企此前规划L4级产品面世的时间纷纷延后,自动驾驶量产进度条被不断重启,那么,在当前又一轮资本热的大背景下,自动驾驶到底走到了哪一步?最早能在哪里真正落地?

十年吸引两千多亿资本

关注 汽车 行业的都知道,最近几年新能源 汽车 市场一直是资本的宠儿,各种融资、IPO以及股市神话争相上演,但值得一提的是,自动驾驶的吸金能力也丝毫不逊色。

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近十年自动驾驶项目投融资数据报告》显示, 2020年,自动驾驶市场披露融资总金额大幅度上涨,高达436.3亿元;2021年开年,自动驾驶赛道热度不减,仅前两月的投融资事件已达24起,披露投融资总金额已达176.4亿元。 而在过去近十年间,公开披露的自动驾驶项目投融资事件更是达到376起,披露的融资总金额接近2377.5亿元。

具体到企业上来看,仅以近90天拿到融资的部分企业为例,在半导体领域,诞生于2015年的地平线,从成立至今已经拿到了约106.6亿融资,其于今年2月9日最新完成的3.5亿美元C3轮融资不仅有顶级机构的参与,还有众多 汽车 产业链上下游明星企业的战略加持,其中包括众所周知的比亚迪、长城、东风资产、舜宇光学及星宇股份等企业。

在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L4级自动驾驶出行公司文远知行WeRide2021年开局就宣布完成了由宇通集团领投的B2、B3两轮融资,总金额达3.1亿美元;成立于2019年的滴滴自动驾驶,截至目前已经获得超8亿美元投资,在今年1月份完成3亿美元融资后,L4级自动驾驶车型的研发与量产已被列为当前内部的重点项目。

林肯 林肯MKZ(询价模块,请勿手动,如需删除,请在图片上右键删除询价)

作为全球唯一一家在中美两国均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的公司,小马智行()已于2月8日正式完成了总额为3.67亿美元的C轮融资,截至目前其公开披露总融资已经超过11亿美元,领投方包括丰田、红杉、弘泰、普华等车企/明星资本等。

多款高算力 汽车 相继发布

资本市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毫无疑问,吸金能力越来越强的自动驾驶赛道背后当然是整个市场在技术上的不断突破。

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将自动驾驶 汽车 当成一个司机,那么激光雷达就是TA用来看路的眼睛,芯片则是其大脑,只有“眼睛”看的够清楚(支持L3级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至少要达到100线以上分辨率),“大脑”反应够快(当前公认处领导地位的特斯拉 Autopilot 3.0系统硬件算力为144TOPS),才能聪明的躲开道路上每一个障碍物。

而当下据爱卡 汽车 行业频道获悉,在高级别自动驾驶上,半导体巨头英伟达目前量产的Xavier,单芯片算力已达30TOPS,2021 年即将量产的Orin系列芯片,单芯片算力可达 200TOPS;地平线将于今年上半年推出的征程5芯片单芯片AI算力则为96TOPS,采用车规级7mm工艺的征程6芯片人工智能算力超过400TOPS。 深受蔚来资本青睐的Innovution最新研发的固态激光雷达分辨率已经达到等效 300 线,最远探测距离达到500米。

落地到产品上,据不完全数据显示,仅从2021年开局至今,就有超过5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高算力产品发布相关规划。 其中,蔚来ET7作为蔚来充分展示自动驾驶野心的一款车型,其所搭载的正是来自Innovution 的1550nm 波长固态激光雷达,再搭配来自英伟达提供的由四核NVIDIA Drive芯片组成的自动驾驶平台,其算力可达1016TOPS。 这是什么概念呢?特斯拉当前最强算力不过144TOPS,而蔚来ET7是其7 倍有多。

蔚来 ET7(询价模块,请勿手动,如需删除,请在图片上右键删除询价)

上汽集团“一号工程”——IM智己的首款智能纯电轿车,在技术路线上选择了兼容激光雷达软硬件架构冗余方案,可支持英伟达Orin X(500~1000+TOPS)和3个激光雷达的升级。 R 汽车 最新发布的由R-TECH高能智慧体加持的首款产品ES33,尽管未公开透露其硬件方案,但爱卡 汽车 获悉,该产品将装备号称业内顶级的Luminar激光雷达,分辨率同样达到300线,测距距离可达500米。

而在更早的2020年12月30日,长城发布了相关智能技术——咖啡智驾系统。 作为中国首个全车冗余的L3级能力自动驾驶,咖啡智驾搭载的全固态激光雷达可识别130米范围内的安全隐患,通过搭配两个标准大算力平台的升级方案,该智能驾驶平台算力可达700+TOPS。

商用车或将最先落地

如果以自动驾驶技术公认最厉害的特斯拉为参照,那么仅从配置上来看,无论是长城还是蔚来,似乎都可以“吊打”。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很快就能看到这些仿佛来自未来的产品。 无论是号称为自动驾驶而生的蔚来ET7,还是首次装备Luminar激光雷达的R 汽车 ES33,均需要等到2022年才能完全落地量产。 换言之,这些产品都是“期货”。

R 汽车R 汽车 ES33(询价模块,请勿手动,如需删除,请在图片上右键删除询价)

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业内普遍认为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 其中,一方面是源自于全球范围内的“芯片危机”,一位来自于 汽车 域控制器制造商的负责人告诉爱卡 汽车 ,通常一颗芯片的制造周期为3-6个月,而从去年三季度以来,交付周期不断拉长,有的品类甚至超过一年,也就是说今天下单,在500天之后才能拿到货。

更多的原因则是由于自动驾驶整个市场环境所导致。 按照《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公示》来看,L3级别就已经要求驾驶过程有 汽车 负责(驾驶员需随时准备接管),L4级别更是要求完全由系统接管。 尽管当前很少有企业再宣传L3、L4,但从蔚来ET7、ES33等产品的配置来看,无一不是朝着这一范围冲刺。

“需要承认,这些产品的硬件都非常优秀,但最终是否能呈现出很好的效果还是两说,当前国内路况尤其是自动驾驶接受程度最高的一二线城市路况更是极其复杂,特斯拉自动驾驶事故比比皆是,近日美国相关部门更是着手调查27起特斯拉事故。 ”一位资深 汽车 分析师告诉爱卡 汽车 ,无数事故案例意味着当前路况或技术还远未满足高级别自动驾驶落地的条件,因此近期规划发布的高算力车型更像是信仰,他们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打磨技术,落地后怎样还有待商榷,“在OTA的大背景下,这些产品更大可能是先落地普通驾驶辅助系统,后期随着技术进步再进行升级。 ”

不过,相比于至少还需要2年才能见到的高算力乘用车,自动驾驶商用车或许将更快进入我们生活中。 与乘用车驾驶环境不同,商用车尤其是物流运输行业中的重卡,驾驶环境大多为高速,用车场景相对简单,已经成为当前最有希望率先实现自动驾驶量产和商业化的领域。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自动驾驶投融资事件中,一半投向了布局商用车领域的初创公司。 而在19家获投企业中有8家布局干线物流场景,平均获投金额也远高于其他细分赛道。

在这一领域跑得最快的赢彻 科技 已经于3月10日发布了业内首个直接面向量产、全栈自研的卡车自动驾驶系统。 按照规划,嬴彻 科技 与东风商用车、中国重汽分别联合研发的两款L3重卡将搭载这款自动驾驶系统,于2021年底量产交付。 而在去年9月,智加 科技 助力一汽解放、挚途 科技 ,发布全球首款自动驾驶超级重卡J7 L3,计划2021年上半年正式量产上市,距离我们只有2个多月时间。

写在最后 :自动驾驶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它所涉及到内容并非是短短几千字可以概括。 不过仅从当前的公开信息来看,凭借着更为简单的用车场景,商用车领域或将抢先拿下自动驾驶第一应用场景的王冠。 而在日常用车中,普通消费者想要体验到自动驾驶,需要等的可能不止2年,更多的还要看当前政策落地以及自动驾驶环境是否改善。

小马智行首批自动驾驶无人车正式下线

实拍蔚来ET7 为自动驾驶而生的纯电旗舰

或年底量产 嬴彻发布轩辕自动驾驶系统

中美无人驾驶出租车巅峰对决:百度杠Waymo,谁干特斯拉?

进入到2020年10月,中美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商业化都出现了令人兴奋的里程碑事件:

1、Waymo:北京时间10月9日,美国自动驾驶领头羊Waymo官宣,旗下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Waymo?One在凤凰城提供完全无人出租车服务。 服务方式是通过APP?Waymo?One叫车,但能够叫车的人还是需要经过Waymo的审批。

2、网络?Apollo:北京时间10月10日,网络官宣旗下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Apollo?Go,在北京自动驾驶测试区域范围内,免费向公众提供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服务方式是通过网络地图、Apollo?Go等APP或小程序叫车,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上述方式体验到网络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3、Tesla:北京时间10月13日,特斯拉CEO?Elon?Musk在Twitter上表示,AutoPilot的升级版“完全自动驾驶”的限量版测试版,将在美国当地时间下周二(10月21日)向特定的少数专家和谨慎驾驶的车主推送。 此前,Elon?Musk表示要在2020年就拥有100万辆RoboTaxi,并且引发了李开复的要有就全吃了的“对赌”。

4、GM?Cruise:北京时间10月16日,美国通用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Cruise官宣,获得加州交管局完全无人驾驶测试牌照,这是继美国Waymo、中国AutoX后加州交管局颁发的第三张RoboTaxi完全无人驾驶测试牌照。 根据Cruise的计划,在2020年底前,将会在旧金山进行完全无人驾驶测试。

在用户层面,更是展示了令人欣喜的一面:用户对自动驾驶出租车的热情,让从业者看到了工作成果改变世界的可能。

在美国,Waymo推出完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后,就有用户在YouTube上传了超过70分钟的视频,流畅的行驶过程展示了Waymo的完全无人驾驶能力。

在中国,网络在北京推出了Apollo?Go提供的免费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后,尝鲜打卡的各路人马络绎不绝,根据官方数据,12日单天订单就达到了2608单,最高的一个站点订单是600单。

打过滴滴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出行需求是需要多大的运力,对于目前只有40台车的网络Apollo?Go来说,用户排队就不可避免了。 这恰好也反应出了用户对RoboTaxi的热情和期待,以及RoboTaxi商业化的广阔前景。

但是,对于中美两国而言,由于市场环境、道路环境、用户习惯等都大有不同,RoboTaxi在商业化过程的技术路线也会有所不同。 美国以Waymo为首的自动驾驶玩家,坚定了单车智能的技术路线;中国则从刚开始的单车智能,转向车-路-云结合的技术方向,在5G等新基建的加持下,有望加速自动驾驶商业化的速度。

01?中美RoboTaxi服务详细对比

目前,中美两地的RoboTaxi玩家,格局都非常清晰了。

在美国,有科技公司的代表Waymo,有车企代表Cruise,以及一级供应商的代表Aptiv。 除了Cruise尚未开发针对公众的RoboTaxi服务外,Waymo和Aptiv都分别提供了RoboTaxi服务。

其中,Waymo在凤凰城、加州等地通过Waymo?One来提供RoboTaxi服务,刚刚宣布在凤凰城拿掉安全员,下一步可能会将安全员逐渐从Waymo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上拿掉,从而奔向盈利的道路。

Aptiv与美国Uber的竞争对手Lyft合作,在拉斯维加斯提供带有安全员的RoboTaxi服务,作为旅游城市,不缺尝鲜的人群通过打车软件Lyft体验,每年一月份举办的CES期间,更是有大量的科技从业者打卡体验。

Cruise的RoboTaxi服务,还处在早期服务自身员工的阶段,在美国旧金山,Cruise的员工,可以通过Cruise?Anywhere?APP进行叫车。 相比Waymo和Aptiv,Cruise的RoboTaxi服务,还未做好对外开放的准备,此前计划在2019年底推出的服务被无限延期。 随着完全无人驾驶测试牌照的到手,可能会加速Cruise推出服务的速度。

在中国,RoboTaxi的玩家代表,有科技公司的代表网络、出行公司的代表滴滴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的代表小马智行、文远知行、Auto?X和元戎启行等。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Auto?X创始人没有网络无人车工作经验外,其他三家创始人都曾在网络无人车工作过,这也是网络为中国无人车事业的贡献。

目前,网络在北京、长城和沧州,都提供了RoboTaxi服务,是目前中国提供RoboTaxi服务城市最多的公司。 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地图、Apollo?Go等APP或小程序叫车。 由于法规的要求,网络和国内所有RoboTaxi玩家一样,在面向公众提供的RoboTaxi服务,都是带有安全员的。 从目前的进度来看,完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也在不远的将来的。

除了网络在北京、长沙、沧州提供RoboTaxi服务外,滴滴自动驾驶和Auto?X在上海,文远知行在广州,都是在一座城市提供RoboTaxi服务。 在不同城市提供RoboTaxi服务,有助于锻炼自动驾驶技术的适用性,对于将来的大规模应用,这是不可或缺的一步,毕竟中国从南到北,城市之间的气候环境、交通习惯等差异很大。

02?中美RoboTaxi商业化路线对比

Waymo的前身谷歌X实验室无人车组从2009年开始的这一波的中美无人车研究,到现在已经有了11年的历史。 再过去的11年,美国自动驾驶一直走的是单车智能路线,而中国自动驾驶从刚开始模仿美国的单车智能,逐渐发展到车-路-云结合的道路。

目前,无论是Waymo、Cruise、Aptiv、Tesla等,还是其他美国初创公司Aurora、Nuro等,都采用的是单车智能的自动驾驶路线,也即是让车自己开,但这个路线对于建设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帮助是很小的。 单车智能的极限就是人类老司机,永远无法进行智能化的交通调度。

从2020年开始,中国明确提出了以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为核心的新基建,总投资规模是10万亿级别。

新基建中的5G、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都被认为是和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密切关联。 与此同时,在中国,目前形成了聪明的车+智能的路+云端的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技术路线方向的共识。

尤其是对于RoboTaxi这样特别注重乘客安全的自动驾驶应用领域而言,需要对完全无人驾驶车辆实现路线实时监控、并且要做好可以云端接管无人驾驶车辆的准备,避免可能因故障或者是黑客攻击发生的意外。

在新基建的思路下,各地方政府,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长沙、沧州等地,都纷纷在辖区范围内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支持自动驾驶公司在示范区范围内进行各类自动驾驶测试,其中RoboTaxi也成为了示范区的主角。

车智君在最近的几个月,也密集试乘过在各城市测试的RoboTaxi,包括尚未对公众开放的测试车辆或路线。 从试乘的体验来看,差别主要体现在细节上,包括1、乘坐的舒适性;2、使用的便捷性;3、对道路其他参与者的安全和友好程度。

例如,车智君在北京试乘Apollo?Go的时候,在影响乘坐舒适性的车辆平顺性上,起步、转弯、停车都做得很好,有老司机的驾驶乘坐感。

在对道路其他参与者的安全和友好程度上来看,例如遇到自行车横穿马路、或者是三轮车变道侵占自动驾驶车辆路线、或者是在转弯时与外卖小哥博弈通过权时,网络自动驾驶的车辆都能做到很好的预判,让自行车安全横穿马路、与三轮车保持安全距离确保不会发生事故,确认三轮车不影响自身安全后加速超越,提前减速与外卖小哥交流博弈,外卖小哥停下让行的情况下率先通过。

在使用的便捷性上,有一个细节让车智君印象深刻,在靠边停车时,由于马路人行道上错乱停满了共享单车,靠边停车的车辆开门容易剐蹭到自行车,但网络Apollo的自动驾驶车辆,停下来的时候,刚好可以很舒适的打开车门,而不用担心剐蹭。 这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技术细节。

03?市场如何回馈努力的推动者

未来,自动驾驶一旦商业化,谁能够从中崛起最大的利益呢?毫无疑问,拥有自动驾驶软硬件核心能力的玩家、贡献最大的玩家,或者是通吃的玩家,将会获得最大的利益。

网络目前通过自研的方式,拥有自动驾驶的算法能力、搭建自动驾驶需要的智能的道路以及云端服务,未来,将会通过这些核心竞争力,不管是2C直接提供运力服务,还是2B作为供应商提供技术服务,都可能获得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最大利益。 在2B作为供应商提供技术服务商业化上,威马汽车明年推出的量产车型,将会搭载网络提供的AVP自主泊车技术。

需要注意的是,RoboTaxi的商业化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周期可能是5-10年,这需要有强大的战略定力和坚定的投入,才有可能成功。 市场就在那摆着,就看谁有机会先吃到,目前,网络凭借着多年的积累,处在了领先的位置。

但市场也不是不回馈这些正在努力的公司,对于志在RoboTaxi的上市公司而言,无论是科技公司还是车企,科技公司的代表就是网络,车企的代表就是特斯拉。 RoboTaxi的每一个进步,都会在二级市场被资本认可,从而获得市值的提升。

在10月10日网络官宣在北京提供RoboTaxi服务后,在美国上市的网络股价出现了上涨,涨幅单日一度高达10%,股价创下最近新高。 对于特斯拉而言,希望通过AutoPilot的迭代最终实现FSD(完全自动驾驶),从而推出RoboTaxi服务让车主拥有的车辆在闲置时间可以自己出去跑出租车赚钱。

马斯克的构思的伟大的,注定实现的过程是艰辛的。 在最终实现FSD从而推出RoboTaxi的路上,AutoPilot的每一个进步,都体现或者超额体现在特斯拉的股价上了,这也是为何特斯拉股价能在今年翻五倍的原因。 最新的消息是,马斯克说,在下周就推送限量完全自动驾驶测试软件。

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尤其是还处于烧钱并无造血能力的初创公司而言,每一个里程碑都会被一级市场的投资人看在眼中,最终可能会促使这些手握资金的投资人,用钱投票,支持RoboTaxi行业的商业化。

中美两地的RoboTaxi玩家,都在铆足了劲,推动RoboTaxi商业化的到来,有了努力的奋斗者、有了努力的方向,结果是可以预期的。 我们共同期待RoboTaxi的到来,期待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的出行方式。

对于中国的RoboTaxi玩家而言,由于有了新基建的加持,是有可能在公认的比美国更复杂的道路环境的中国,更好的实现RoboTaxi的规模商业化运营。

特斯拉“裁上瘾”:上海设计团队恐解散,朱晓彤坐镇稳大局

工厂一线员工也有被裁”

|王磊

|秦章勇

特斯拉裁员潮还在继续,而且远比马斯克口中的10%更严重。

比如在北美3400个招聘职位,仅剩下了3个,即便如此,这3个职位也似乎不是全职。

裁员也不再局限于销售部门,包括充电、服务、工程、软件甚至HR部门都受到了影响。

高管也是大批离职,平均每三天就会有一位高管离职。 20天来,已经有七八位高管出走,裁员也进行了好几轮。

所有人都在期望马斯克能说一句,“特斯拉调整到此为止。 ”有的员工甚至都不敢看工作邮箱,生怕收到一份冰冷的被裁通知。 据彭博社报道,马斯克曾希望将特斯拉的员工人数削减20%,裁员人数也可能会超过2万人。

在中国区,特斯拉裁员同样严重。

随着朱晓彤最近回到上海工厂办公,大刀阔斧的裁员也在继续,包括上海超级工厂的一系列部门,包括客户服务人员、工程师、生产线工人和物流团队,都将受到影响。

在马斯克眼中,裁员之后,更重要的是推进FSD的落地。

有一线工人被裁

特斯拉中国区裁员幅度似乎远超预期。

马斯克此前表示:“特斯拉正精简销售和交付体系,因为这个体系已变得‘复杂而低效’。”

有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中国区裁员涉及多个部门,有些部门将裁员30%-40%,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50%,其他部门普遍在20%左右。

就连上海工厂也不能幸免。 根据彭博社报道,此次裁员还涵盖了上海工厂的一系列部门,包括客户服务人员、工程师、生产线工人和物流团队,大部分此轮被裁的员工将获得一定数额的补偿金+3个月工资。

除此之外,大量岗位也被取消,生产一线员工被裁后,有媒体报道称,一些员工在经理的陪同下离开,或者集体乘坐班车离开。

裁员的背后,是全面推进FSD落地。 目前来看,这轮调整的重要方向,就是推动其自动驾驶技术FSD软件的落地,包括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就连马斯克的“救火大将”朱晓彤,也已经回归中国。 朱晓彤于2014年4月加入特斯拉,并在多个运营岗位任职,后被委任为大中华区总裁,值得注意的是,朱晓彤是特斯拉官网列出的包括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内的三大高管之一。

后续在担任中国区总裁期间,朱晓彤主导了一系列特斯拉产品中国本土化事项,包括体验中心开业、新车在华传播以及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的建设等。

4月底,马斯克为推进FSD入华到访北京的行程中,朱晓彤就陪伴左右。 作为马斯克身边的“红人”,朱晓彤此时回归,不排除All in FSD落地中国的可能。

微博一名博主发文称,特斯拉在基于全力推进FSD的前提下,上海的本土化设计团队恐将解散。

消息曝出后,就引来了不少网友的猜测,有网友表示,“特斯拉全系的换代设计应该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要专注降本+FSD了。”

而这个本土化设计团队,根据特斯拉官方解释,是为了强调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将有专门的设计团队在中国常驻,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融合中国消费者的独特需求和偏好,针对地域性特点进行产品差异化设计。

FSD还有很多挑战

2021年,特斯拉就发布了FSD Beta版,但彼时并没有将其作为工作重点,2024年一季度,乘用车战场发展受阻,FSD成为新的破局点,而且马斯克也已经明确表示要全力推进自动驾驶,“如果特斯拉无法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其价值‘基本为零’。”

发展的契机,就在于特斯拉宣布8月8号推出Robotaxi。

FSD是发展Robotaxi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特斯拉实现全自动的核心,特斯拉已经将新战场锁定在FSD和Robotaxi。 而新的战场也意味着需要新的战略。

回看国内亦是如此,中国作为除了美国大本营外第二大市场,特斯拉的心思也很明显,一边低调访华谈合作,一边扫除最基本的隐私安全障碍。

在他28日抵达中国的当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宣布,包括特斯拉在内的6家企业的汽车符合数据安全4项合规要求,特斯拉成了唯一一家外资的合规企业。

随后和网络达成合作,网络将向特斯拉提供其车道级导航系统。 另外还把自己最得力的大将重新派回中国区,执掌大局,甚至Robotaxi的发布日也在讨好中国,“因为8/8在中国是个吉利数字。 ”

不过特斯拉即便做了很多准备,也不是万事大吉,真要入华仍然会有不少的门槛需要越过。

比如Robotaxi必须倚仗的FSD,测试里程似乎尚未达到要求。 马斯克此前预计,特斯拉FSD测试里程需要达到60亿英里,才能满足全球监管机构的要求。 根据特斯拉4月6日公布的数据,FSD实际测试里程为10亿英里。

而且,目前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责任认定标准上,FSD和Robotaxi在中国道路的适配性还有待商榷。

此前就有消息传出,特斯拉提出想在中国落地“无人驾驶出租车”。 对此,国内或先支持其在国内测试、作示范,但暂未完全批准其FSD在华全面落地。

而且,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大模型训练部署在北美,因为数据安全问题,要么是将在中国获得的数据传到美国,要么是在国内部署大规模AI算力,这两个选择都很有挑战性。

而且FSD的价格,真的挺贵的。 FSD在中国市场的售价为6.4万元,虽然比美国市场便宜多了。

但相比蔚来的NOP+买断价格3.9万元、小鹏NGP买断价格2.0万元,这个价格又有多大吸引力?

有员工心灰意冷

根据马斯克的剧透,此次裁员的目的就是为了转向AI,冲刺Robotaxi。 相应地,和自动驾驶和AI非相关的部门都称为裁员重灾区。

4月底,老马一次性裁撤了整个超充团队,被裁员工超过500人,其中既包括普通员工,也有不少特斯拉的老人和高管。

马斯克在发给特斯拉高管的邮件中表示,超充团队负责人丽贝卡·蒂努奇及新产品负责人丹尼尔·何同时离职,充电团队的500人几乎一同离开,只有“少数”员工将被重新分配到其他团队。

不难看出,这次的裁员风波不仅仅涉及员工,就连高管也得来波大换血。

的确,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管离开了特斯拉。 其中,特斯拉动力总成和能源工程高级副总裁德鲁·巴格利诺、公共政策与商务发展副总裁的罗汉·帕特尔已经于4月15日宣布离职。 尤其是巴格利诺,不仅是马斯克的核心副手,也是特斯拉最早的员工之一。

5月5日,特斯拉发出新一波裁员邮件,除了前台、销售人员外,进一步将裁员范围扩展到了软件、服务、工程甚至HR部门。 马斯克还给高管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不进行更高比例的裁员,那么他们自己也会被解雇。

根据海外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马斯克在给特斯拉高管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他要“绝对强硬”地裁员。

马斯克强硬的风格,也引发了一位高管不满,他竟然主动离职了。

在特斯拉任职七年的产品发布主管里奇·奥托(Rich Otto)日前宣布辞职,并且在领英上发布了一篇文章,称最近一轮裁员后,特斯拉的士气受到了打击,裁员动摇了公司及士气,并且失去平衡。 “很难看到长远的发展。 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

从里奇·奥托发布的声明看,特斯拉今年大面积裁员的决定,是导致其最终决定离开特斯拉的主要原因。

作为特斯拉的老人,他曾参与过特斯拉的不少关键活动。 其中包括2022年Cyber Rodeo、Cybertruck的推出、Model S Plaid的首次交付和Cybertrucks的首次交付活动等。

即便是老员工,对马斯克的大裁员决定也颇有怨言。

不过对于马斯克来说,员工即便不理解,也会执行到底。

毕竟他的行事风格一向如此,非常时期必须要铁腕手段,才能将特斯拉拉回正轨。

阿维塔07与智己LS6谁更强 华为系对决上汽系
眼屎多......可能是这一类疾病所致 宝宝眼泪汪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