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栅栏京剧节启幕

梅兰芳

新京报讯 据“北京西城”微信公众号消息,11月19日,大栅栏街道迎来了一场京剧文化的盛宴——2024年大栅栏京剧节在护国观音寺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好戏倾城•寻根大栅栏”为主题,为期近两周,旨在传承弘扬京剧文化,提升地区文化影响力,推动文旅融合与文化消费,让古老的京剧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活动覆盖大栅栏街道护国观音寺及周边文化地标,吸引了京剧爱好者、京剧艺术家、地区居民、观光游客等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启动仪式上,与会领导为广德楼、三庆园、正乙祠、大观楼、祖居、梨园公会等大栅栏京剧地标单位颁发了牌匾。这些地标见证了京剧的历史,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

李万春

同时,京剧鼻祖徽班领袖程长庚后人程坦、谭派传人马博通、梅派传人白金、北派猴王李万春后人李鑫和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赵锡淮被授予了大栅栏街道京剧文化专家顾问聘书。他们将凭借深厚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底蕴,助力大栅栏文化的发展。

京剧节分为“唱念做打”四大篇章,一场集观赏性、科普性、游览性、消费性于一体的沉浸式京剧文化体验即将开启。

篇章一:唱时代经典,再现梨园盛宴

自11月18日至28日,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及各戏曲派系传人在广德楼、三庆园、正乙祠和天桥艺术中心倾情上演四场惠民演出,再现梨园盛景,让观众尽情领略京剧的艺术魅力。

篇章二:念往昔风华,City Walk探秘

走出剧场,一条充满京剧文化底蕴的胡同漫游线路等待着游客们的探索。这条全长3.5公里的City Walk线路,途经京韵园、百顺胡同、梅兰芳祖居等9个点位,每一个点位都蕴含着丰富的京剧文化。游客们漫步其间,仿佛穿越时空,聆听京剧故事,感受京剧往昔风华。

2024年大栅栏京剧节启幕 篇章三:做传承典范,京剧发祥地展览

走进精心打造的《好戏倾城•寻根大栅栏——大栅栏京剧发祥地文化主题数字展》,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段段珍贵的视频将游客们带入京剧的世界。展览以数字化手段再现了大栅栏的京剧记忆,让游客们在互动中体验京剧文化的魅力。

篇章四:打文创大旗,京剧文创潮涌

一圈体验下来,大栅栏京剧文化市集暨大栅栏琉璃厂精品文化市集热闹非凡。这里不仅有京剧彩扮、戏服体验等传统项目,还有国潮文创等新颖产品。市集上,京剧元素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承载着京剧文化的精髓和传承的责任。

大栅栏

张磊


什么是京剧啊

梨园

【简介】[本段]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簧”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 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 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展简史】[本段]一、孕育期徽秦合流 清初,京城戏曲舞台上盛行昆曲与京腔(弋阳腔)。 乾隆中叶后,昆曲渐而衰落,京腔兴盛取代昆曲一统京城舞台。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 魏氏搭双庆班演出秦腔《滚楼》、《背娃进府》等剧。 魏长生扮相俊美,噪音甜润,唱腔委婉,做工细腻,一出《滚楼》即轰动京城。 双庆班也因此被誉为“京都第一”。 自此,京腔开始衰微,京腔六大名班之大成班、王府班、余庆班、裕庆班、萃庆班、保和班也无人过问,纷纷搭入秦腔班谋生。 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长生的表演有伤风化,明令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将魏长生逐出京城。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继三庆徽班落脚京城后(班址位于韩家台胡同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春台、和春、三和、嵩祝、金钰、大景和等班,亦在大栅栏地区落脚演出。 其中以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声最盛,故有“四大徽班”之称。 ‘春台班’进京时间,按汉调名家米应先于乾隆末年,在京曾担任‘春台班’台柱时始,证明该班进京时间早于‘四喜’和‘和春’。 ‘春台班’位于百顺胡同。 ‘四喜班’于嘉庆初来京。 徽戏、昆曲兼演、尤以昆曲为著,故有“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哄传四喜班”之语。 该班位于陕西巷内。 ‘和春班’于嘉庆八年(1804年)于李铁拐斜街组建。 该班以武戏见长。 道光十三年(1853年)解散。 “四大徽班”的演出剧目,表演风格,各有其长,故时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之誉。 “四大徽班”除演唱徽调外,昆腔、吹腔、四平调、梆子腔亦用,可谓诸腔并奏。 在表演艺术上广征博采 吸取诸家剧种之长,融于徽戏之中。 兼之演出阵容齐整,上演的剧目丰富,颇受京城观众欢迎。 自魏长生被迫离京,秦腔不振,秦腔艺人为了生计,纷纷搭入徽班,形成了徽、秦两腔融合的局面。 在徽、秦合流过程中,徽班广泛取纳秦腔的演唱、表演之精和大量的剧本移植,为徽戏艺术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徽汉合流 汉剧流行于湖北,其声腔中的二黄、西皮与徽戏有着血缘关系。 徽、汉二剧在进京前已有广泛的艺术交融。 继乾隆末年,汉剧名家米应先进京后,道光年初(1821年),先后又有著名汉剧老生李六、王洪贵、余三胜,小生龙德云等入京,分别搭入徽班春台、和春班演唱。 米应先以唱关羽戏著称,三庆班主程长庚的红净戏,皆由米应先所授。 李六以《醉写吓蛮书》、《扫雪》见长;王洪贵则以《让成都》、《击鼓骂曹》而享名;小生龙德云善演《辕门射戟》、《黄鹤楼》等剧;余三胜噪音醇厚,唱腔优美,文武兼备,以演《定军山》、《四郎探母》、《当锏卖马》、《碰碑》等老生剧目著称。 汉剧演员搭入徽班后,将声腔曲调,表演技能,演出剧目溶于徽戏之中,使徽戏的唱腔板式日趋丰富完善,唱法、念白更具北京地区语音特点,而易于京人接受。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各大名班,均为老生担任领班。 徽、汉合流后,促成了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再次交流。 徽、秦、汉的合流,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二、形成期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年-1860年)间,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 其标志之一: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 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 声腔主要以二簧、西皮为主;之二,行当大体完备;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之四,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京剧形成初期的代表,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即:“状元”张二奎、“榜眼”程长庚、“探花”余三胜。 他们在演唱及表演风格上各俱特色,在创造京剧的主要腔调西皮、二簧上和京剧戏曲形式上,以及具有北京语言特点的说白、字音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一代京剧演员中,尚有老生卢胜奎、薛印轩、张汝林、王九龄等;小生龙德云、徐小香;旦胡喜禄、罗巧福、梅巧玲:丑杨鸣玉、刘赶三;老旦郝兰田、谭志道;净朱大麻子,任花脸等,他们为丰富各个行当的声腔及表演艺术,均有独特创造。 后任‘四喜班’班主的梅巧玲,勇于突破青衣、花旦的严格分工旧规,为旦角的演唱艺术开辟了一条新路。 《同光名伶十三绝》 是京剧史上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由晚清民间画师沈蓉圃绘制。 他参照了清代中叶画师贺世魁所绘《京腔十三绝》戏曲人物画的形式,挑选了清同治、光绪年间(l860至1890)京剧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用工笔重彩把他们扮演的剧中人物描绘出来,显示了的深厚功力。 此画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由进化社朱复昌在书肆收购,经缩小影印问世,并附编《同光名伶十三绝传》一册。 三、 成熟期1883年一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其中谭鑫培承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各家艺术之长,又经创造发展,将京剧艺术推进到新的成熟境界。 谭在艺术实践中广征博采,从昆曲、梆子、大鼓及京剧青衣、花脸、老旦各行中借鉴,融于演唱之中,创造出独具演唱艺术风格的“谭派”,形成了“无腔不学谭”的局面。 二十年代后的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等,均在宗“谭派”的基础上发展为各自不同的艺术流派。 汪桂芬,艺宗程长庚,演唱雄劲沉郁,悲壮激昂,腔调朴实无华,有“虎啸龙吟”的评道,他因“仿程可以乱真”,故有“长庚再世”之誉。 孙菊仙,18岁时选中武秀才,善唱京剧,常入票房演唱,36岁后投师程长庚。 他噪音宏亮,高低自如。 念白不拘于湖广音和中州韵,多用京音、京字,听来亲切自然。 表演大方逼真,接近生活。 “老生后三杰”师承各有侧重,艺术风格各异,从全面权衡,谭鑫培文武昆乱不挡,艺术造诣及对京剧的发展,远远超过汪、孙。 光绪年间,谭鑫培被称之为“伶界大王”,在剧界地位,如当年之程长庚。 咸丰十年(1861年)京剧始入宫廷演出。 当年五月初六起至月末,分由三庆班、四喜班、双奎班及外班(京剧班)演出。 光绪九年(1883年),慈禧五旬寿日,挑选张淇林、杨隆寿、鲍福山、彩福禄、严福喜等18人入宫当差,不仅演唱,且当京剧教习,向太监们传授技艺。 自此,清宫掌管演出事务的机构“升平署”,每年均选著名艺人进宫当差,结止宣统三年(1911年),计有谭鑫培、杨月楼、孙菊仙、陈德霖、王楞仙、杨小楼、余玉琴、朱文英、王瑶卿、龚云甫、穆凤山、钱金福等生、旦、净、丑的名家150余人曾入宫。 由于慈禧嗜好京剧,加之京剧名家频繁在宫中献艺,声势日强。 同期,位于大栅地区的广德楼、三庆园、庆乐园、中和园、文明园等戏园、日日有京剧演出,形成了京剧一统的局面。 京剧成熟期,除“老生后三杰”外,生行尚有许荫棠、贾洪林;武生俞菊笙、杨隆寿;净行何佳山、黄润甫、金秀山、裘桂仙、刘永春等;小生王楞仙、德珺如、陆华云:旦行陈德霖、田桂凤、王瑶卿、朱文英;丑行王长林、张黑、罗百岁、萧长华、郭春山。 这一时期,旦角的掘起,形成了旦角与生角并驾齐驱之势。 武生俞菊笙,开创了武生自立门户挑梁第一人,他被后人称为“武生鼻祖”。 上述名家,在继承中有创新发展,演唱技艺日臻成熟,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 四、鼎盛期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 由于文人崇尚的雅文化传统在20世纪遭遇灭顶之灾,京剧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1927年,北京《顺天吋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 读者投票选举结果:梅兰芳以演《太真外传》,尚小云以演《摩登伽女》,程砚秋以演《红拂传》,荀慧生以演《丹青引》,荣获“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 他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梅兰芳的端庄典雅,尚小云的俏丽刚健,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娇昵柔媚“四大流派”,开创了京剧舞台上以旦为主的格局。 武生杨小楼在继俞菊笙、杨月楼之后,将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发展到新高度,被誉为“国剧宗师”、“武生泰斗”。 老生中的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20年代时称“四大须生”。 同期的时慧宝、王凤卿、贯大元等也是生行中的优秀人才。 30年代末、余、言、高先后退出舞台,马连良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称之“四大须生”。 女须生孟小冬,具有较高艺术造诣,颇有乃师余叔岩的艺术风范。 1936年秋,北京大、中学校爱好京剧者及广大观众给各报写信,倡议进行京剧童伶选举。 时富连成社社长叶龙章与北平《立言报》社长金达志商妥,由该报发表通告,专门接待各界投票,逐日在报上发表投票数字,并约请“韵石社”几人来报社监督。 规定投票日期为半月,到期查点票数 中华戏曲学校和富连成社负责人及《实报》、《实事白话报》、《北京晚报》、《戏剧报》亦派人当场查验票数。 选举结果,富连成社李世芳得票约万张,当选“童伶主席”。 生部冠军王金璐,亚军叶世长;旦角冠军毛世来,亚军宋德珠;净角冠军裘世戎,亚军赵德钰;丑角冠军詹世甫,亚军殷金振。 选举结束后,于虎坊桥富连成社举行庆祝大会,并于当晚在鲜鱼口内华乐戏院举行加冕典礼,由李世芳,袁世海演出了《霸王别姬》。 童伶选举结束后,仍由《立言报》主持,选出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为“四小名旦”,“四小名旦”联抉于长安、新新两家戏院演出了《白蛇传》和《四五花洞》,以示祝贺。 流派纷呈,人才济济,是京剧鼎盛期的又一标志。 这一时期除杨派(小楼),梅派(兰芳)、尚派(小云)、程派(砚秋)、荀派(慧生)外,旦角中还有筱派(翠花)及宋派(德珠)、张派(君秋);老生行中的余派(叔岩)、高派(庆奎)、言派(菊朋)、马派(连良)、奚派(啸伯)、杨派(宝森)、新谭派(富英);净行中的金派(少山)、侯派(喜瑞)、郝派(寿臣)以及50年代后产生的裘派(盛戎);小生行中的姜派(妙香)、叶派(盛兰);老旦行中的龚派(云甫)、李派(多奎);丑行中的叶派(盛章)等。 同期尚有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家,如生行中的王凤卿、时慧宝、王又宸、李洪春、谭小培、李万春、李少春、高盛麟等;旦行中的阎岚秋、徐碧云、朱琴心、赵桐珊、雪艳琴、新艳秋、章遏云、金少梅、碧云霞、琴雪芳、王玉蓉、言慧珠、童芷苓、梁小鸾、吴素秋、赵燕侠、杜近芳等;小生中的金仲仁、茹富兰、程继先;丑行中的郭春山、慈瑞泉、马富禄、张春华等。 徽商之班 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欲望的高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纷纷蓄养家班,角色斗艺,并卖力为乾隆下江南收集声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装徽剧色艺,客观上为徽剧进京创造了条件。 雄霸明清商界500余年的徽州商帮以盐商出名,黄山歙县的盐商尤其出名,富甲一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江南江北文人士大夫和富商巨贾纷纷蓄养家庭戏班。 已经在外地商界崭露头角的徽商也纷纷效仿。 长期为某个徽州商人所养所用的戏曲班社就被外人称为“徽班”。 徽商广蓄家班,安徽沿江一带、包括古徽州的地方戏事也开始兴盛。 他们唱昆腔,由于语言的差异而不“谐吴音”,不经意间唱出了一点“地方风味”。 于是在青阳腔的影响下,唱出了安徽调——“徽昆”,后发展为二簧腔。 尤以诞生在安徽安庆市怀宁县的石牌调最著名。 徽州艺人带着乡音下扬州,得到了徽商们的亲情惠顾和重金扶持。 他们或出没于码头街肆,或为徽商富贾所容留。 技艺得到发展,乡音也渐占上风。 这时徽班的概念已不完全是“徽商之班”,而开始有了徽调(石牌腔,乱弹调)的含义。 值得一提的是,歙县大盐商江春,是一位品味极高的戏曲鉴赏家,他酷爱戏曲,家中常常“曲剧三四部,同日分亭馆宴客,客至以数百计”。 他把各种名角聚在一起,又让不同声腔同台互补,使异军突起的徽班具有了博采众长的开放格局。 “乱弹”乱唱,红火异常。 这时最叫彩的是来自安庆的戏曲艺人,清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就这样写道:安庆色艺最优,盖于本地乱弹,故本地乱弹间有聘之入班者。 徽商在商界进一步站稳了脚跟,他们和戏曲艺术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而涌现出大批戏曲家的“徽班”,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无石不成班” 石牌是安庆市怀宁县一个古老的集镇,“无石不成班”的“石”即指这里,也泛指安庆及其所属各县。 至清中叶,石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商业中心,拥有商家三千、帆船千艘。 江西、福建、湖北等地客商纷纷在此设馆驻节。 当时的石牌除本地居民外,大都是过往船帮和商户,在生存问题变得比较轻松的时候,他们开始构建自己的市井文化。 石牌当时可供表演的戏剧舞台多达800处,不仅有戏园、戏楼,还有花戏台。 戏园,在石牌镇就有3家。 上镇横街的长乐大戏院可容纳观众600多人,专供徽调、皮簧班演出。 戏楼通常在祠堂内。 祠堂戏楼通常只唱大戏,每年做冬至节、族内有人中举、升官以及族内官绅庆寿等,都要聘戏班在戏楼演出。 此外,祠堂大修落成,也必邀班唱戏以示祝贺。 《都剧赋》描述:“徽班日失丽,始自石牌”。 表明安庆的徽班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辉煌,很多京剧前辈名伶都是这一带的人,因而有“无石不成班”的说法。 在石牌的弹丸之地涌现出了郝天秀、程长庚、杨月楼等多位开一代风气的宗师,四大徽班进京,皇帝为安庆艺人精美绝伦的行头、装饰惊叹不已,“安庆色艺最优!”“无石(牌)不成班!”之说一时间广为流传。 细心的京剧票友不难发现,京剧的唱腔中有很多字辞的发音是与北京方言不相同的,如果你对安庆地区的方言有所了解,就会发现, 这些字辞却与安庆方言里的发音一模一样。 四大徽班进京之后,石牌艺人仍源源不断进京,继续充实四大徽班的演出阵容,至同治年间,石牌艺人进京几近百人。 虽然当时徽班和伶工大批外流,本地徽班也同样有所发展。 安庆民国初期就有“民众”大戏院,当时全国京剧名角基本上都在此演出过,他们都带着“朝圣”的心情来安庆登台,戏剧大家曹禺到怀宁石碑镇,下车第一句话就是“我来朝圣”。 京剧界老科班出来的人,不在安庆演上十天,不唱连本,在当时都被认为是没有发展前途的“角”。 从安庆古镇石牌乡野间发源的徽剧,走出了古镇,走到了北京,徽班进京的辉煌历史光环至今还笼罩着古镇石牌。 安庆是中国较早接受现代文明的城市之一,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安庆还是享誉世界,极具地方特色的戏剧--黄梅戏的故乡。 程长庚纪念馆,位于安庆潜山县,馆内珍藏三百多件珍贵的实物和图片资料,再现了京剧艺术的发起壮大此外。 还有程长庚故居供戏迷瞻仰。 京剧流派:老生·小生·武生·旦角·老旦·净角·丑角·琴师·鼓师

中国戏曲的发展有哪几个时期?

5.革新

京剧节

6.戏剧梅花奖设立

为表彰戏剧优秀演员而设立的奖项,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 1983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全国性戏剧演员评奖活动。

1995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第一届中国京剧节,设立金、银、铜三类奖项,推出一批优秀京剧剧目。 其中获奖的剧目有《曹操与杨修》、《狸猫换太子》、《岳云》、《西施归越》等。

2011北京元宵节灯会 我想知道2011年北京哪里有灯会,焰火晚会,知道的请告诉我,最好详细点,在线等。谢谢

东城区文化馆新春游乐会 正月初二至初六 北京评书、牛骨数来宝、智化寺京音乐等 龙潭庙会 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七 “每日一技”展非遗手工技艺 天坛文化周 正月初一至初五 祭天仪仗、祭天乐舞表演前门上元灯会 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五 大型踩街表演 ) 地坛春节文化庙会 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七 地坛新春相亲会 风车迎春(建国门街道社区文体中心) 正月初二 鞭打春牛进社区 厂甸庙会(东、西琉璃厂,陶然亭公园) 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 金榜题名状元游 大观园红楼文化庙会 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五 元妃省亲行进表演、红楼情景剧表演西城文化中心春节专场演出 正月初一到初五 社区文化节目新春展演 朝阳国际风情节 正月初一到初六 多个异国表演团体带来歌舞、杂耍和幽默表演北京欢乐谷百艺闹春欢乐节 正月初一到初六 舞台秀《金面王朝》 东岳庙春节文化庙会 正月初一到初六 子时祈福;幡鼓齐动十三档武会表演 三里屯国际时尚街区灯会 腊月二十五至正月十八 传统灯彩、创意灯彩争奇斗艳 百姓之家新春大集(朝阳区文化馆) 正月初一到初七 老物件组成老家模样 圆明园皇家庙会 正月初一至初七 滑冰志愿者冰嬉演出 金源新燕莎MALL庙会 腊月十七到正月十五 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五省区展特产 丰台区文化馆新春游乐会 正月初三至初六 专家现场鉴宝 莲花池庙会 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 五显财神祈福;“我要上春晚”特约演员现场表演 八大处新春茶庙会 腊月二十九至正月十五 敲钟祈福 石景山游乐园北京洋庙会 正月初一至初七 五洲风情花车行进表演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新春文化庙会 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七 规范汉字书写作品展览;学生游庙会有奖征文 门头沟大台幡会民俗节 正月十五至十六 重演千军台、庄户幡会 通州区三教庙春节文化庙会 正月初一至初六 “古运新城”展览 通州杨各庄药王节庙会 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三 杨镇龙灯、曾庄大鼓展演 顺义空港街道中外居民扎灯笼奉献爱心(优山美地别墅区) 腊月二十六至正月初五 中外居民学习扎灯笼的技巧和方法 大兴区春节庙会非遗项目汇演 正月初八 武吵子、诗赋弦、女子大鼓、吴式太极拳等打擂 昌平正月十五民间花会表演 正月十五 20多支精品民间花会表演 平谷区民间秧歌花会进城大拜年(府前大街) 正月十五 近百支区内外表演队伍4000余人大拜年 红螺寺庙会 正月初一至初六 祈福纳吉祥,赐福迎好运 杨树底下村“敛巧饭”民俗风情节 正月十五至正月十八 体验敛巧饭习俗 老北京十三档花会(怀柔圣泉山景区) 正月初一到初八 初五有十三档精品花会精彩亮相 密云县社区灯会 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五 县城东西大街挂福灯、许心愿 延庆县元宵节花会展演 正月十五 45档花会展演

一年卖了500亿被评2024神游 1分钟刷通副本 能1秒做完
灯组全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