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6日讯,今日,380亿市值网游概念股世纪华通因2018年至2022年年报中存在虚假记载等违规行为,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今日晚间,世纪华通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4月1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并于2024年11月6日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自2024年11月7日开市起停牌一天,并于2024年11月8日开市起复牌。自2024年11月8日起,公司股票简称由“世纪华通”变更为“ST华通”,证券代码仍为“002602”,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同日,世纪华通发布关于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根据公告内容,世纪华通的违规行为主要包括:
一、2018-2022 年年报商誉有关情况存在虚假记载
二、虚构软件著作权转让业务或提前确认收入,导致2020年至2021年年报、关于业绩承诺完成情况的临时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依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证监会决定:
从业绩方面来看,世纪华通今年业绩仍处于增长状态。三季报显示,世纪华通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45亿元,同比增长14.95%;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8.03亿元,同比增长26.17%。
股价方面,近期世纪华通股票价格逐步上扬,截至今日收盘,该股报收5.13元/股,上涨3.22%,目前总市值为382.3亿元。
什么样的股票会被ST 股票为什么会ST
每年在ST股票上投资失败的人数不胜枚举,但是清楚明白股票ST具体操作的人却很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一定要坚持看完全文,如果不特别重视第三点,很有可能会造成严重错误。 在讲解股票ST之前,先给大家分享今日机构的牛股名单,趁还没被删前,快来领取:速领!今日机构牛股名单新鲜出炉!(1)股票ST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会出现?Special Treatment的缩写就是ST,指的是该上市公司经审计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为负值或最近一个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当期面值,从而提醒股民存在风险,被进行特别处理的股票,洞银耐会在股票名称前添加一个“ST”作为标志,俗称戴帽,以这个标志来警示投资者们谨慎投资这类股票。 若该企业持续亏损三年,则会换成“ST”,也就是说它的个股有退市的风险,所以遇到这样的股票千万要警惕。 并且不仅要带帽,这种上市公司还要经历一年的考察,处于考察期的上市公司,股价的日涨跌幅被限制为纳春5%。 最有名的案例就是2019年康美药业被爆出由300亿的财务造假,案件发生后由昔日的A股大白马变成了ST康美,之后连续收获了15个跌停板,43天蒸发超374亿市值。 (2)股票 ST如何摘帽?审计结果表明的财务异常的状况已经消除、就是上市公司的年度状况在考察期间恢复了正常,如果扣除了非经常性的损益,公司的净利润仍旧是正值,并且公司还持续地运转正常,那就可以向交易所申请撤销特别处理。 我们俗称的“摘帽”,也就是在通过审批后撤销掉股票名称前的ST标记。 通常摘帽之后会迎来一波上涨的行情,我们可以重点关注这类股票,也能赚点小钱,应该怎么第一时间获得这些搏搏摘帽信息呢?这个投资日历一定可以使你得到帮助,就像哪些股票进行分红、分股、摘牌这些信息每天都会提醒,看到下面的链接了吗?赶紧打开吧:专属沪深两市的投资日历,掌握最新一手资讯(3)对于ST的股票该怎么操作?如果说自己手里的股票真的变成了ST股票,那就要把重心放在关注5日均线上,紧接着要把止损位设置在5日均线下方,一旦股价跌破5日均线,就应该及时清仓出局,避免出现持续跌停,被套的死死的。 另外还有一点,不建推荐投资者去建仓带ST标记的股票,因为每个交易日,这一类股票的最大涨跌幅只有5%,操作难度要比普通的股票大一些,若想把握好投资节奏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 要是你还不清楚怎么操作,这款股票神器请收下,输入代码之后,你就能看到股票的相关事项: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带着34亿美元准备回国?贾跃亭才是最聪明的人?
我本来以为2020已经足够魔幻,但2021年的开头还是把我震了一裤子。
尤其是当我知道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即将在纳斯达克上市,估值34亿美元,并且还要和吉利 汽车 以及国内某一线城市一起合资建立中国总部和生产线。
这说不定意味着,离开祖国怀抱快四年的贾老板,终于要乘着这股东风回国了。
此处应当有《故乡的云》BGM。
另一边,春节前所有大平台都在发红包分钱比谁撒钱多的时候,只有乐视在自家App的logo里加了一行「欠122亿」。
这个操作就很骚,仿佛在贾老板东山再起前,又一次扒掉了他的短裤提醒大家「这人是个骗子哦!」
良心企业,莫过乐视。
前有电动车国产三爹股价飙涨,后有一辆车都没造的恒大 汽车 市值暴涨到3500亿港元。
如今眼看着信用破产的YT贾也要乘着这股后浪卷土重来,只能说当资本市场乘上了电动车,我等凡人是无论如何追不上它的逻辑了。
所以这期节目,我想聊聊贾跃亭的资本逻辑,以及他为什么还在蹦跶。
还是老惯例先放结论。
乐视生态的确是旁氏骗局,但它更像是其中的一个变种。 它不是完全没有实际业务,相反,贾跃亭在某些方面视野还很超前,并且不少业务的逻辑在特定情况下的确能够成立。
正因为如此,直到2021年,还有自来水为贾跃亭洗地,还有冤大头愿意不断为贾跃亭砸钱。
但其实,无论是2014年被股民捧上神坛,或是2016年跌落成人人喊打的小丑,又或是如今重回牌局。 贾跃亭一直在那里,他一直没变,一直玩着他的生态概念和资本 游戏 。
变化了的,无非是事情做没做成,风口有没有起风。
故事要从乐视登陆A股开始讲起。
大家都知道A股上市是有盈利要求的,如果没有连续盈利,是没有上市资格的,而上市后如果不能维持盈利,是要被ST的。
而长视频网站,一向被灶乱认为是盈利能力低下的业务。 爱优腾三家至今仍陷于高昂的版权、服务器及带宽成本中,难以盈利。 包括近一年市值暴涨的B站也远还没到能赚钱的地步。
因此,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这是乐视的一条死线。 后面我们还会提到这个。
乐视最早隐迟档作为一家视频网站,初期的盈利哪里来的呢?
广告肯定是不用说,这是任何一家视频网站的商业化基本盘,也是最重要的。
而另一个则是2B的版权业务。 早年,乐视以接近白菜价的价格,购买了大量版权。
这些版权有多便宜?
根据乐视的招股文件,2007年采购电影、电视剧的均价为1.74万元/部,2008年为2.68万元/部,2009年采购量为前两年总和的7倍,均价只有1.47万元/部。
和现在动辄千万上亿的版权采购成本一比,这约等于不要钱。
2007到2009年,这三年的版权采购费用加起来只有5850万元,放现在买一部顶级大片都费劲。 但乐视换到的,却是2324部电影版权和4.31万集电视剧版权。
就是用这么便宜的价格买版权,当时还有风投机构评论乐视,觉得它们是不是犯蠢,哪有视频网站花钱买正版的?毕竟当年优酷、土豆、PPTV、酷6等同行全都是盗版影视剧。
然后啪啪打脸就来了。
2009年后,视频网站行业迎来了一波版权大战,影视剧版权飙升,热门影视剧价格开始暴涨旦键到每部超千万元。
这是视频版权的风口,更是贾跃亭人生最重要的风口。
在版权上的超前视野,让乐视成功拿到了2B业务的增长点。
到2011年,版权分销的收入已经占据营收的五成以上。 加上乐视早早地启动了会员模式,让付费用户先把带版权高清视频看起来,培养了第一批有付费习惯的视频用户。
可以说, 用户付费+广告+版权三驾马车,把乐视这个二线视频网站抬进了A股,成为了视频网站第一股。
所以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贾跃亭确实有点穿越回来的味道。
但上市以后,乐视限制就多了。
视频网站又不是什么赚钱的生意,随着版权大战开打,版权价格水涨船高。
版权二道贩子乐视面对原材料大幅涨价,倒卖老版权又势必越来越不赚钱的状况,此时只有一个选择,就是跟进。
2013年到2016年这中间的四年,版权内容的成本分别为12.8亿、14.6亿、23.9亿和31.9亿。
直到2018年之前,乐视都没在版权成本上省过钱。
既然不省钱,那么盈利就成了难题,前面也说了,A股对盈利能力的要求很高。
但贾跃亭显然是不愿意上市爽一把就退市的,因为A股才是贾跃亭的金矿,才是乐视生态未来最重要的现金牛。
这一点后面再讲。 现在乐视的首要问题是怎么搂到钱,让自己留在A股。
此时,贾跃亭想到自己身为会计最擅长的事情:做账。
一家企业,多少都会打上创始人的某些特质。
创始人是程序员出身,多少会有点极客范儿;创始人是当老师的,公司就总想着说教;创始人是销售出身,公司打硬仗和做推广就会很强。
而贾跃亭会计出身,所以 做账就是乐视的核心竞争力。
对版权成本,乐视采用的是一套名为「直线摊销」的财务技巧。
一般情况下,假设一部全新的影视剧,购买成本是3个亿,这笔钱不会一次记账,而是采用摊销的方式,分摊到版权期内的各个时段记入成本。
但值得一提的是,影视剧能给视频网站带来的收益,往往前两年占90%,第三年往后就只剩10%。 大头收益都在前两年。
因此,在摊销时,采用怎样的方法,就要看会计的手腕了。
例如优酷、搜狐视频采用的是非常实诚的「加速摊销法」,第一年记入成本的大头,之后逐年递减。
而乐视采用的则是「直线摊销法」,也就是成本平均摊到每一年。 3亿成本,平摊6年,每年5000万。 这样做账,的确不违法违规,甚至其他行业通行的都是这套做法。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前两年收益最大化,而成本最小化,于是这两年的财报会做得非常漂亮,账面看有盈利。
但问题就在于虽然前两年财报好看了,但成本其实被拖到了后期,即使影视剧已经过气,不产生价值了,每年的支出还是源源不断的。 这就相当于寅吃卯粮,降低了大后期抗风险的能力。
另一个好处则是高价购买的版权,在财报中会被计入无形资产,成为公司市值的一部分。 当然,这些资产其实价格虚高,根本没有啥变现能力,只不过在财报中,没有人会追究这些。
靠着这套做账技术,乐视不仅顺利留在了A股,还成功推高了股价。
到此为止,一切都还是可控的,商业逻辑看上去似乎也是成立的。
但光是做版权和视频网站生意,并不能满足贾跃亭的财富梦想,也撑不起一个最高曾达到近1700亿市值的公司。
况且作为A股上市公司,守着一个视频网站,对贾跃亭这种牛逼会计来说,简直是捧着金碗要饭。
于是在贾跃亭手上,做账能力和所谓的「乐视生态」一融合就出现了「生态化反」。
什么是生态化反?生态+做账=财富炼金术=化学反应,这就是生态化反。
从2011年开始,贾跃亭开始描绘他的生态帝国。 而到了2014年,一次避居海外,回国后,贾跃亭的生态梦开始越做越大。
细数一下乐视的生态帝国吧。
2011年,乐视影业成立,进军内容行业上游。
2012年,乐视网 体育 频道成立,后来独立出来成为乐视 体育 。
同年,乐视挖来联想技术达人梁军,进军电视硬件领域。
2014年初,乐视云计算成立。
2014年底,贾跃亭微博宣布造车。 次年年初乐视 汽车 成立,发布会上并没有出现车,只发布了「我们真的要造车了」这个消息。
2015年初,乐视宣布进军手机行业。 同样,发布会上也没有出现手机,只发布了「我们要做手机了」这个消息。
同年,乐视金融成立。
至此,乐视三大体系,七大生态正式成型。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张图:
那么这个生态是怎么给乐视输血的呢?
从乐视电视,也就是乐视致新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互联网电视可以说是乐视口碑最好的业务,也是输血最凶的业务。
2013年,乐视第一台「超级电视」上市,到了2014年,销量已经达到了150万台,是同期小米电视销量的5倍。
2015年,销量则是翻了一番,达到300万台。 这个销量,在国内电视行业绝对不是什么小玩家了。
但而这三年,乐视致新的亏损分别是4700万、3.86亿和7.31亿。
在乐视的逻辑里,智能电视的业务,是不靠硬件赚钱的,相反,把硬件价格做的低低的,然后靠服务赚钱才是互联网电视的逻辑。
那,硬件的亏损谁来承担呢?
还记得前面说的,A股上市公司可不能随便亏损。那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饿其体肤,亏损的担子,就交给子公司乐视致新来承担吧!
要知道,乐视致新并不是全资子公司,乐视只在里面占了50%多股份,但生产的所有电视,全部都卖给乐视。
相当于乐视亲手制造了100%的亏损,却有40%多,可以让小股东买单。
这一镰刀,是割在投资伙伴身上的。
这还不算。
本来智能电视的价格就不高,各家都是微利甚至亏本在卖,但乐视还要从硬件的销售额中挖出一块来,作为「服务费」。
大家都知道乐视买电视送视频会员,一台电视就附带两年的会员期。 假设一台电视价格2000多,2年的会员资格价值将近一千。 于是在乐视的账本上,电视硬件的收入是1000多,剩下900多属于会员费,也就是服务费用。
在乐视的商业故事里,电视不赚钱或者赔钱。 但每一台电视绑定一个用户,用户未来续费就会带来稳定的收益。
说实话,我见过有的App做推广,一个用户成本要到100块以上的。 但乐视花小一千去获得一个用户,如此豪横我还是想不到的。
况且等到两年会员过期,你乐视存不存在还是未知数,这么大手笔送会员,一看就不是贾跃亭的风格。
但在会计眼里,账可以有另一种算法。
算法一:
在财务上,乐视电视附带的这两年会员,需要用户开通并使用完成后,才能算是收入。 会员期每满一年,才能把当年的服务费收入写进财报。 否则只能作为「预收款」存在。
但乐视大笔一挥,直接把当年所有卖出电视绑定的服务费,都算作收入写进财报。 唰一下,营收和盈利都变得无比好看。 这样的财报一发出去,股价马上蹭蹭蹭地涨。
但其实呢?把细水长流当成一锤子买卖,随着时间推移,会员费越收越少,日子就越来越难过了。
算法二:
乐视本就有网络视频业务,需要购买版权。 电视会员的服务费纯粹就是增量市场,边际成本几乎为0,白送又何妨?更何况我是收了钱的,只不过钱都在电视价格里面体现了。
这又是一种诡辩了。 电视会员的服务费本身就需要有版权做依托。 没有几十亿的版权成本砸下去,会员就一文不值。
所以即使服务费体现在电视价格里面了,也是用来填补版权支出的,而不是纯粹当作增量市场,混淆视听。
算法三:
电视诞生近百年,卖电视机早就不是投资人感兴趣的性感故事了。
但乐视用「互联网电视」「服务+硬件模式」「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生态」一包装,资本市场就会觉得这是一门非常有想象空间的生意,自然会把乐视致新的估值抬高。 同时上市母公司乐视网的股票也水涨船高。
会计不可怕,可怕的是会计会动嘴皮子,更可怕的是会计会动嘴皮子还会做PPT,这就是贾跃亭了。
前面我们提到乐视的各种做账方法,一句话总结套路: 把近期的收入做高,把成本摊销到未来。
而归根结底目的只有一个: 把上市公司乐视网的财报做好看,推高公司股价。
贾跃亭很清楚,不断上涨的股价,就是乐视的命脉,是撬动乐视财务循环的原动力。 只要动力不停,那生态化反的故事就能一直讲下去,乐视财务就能一直保持动力。
这个循环的模式基本是这样的:
第一步:通过质押股份,增发股份,股票套现的方式变现。
第二步:把钱投入上市公司和生态子公司维持运转。
第三步:运转过程中,用财务手段,把成本摊销到未来,或者让子公司承担亏损上市公司拿利润,拉高股价。
回到第一步:股价升高,继续质押股份和增发,换取更多现金。
除此之外,子公司还可以独立融资,或者盈利来为这个财务循环输血。
可以看出,只有股价不断升高,公司盈利情况大大提升,子公司持续得到融资输血,才能维持这场钱生钱的内循环 游戏 继续玩下去。
恰巧的是,天时地利,都站在贾跃亭这边。
乐视2014年开始打生态概念的时候,A股恰好经历了一波大牛市,整体情绪非常积极乐观,对造概念,讲故事的公司毫无防备。 加上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概念的提出,互联网公司愈加炙手可热。
A股对上市公司要求很高,尤其是盈利要求,挡住了无数不赚钱不盈利的互联网公司的上市脚步。 以至于互联网公司在美股港股上市,成为了一种通行惯例。
所以乐视股价一涨再涨,在2015年飙到近1700亿。
讲到这里,你应该理解为什么乐视爱开发布会,哪怕是什么产品都没有的发布会。 为什么贾跃亭喜欢造「生态化反」「七大生态」这种极其宏大概念。
在上市公司层面,毕竟科创板看市梦率,只要梦做的够大,市场就会觉得你有想象空间,股价就能不断飙升。
而在子公司层面,你可以把它们理解为一个个创业公司。
而那时候中国的创投圈,不乏估值泡沫。 最不好的风气就是一个比一个会画大饼,一个比一个能说会讲。 只要有好故事,估值能一直上行,投资人能接受你长期亏损,也能接受你为母公司输血,能接受一轮一轮的烧钱。
就像贾跃亭号称5分钟说服郭台铭一起造电视,上周去世的前乐视影业董事长兼CEO张昭也是被贾跃亭的热情所征服,一拍即合,一起打造「中国迪士尼」。
这剧情,不比博人传燃?
最后回到开始的话题,为什么贾跃亭还在蹦跶,为什么他的FF还能上市?还能有人买单?
如果你把如今的新能源 汽车 业务放进乐视的逻辑里,你就会发现,一切都活了。
我们说乐视生态是旁氏骗局的一个变种,其实是因为原教旨的庞氏骗局完全没有自造血功能,纯粹让后来的投资客为先来者买单,到最后傻子不够用,就暴雷了。
但乐视不同,乐视手上不是完全没有真家伙的。
七大生态中至少视频网站、电视硬件都有合格的产品和商业模式,乐视影业更是成为七大生态里唯一有稳定盈利能力的业务。 如果这些业务能稳定盈利,能cover住其他业务烧钱的状态,那么乐视的 游戏 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贾跃亭赌的就是股价下跌和子公司盈利,哪一个更晚发生。
很可惜,他最后摊子铺的太大了,还去涉足没有几百亿人民币,就根本没有入场券的 体育 行业和 汽车 行业。
影业团队和硬件团队再赚钱,也扛不住败家子到处挥霍。
随着一二级市场利好出尽,乐视的循环终于崩了。 无数投资人的钱化成了泡沫,小到普通A股股民,大到老江湖孙宏斌,无人生还。
这一局,他输了。
但有趣的是,到了2020年这个魔幻的年份,新能源 汽车 吹起了一阵风口,国产三大电车股票一路猛涨,大车企纷纷入局,使得这个行业一下子进入了资本的春天。
而恰好贾跃亭在这方面,还有些乐视时期积累下的造车遗产。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乘着东风,凡是和造车相关的概念,价格都开始飙升。 FF的价格,终于达到了让市场重新审视贾跃亭的水准。
况且造车这种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想象空间,比视频网站大多了,于是贾跃亭有了转机。
但贾跃亭自己呢?他有做了什么吗?不,他还是那个不回国的贾跃亭。 他一直没有改变,变的是时代的方向。
资本是无情的,它抛弃一个人时毫不拖泥带水。
但资本又是善变的,它在低谷时失望而去,也会在高峰时重新慕名而来。
资本更是健忘的,无论贾跃亭过去有多不靠谱,在能赚钱的契机面前,资本也会不计前嫌。
就像我过去的内容里说的一样, 资本,永远有下一局。
冲刺万亿元市值止步!宁德时代孙公司到底发生了什么?
冲击万亿市值的锂电龙头宁德时代,遭遇了一段小波折:公司旗下孙公司湖南邦普生产车间发生爆炸起火,引发资本市场关注。
作为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深受资本市场的追捧,公司股价累计涨幅高达231%,以来涨幅也高达15%,今日盘中最高触及424.99元/股,总市值一度高达9900亿元,距离亿就差临门一脚。 不过随后宁德时代股价就快速回落,盘中一度大跌近4%,最终收跌2.11%,报收404.5元。
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在最近一个月中,市值飙升超3300亿元。 对于新能源近期的暴涨,已引发市场争议。 宁泉资产杨东则明确表示,“我们也不认为现在是投资光伏、锂电、电动汽车的股票的好时机了,可以和持有人汇报的是我们已经逐毕氏塌步在退出新能源相关的股票,因为目前的性价比对投资者已经很不友好。 ”
孙公司湖南邦普爆炸起火
宁乡发布官微发布消息称,1月7日18时12分左右,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老厂车间发生爆炸起火。 目前,火势已控制,无人员死亡,受伤人员已全部送往医院救治,事故原因正在手圆进一步调查之中。
天眼查数据显示,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月,系宁德时代旗下孙公司。 官网资料核耐显示,湖南邦普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废旧电池循环基地,年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总量超过6000吨、年生产镍钴锰氢氧化物(三元前驱体)、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钴酸锂、氯化钴、硫酸镍、硫酸钴和四氧化三钴达4500吨。
在2020半年报中,宁德时代将湖南邦普列为重要非全资子公司。 湖南邦普2020上半年营收为16.86亿元,净利润1.39亿元。 同期,宁德时代的营收为188亿元,净利为19亿元。
宁德时代回应: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有限
就孙公司爆炸事故,宁德时代今日下午做出了回应。
据澎湃新闻报道,宁德时代方面就上述事件回应称,公司下属公司子公司工厂发生火灾事故,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责成湖南邦普做好现场的救援与事故处理工作。 当晚火势已扑灭,目前湖南邦普正全面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原因的调查,并全力保障受伤人员的医治。
宁德时代表示,公司已要求包括邦普在内的各单位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进行隐患排查,初步评估邦普工厂事故对公司生产经营业务影响有限。 “在此公司也对事故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伤员和家属深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