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业绩稳健增长,天源环保将进一步加大绿色能源板块布局。
天源环保(301127.SZ)日前接受机构调研时发布消息,公司目前在手销售合同规模约为170亿元,未来三年规划绿色能源板块业务投资约100亿元。
天源环保上市以来业绩保持稳定,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2.26亿元,同比增长4.69%;归母净利润为1.87亿元,同比增长7.65%。
规划未来三年绿色能源投资100亿
天源环保创立于2009年,公司专注于环境综合治理及资源化,于2021年12月上市。公司业务范围广泛,覆盖水环境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环保能源利用及高端环保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目前公司业务网络已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天源环保起初从事废品填埋场渗滤液治理业务,陆续拓展水务、固废业务;目前形成了“水务治理+固废处置+绿色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的业务布局,同时不断拓展第三方服务业务。此外,天源环保还通过氢能、光伏助力拓展第二成长曲线。公司已与扬州市江都区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拟投资10亿元,建设占地面积约80亩的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同时,公司拟投资第七师胡杨河市兵地融合2GW光伏项目。
在近期接受机构调研的时候,天源环保透露,公司新疆光伏发电项目是公司绿色能源板块的业务之一,该项目计划于2025年11月并网发电,年产值约3.5亿元,预计每年产生1.2亿元净利润,将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产生积极影响。
天源环保透露,公司未来三年规划绿色能源板块业务投资约100亿元,目前公司货币资金较为充足,完全满足公司所规划项目投资资本金需求,剩余项目投资资金以项目 收益作为条件通过金融机构融资。
在技术上,公司前期已成立了绿色能源技术开发研究所,已掌握了光伏发电、风电、储能及氢能装备等相关技术,并于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成立了项目技术研发平台,不断开展企业技术储备、科研项目成果转换以及技术创新。公司还引进了专业从事绿色能源项目的技术团队,未来将不断充实技术管理团队,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高校合作培养等多渠道引进人才,保障绿色能源板块业务的人才需求。
环保装备业务将拓展至海外出口
受益于较强的订单获取能力,天源环保上市以来业绩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天源环保的业务范围也从华中、华东及西南地区向全国各地辐射,在云南、广西、贵州等多地均有所斩获。其服务内容包含废品渗滤液处理、高难度废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生活废品焚烧发电等多方面。
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约7.6亿元、12.72亿元、19.47亿元,同比增长38.19%、67.41%、53.05%;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6亿元、2.02亿元、2.83亿元,同比增长10.29%、26.14%、39.91%。
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2.26亿元,同比增长4.69%;归母净利润为1.87亿元,同比增长7.65%;扣非净利润为1.82亿元,同比增长8.38%。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33.98%,同比上升3.3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5.32%,较上年同期上升0.40个百分点。天源环保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公司目前在手销售合同规模约为170亿元。
天源环保称,目前,公司的环保业务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开展项目建设与投资,并在沿海省市开展废品焚烧发电厂飞灰资源化处置业务。公司的环保装备业务将拓展至海外出口,重点区域为中亚、东盟等地区。
在科技板块,天源环保拟成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算力业务投资建设,推动公司数字板块业务发展。在机器人及AI芯片领域,公司设立的基金已投资深海智人(广州)技术有限公司和苏州亿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来,公司对智能制造领域将进一步科学研判,适度开展投资。
天源环保2023年报解析 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 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
天源环保2023年报揭示了其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构建的多元化产业体系的亮点。 作为环保行业的领头羊,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19.47亿元,同比增长53.05%,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也同步增长,显示出强劲的盈利能力。 2023年,天源环保深化变革,强化水务治理、环保能源和固废处置等业务,形成“水务治理+固废处置+环保能源”与“高端装备制造及第三方服务”的双轮驱动格局,推动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在业务拓展上,天源环保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优化销售策略,新签合同额大幅增加,合同承揽总额达到44.57亿元,显示出其在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 在水环境治理和环保能源板块,公司分别取得了显著的增长和突破,新项目合同额总计超过24亿和6个废品焚烧发电项目的落地,为公司业绩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在技术创新与研发上,天源环保投入大量资源,自主研发技术突破,荣获多项科技奖项,拥有丰富的专利和行业认可的技术成果,与高校合作推动产学研发展,为环保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 公司已具备提供全方位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能力,灵活运用多种经营策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展望未来,2024年,天源环保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稳健前行,聚焦利润,致力于在现有的核心领域基础上,加快绿色能源产业的布局,推动集团化和多元化发展,展现其在环保领域独一无二的领先地位。
求一篇关于环保工作的论文或总结
战略性新兴产业之节能环保:再造绿色神州 一 节能 在2010年10月1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节能环保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居第一。 根据规划,到2020年节能环保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发改委随后在对有关决定解读时指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适应产业绿色发展的国际趋势,结合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巨大压力,节能环保产业将以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和再制造产业等环保产业新业态。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则初步确定,“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将达3.1万亿元,较“十一五”期间1.54万亿元的投资额大增121%。 由此看来,节能环保紧连着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涉及范围之广,牵动的产业领域之多是其他产业难以比拟的,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 “十二五”能耗目标 单位GDP能耗再降17.3% 我国于2006年3月发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 2006年至2008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分别为-2.74%,-5.04%,-5.20%。 到2009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为1.077吨标准煤/万元,比2008年降低3.61%。 2010年第一季度,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化工、化工等6大高耗能行业加快增长,导致全国单位GDP能耗上升3.2%,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离20%目标的实现有一定差距。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将下降17.3%,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从70%下降到62%左右。 “十三五”期间将下降16.6%,2020年要实现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31%,达到该目标除了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外,节能方面也具有很大潜力。 2010年5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通知》提出我国将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中央安排833亿元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等建设, 合同能源管理 直接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广泛应用于工商业节能领域,据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统计,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从2008年的116.7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95.32亿元,同比增速为67.37%。 合同能源管理及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有望解决节能产业发展的瓶颈。 根据《2009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由2008年的417.3亿元增至2009年的587.68亿元,同比增长40.83%;综合节能投资从2008年的253.2亿元增至2009年的360.37亿元,同比增长42.23%。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从2008年的116.7亿元增至2009年的195.32亿元,同比增长67.37%。 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估算,中国2010年节能服务产业产值有望达到800亿元,增速保持在30%~40%,未来行业市场容量高达4000亿元。 目前我国不断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支持力度,除了在《节约能源法》中已明确鼓励发展外,2010年还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预计未来合同能源管理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工业节能 节能技术市场前景大 目前我国工业能源消费约占全部能源消费的70%,工业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淘汰落后产能是工业节能的重要方式,但是可以预计未来将越来越依靠节能技术的推广。 2006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其中包括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点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等。 (1)高效电机:将受益于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和停用低能效电机的政策 2010年6月我国发布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实施细则》规定了推广高效电机的财政补贴具体标准。 2010年8月我国又公布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目录(第一批)。 此外,我国规定2011年7月1日以后能效等级为3或更低的电机将禁止销售。 我们认为由于高效电机成本高于传统电机,因此财政补贴后将减少两者之间的差距,因此会大大提高高效电机的市场份额。 此外,根据Research in China的数据,2008年我国能效等级为3或更低电机的比重约为79 8%,因此我国低效能电机停用政策将为高效电机带来巨大市场前景。 (2)余热锅炉:受益于钢铁企业技术推广政策 近些年我国余热锅炉产业发展迅速。 2000年到2008年按产量计算行业的平均增速为26.1%,而2008和09年增速则接近60%。 根据Research in China预测,未来5年钢铁行业是最主要的余热锅炉使用者,其比重为22.9%,但目前我国大型钢铁企业使用余热技术比例较低,仅为30%~50%,其他行业则更低。 2009年12月我国发布了《钢铁企业烧结余热发电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提出用3年时间在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中有针对性地推广烧结余热发电技术,预期在钢铁行业推广比例达到20%,形成157.5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并计划实施烧结余热发电技术的烧结机82台,预计总投资51.9亿元。 2010年6月,我国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推广高温高压干熄焦、干法除尘、煤气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烧结烟气脱硫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 余热利用技术的推广政策将进一步推动余热锅炉行业的景气,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较高增长。 建筑节能 节能标准不断提高带来巨大市场 2010年5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通知》提出:到2010年底,全国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达到95%以上。 国外推行绿色建筑(不仅包括节能,还包括节水、节材、节地等),我国将同时推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和绿色节能标准,节能建筑是事先按标准强制推行,绿色建筑是事后监测评价发证。 据估算,目前我国既有建筑面积约460亿平方米。 截至2009年底,全国城镇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40.8亿平方米,节能建筑占城镇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1.7%。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提高了建筑节能标准,2005~2010年全面启动建筑节能和推广绿色建筑,平均节能率达到50%:2010~2020年,将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平均节能率要达到65%。 建筑节能市场潜力巨大,节能玻璃、保温墙体材料、石膏板、节能幕墙等节能材料将因此受益。 二、环保 “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可望保持年均15%-17%的增长速度。 到2010年我国环保产业年产值预计将达8800亿元。 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逐年提高,从2000年的1.02%提高到2008年的1.49%。 在水污染方面,“十五”期间投资规模为2700亿元,“十一五”期间为6400亿元,增长137%。 大气污染方面,“十五”期间投资规模为2800亿元,“十一五”期间为6000亿元,增长114%。 固废处理方面。 “十五”期间投资规模仅为900亿元,“十一五”期间达到2100亿元,增长133%,年均增速为18.5%。 “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将在总量控制、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防范上着力。 “十二五”期间,环保工作将以污染防治为主。 燃煤电厂和工业炉窑脱硫脱硝、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中小城镇污水处理,重金属污染防治、污水污泥处置、土壤修复,农村环境保护,颗粒物等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等作为重点。 污水处理 提标、资源化成趋势,催生MBR等细分行业 污水处理包括工业废水,市政污水,农业废水等。 据估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处理厂、农业等领域会有超过1万亿元的投资空间。 城市污水处理产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据统计,2009年底投运的城镇污水产能达1.06亿立方米/日,在建0.52亿立方米/日,二者之和接近2008年底污水排放总量1.57亿立方米/日(包括工业),其中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3%。 “十二五”期间预计年均投产污水产能1000~1500万吨/日。 城市产能建设增速将放缓并外扩,未来5年城市新建规模与县城相当,单厂规模减小。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中,预计地级市,县级市、县城污水厂,配套管网及城市,县城改建污水厂分别为260亿元、960亿元、280亿元,773亿元、168亿元和32亿元。 污水排放标准不断提高,资源化成趋势。 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规定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A标准。 “十二五”规划氨氮排放将纳入约束指标,同时规划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至10%。 这将推动MBR等新技术工艺发展,催生细分行业。 大气污染治理 除尘迎来结构调整,脱硫稳定增长,脱硝市场将启动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COD、二氧化硫列入总量控制目标(分别下降10%),目前均超额完成。 除尘年均市场规模约200亿元,“十二五”除尘市场增长趋于平稳,但是烟尘排放标准有可能从150mg/m3提高至30mg/m3,超过一半需要改造或者更换、袋式除尘由于具有较好的除尘效果,将迎来较快增长。 脱硫市场预计年均投资规模可达100亿元。 我国目前火电装机6.6亿千瓦,2009年脱硫装机达4.7亿千瓦。 占71%。 “十二五”期间仍有2亿千瓦机组需要改造,同时每年还需新建3000万~5000万机组,而已建部分每年10%需要更新。 此外,钢铁烧结机脱硫将成为新增长点。 随着环保标准不断提高,氮氧化物也逐步列入控制目标。 2008年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达到20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国,若无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20年将达到3000万吨,给我国大气环境带来巨大威胁。 2010年1月,国家颁布《火电厂氮氧化物防治技术政策》,规定低氮燃烧技术应作为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控制的首选技术 当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达标或不满足总量控制要求时,应建设烟气脱硝设施。 “十二五”期间,氮氧化物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总量控制范畴,目前脱硝加价政策正在研究当中。 一旦出台将催化产生脱硝子行业,但预计规模相对脱硫要小一些。 固体废弃物处理 “十二五”期间增速最快的环保一级子行业 固体废弃物包括城市生活废品处理,危险废弃物处理、医疗废弃物处理等领域。 其中生活废品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废品处理行业起步稍晚于污水处理,但目前发展差距较大,产能建设高峰期仍未到来,其中废品处理费征收不全是重要制约因素。 2002年实施城市生活废品处理收费制度以来,到2007年底约有380多个城市开征废品处理费,开征比例约60%,而收缴率不到50%,导致地方政府缺乏废品处理项目资金。 2009年我国城市废品清运量1.56亿吨,无害化处理率72%,存在近30%处理能力缺口,累积堆存量达70亿吨,此外清运量每年还有3%~5%自然增长。 现有处理产能中填埋占80%以上主导地位,超过1/3未达卫生填埋标准(2006),即使达标也始终避免不了潜在的二次污染。 更关键的是第一批集中建设的填埋场因城镇化进程加快而使用年限缩短,未来几年内面临封场,将造成处理能力大幅下降。 废品焚烧产生的“二恶英”问题引发了很大争议,行业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争议过后,废品填埋比例将加速下降,焚烧和综合处理共同发展。 目前废品处理收费机制正在试点,预计“十二五”初期将得到有效解决,从而加快行业发展。 据相关信息,“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超过5000亿元用于固废处理,其中1000亿元用于生活废品处理,1000亿元用于自来水厂污泥处理,3000亿元用于流域污泥治理。 “十二五”期间废品处理行业年均复合增速在20%以上。 在设备领域,废品焚烧设备投资占到总投资50%,工程设备商首先受益,而专业运营厂商也将迎来较大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