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影响股市楼市 财政部将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

国庆长假后的首个交易周,A股仅用了四个交易日的时间创造出超过10万亿的天量成交。其中,在10月8日,A股创造出3.45万亿的历史天量。在天量刺激的影响下,A股市场创出了3674点的年内新高。

国庆长假前后,A股市场经历了一轮短暂的牛市,股市从2689点大幅上涨至3674点,市场仅用了两周时间完成了千点涨幅。按照技术性牛市的定义,近期A股市场一度确立了技术性牛市,但随后股市接连下跌,市场再次回到了牛熊分界线边缘位置。

为何股市会突然大涨?背后离不开国内货币财政宽松的预期。

在美联储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的影响下,国内市场的货币宽松空间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释放。从降息降准,到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再到央行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等,A股市场的政策环境、货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货币政策发力,接下来看财政政策发力了。两者形成了协同发力,更有利于经济的回暖。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也会率先反映出经济冷暖的表现。

从这一次的财政政策分析,提到了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提高补助以及支持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等。

突出的重点是,在化解地方债务方面,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的债务来限额置换地方隐形存量债务,这一次的化债力度非常大,体现出化解地方债务的决心。在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方面,强调了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支持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措施,目前已经启动了工作,正在等待各大行上报相关方案。

此外,在此次会议中,还提出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盘活闲置资产,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等。而且,这一次财政逆周期调节政策,并不局限于上述几点,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化风险、稳增长是这一次财政增量政策的核心要点。财政部推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结合前段时间央行推出的措施,将会形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

财政货币协同发力,对股市楼市的影响是积极的。

前一段时间,股市大幅上涨,房地产板块集体大涨,部分资金提前嗅到了市场投资机会的到来。现在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是,A股这一轮上涨行情是否已经结束了?

从政策环境分析,目前政策环境有利于股市的走势,货币与财政的协同发力,给股市创造出有利的政策环境与货币环境。不过,这一轮协同发力的功效如何,还是有待观察。但是,财政增量政策并不局限于上述提及的几点,意味着这一次财政政策可能会有更多的配套措施,化债、稳增长的态度是坚定的。从中短期的角度分析,对股市、楼市的影响相当于频吹暖风。

从资金面分析,A股市场的资金面已经得到了全面回暖,并且创出了历史天量。楼市方面,随着北上广深等重点城市纷纷放宽限购政策,国庆长假期间的交易数据也有回暖的迹象。相比起楼市,股市对经济发展预期、政策预期有着更直接的反应,股市表现也直接反映出市场投资情绪与投资信心。

但是,针对A股市场,这一次错失了一鼓作气冲破3700点的机会,意味着接下来市场需要用更大的成交量来冲破上方的密集筹码峰区。3400点至3700点已经形成了密集筹码峰区,市场要有效突破这一片区域,仍需要政策面、资金面以及情绪面的共同发力,一旦市场有效站稳3700点,那么将意味着A股市场正式摆脱了熊市的束缚。

财政部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对股市楼市的影响是积极的。在货币财政政策协同发力的背景下,要看A股市场可不可以珍惜这一次向上突破的机会。如果错过了,那么随着上方套牢筹码的增厚,股市再次向上的难度也会大幅提升。


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时间和过程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 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 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 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 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 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 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 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旗集团也宣布,7月份由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5.次贷危机的发展

2007年

2007年2月13日

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18亿美元坏账拨备

美最大次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减少放贷

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New Century Financial发布盈利预警

2007年3月13日

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濒临破产

美股大跌,道指跌2%、标普跌2.04%、纳指跌2.15%

2007年4月4日

裁减半数员工后,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4月24日

美国3月份成屋销量下降8.4%

2007年6月22日

美股高位回调,道指跌1.37%、标普跌1.29%、纳指跌1.07%

2007年7月10日

标普降低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评级,全球金融市场大震荡

2007年7月19日

贝尔斯登旗下对冲基金濒临瓦解

2007年8月1日

麦格理银行声明旗下两只高收益基金投资者面临25%的损失

2007年8月3日

贝尔斯登称,美国信贷市场呈现20年来最差状态

欧美股市全线暴跌

2007年8月5日

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总裁沃伦-斯佩克特辞职

2007年8月6日

房地产投资信讬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8月9日

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卷入美国次级债,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金属原油期货和现货黄金价格大幅跳水

2007年8月10日

美次级债危机蔓延,欧洲央行出手干预

2007年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3262亿美元救市

美联储一天三次向银行注资380亿美元以稳定股市

2007年8月14日

沃尔玛和家得宝等数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级债危机蒙受巨大损失

美股很快应声大跌至数月来的低点

2007年8月14日

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过720亿美元救市

亚太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

各经济体或推迟加息

2007年8月16日

全美最大商业抵押贷款公司股价暴跌,面临破产

美次级债危机恶化,亚太股市遭遇911以来最严重下跌

2007年8月17日

美联储降低窗口贴现利率50个基点至5.75%

2007年8月20日

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1万亿日元

欧洲央行拟加大救市力度

2007年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8000亿日元

澳联储向金融系统注入35.7亿澳元

2007年8月22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7.5亿美元

欧洲央行追加400亿欧元再融资操作

2007年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业银行贷出3.14亿英镑应对危机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70亿美元

2007年8月28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95亿美元

2007年8月29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52.5亿美元

2007年8月30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100亿美元

2007年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联储将努力避免信贷危机损害经济发展

布什承诺政府将采取一揽子计划挽救次级房贷危机

2007年9月1日

英国银行遭遇现金饥渴

2007年9月4日

国际清算银行与标普对次级债危机严重程度产生分歧

2007年9月18日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4.75%

2007年9月21日

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风波导致央行行长金恩和财政大臣达林站上了辩护席

2007年9月25日

IMF指出美国次贷风暴影响深远,但该机构同时认为各国政府不应过度监管

2007年10月8日

欧盟召开为期两天的财长会议,主要讨论美国经济减速和美元贬值问题

2007年10月12日

美国财政部本着解决次贷危机的宗旨,开始广开言路 改善监管结构

2007年10月13日

美国财政部帮助各大金融机构成立一支价值1000亿美元的基金(超级基金),用以购买陷入困境的抵押证券

2007年10月23日

美国破产协会公布9月申请破产的消费者人数同比增加了23%,接近6.9万人

2007年10月24日

受次贷危机影响,全球顶级券商美林公布07年第三季度亏损79亿美元,此前的一天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证券也宣布当季亏损6.2亿美元

2007年10月30日

欧洲资产规模最大的瑞士银行宣布,因次贷相关资产亏损,第三季度出现近5年首次季度亏损达到8.3亿瑞郎

2007年11月9日

历时近两个月后,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和摩根士丹利三大行达成一致,同意拿出至少750亿美元帮助市场走出次贷危机

2007年11月26日

美国银行开始带领花旗、摩根大通为超级基金筹资800亿美元

2007年11月28日

美国楼市指标全面恶化

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声称10月成屋销售连续第八个月下滑,年率为497万户,房屋库存增加1.9% 至445万户

第三季标普/希勒全美房价指数季率下跌1.7%,为该指数21年历史上的最大单季跌幅

2007年12月4日

投资巨头巴菲特开始购入21亿美元得克萨斯公用事业公司TXU发行的废品债券

2007年12月6日

美国抵押银行家协会公布,第三季止赎率攀升0.78%

2007年12月7日

美国总统布什决定在未来五年冻结部分抵押贷款利率

2007年12月12日

美国、加拿大、欧洲、英国和瑞士五大央行宣布联手救市,包括短期标售、互换外汇等

2007年12月14日

为避免贱价甩卖,花旗集团将SIV并入帐内资产

2007年12月17日

欧洲央行保证以固定利率向欧元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

2007年12月18日

美联储提交针对次贷风暴的一揽子改革措施

欧洲央行宣布额外向欧元区银行体系提供5000亿美元左右的两周贷款

2007年12月19日

美联储定期招标工具向市场注入28天期200亿美元资金

2007年12月21日

超级基金经理人BlackRock宣布不需要再成立超级基金

2007年12月24日

华尔街投行美林宣布了三个出售协议,以缓解资金困局

2007年12月28日

华尔街投行高盛预测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林可能再冲减340亿美元次贷有价证券

2008年

2008年1月4日

美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消费者信贷违约现象加剧,逾期还款率升至2001年以来最高

2008年1月16日

评级公司穆迪预测SIV债券持有者损失了47%资产

2008年1月17日

次贷亏损严重,标普评级公司开始对债券保险商实施新的评估方法

布什政府有意放松对房地美和房利美的监管

美国去年12月新屋开工数量下降14.2%,年率为100.6万户,为16年最低

2008年1月21日

英国财政部要求有意收购诺森罗克银行的私营企业在2月4日前提交详细提案

2008年1月22日

美联储紧急降息75个基点

2008年1月24日

美国纽约保险监管层力图为债券保险商提供15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

2008年1月30日

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

2008年2月1日

美国1月非农就业人数减少1.8万,为超过4年来首次减少

2008年2月9日

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声明指出,次贷危机影响加大

2008年2月12日

美国六大抵押贷款银行为防范止赎的发生,宣布“救生索”计划

巴菲特愿意为800亿美元美国市政债券提供再保险

2008年2月14日

美国第四大债券保险商FGIC宣布愿意分拆业务

2008年2月18日

英国决定将诺森罗克银行收归国有

2008年2月19日

美联储推出一项预防高风险抵押贷款新规定的提案,也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所采取的最全面的补救措施

2008年2月20日

德国宣布州立银行陷入次贷危机

2008年2月21日

英国议会批准国有化诺森罗克银行

2008年2月28日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声称即使通胀加速也要降息

2008年3月5日

美国2月ADP就业人数减2万多,美元兑欧元刷新历史新低

拓展资料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区别

理论上而言,金融与经济本身就存在较大差别。 金融是以货币和资本为核心的系列活动总称,与它相对应的主要概念有消费和生产,后两者则主要是围绕商品和服务展开。 所谓金融危机,就是指与货币、资本相关的活动运行出现了某种持续性的矛盾,比如,票据兑现中出现的信用危机、买卖脱节造成的货币危机等。 就美国次贷危机而言,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货币信用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被无限放大,在较长的时期内带来了货币信用供给与支付能力间的巨大缺口,最后严重偏离了现实产品市场对信用的有限需求。 当这种偏离普遍地存在于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时,次贷危机,也就是局部金融矛盾,向金融危机的演化就不可避免了。

经济的内涵显然比金融更广泛,它包括上述的消费、生产和金融等一切与人们的需求和供给相关的活动,它的核心在于通过资源的整合,创造价值、获得福利。 就此而言,经济是带有价值取向的一个结果,金融则是实现这个结果的某个过程。 因此,经济危机,是指在一段时间里价值和福利的增加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比如,供需脱节带来的大量生产过剩(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萧条),比如,信用扩张带来的过度需求(最近发生的经济危机)。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对社会福利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不同。 金融危机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过程危机,而经济危机则是一种结果危机。

(参考资料美国金融危机 网络百科)

历史上中国股票数次大跌的数据图?

第一次大跌:1992年5月至1992年11月,上证指数从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72%。

1992年5月21日,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到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上证指数当天从616点飙升至1265点,三天后冲高至1420点,股票价格一飞冲天,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狂飙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1992年6月12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调高至3‟,当天市场没反应,盘整一月后从1100多点跌到300多点。

1992年8月10日,深圳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之后三天,上海股市受此影响暴跌222%,上证指数跌去400余点,与5月25日的1420点相比净跌640点,两个半月内跌幅达到45%。

1992年11月17日,上海联农股份有限公司(天宸股份)人民币股票上市,当日沪指跌至点,收盘点,完成最后一跌,此后股指一路上行,至1993年2月16日,收在,涨幅%。

关键词:调高印花税、8·10风波。

第二次大跌:1993年2月至1994年7月,上证指数从1553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

1993年2月16日上海“老八股”宣布扩容,上证指数从点一直下泄到1994年7月29日的最低点,跌幅达7910%。

1994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证监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上市;严控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昭示1993年上半年熊市后管理层的坚定信心,引起八月狂潮,俗称“三大政策”,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点涨至1994年9月13日的点,涨幅达%。

关键词:扩容、三大政策。

第三次大跌:1994年9月至1996年1月,上证指数从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

1995年1月3日实行T+1交易制度;1995年2月23日,“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5月17日国债期货市场关闭,5月18日股市井喷,5月19日“3·27”事件始作俑者管金生被捕。

1996年1月22日,上证指数最低至点,民间认为宏观调控即将结束。 1996年5月2日央行首次降息,上证指数从点涨至点,涨幅%。

关键词:5·18井喷、央行降息。

第四次大跌:1997年5月至1999年5月,上证指数从1510点跌至1047点,历时24个月,最大跌幅达30%。

1997年5月12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从3‟上调至5‟,当天形成大牛市顶峰,此后股指下跌500点,跌幅达到30%。

1997年5月22日,严禁三类企业(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公司与国有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入市,股市开始进入长达两年的调整。

1999年5月19日,受美国股市网络股盛行影响,机构以《人民日报》社论为背景,展开了大幅单边逼空行情,上证指数从18日的点涨至6月30日点,涨幅6570%,科技股初步实现井喷行情。

关键词:调高印花税、市场禁入、人民日报社论。

第五次大跌:1999年6月至2000年1月,上证指数从1756点跌至1361点,历时6个月,最大跌幅达22%。

1999年5月24日证券公司增资扩股正式启动,湘财证券增资到10亿。

1999年9月9日,证监会发文允许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上市公司进入二级市场进行流通股票投资;12月29日上证股指探底1341点,次年反弹行情再度启动,2000年2月深市诞生亿安科技等百元股神话。

关键词:扩容、产业资本入市。

第六次大跌: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上证指数从2245点跌至998点,历时48个月,最大跌幅达55%。

2001年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26日国有股减持公司浮出水面,上证指数从14日最高点下跌至2002年1月22日的点,跌幅3993%。

2001年12月4日,退市制度正式推出。 2003年4月,“非典”流行。

2004年1月,南方证券因违规经营,成为2004年首个被接管的券商,其后有6家问题券商先后被托管,证券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

2004年2月2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九条)出台。

2005年4月29日,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6月6日,沪指见底点。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汇率机制。 人民币升值拉开序幕。

关键词:国有股减持、退市制度、非典、股权分置改革、人民币升值。

第七次大跌: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9月18日,上证指数从点跌至今点,历时11个月,最大跌幅7057%。

2007年10月9日,国庆节长假过后第二天,中国神华上市,其董事长声称6930元的收盘价市场定位偏低,导致“601板块”全线飙升,中国神华连续三天涨停,市场演绎“中国神话”,“蓝筹泡沫”大肆膨胀,上证指数10月16日见顶点。

2007年10月26日中国石油网上发行,冻结资金33万亿元,募集资金达668亿元,创历史单只新股发行募集资金的最高纪录,红筹股集中回归拉开序幕;

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登陆上交所,当天上证指数跌248%,市场面临估值危机。

2007年11月28日,美国楼市指标全面恶化,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声称10月成屋销售连续第八个月下滑,年率为497万户,房屋库存增加19% 至445万户;次贷危机开始波及全球。

2007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首次将我国持续十年的货币政策基调从“稳健”调整为“从紧”,并将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定为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和防止明显通货膨胀,股市拉开调整序幕。

2008年1月,新春来临之际,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雪灾。 2008年1月21日,中国平安发布巨额增发再融资计划,当天上证指数大跌514%,次日暴跌722%,跌破5000点整数关。

2008年2月21日,浦发银行发布公告证实巨额增发再融资传闻,上证指数连续下跌五天逼近4000点整数关。

2008年3月5日,中国平安再融资1200亿元现场表决通过,上证指数持续走低。

2008年4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规范“大小非”限售解禁股减持,市场恐慌加剧,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整数关。

2008年4月24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从3‟调整为1‟,沪深股市当天爆发“4·24井喷行情”,两地股指分别大涨9%以上,出现千股涨停美景。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遇难人,受伤人,失踪人,直接经济损失惨重。

2008年5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公告决定,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期间,有公募基金砸盘出货导致上证指数5月20日暴跌448%,虽然受到了证监会的点名批评,但无形中加剧了市场恐慌情绪和大小非减持步伐。

2008年6月5日,证监会发审委审议通过了中国建筑120亿股IPO申请,上证指数再次跌破3000点,走出历史上罕见的“十连阴”。

2008年8月8日,百年一遇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受中国南车等新股扩容影响,上证指数当天大跌447%,次日暴跌521%,跌破政策维稳构筑的七月箱体。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的雷曼兄弟公司递交破产保护申请,工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中信、兴业等7家上市银行受牵连,上证指数跌破2000点,最低见点。

2008年9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宣布股票交易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税率仍然为1‟;中央汇金公司宣布将增持工行、中行、建行股票;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支持央企回购上市公司股票。受此三大实质性救市利好刺激,次日沪深两地市场A股、B股、权证、基金全线涨停,开盘后一小时两地股指处于准涨停状态;周一两地再度放量大涨,一轮中级反弹行情呼之欲出„„

关键词:蓝筹泡沫、次贷危机、货币政策、扩容、大小非、金融危机、三大利好。

上证指数历史最大涨幅?

4000点的上证指数是牛市的起点。 大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上证指数是市场指数,是投资者心中多头和空头的代言指数。 4000点的定义不仅是一个整数标记,还包含了大多数散户投资者和A股市场所有市场参与者的深层偏好。

一、国内常见的指数有哪些?

会对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和它的性质来进行一个分类,股票指数可以分为五种:规模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风格指数何策略指数。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规模指数,举例说明,好比我们都懂的“沪深300”指数,说明了交易比较活跃的300家大型企业的股票在沪深市场上都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和流动性一个整体状况。 还有类似的,“上证50 ”指数也是常见的规模指数,其具体作用就是能够表达出上海证券市场代表性好、规模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的整体情况。 行业指数其实就是对于某一个行业的整体情况的一个整体表现。 好比“沪深300医药”就是一个行业指数,代表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中的多支医药卫生行业股票,这也对该行业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作出了一个小小的反映。 主题指数,则代表某一主题(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的整体情况,以下是相关指数:“科技龙头”、“新能源车”等。

二、上证指数3000点是什么意思?

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简称上证指数或者上证综指。 上证指数3000点是股票指数。 为度量和反映股票市场总体价格水平及其变动趋势而编制的股价统计相对数。 通常是报告期的股票平均价格或股票市值与选定的基期股票平均价格或股票市值相比,并将两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数值,即为该报告期的股票价格指数。

由于上市股票种类繁多,计算全部上市股票的价格平均数或指数的工作是艰巨而复杂的,因此人们常常从上市股票中选择若干种富有代表性的样本股票,并计算这些样本股票的价格平均数或指数,用以表示整个市场的股票价格总趋势及涨跌幅度。

中国过去20年股市的起伏!

1、2001年10月23日单日涨幅986%

2001年10月22日21时,中央电视台播出消息,证监会宣布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

股市此前三个月狂跌不止,每天几十亿市值蒸发,至10月22日已跌到1520点,跌幅近三分之一,市场共减少17万亿元。 10月23日开盘。 股市出现了发泄般的井喷。 当天沪市涨幅986%,深市涨幅更达10%,数百只股票疯狂涨停。

2、2008年9月19日单日涨幅986%

2008年9月19日,中国证券市场也出现三大回暖消息:单边征收印花税,中央汇金公司购入三大行股票和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回购股票。 此次三项救市政策来自于三大政府部门,这意味着政府各部门的态度空前一致。

当日沪深两市交易量创近期天量,全日成交额亿元。 沪指收盘报点,涨幅946%,创下了自2001年10月23日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深成指报7154点,涨幅9%。

扩展资料:

大跌:

1995年月23日,A股出现了高达1639%的跌幅。 这次大跌水,也创造了A股单日历史最大跌幅,而大盘接近崩盘。

2001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 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 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扩展资料:

网络百科-A股

大盘指数历史最高点和最底点是多少?什么时候?

自1990年中国股市开门营业,至今走过了20年的历程。 回首中国股市20年的牛熊交替,它们基本上都是以暴涨暴跌的“对称美”而展现的。 在此,笔者将这20年分为四大阶段:1000点中轴阶段、1000点底部阶段、1500点底部阶段、新中轴确认阶段。 \x0d\(一)中国股市第一阶段:1000点价值中轴阶段(耗时6年)\x0d\1990——1996年6年间,中国股市始终以1000点为价值中轴,1500点成为股民心目中不可逾越的一道“坎”(“箱顶”)。 6年间,中国股市经历了频繁的三轮暴涨暴跌。 \x0d\(1)第一轮暴涨暴跌:100点——1429点——400点(跌幅超过50%)\x0d\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 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 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 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x0d\(2)第二轮暴涨暴跌:400点——1536点——333点(跌幅超过50%)\x0d\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 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 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 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 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点收盘。 \x0d\(3)第三轮暴涨暴跌:333点——1053点——512点(跌幅超过50%)\x0d\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 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 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点的最低点。 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x0d\(二)中国股市第二阶段:1000点底部确认阶段(耗时9年)\x0d\直到1997年2月21日,中国股市再次站上1000点,这是一个转折性的重大标志,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从此以后,中国股市的收盘指数一直牢牢站在了1000点之上。 尽管2005年6月6日,上证综指盘中一度击穿1000点大关,但当日股指仍顽强地收在了1000点上方。 \x0d\从1996年1月到2005年6月,中国股市经历了第四轮暴涨暴跌,其主要标识性意义是:这一轮暴涨暴跌奋力冲破了1500点的历史“箱顶”,并将1000点的“价值中轴”变成了新的市场“箱底”。 \x0d\(4)第四轮暴涨暴跌:512点——2245点——998点(跌幅超过50%)\x0d\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 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 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 5年牛市累计涨幅超过300%!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持续5年之久的此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x0d\在第四轮大牛市的上升通道中,它所表现出来的“一波三折”行情,极好地化解了股市阶段性暴涨过程中所聚集的泡沫,这极有利于牛市行情的延长:512点(1996年1月)——1510点(1997年5月)——1047点(1999年5月)——1756点(1999年6月)——1361点(2000年1月)——2245点(2001年6月)。 \x0d\请注意:由于处在大牛市上升通道中的每一次“回调”,其跌幅均未超过前期上涨的最高点的1/2,因此,笔者才将它视为一种“回调”,而不是一轮独立的“熊市”行情第四轮牛熊更替与前三轮牛熊更替的主要区别在于:第四轮行情是一轮“慢牛”行情,它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上涨,同时也对称地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下跌:2245点——1500点——1200点——1000点。 正是牛市“一波三折”地曲折上涨,才有后来“一波三折”地曲折下跌。 也正是这样,这一轮牛熊行情才能持久,前后持续9年的时间。 这是中国股市20年唯一经历过的一次“慢牛慢熊”模式。 \x0d\(三)中国股市第三阶段:1500点底部确认阶段(耗时3年)\x0d\2005年下半年,中国股市从千点上方重新整固、重拾信心,再次揭开中国股市20年中涨跌最为猛烈的第五轮暴涨暴跌序幕。 \x0d\(5)第五轮暴涨暴跌:998点——6124点——1664点(跌幅超过50%)\x0d\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点。 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幅超过50%,故标志着此轮熊市底部的正式确立。 \x0d\2005年下半年,上证综指从1000点附近启动新一轮超级大牛市,2006年5月9日,上证指数终于再次站上1500点。 2006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站上2000点。 \x0d\2006年12月14日,上证指数首次创出历史最高记录,收于点。 8个交易日后,2006年12月27日,上证指数首次冲上2500点关口。 2007年2月26日,大盘首次站上3000点大关。 2007年5月9日,大盘首次站上4000点大关。 2007年8月23日,大盘首次站上5000点大关。 \x0d\2007年10月15日,大盘首次站上6000点。 次日便创下6124点的历史最高记录。 大盘在6000点之上仅站了三日即调头向下,这标志着本轮牛市的正式终结。 \x0d\在本轮大牛市中,上证综指从2006年12月14日的2245点飙升至2007年10月16日,只花了整整10个月功夫;然而,在接下来的大熊市中,上证综指从6124点狂跌回2245点,正好也只花了整整10个月的功夫。 这是中国股市真正意义上的暴涨暴跌“对称美”!\x0d\不过,事情远还没有结束。 2008年10月28日,中国股市继续暴跌至1664点,这才探出本轮熊市的绝对底部!有人说,从6100点倒过个,跌至今天的1600点,应该差不多了;但也有人说,至少还要跌破1500点,更有甚者,有人预测本轮熊市还要跌至1200点或是重试1000点的底部。 所幸这一切都只是少数人的臆想或悲观。 \x0d\1664点,真的打住了!这一重大信号的伟大意义在于:它标识着中国股市终于确认了1500点的历史新“箱底”;1500点终于筑成了中国股市的万里长城!\x0d\(四)中国股市第四阶段:新的价值中轴在哪里?2000点或3000点?\x0d\1500点是中国股市未来市场的“箱底”,牢不可破!那么,未来三五年内,中国股市的价值中轴究竟在哪里?再次跨越6124点的历史高峰还需要等待多久?它会重蹈日本股市20年不能跨越4万点历史高峰的“覆辄”吗?或是它会重走NASDAQ十年不能超越5500点的历史高峰的老路吗?中国股市20年的日K线图可能会给我们某种启示、某种灵感,或是某种答案。 最后参考:笔者妄加预测,2010年中国股市将在2000——4000点之间震荡徘徊。 在未来三年,中国股市可能不存在真正牛市!主要依据基于如下三大背景因素:\x0d\第一,2010年,中国股市将真正步入“全流通”时代,随着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尤其是股指期货的推出,暴涨暴跌的“对称美”将逐渐淡出。 更何况,花三年时间固本培元,重拾旧山河,再次积蓄能量,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x0d\第二,节能减排目标将扼杀“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行业扩张,“两高一资”行业的央企与国企利润增长将会大打折扣。 传统GDP挂帅、GDP高增长将不再灵验,新的利润增长点将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中艰难寻找!经济增长质量目标将全面取代单纯经济增长速度指标第三,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明年银行业将步入整固期。 一方面,银行自身要“充电”,需要第二次借力股市,增发充实资本金;另一方面,后危机时代,在银行信贷天量扩张受限的形势下,趁机扩张资本市场,加速股市扩容,这是创业板与中小板快速扩容的天赐良机!这可以大大缓解中国企业传统而单一的融资渠道——银行信贷的巨大压力

上证指数的历史最低点是1990年12月19日所形成的9579,历史最高点是2007年10月16日所形成的点,所以历史上的上证指数也是经历了诸多变化,而现在的上证指数也是在这个最高点与最低点之前持续波动。

股市指数的意思就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数字。

指数是各个股票市场涨跌的重要指标,通过观察指数,我们可以对当前整个股票市场的涨跌有直观的认识。

股票指数的编排原理其实还是比较难懂的,那学姐就不在这里细讲了,点击下方链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数:新手小白必备的股市基础知识大全

一、国内常见的指数有哪些?

根据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和性质来进行分类,股票指数可以被划分为这五种:规模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风格指数和策略指数。

在这五个当中,最经常出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规模指数,譬如大家都知道的“沪深300”指数,说明了交易比较活跃的300家大型企业的股票在沪深市场上都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和流动性一个整体状况。

再者,“上证50 ”指数也是规模指数的一种,也就是说其意味着上海证券市场代表性好、规模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的整体情况。

行业指数其实就是对于某一个行业的整体情况的一个整体表现。 比方说“沪深300医药”代表的就是行业指数,代表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中的17个医药卫生行业股票整体状况,这也对该行业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作出了一个小小的反映。

主题指数代表的是某一主题的整体情况,例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等,相关指数“科技龙头”、“新能源车”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数分类,可以通过下载下方的几个炒股神器来获取详细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费领取(附分享码)

二、股票指数有什么用?

根据上述的文章内容可以知道,指数在选取市场中的股票都是有代表性的,因此,指数能够帮助我们比较快速的了解到市场的整体涨跌情况,从而对市场的整体热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甚至对于未来的走势也可以预测一二。具体则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获取专业报告,学习分析的思路:最新行业研报免费分享

应答时间:2021-09-2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

降准!释放资金约5000亿股市债市楼市有何影响?

降准来了!

人民银行网站11月25日消息,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8%。

要点一:此次降准的目的是什么?

谈及此次降准的目的,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二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 三是此次降准可以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

人民银行强调,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着力支持实体经济,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要点二:释放多少资金?

此次降准释放多少资金?上述有关负责人表示,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 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要点三:可起到哪些效果?

机构人士和业内专家分析,此次降准可从多方面产生积极效果,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推动扩大信贷投放,引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

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据统计,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共有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到期量大且比较集中。 此外,2023年春节在1月,比往年更加靠前。 临近年末,监管考核、春节长假、明年初税期高峰等时点性影响因素可能形成叠加,增加岁末年初流动性波动风险。 此次降准一次性释放出大量长期限流动性,有助于提升流动性总量,充分满足金融机构对长期限资金需求,稳定市场预期。

事实上,2021年12月,人民银行就曾动用准备金工具以对冲MLF到期等因素造成的流动性波动,统筹做好2021年和2022年两年的宏观政策衔接。

二是支持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投放。

10月金融数据显示社会有效融资需求仍待提振,货币信贷政策需进一步加力。 降准释放出大量长期限资金,可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和融资支持。

每年年初不少商业银行会铆足干劲冲刺“信贷”开门红,以期实现早投放、早收益,此时降准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保持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三是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当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仍是货币信贷政策稳增长的重要发力点之一。 降准释放的是长期低成本资金,可通过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改善资金供求关系,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的方式,推动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11月新近公布的LPR并未变动,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看,面对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压力,继续下调LPR报价有利于降低负债成本的举措显现更大效果。 业内专家表示,通过降准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银行的负债端成本,从而引导LPR继续下行。

四是护航地方债早发早用。

近期部分地方财政部门披露,财政部已提前下达2023年部分新增政府债务限额。 通过降准释放大额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助于地方债平稳有序发行,进而发挥政府债券资金的投资拉动作用。

综合分析,此次降准既有必要性,也有合理性,时机选择也比较合适,有助于起到“一石多鸟”的政策效果。

要点四:对市场有何影响?

降准一次性释放出大量流动性,对股票、债券等大类资产具有普惠效应。

对股市:

通常情况下,降准可以从估值、盈利、风险偏好三角度,对股票等风险资产构成利好。

“降准表明逆周期政策在持续发力,有助于市场形成持续推进宽信用的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表示。

市场人士表示,降准为股市带来了流动性,为投资人带来了信心。 同时,维持一定的流动性投放有利于资本市场稳定。

从历史上看,对货币政策及流动性敏感的地产、金融等行业板块或是主要受益者。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了2015年以来人民银行宣布降准后次日A股的走势。

对债市: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形势下,应区分看待降准对短期和中长期债券市场走势的影响。

短期而言,降准释放出大额低成本流动性,增加金融市场资金供给,会推动市场利率下行,相应也有望带动债券市场利率走低、价格上涨;从中长期看,降准的根本目的在于宽信用、稳经济,随着信用扩张、经济回稳向上,目前已经处于较低水平的债券市场利率可能逐步迎来筑底回升的过程。

对楼市:

降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作用。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降准会对房贷、房价、市场预期等方面产生影响,改善市场悲观情绪,有利于提振购买力,对后续房地产市场交易形成较好支撑作用,进而带动市场交易上升。

刺激夜!C罗发威 葡萄牙3
还没毕业 中国最惨大学生 专业先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