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团·瑾山月
我跟女儿关系非常好,可以说是无话不谈。
经常晚上睡前,都会和女儿来一次卧谈会。
但不曾想,这种“亲密无间”竟带给我一场不小的风波:
前阵子,公司中层竞聘,我因为学历不是研究生,与管理岗失之交臂。
我很不服气,就向女儿抱怨领导太死板。
女儿听后,似懂非懂地问:“那你领导很坏吗?”
我开玩笑说: “不是坏,是不够灵活,实在不行,我换个工作好了。”
当时的我,不过是发几句牢骚,换工作的事也八字没一撇。
谁曾想几天后,就有人侧面打听我是不是要跳槽。
我被问得一头雾水,也担心这话传到同事耳朵里。
和家人说起这些困扰,结果女儿一听,就主动承认,是她说出去的。
我本想怪她,但一想,她才十岁,哪分得出轻重里外。
怪只怪我自己,没有把握好与孩子沟通的分寸。
周国平说,分寸感才是成熟的爱的标志。
和孩子关系再好,我们也要有相处的底线。
有些事能说,有些事也要暂时保密。
别把负能量传递给孩子
小心成为“坏榜样”
看过一个报道。
一对父母带着6岁的孩子去国外度假。
登机后,孩子不停滋扰邻座乘客,还用脚踢了对方好多次。
乘客找到孩子父亲,希望他能管管。
谁曾想,这位父亲非但没有制止,还与乘客大打出手。
等飞机落地后,这家人毫无意外地被海关拒绝入境。
事后,有记者采访这家人,孩子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
小孩说: “出门在外不能犯怂,只要有人让我不爽就要打回去。”
原来,这孩子从小就经常听爸爸讲自己的“英雄事迹”。
什么打架斗殴争地盘,什么给别人下马威之类的。
渐渐地,孩子把父亲当成了靠山和榜样,也变得戾气十足。
成长道路上,孩子需要家长的引导。
但遗憾的是,有些家长自己的价值观就有问题。
就像我老家的一个亲戚,经常和孩子说他年轻时犯错后拿钱摆平的事。
结果导致孩子天不怕地不怕,觉得惹出任何麻烦,都能用钱搞定。
这孩子越来越难管,读高中时就劣迹斑斑,白白毁了自己的前途。
其实,和孩子谈谈咱们成长中犯的错、出的丑,本是很好的教育契机。
比如,说说咱们走了弯路后吃了什么亏,得到了什么样的教训;
比如,说说咱们青春期叛逆不听话,造成了什么悔青肠子的糗事;
再比如,说说咱们不好好学习,等踏入社会后吃的苦头。
这些都是很好的“反面教材”。
关键是,把握好一点——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过:
“父母的人格与人品,会像病菌一样传给孩子,最后孩子的三观和行为模式,保证都是你骨子里的精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原生家庭是孩子的人生底色。
合格的家庭教育,一定是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观。
用自己的“丑事”做正确的引导,才是聪明的做法。
不向孩子炫耀自己有钱
以免惹来麻烦
有句老话: “财不露白,富不露相。”
为人处世,少炫耀自己有钱,少暴露财务状况,是生存的大智慧。
然而,面对孩子,我们就很容易放松这点戒备。
要么想让孩子觉得家里有钱,给他一点底气,要么想着炫耀一下,让孩子佩服自己。
关于钱,在家里说说还行,怕就怕孩子说出去,惹来麻烦。
我同事小刘,就吃过这种亏。
一次单位搞亲子活动,小刘和儿子帅帅一起参加。
活动结束后,同事们想拼车回家,帅帅很热情地张罗说:“坐我爸爸的车,他开宝马。”
大家开玩笑说:“知道你爸开宝马,你爸这几年是赚嗨了。”
不等小刘阻止,帅帅脱口而出:“我爸有副业,一个月能赚好几万!”
这下,可给小刘捅娄子了,我们领导当时脸色就变了。
接下来可想而知,小刘被约谈好几次,还要求交代收入情况。
其实,小刘没啥副业,就是下班后开开网约车,赚点小零花。
但为了在孩子那有面子,就经常口无遮拦地夸大自己的收入。
向孩子炫耀收入,除了惹麻烦,还有很多弊端。
首先就是引来别人的嫉妒,陷入更复杂的人际关系;
但更深远的一点,是孩子的金钱观会出现扭曲。
他会渐渐地对钱没有认知,也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
我们经常从新闻中看到,有孩子充游戏币动辄几千,和同学攀比着报游学团,为了买手机闹翻天。
表面上看是孩子不懂事,但根本上,与父母自己的金钱观脱不开干系。
比起谈自己赚了多少钱,不如和孩子多聊聊赚钱的不易和消费上的计划与克制。
既不哭穷,也不摆阔,把“钱”的话题转移到做人做事的方法上,是我给大家的建议。
大人间的矛盾不提
别让孩子成为牺牲品
教育专家林怡讲过一个故事。
小女孩毛毛自从读幼儿园起,就总爱躲着人。
实在躲不过去,面对人的时候,毛毛也总表现得唯唯诺诺,甚至有点讨好。
经过深入了解,林怡发现,毛毛的状态竟来自家里的婆媳关系。
她的妈妈和奶奶总是暗暗较劲,时不时在背后朝着毛毛说对方的不是。
夹在中间的毛毛左右为难。
生怕照顾妈妈的感受,惹奶奶不高兴,替奶奶说话,又得罪妈妈。
久而久之,毛毛就变得很敏感,见谁都小心翼翼,束手束脚。
可见,糟糕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伤害是很持久的。
很多时候,大人间闹了点矛盾,总想着把孩子拉入自己的阵营,却没想过这样做,孩子是否承受得住。
毕淑敏在《家问》中说,在纷乱和丑恶的气氛中成长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
大人间的事,是我们要解决的课题,断不能将负面情绪向下传递。
看过一档节目,一个女孩控诉自己的妈妈说:
“她长了一张生气的脸,她的嘴巴里,永远说不出快乐二字。”
从早到晚,从丈夫到朋友,从工作中的麻烦到生活中的烦恼……
妈妈但凡生一点气,回家后就会一股脑发泄给女儿。
有时候是抱怨,有时候是斥责,更多的时候是唉声叹气,完全把女儿当做情绪回收站。
心理专家李雪就曾感慨: 有的父母,通过吸食子女的能量,来洗涤自己的灵魂。
把孩子拉入大人间的矛盾,就是在向孩子借运,蚕食他们的能量。
家是讲究磁场的,孩子的身心也需要滋养守护。
我们要做的,是把一切负能量屏蔽在孩子的生活之外。
而不是,将他们过早拉入成年人的烦恼与纠纷中。
事以密成
没做成的事暂时保密
回到开头我自己的经历,还有一点,就是没做成的事暂时保密。
事以密成,言以泄败,事情没有眉目前,谁都不要告诉,包括自己的孩子。
博主@大小王,也分享过类似的经历。
有段时间,他们公司主管的位置空缺,他是候选人之一。
巧的是,就在竞选前夕,博主完成了一个大单子,很受领导器重。
他约摸着主管这事八九不离十,就提前带着老婆孩子庆祝。
闲谈间,孩子自然听闻了爸爸升职的事,打心眼里为爸爸高兴。
不出几天,孩子就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了他认识的所有人。
最后,传来传去,博主的领导竟也听说了。
领导觉得这事自己还没拍板呢,博主就昭告天下,明摆着给自己施压,就很不满。
真到竞聘的时候,领导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把博主淘汰了。
有时候,我们觉得孩子听不懂,说说也无妨。
但事实往往是,我们低估了孩子的理解力,又高估了他们对外人的防范心。
好的人生,需要慢慢经营,想要成事,也要练就沉稳的功夫。
我们自己先做到这点,才能教会孩子“不着急”的智慧。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过: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在我们成年后的种种思想和行为里,都可以照见自己和父母一样的面容。”
和孩子说什么不说什么,并非简单的沟通问题,传递的是我们家长的价值观和生活智慧。
小到日常生活,大到人生决策,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的命运走向。
人生经验、对生活的洞察,以及成事的心法,都经由我们抵达孩子的世界里。
我们的爱可以毫无保留,但说的话做的事却要有所判断,有所斟酌。
我相信,你一定能拿捏好这个尺度,成为孩子合格的守护神。
与家长朋友们共勉。
亲戚关系再好,也别轻易暴露这些“家庭隐私”,毕竟人情薄如纸,你说对吗?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除了亲人之外,恐怕就要属亲戚了,大多数人他们和亲戚的关系都非常的好。 我们会和亲戚经常走动,如果遇到什么好事,我们也会和亲戚一块分享,同时也希望亲戚在这件事情上得到一些好处。 如果遇到困难时,我们也会想让亲戚来帮助我们。
和亲戚的关系可以好到什么程度,有些人真的和亲戚好的就像是一家人似的,他们对待亲戚非常的热情,会把亲戚遇到的困难和麻烦当成自己的事来处理。 这样做是有利于增加亲情,但是,亲戚关系再好也别轻易的暴露这四个“死穴”,因为我们全心全意地为别人付出,有时候未必能够得到对等的回报,有时候人情真的薄如纸。
自己有多少财富王兵手底下有两套房子,同时他还有150多万的存款,所以他的日子过得非常的富足。 王兵是个聪明人,每当外人问他手底下到底有多少钱时,他总会向外人哭穷,“我手底下没有多少钱,我们家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
王兵之所以这样做,他就是怕外人和他借钱,不过王兵对于亲戚却非常的真诚,每当亲戚问他这个问题时,王兵会毫不保留地告诉他的亲戚真实答案。 就这样,王兵的那些亲戚开始频繁地向他借钱了。 一年当中他竟然借出去了50多万,而到年底,他的那些亲戚们只主动还回来了10多万。
一个人到底有多少财富,自己心里知道就好,家里人知道就好,其他人还是不要和他们说实话,包括亲戚。 借钱容易还钱难,这是当今社会一个普遍现象,当我们很爽快地把钱借给那些急需用钱的亲戚之后,却久久的等不到他们还钱的日子。 隐瞒自己的财富,就是在有效地保护自己的财富。
自己的人际关系赵伟有着很良好的人际关系,他认识很多企业的老板,并且和那些老板关系都还不错。 他经常和他的亲戚们提及他和那些老板的关系,他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和亲戚之间的友情,同时他也希望以后在这方面可以帮到自己的亲戚。
赵伟的一个叔叔的孩子大学毕业了,他对赵伟说,“赵伟,你认识那么多老板,你给我儿子安排个好的工作吧”。 赵伟很爽快地答应了,他找到了一个和自己关系特别好的老板,那个老板也很爽快,“行,让他来我这儿上班吧”。 那个老板给赵伟叔叔家的儿子安排的职位不错,薪水也很高。
可是赵伟的叔叔却开始不停的抱怨赵伟,“你和那个老板关系那么好,怎么不给我儿子安排个经理的职位,竟然还让他当普通的职员”。 赵伟听完叔叔说的话之后,不停地摇着头。
我们的人际关系最好还是不要轻易和我们的亲戚说,当我们使用了我们的人脉来帮我们的亲戚解决某些困难后,我们所做的很有可能会达不到他们的要求,这样的话他们会对我们产生抱怨的情绪。 当然,这件事情也有其它的解决方法,例如我们在帮助他们之前,可以提前告诉他们我们能帮到他们什么程度,这样的话亲戚对我的抱怨就少些。
和家人的矛盾王强和他的女朋友张芳结婚之后,张芳和婆婆的矛盾非常深。 每当王强和他的二姨提起他媳妇和她母亲的矛盾时,他二姨便会劈头盖脸地批评王强,“你也不好好管管你媳妇儿,让你媳妇光欺负我姐”。
王强心想,家庭矛盾这个“死穴”,以后还是不要和亲戚说了。 家庭矛盾的确是一个“死穴”,这个“死穴”是绝对不能和亲戚说的,或者要尽量少说。 当自己的家庭发生矛盾时,那些亲戚肯定会偏向其中的一个人,这样的话,他们会毫不客气地指责另一个人,这样对整个家庭的和谐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自己的难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真的非常难,例如我们结婚之后要面对房贷车贷,还要面对一大堆的问题需要解决,生活中的这些困难和压力成了我们的死穴。
这些死穴最好还是不要暴露在亲戚面前,有些亲戚会理解我们,当他看到我们遇到这些困难和压力时,他们会非常的体谅我们,会对我们说一些鼓励的话。 但是有些非常势利的亲戚,他们会嘲笑我们,嘲笑我们没出息,嘲笑我们过得不如他好。 这样的话,会给我们的自尊心带来很大的伤害。
以上这四个“死穴”,最好还是不要轻易地暴露在亲戚面前。 不暴露出来会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安稳些,暴露出来反而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多麻烦。
孩子有了自己的小秘密,父母应该如何和孩子进行沟通?
沟通个蛋蛋,谁还没点小秘密呢?两口子天天睡一张床上还有自己的小秘密呢,何况一个孩子?给他留点个人空间吧适当向他透露,有问题问父母、父母是你永远的靠山这种思想,孩子跟你说他做了什么错事,别打骂,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在这点我父母做的就非常好,他们会尊重的隐私(别以为小孩子就没有隐私权),像我写的日记,他们从来都不会去翻看,即使他们特别想知道。 孩子也会有自己的秘密,像我现在一样,即使我已经独立了,在离开家两千公里的外地工作,有些事情是可以告诉父母的,有些事是不能告诉父母的。 事情分为好多种,有些可以和朋友说;有些不能对朋友说,但是可以对家长说;还有一些谁都不能说,只能自己憋在心底。 相信你也有自己憋在心底的秘密吧
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隐私的后果
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隐私的后果
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隐私的后果,隐私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的,但是对于孩子的隐私往往很多时候都会遇到家长过度干涉的情况,这是很常见的,以下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隐私的后果。
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隐私的后果1
小刘是一位14岁的女孩,正在初中读书。 由于自小父母离异,她和妈妈一起生活。 刘妈妈对女儿非常关爱,事事照顾周全,与之对应的是,她对女儿的占有欲也极度的强烈。 刘妈妈把女儿视为自己唯一的亲人,希望女儿能够永远如同婴儿那样依赖自己。
可是这种强烈的爱,却给小刘造成了负担。 在小刘的记忆中,自己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没有隐私空间了。 一切事情都必须和妈妈汇报,不能写日记,否则会被偷看;也不能有自己的秘密,否则妈妈会伤心。
随着年纪的增长,已经是少女的小刘依然没有隐私,一切行为和物品都在妈妈的管控之下。 虽然感恩妈妈的付出,却也在这种高压的母爱之下感到窒息,这让小刘越来越沉默,和妈妈之间也疏远了距离。
尊重隐私,是一名合格父母的基本准则。 孩子拥有了独立的空间,才能更好的完善自我,学会成长。 而那些从小没有被家长尊重过隐私的孩子,往往会在管制之下受到伤害,长大后通常会面临以下两种遭遇。
没被家长尊重隐私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哪些遭遇?
1、亲子关系糟糕,无法信任
隐私没有被家长尊重过,孩子的独立意识被压制,将会导致亲子关系僵持。 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自我意识到慢慢完善,这种僵持也就会越来越糟糕。 孩子愤怒于父母的强势,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 而父母则伤心于孩子的“叛逆”,认为孩子不信任父母。
所以很多幼年时被父母侵占隐私空间的孩子,即便长大了,也依旧没有办法信任父母,与父母的关系再也无法恢复如初。
2、心理防线增高,交友困难
当孩子自幼习惯了隐私空间被父母侵占,将会无法信任任何人。毕竟父母是孩子来到人世最亲密的对象,如果父母在孩子心中都不再值得信任,又怎么可能敞开心扉信任他人呢?
随着孩子心理防线的增高,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很难放下心防,无法以真诚的态度和人社交。 因此将会造成孩子交友困难,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
幼儿时期是孩子一生的基础所在,家长在此期间对于孩子的影响,将会伴随孩子的人生,很难消除。 如果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隐私尊重,在成人后依然会被这种情绪所困扰,给各方面生活带来阻碍。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家长应该学会有界限感的和孩子相处。
在幼儿时期,家长应该如何有界限感的和孩子相处?
1、性别差异带来的相处界限
家长应该和孩子保有性别差异带来的界限,也就是说,母子、父女之间,应该随着年龄渐长而留有相处界限。 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和异性相处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孩子理解性别差异,不要存在过于亲密的举动。
2、独立思维带来的空间界限
随着孩子的成长,自我意识觉醒,想要独立自主的心态也会越发强烈。 这是孩子成长必经的阶段,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独立思维的完善,为孩子提供有界限感的独立空间。 让孩子有决定自己事务的权利,教会孩子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的人。
3、尊重个人带来的隐私界限
隐私界限同样不容忽视,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的生命是自己给予,孩子的生活依赖着自己,所以小孩子是没有隐私的,一切事情都可以让父母知晓。 这种想法非常片面,孩子也同样拥有隐私权,也应该留有个人的空间。
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应该掌握好界限感的尺度,与孩子建立有距离,却也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 这需要家长控制好自己的窥探欲望,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独立个体,保护好孩子的隐私,让孩子获得更多的信任和安全感。
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保护好孩子的隐私?
1、让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家长应该让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不仅仅局限于在心理上允许孩子有秘密,在生活中也要给孩子安排一个独立的房间,让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基地”调节内心情绪。 如果家庭条件不允许,可以分配给孩子一个独立的柜子,让孩子放置属于自己的物品。 当然,家长需要注意不要随意翻看。
2、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交友
孩子的交友自由同样是隐私的一部分,有些家长觉得近墨者黑,如果孩子和不好的同伴接触,就会学坏。 然而事实上,这个好坏的判断标准完全来自于父母的主观意愿,并不是孩子的真实想法。 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交友权,不要过多干涉,让孩子自由的交朋友。
3、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朋友,有了固定的社交环境,自然也就会拥有不想告诉父母的秘密。 有些家长对此不能理解,认为孩子年幼,应该把一切事务都和父母分享,他们接受不了孩子因为成长而渐渐疏离。 但是,有秘密是孩子独立自主的标志,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然现象。 家长应该对此保持理解的态度,尊重孩子的秘密,不要逼迫孩子必须坦诚。
歌德说过:“每个人的天性中都有某种不便公开的.成分,假如公之于众,必将冒犯别人。”
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隐私,给予孩子独立的空间,学会有界限感的相处。 不侵占、不窥探,尊重孩子,也理解孩子。 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尊重中获得安全感,提高亲子关系的信任度,反而会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密。
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隐私的后果2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和秘密
尊重孩子,也有不想说的秘密
当我成为爸爸这个角色后,我发现,不管跟我们家的孩子感情再怎么好,也不见得每件事他们都愿意说,虽然,我们渴望多多了解他们,但我相信对孩子绝对的尊重,是可以让他们敞开心胸,愿意分享小秘密的不二法门。
在我们家也有“三不!”政策喔!
1、不偷听电话!
2、不偷看信件!
3、不偷看日记!
有了小时候的惨痛记忆,我坚持我们家的人,一定要避免重蹈覆
辙,每个人都能保有隐私的权利,就算是爸爸妈妈也不能有所例外。
而且我常常觉得,与其要花心思去偷看日记,还不如多花点时间维持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如果能做到像朋友之间的关系,就不怕孩子有事会往心里藏,而是愿意说出来,与你一起分享、一起讨论。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啊,就像我们大人一样,遇到了事情一定会找最知己、最有话聊的朋友去倾诉解闷,孩子也是这样的,如果平常关系紧张,动不动就剑拔弩张,活像个仇人,那么,还指望孩子跟你说什么?
用对方式去尊重孩子
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也一定能了解别人的感受。
让孩子在被尊重的环境下长大,他就容易产生自信、能够感同身受,这样的孩子,自然也会懂得尊重别人。 我从没看到过,任何一个孩子在不被尊重、被窥探的环境下长大,还能懂得感同身受的,更别说会产生尊重别人的想法了。
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要爱孩子,也要用对的方式,不要再说:“我会想要看,也是因为关心啊!”这样的借口了。
尊重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爸爸或妈妈的附属品;其实父母跟孩子之间,也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经营,没有谁愿意自己的隐私被别人侵犯。
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隐私的后果3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和秘密
出糗的“事”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肯定有不少出糗的事,比如,穿衣分不清正反面,说话口齿不清,总分不清“灰”和“飞”,登台唱歌忘词,等等。 出洋相的事家长不应再提,否则,会让孩子感到尴尬,也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千万不要把孩子的糗事当笑料,家长一笑了之,孩子却可能耿耿于怀。
干不好的事
有些平常小事,一般孩子都能干好而自家孩子却干不好,比如2岁了还不会走路,3岁不会开童车,5岁不会搭积木,6岁不会吃鱼,等等。 这些事孩子没干好,可能是因为自家孩子发育比同龄人慢半拍,这是正常现象。 如果过分渲染就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进行消极的暗示,给自己贴上“低能儿”的标签,从而影响今后的成长。
隐私的“事”
家长不要公开暴露孩子的隐私,不能当众说宝宝尿床,也不能把宝宝和你说的私密话抖出去,孩子可能说不喜欢某个人,也可能说长大后与某某结婚等。 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小,说给别人听也无妨。 当众暴露孩子的隐私,既伤了其自尊,又会让他缺乏安全感,也不再信任你,融洽的亲子关系被扭曲,不利于以后的家教。
被愚弄的“事”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遭到成人或大孩子的欺骗,比如,大孩子把洗衣粉用彩纸包好骗小孩子说“好吃”,小孩子真吃了,大孩子哈哈大笑,小孩子方知上当受骗。 家长如果在小孩子面前提起这件事,既让孩子感到难堪、后悔,又让他感到人心复杂,不敢与人交往。 被愚弄的事,家长不能拿出来嘲笑孩子,否则会让孩子憎恨那个骗他的人,并对家长产生不满。
被打骂的“事”
以前孩子犯了错,家长打骂了他,如今又在别人面前提起,甚至把打骂的情形逼真地描述出来,无形中造成了对孩子的“二次伤害”。 被打被骂,对孩子来说是不堪回首的“屈辱史”。 往事再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会增加孩子对家长的反感,孩子可能会故意和家长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