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冲港交所 健康之路真的“健康”?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
近日,互联网医疗企业健康之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健康之路”)再次向港交所递交IPO文件,以建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健康之路于6月24日获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拟发行不超过约1.09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此前,公司曾于2023年6月13日、12月29日两次递表港交所。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数字健康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10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600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为52.8%;预计2025年将增至3148亿元,自2021年起的复合增长率可达51.3%,到2030年或进一步增长至1万亿元以上。
虽然凭借数字医疗的东风,健康之路的经营规模得以快速增长,但是公司的利润水平波动较大,毛利率出现下滑且对主要客户的依赖程度较高。
且随着更多玩家加入,健康之路面临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健康之路的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验证。
百度的双重身份
早期健康之路受到了不少资本青睐。IPO前,健康之路一共完成了4轮融资,其中2014年A轮融资时,百度斥资6000万美元通过旗下百度(香港)投资了健康之路,百度一跃成为健康之路第二大股东。截至2023年6月末,百度持有健康之路12.46%股份。
此后,健康之路又收获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上海界佳、上饶国资、美尊仁和等。据2023年7月最后一轮融资计划,健康之路估值约4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除了股东的身份外,也是客户。
2020-2022年,百度为公司贡献收入0.36亿元、0.51亿元,0.25亿元,分别占当期全部营业收入的19.4%、11.7%、4.4%,采购的服务均为科普内容解决方案。不过,健康之路来自百度的收益占比逐年降低。
同时,健康之路与百度网讯签订了“体检线上预约服务合作协议”、“医疗资讯线上预约服务合作协议”,百度网讯同意通过在百度线上搜寻平台上接入健康之路服务,展示及推广公司体检线上预约服务及医疗资讯线上预约服务。健康之路须向百度网讯支付佣金或技术服务费。
另外,健康之路还向百度网讯购买百度云服务等。报告期内,健康之路支付百度云服务的金额分别为250万元、120万元、120万元及8万元。
造血能力羸弱
从时间线来看,医护网完全可以称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先驱者,健康之路最早成立于2001年,名为人人健康。作为福建省地方政府的公共便民服务项目的一部分,彼时的健康之路推出了医疗服务线上预约挂号平台“医护网”。
自2001年起,健康之路为个人用户提供数字健康医疗服务,但服务C端用户并没有为其业绩带来太大的突破。
2015年,健康之路启动B端业务,进军数字健康企业服务市场,主要是为企业及机构提供IT解决方案及数字营销方案。
截至2024年7月底,健康之路平台上的注册个人用户数量已增加至1.96亿人,注册医生数量增加至87.93万人,与平台连接的医院数量也增加至1.17万家。
但依旧难改公司营收增速放缓、业绩接连亏损的事实。
2021年-2024年H1,健康之路营收分别为4.31亿元、5.69亿元、12.44亿元以及6.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94%、118.7%、14.5%。
相对应地,报告期内,健康之路分别产生净亏损1.55亿元、2.56亿元、3.14亿元及5727.5万元,前三个完整年度合计净亏损7.25亿元,报告期内合计净亏损7.8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之路并非实实在在的亏损经营,其账面亏损数据大多为此前融资中产生的可赎回负债账面值变动,剔除这一影响,公司经调整净利润仍然表现平平。调整后分别为49万元、2392万元、3941万元、1484万元。
除业绩隐忧外,公司盈利水平亦呈下降趋势,整体毛利率分别为40.2%、43.2%、32.0%和30.0%,同期,净利润率分别为0.1%、4.2%、3.2%和2.4%。
如何“突破自我”?
从行业视角来看,健康之路面临的挑战也不少。健康之路上半年6个亿的营收规模难以具有竞争性。以京东健康为例,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83亿元人民币,几乎是健康之路的40倍还多。围绕主业做减法的平安好医生,上半年的营收也有20.9亿元,是健康之路的3倍还多。
当前,互联网医疗赛道竞争日趋激烈,众多参与者都希望凭借更具有优势的解决方案占据市场,并为了提升企业影响力,实施“烧钱”战略大举营销,而健康之路也未能避免。
期内,健康之路的销售开支分别达到1.26亿元、1.47亿元、2.12亿元及0.99亿元,三年内翻倍增长。2021年至2023年,公司销售开支中,广告及营销开支的金额分别为1.05亿元、1.31亿元及1.87亿元,占销售开支比例超过八成。
虽然乘上了数字医疗的东风,增长较快,但远不及本身具备较强电商基因的京东健康及阿里健康的销售规模,健康之路的医药电商业务还要走一段很长的成长之路。
因此,健康之路如何守住“阵地”?面对众多巨头的“围追堵截”,资本市场是否对健康之路也拥有十足的信心,《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立即扫码
内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联系电话:010-64607577 / 15650787695
投资者交流群:公号内留言微信号,由群主添加入群
猪八戒股份IPO:营收下滑亏损不断,上市屡战屡败,有股东已被深套
猪八戒股份的上市之路:营收下滑与亏损困境
泰罗—小市妹报道,2023年12月,重庆的行业巨头猪八戒股份再度向港交所发起冲击,这是其继2022年与2023年初的两次尝试后,展现不屈不挠决心的第三次尝试。 作为一家十数年始终坚守的企业服务中间商,猪八戒在ToB市场的挣扎历程引人注目。
自2011年起,猪八戒股份试图在纳斯达克、A股主板、科创板以及港交所等多个市场站稳脚跟,然而,每一次冲刺都伴随着营收的下滑和持续亏损。 它曾经的愿景,如同企服版的淘宝,如今却面临着盈利难题。
成立之初,猪八戒依托定制化企业服务平台,连接企业雇主与服务商,通过撮合交易收取服务费。 然而,其核心竞争力并未形成,平台上的服务提供商并非由公司直接控制,且市场竞争激烈,如抖音、小红书等新兴平台让直接匹配更加便捷,平台角色日益边缘化。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6月,猪八戒的营收从7.57亿人民币一路下滑至2.52亿,净利润累计亏损达9.43亿元。 资产负债率一度超过160%,经营性现金流量持续为负,显示出公司造血能力的疲弱和财务风险的严重。
智慧企业服务业务的复购率从60.9%跌至49.9%,表明业务增长的乏力。 在成本上升、收入减少的双重压力下,公司试图多元化发展,如涉足教育和互联网金融,但均未能在市场寒冬中立足,最终导致财务投资者深陷困境。
财务投资者们,如赛伯乐、两江产业集团和长江基金,持股比例超过创始人,他们急于寻求退出,使得猪八戒股份不得不多次冲击上市。 然而,上市可能带来的股权减持将对二级市场产生冲击,而重庆博恩科技的股权冻结更增添了不确定性。
在盈利模式未见明显好转,市场信心动摇的当下,猪八戒股份能否在港交所成功上市,不仅考验着管理层的战略调整,也关乎投资者对未来的信心。 如何化解财务困境,重塑市场信任,将成为公司接下来的关键挑战。
尽管市场前景不明朗,但猪八戒股份的历程无疑提醒我们,即使在最喧嚣的平台经济中,稳健的盈利模式和核心竞争力才是长远发展的基石。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或许是一个审视公司价值、评估风险的重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