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概念股有哪些?精准医疗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
数据显示,目前,精准医疗全球市场规模已突破600亿美元,其中精准诊断领域约为100亿美元,精准治疗领域500亿美元左右。
精准医疗概念股一览
1、安科生物
安科生物全称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nhuiAnkeBiotechnology(Group)Co.,Ltd.),成立于1994年,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民营股份制企业,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设有省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该公司是我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技术储备最雄厚的生物制药高科技企业之一。
2、新开源
博爱新开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BOAINKYPHARMACEUTICALSLTD.简称新开源或NKY,股票代码),是国内首家研究、开发和生产聚维酮(PVP)系列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
二十多年来锐意进取,在提高生产技术和自动控制水平、完善产业链结构、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品质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全球PVP产业格局中稳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地位。
3、荣之联
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荣之联/UEC)是专业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提供从咨询、设计、系统部署、软件开发、到运维管理及后续升级改造等全套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
4、华大基因
华大基因是一个专门从事生命科学的科技前沿机构。
以学、研、用为主的科研方式。
涉及人类、医学、农业、畜牧、濒危动物保护等分子遗传层面的科技研究。
华大基因为消除人类病痛、经济危机、国家灾难、濒危动物保护、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提供分子遗传层面的技术支持。
5、紫鑫药业
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5月,是一家以中成药、人参、基因测序仪三大产业为支柱,集科研、生产、销售、药用动植物种养殖为一体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
公司于2007年3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公司现已发展成为拥有10余家分子公司、员工2000余人、总市值近百亿元的大型医药上市集团。
6、达安基因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中山大学雄厚的科研平台,是以分子诊断技术为主导的,集临床检验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全国连锁医学独立实验室临床检验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
公司于2004年8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广东省高校校办产业中第一家上市公司。
7、迪安诊断
迪安诊断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以提供诊断服务外包为核心业务的第三方独立医学诊断服务机构,并于2011年7月在行业内率先上市(股票代码),实现中国独立医学实验室上市“零的突破”,连续6年保持4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8、科华生物
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81年,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医疗诊断用品产业基地。
科华生物是国内首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诊断用品专业公司,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拥有医疗诊断领域完整产业链。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体外诊断试剂、医疗检验仪器、检验信息技术、真空采血系统等四大领域。
9、利德曼
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德曼)创始于1997年11月,于2012年2月16日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中心和参考实验室,并顺利通过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体系考核。
10、中源协和
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源协和”)是中国较早开展“生命资源”存储的企业,也是一家以“细胞+基因”为主营业务,双核驱动发展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码)。
公司拥有着先进的细胞技术和全国性细胞资源存储网络,细胞存储量已经超过30万份。
早在2015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并计划在2030年前投入600亿元。
一年之后,科技部“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指南正式公布,实施周期为2016年~2020年。
这一指南的发布被医疗界内解读为,行业期待已久的精准医疗国家战略部署终于揭晓。
在资本市场上,2015年以来精准医疗行业内的公司一直是风险投资机构眼中的“香饽饽”,越来越多的天使和VC投资争相加入大健康投资行列。
尽管在经历“资本寒冬”,但基因产业上的创业公司融资力度依然不减。
据资料显示,2016年中国精准医疗的市场规模已达400亿人民币。
医疗保健概念股龙头有哪些
在上市公司中,根据其主营业务的产品类别,医药龙头股大致分为五大类子行业,即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化学制剂药、中药及中成药、生物制药等,下面就可以值得关注的子行业与重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
1、大宗原料制药行业该子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特征,主要原因是其产品属于低技术含量的初级产品,价格调整供需的机制极其明显,受市场影响因素较大。
而近几年我国宗原料得到快速的增长,维生素、发酵抗生素、解热镇痛类等大宗原料药生产的国际转移已经基本完成,我国占有40—70的市场份额。
从其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原料药的价格有明显的走低迹象。
而在大宗原料药中,A股市场与上市公司有关的重点产品是VC和青霉素,虽然二者需求有所增加,但远远不足弥补价格下降的损失。
而对其投资策略的关键是在价格处于底谷时介入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可以重点关注华北制药。
2、特色原料药行业特色原料药是发展潜力十分广阔的子行业,与大宗原料药不同的是,特色原料药不存在明显的价格周期,而在其整个产品周期中,其价格呈现不可逆转的持续下降。
近年国际上新药研发屡屡受挫、但是专利药却呈高速增长态势,而且今后5年将迎来诸多专利到期的高峰。
而在国内部分企业就较早的介入已有专利的研究,并在专利期即将到期时快速推出自己的特色原料药品,并通过欧美的药政注册,经多品种组合切入欧美规范市场以及亚非拉非规范市场,已经表现也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
如该行业表现较为出色的海正药业和华海药业,以及业务相类似的中科合臣。
3、化学制剂药行业尽管化学制剂药是医药工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2003我国医药销售收入和利润中该子行业后别占32%和34%的较大比例,但是我国大部分化学制剂药技术含量低,供给过剩现象严重,产能利用率大约为50%左右。
另一方面化学制剂药是医院处方用药的主体,大约80%以上的销售额在医院完成。
所以在处方药市场上,对医院终端的渗透和持续的影响力是经营成功和保持增长的关键。
因此企业产品往往高毛利,以便高让利才使得以生存。
但是目前国家政策导向是控制抗生素滥用,降低其虚高价格,因此中期观察并不看好该子行业。
不过该子行业的优势企业仍值得关注,如恒瑞医药、天药股份。
4、中药及中成药行业随着OTC市场的扩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成药消费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因为近年我国OTC市场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中成药占OTC品种的近75%以上,销售金额也占一半以上。
可见该行业的增长是属于稳健增长型行业。
由于中成药具有药品和保健品的双重属性,这就决定了在市场上与消费品同样消费属性。
由此,消费者在消费中成药的过程中对品牌的依赖程度要求过高。
随着欧盟近年放宽了植物药的准入标准,而处于企业品牌和保健性中药品牌代表的同仁堂、处于产品品牌和治疗性中药品牌代表的云南白药,以及现供中药代表的天士力等行业的优势企业,将会对其构成中长期利好。
5、生物制药行业生物技术行业总体仍处于新兴成长阶段,由于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缺乏有效的研发平台和产业化能力,大部分生物制品系仿制而来,竞争态势和技术含量均相对较低。
但是疫病流行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刺激了疫苗和免疫调节剂的加速研制。
而生物制药行业中的部分企业除得到宽松的政策空间以外还将得到税收、融资、贷款等优惠措施来进行疫苗的生产与科研,这也将给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带来巨大商机。
如天坛生物,按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规划,原卫生部下辖的六大生物制品所的疫苗业务将集中于天坛生物公司,显然该公司未来产业疫苗产业整合下给予其更大的成长实间。
新三板概念股“新三板”扩容
当前,新三板整体规模相对较小,成交量也相对较低,仅有11%的一般合作人选择通过新三板实现退出。
然而,扩容后的新三板为VC/PE机构提供了新的投资退出渠道,成为他们的新盈利点。
据ChinaVenture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104家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累计融资金额为726亿元。
这一数量和融资总额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8%和58%。
同时,上半年有93家VC/PE机构参与了63家企业IPO,但平均账面回报率仅为4.58倍。
这表明,尽管企业上市数量和融资金额有所下降,但VC/PE机构的参与热情并未减弱,他们依然积极寻找投资机会,并通过IPO实现退出。
扩容后的新三板为VC/PE机构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退出渠道。
一方面,扩容后的新三板吸引了更多的优质企业上市,为VC/PE机构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另一方面,扩容后的新三板提高了市场流动性,有利于VC/PE机构通过交易实现退出。
因此,扩容后的新三板为VC/PE机构提供了一个新的掘金点,帮助他们实现投资回报。
综上所述,扩容后的新三板为VC/PE机构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和退出渠道,成为他们实现投资回报的新盈利点。
虽然当前新三板整体规模较小,成交量较低,但扩容后的新三板有望成为VC/PE机构实现投资回报的新掘金点。
“新三板”市场特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形象地称为“新三板”。
而新三板概念股也就是沪深股市中跟上述新三板市场中有关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