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通知 五育融合 视域下学校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第二届中小学特色课程博览会

全文长 78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9 分钟

基础教育改革这三年的行动路标:

2022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绘制了我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蓝图;

2023年,教育部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为我国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方向指引;

2024年秋季,义务教育新教材开始使用,义务教育将进入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相互兼容的新时代,从过去的“育分”“育能”,到深化“五育”融合,全面育人。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载体和学生成长的阶梯,课程变革是教育变革的主阵地之一。“双新”背景下,新教材如何落实到课堂?新课程如何从“统整”走向“融合”?如何构建并实施“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是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命题,也是教育回归初心的大势所趋。“融合”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关注重点,无论是创新育人方式,还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都有赖于跨学科课程融合样态。

新课标需要新教材落地,新教材需要新课程理念引领。如何在新课程中落实“五育融合”的理念,是这一轮教改的基本方向。“五育融合”的课程建设就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以知识、社会生活和活动经验为融合本位,通过概念、任务、主题和项目等整合方式,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学段的内容、知识、思想、经验,以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进行融合重整,由此推动学校课程学科内外、领域内外、课堂内外的深度融合,构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知识—社会—活动”三位一体课程框架。课程融合体现了新时代中国教育的使命,通过实施融合课程以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能更好地承担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未来人才。

为推动新课标、新教材落地,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融合实施,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决定举办“‘五育融合’视域下学校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第二届中小学特色课程博览会”。

诚邀您参加这次“未来课程”盛宴,共探未来课程形态、共建未来课程体系、共享未来课程成果!

大会主题

新课标·新教材·新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融合实施

大会宗旨

大会将以“名家讲座+专题研讨+案例呈现+教学展示”等形式,集中展示各地各校优质特色课程,与广大教育同仁共同洞察新时代中小学校课程改革的“常量”与“变量”,回归高品质课程建设的逻辑源点与创新理路。

通过聚焦新课标、新教材、新课程,探索融合课程建设,构建基于学生发展的“五育融合”课程,让课程链接生活,进而回归育人本源,探索从“国家育人蓝图”到“校本实施方案”的内在理路与实践路向,推动学校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脉动,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实践学校课程改革与创新工作,引领学校课程实现高品质、特色与内涵发展。

组织单位

学术指导单位: 浙江省教育学会

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未来教育与创新发展专业委员会

承办学校:

杭州市知名中小学

联合承办单位:

创而新数字教育研究院、明师国际教育研究院、领心教育、宏·中文分级阅读学校联盟、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河南洛阳市创新教育研究院

独家媒体支持:

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

参会人员

各地市教育局主管干部、教科院(所)研究员、全国中小学校长、学校管理干部、各学科教师等。

活动时间

时间:2024年11月10-12日(9日报到)

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会议内容

本次大会设置 主论坛、平行主题分论坛、名校研修 等环节,旨在探索未来课程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厘清教材与课程教学之间的联系,助力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一)核心内容

会议研讨聚焦以下三大内容重点:

1.聚焦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明晰义务教育课标理念落地路线图

基于新课标要求的新修订教材正式投入使用。新修订教材有哪些变化?怎样落实新修订教材体现的新导向? 如何践行新课标,用好“新教材”,推进新课改?会议将聚焦新教材,落实新课程,邀请教材专家和一线名师从理论和实操的维度,深度剖析探讨新教材新课标的内涵要义,引导广大教师深入研究新课标导向、新教材内容和新课堂教学规律,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2. “五育融合”视域下校本化课程建设:国家课程校本化融合实施路径与策略

会议重点研讨“双新”背景下国家课程校本化融合、地方课程特色化融合、校本课程个性化融合。会议重点探讨:现有的国家、地方、校本这三类课程,如何进行深度整合和融合构建?如何让学校课程建设与五育育人融合,有效解决当前学校中五育失衡或五育孤立的现象?如何加强国家课程方案向地方、学校课程实施规划的转化工作?如何坚持因地制宜“一地一计”、因校制宜“一校一策”,把国家统一制定的育人“蓝图”细化为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育人“施工图”?

3. “双新”背景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课程实践:探索跨学科课堂教学实践路径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会议将多维度、多视角探索在“双新”背景下学校课程跨学科落地的实践样态,努力回答如何形成“学科+”的课程形态?如何从“学科+”课程整合走向“素养+”跨学科学习课程体系,形成:学科+思政、学科+生活、学科+社会、学科+实践等系列融合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实践路径。

(二)会议构成

余节会前线上课程展览

场主论坛+场平行主题分论坛

余场知名专家前沿报告

余位一线名师名校长实战经验分享

余所杭州名校实地研修

余所学校特色课程展示

(三)会议亮点

1.主题聚焦,内容丰富

会议主题聚焦新课标、新教材、新课程,探索融合课程建设,分主论坛和14场平行主题分论坛,基本涵盖基础教育领域课程建设各方面。

2.名家汇聚,专业引领

邀请全国基教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名校长、名师等分享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提供专业引领。为教师变革教学方式提供实践范本,为学校课程有效规划与实施提供经验借鉴。

3.形式多样,名校观摩

活动设有专家讲座、主题研讨、教学展示等环节,深入杭州名校观摩,有理论有实操,更加生动立体,教师可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

4.基于实际,解决问题

聚焦一线教师、校长面对的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难点问题,探讨真实问题解决的方法策略,实际实用有实效。

5.搭建平台,择优学优

汇集多方资源,共建学习平台,多个分论坛可供选择,在学习中不断深化认识、追问实践、凝聚共识。

6.案例征集,成果输出

会议征集优秀课程案例,优秀课程案例将纳入“校长大学堂”,为全国中小学校提供可行性借鉴,同时有机会在线下主题论坛中分享展示,并有机会收录至《新时代教育丛书》公开出版。

(四)会议设置

大会设置1场主论坛+14场平行主题分论坛,具体会议设置情况如下: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创造力和创新力依赖人才,而人才培养依靠教育和学校课程,课程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课程创新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在“双新”背景下,未来课程的内涵、样态、发展走向如何,论坛将通过系列专家讲座、高端对话等形式,共同探讨学校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新思路、新结构、新实践、新范式。主要研讨话题如下:

新版语文教材进行了课程内容与结构的更新,以单元主题为经、学习任务群为纬来整合单元教学,更重视整本书阅读与思维训练、重视习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原来的“综合性学习”改为“专题学习活动”,进一步整合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论坛将围绕“基于任务群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展开,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新教材变化以及如何在新课标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主要研讨话题如下:

数学新教材更加注重对问题分析的过程,加入更多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内容,具体体现在:凸显单元整体教学,注重连续性;融入生活实际案例,注重“生活中的数学”;重视数学本质和核心概念,拒绝背公式;注重“数学+X” 跨学科学习;强调复习与关联,体现知识整体性,重视思考过程,培养逻辑思维等。论坛将通过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展示等形式,进一步帮助教师理解新课标、新教材,把握新教材理念、内容和教学方法,用好新教材,感悟新教材中的数学本质和核心素养。主要研讨话题如下: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小学英语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任。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认同感,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不仅是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更有效回应了“教育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通过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推动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文化素养,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主要研讨话题如下:

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往往被割裂开来,学生难以将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运用到写作中,也难以通过写作进一步深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而英语学习活动观为中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活动,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读写结合教学中,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学习写作技巧,在写作中巩固阅读成果、提升思维能力。本论坛将聚焦探讨以下话题:

何为“大德育观”?主要指在学校德育中囊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多个方面,而不仅仅是道德教育。《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学德育的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体现了“大德育”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大德育观”还意味着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实施的全方位的德育、全员参加的德育、全过程的德育,要从认知层面真正实现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转变,真正把以学生为中心落到实处。“双减”和新课程之下,德育工作的场境在拓宽,学校教育如何应对?怎样落实“大德育观”?本论坛将聚焦探讨以下话题:

种树培根,育人育心。思政课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关键课程,是用党的创新理论启智润心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应该在专门的政治或道德课程中进行,而应该贯穿于所有学科和课程之中。为进一步促进中小学思政课程建设,突出思政课程的关键地位,构建紧密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体作用,不断优化思政课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整合资源办好“大思政课”,特于本届课程博览会中开设此主题论坛。主要研讨话题如下:

近年来,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推进科学教育落地生根,加强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既是时代所需,也是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小学科学,初中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新教材均更凸显注重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主战场在中小学,主阵地在课堂,主力军是教师。本论坛旨在“发现创新、集结创新、唤醒创新”,采众家之所长,集大家之智慧,研讨新时期对科学教育的深刻理解与创新实践成果。主要研讨话题如下:

中华美学精神是从本民族文化中生长出来,能作用于创作实践的系统性思维、价值和方法。美育只有回归它、依靠它,运用它、发展它,才能昭示出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强。在学校中,美育课和体育课往往或有或无,时有时无。中小学教育重视美育和体育,才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本论坛将通过系列话题研讨,共同探讨大美育观下艺体学科课程建设与融合实施。主要研讨话题如下:

劳动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作为开放性课程,强调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和探索,从而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经验,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论坛将通过系列话题研讨,共同探讨新时期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与创新实践路径。主要研讨话题如下: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不是简单地拼凑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而是在解决真实而复杂的问题中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产生整合性的成果与理解。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不仅需要学科立场,更需要跨学科的整合立场。随着核心素养的深化推进,国家新课程方案中规定有10%的时间用于跨学科主题学习,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探索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但是,热点中往往会伴随学理和实践上的争议。为此,本论坛将通过系列话题研讨,共同探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路径。主要研讨话题如下:

对于每一个儿童而言,阅读都是指引他们成长的一盏自由闪亮的明灯,阅读始终是推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强大引擎。在核心素养时代,作为教育的阅读,我们不应再去讨论“阅读教学”,我们更应该研究并实践“阅读教育”,更多强调价值建构,强调阅读整合、跨学科和跨文化融合。

人工智能时代,阅读的载体、阅读传播的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阅读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发展趋势。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一屏万卷”的数字阅读时代已经来临,人工智能将如何重塑我们的阅读未来?在人工智能时代下,中小学阅读应该如何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是值得每一个教育人深思、共同探讨的议题。主要研讨话题如下:

集团化办学是当前学校统筹整合资源、实现扩优提质的基本路径,而课程是教育集团内涵发展的核心,是集团化建设的支撑点和切入点。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应该如何统筹资源建设特色课程?怎样实现优质课程的共建共享?其中有哪些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又有哪些创新性的路径?为此,本论坛将通过系列话题研讨,共同探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特色课程共建共享新路径。主要研讨话题如下:

课博会特色课程案例征集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推进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本次活动特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征集、遴选一批在课程改革建设领域具有典型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创新课程建设方案,优秀课程方案将纳入“校长大学堂”为全国中小学校提供可行性借鉴,同时有机会在线下主题论坛中分享展示,并有机会收录至《新时代教育丛书》公开出版。 特别邀请往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单位及预申报单位参加展示,望各学校、各单位积极参与。

报名及会议合作

1.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表,两个工作日内会有工作人员跟您联系。

2.会议合作

周老师:18612339516(微信同号)

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腾讯闯入阿里 后院
丰收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