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糖 倡议 奈雪的茶发起新茶饮行业首个 好果茶

新京报讯(记者王子扬)10月18日,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新茶饮企业奈雪的茶推出行业首款不加糖鲜果茶—不加糖·奈雪黑葡萄首周后,单品销量占比20%,在大单品的强力拉升下,奈雪葡萄类饮品单周销量暴增300%。同时,奈雪联合中国营养学会等单位,共同发起新茶饮行业首个“好果茶 不加糖”倡议。

该倡议显示,倡导新茶饮企业在鲜果茶现制过程中不额外添加蔗糖、果葡糖浆等食糖和人工甜味剂。呼吁新茶饮行业推动鲜果茶品质升级,通过“好果茶 不加糖”的方式,实现“0添加糖更健康”的目标,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符合健康理念的选择。本次奈雪就推出了“不加糖·奈雪黑葡萄”等3款产品,成功实现0添加糖,所有甜味100%来自水果。

新茶饮行业发展迅速,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于喝更健康的新茶饮、喝可以复购的新茶饮,从而做到良性循环。在此背景下,新茶饮采取积极措施,不仅是要减糖,还要倡导合理控糖。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新茶饮的产品大多有“少糖”“半糖”“不额外加糖”“0卡糖”等选项。来自美团外卖的数据,北上广深客群选择正常糖的仅占四成左右,不同程度的少糖或半糖,成为新茶饮用户群体的常态化选择。

唐峥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子扬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新茶饮第一股”来了,“最贵的茶”为何盈利这么难

对未来,彭心最害怕的事是“看不到年轻消费者的变化”,而不是所谓的行业竞争。

米娜

那天正好是除夕,2021年2月11日,奈雪的茶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

这些报道,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彭心都会看。

“想要回击这些争议吗?”《中国企业家》问彭心。

“不存在回击,判断企业的核心业务是否 健康 ,这才是最重要的。 ”她说。

“会有压力吗?”

“真正的压力来自企业、来自经营,而不是来自舆论。 当企业经营和发展得非常好时,怎么会有压力?”彭心笑着说。

将近4个月后,6月6日晚,奈雪的茶正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根据最新披露的招股书,公司2020年经调整后净利润6217万元,所谓的“流血上市”的说法就这样被业绩击破了。

在路演期间,彭心感受到了来自资本市场的热情,很多证券公司的研报都对奈雪的茶给出了推荐评级,将其称为“全球茶饮第一股”。

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奈雪的茶在国内70多个城市以及日本大阪开出556家直营门店。 根据灼识咨询披露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按覆盖的城市数目计算,奈雪拥有覆盖中国最广泛的高端现制茶饮店网络。

对于未来,彭心很有信心。 她说奈雪开了这么多家门店,做到如今的销售额,没有靠打折刷业绩,靠的是产品和品牌,是企业和顾客之间的良性互动。 “我们有3500多万会员,有近一半交易额来自会员。 ”

有人说,奈雪的茶这次上市有些匆忙,彭心否认了这一说法,“上市一直在公司的日程表上,不存在‘着急’一说。 我们希望做一个全球品牌,上市并不是最终目的。 ”

灵魂人物

镜头前的彭心,往往穿着连衣裙或衬衫配长裙,她长发披肩,笑容灿烂,颇有小清新女神的气质,她的形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与很多消费者对奈雪的茶品牌的第一印象一脉相承。 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带着创始人浓重个人色彩的品牌。

在某种意义上,彭心成为了奈雪的茶的代言人。 提起彭心就会想到奈雪的茶,而奈雪曾是彭心的网名。 在很多人看来,彭心与奈雪的茶之间,似乎可以画上等号。

彭心认为这就是她想做的品牌。 “我希望奈雪的茶是一个可以社交、约会的地方,传递给消费者的是优雅、舒适的空间感。 ”

在这种店面环境设计下,彭心发现,奈雪的茶用户群覆盖逐渐多元,经常会有家庭、情侣、商务人士等前来消费,奈雪的茶也有很多男性用户群体,这跟外界的想象不太一样。

彭心也跟外界想象中温柔、淑女的形象不一样。

“心直口快”“性格爽朗”“追求完美”,身边人大都这样描述彭心。 几年前,彭心遇到一位老朋友,他对彭心说:“我们五六十岁的人都不喝这些东西(新茶饮)”。

彭心当即回怼:“那是你,我到五六十岁时还是会喝的,你没发现,现在孩子们都在喝什么吗?”

没有品牌想被年轻消费者抛弃。 奈雪的茶如何经受住时间的检阅,这也是彭心面临的最大难题。

夫妻与战友

创业的这些年里,彭心和赵林一直保持着“既是夫妻也是战友”的关系。

他们之间也会争论,但每次争论完彭心都觉得“特别好”。 在一次争论后,两人达成共识:所有的争论都要从自身角度去发现一些缺陷和问题点,并跟对方把问题解释清楚,否则这件事就不能往下推进。

多数时候,彭心是那个占上风的人。 “如果我回答不上某些问题,他就会把他想到的解决方案拿来跟我碰。 ”这通常能够让他们在争论中找到更完善的方案。

但在资本市场上,夫妻店一直是投资人们“介意”的点,“会有很多人问这事,他们害怕夫妻创业有这样那样的不好。”

彭心很无奈,她认为新时代女性,不应该把所有要求和压力给对方,两个人“旗鼓相当、齐头并进”是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

对于外界的质疑,彭心更多会把这些当作一种鞭策,不断地警醒自己。

在企业经营方面,彭心坚决跟赵林划分“界线”。 她负责产品、品牌,而赵林负责整个公司的战略方向和人才搭建,双方在各自负责的领域“说了算”。

在团队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彭心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越来越具备企业家的视角。 她和赵林开始在各个板块启用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放手让专业的人发挥才能。

彭心把自己比作是团队里的“唐僧”,也许能力不是最强的,但清楚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把各个业务板块的负责人比做是“孙悟空”,战斗力很强,“但你要让他们清楚公司的价值观,并让他们坚定地去执行。”

而她想要取得的“真经”是打造一个名叫“奈雪的茶”的国际茶饮品牌,取经路漫漫,属于彭心的新式茶饮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

定品牌调性

如果要探究国内新茶饮业的发展轨迹,2015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在这一年,奈雪的茶、喜茶、茶颜悦色等一批被外界定位为“新式茶饮”的品牌相继创立。

提起新式茶饮,外界首先想到的是芝士奶盖茶,咸芝士与茶饮的结合成为新式茶饮的标志性产品。 对于芝士茶的开创者,外界一直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各大品牌也在暗暗较劲,试图标榜自己才是首创者。

有质疑声认为,无论是芝士茶还是水果茶,所谓的创新,只不过是把行业内已有的产品进行改良升级,并通过营销手段将之发扬光大。

彭心认为,茶饮主要是三大类:水果茶、奶茶、纯茶,所有的品牌都是在这三大类别中进行创新,即便有差异也是“细微”的差异,“大家在经典和招牌产品上其实会越来越像。”

谈及产品,彭心以咖啡行业做类比,直言“咖啡行业的今天,就是茶饮行业的未来。 ”她通过观察发现,所有咖啡品牌的产品无非是美式、拿铁、摩卡、卡布奇诺等经典产品,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配方调配出来的饮品。

“咖啡馆卖的产品都是一样的,但你会觉得星巴克和Costa是一样的吗?”彭心反问道。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消费者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不一样”,但很少有人去思考这种差异感从何而来?

“比如,在原料的选择上,产品的制作上,每个品牌都会有一些不同,所以体现在产品上就会有细微的差别。 而星巴克咖啡和Costa两者的品牌调性也不同。 ”

在创业早期,除打造爆品外,彭心还会着重打造“舒适的大空间”,把店开在市中心商圈核心位置,塑造高端定位,“在早期,这让奈雪的茶的品牌(与其他品牌)有非常大的不同。”

除了对标星巴克的“第三空间概念”,茶饮搭配软欧包的组合也是奈雪的茶一个很重要的标签,这是区别于其他品牌的鲜明标签,在早期给消费者留下了一定的品牌认知。

拥抱资本

2015年12月,奈雪的茶在深圳同时开业了三家门店。 为此,彭心和赵林抵押了房子,跟银行借款500万元。

幸运的是,三家门店很快聚集了人气,迅速走红。 但要想开更多的店,500万元简直杯水车薪。

“我们在第一年开了16家店,按照一家门店投入200万元计算,需要几千万元资金。 另外,当时我们还想把中央工厂和配送中心建好,这样才能支撑第二年的扩张,这些都需要提前投入资金。 ”为了快速发展,彭心和赵林开始接触资本,寻求融资机会。

在彭心的印象中,到了2016年1月-2月,因为奈雪的茶异常火爆,全国各地很多的同行和投资人主动找上门来了。

那时,奈雪刚成立不久,融资的事是她跟赵林亲自去谈的。 当时她们想把精力更多放在公司经营上,所以希望能够尽快完成融资。

最终,天图资本和彭心、赵林达成共识。 2017年2月17日,奈雪的茶获得天图资本的天使轮融资。 紧接着的7月25日,奈雪又获得天图资本1亿元A轮融资。 2018年3月19日,奈雪的茶再度获得天图资本数亿元A+轮融资。 天图资本成为奈雪的茶前三轮融资中唯一的机构投资者。

三轮融资结束后,由于门店现金流和利润很好,彭心暂停了融资动作。 但新冠疫情暴发后,奈雪的茶被迫停业了近两个月,除了门店租金,多名员工的人力成本,让彭心感受到了资金压力。

于是,彭心和赵林决定再次融资。

招股书显示,2017年到2020年间,奈雪共完成了五轮近13亿元融资。 其中,仅在2020年,奈雪就完成了三轮融资,深创投、弘晖资本和太盟投资集团(PAG)分别于4月、6月和12月向奈雪投资2亿元、500万美元和1亿美元。 据公开消息,目前奈雪的茶市场估值超过300亿元。

成本与盈利问题

“为什么此前的招股书显示,奈雪的茶连续三年亏损?”

彭心思考了一下,没有立即回答。 她拿起身边的笔和纸,像做数学题一样演算起来。

她将各项成本数据一一罗列,再代入公式中计算,试图向《中国企业家》解释门店端和后台端的成本和利润水平,“你看,门店的利润是正的,一直是盈利的。”

另一方面,从茶饮的成本结构来看,也能侧面证实这点。

根据最新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奈雪的茶每杯茶饮均价27元,烘焙产品均价22元,每单平均销售价值43元。 中国高端现制茶饮连锁店中,整个行业的每单均价仅35元。

因为这一数据,奈雪的茶被一些人调侃为“最贵的茶”。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与过往十几块钱一杯的奶茶相比,“贵太多了”。 但如果对比星巴克一杯咖啡30-40元的价格,烘焙产品单个20-40元的价格,一杯装满新鲜水果、茶叶、鲜奶等优质食材的奈雪的茶,你还会觉得贵吗?

《华尔街日报》曾剖析过一杯星巴克大杯拿铁的成本结构,其中租金占最大头约26%,其次是原材料13%,劳动力9%。 而奈雪的茶招股书中显示,其食材成本占最大头为37.9%,其次是员工成本30.1%,租金11.5%。 对比星巴克的成本结构和销售价格,大概也能理解为什么外界口中的“最贵茶饮”仍然不赚钱了。

面对如此高的成本,未来奈雪的茶想要实现盈利,该如何优化?高企的食材成本会下降么?

“我并没有想优化原材料这一块成本,稳定在这样的比例就好。 未来可能在更大规模的采购之后,会有一两个点的优化。 ”彭心对于食材的把控有自己的坚持,在她看来,奈雪的茶食材很简单,主要就三大类:茶叶、水果、乳制品。 “只有好的食材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做好喝。 ”

而彭心也在多个场合强调过,现阶段她最看重的是饮品的“口感稳定性”,给用户最好的产品,是奈雪的茶能够长久运营下去的立足点。

最近两年,奈雪的茶不断地投入茶场、果园以形成稳定的供应链,试图追求口味的稳定性。

在业内人看来,奈雪的茶成本结构符合餐饮行业劳动密集型特点。 彭心介绍,奈雪的茶茶饮制作十分繁琐,再加上软欧包等烘焙产品,仅门店端就被拆分出14个不同的岗位,培训一个新人至少要两个月的时间。

很多经典款产品,比如霸气葡萄、霸气杨梅等,都需要员工手工剥葡萄皮、给杨梅去核,这些无疑都增加了人力成本。

食材成本不降低,人力成本短期内无法优化,未来的盈利空间在哪?彭心以重金投入的IT团队为例,比如自己研发的系统能够实现很多自动化流程和标准化操作,之前尝试过自动排班和订货,未来门店的很多水果和茶的处理也试图实现自动化。 “目前它可能并不能产生直接效益,但在人员效率方面会有一个很好的提升。 ”

“新茶饮第一股”来了,“最贵的茶”为何盈利这么难

在2023之前,您提供的文本内容包含了多个话题,包括奈雪的茶的创立背景、品牌调性、产品创新、拥抱资本、成本与盈利问题等。 以下是对这些话题的条目化改写:1. 奈雪的茶的创立背景与品牌调性: 奈雪的茶在2015年创立,迅速在市场上走红。 品牌注重舒适的空间体验,以及茶饮与软欧包的结合,形成了鲜明的标签,这在早期为品牌赢得了认知度。 2. 产品创新: 彭心认为茶饮行业的主要产品类别为水果茶、奶茶和纯茶。 奈雪的茶在经典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细微的创新,并强调好的食材对于产品口感的重要性。 3. 拥抱资本: 奈雪的茶在成立初期就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并获得了多轮融资。 尽管在新冠疫情期间面临挑战,彭心和赵林还是决定再次寻求融资,以支持品牌的进一步发展。 4. 成本与盈利问题: 尽管奈雪的茶被外界称为“最贵的茶”,但其成本结构显示出食材和人力是主要的开支。 彭心强调,品牌将保持对食材质量的控制,并寻求通过自动化和标准化操作来优化人力资源效率。 这些改写旨在保持原文的信息完整性,同时提升了内容的专业性和条理性。

随着蜜雪冰城的上市在即,新茶饮行业,未来走向何方?

随着蜜雪冰城的上市在即,新茶饮行业,未来走向:

1、伴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看法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同时传统的茶文化也在复兴新型的茶饮食在消费者当中流行。 不同的体验感,口感多样,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同的体验。 新型茶饮业受到了青年朋友的欢迎。 消费者普遍认为新型的茶饮品没有添加任何添加剂,纯天然的饮料更加能够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保障。

2、中高端市场已经成为新型茶饮业的发展之地。 各类型的茶饮业不断的打出自身的品牌,例如奈雪喜茶,蜜雪冰城等。 通过创新自己品牌高速的占有市场份额,抢占更多的中高端市场。 在中高端的市场上最优质的原材料必然会使消费者得到更加出色的体验。 例如奈雪的高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支持。 同时也蚕食其他茶饮业的市场份额。 传统的茶饮业文化已经在逐步的被新型的茶文化所代替。 主要在三四线城市,特别是优质的奶水,水果茶等,基本都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中国茶市场正在走出另外一条有特色的路。

3、蜜雪冰城是比较大众化的产品,因为价格适合,而且管理能力一般,因此在团队当中创新能力不足,是自身也有其优点,因此在产品发展的初期迅速的占有了市场的份额。 并且随着公益品牌供应链的逐步完善,其销售量也在不断的攀升。 刚开始市场份额抢账率就达到了14%。 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下,适应经济的不断改变与提升,茶文化也在不断的改变和提升。 产品需要做到更加的高质量化,标准化和方便化。 产业链也应该多元化的融合,才能够在茶饮业当中不断的扩大。

工作调整 重庆银行两副行长因 管理层进入70后时代 辞职留任
11月相约泰国 探究亚洲教育与测评各市场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