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当父母老了之后,照顾父母和照顾孩子很相似。但育儿和照护父母又是不同的。育儿虽然辛苦,但每天都能感受到孩子的成长,昨天他们还做不到的事,也许今天就能做到,今天做不到的事,明天就有可能做到,照顾者是充满希望的。无论每天照料孩子有多么辛苦,父母都能从孩子的成长中获得回报。然而,照护父母却和育儿相反。老人今天还做得到的事,明天可能就做不到了。育儿只要等到孩子自立就结束了,但照护父母得一直持续下去。照护父母和照料孩子的不同就在于照护父母看不到“出口”。又或者说,“出口”是有的,只是我们不敢去看。
朋友的父亲在89岁时因脑出血而病倒,他待在父亲的病床旁时,发现自己异常疲惫。明明什么都不用做,只是坐在床边的椅子上,却比熬夜加班还累得多。他描述这种感受是:“又深又重,像钝痛一样的疲劳。”这种疲劳来自什么都不做、只是等待。
面对父母的老去,我们能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心里不要那么沉重呢?第一条经验是:为没有变化而高兴。人生无法回头,身体也是同样的。如果我们把现在和过去做比较,那我们就无法避免地为父母的衰老沮丧。但如果我们珍视的是和孩子,以及和父母一起度过的时间,就会感到孩子的成长其实并没有那么快,父母的衰老和病情发展似乎也放慢了。大多数能力的消退都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和父母相处时,我们要珍惜和父母相伴的时光,为那些没有变化的能力而感到高兴。
第二条经验是:不要用“减分法”看待父母的言行。如果总想着父母以前做得到某事,现在却做不到了,我们就会以“减分法”的方式来看待父母,那样只会让你自己越来越失望。放宽心态,不要责备父母。就算他忘记了已经吃过饭,反复跟别人说“你好”,也不会伤害到任何人。
父母长辈年纪大了之后,还喜欢重复地说一些说过的话。翻来覆去地听同样的话确实令人头痛,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不耐烦,我们的不耐烦又会让他们受伤。对此,尝试换个心态对待父母重复的诉说。父母会反复说起的事,对他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你可以仔细地倾听,他们的话不是每一次都完全相同的,哪怕讲的是一件事,但重点可能不同,细节也可能会不同。而且,如果他们能怀着积极的感情色彩去回忆过去的事,也说明此刻的他过得也不错。有个朋友是精神科医生,他的祖母无论每次跟他说什么前都会先和他确认:“这话我之前和你讲过没?”他会这样回答:“以前讲过。不过,奶奶的话听几遍都觉得有趣。”
我们刚刚说,不要用“减分法”来看待父母的言行。那么我们要如何看待父母的老去呢?答案是:我们要用“加分法”来看待父母,去关注“活着”这件事本身。
父母年纪大了之后,总会觉得自己似乎对别人“没用”了。事实上,觉得自己“无用”的底层逻辑,是以生产力来衡量人的价值,而忽略了人作为人的“存在性”。那么,子女要做的,就是从存在的层面上接纳父母,给他们勇气。如果把这一点当作与父母的关系的基点,那么之后无论再有些什么积极的事情,都是额外的奖励。
父母看似什么都没做,但实际上他们是将整个家庭凝聚在一起的象征,这就是他们的贡献。有时候,只有当父母去世后,其他家人才会开始留意到家庭关系没那么和谐了。没有生产力不代表就没有价值,有时候,“活着”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贡献。这一点,我们有必要清楚地向父母表达出来。有时候我们觉得,因为彼此是家人,所以有些话就不用明说也能懂。但事实上,恰恰因为彼此是家人,我们才更应该好好地表达。哪怕为了一桩小事,也可以说声“谢谢”,也可以偶尔主动告诉父母,因为有他们在,我们才会感到安心。
对于父母来说,当他们知道,自己不必做什么特别的事也能对家属有用时,可能就不会去故意刷“存在感”了。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会出现一些周边症状,比如明明只是忘了自己的东西放在哪里,却妄想是被人偷走或者藏起来了,觉得自己配偶有外遇,或者出现攻击性行为等等。这些症状是在阿尔茨海默症的记忆障碍、定向障碍等核心症状的基础上,合并了一些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后二次生成的。在照护过程中,最让照护者感到疲惫的,主要是这些周边症状。
和核心症状相比,周边症状是可以治愈的。患者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周边症状,是因为自己“想做的事”和“能做的事”之间差距太大,患者感觉自己对生活失去了掌控,于是产生不安、困惑、焦躁、混乱的情绪,结果导致了这些周边症状。有时,患者的周边症状,也是为了吸引照护自己的子女的关注而制造出来的。所以,子女可以平时多去帮助父母,让他们觉得,自己没必要非得通过某种手段才能吸引子女的关注。
如何看待父母的老去
随着自己的年龄不断的增大,你会发现父母也有很大的变化,比如说头发花白,比如说步履盘山1、越来越多的喜欢回忆自己曾经的过去,并且在回忆过程中会显现出幸福与满足的神情,不像在他年轻时总会用“我们过去怎样怎样”来教训和教育孩子应该学会吃苦耐劳,在他的回忆中已经没了必须让孩子知道的父辈们是如何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生活经历,给人的感受就是他们曾经的甜蜜回味。 2、开始经常性或频繁的在你面前诉说自己的病痛。 父母在年轻的时候,就算是身体再怎么不舒服,就算是病重住院必须开刀治疗,他们也不会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表现出痛苦的神情。 然而,当某一天你突然察觉到父母把病痛挂在了嘴上,总会在你面前唠叨身体如何不舒服的时候,你是不是伤感父母真的已经老了?3、凡事父母不再自己决定而是由你作主的时候。 过去,你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的生活,然而,当你发现过去凡事都不跟你商量的父母,现在却什么事都在等着你拿主意,家里的大事小情也只要你拿主意就好,他们完全可以听从你的安排,就连过去你不听话就会揍你的父亲都不再对你大呼小叫了。 4、当你突然发现过去无所不能的父亲也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当你发现父亲再也搬不动过去可以轻而易举就拿起来的某种物件时,虽然父亲不会当着你的面承认自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他不会明显表现出希望你能伸手相帮,可你是不是会很悲伤地感受到自己的父亲正在走向死亡?5、年青时毫不忌讳生病或死亡等字眼,过去很勇敢从来不畏惧死亡的从来不喜欢上医院的人,现在连生点小病都思想压力很大,人一感到不舒服首先想到跑医院看医生,而且,总会担心和很在乎自己体检报告上的数据,担心自己身体会出什么状态,有时,你跟他解释的话根本就听不进去。
如何面对父母生老病死 如何坦然面对父母的离去
1、人的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对待父母的生老病死,普遍的观点是:尽心尽力,厚养薄葬。 2、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要孝顺、孝敬父母,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从精神层面上讲有一颗恭敬父母的心和一种关心父母的态度,从感情上多沟通、多交流,听他们拉拉家常、唠叨唠叨日常锁事,经常的、及时的爱抚父母的心灵。 3、二是从物资层面上讲给父母提供足够的、合适的衣食住行条件,尽可能的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父母年老后,常拌有慢性病或常常犯病,要及时诊疗和陪伴,使他们能够安度晚年。 对父母的生日纪念及葬礼根据当地平常的礼节办理,不要大操大办,惊天动地的比阔气讲排场。
看着爸妈老了,心里好难受怎么办?
1. 我了解到,很多人在面对父母逐渐老去的事实时,会感到难过、害怕和不安。 2. 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和健康状况可能会逐渐下降,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减退、身体不适和疾病等问题。 3. 这些问题可能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孩子们可能需要为父母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4. 另外,父母的老去也意味着他们可能会离我们而去,这是我们都难以接受的事实。 5. 因此,看到父母老去可能会引起我们的情绪波动和不安。 6. 对于这个问题,建议我们要早做准备,关注父母的身心健康,以便及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7.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接受这个现实,尽可能地为父母提供更多的关爱和陪伴,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