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创投接连投资具身智能项目;国投广东创投基金等入股芯粤能半导体;百亿级平安大基金发起设立,将引导险资长期“活水”流向科创企业……近期,多个新案例显示创投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趋势不断强化。
市场人士预期,随着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政策不断完善,股权市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区域产业发展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国证券报)
什么是1244发展战略
“1244战略”汉阳区为营造创新环境、推动产业创新,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大力实施“1244战略”,构建支撑汉阳未来发展的全新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 突出“一个主力军”,以企业为主体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用好“两大创新杠杆”,以人才、资金为“合伙人”撬动创新创业近日,汉阳区为更好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除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建设创新型城区的意见》外,还研究制定了10个鼓励创新创业配套文件。 涉及制造业、物流业、“互联网+”、专项资金、人才政策等,多维度、多层面构建支持创新创业综合体系,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 汉阳将大力实施“1244战略”,倾力打造创新创业“梦工厂”。 “1”:即突出“一个主力军”,厘清企业和政府的角色定位,以企业为主体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2”:即用好“两大创新杠杆”,全面实施“千里马育成计划”和“伯乐云集计划”,以人才、资金为“合伙人”撬动创新创业,“4”:即实施“四大示范工程”(“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民生服务、“互联网+”社会治理),以“互联网+”行动为突破口培育共享经济。 “4”:即做好“四篇创新文章”(文化创意设计、会展服务、智慧医疗、智能制造),以优势行业为着力点培育产业发展新亮点。 “来到汉阳,就是知音”拥抱汉阳版“城市合伙人”打好“知音牌”,大力培育引进集聚各类创新创业者和创业投资人,结成“奋斗共同体”,让人才和资金两大创新资源要素在知音故里充分涌流,将汉阳打造成为创新乐园、创业家园。 建立“区——园区(街区)——孵化器——企业”四级人才服务中心,打造“创客园区(街区)”,实施人才服务专员计划,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菜单式、全方位、个性化服务。 大力实施“三大工程”。 实施领军人才“挖掘工程”,创新“汉阳英才计划”评审评价机制。 实施专业人才“选拔工程”,探索出台顶尖人才担任领导职务、选任“两代表一委员”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实施年轻企业家“成长工程”,建立企业家信息库、“企业家沙龙”等服务平台。 树立“儿童友好”理念,借助武汉领事馆区建设,加快布局和建设一批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平台,提升“童车指数”,推动城市建设模式由“产城人”向“城人产”转变,加快建设“书卷之城、文雅之城、活力之城”。 搭建五大创新创业载体集聚加速汉阳全面崛起新优势“大琴台”文化创意创新汇。 以打造“琴台文化中心升级版”为契机,整合月湖片、归元片、龟山片文化资源,打造全市乃至华中地区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文化创意创新成果“展示区”和“输出地”。 国家级路桥工程设计中心。 充分发挥国内外知名路桥工程设计和建设企业集聚效应,大力发展路桥工程设计产业,让四新地区成为代表全国一流工程设计创意创新水平的前沿地带。 “大会展”创新信息交流带。 依托武汉国际博览中心,让会展本身成为集中展示武汉创新创业成果的舞台,让“大会展”成为推动汉阳乃至武汉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华中智慧健康谷。 以九州通、敬宇堂等医药物流企业为龙头,覆盖华中、辐射全国的高效医药物流配送网络,建立区域化医疗、养老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让汉阳成为国家级智慧健康产业重镇。 华中汽车物流中心。 探索发展“总部+电商+服务”的汽车销售新模式,打造汉阳汽车贸易O2O电商平台。 按照“汽车城市展厅、体验中心以及售后维保中心”定位,加快建设华中汽车贸易中心,让汉阳成为中部车市“风向标”。 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快打造新“汉阳造”升级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智慧物流、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服务业,着手策划实施一批“互联网+”项目,抢占“互联网+”制高点。 重点推进汽车装备、轻工材料、食品医药等领域的互联网先进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应用,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努力成为全市智能制造重要一极。 以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元器件)为突破,大力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高科技含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一批新兴科技型企业成长为行业领军。 围绕优势产业建立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建研究所+技术平台+工程中心+孵化育成中心的“四位一体”产业创新平台。 打造低成本创新创业中心。 以黄金口都市工业园、汉阳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加强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深度对接,积极参与东湖高新“一区多园”建设。 加强创新园区建设,探索“基金+基地”发展模式,建立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低成本创新创业中心。 “4”“4”“4”“2”“1”“1244战略”实施“四大示范工程”,以“互联网+”行动为突破口培育共享经济“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工程“互联网+产业”示范工程“互联网+民生服务”示范工程“互联网+社会治理”示范工程做好“四篇创新文章”,以优势行业为着力点培育产业发展新亮点培育文化创意“国家队”打造“大会展”创新信息交流带建设华中智慧健康谷铸就新“汉阳造”品牌
福州发布助企纾困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举措
福州市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福州市助企纾困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榕工信企〔2022〕181号
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市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以及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我市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经市政府同意,提出以下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强化惠企政策落实
(一)加强惠企政策信息发布。 落深落细落实惠企政策,推动惠企政策发布工作,实时跟进“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门户内容管理系统”关于政策发布的功能设置,督促各入驻审批服务部门补充发布最新的惠企政策,常态化落实信息发布审核工作,重点抽查涉企政策关键词覆盖面情况。
责任单位: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惠企政策精准推送。 依托省、市“党企新时空·政企直通车”平台打造惠企政策直达中小企业的“快速通道”,平台每日更新政策资讯,持续开展惠企政策“点对点”精准推送服务,提升平台惠企政策服务效能,强化惠企政策服务供给,推动各项强企惠企政策落地见效。
(三)大力推广实施“政策云配”。 应用“智能化”技术,拆解各级各类涉企部门资金申报类、资质认定类等惠企政策,逐项建立政策申报条件模型,企业只需填写相关信息,就能出具“政策云配”报告,详细提供匹配成功或不成功的政策信息报告,实现“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的转变。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企业融资支持
(一)用好用足纾困专项资金贷款。 用好用足省级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贷款政策,加大“金服云”平台宣传推介,引导更多企业上平台用平台,鼓励纾困贷款银行向上争取贷款额度,推动纾困贷款多投放、早投放、快投放,精准帮扶暂时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责任单位:市金融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
1.降低担保费率。 在省里融资担保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代偿补偿和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降费奖补。 进一步深化银担合作,推广落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总对总”业务,简化担保审批流程,引导政府性担保机构将担保费率降低至1%左右。
2.鼓励产品创新。 鼓励支持市县两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创新开发政策性专项担保产品,发挥尽职免责制度作用,鼓励拓展业务。
责任单位:市金融局、市金控集团、市财政局牵头,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做好应收账款融资试点奖励。 鼓励工信系统的大企业或供应链的核心企业,通过“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或银行业金融机构自建的供应链融资平台,帮助我省中小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融资,对符合条件的核心企业,从省级切块资金中给予不超过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获得年化融资金额1%的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金融局、市财政局牵头,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用好专项融资政策。 定期梳理上报企业贷款申请,帮助企业对接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利用好“纾困贷”、“外贸贷”等缓解资金压力。 制定融资企业“白名单”,积极争取银行为“白名单”企业提供优惠贷款、专项信贷额度。 加强与进出口银行协同合作,帮助外贸企业融资。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金融局、市财政局牵头,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积极推进产融合作。 按照分类施策、分业指导、有保有压的原则,引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实现产业与金融协调发展,互利共赢。 市、县(市)区有关单位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产融合作政银企对接,切实协调解决重点项目融资需求。
责任单位:市金融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牵头,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鼓励企业对接国家基金。 对企业获得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或其一级子基金股权投资支持的,按照实际到资额分别给予5‰、1%奖励,最高100万元。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金融局、市财政局牵头,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企业要素保障
(一)稳定出口航运。 用好《福州市促进航运业发展奖励办法》和《福州港口生产发展扶持政策(2021-2022年)》,加强政策宣传,鼓励航运企业新增运输船舶,提高运力规模,巩固并新增集装箱内外贸航线,发展集装箱水水中转、海铁联运、散改集等业务、大宗散货水水中转业务、整车进出口业务,推动集装箱陆地港场站建设。 根据省里“强省会”战略部署,并结合市场情况变化,及时优化完善扶持政策,打造海丝枢纽港,推动福州港高质量发展。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保障企业用电。 加强电力运行调度,保障电力供应。 落实电力市场交易工作,对暂未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的中小企业,由电网企业向发电企业代理购电,保障中小企业用电需求。 强化用电报装服务,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水平,开展供电方案现场答复,竣工检验“云上办”服务,推广应用“刷脸办电”服务、“房产+用电”联动过户服务,成立“线上服务窗口”,实现客户“无感”办电,通过数字系统赋能服务客户水平提升。
责任单位:国家福州供电公司牵头,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支持企业稳岗扩岗。 按照省人社厅部署,阶段性降低 失业保险 费率。 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 对经工信和人社等部门认定、积极采取措施稳定职工队伍,并在春节期间保持连续生产的重点企业,给予一次性稳就业奖补。 延续实施春节期间用工调剂补贴标准至2022年底,对符合条件的各类用工调剂平台为我市重点企业调剂员工,且稳定就业 1个月以上,按人均500元标准予以补助。 加强与中西部地区劳务协作,年内安排在中西部省份建立50个以上专门面向福州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劳务协作基地,并对每个劳务基地予以一次性建站补助、运行补助、输转奖补,聘请用工服务专员,委托其在当地宣传发动、对接招聘。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升园区公共功能。 推广园区“七通一平”标准化建设,推动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布点。 合理规划园区功能布局,完善住房、教育、医疗、商业等生产生活配套,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用好用足中央、省级支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相关政策,可将园区内工业项目配套设施用地占项目总用地比例上限由7%提高到15%,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 推动园区内或周边的44所幼儿园、中小学以及21所医疗机构加快动建、改扩建。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园区管委会,市资源规划局、市房管局、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通管办按职责负责。
四、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一)保障中小企业账款及时支付。 常态化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认真贯彻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福建省贯彻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若干措施》,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牵头,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共建中国(福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升我市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水平。 部署开展重点领域行政执法保护专项行动,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抢注行为,严厉查处假冒专利、专利侵权及商标、著作权侵权等违法行为,加强展会、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探索建立仲裁、调解优先推荐机制,推广利用调解方式快速解决纠纷。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委宣传部(版权局)、福州仲裁委员会,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规范生态环境文明执法效能。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福建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规则和基准(试行)》及福州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相关规定开展行政处罚工作,对首违和轻微违法行为,能及时改正且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根据《行政处罚法》和省生态环境厅执法清单规定不予处罚,严格规范公正严明执法,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完善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名单,优先吸收治污水平高、环境管理规范的企业,对正面清单内企业采用自动在线监控、用电用能监控、走航车、无人机、视频检查等非现场检查方式为主的差异化监管,并积极开展指导帮扶。
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一)支持小微出口企业。 引导小微企业通过福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线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保障出口安全。 加大对外贸企业出运前保险、进口预付款险、买家限额等贸易关键环节的支持。 积极推广应用“小微资信红绿灯”和“中国信保小微学院”。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牵头,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负责。
(二)为示范企业、基地创造条件。 对新增遴选的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给予不超过25万元配套资金奖励;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给予不超过50万元配套资金奖励(含省级补差奖励),国家工业遗产项目,给予不超过40万元配套资金奖励(含省级补差奖励);对新遴选的服务型制造示范县(市)、区,给予不超过50万元配套资金奖励。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牵头,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
(一)鼓励产学研合作。 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的产学研项目。 对已实现产业化的联合开发项目且企业支付给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开发合作费用达20万元(含)以上的,按支付金额的50%对企业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最高补助50万元。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牵头,各县(市)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负责。
(二)鼓励企业开展工业设计活动。 对新认定的工业设计中心予以奖励,其中: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奖励80万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在省里奖励50万元的基础上,再配套奖励20万元;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奖励30万元。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牵头,各县(市)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负责。
(三)鼓励企业提升规模。 对首次提升规模或新建投产并纳统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分三年兑现。 若企业“小升规”之后三年内又退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库,则尚未兑现的奖励资金部分将不再兑现。 所需资金按照市、(县)区两级现行财政体制分担。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打造中小企业成长链条。 加强“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中小企业梯度培养,在获得省级财政奖励的前提下,我市对上一年度推动实施梯度培养成效明显的前三名县(市)区(含高新区)给予奖励。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局,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鼓励企业增资扩产
(一)技改项目设备和信息化投资补助。 对技改项目年度技改设备和信息化建设投资额达500万元(含)以上,并纳入固投统计的项目,市财政按其年度技改设备和信息化建设投资额(不含增值税)的3%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最高补助500万元。 各县(市)区可参照市级政策,根据经济发展实际和项目投资情况,制定相应政策。
(二)省重点技改项目完工投产奖励。 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完工投产,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000万元以上,且完工投产当年企业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度有增长的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按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实际设备(含技术、软件等)投资额,由省级财政按不超过5%的比例给予奖励,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其中省级工业龙头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牵头,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一)提高资金奖励标准。 对新认定的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由省级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20万元、50万元奖励,在省级奖励的基础上市财政再分别给予50%的配套奖励。 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专精特新”企业配套资金支持。
(二)鼓励实施技术改造。 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专精特新”企业申报省重点技改项目,申报时可不受投资额条件限制。 入库后纳入省技改融资支持政策对接和支持范围。
(三)开展“专精特新八闽行”活动。 在2022年底前,对全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地走访,开展调研服务,为每家企业配备一名服务专员,听取企业意见建议,解决实际困难。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牵头,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优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一)支持创业创新建设。 对新获评的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在省级切块奖励基础上,给予50%的配套奖励。 对参加“创响福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企业和创客,在省级奖励基础上分别给予市级配套50%的奖励。 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牵头,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提升福州市“党企新时空·政企直通车”平台服务效能。 进一步完善健全平台运营机制,以企业诉求为着力点,针对企业需求,开展精准服务。 推动“党企新时空·政企直通车”平台与福州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e福州等平台互相对接、协同办理。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牵头,市“智慧福州”管理中心、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充分发挥市工商联作用
1.及时反映诉求。 加强对小微企业的走访,了解企业负责人思想动态和企业运行情况,听取对我市小微企业政策的意见建议,收集企业的困难、诉求,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推动我市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2.深入调查研究。 配合做好全国工商联关于民营企业政策落实情况和运行状况调查工作,邀请小微企业代表参加省、市有关部门的经济课题调研、专题调研、会议活动等。
3.搭建银企对接平台。 组织会员企业与金融机构面对面交流,推介金融产品,答疑解惑,增进银企互信互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责任单位:市工商联牵头,各县(市)区、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本政策措施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所涉及的资金奖补政策适用年限为2022年至2025年。 中小企业获得贷款贴息、认定类和奖励类项目的资金补助,可同时享受其他省级资金补助。
福州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代章)
2022年8月3日
国家十二五规划推出了那些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国家十二五规划推出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一、进一步增强创业创新活力和吸纳就业能力坚持把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促进市场主体发展作为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鼓励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力争“十二五”期间中小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 坚持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力度,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 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破除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障碍,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等领域,拓展企业发展空间;鼓励创办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 落实并加快完善鼓励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改善行政管理,加强创业服务,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主攻方向,力争到“十二五”末取得重大进展。 优化产业分布结构。 引导中小企业进入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在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以及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域的发展;鼓励中小企业进入服务外包、游戏动漫、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新兴领域,拓展发展空间。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引导东部中小企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加快中西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优化企业规模结构。 支持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做强做大,成为主业突出、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具有规模效益、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成为大企业或龙头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中的骨干企业。 鼓励中小企业适应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需求,成为一定区域和细分市场的“小巨人”企业。 优化企业产品结构。 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名牌产品的数量和比重,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培育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名牌产品,保护老字号等传统品牌,加大驰(著)名商标培育扶持力度。 提升产品质量,扶持优质产品,加强质量安全保障。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环保、土地、产业政策等手段,加快淘汰中小企业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节约资源和能源。 三、进一步提高“专精特新”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坚持把走“专精特新”之路作为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把集聚发展作为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着力点,建立起企业间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努力形成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积极推动以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品牌企业为主导、专业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建设。 加强统筹规划,坚持市场导向,突出地区优势和特色,发展专业化产业集群。 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特点,探索多种类型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加强产业集群环境建设,改善产业集聚条件。 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提高生产工艺、产品和服务、市场专业化水平,成为产业链中某个环节的强者。 培育为大企业和龙头企业配套的生产关键零部件、元器件的骨干型中小企业。 鼓励为大企业配套,加强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培育一批“配套专家”。 支持中小企业精细化发展,建立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开展精细管理,生产精良的产品,提供精致服务。 用高、精、尖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 鼓励中小企业走差异化成长道路,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支持中小企业特色化发展,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从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出发,在“特”字上做文章,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特色服务等。 支持中小企业新颖化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功能创新,实现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新”取胜,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坚持把完善治理结构、推进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作为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基础,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建立较为完善、易于实施、行之有效的中小企业科学管理制度;形成一大批战略管理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节能环保意识、诚信意识强,质量管理、品牌管理、安全管理、营销管理水平高,财务管理规范,治理结构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完善中小企业治理结构,推动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开放股权,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 加强中小企业基础管理,强化战略、财务、营销、品牌、质量、风险、安全和节能管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和职工队伍。 加强环境保护,搞好清洁生产、安全生产。 建立和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五、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坚持把完善服务体系作为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保障,力争到“十二五”末中小企业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和优化配置服务资源,推动形成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核心,以行业协会(商会)和专业服务机构等为依托,各层级服务机构纵向贯通、各类服务机构横向协同、各类服务资源开放共享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