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电影 神作变烂片 其实你看的是被删减了7分钟的 先别骂了

在内地,电影情节被删减的内容,怕是足以出一本书了。

分级、审查、尺度不能太大、价值观要正确……

毕竟这事咱们的娄烨导演最有话语权了。

今天说一部18年前的“惨案”。

这部电影是在2003年香港上映的,由杜琪峰执导,刘德华、张柏芝主演。

影片时长是92分钟。

这部电影在刚上映时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不仅创造了香港本土电影史票房第三的好成绩,还一度超越当时的《无间道2》!

并获得了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可能杜琪峰想扩宽在内地的知名度,于是带着电影“北上”了。

经过多次修改,这部电影终于在内地影院问世,片长85分钟。

有人说,不就是删减了7分钟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寄生兽》删了46分钟,《天国王朝》狂删50分钟……

但千万别小看了这7分钟。

未删前,被封神作;删减后,成了“烂片”。

说到这里,肯定有老影迷猜到了——

《大只佬》

在内地上映后,它有了个响亮的名字:《大块头有大智慧》。

而影片之所以被删减的理由,是因为“有宣扬封建迷信思想之嫌”。

年少懵懂的我们,总是把这部电影当爱情喜剧看。

在张柏芝、刘德华两人在香港轩尼诗道深夜牵手一分钟的场面,真的让人心醉神迷。

多少人曾爱恋刘德华和吴倩莲在《天若有情》中骑摩托帅气靓女的银幕形象。

却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他不会骑摩托的囧样哈哈大笑。

另外还有点害怕,女警花脑袋被割挂在树上的那一幕,一度成为很多人的童年阴影。

直到多年后看了完整版之后,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先来一起回顾下剧情,这里以完整版为准。

(以下还是以“大只佬”称谓)

一气呵成的作品,少掉任何一段都会让整部剧本失去原有的风味,而且一闪神就会失掉电影的准头。

所以必须要从头到尾都聚精会神地关注,看完之后只有“满足”两个字可以形容。

《大只佬》绝对是符合这样标准的作品。

“对不起,我不做和尚很久了,帮不了你。”

一个俱乐部中,一群年轻少妇围绕着在舞台上努力跳动的三位猛男,就在气氛最high的时候,一群埋伏已久的警察拿出了证件,结束了这场闹剧,刘德华饰演的大只佬奋力脱逃,张柏芝饰演的女警察李凤仪追出。

同时,重案组正调查一件骇人听闻的杀人案件,重案组的头儿钟Sir在一只警犬的吠声下注意到一个铁桶,他用工具打开了盖子,却在其中看见一名印度人躲在里头,他是凶手。

押解犯人途中,凶手脱逃。

大只佬撞上了印度人,却在一只警犬身后看见了一名小孩追打一只小狗。

李凤仪拔枪想阻止印度人,却不小心走火射杀了那只警犬。

大只佬这是才正视李凤仪,却在她的身后看见了一名砍无数人头的日本兵。

这部片在一开始就抛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大只佬看见了什么?

他在狗身上看见了一名小孩追打一只狗,他又在李凤仪身上看见了一名日本兵。

编剧韦家辉一连抛出很多问题,当然一开始是无解的,必须要等到影片后半段才会解谜。

警局中,大只佬过去的身份被揭开,原来他在30岁之前是一名和尚。

李凤仪被调到重案组去协助调查,她负责拿着录影机拍摄其他人办案的一举一动。

大只佬在灯红酒绿之后看着被包扎的右手,想起了他与一名女子的过往,决定了一件事。

命案现场中,李凤仪见识到了大只佬重新还原凶案发生的经过的特异能力。

她开始相信眼前这一名壮硕的男子应该可以帮她解开这件无解的案件。

停尸房中,大只佬看见了一段又一段的背叛与仇恨,他开始在脑中重建起整件案子背后的原因。

车站中,一名红衣女子带着一包很大的旅行袋,警方锁定了那名印度人可能藏身的地点,就在双方杀红眼的同时,大只佬摆平了那名凶手。

这一段解释了大只佬看见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我不是有预知能力,我不是看相的。我是看到这个果,就能见到因。看到一个人死或者快要死我就可以知道他会死以及他会怎么死,我看到的死跟你们所看到的死不一样,而是以前发生的事好像跟现在不相关,但是事实上又有关。

他所见到的并非人死亡那一刹那的死因,而是上辈子做了什么事情导致这一辈子的死因。

简单说就是“因果”。

因为上辈子所做的因,导致这辈子死亡的果;

而他能见到果,就知道是什么“因”所导致这样的“果”。

说起来有点复杂,其实不难懂。

编剧用这个方式来表达佛教的“轮回”观念。

这辈子所发生的事情,到了下辈子又会再发生一遍,为的是解开上辈子的仇恨,以及罪债。

佛家看重的并非你今世的果,而是你所种下的因。

“几年前,我坐在一棵树下,看着打死的小鸟,看见因果,我知道是公道,但是我不会做和尚。”

五台山上,李凤仪向大只佬的师父询问他的身世,得知大只佬的好朋友小翠被一名叫孙果的逃犯打死。

大只佬(了因和尚)在树下奋力挥棍乱舞,错手打死了一只小鸟,他很伤心,坐在树下七日七夜。

他说自己看见了“因果”,便脱下袈裟下山离去。

而之所以大只佬第一次在李凤仪身上看到死人,是因为李凤仪命不久矣。

大只佬被她的善良打动而出手救她两次。

可是他发现无论怎样救,始终改变不了她难逃一死的命运。

李凤仪说,我既然没有上辈子的记忆,上辈子的我是日本兵,乱杀人,为什么前世的孽要我还,岂不是很不公平吗?

无奈他只能向李凤仪解释:

不是前世今生。李凤仪不是日本兵,日本兵不是李凤仪,但日本兵杀了人,李凤仪便要死。

于是佛家说,因果报应有时是会发生在下一世的。

就像电影中说的:你这辈子打狗,下辈子就当狗。你这辈子救了谁,谁下辈子就会救你。

警犬跟逃犯两段故事都是用来描述这个概念。

而海报上写的“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也是在印证这一点。

过去寺庙的文武和尚核实来看大只佬,文师父说:这个女孩的确恶业太重,你帮不了她的。

大只佬接着说:那谁能帮她?文师父说:当然是你。

大只佬说:是我还是她自己?

这时候,文师父愣了一下,接着说:你为什么要帮她?

大只佬说:因为我看到了她的善良。

文师傅点了点头:那就对了,是她的善良帮了她自己,再给这孩子一点时间吧。

李凤仪明白宿命后,决定死得有意义一点,于是上山找孙果,以解了因心结。

她果然被杀,头颅被割掉,挂在树上和埋在土里的尸体。

大只佬因为李凤仪的死,愤怒地再次上山去找孙果,重演了当年一模一样的举动。

直到此时,他都还没有发现他心中的魔。

正是在山中,他遇到了另一个大只佬,遇到了那个他心中的魔,并消灭了这个魔,这时才发生了第二次死亡。

那另一个在山中如野人般大只佬,他是谁?

原来,当初他在树下打坐了七天七夜之后,脱下袈裟,一个大只佬下了山,另一个大只佬却仍然留在山中,带着愤怒继续寻找孙果。

山中的野人大只佬杀了孙果,并且自己就成为孙果,后来又杀了李凤仪(孙果是谁不重要,他只是一个代名词,关于愤怒、报复、嗜杀的代名词)。

当大只佬发现这一点时,两个大只佬展开了交战。

这里意味着,大只佬又再度死了一次。

这第二次死亡,穿透了他的心魔,他才算是顿悟。

片中,两个大只佬相遇的那个段落,一点也不扑朔迷离。

只不过就是把大只佬自己的两个面貌给形象化、具体化。

下了山的大只佬发现,当年虽然他下了山,但是却把嗜杀的孙果放在他的心里,也一起带下山。

他在山下,一心一意要作为因果业报的执行者,去惩罚所有有罪的人。

并且把这样的惩罚解释为“应验了因果”。

也就是说,他在山下处处看见孙果,处处在惩罚孙果,等于他从未下山,他一直留在山上。

第一次死亡,带来的是超我,是个僵化拘守于因果业报、自以为参透因果但却我执深重的刽子手。

第二次死亡,才是真正地死掉,让超我死掉,去我执。

看到因果、明白因果、了解因果,是为了要脱离因果、放下因果、忘却因果,而不是要去重复它或纠缠它。

会去重复前世的因果,仅仅只是因为我在今生不敢去经历我的死亡,我就只好逃到前世或来生之中,但逃来逃去始终逃不掉。

因为不管怎么逃,还是有个“我”,“我”还没有死。

于是放下屠刀,最后重披袈裟继续当了和尚。

由当年的去红尘入佛门,到今日再度放下执念入佛门。

由满身肌肉的大只佬变成真正的了因和尚时,此时他强壮的肉身也已经消失不见。

这一段设计的真的很巧妙,强大的肌肉,凸显了人类的力量。

然而在面对生死轮回的宿命时,人类又显得是如此的无力。

所以,影片的最后,了因将感化成功的孙果交给警察时,他已经是无嗔无喜真正的出家之人了。

但李凤仪早在大只佬之前就已经悟到了这一点。

在结尾处,她站在山顶上,手握蒲公英的种子,许下普度众生的愿望:

希望以后不会再有人杀人!

而她最后的死,也带出了另一个概念“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一开始由钟Sir带出,他因为愤怒而殴打逃犯,被逃犯攻击,而后又差点因为愤怒而杀了逃犯,但被大只佬制止。

他事后曾问大只佬,如果当时他杀了逃犯会怎样,大只佬只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而最后亦用“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收尾,两个了因可以说是一念之差的状况,一个杀了孙果,一个带孙果下山了结恩怨。

正如电影一开始那个捡废品的老太太捡起被人乱丢的塑料瓶一样。

瓶子即是因果。乱丢瓶子的人是造因的人,而拣瓶子的老太太就是来还果的人。同一个因果,但却不是同一个人。

老太太捡起了这个瓶子,可能是一段“因”的开始,也可能是一段“果”的结束。

其实从始至终,两个大只佬都能看见因果,只不过一个是善因,一个是恶果。

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也是这个道理了。

就像圣严法师曾经在与张学友的对谈中说到:

我不谈轮回。假使说,你发现前世你的母亲,是你今生的妻子,你要如何自处?

对于因果轮回,用圣严法师的话来说: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更重要的是放下它。

而在这里也就能看出原版跟内地版的区别了。

其实所说的“删减”是“重新剪辑”的意思。

原版里两段较大尺度的动作戏——大块头把印度人扭曲包裹在天花板通风管中、飞贼被大块头包裹在卫星接收器中。

这两段戏码其实都是存在于内地版的。

最致命的,还是情节逻辑紊乱的问题。

原版里,大只佬之所以会两次帮助李凤仪死里逃生,是因为被她今世的善良感化。

但内地版变成了大只佬帮助会帮助李凤仪,是因为她跟死去的小翠很像。

而李凤仪从一个警察的身份变成了大只佬的“小迷妹”。

原版有一段过渡的铺垫,内地版则没有。

这就导致让人看后感觉十分突兀,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

这个重新剪辑不仅破坏了影片原本的故事立意,这么一部“神作”突然变成廉价的爱情片。

这也不难怪杜琪峰后面也表示,自己只拍过《大只佬》,没有拍过《大块头有大智慧》。

对于《大只佬》这部片还是很难定义,有人说这是惊悚片,有人说这是动作片。

这可能跟导演是杜琪峰有关。

要说现今香港最有自己风格的导演,还真得数他了!

他的电影经常会有意无意地透露出独特的“宿世轮回”观念,也许这部分主要是来自于编剧韦家辉也说不定,反正他俩一同合作的电影,老实说,每一部都不错。

有人说银河映像所制作出的电影都很“另类”,不同于现在市面上所看到的电影,风格强烈、灰色冷调、画面震撼。

银河映像出品的电影最明显的特色就是:一开场就能吸引住观众。

这一点在现在很多的商业电影中越来越少见,过去王晶在巅峰期的时候还会有,但是现在还这么做而且敢这么做的似乎只剩下杜琪峰了。

杜琪峰、韦家辉的电影看完之后可以想到很多,但是都很难将之述诸文字。

刘德华在千禧年之后其实本身的戏味已经完全散发出来,特别是在杜琪峰的“调教”之下让演技更加浓厚。

有趣的是,《大只佬》根本就是为他而设计的。

如果由别人来饰演可能就一点都不吸引人,是没有现在的这种感觉的。

刘德华也凭借这部电影,拿到了演艺生涯的第二个影帝奖。

这也是银河映像的另一项特色,每一部戏都只能让现在的这些角色来演。

如《神探》就一定要刘青云、《枪火》与《放逐》就一定要那五人去饰演、《黑社会》就一定要让梁家辉跟任达华才有那种火花。

《忘不了》少不了张柏芝、《金鸡2》的张学友、《机动部队》的任达华,《无间道2》的吴镇宇等等。

这种量身订做的剧本,谁也抢不走!

正因为如此,《大只佬》的刘德华就显得更加重要。

在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颁奖典礼上。

主持人曾志伟是这样说的:

角色性格与形态上多元化之演变,《大只佬》为刘德华演过的众多角色中最复杂一部,由嬉笑混混、悲怒交杂到大彻大悟都掌握精准,真情流露,有奔放狂情亦不乏含蓄内敛,配合故事主旨难能可贵,诚是刘德华至今代表作。

而对于同期上映的《无间道2》,刘伟强也表示对这部电影大写的服气。

说它拍出了香港电影该有的深度!

值得一提的是,张兆辉的实力真的超乎我的想象。

1993年他与杜琪峰第一次合作,之后的电影路就停了,直到2003年才再出现继续拍电影。

一个异军突起的戏精,相信之后会做主角位置的。

说了这么多,也希望各位有空的时候可以看看,一窥这个被低估的配角。

有趣的是,有网友传出的106分钟的导演剪辑版,结局是不一样的。

李凤仪在与孙果打斗的过程中救下坠落山谷的孙果。

警察在此刻搜山,慌乱中走火,孙果在这时替李凤仪挡了一枪,最后他死了。

此时的大结局是孙国相当于替李凤仪应下此劫,同时也自己也得到了救赎,李凤仪活到了最后……

对于这个版本,或许更高明一些,李凤仪只是在这时活了下来,结局并没有交代李凤仪以后会还会不会应劫。

这个悬念,相信明白“因果”论的观众自然一目了然。


推荐一部日本黑帮电影

杀手阿一你愿意相信的话,这是一个关于死亡,记忆,恐惧,痛楚的爱情故事。 爱得要死。 如果没有浅野忠信,我不会反对这是一部烂片,而且是典型的日本烂片。 铺张浪费的鲜血,内脏,点缀少量的脑浆和精液,关键词囊括黑社会、校园暴力、虐杀、强奸,背景是将以上所述视为日常生活家常便饭的东京新宿,仿佛借此有了一点现实的厚度,但仍然抵消不了这一秒在我脑中随着车轮飞转的景象:一群自己掐着自己脖子万分恐惧的卡通纸偶,只有一个骇人听闻的姿势,恶狠狠地cult,也只是cute。 如果没有浅野忠信,原作山本英夫,两大日式暴力美学头目御用摄影师山本英夫,特技师松井佑一,如此强悍的班底,追加一个被誉为北野武接班人,日本cult电影代表人物、拍摄AV电影出身的导演;割舌,腰斩,裂口男这些广为流传的大场面,附赠《铁男》和《双生儿》导演冢本晋也、《盗信情缘》导演萨布的友情出演,足以让期待感官刺激的猎奇者兴奋难眠而另一些人从沙发跳起落荒而逃。 如果没有浅野忠信。 而这个假设不成立,所以《杀手阿一》只是半部烂片,像一个窑变的面具,一半粗制滥造,一半鬼斧神工,扭曲,凌厉,不对称。 因为丑得厉害,所以美。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就暴力美学进行新一轮的解剖……但其实,我是骗你的。 自然,某类电影接受程度在帕索里尼和大卫·克隆伯格之下的人群,瞥一眼《杀手阿一》的封面就会胆裂心寒地咒骂世风日下;《异形》爱好者在这部电影里也没有一席之地——多半会像我一样挑剔这PS这剪辑技术很不成熟啊。 剩下大呼小叫的,恐怕是装样或者根本对血腥毫无概念。 但作为商业片,是的,这噱头还没有到达它要迎合的观众的兴奋点。 它甚至是纯洁的,在光怪陆离的外表下,不颠覆道德,不戏弄信仰,只有个体漫长的内心挣扎,镜头的跳接转换和语言的遮遮掩掩间完成了对视觉的挑战,仅有的几个血腥特写的震撼力也被琐碎的情节分薄冲淡。 总体沉闷不堪,非常糟糕的结构、镜头和处理方式,不,与其说糟糕,不如说是向先锋靠拢的一次失败的尝试。 电影带着飞速转动的车轮进入我们的视野,高速摄影晃成繁华都市的另类侧面,破碎粘稠的叙事慢慢滑落,逐点凝聚,从中浮现一条并不清晰的线索,对后现代熟悉的朋友们会马上联想到巴塔耶和福柯:对死亡的迷恋与对界限的确认与超越。 《杀手阿一》里面每个人都在做一个不是自己的梦。 不论是阿一,垣原,还是立花/KAREN。 都在寻找自己灵魂栖息的所在——逃避灵魂的真正所在。 当这梦开始重叠混淆,当这种自我压抑——释放——再压抑的规训到达了自我能够平衡的极限,毁灭开始了。 阿一以卡通英雄造型和惨痛过去来自我催眠,他清楚知道,在自己扮演的这个勇敢形象之下,他依然是那个卑微的,任何人都可以往他头上踩一脚的孩子。 阿一的症结在于,他本身迷恋暴力,被暴力伤害反而使他更向往那种暴力,然而他不敢。 他的道德感竭力反对这一事实。 而他的力量是外力强加给他的,阿叔的催眠一说只是在暗示这一点,所以导演用立花/KAREN来澄清,同时给出另外的暗示:校园暴力的普遍和泛滥。 立花/KAREN的再度出现,阿一仿佛从宿命中挣脱出来,但事实是,当他误杀了哥哥金子,他在那其中照见自己过去的孩子阿武对他拳脚交加,他终于明白自己的存在看不见拯救之光,他仍在犯罪,双重犯罪。 这一切,没有任何改变。 长期以来,与其说阿一在杀人,不如说他在自杀。 与阿一涕泪交加的矛盾形象相比,垣原这个角色反而不讨好,阿一卡通然而丰富可信,垣原恐怕只会在受众心目中留下一堆感叹号。 但浅野忠信,以他出色的演技使得这个角色得到迷人细腻的光泽和结实的说服力,让这部电影从烂片中一跃而起。 啊哈,这些形容词多么空洞,我也不相信垣原可以通过恶劣的穿衣品位(笑)使得非理性获得某种在场的真实性。 但浅野忠信做到了,让本来只是串起整个故事的垣原,成为《杀手阿一》的核心,所有分支再次凝聚成撼人的巨大力量。 我们无法得知垣原的来历和出生,想必又是一笔烂得血肉模糊的糊涂账,只能从那些片段中推断大概:“你的暴力里面没有感情”,这点睛之句分明是说,垣原从前感受过一种有感情的暴力,或者更进一步:以暴力为表现形式的感情。 在他与KAREN的对手戏中,这个逻辑清楚表现为:爱得越深,打得越狠。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趋乐避苦的,垣原的反熵过程说明了什么?他以为自己是被爱着的吧。 如此深深地被爱着。 就像电影开始阿一遭遇的那个妓女,与不被关注、不被爱的更大的痛苦相比,宁可选择肉体的折磨。 久而久之,爱与暴力与恐惧就建立了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等式,阿一同样认可这个逻辑,所以他对那个妓女说,他将取代那个男人来殴打她——在垣原和阿一那里,他们已经不知道爱的正确方式是什么,甚至叫不出它的名字。 在片尾,垣原把自己捅聋以拒绝同类的哭声,这绝望不仅来自崩溃的阿一同样来自他自己的身体深处。 于是垣原产生了幻觉——从阿叔在垣原额头没有发现任何伤痕这一细节看,垣原根本就是坠楼自杀。 剧终回头的那名少年,实际上,是长大了的阿武。 垣原想象自己被阿一杀死,想象阿一杀了阿武,然而一切事情都没有发生。 在安生芳雄这个唯一能给垣原带来爱的暴力的人消失之后,垣原陷入了绝望。 直到获知阿一的存在,他又重新感到爱和恐惧的颤栗,以至于阿一丧失杀人意志之后,垣原不能够接受现实,无法接受阿一的崩溃——他不能再被暴力“爱”了。 他只能选择自我毁灭,用死——这种我们定义为痛苦的极限来为他追逐极限的生命画上句号。 以杀止杀,以痛来为幽冥空虚的痛止痛。 这种释放和静止,对于他们的人生和自我,也许是一种另类的救赎。 这些沉默的晦涩的扭曲的情感,最后都只能被死亡吞噬。 啊让我们静下心,顺着阿一的目光抬头看横在头顶天空的纠缠电线,找出它的脉络和开端,思考这些纷至沓来的人物因为什么,如何相遇,碰撞,纠缠,以至于成了一团需要一刀劈开的死结?是那个叫山本英夫还是这个叫三池崇史的妄想狂么?是这个视变态为常态漠不关心的社会?还是此刻或者在午夜街头烂醉如泥,在显示屏前边睁着枯涩的眼睛,突如其来开始嚎陶痛哭的你和我?然后那名叫浅野忠信的金发幽灵就会从暗地里浮上来,把A面的光明唱完,翻到黑暗的B面。

为什么最近几年印度频出让人叫好的电影,而中国电影总是被人吐槽?

印度有一家非常知名的电影,公司叫宝莱坞。 可以这样说,这部电影公司的制作水准已经是世界领先。 也并不能说印度频出让人叫好的电影,而中国的电影市场就被忽略,只不过我们所关注的印度电影都是最经典的,如果每一年把中国最优秀的几部作品拿出来和印度对比的话,其实两者相差不多。

在印度也有很多烂片,每年的出产量也是巨大的。 其实我并不觉得印度电影好看,因为好端端的一个电影,看着看着突然间就出来跳舞唱歌,而且不管任何的电影都有这样的行为就有一点无法接受。 印度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应该就是在特效方面,而中国这几年在特效这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好,今年上映的流浪地球就是我们特效片的里程碑。

我相信我们国产的电影肯定会越来越好,不要拿印度作为我们的竞争对手,就像中国有一句古话和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 我们要把竞争对手看作好莱坞,这样我们才会成长。 在中国我最喜欢的导演有两位一个是杜琪峰,还有一个就是冯小刚。

他们基本上没有烂片,并且不会过度宣扬置身影片,他们获得的成功完完全全都是观众的口碑,所以中国的电影如果想要进行大的发展就需要多向这两位导演来学习,尤其是杜琪峰。 他的电影值得反复去观看,每一部影片都特别的精彩。

有没有一部本应是烂片的电影,被演员力挽狂澜,变成了经典?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有!最经典的当属《东成西就》。 这部片子放在今天都依然深受大家的喜爱,里面的演员在当时都是当红的,放到今天也依然是个顶个的巨星。

这部电影其实毫无逻辑可言,纯粹是在注水。 剧情很迷,cp跟我们看到的金庸武侠中的完全不一样,全是神仙在打架。 里面的爱情故事非常的狗血,我爱你,你爱他,他却爱着我,好在大团圆结局,每个人的归宿也是好的。 而且演员们搞笑起来也非常的放得开,至少再后来再也没有看他这样的画面了。 作为一部赶工的贺岁片,一直到今天依然是经典,可以说演员功不可没。 但就是这一锅注水肉让我们吃的津津有味,毕竟换成名不见经传的演员来演,观众只会骂一声废品,然后丢废品桶里面。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周星驰的电影了。 周星驰虽然在影坛中的地位很高,但是不代表他没有拍过烂片。 典型的是《赌侠2》,这部电影明显是模仿周润发的,如果换成别人来演,肯定要演砸,但是换成周星驰,他用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将这部烂片演成了经典。 这部片子中,出名的演员其实也很多,但是如果缺少了周星驰的话,成为经典的可能性也不大了。

烂片遇上好演员可以成为经典,同理好的剧本如果没有好的演员也一样会成为烂片。 而如果遇上好的剧本和好的演员,那么在观众看来,才是视觉上的享受。

新生代球员的对决无需与三巨头比较 纳达尔 他们正在成长
火爆围观 ! 广交会上 实探 新能源汽车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