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见远古人类生活场景 走进湖北雕龙碑遗址

中新网襄阳10月15日电 题:走进湖北雕龙碑遗址 窥见远古人类生活场景

记者 武一力

在湖北枣阳市武庄村的农田之间,有座红砖围起的院落,入口处立着一块写有“雕龙碑遗址”的石碑。来自各地的游客15日来此参观,从雕龙碑遗址中窥见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

10月15日,航拍湖北枣阳雕龙碑遗址。周星亮 摄

雕龙碑文物管理处主任鲍明长介绍,雕龙碑遗址是1957年湖北省文物普查时发现的。遗址距今6300年至4800年,地处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交汇处,位于中国古代南北交通要道的随(州)枣(阳)走廊,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因遗址附近曾竖有一刻有双龙戏珠的石碑,故名“雕龙碑”。遗址核心区现存面积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

1990年至1992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先后五次发掘,在15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掘出土20多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房基,大型氏族公共墓地两处,墓葬133座,灰坑75座,婴儿瓮棺葬63座,祭祀坑37座,并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玉器、角、蚌类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及装饰品近3000件。

10月15日,游客参观湖北枣阳雕龙碑遗址。杨东 摄

记者在雕龙碑遗址房基展厅看到,房基四周有多处凹槽。鲍明长说,在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推拉式屋门结构,这些依稀可见的凹槽就类似推拉门的滑轨。此外,还发现了大型多间房屋结构,面积约100平方米,“这和现代单元房很像,说明当时社会已达到很高的文明程度。”他说。

鲍明长表示,雕龙碑遗址对研究古代长江、黄河流域文化交流融合具有学术意义。高水平房屋建筑、高效农业生产工具和大量水、旱耕地的粮食发现,说明了生产水平发达、耕地面积扩大,这些都对探究中国都邑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如今雕龙碑遗址每年接待游客约3万人次,不少考古爱好者专程来到枣阳,触摸这段数千年前的历史。(完)


湖北随州怎么来的

史 前 时 期据考古发掘表明,在距今5000年至6000年前,已有一支远古人类在随州生息劳作。 1957年6月,湖北省文管会文物调查组在距随州市区约5公里的山地采集到一件石英岩打制的石器。 经专家鉴定,确认这件石器是旧石器。 这是湖北乃至长江流域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遗物。 随州境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文物十分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50余处,新石器时代文物近几年来3000件。 其中,较著名的有淅河西花园遗址和三里岗冷皮垭遗址。 淅河西花园遗址距随州城约20公里,遗址分上下二层。 下层因潜入水面以下,未能大规模发掘,从出土少部分遗物来看,已证实其文化内涵与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类似。 上层为屈家岭文化层。 在这一层中发掘房基5座,皆由红烧土块堆积而成,木骨泥墙,茅草盖顶。 还发现大量稻谷壳、窖穴、成人墓葬、儿童瓮棺葬及当时人们使用的石刀、石铲、石斧、石锛等生产工具和彩陶壶、杯、钵、豆、碗、罐、鼎、盆、锅、甑、空心陶器、玉珠等大量生活用具和工艺品。 三里岗冷皮垭遗址距随州城西南约40公里。 遗址中不仅出土了磨制石斧、石刀、石镰、石箭镞等石器,而且出土了夹砂陶、泥质灰陶及泥质磨光黑陶等陶器,尢其以彩绘蛋壳黑陶最为典型,还发现了大量含稻谷壳的红绕土块。 经专家分析鉴定,其文化内涵包括屈家岭文化和中原地区龙山文化这两种文化遗存。 大约5000年至6000年前,炎帝神农部落在随州一带繁衍生息。 关于炎帝神农其人,据大量文献记载和当今学者考证,有“一人说”,即炎帝就是神农,神农就是炎帝;有“合二而一说”,即春秋早期时,炎帝、神农分见文献,春秋中期后,周人与楚蛮融合,南北方共尊的炎帝、神农合成炎帝神农氏。 两种称号合二而一过程大致完成于秦汉之际。 也有“代表说”,“文化英雄说“,即炎神农是新石器中晚期南方部落首领的优秀代表,是中华民族创世的”文化英雄“。 关于炎帝神农的生地,据大量史籍记载,有“厉山说”,即炎帝神农“起列山,谓列山氏,今随厉乡是也”。 厉乡位于今随州北,此说代代相因,足证不谬。 也有“宝鸡说”、“华阳说”、“迁徙说”。 但随枣走廊西花园、冷皮垭、雕龙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表明:炎帝神农具有深刻的南方属性,汉水中游的随州厉山一带是炎帝神农兴起之地及活动的中心地带。 炎帝神农部落在这里发明了“烈山泽而焚之”的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法,首创耒耜等农业生产工具,首创种植业,制作陶器,首创纺织业,发明医药、煮盐,首作琴瑟,始作集市,开创中华民族的农业文明之先河,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演进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夏、商、周时期夏朝建立前后,即尧舜禹时期,随州一带乃至整个长江中游都是三苗的居地,而随州地区处于三苗的北疆,因而在夏人同三苗的斗争中,随州成为双方的争夺的要地,尧舜禹也由此同随州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 “尧放丹朱”。 据《世本》、《尚书 · 尧典》、《汉书 · 律历志 · 世经》等记载,丹朱即尧的儿子。 尧为了征服三苗,封其子丹朱于丹水为诸候。 丹水即今河南淅川县西南,在随枣走廊西端,其中包括今随枣走廊。 “舜耕厉山”。 舜继位后,对三苗采取“先教化、后分流”的策略,初步改善了夏人与三苗的关系,部分夏人移居随枣走廊,于是,出现了“舜耕厉山”的传说。 厉山,即今随州厉山。 古往今来,随州留下许多纪念舜的遗迹。 如:厉山山上有帝舜庙,山腰有舜田,山脚有舜井。 据清同治《随州志》记载,随州城南一里有东汉灵帝光和三年之舜子巷义井碑。 《方舆胜览》称,“舜井碑在随州······相传秦时碑”。 后来秦碑遭毁,宋时续立新碑。 此碑抗战时不知去向,1996年在随州市涢水河旁徐家湾重新发现。 “舜葬九嶷”。 原学者大都认为舜所葬之九嶷山位于湖南零陵,然据张良皋先生多年潜心研究,认为舜葬之九嶷山即今随州大洪山。 “禹败三苗”。 禹接替舜的地位后,对三苗进行了更大规模的讨伐。 《墨子 · 非攻》详细记载了这场战争。 经过这场毁灭性打击之后,作为三苗北疆的随枣走廊首当其冲地纳入了夏王朝的直接控制之下。 从随州西花园遗址中发掘的早于商、晚于龙山文化的大量陶器,即是禹占三苗在考古上的反映。 殷商时期,随州乃至整个江汉地区被称作“南土”。 商王盘庚迁殷后,“殷道复兴,诸候来朝”。 商王武丁时,为了征服不朝者,发起了对荆楚的征战。 殷人这次南征不仅取道随枣走廊,而且借助了汉东地区诸方国包括曾国的军事援助。 古曾国的地望在今枣阳、随州、京山一带。 随州淅河梁家畈发掘的一座商代墓葬,印证了早在武丁伐荆楚之前,殷人已基本控制了随枣走廊。 周王朝建立后,为了掠夺当时最重要的物资---铜,频繁地对居于江汉地区的诸侯国用兵征战,随州走廊成为周人“俘金”的通衢,即必经之地。 商周之际汉东姜姓古国---厉国。 ”厉国又称“赖国”相传系厉山氏(即烈山氏)后裔所建,姜姓。 其地望在今随州市东北20公里之厉山镇一带。 据西周初年的铜器《太保玉戈》铭文考证,厉国至迟在商代末年已经立国,西周初年已成为周的诸侯国,并与周王室有着密切的关系。 春秋早期,厉国成为楚之与国。 鲁昭公四年(前538年),楚国为了加强对汉东地区的控制,灭掉了这个长期处于楚人卵翼之下的厉国。 周代汉东同姓封国--唐国。 据西周早期铜器《中斛》铭文考证,唐国至迟在西周早期就已立国,文献最早出现在西周晚期。 唐国地望在今枣阳东南、随州西北的唐县镇。 还有一说认为唐国系由北方迁徙而来。 其族姓一说系周的宗支,属姬姓;一说为祁,系尧之后。 据《左传 · 哀公十七年》载,春秋早期,楚国就凭武力威服了唐国。 春秋中期,唐国沦为楚的附庸。 鲁定公元年(前509年),唐成公朝见楚昭王,贪婪的楚令尹子常看中了他的两匹肃霜马而得不到,把他扣留了三年,后来唐人灌醉了唐成公的随从,窃马献给子常,唐成公才得以归国,唐从此与楚结恨。 定公四年(前506年),唐参入吴蔡联盟攻陷楚国郢都。 次年秦人出兵帮助楚人击退盟军,收复失地。 这年7月,秦楚联军灭唐。 周代汉东姬姓大国---随国。 在周王朝所封的汉东诸侯国中,随国最为强盛。 据众多史书记载,“周初建国千八百,见于春秋经传 者,六十有五而随称为大”。 随国的疆域,包括今汉水经东,桐柏以南,广水以西,钟祥、京山以北地区。 随国立国灭国时间,文献无明载。 但据《车语 · 郑语》、《春秋 · 哀公六年》等文献分析,随国至迟春秋晚期已立国,或许更早些,其国祚延至战国,随国之灭年代约在公元前328年前后。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文献中大量记载有随国。 如“随侯珠”与“和氏璧”齐名,南珠北璧,珠联璧合,童叟皆知。 但在随州境内却出土了大量曾国文物,且曾随姓氏相同、疆域相同、年代相当,从多专家学者提出“曾随合一”说。 也有少部分异说,认为或是曾灭随,后楚又在随地分封了一个曾国。 曾随之谜的彻底破解,仍有待于新的考古发现。 1978年夏,考古工在随国故都的今随州市郊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的随国国君墓葬----曾候乙墓。 墓中出土的大量精美青铜礼器、漆木器、金银器、珠玉器及各类乐器、车马兵器和纺织服饰等,不仅展现了鼎盛时期随文化的辉煌成就,而且在诸多方面还代表着当时乃至世界文化的最高水平。 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铜器,具有量多、型大、体重、工精等特点,其采用的复合范铸、分铸、铸接、焊接、失蜡法等工艺,反映出随国金属铸造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我国铸造史上的创举。 曾候乙墓首次出土了16股粗弦线、丝麻交织物、单层锦织物和锁绣,反映了随国纺织技术的高超技艺,是我国纺织史上的突破。 曾侯乙墓出土的众多文物,造型优美,纹饰瑰丽,无论铜塑、雕刻还是绘画都 造 型生动,令人叫绝,其高超的美术水平,成为我国美术史上的奇葩。 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种类之全、数量之多、性能之优,为迄今所仅见。 其中,首次发现了早已失传的十弦琴、五弦琴、排箫等出土的笙,发现有竹质簧片。 近代欧州音乐家和物理学家正是通过对我国笙簧的研究,才发明手风琴和口琴。 此墓出土的全套编钟可演奏七声音阶,从而使外国学者对我国先秦时期乐器是否具有七声音阶的疑虑涣然冰释。 曾侯乙钟磬上的铭文记载了先秦的乐理知识,尢其是十二个半音阶齐备,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十二个半音阶的定调乐器。 曾侯乙乐器的面世,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堪称空前“绝响”。 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衣箱盖上,两端分别画有苍龙、白虎图和二十八宿天文图,是迄今所见我国二十八宿全部名称的最早的记载,成为我国天文史上的界碑。 季梁,随国都人,出生于春秋初年。 约公元前来世纪中叶,开始登上随国的政治舞台。 他在辅助随国君治理随国期间,励精图治,内修国政,外结睦邻,政绩显赫,被后人誉为“神农之后,随之大贤”。 死后葬于今随州市东郊义岗,建有墓祠,为后世所敬重。 季梁杰出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至今仍射出穿越时空的光彩。 其中,“民为神主”是季梁哲学思想的精髓;“修政而新兄弟之国”是季梁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透过假相分析事物的实质,“弗许而后战”、“怒我而怠寇”的避实就虚战略思想和政治决定军事的“小道大淫”的政治策略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的军事思想和学说,奠定了季梁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 他不仅成为开我国儒家学说和古代民“主”思想之先河的思想家之一,而且不愧为我国历史上无神论者的先驱和杰出的军事家。 战国时期农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许行假托神农之名撰写《神农》一书。 该书阐述了君民并耕与重农思想,兼及农业生产经验与技术。 《吕氏春秋》比较完整系统地保存了《神农》一书的内容,成为后人了解神农时代的珍贵文献。 秦 汉 时 期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国,随县隶属南阳郡。 东汉班固撰《汉书》,作《食货志》强调食、货“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充分肯定炎帝神农对农业和商品流通的创始之功。 汉代学者和著作言及炎帝神龙者多,对炎帝神龙与随县厉乡关系的认识渐趋一致。 东汉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在县城东郊筑台读书。 新朝天凤四年(17年),荆州大饥。 王匡、王凤在随州境内的大洪山发动绿林军大起义。 起义军以绿林山为根据地,坚持斗争5年之久,最后发展成为推翻王莽政权的主力武装。 地皇三年(22年)秋七月,平林(今随州市柳林镇古城畈)人陈牧、廖湛在平林起兵响应绿林军,号称“平林军”。 随州境内出土大量汉代墓葬,随葬品有陶仓、陶制庄园模型,陶制的鸡、鸭、猪、狗和陶罐、陶马、陶车、陶俑及铁农具、五铢钱,显示了当时随州手工业的高超水平。 其中,1994年初在随州城东北古遗址中出土西汉至王莽时期的五铢钱1.75吨,数量之大,令人惊叹。 魏晋南北朝时期太康九年(288年),将随、平林二县从义阳郡中分出,置随郡。 晋武帝司马炎封宗室司马迈为随郡王,称随国。 太安二年(303年),义阳(今随州市境北)人张昌聚饥民起义,于随西大败晋骑督靳满,攻克江夏,立刘泥(丘沈)为帝恢复汉朝,建元“神凤”,自为相国。 嗣后,分兵破武昌,攻宛地,取襄阳,克江州,长沙、湘东、零陵等郡,设官镇守。 晋惠帝诏令宁朔将军领南蛮校尉刘弘率陶侃等统兵镇压,义军失利。 次年张昌被擒遇害。 西魏大统元年(535年),随升为州,辖郡、县。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周明帝封杨忠为随国公。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静帝宇文阐晋封左大丞相、随国公杨坚随王,建随国,领20郡。 隋 唐 时 期开皇元年(581年),杨坚废黜静帝宇文阐,代周称帝。 他以自已曾受封于随,以随为国号,但忌恶“随字”带“走”旁,又有随从之义,便命去“走”为“隋”。 把历史上早已有过的郡国名称,去其偏旁,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统一王朝的国号,这是唯一的一次。 开皇元年(581年),随州改为“隋州”,隶属汉东郡。 开皇三年(583年),撤销汉东郡,随州领随县、厥西县。 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复置汉东郡,领随、土山、安贵、顺义、光化、平林、上明、唐城等八县。 武德三年(620年),秦王李世民平定西北后,挥戈 东征。 十一月,唐军攻克襄阳樊城,随州总管徐毅风大势已去遂举州降唐。 唐朝以皇帝高祖李渊之妹同安公主夫婿王裕出任随州刺吏。 贞元元年(785年),淮西节度使、南平郡王李希烈占开封称帝,国号“楚”,其部将李惠登据随州。 次年,唐朝安州刺史伊慎攻随州,李惠登举州归顺并任随州刺史在其后20年间,“政清静,田畴辟,户口日增,人歌舞之”。 贞元十五年(799年)唐朝将随州由下州升为上州,这是唐后期随州经济政治地位上升的标志。 乾符四年(877年)八月,王仙芝(亦说黄巢)义军克随州,俘唐随州刺史崔休徵,唐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之子率部救随毙命。 嗣后义军撤离随州城。 宋 元 时 期乾德五年(967年),按军的建制改随州为崇义军,后赵光义即位是为太宗,避讳改为崇信军。 随州为宋的军事要地。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随由崇信军改为随州,并划为上州。 其贡品有绢、绫、葛、覆盆子等,随州丝织业发达程度在京西南路中可谓首屈一指。 元佑元年(1086年),重修唐代灵峰寺(俗称洪山寺)。 绍圣元年(1094年)诏以少林寺僧报恩和尚为洪山寺住持,洪山寺规模日渐宏大。 金兵南下,寺院受损,部分僧侣迁至武昌东山寺,改东山寺为洪山寺(今称宝通禅寺),易名为小洪山。 绍兴四年(1134年),南宋朝廷授民族英雄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蕲黄州招讨使,旋提升为太尉,湖北、京西宣抚使。 岳飞认为襄阳等六郡为恢复中原之基本,提出“今当先取六郡,以除心膂之病。 ”郢州一战获胜后,岳飞派张宪、徐庆马不停蹄收复随州。 此后,随州成为岳飞“营田”、支援北伐的根据地之一。 开禧二年(1206年)十一月,金兵破随州,旋被收复。 次年十二月,金兵再破随州。 随州一带呈现拉锯战状态。 嘉定十年(1217年)四月,宋将刘世英在随州大败金兵。 次年,金军围枣阳。 防守枣阳的随州籍将领孟宗政,在随州守军配合下,迫使金军溃退 。 端平二年(1235年)七月,蒙古兵侵犯唐州,宋随州知州全子才弃城逃跑。 次年蒙古兵占随州。 嘉熙元年(1237年)一月,宋京西兵马都监、随州驻扎程再暹在大洪山抗蒙古兵有功,晋为合门宣赞舍人、京西钤辖兼知随州。 淳佑十二年(1252年)二月,数万蒙古兵攻随州。 德佑元年(1275年)五月,随州知府傅安国投降蒙古兵。 宋帝钦命朱端履为随州知府,州治由城迁大洪山黄仙洞。 十二月,蒙古兵攻破大洪山,朱端履投降,蒙古委朱为随州知州,仍以黄仙洞为州治,领随县、应山县。 至正十一年(1351年),随州梅丘里玉沙村(今柳林镇古城畈)人明玉珍,聚千名饥民于现光山、青林山筑寨起义,捕杀随州、钟祥、应山县官吏乡绅。 后加入徐寿辉红巾军,率部入川。 1362年在重庆称帝,建立大夏王朝,年号“天统”。 明 清 时 期洪武元年(1368年)随州降为县,属黄州府。 洪武二年(1369年),守御抚李富等始建随州砖城,随州古城为土城(外城),砖城(内城)。 土城为元代建造,周长5里45丈,高2.5丈,设聚奎门、汉东门、玉波门等八个门。 砖城周长625丈,高2.5丈,设东、北、西门和大小南门,均建有门楼。 南门城楼设有钟楼。 建造敌台23座,女墙950座。 成化年间修挖城濠,弘治年间又筑护城堤。 经历代修筑,随州古城的整体形态从高处窥视颇似古编钟形状,成为我国古代城 市建筑史上一绝。 洪武十三年(1380年),编里甲、定田赋,升随县为州,以应山县属随州,属德安府,隶湖广布政司。 洪武十四年(1381年),在宋元遗址上重建学宫,始重视教育。 万历年间迁和主城内,立明伦堂。 顺治九年于明伦堂左边立礼部教条。 康熙四十一年钦颁训饬士子文。 乾隆十年又立钦颁饬士子文。 崇祯八年(1635年)八月,张献忠、罗汝才等11支农民起义军与明援总兵官曹文诏部在随州城激战,失利后转移。 崇祯九年(1636年)冬,张献忠、罗汝才部回师随州,围攻厉山等集镇。 明巡抚王扬基率兵追至孤山冲,其先锋副将杨世恩领兵3万于三道 河陷于义军埋伏,除杨偕数百骑突围,其余被歼。 崇祯十年(1637年)二月一日,张献忠、罗汝才部破随州城外南关厢,十一月占随州城。 十二月,明监纪张大金、副总兵杨世恩领兵攻城,起义军突围。 崇祯十四年(1641年),义军张献忠、罗汝才部克随州,旋撤走。 七月二十三日,义军李自成部再破随州城。 次年春,明巡抚宋一鹤领兵攻随州,义军撤退。 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李自成取随州,任汪鹭为随州牧。 明10万京营兵追击义军,于随之小坝山遇大雨,衣甲火药尽湿,义军乘机四面冲杀,明军死亡无数。 后义军走厉山,其右队克安居、破长庆堡,驻扎运粮。 明军追至,义军牺牲千余人,余部会合主力,撤离随州。 嘉庆元年(1796年)襄阳白莲教首领王聪儿(女)率众起义,二月,义军进入随西进行游击活动。 次年二月转战随北,三月二十八日与清军激战失利后撤离。 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太平军陈玉成部包围随州城,并斩杀清西安将军扎拉芬。 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太平军范川部攻克随州,筑城据守。 十月一日,清军施计,授意太平军叛将刘维桢,借英王陈玉成之命骗义军出城,州城失陷。 民 国 时 期1912年,德裕恒商号在随县试销洋靛,并逐渐发展成为县内专营洋货的最大商号。 外国商业资本开始渗入本地市场。 1917年冬,在武汉读书的张绍书、丁觉群等人加入恽代英组织的进步青年社团,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19年张绍书等人受武汉学联派遣回随县,创办《觉剑》进步周刊。 同年6月24日组织和发动县城保校300余名师生走上街头抗议北洋军阀卖国行径,宣传抵制“日货”。 1920年2月张绍书、陈忠农、周耀先等进步青年,在烈山书院成立“随县新文化协进会”,宣传科学和民主。 1926年10月4日,中国共产党随县特别支部委员会在厉山镇成立,李彩奇任书记。 1926年至1937年间,随县棉花种植面积和皮棉输出额均居全省第一位,最高年分植棉面积达万亩,超过江西全省的棉田面积。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中央和湖北省委先后派遣张学武、李富春、王一飞及陆沉、阮芳臬来随县领导秋收暴动,并成立中共随县委员会,隶属中共鄂北特别委员会。 1927年秋至1928年2 月,中国共产党发动随北武装暴动成功,建立了祝林、青苔、吴山三个工农武装割据区。 1931年月4月至于932年6月,桐柏山苏区、大洪山苏区建立了个乡苏维埃政府。 1936年9月,湖北省银行在县城玉石街成立办事处。 1937年1月改 为支行。 随县金融业一直不发达,民国初年县内虽有王洪璋创办的“随裕银行”,但因资金不足,开业仅次3个月即倒闭。 玉石街支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金融业开始在随县萌芽。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随县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1938年初月建立中共随县委员会,积极发展共产党员及进步组织,输送青年参加抗战。 同年11月,中共鄂中区委员会在随县长岗店成立。 11月17日,第五战区豫鄂边区抗敌工作委员会在随县均川成立,陶铸任特别顾问,石毓灵任主任,李范一任副主任。 1938年11月8日,日军对随县公路沿线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将淅河费家屯全村男女老少集中村头稻场后,四处放火,全村一片火海,20余人当场杀死。 1939年2月,李先念率新四军独立大队及随行干部160余人,从河南前往随县长岗店,与鄂中党组织负责人陶铸、杨学诚等会唔。 10月4日,李先念率部开进随南洛阳店、柳林店、古城畈一带,司 令部进驻九口堰(孙家大湾)。 中共鄂豫边党委成立,由朱理治(书记),陈少敏(副书记)、李先念、陶铸、刘子厚等11人组成。 李先念任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司令员。 1939年四月,27架日本飞机突然飞到随县城关上空疯狂轰炸,县城内一片火海。 此次日军共投下炸蛋150余枚,炸死炸伤800余名平民,县城闹区内房屋无一完整。 同年5月,日军突然包围万店梁家湾,一次屠杀逃难百姓300余人。 1939年6月4日,日军为报复一名索要“花姑娘”的日本兵被当地村民打死,出动三个据点兵力,前往金屯一带进行清乡报复。 日军在范农湾抓住17名“可疑犯”,带到敖农岗全部用机枪射杀,又到王家窝子抓走农民24人,绑至王家口集体枪杀;抓走马观花3名抗日士,割去鼻子、耳朵,其中5人被军犬活活咬死,7人被钉在板凳上折磨至死。 1940年6月,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发动白兆山战役,歼灭了盘踞在随南洛阳店一带的顽军杨弼卿部。 随南白兆山抗日根据地宣告成立,并很快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鄂豫边区发动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 鄂豫挺进纵队司令部及所属机关,相继迁入九口堰一带。 1941年2月18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鄂豫挺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任命李先念为师长兼政委。 4月5日,李先念率全军将士在九口堰通电就职,并举行了隆重的建军典礼。 1941年9月,中共鄂豫边区负责人陈少敏在随南县开展兴修“千塘百坝”的水利运动。 1944年至1945年,随南和信应随地方武装,成功地进行了“反扫荡”斗争。 1945年二月,日军驻淅河部队副司令鹿田台太郎,被肖店农民自卫队击毙。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0月,一直在鄂豫边区坚持抗战的新四军第五师,与八路军三五九旅用南下支队、嵩岳部队在随县合编为中原解放军,随即在随北桐柏山发动自卫反击战役,收复大片土地,随县境内建立了8县级委员会。 1948年1月7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江汉独立团第一次解放随县城;6月4日,汉江独立旅第二次解放随县城;12月17日,解放军民在成功粉碎国民党军队第五次“扫荡”后,第三次解放随县城。 随即投入了巩固解放区和全民性的支前工作。 仅据随北、随南两县不完全统计,两县在支前工作中先后出动民工68.5万人次,担架3万余副,运转军粮640万斤,做军鞋1.5万双,送慰问品1.35万件,组织木船87只,牲畜3.9万匹,运送伤员2421人,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军的渡江作战,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随北、随南合并为随县,归孝感地委(专署)领导;撤销洪山地委(专署)。 洪山县归襄阳地委(专署)领导。 5月16日,随县人民政府成立,李必烈任县长。 同时成立中共随县委员会,韩国治任书记。

中国古代发明

中医中药王渝生介绍说,中医中药对世界最伟大的贡献是其防病治病的实践技术。 中医中药建立起完整的医药体系,服务中华民族数千年,在西医传入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发扬光大,不仅在国内受到广大患者的信赖,而且在海外日益发展,现在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医中药,外国人也日益崇尚中医中药。 中医中药当之无愧名列新四大发明之首。 十进位值制中国是数学古国,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九章算术》、《数术九章》是古代数学名著。 古代世界各国曾经有十、十二、二十、六十等多种进位值制,现在统一使用十进位值制。 王渝生说,中国是世界最早采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已经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和百、千、万等字的合文来记数,最大的记数有二万多,记录了战争中歼敌、俘虏人数,以及牛羊头数。 后来发展成筹算和珠算的逢十进一的十进位值制,是对记数和计算的革命性发明,其沿用至今。 赤道坐标系中国还是天文学古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国家。 王渝生说,中国古代天文计算采用的赤道坐标已经为现代天文学所采用,中国成为领先世界采用赤道坐标的国家。 古代天文学家在进行天文计算时,分别依照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和公转的黄道平面确定坐标系,中国古代天文计算采用的是赤道坐标,以赤道二十八宿为准研究日、月、五星的运动;西方则按黄道坐标,即所谓黄道十二宫,这是两种不同的坐标系。 现代天文学研究证明,赤道坐标优于黄道坐标,现代天文学已经用赤道坐标系统替代黄道坐标系统。 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同样雕版印刷术也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我国著名科技史家潘吉星证实,在韩国庆州发现的唐武周时期印刷的《无垢金刚经》印自中国长安,而且中国还有比此更早的印刷品。 因此,中国成为世界雕版印刷术当之无愧的先驱。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之略说(包括四大发明)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遥望苍穹(上) 神秘的天体,遥远的星空,千百年来一直是我们的祖先关注的对象。 月亮的圆缺代表了什么?太阳的运动轨迹有规律可寻吗?天上恒星有多少,它们的位置又在哪里?一代代的古天文学家们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留下了无数的发现。 陨石,北极光这些天文现象很早就出现在古代的神话里,战国时期的石申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汉代的史官司马迁写了《天官书》,这是对前代天象观测记录的一次总结。 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遥望苍穹(下) 汉代以后,中国古代天象观测继续发展。 两晋时期的陈卓,建立了全新的星官体系,并用《玄象诗》将其记录下来;到了宋代,流传下来了一副石刻星图,在公元1054年的时候,观测到了一次罕见的超新星爆发,这对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天象观测记录丰富,古代天文学人才辈出,使得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3、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历法的变迁 原始社会,人们发现天象的变化与四季交替存在可循的规律。 这个规律成为了古人天象观测的最实际的应用,历法便在百姓生存与贵族统治的双重需求下诞生了。 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天象观测工具 古人在观测天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制造工具的天赋,圭表、漏壶、浑仪、浑象,每一件都显示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尤其是到了宋元时期,中国天象观测仪器制造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非常遗憾的是,元朝以后,这些仪器的制造水平也停滞不前,随着西方入侵者的隆隆炮声,这些精美的仪器成为中国屈辱历史的见证。 5、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地震档案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同时也是地震记录最丰富的国家。 打开古代地震档案会发现:有智者超前地发明仪器观测地震,也有勇者身处险境去记录分析地震,更有许多无名史官记录下两千多年的地震资料,让我们有可能分析研究脚下的大地何时会发脾气。 6、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神农沧桑(上) 远古时期,人类靠打渔、捕猎采集着野果为生。 农业的产生让人类的脚步踏上了文明之路。 从此人类开始了定居、耕种、养殖的生活……7、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神农沧桑(中) 古老的育种技术……甚至皇帝都亲手做过。 富有创意的祖先……是怎样给农作物起名字?悠远的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就近在一日三餐的变化。 8、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神农沧桑(下) 这些我们祖先使用过的工具……是农具?或是武器?无数巧夺天工的农具……可能是一个很普通的老百姓发明的。 牛犁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力有了第一次解放。 9、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改变世界的发明:火药(上) 古代医药学家把硝石、硫磺入药治病,而炼丹家却用它来炼制长生不死的仙丹。 阴差阳错,仙丹没炼成,倒炼出了火药。 刚问世的火药因为各种原因被严格保密,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有人开始用它作法行骗,也有人带者它投身军事,一个伟大的发明终于公诸于世。 10、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改变世界的发明:火药(下) 火药让古老的“石包”发展为今天的“炮”,刀枪剑戟的冷兵器逐渐被各式各样的火药兵器所替代。 走上正轨的火药开始广泛介入军事和民用,与此同时,战争和和平贸易却带着它原离故土,向西行进。 1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东方之光:造纸术 一堆乱麻,一块破布,一张树皮,这些废料却能够造出洁白的纸,纸的发明是中国人最伟大的创造,它使文明可以传承,使知识可以传播。 千年来,纸的发展从没有停止过,一张普通的纸,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1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青铜时代 一个纷争的年代,一段青铜兵器的历史,一把王者之剑背后的故事,本期科学历程将向你娓娓道来.....13、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传播文明:印刷术(上) 印刷术不折不扣的是一种改变历史进程的工艺技术。 最先发明的是雕版印刷。 但对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肇自隋时,行于唐世,阔于五代,精于宋人”是迄今为止最为人们所接受的种精典说法。 隋代佛教的兴盛为雕版印刷的起源与初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在唐代,印刷术不仅仅用于佛经的印刷,一般书籍,日历印量大增;战乱不休的五代,印刷术却没有停止,而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1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传播文明:印刷术(下) 宋代对印刷术的发展来讲是一个精彩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伟大的活字印刷术,出现了永载史册的布衣毕升;元代是一过渡性阶段,但王桢发明的转轮排字法离机器印刷只有一步之遥;明朝的豆版印刷流传至今,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印刷术的成熟使清代出现了许多精典的印刷巨著。 15、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指南针史话(上) 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这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但是指南针究竟是由谁发明的呢?本片将为你讲述一个关于指南针的神奇故事。 16、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指南针史话(下) 指南针传到西方后,大大促进了西方航海的发展,直接推动了达伽玛、哥伦布的远洋航行,而作为最早发明指南针的中国为什么却讲指南针用于看风水的迷信活动上呢?17、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辉煌的古船(上) 清朝末期,西方人的铁甲战舰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但是,又有谁知道这些西方的铁甲战舰曾经得益于我们古代船只的发明创造!18、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辉煌的古船(下) 战船是我国古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大雄伟的战舰让人生畏,为保卫国家立下汗马功劳。 但如此辉煌的造船史,为什么到了近现代就没落了呢?19、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漫话古代桥梁 古桥的历史本来就妙趣横生,更何况中国古人又被加上“古代桥梁工程师”的桂冠。 本期节目以拱桥的技术发展为线索,为您描述了中国古代各领风骚的五座桥梁。 天文方面还有:看星(日食、彗星、黑子)记星(最早)测星(张衡、僧一行、郭守敬)(1)、张衡——东张西望(东汉);(水运浑象仪;地动仪)。 (2)、僧一行——唐僧(唐朝);一(子午线);行(黄道游仪)。 (3)、郭守敬——郭子兴(元代); 割(简仪);守(《授时历》敬(黄赤夹角精确)。 数学方面有 :(1)、春秋:九九筹算度量衡。 元代:珠算(圆珠笔)。 (2)、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弦(理论);东汉《九章算术》成体系(实践)。 (3)、南朝:祖冲之——孙行者。 农学方面的:(1)、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北方农业早发展(北朝);(2)、《农书》:元朝王祯;生产工具改革《农器图谱》。 (3)《农政全书》: 徐光启;(明朝);医学方面的(1)、西汉:(《皇帝内经》)(2)、东汉:(张仲景;华佗)———医圣 张仲景:理论《伤寒杂病论》;实践“四诊法”。 ———在世 华 佗:驼背---麻醉---针灸---五禽戏。

随州以前的地理位置是什么l历史国家?

史 前 时 期据考古发掘表明,在距今5000年至6000年前,已有一支远古人类在随州生息劳作。 1957年6月,湖北省文管会文物调查组在距随州市区约5公里的山地采集到一件石英岩打制的石器。 经专家鉴定,确认这件石器是旧石器。 这是湖北乃至长江流域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遗物。 随州境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文物十分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50余处,新石器时代文物近几年来3000件。 其中,较著名的有淅河西花园遗址和三里岗冷皮垭遗址。 淅河西花园遗址距随州城约20公里,遗址分上下二层。 下层因潜入水面以下,未能大规模发掘,从出土少部分遗物来看,已证实其文化内涵与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类似。 上层为屈家岭文化层。 在这一层中发掘房基5座,皆由红烧土块堆积而成,木骨泥墙,茅草盖顶。 还发现大量稻谷壳、窖穴、成人墓葬、儿童瓮棺葬及当时人们使用的石刀、石铲、石斧、石锛等生产工具和彩陶壶、杯、钵、豆、碗、罐、鼎、盆、锅、甑、空心陶器、玉珠等大量生活用具和工艺品。 三里岗冷皮垭遗址距随州城西南约40公里。 遗址中不仅出土了磨制石斧、石刀、石镰、石箭镞等石器,而且出土了夹砂陶、泥质灰陶及泥质磨光黑陶等陶器,尢其以彩绘蛋壳黑陶最为典型,还发现了大量含稻谷壳的红绕土块。 经专家分析鉴定,其文化内涵包括屈家岭文化和中原地区龙山文化这两种文化遗存。 大约5000年至6000年前,炎帝神农部落在随州一带繁衍生息。 关于炎帝神农其人,据大量文献记载和当今学者考证,有“一人说”,即炎帝就是神农,神农就是炎帝;有“合二而一说”,即春秋早期时,炎帝、神农分见文献,春秋中期后,周人与楚蛮融合,南北方共尊的炎帝、神农合成炎帝神农氏。 两种称号合二而一过程大致完成于秦汉之际。 也有“代表说”,“文化英雄说“,即炎神农是新石器中晚期南方部落首领的优秀代表,是中华民族创世的”文化英雄“。 关于炎帝神农的生地,据大量史籍记载,有“厉山说”,即炎帝神农“起列山,谓列山氏,今随厉乡是也”。 厉乡位于今随州北,此说代代相因,足证不谬。 也有“宝鸡说”、“华阳说”、“迁徙说”。 但随枣走廊西花园、冷皮垭、雕龙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表明:炎帝神农具有深刻的南方属性,汉水中游的随州厉山一带是炎帝神农兴起之地及活动的中心地带。 炎帝神农部落在这里发明了“烈山泽而焚之”的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法,首创耒耜等农业生产工具,首创种植业,制作陶器,首创纺织业,发明医药、煮盐,首作琴瑟,始作集市,开创中华民族的农业文明之先河,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演进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夏、商、周时期夏朝建立前后,即尧舜禹时期,随州一带乃至整个长江中游都是三苗的居地,而随州地区处于三苗的北疆,因而在夏人同三苗的斗争中,随州成为双方的争夺的要地,尧舜禹也由此同随州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 “尧放丹朱”。 据《世本》、《尚书 · 尧典》、《汉书 · 律历志 · 世经》等记载,丹朱即尧的儿子。 尧为了征服三苗,封其子丹朱于丹水为诸候。 丹水即今河南淅川县西南,在随枣走廊西端,其中包括今随枣走廊。 “舜耕厉山”。 舜继位后,对三苗采取“先教化、后分流”的策略,初步改善了夏人与三苗的关系,部分夏人移居随枣走廊,于是,出现了“舜耕厉山”的传说。 厉山,即今随州厉山。 古往今来,随州留下许多纪念舜的遗迹。 如:厉山山上有帝舜庙,山腰有舜田,山脚有舜井。 据清同治《随州志》记载,随州城南一里有东汉灵帝光和三年之舜子巷义井碑。 《方舆胜览》称,“舜井碑在随州······相传秦时碑”。 后来秦碑遭毁,宋时续立新碑。 此碑抗战时不知去向,1996年在随州市涢水河旁徐家湾重新发现。 “舜葬九嶷”。 原学者大都认为舜所葬之九嶷山位于湖南零陵,然据张良皋先生多年潜心研究,认为舜葬之九嶷山即今随州大洪山。 “禹败三苗”。 禹接替舜的地位后,对三苗进行了更大规模的讨伐。 《墨子 · 非攻》详细记载了这场战争。 经过这场毁灭性打击之后,作为三苗北疆的随枣走廊首当其冲地纳入了夏王朝的直接控制之下。 从随州西花园遗址中发掘的早于商、晚于龙山文化的大量陶器,即是禹占三苗在考古上的反映。 殷商时期,随州乃至整个江汉地区被称作“南土”。 商王盘庚迁殷后,“殷道复兴,诸候来朝”。 商王武丁时,为了征服不朝者,发起了对荆楚的征战。 殷人这次南征不仅取道随枣走廊,而且借助了汉东地区诸方国包括曾国的军事援助。 古曾国的地望在今枣阳、随州、京山一带。 随州淅河梁家畈发掘的一座商代墓葬,印证了早在武丁伐荆楚之前,殷人已基本控制了随枣走廊。 周王朝建立后,为了掠夺当时最重要的物资---铜,频繁地对居于江汉地区的诸侯国用兵征战,随州走廊成为周人“俘金”的通衢,即必经之地。 商周之际汉东姜姓古国---厉国。 ”厉国又称“赖国”相传系厉山氏(即烈山氏)后裔所建,姜姓。 其地望在今随州市东北20公里之厉山镇一带。 据西周初年的铜器《太保玉戈》铭文考证,厉国至迟在商代末年已经立国,西周初年已成为周的诸侯国,并与周王室有着密切的关系。 春秋早期,厉国成为楚之与国。 鲁昭公四年(前538年),楚国为了加强对汉东地区的控制,灭掉了这个长期处于楚人卵翼之下的厉国。 周代汉东同姓封国--唐国。 据西周早期铜器《中斛》铭文考证,唐国至迟在西周早期就已立国,文献最早出现在西周晚期。 唐国地望在今枣阳东南、随州西北的唐县镇。 还有一说认为唐国系由北方迁徙而来。 其族姓一说系周的宗支,属姬姓;一说为祁,系尧之后。 据《左传 · 哀公十七年》载,春秋早期,楚国就凭武力威服了唐国。 春秋中期,唐国沦为楚的附庸。 鲁定公元年(前509年),唐成公朝见楚昭王,贪婪的楚令尹子常看中了他的两匹肃霜马而得不到,把他扣留了三年,后来唐人灌醉了唐成公的随从,窃马献给子常,唐成公才得以归国,唐从此与楚结恨。 定公四年(前506年),唐参入吴蔡联盟攻陷楚国郢都。 次年秦人出兵帮助楚人击退盟军,收复失地。 这年7月,秦楚联军灭唐。 周代汉东姬姓大国---随国。 在周王朝所封的汉东诸侯国中,随国最为强盛。 据众多史书记载,“周初建国千八百,见于春秋经传 者,六十有五而随称为大”。 随国的疆域,包括今汉水经东,桐柏以南,广水以西,钟祥、京山以北地区。 随国立国灭国时间,文献无明载。 但据《车语 · 郑语》、《春秋 · 哀公六年》等文献分析,随国至迟春秋晚期已立国,或许更早些,其国祚延至战国,随国之灭年代约在公元前328年前后。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文献中大量记载有随国。 如“随侯珠”与“和氏璧”齐名,南珠北璧,珠联璧合,童叟皆知。 但在随州境内却出土了大量曾国文物,且曾随姓氏相同、疆域相同、年代相当,从多专家学者提出“曾随合一”说。 也有少部分异说,认为或是曾灭随,后楚又在随地分封了一个曾国。 曾随之谜的彻底破解,仍有待于新的考古发现。 1978年夏,考古工在随国故都的今随州市郊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的随国国君墓葬----曾候乙墓。 墓中出土的大量精美青铜礼器、漆木器、金银器、珠玉器及各类乐器、车马兵器和纺织服饰等,不仅展现了鼎盛时期随文化的辉煌成就,而且在诸多方面还代表着当时乃至世界文化的最高水平。 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铜器,具有量多、型大、体重、工精等特点,其采用的复合范铸、分铸、铸接、焊接、失蜡法等工艺,反映出随国金属铸造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我国铸造史上的创举。 曾候乙墓首次出土了16股粗弦线、丝麻交织物、单层锦织物和锁绣,反映了随国纺织技术的高超技艺,是我国纺织史上的突破。 曾侯乙墓出土的众多文物,造型优美,纹饰瑰丽,无论铜塑、雕刻还是绘画都 造 型生动,令人叫绝,其高超的美术水平,成为我国美术史上的奇葩。 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种类之全、数量之多、性能之优,为迄今所仅见。 其中,首次发现了早已失传的十弦琴、五弦琴、排箫等出土的笙,发现有竹质簧片。 近代欧州音乐家和物理学家正是通过对我国笙簧的研究,才发明手风琴和口琴。 此墓出土的全套编钟可演奏七声音阶,从而使外国学者对我国先秦时期乐器是否具有七声音阶的疑虑涣然冰释。 曾侯乙钟磬上的铭文记载了先秦的乐理知识,尢其是十二个半音阶齐备,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十二个半音阶的定调乐器。 曾侯乙乐器的面世,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堪称空前“绝响”。 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衣箱盖上,两端分别画有苍龙、白虎图和二十八宿天文图,是迄今所见我国二十八宿全部名称的最早的记载,成为我国天文史上的界碑。 季梁,随国都人,出生于春秋初年。 约公元前来世纪中叶,开始登上随国的政治舞台。 他在辅助随国君治理随国期间,励精图治,内修国政,外结睦邻,政绩显赫,被后人誉为“神农之后,随之大贤”。 死后葬于今随州市东郊义岗,建有墓祠,为后世所敬重。 季梁杰出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至今仍射出穿越时空的光彩。 其中,“民为神主”是季梁哲学思想的精髓;“修政而新兄弟之国”是季梁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透过假相分析事物的实质,“弗许而后战”、“怒我而怠寇”的避实就虚战略思想和政治决定军事的“小道大淫”的政治策略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的军事思想和学说,奠定了季梁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 他不仅成为开我国儒家学说和古代民“主”思想之先河的思想家之一,而且不愧为我国历史上无神论者的先驱和杰出的军事家。 战国时期农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许行假托神农之名撰写《神农》一书。 该书阐述了君民并耕与重农思想,兼及农业生产经验与技术。 《吕氏春秋》比较完整系统地保存了《神农》一书的内容,成为后人了解神农时代的珍贵文献。 秦 汉 时 期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国,随县隶属南阳郡。 东汉班固撰《汉书》,作《食货志》强调食、货“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充分肯定炎帝神农对农业和商品流通的创始之功。 汉代学者和著作言及炎帝神龙者多,对炎帝神龙与随县厉乡关系的认识渐趋一致。 东汉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在县城东郊筑台读书。 新朝天凤四年(17年),荆州大饥。 王匡、王凤在随州境内的大洪山发动绿林军大起义。 起义军以绿林山为根据地,坚持斗争5年之久,最后发展成为推翻王莽政权的主力武装。 地皇三年(22年)秋七月,平林(今随州市柳林镇古城畈)人陈牧、廖湛在平林起兵响应绿林军,号称“平林军”。 随州境内出土大量汉代墓葬,随葬品有陶仓、陶制庄园模型,陶制的鸡、鸭、猪、狗和陶罐、陶马、陶车、陶俑及铁农具、五铢钱,显示了当时随州手工业的高超水平。 其中,1994年初在随州城东北古遗址中出土西汉至王莽时期的五铢钱1.75吨,数量之大,令人惊叹。 魏晋南北朝时期太康九年(288年),将随、平林二县从义阳郡中分出,置随郡。 晋武帝司马炎封宗室司马迈为随郡王,称随国。 太安二年(303年),义阳(今随州市境北)人张昌聚饥民起义,于随西大败晋骑督靳满,攻克江夏,立刘泥(丘沈)为帝恢复汉朝,建元“神凤”,自为相国。 嗣后,分兵破武昌,攻宛地,取襄阳,克江州,长沙、湘东、零陵等郡,设官镇守。 晋惠帝诏令宁朔将军领南蛮校尉刘弘率陶侃等统兵镇压,义军失利。 次年张昌被擒遇害。 西魏大统元年(535年),随升为州,辖郡、县。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周明帝封杨忠为随国公。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静帝宇文阐晋封左大丞相、随国公杨坚随王,建随国,领20郡。 隋 唐 时 期开皇元年(581年),杨坚废黜静帝宇文阐,代周称帝。 他以自已曾受封于随,以随为国号,但忌恶“随字”带“走”旁,又有随从之义,便命去“走”为“隋”。 把历史上早已有过的郡国名称,去其偏旁,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统一王朝的国号,这是唯一的一次。 开皇元年(581年),随州改为“隋州”,隶属汉东郡。 开皇三年(583年),撤销汉东郡,随州领随县、厥西县。 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复置汉东郡,领随、土山、安贵、顺义、光化、平林、上明、唐城等八县。 武德三年(620年),秦王李世民平定西北后,挥戈 东征。 十一月,唐军攻克襄阳樊城,随州总管徐毅风大势已去遂举州降唐。 唐朝以皇帝高祖李渊之妹同安公主夫婿王裕出任随州刺吏。 贞元元年(785年),淮西节度使、南平郡王李希烈占开封称帝,国号“楚”,其部将李惠登据随州。 次年,唐朝安州刺史伊慎攻随州,李惠登举州归顺并任随州刺史在其后20年间,“政清静,田畴辟,户口日增,人歌舞之”。 贞元十五年(799年)唐朝将随州由下州升为上州,这是唐后期随州经济政治地位上升的标志。 乾符四年(877年)八月,王仙芝(亦说黄巢)义军克随州,俘唐随州刺史崔休徵,唐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之子率部救随毙命。 嗣后义军撤离随州城。 宋 元 时 期乾德五年(967年),按军的建制改随州为崇义军,后赵光义即位是为太宗,避讳改为崇信军。 随州为宋的军事要地。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随由崇信军改为随州,并划为上州。 其贡品有绢、绫、葛、覆盆子等,随州丝织业发达程度在京西南路中可谓首屈一指。 元佑元年(1086年),重修唐代灵峰寺(俗称洪山寺)。 绍圣元年(1094年)诏以少林寺僧报恩和尚为洪山寺住持,洪山寺规模日渐宏大。 金兵南下,寺院受损,部分僧侣迁至武昌东山寺,改东山寺为洪山寺(今称宝通禅寺),易名为小洪山。 绍兴四年(1134年),南宋朝廷授民族英雄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蕲黄州招讨使,旋提升为太尉,湖北、京西宣抚使。 岳飞认为襄阳等六郡为恢复中原之基本,提出“今当先取六郡,以除心膂之病。 ”郢州一战获胜后,岳飞派张宪、徐庆马不停蹄收复随州。 此后,随州成为岳飞“营田”、支援北伐的根据地之一。 开禧二年(1206年)十一月,金兵破随州,旋被收复。 次年十二月,金兵再破随州。 随州一带呈现拉锯战状态。 嘉定十年(1217年)四月,宋将刘世英在随州大败金兵。 次年,金军围枣阳。 防守枣阳的随州籍将领孟宗政,在随州守军配合下,迫使金军溃退 。 端平二年(1235年)七月,蒙古兵侵犯唐州,宋随州知州全子才弃城逃跑。 次年蒙古兵占随州。 嘉熙元年(1237年)一月,宋京西兵马都监、随州驻扎程再暹在大洪山抗蒙古兵有功,晋为合门宣赞舍人、京西钤辖兼知随州。 淳佑十二年(1252年)二月,数万蒙古兵攻随州。 德佑元年(1275年)五月,随州知府傅安国投降蒙古兵。 宋帝钦命朱端履为随州知府,州治由城迁大洪山黄仙洞。 十二月,蒙古兵攻破大洪山,朱端履投降,蒙古委朱为随州知州,仍以黄仙洞为州治,领随县、应山县。 至正十一年(1351年),随州梅丘里玉沙村(今柳林镇古城畈)人明玉珍,聚千名饥民于现光山、青林山筑寨起义,捕杀随州、钟祥、应山县官吏乡绅。 后加入徐寿辉红巾军,率部入川。 1362年在重庆称帝,建立大夏王朝,年号“天统”。 明 清 时 期洪武元年(1368年)随州降为县,属黄州府。 洪武二年(1369年),守御抚李富等始建随州砖城,随州古城为土城(外城),砖城(内城)。 土城为元代建造,周长5里45丈,高2.5丈,设聚奎门、汉东门、玉波门等八个门。 砖城周长625丈,高2.5丈,设东、北、西门和大小南门,均建有门楼。 南门城楼设有钟楼。 建造敌台23座,女墙950座。 成化年间修挖城濠,弘治年间又筑护城堤。 经历代修筑,随州古城的整体形态从高处窥视颇似古编钟形状,成为我国古代城 市建筑史上一绝。 洪武十三年(1380年),编里甲、定田赋,升随县为州,以应山县属随州,属德安府,隶湖广布政司。 洪武十四年(1381年),在宋元遗址上重建学宫,始重视教育。 万历年间迁和主城内,立明伦堂。 顺治九年于明伦堂左边立礼部教条。 康熙四十一年钦颁训饬士子文。 乾隆十年又立钦颁饬士子文。 崇祯八年(1635年)八月,张献忠、罗汝才等11支农民起义军与明援总兵官曹文诏部在随州城激战,失利后转移。 崇祯九年(1636年)冬,张献忠、罗汝才部回师随州,围攻厉山等集镇。 明巡抚王扬基率兵追至孤山冲,其先锋副将杨世恩领兵3万于三道 河陷于义军埋伏,除杨偕数百骑突围,其余被歼。 崇祯十年(1637年)二月一日,张献忠、罗汝才部破随州城外南关厢,十一月占随州城。 十二月,明监纪张大金、副总兵杨世恩领兵攻城,起义军突围。 崇祯十四年(1641年),义军张献忠、罗汝才部克随州,旋撤走。 七月二十三日,义军李自成部再破随州城。 次年春,明巡抚宋一鹤领兵攻随州,义军撤退。 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李自成取随州,任汪鹭为随州牧。 明10万京营兵追击义军,于随之小坝山遇大雨,衣甲火药尽湿,义军乘机四面冲杀,明军死亡无数。 后义军走厉山,其右队克安居、破长庆堡,驻扎运粮。 明军追至,义军牺牲千余人,余部会合主力,撤离随州。 嘉庆元年(1796年)襄阳白莲教首领王聪儿(女)率众起义,二月,义军进入随西进行游击活动。 次年二月转战随北,三月二十八日与清军激战失利后撤离。 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太平军陈玉成部包围随州城,并斩杀清西安将军扎拉芬。 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太平军范川部攻克随州,筑城据守。 十月一日,清军施计,授意太平军叛将刘维桢,借英王陈玉成之命骗义军出城,州城失陷。 民 国 时 期1912年,德裕恒商号在随县试销洋靛,并逐渐发展成为县内专营洋货的最大商号。 外国商业资本开始渗入本地市场。 1917年冬,在武汉读书的张绍书、丁觉群等人加入恽代英组织的进步青年社团,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19年张绍书等人受武汉学联派遣回随县,创办《觉剑》进步周刊。 同年6月24日组织和发动县城保校300余名师生走上街头抗议北洋军阀卖国行径,宣传抵制“日货”。 1920年2月张绍书、陈忠农、周耀先等进步青年,在烈山书院成立“随县新文化协进会”,宣传科学和民主。 1926年10月4日,中国共产党随县特别支部委员会在厉山镇成立,李彩奇任书记。 1926年至1937年间,随县棉花种植面积和皮棉输出额均居全省第一位,最高年分植棉面积达万亩,超过江西全省的棉田面积。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中央和湖北省委先后派遣张学武、李富春、王一飞及陆沉、阮芳臬来随县领导秋收暴动,并成立中共随县委员会,隶属中共鄂北特别委员会。 1927年秋至1928年2 月,中国共产党发动随北武装暴动成功,建立了祝林、青苔、吴山三个工农武装割据区。 1931年月4月至于932年6月,桐柏山苏区、大洪山苏区建立了个乡苏维埃政府。 1936年9月,湖北省银行在县城玉石街成立办事处。 1937年1月改 为支行。 随县金融业一直不发达,民国初年县内虽有王洪璋创办的“随裕银行”,但因资金不足,开业仅次3个月即倒闭。 玉石街支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金融业开始在随县萌芽。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随县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1938年初月建立中共随县委员会,积极发展共产党员及进步组织,输送青年参加抗战。 同年11月,中共鄂中区委员会在随县长岗店成立。 11月17日,第五战区豫鄂边区抗敌工作委员会在随县均川成立,陶铸任特别顾问,石毓灵任主任,李范一任副主任。 1938年11月8日,日军对随县公路沿线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将淅河费家屯全村男女老少集中村头稻场后,四处放火,全村一片火海,20余人当场杀死。 1939年2月,李先念率新四军独立大队及随行干部160余人,从河南前往随县长岗店,与鄂中党组织负责人陶铸、杨学诚等会唔。 10月4日,李先念率部开进随南洛阳店、柳林店、古城畈一带,司 令部进驻九口堰(孙家大湾)。 中共鄂豫边党委成立,由朱理治(书记),陈少敏(副书记)、李先念、陶铸、刘子厚等11人组成。 李先念任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司令员。 1939年四月,27架日本飞机突然飞到随县城关上空疯狂轰炸,县城内一片火海。 此次日军共投下炸蛋150余枚,炸死炸伤800余名平民,县城闹区内房屋无一完整。 同年5月,日军突然包围万店梁家湾,一次屠杀逃难百姓300余人。 1939年6月4日,日军为报复一名索要“花姑娘”的日本兵被当地村民打死,出动三个据点兵力,前往金屯一带进行清乡报复。 日军在范农湾抓住17名“可疑犯”,带到敖农岗全部用机枪射杀,又到王家窝子抓走农民24人,绑至王家口集体枪杀;抓走马观花3名抗日士,割去鼻子、耳朵,其中5人被军犬活活咬死,7人被钉在板凳上折磨至死。 1940年6月,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发动白兆山战役,歼灭了盘踞在随南洛阳店一带的顽军杨弼卿部。 随南白兆山抗日根据地宣告成立,并很快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鄂豫边区发动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 鄂豫挺进纵队司令部及所属机关,相继迁入九口堰一带。 1941年2月18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鄂豫挺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任命李先念为师长兼政委。 4月5日,李先念率全军将士在九口堰通电就职,并举行了隆重的建军典礼。 1941年9月,中共鄂豫边区负责人陈少敏在随南县开展兴修“千塘百坝”的水利运动。 1944年至1945年,随南和信应随地方武装,成功地进行了“反扫荡”斗争。 1945年二月,日军驻淅河部队副司令鹿田台太郎,被肖店农民自卫队击毙。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0月,一直在鄂豫边区坚持抗战的新四军第五师,与八路军三五九旅用南下支队、嵩岳部队在随县合编为中原解放军,随即在随北桐柏山发动自卫反击战役,收复大片土地,随县境内建立了8县级委员会。 1948年1月7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江汉独立团第一次解放随县城;6月4日,汉江独立旅第二次解放随县城;12月17日,解放军民在成功粉碎国民党军队第五次“扫荡”后,第三次解放随县城。 随即投入了巩固解放区和全民性的支前工作。 仅据随北、随南两县不完全统计,两县在支前工作中先后出动民工68.5万人次,担架3万余副,运转军粮640万斤,做军鞋1.5万双,送慰问品1.35万件,组织木船87只,牲畜3.9万匹,运送伤员2421人,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军的渡江作战,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随北、随南合并为随县,归孝感地委(专署)领导;撤销洪山地委(专署)。 洪山县归襄阳地委(专署)领导。 5月16日,随县人民政府成立,李必烈任县长。 同时成立中共随县委员会,韩国治任书记。

太空领域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阿波罗时代以来
文学作品与影视剧本的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