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规模作品展还原百年人生 刘海粟书法大展开幕

刘海粟书法大展开幕,展出作品超过200件

最大规模作品展还原百年人生

“百年吞吐——刘海粟书法大展”昨天在刘海粟美术馆开幕,展出作品超过200件,是刘海粟美术馆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刘海粟书法专题研究展,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刘海粟书法作品大展。

“最震撼的不是规模,而是刘海粟100年人生中,如何打通书法与绘画、书法与诗歌、书法与中国美术教育之间的传承、创新、创法、创造关系。”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总策展人靳文艺介绍,“它是一部鲜活的书法教科书,也是刘海粟学习书法的人生励志故事。”

展览从不同的切面聚焦刘海粟这位名师大家的作品,全面、立体、鲜活地呈现刘海粟书法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当代意义,展现中国书法的独特文化魅力。刘海粟美术馆全馆所有展厅均用来呈现这一重磅展览。

刘海粟出身江南富庶的书香门第,3岁即在母亲怀抱中诵读诗书,5岁开始临帖学画。家学渊源和深厚的江南文化,为他的书法和绘画打下坚实基础。他25岁带艺拜师康有为,后来又遍临各家法帖碑版。历尽千帆之后的“衰年变法”更是令其书法达到人书俱老的忘我境界。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评价,刘海粟先生书法造诣深厚,更以画意入书,点画间节奏、韵律、章法、墨气,与画作之跌宕生姿相映成趣。题款之处匠心独运,字字珠玑,错落有致,提按顿挫间尽显大家风范,转折疾涩中浑然天成,字画之间,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彰显出刘海粟对艺术的深刻洞察与独特追求。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说:“刘海粟先生生长的时代,正是从清代阮元、包世臣直到康有为,形成了完整的碑学体系的时代。刘海粟先生完整准确把握住了这一时代艺术发展规律,从篆书入手,兼具商周金文的凝重古朴、汉魏碑刻的刚健厚实和宋元法书的使转流美,不拘泥于一碑一帖,也不囿于某家某派,兼收并蓄终归化为自我,经典传承实为推陈出新。”

本次展览,邀请观众步入刘海粟书法艺术的殿堂。展览分为6个篇章,由6个不同的主题展开叙事。第一篇章“诗书传家、笔歌百年”,讲述刘海粟学习书法的历程;第二篇章“见字如晤、纸短情长”,呈现刘海粟的信札手稿及家书;第三篇章“吐故纳新、蝉蜕龙变”,呈现刘海粟书法艺术的学术分析;第四篇章“四海风云、百年沧桑”,讲述刘海粟的书法与人生;第五篇章“笔耕墨舞、纸上江山”,讲述刘海粟绘画里的书法;第六篇章“沧海一粟、壮丽一生”,讲述刘海粟的艺术人生。

展览囊括了目前刘海粟书法的所有精品力作。刘海粟最长书法手卷《临散氏盘铭》也在展品之列。

展品中还包括《存天阁》匾额,这是康有为为刘海粟的工作室所题写的斋名。这块牌匾见证了康有为与刘海粟的一段师徒情谊。刘海粟非常珍视,一直将其挂在上海美专的工作室,新中国成立以后院系调整,他又把牌匾拿回家,挂在自家画室正对客厅的梁上。对于“存天阁”这个名字,刘海粟喜爱有加,他有一方“存天阁”的章,后来他的艺术随笔文集,也叫《存天阁谈艺录》。

展品《临黄石斋松石图》,背后有着一段曲折的故事。这是刘海粟在1937年临摹的明末画家黄道周名作《松石图》。黄道周的原作,刘海粟的临摹,两件作品之间,还蕴含着一段曲折的故事。黄道周的原作曾为刘海粟收藏,他评价这张画是“于风烟无人之境,疏淡高洁”。1937年,上海沦陷。在这个时期,刘海粟的上海美专也陷入了巨大的经济困境,刘海粟多方借贷筹款,仍无以为继。万不得已之时,他忍痛将这幅画卖给了一位广东的朋友。在刘海粟与这张至爱的画作挥手作别之际,他用一整天的时间,把原作临摹下来,也就是观众现场看到的这幅作品。

刘海粟为救学校而忍痛割爱,卖掉珍藏画作的事,引起当时文化界诸多人士的同情和赞许,郭沫若、蔡元培、李仲乾、王世杰、王个簃诸先生都在此《临黄石斋松石图》上拖尾题跋。

此次展览还展出5件刘海粟写给妻子夏伊乔的书信。书信的内容,既有对家国天下的关心,有对艺术理念的探讨,也有与亲戚朋友往来,谈及家长里短。在这些信里,观众会看到大艺术家对身边事的吐槽。他吐槽那些慕名而来的粉丝,他写道“每天来人太多,厌倦已极,张纪恩前天清早就来,还同了三个青年,小青年给挥出去了”,又说“我又不是熊猫,看什么”,从这里字里行间中,一个立体的、丰富的、有趣的刘海粟跃然纸上。(记者 李君娜)

小小摊主自产自销!北京农业劳动学习成果大集火出圈
美国非裔面临医疗领域巨大鸿沟 世界说 美媒 根植于持续的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