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
今年以来,财政部与相关部门同向发力,聚焦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不断优化财税政策,推动房地产行业回归平稳健康发展轨道。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积极研究出台有利于房地产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图为广州海珠区的建筑群。(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具体来看,接下来的政策措施包括三方面。
第一,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考虑到当前各地闲置未开发的土地相对较多,支持地方政府使用专项债券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确有需要的地区也可以用于新增的土地储备项目。
廖岷表示,这项政策既可以调节土地市场的供需关系,减少闲置土地,增强对土地供给的调控能力,又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和债务压力。
“此次明确用好专项债券来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各地的保障性住房,这意味着地方政府专项债在扩容。从历史改革来看,专项债一般不‘涉房’,过去仅有的领域也主要是在棚改和土地储备方面,很少介入房地产等一些较细分的领域。但今年自然资源部等已经多次提及财政工具对于存量土地和房屋盘活的工作,同时财政部门过去也在专项债方面多次提及专项债工具扩围的导向。据此认为,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的工作会加速。”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第二,支持收购存量房,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
考虑到当前已建待售的住房相对较多,财政部主要采取两项支持措施:一项是用好专项债券来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各地的保障性住房,另一项是继续用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
“原来这个资金主要是用来支持以新建方式筹集保障性住房的房源,现在我们对支持的方向作出优化调整,适当减少新建规模,支持地方更多通过消化存量房的方式来筹集保障性住房的房源。通过这两项措施,既可以消化存量商品房,促进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又可以优化保障房的供给,满足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廖岷表示。
严跃进认为,接下来,保障房将持续发力。此次政策提及的两类财政资金,即专项债项目收储和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其中专项债非常清晰,即和一些现房待售项目挂钩。而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是传统一类资金,本身就是作为财政支持,让地方上获得更多的资金保障。从目前各地的工作紧迫性来看,此次政策也会立足新市民和住房困难群体,加大相关资金投放,必要时也可以通过发放保障房方面的资金补贴来更好解决居住问题。此外,此次政策也提及一个重要的变化,即从强调建设到强调收购库存房源。
第三,及时优化完善相关税收政策。据介绍,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财政部正在抓紧研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下一步,还将进一步研究加大支持力度,调整优化相关税收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意味着,房地产减税大招或将出现。
在严跃进看来,此次提及税收工具支持房地产止跌回稳,虽然没有明确提及税收工具的方向,但是基本上可以判断,在此前央行一系列重磅政策下,房地产减税大招将出现。
“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各地住房部门已经做好了,即把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标准取消了。取消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增值税和个税产生减负效应。我们的测算发现,对于一些购房时间不长,或属于大户型的房子,其增值税减免的效应会非常明显。同时对于个人出售房屋,其个税的压力会进一步缓解。”严跃进说。
“促进房地产稳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项政策协同发力。在政策执行中,我们将持续加强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动,加强新老政策的衔接,打好组合拳,坚定不移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廖岷说。
严跃进表示,今年第四季度房地产工作重心在于促进住房交易市场的回暖,目前已经在有序推进。而随着土地和存量项目的盘活等,供求关系会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从这个角度看,为明年各地房地产工作开好局创造了更为健康的市场环境。
多城出大招,发钱发券支持买房
稳楼市正在各地上演,且有范围愈广、手段愈多、力度愈强之势。
中原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4月28日,4月全国累积发布房地产稳楼市政策已经超过60次,单月就刷新了月度稳楼市政策纪录。 今年以来,更是有近110城出台稳楼市新政。
“与2021年一季度房地产调控全面收紧相比,2022年楼市政策出现了明显的宽松。 不论是调控政策次数还是范围都刷新了近几年纪录。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
资料图:城市一景。王晓斌 摄
“五限”政策进一步放松
房地产“五限”指的是限购、限贷、限售、限价以及限商,是我国目前的严格限制性楼市调控政策,“五限”叠加也被认为是上一轮楼市调控的重要标志。
“当前,对于‘五限’政策正进一步放松,尤其是在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等领域有所体现。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
4月28日,重磅消息传来,天津拟10月1日起停止限价商品房销售。 “此次天津退出限价商品房,应该说属于全国第一个案例。 ”严跃进认为,这与其市场青睐程度降低和行情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天津这两年房地产市场降温,普通商品住宅的价格都已经处于低位,一些限价优势不明显的限价商品房自然会‘无人问津’;其次,此类限价商品房认购后的转让或出售限制使得其优势不大。 ”严跃进说。
限贷政策也随着信贷政策的调整而有所宽松。 4月28日,贵阳发文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实行首套房贷款首付20%政策。 对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住房的,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
近期,还有多地下调最低首付比例,上调公积金贷款额度,取消“认房又认贷”等,都被认为是对限贷政策的合理化调整。
更为常见且灵活的限购、限售政策也在多地发生变化。 哈尔滨在3月底取消了执行了近四年的主城区限售政策,从而成为首个取消限售政策的省会城市;近日,两大湾区城市接连放松限购,广东佛山满5年的二手房不计入限购,中山无社保无户籍大专以上即可买一套。
至此,“五限”政策中,除“限商”尚未有实质性的调整外,其余四项限制性政策都出现了一定范围的明显变化。
资料图:市民从一楼盘前经过。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直接补贴购房人政策屡现
对消费有着直接带动作用的消费券近来也现身多地楼市。
4月27日,广东省江门市宣布,将对在江门购置新建商品住房并办理合同网签手续的前若干名购房人,按房屋建筑面积分档发放9000套、总价值3700万元的购房消费大礼包。
消费券的额度以100平方米为分界线。 办理合同网签的100㎡以上(含100㎡)、前5000套新建商品住房,每套发放5000元消费券,总价值2500万元。 办理合同网签的100㎡以下(不含100㎡)、前4000套新建商品住房,每套发放3000元消费券,总价值1200万元。
中新财经注意到,早些时候,广西桂林购房、延吉农民购房等已涉及到发放消费券举措。
严跃进认为,“这是从刺激住房消费的角度出发的,各地政府在拉动住房消费等方面积极搭建了平台和渠道。 通过消费券的发放,有助于减少购房观望情绪,同时促进购房者积极入市。 ”
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目前出台购房补贴政策的城市已超20城,除了购房消费券,还有现金补贴、购房契税补贴等,以真金白银直接促进购房。
例如,沈阳皇姑区,购买新建商品住宅房屋的消费者,可按照备案合同价格的1%给予消费补贴;郑州的中原区、高新区、金水区则给予商品房契税缴纳补贴,最高补贴达20%。 另外,湖南长沙、广东揭阳、福建泉州等地均特定对人才购房加以补贴。
“三四线城市由于多数无限购政策,政策调整方式或重点围绕人才引进、购房补贴、公积金贷款等方面。 此外,针对二孩、三孩家庭的购房宽松政策亦或是重点方向之一。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
资料图:航拍雪后贵阳景色。瞿宏伦 摄
公积金贷款买房宽松成大势
梳理发现,各地发布的楼市宽松政策中,涉及到公积金的政策最多。
在贵阳4月28日发布的新政中,在公积金方面更是提出了创新性的内容政策:新增个人补息贷款规模20亿元,贷款发放时间控制在3个月内。
“此类资金相当于补贴给商业银行贷款的购房者,打造了‘商业银行贷款 利息由公积金支付’的方式,其成为当前公积金贷款中的一种创新模式。 ”严跃进解释道。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选择公积金政策宽松,可以给市场释放稳楼市信号。 ”张大伟认为,除了受限额度外,商业银行贷款政策需要央行发布,而公积金政策可以各地出台政策执行。 公积金额度不高,不会影响购房者投机,大部分公积金使用都是刚需和改善购房者。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会议强调,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认为,中央释放了更明确更积极的政策信号,支持地方政府因城完善政策,预计后期地方调控自主性更强,更多城市的限制性政策有望松绑。
“如果说之前地方还有所保留的话,之后有更多的城市会发布稳楼市政策,力度也会更大。 ”张大伟预计五一后,更多力度更大的楼市政策将出现。
放宽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免个税!二手房、公积金都有重磅利好!
930注定是楼市不眠夜。
房贷利率、公积金贷款利率、二手房交易、个税等等重磅利好倾巢而出,政策发布之密集、力度之强劲,都是令购房者喜出望外的。
公积金最低2.6,商贷有望下调“3”字头!
为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用足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经广东省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备案,我市现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2022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阶段性取消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新政”实施后,银行和购房人可协商确定具体的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水平,有利于减少居民利息支出,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有业内消息透露,根据政策调整,江门首套房贷利率有望下调至“3”字头,但实施细节预计会在节后析出,详细方案仍需等待官方文件下达落实。
另一边厢,公积金贷款也作出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2年10月1日起,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调整为2.6%和3.1%。 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政策保持不变,即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不低于3.025%和3.575%。
刚改客户卖一买一!可退个税!
同是9月3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支持居民换购住房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在2023年12月31日前,对卖一买一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予以退税优惠。
公告如下:
一、自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出售自有住房并在现住房出售后1年内在市场重新购买住房的纳税人,对其出售现住房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予以退税优惠。 其中,新购住房金额大于或等于现住房转让金额的,全部退还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新购住房金额小于现住房转让金额的,按新购住房金额占现住房转让金额的比例退还出售现住房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二、本公告所称现住房转让金额为该房屋转让的市场成交价格。 新购住房为新房的,购房金额为纳税人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网签备案的购房合同中注明的成交价格;新购住房为二手房的,购房金额为房屋的成交价格。
三、享受本公告规定优惠政策的纳税人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纳税人出售和重新购买的住房应在同一城市范围内。 同一城市范围是指同一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区、州、盟)所辖全部行政区划范围。
2.出售自有住房的纳税人与新购住房之间须直接相关,应为新购住房产权人或产权人之一。
四、符合退税优惠政策条件的纳税人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合法、有效的售房、购房合同和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办理退税。
五、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与税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本地区房屋交易合同网签备案等信息(含撤销备案信息)实时共享至当地税务部门;暂未实现信息实时共享的地区,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税务部门及时获取审核退税所需的房屋交易合同备案信息。
六、本公告执行期限为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实施二手“带押过户”!免过桥手续
9月30日,江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探索实施二手房“带押过户”服务模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试点推行以抵押登记变更为主要特点的同行间二手房“带押过户”办理流程,标志着二手房“带押过户”服务模式在江门市正式落地。
以下是二手房带押过户的流程,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收藏:
购房成本大幅下降!买房正当时!
结合“两天三大招”来看,业内普遍认为,商贷、公积金贷款利率下降,叠加最新的减税政策全方位推进,对于四季度房地产市场行情的提振会比较显著,预计将有效带动刚性住房需求释放。
国庆期间,江门市区超70个楼盘推出优惠活动,或者这么说吧 ,几乎所有楼盘都在搞大促,一口价单位、赠送车位、赠送物管费、赠送家电礼包等等层出不穷。
如今,官方已经出面把购房成本降低,楼市风向标再一次明确,你会选择在现在上车吗?留言区一齐来聊聊~
稳楼市,央行、银保监会再次发声!信息量大
时隔一周,监管部门再次发声稳地产!
2022年11月2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
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稳定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建筑企业贷款投放,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展期。 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 完善保交楼专项借款新增配套融资的法律保障、监管政策支持等,推动“保交楼”工作加快落实,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同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讲话称,房地产业关联很多上下游行业,其良性循环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调整,我们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降低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针对前期一些房企风险暴露导致逾期交房,我们出台了20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已售住房的建设交付,并研究设立了鼓励商业银行支持“保交楼”结构性政策工具。 最近我们扩大了支持民企发债的“第二支箭”,为民企发债提供风险分担,民营房地产企业也在支持范围以内。
11月以来,稳楼市政策频出。
11月8日,交易商协会发布《“第二支箭”延期并扩容 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再加力》,推出针对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计划,预计规模可达2500亿元,后续视情况进一步扩容。
11月11日,央行、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从房地产融资、保交楼、风险处置、消费者权益、金融管理政策和住房租赁等六大方面出台十六条具体措施。
11月14日,银保监会、住建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允许商业银行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优质房地产企业开展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业务。
政策密集出台背后,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尚未走出底部区间的现实。 考虑到政策生效一般有一定的滞后性,稳楼市组合拳的效果仍然有待进一步观察。 国家统计局1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同比下降8.8%;其中,住宅投资亿元,下降8.3%。 1—10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5%。 商品房销售额亿元,下降26.1%,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8.2%。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数据显示,近期房地产市场持续处于低迷状态,不仅楼市“金九银十”成色不足,而且进入11月以来,楼市筑底走势仍在延续,头部房企信用风险也在持续暴露。
就宏观经济而言,除疫情带来的短期波动外,房地产低迷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的一条主线。 接下来为引导房地产市场尽快实现软着陆,除强化“保交楼”等供给端支持外,持续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推动楼市企稳回暖是关键所在,而且具有较强的紧迫性。 这也是四季度及明年初稳增长、防控风险的一个主要发力点。 在他看来,尽管11月份1年期和5年期LPR报价均维持不变,但与房贷利率挂钩的5年期LPR年内仍有下调空间。
稳楼市重在稳预期
楼市回暖的关键究竟是什么?
记者采访的多名业内专家表示,稳楼市要从供需两侧发力,供给端要畅通房企尤其是民营房企的融资渠道,资金链不断裂才能“保交楼”,需求端则要提振居民对楼市、对未来的收入的积极预期,这两点是提高居民入市意愿的关键。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记者表示,房地产“金融16条”和央行“第二支箭”旨在推动房地产融资环境正常化,重点要加大对民营房企的融资支持,这对恢复和稳定房地产全链条各项融资、保障开发和竣工所需资金到位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阶段性下调房贷利率下限、调整部分热点城市的限购限贷政策、降低首付比例等相关举措都有利于刺激居民的购房需求,但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老百姓()对未来收入和工作前景的积极预期迫切需要恢复,这是房地产需求端回暖的关键一环。
一位资深地产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当下楼市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问题,更多是居民对经济收入的预期问题。
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对当期收入的感受以及对未来收入的信心均有所下滑,居民收入感受指数降至2020年二季度水平,未来收入信心指数降至2020年一季度水平。 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使居民倾向于增加储蓄,消费和投资的倾向下降。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对记者指出,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购房者、房企市场预期均偏弱,供需两端表现均不及预期。 一方面,我国中长期住房需求释放动力减弱,房地产行业正在告别高速增长的时代。 另一方面,短期多个因素亦制约着行业恢复,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居民收入预期降低,购房意愿下降;二是多地疫情反复,在客观上对楼市交易产生不利影响;三是在市场下行阶段,部分城市出现房价下跌预期,加重购房者观望情绪;四是购房者对期房烂尾的担忧并未完全消失;五是部分城市政策存在放松预期,购房者观望情绪较重。
陈文静认为,尽管当前楼市氛围仍显沉重,但政策传导到需求端的积极效用会逐步显现。 11月以来多个监管部门接连释放重磅利好,为房企、购房者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对修复供需两端市场信心将起到积极作用。 短期来看,市场回暖的关键仍在于需求端置业信心和预期的恢复,而需求端预期好转仍依赖于宏观经济的修复、防疫形势的变化等方面。
她预计,随着楼市利好政策的持续落地,供需两端政策优化叠加防疫政策改善,或将带动市场信心进一步恢复,但传导到需求端仍需时间,短期市场依然有压力,未来宏观经济、疫情防控等逐渐好转后,市场有望逐渐企稳。
事实上,楼市的积极信号也正在逐步显现。 上周美的置业、新城控股()获得交易商协会融资支持,分别申请的150亿元储架式融资已获受理,成为继龙湖集团之后,第二、三家获得交易商协会融资支持的民营房企。 此外,上周5家公司发布境内债,包括华润置地、招商蛇口()及其他地方城投公司。
外资加码布局中国房地产市场
有意思的是,正是在楼市低迷的今年,包括黑石集团在内,贝莱德、大和房屋、易商红木、凯德、博枫等知名国际开发商、资管公司,加速在中国拿地、布局项目,投资路径涉及写字楼、商业CBD中心、长租公寓、物流园区、旧城改造等多个领域。 除此之外,外资还开始在土地市场拿地,在债券市场收购出险房企境外债以及低吸高抛房企股票以套利。 考虑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仍然低迷,外资频频出手被一些人认为是“抄底”行为,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即将走出底部的信号。
针对外资对我国地产行业的积极布局,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向记者解读称, 外资机构具有较强跨周期经营能力。 具有潜在的盈利价值是外资进场投资的根本标准,主要整体市场稳定、行业具有发展潜力、当前资产价格有优势等都是评判标准。 此外,外资具有全球化视野,经历过多个国家房地产市场周期变化,善于跨周期经营,规避周期性风险,在市场低迷期积极进入。
另一方面,我国房地产相关资产价格水平较低。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处于深度调整,行业资产整体流动性较差,资产价格相对较低。 一是土地价格,重点城市土地招拍挂成交,许多地块溢价率很低,甚至底价成交,近期300个城市住宅土地成交溢价率不足2%,处于近年的低位。 二是上市房企股票价格较低,上市房企股价平均市盈率在5左右,市净率低于1,均处于较低水平。 三是持有性商业物业价格较低,短期宏观经济乏力,疫情及消费影响,导致商业物业价格较低。
他强调,长远来看,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具有持续发展的确定性,当前只是处于必要的调整阶段。 我国经济还能维持中高速增长,城市化率还有提升空间,驱动房地产还能持续发展。 中国整体经济具有韧性,对商业地产的需求不会间断,特别是物流、租赁等房地产细分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因此当前受到境内外资本的青睐。
11月18日,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发布《外资大举在中国市场拿地、收购 静待长线价值兑现》的专题报告。 《报告》称,本轮外资大举布局中国房地产,具有以下三大特征:一是外资及港资更倾向于布局核心一二线城市,对三四线城市鲜少关注;二是外资港资布局中国房地产市场并不看重传统住宅,而是对产业园、物流园、仓储等更为青睐;三是资管类公司以及一些不良资产投资公司更倾向于购买中国出险房企的债券、股票等,试图低买高卖进行长线投资。
《报告》认为,对于外资港资企业来说,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探底时期大举布局,一定程度有助于提振市场对中国楼市的信心。 11月份以来,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支持上升到空前高度,从启动“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企发债,到重磅出台“金融16条”救市,对于提振行业信心效果显著,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迎来转折时刻。 预计在地产行业进入复苏周期后,这部分“抄底”的外资港资企业将会获得收益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