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均仅销642辆亟待注入新动力 飞凡汽车出走三年回归上汽集团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黄聪

出走三年的飞凡汽车,重新回归上汽乘用车阵营。

近日,飞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上海如愿汽车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退出股东行列,由上汽集团100%持股。同时,卸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职务,由王骏接任。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24年前9月,飞凡汽车累计销量为5775辆,月均销量仅642辆,公司表现并不理想。

有市场观点认为,上汽集团全资持股飞凡汽车,为飞凡汽车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预示着飞凡汽车将迎来新的市场机遇和挑战。

发展几经波折

飞凡汽车是上汽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英文名是RISING AUTO,代表持续向上,成就非凡之意,自诞生以来便承载着上汽集团对新能源汽车未来的期望。

2018年4月,上汽荣威品牌推出了进军中高端纯电SUV市场的首款产品——荣威MARVEL X,售价区间为26.88万元至30.88万元。

彼时,荣威MARVEL X选择了高举高打的方式进军汽车市场,在性能上对标特斯拉Model 3,在豪华上比肩BBA。

然而,市场反响并不好,荣威MARVEL X在2018年仅售出3419辆,2019年更是下滑至2000多辆。

2020年5月,上汽集团在原本狮标的基础上新推出了R标,并在不久后将其独立成为了上汽R品牌,在组织架构上与荣威、名爵平行。

2021年10月,上汽集团又宣布R品牌命名为飞凡汽车,并设立飞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独立公司的形式对新品牌进行市场化运作,实现独立运营、自负盈亏,成为与上汽乘用车公司平行的全新品牌。

当时,上汽集团表示,在起步阶段飞凡汽车将充分整合上汽集团在研发、制造、服务等领域的资源,由上汽技术中心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由乘用车分公司进行代工生产,力争到2025年实现“成为中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头部企业”的目标。

然而,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2021年,飞凡汽车全年交付量仅为1.84万辆,与最初预期的3万辆销售目标差距较大,仅完成约61%。

而且,飞凡汽车旗下的产品依旧是ER6和MARVEL R两个旧车型,因此彼时这一品牌升级也被业内吐槽为“旧酒装新瓶”。

销量不及目标,飞凡汽车却引来了大量维权。续航严重虚标、气囊故障灯报警、空调蒸发箱箱体溺水、车机系统无法升级、经销商不兑现购车补贴等一系列问题接连被曝光。

销量惨淡

进入2022年,飞凡汽车的情况更加糟糕。

2022年9月和2023年3月,飞凡汽车先后推出了R7和F7两款新产品,这两款车型的推出,标志着飞凡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竞品频出,飞凡R7和F7的销量逐渐下滑,未能达到市场预期。

长江商报记者通过多个平台统计发现,2022年,飞凡汽车综合交付量达2.98万辆,虽然同比大幅增长,但与头部造车新势力相比,依然“排不上号”。

2022年年报中,上汽集团对飞凡汽车的描述是:飞凡汽车聚焦R7上市,深化营销渠道建设,并打造多元化、全场景的能源补给生态。

2023年半年报中,上汽集团的描述是:飞凡汽车首款中大型豪华纯电轿车 F7凭借巴赫座舱等强大的产品力,销量稳步攀升。

由此来看,上汽集团没有对飞凡汽车的交付量“报喜”,或许是对其表现并不满意。

2023年5月31日,上汽集团举行了“三年行动计划军令状”签约仪式。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总裁王晓秋等的见证下,包括飞凡汽车CEO吴冰在内的高管都现场立下军令状。

不过,数据显示,飞凡汽车在2023年的累计销量为2.14万辆,月销不足2000辆。

2024年前9月,飞凡汽车累计销量为5775辆,月均销量仅642辆。其中,飞凡F7累计销量为2142辆,飞凡R7累计销量为3633辆。

数据显示,除了1月销量达到1856辆外,飞凡汽车2024年其他月份销量均低于千辆。

王晓秋卸任董事长

惨淡的销量数据让飞凡汽车的独立运营之路变得愈发艰难。面对市场压力,飞凡汽车不得不选择重新调整战略,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2024年10月28日晚,上汽乘用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名为《上汽乘用车荣威飞凡,梦想融合,承诺加乘》的海报,正式官宣,出走三年的飞凡汽车重新回归上汽乘用车阵营。

据悉,目前35家荣威门店、12家飞凡门店已整合成为荣威飞凡经销商门店,预计今年底将有100家经销商门店开业。

近日,飞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上海如愿汽车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退出股东行列,由上汽集团100%持股。同时,王晓秋卸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职务,由王骏接任。

值得注意的是,飞凡汽车在独立运营期间,虽然未能取得预期的市场表现,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仍具有重要意义。飞凡汽车通过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和开展一系列市场推广活动,提升了自身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飞凡汽车还在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有市场观点认为,这一变动标志着上汽集团已全资持股飞凡汽车,为飞凡汽车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上汽集团与飞凡汽车的深度融合,不仅彰显了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坚定布局,也预示着飞凡汽车将迎来新的市场机遇和挑战。

视觉中国图


燃油车销量持续下滑,新能源毫无起色,荣威汽车还能翻身吗?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最近一年多,不少国产二线厂商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了,消费者关注最多的是特斯拉、比亚迪这种新能源厂商,国产二线厂商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没有什么关注度,这里边最典型的就是荣威。

2022年,荣威累计销量还有25.9万辆,但今年前4个月却只有5.3万辆,全年大幅下滑几乎成为定局。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期间,荣威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潍表示,荣威正在进行“产品向上”,将推出一系列全新产品,但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双向承压的情况下,荣威真的还能翻身吗?

燃油车全线下跌

荣威是中国众多传统厂商的一员,对这类品牌来说,先保住销量的基本盘是第一要务。 但荣威在这方面的表现相当一般,进入2023年以来,荣威销量下滑的趋势非常明显,曾经的那些主力车型逐渐被边缘化。

以荣威RX5为例,这款车是国内最早站稳脚跟的国产紧凑型SUV之一,一直都是荣威的销量支柱,但今年前4个月这款车累计销量只剩下了1.7万辆,月均只有4000多辆,在国产SUV中,这个成绩是拿不出手的。 其实荣威RX5也在努力更新换代,但这并不能阻挡销量的下滑。

荣威另一款车荣威i5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这款车去年累计销量7.7万辆,表现还算正常,但最近两个月销量都低于3000辆。 要知道,荣威i5是一款走低端路线的代步车,主力车型售价基本在9万元以下,连低端车型都不能走量,证明荣威的确陷入了危机之中。

更重要的是,表现不佳的荣威RX5和荣威i5已经算是荣威仅有的两款有市场竞争力的车型,其余车型已经完全被消费者遗忘。 2022年被荣威大力宣传的荣威鲸,4月份销量只有18辆;冲击高端市场的荣威RX9,4月份销量为452辆;曾经与荣威i5并驾齐驱的荣威i6 MAX,4月份销量仅剩下55辆,基本上无人问津。

新能源毫无起色

从客观角度来说,燃油车销量下滑,是传统汽车厂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荣威,连丰田、本田也扛不住。 问题是,荣威在新能源领域也没有拿出什么好的表现,燃油车失守,丢掉的可能是过去,但新能源萎靡不振,失去的却是未来。

如果只看销量表现,2022年荣威新能源销量的表现似乎还是不错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荣威的新能源销量主要来自于科莱威这款纯电动微型车,这款车属于五菱宏光mini EV的模仿者,在2022年拿下了4.2万辆的好成绩,但2023年1-4月份,这款车的累计销量以及跌破4000辆,基本退出主流市场。

除了科莱威之外,荣威新能源其它车型基本都属于油改电车型,月均销量都在500辆以下徘徊,几乎没有什么市场影响力。 其实荣威的情况与目前正在挣扎的日系车非常相似,燃油车销量持续下滑,新能源车型数量少,没有竞争力,而且更新换代速度慢,跟不上市场节奏。

但丰田、本田之类的厂商毕竟树大根深,就算燃油车销量下滑,依然处于第一梯队,还有一定的时间去折腾;而荣威在国产车中都属于第二梯队,在上汽集团连续打造了智己、飞凡两个高端品牌之后,已经很难在新能源领域向荣威投入更多资源,因此荣威必须要学会自救了。

三大技术基座,荣威真的能玩转吗?

荣威并非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因此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期间,荣威也提出了新的产品规划。 根据荣威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潍的说法,荣威未来将聚焦15-20万的价格段,同时还将在未来3年内推出8款新能源车型,2023年下半年将会率先推出一款中高级纯电动轿车。

与此同时,周潍还表示,未来荣威将拥有全新一代上汽星云纯电动系统化平台、全新一代DMH双电机混动技术、全新一代魔方电池系统三大技术底座,助力新能源业务发展。 翻译一下就是,荣威下一步要搞纯电、混动两条腿走路,同时还会在电池领域进行探索。

从理论上来说,这没什么问题,但荣威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品牌定位。 在燃油车时代,荣威的主力车型售价就在10万元以下,现在却要聚焦于15-20万的价格段,这个战略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 与此同时,荣威此前能拿得出手的新能源车型只有一款科莱威,但这种微型车远不足以证明荣威的能力。 以荣威形同白纸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经验,却要推动所谓的技术底座,这只能用好高骛远来形容。

实际上,荣威现在只有一条比较现实的路,那就是由上汽牵头,尽快拿出一整套适合低端市场的新能源解决方案,然后同时在荣威和名爵两个子品牌上推广。 荣威、名爵目前还拥有一定的客户基础,名爵在海外更是拿出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如果上汽的这套新能源解决方案在技术上能过关,那么应该是能获得一部分销量的,这样就可以迅速摊薄成本,实现良性循环。 如果荣威继续沉迷于“技术底座”,只会丢掉最后的转型时机。

小结:对荣威这种二线传统品牌来说,向新能源转型的时间窗口正在逐渐关闭,留给它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如果到2023年年底之前,荣威仍然没有搞清自己的产品和车型定位,那么在2024年就会出现重大危机。

张译 李雪健作配 周润发 定档 唐探1900 陈思诚盛赞王宝
白酒渠道减负呼声再起 但上市酒企会调低明年销售任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