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11月19日消息,今日晚间,小鹏汽车(09868.HK/XPEV.US)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报告期内,小鹏汽车共交付46533辆汽车,同比增加16.3%,环比增加54%;实现总收入101亿元,同比上升18.4%,环比上升24.5%。截至发稿,小鹏汽车美股盘前涨超5%。
从收入结构上来看,报告期内,汽车销售收入88亿元,同比上升12.1%,环比上升29.0%;服务及其他收入13.1亿元,同比上升90.7%,环比上升1.1%。服务及其他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与大众汽车集团进行平台与软件战略以及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有关的技术研发服务的收入增加。
由于成本降低及车型产品组合改善,小鹏汽车的毛利率大幅提升至15.3%,创历史新高,上年同期为-2.7%,今年第二季度为14.0%;汽车毛利率为8.6%,上年同期为-6.1%,今年第二季度为6.4%。
公司的亏损情况也有所改善,第三季度净亏损18.1亿元,上年同期为38.9亿元,今年第二季度为12.8亿元;第三季度非公认会计原则小鹏汽车普通股股东应占净亏损为15.3亿元,上年同期为27.9亿元,今年第二季度为12.2亿元。
小鹏汽车第三季度的研发开支为16.3亿元,同比增加25.1%,环比增加11.3%;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为16.3亿元,同比下降3.5%,环比上升3.8%。截至今年9月30日,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为357.5亿元。
“我们的体系能力在变革后全面提高,M03和P7+的成功上市标志着我们大产品周期的增长正循环已经开启,”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表示,“我相信未来的十年是AI的时代,我很有信心带领小鹏汽车成为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引领AI在出行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对于2024年第四季度,小鹏汽车预期:汽车总交付量将介于8.7万台至9.1万台,同比增加约44.6%至51.3%;总营收将介于153亿元至162亿元,按年增加17.2%至24.1%。
小鹏汽车10月的交付量为23917台,以此计算,11月与12月需要交付63083至67083台。小鹏MONA M03上市两个月交付连续超过1万台,预计12月产能将提升40%,2025年春节前月产能目标为2万台。
截至目前,小鹏汽车已进入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欧洲、中东、北非在内的市场。2025年,小鹏汽车计划将销售网络进一步扩展至北美以外超过90%的新能源车市场,门店数量拓展至300家以上。
红星新闻记者 吴丹若
肖世清
小鹏汽车经营的怎么样
8月26日,Xpeng Motors发布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实现营收37.61亿元,同比增长536.7%;毛利率为11.9%,环比略有上升。
从销量来看,Xpeng Motors在第二季度交付了超过17,000辆新车,同比增长439%;今年上半年交付超过3万辆,已经超越2020年全年销量。
然而,在小鹏营收飙升的同时,亏损也在扩大:今年Q2 Xpeng汽车净亏损高达11.946亿元,相当于蔚来的两倍,堪称新势力阵营的“亏损王”。....
在新能源如火如荼的时候,小鹏为什么会陷入增收和亏损的困境,蔚来致命事故会对其未来产生什么影响?
一个
从财报来看,小鹏销量激增主要是因为更“安全”。
据何介绍,今年第二季度,P7和G3开始交付磷酸亚铁锂版本,上市后需求旺盛。 目前交付量已经超过各自车型交付量的20%。
尤其是5月份交付的小鹏P7磷酸亚铁锂版,推动P7销量打破历史纪录,当月达到3797辆。
磷酸亚铁锂版小鹏为什么受欢迎?因为安全。
在电动汽车普及的过程中,锂电池引发的自燃一直是拦路虎。 特斯拉、蔚来、小鹏等车企都发生过自燃事故,小鹏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发生了四起自燃事件。
这种自燃主要和三元锂电池有关,因为这种电池续航好但是稳定性差,极端情况下容易引起自燃。 续航能力相对较差的磷酸铁锂电池更便宜,也更安全。
电动车自燃事故频发后,磷酸铁锂电池市场需求激增。 小鹏及时推出更安全的P7版本也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对销量和营收都有积极作用。
然而,在小鹏销量飙升的背后,销售费用也在飙升。 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品牌一直在加速线下布局。 截至6月底,小鹏分别有200家和64家销售和服务网点,覆盖全国74个城市。 在业绩报告会上,何还宣布将300家销售网点的目标提升至350家。
开店越来越多,对应的是财报中的巨额支出:财报显示,Q2 Xpeng汽车的销售、总务及管理费用为10.308亿元,同比增长116.0%。 原因是支持汽车销售的营销、推广、广告费用增加,销售网络扩大及相关人员费用,专营店销售提成增加。
除了巨额销售费用,小鹏还在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
在造车的新生力量中,小鹏从不吝啬对技术研发的投资。 2020年,其R&D投资达到17.26亿元,占营收的29.53%,远高于蔚来的15.3%。
在Q2,今年小鹏的R&D费用继续增加至8.635亿元,同比增长170.0%,主要是由于R&D人员扩充、薪酬增加,以及相关软件技术开发费用。
数据显示,到2021年第二季度末,Xpeng Motors的R&D团队超过3000人,较年初增长约50%。 到今年年底,R&D团队预计将超过4500人。
销售费用和R&D费用的持续增加将在短期内影响业绩,从而形成小鹏增收节支的困境。 所以目前造车新势力还处于烧钱扩张阶段,谈盈利为时尚早。
对于小鹏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过去的R&D成果能够尽快投入商业使用,但蔚来的突然致命事故却让这一段变得坎坷。
二
相比国外特斯拉和国内比亚迪火热的销量数据,新势力肯定是一败涂地,所以大家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
比如均价超过40万元的蔚来,主打高端电动车,其理想重心是延长续航。 小鹏专注于智能汽车,其大部分研发费用主要来自于此。
比如今年年底小鹏4500人的R&D团队中,整个自动驾驶软硬件、大数据、地图的R&D数将超过1500人。
何多次强调,Xpeng汽车的标签是智能,智能是小鹏的核心优势。 从小鹏推出的产品来看,其研发成果主要是车载操作系统Xmart OS和自动驾驶系统XPILOT。
小鹏自动驾驶系统的支付模式与TESS FSD类似。 以前卖车不是一锤子买卖,估值有限。 现在自动驾驶软件改成了按月付费的模式,变得和苹果的软硬件一样了。 估值马上就上去了,特斯拉万亿美元的市值就这样被炒出来了。
他肖鹏对此非常有信心。 去年年底,马斯克对小鹏的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技术进行了嘲讽,他说:“如果你在中国开车,你应该做好被我们打败的准备。 ”
显然,自动驾驶一直是Xpeng汽车的骄傲,也是其品牌推广的亮点。 这个大卖点在蔚来发生致命事故后突然消失了。
8月12日,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加强汽车智能化功能管理。
受此影响,车企也不敢推广自动驾驶,将其统一为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小鹏也不例外。
所以自动驾驶的未来面临着监管的不确定性,汽车的智能化其实是值得推敲的。 我们说过,新能源之战是中国的国运之战,光伏发电-UHV输电-电动车用电的能源闭环一定会蓬勃发展。
汽车的电动化是一定的,但是汽车的智能化没有那么迫切,电动车不用自动驾驶也可以开。
这意味着小鹏过去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的巨额R&D费用短期内难以转化。
一旦未来汽车智能化受阻,小鹏将不得不寻找另一个突破点,这将导致巨大的R&D投资。 基于此,未来几年新势力仍将是一边烧钱一边探索的基调。
目前,小鹏持有328亿元现金,蔚来持有483亿元。 谁能大规模盈利,不得而知。
百万购车补贴
A级车市场,小鹏没打算给其他人留机会
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当一众车企在技术瓶颈中内卷,不得不挫伤利润、流血竞争的时候,成功讲通新故事的,是近期销量稍显掉队的小鹏。
5月21日,小鹏汽车发布2024年一季报,最影响投资者信心的毛利率强势攀升至12.9%,同比提升11.2%,环比提升6.7%。 财报发布后,小鹏美股股价一路飙升,最高涨幅一度接近24%。
市场情绪的大幅提振,证明这家企业如今实际的经营质量与盈利能力,远远超出外界原本的判断。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小鹏汽车在发布财报前一天举办的520AI DAY上宣布,面向用户全量推送AI天玑系统。 其中最重要的更新,是国内首个量产上车的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这是特斯拉之后的全球第二,全国首个。
在财报沟通会上,何小鹏表示:“我们的战略变革不仅着眼于销量增长,而且追求高质量、高效率,全面提升公司的竞争力,长板更长且没有短板,把小鹏汽车打造成‘多边形战士’,从而在长跑中获取更大的规模和利润。”
在蛰伏期之后,小鹏即将开启自己的变现周期,这件事几乎不再有悬念。 此时此刻,是利好涌现的起点。
不止是电动车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总收入达到6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2.3%,总交付量为辆,同比增长19.7%。
但何小鹏很早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小鹏不止是一家电动车企业。 时至今天,随着小鹏发展出多样化的盈利模式,我们看待小鹏的逻辑,也应有所改变。 卖车之外,更具开创性的,是与大众合作带来的技术变现。
“(我们)实现了在智能电动车业务基础上,通过智能化技术输出提升盈利和国际化潜力的独特模式。”
“小鹏汽车创业十年,坚持在智能电动车平台、EEA电子电气架构和智能辅助驾驶等技术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现在开始转化为良好的财务回报。”
换句话说,小鹏不再完全依赖汽车销量来支撑公司的经营。 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一季度财报中毛利率大幅上行背后,最值得关注的一个变化。 一向在毛利率上表现强势的特斯拉和理想,在利润缩水的大环境下,一季度数据都是环比下行。 技术变现,令小鹏在商业模式上拥有了独一无二的差异化竞争力。
在本季财报中,小鹏汽车获得10亿元的服务及其他收入,在总营收当中占比为15.3%,同比增长93.1%,环比增长22.1%。 据财报显示,该收入的同环比增长,主要来自于2024年第一季度与大众汽车集团进行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有关的技术研发服务收益。
一方面,大众与小鹏的合作还在不断深化。 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小鹏与大众再一次加深合作,联合开发的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将应用在大众为中国市场开发的CMP平台上。 另一方面,小鹏对与其他车企的技术合作,也持有开放态度。
这种造血能力极具可持续性。 小鹏表示:“与大众EEA架构的合作收入将从下半年开始确认,未来几个季度的收入将超过Q1。 ”
“考虑到平台软件的收入性质,这是一项利润率很高的业务。”
除商业模式创新之外,小鹏一季度毛利率大幅提升,背后还有另外两方面的努力。
一方面,是产品结构的优化。 今年1月1日正式发布,起售价35.98万元的小鹏X9,在小鹏的销量收入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稳定器作用。
这款标配后轮转向、搭载无图XNGP的中大型纯电MPV,被官方称为“新物种”。 一经上市,就迅速上量,一季度稳居纯电MPV销量冠军。 它的高均价和高利润,进一步拉升了小鹏的毛利。
何小鹏表示:“X9的成功充分说明了产品品类创新、技术创新才是更有效的竞争手段。在今后几年内,小鹏将会基于X9的良好口碑和经验,继续丰富小鹏的高端系列的产品线”
另一方面,是体系化的降本。 受益于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的供应链体系,小鹏能够实现造车平台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除毛利率之外,现金流又是一重保障,让小鹏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研发投入。 截至2024年3月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为人民币 414 亿元。 这些共同组成了小鹏面临下半年竞争的底气。
国内首个端到端大模型上车,重建智能体验基准线如果缺乏技术创新或相关资源,商业模式创新所带来的高速增长有可能是昙花一现。 让商业模式创新富有生命力的,是对先进生产力的持续投入,以及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和用户价值的能力。
而小鹏在智能化方面的坚定的战略决策和长远布局,让其智驾技术迎来了体验拐点。
目前小鹏汽车已经实现了城区智驾100%无图覆盖。 本次520AI DAY上小鹏全面更新的技术栈,不再依赖规则+AI的XNGP,取而代之的是主要基于神经网络的端到端模型架构。 这可以看作是小鹏在智驾技术方面与其他友商拉开代际差距的起点。
在体验端,用户能够清晰感知到以下3个变化:
官方公布的直接数据是:前后顿挫减少50%、违停卡死减少40%、安全接管减少60%。
小鹏宣布,到2024年第三季度,其智能驾驶系统将能够覆盖全国每条路,2025年,城区智驾的体验将与高速智驾的体验相媲美,实现类L4级的智驾体验。
对此,小鹏智能体验负责人于桐表示:“这可能是目前汽车行业最大规模的一次OTA,升级完成后几乎相当于换了辆新车。”
在迭代速度方面,何小鹏介绍,小鹏汽车的端到端大模型在内部能够做到“2天迭代一次”。 在18个月内,XNGP的能力提升30倍(接管率指标)。
投入越高,成长越快,在端到端大模型层面的投入,将构成小鹏在下一阶段的竞争壁垒。
“过去10年里大家认为智能只是新能源汽车的辅助,用户对智能的需求以前是在第10、第9名,现在可能到了第5、第4名,但我认为不远的将来,智能会是绝对的前三(需求)。”
在2024年,智能驾驶显然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一家企业能够在成本可控、可持续的前提下,提供带来超越性体验的产品,那么无法达到类似体验的产品,很容易被冠以“上一代技术”的印象,继而被框定在新的智能体验基准线之下。
在技术竞争导向的周期中,优势地位易主,往往只在体验决定性变革的一瞬。
关注智驾领域的用户,或许会联想到今年4月底,马斯克的那次“闪电访华”,同样引发外界热议。 但在笔者看来,即使特斯拉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国内智驾竞争的新一极,但本地化优势,仍将是小鹏确立领先身位的一大杀手锏。
保持节奏,日拱一卒为了实现上文中提到的智驾技术愿景,小鹏2024年将投入35亿元用于智能研发,并新招募4000名专业人才,今后每年还将投入超过7亿元,用于算力训练。
类似的投入强度,即使在小鹏最艰难的2019年,也从未被放弃过。 这背后是小鹏的宝贵品质之一:马拉松长跑的第一课,不是加速,而是保持呼吸的节奏。
去年一整年的组织调整颇有成效,并且仍在继续。 据何小鹏介绍,今年以来,在招聘方面,多个领域都有顶尖人才加入,包括自动驾驶、品牌营销、造型设计等。
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称,OPPO旗下一加手机营销负责人于涛或将于近日加盟小鹏汽车,担任营销副总裁。 小鹏对此表示:“下周(会有)反馈”。
打好组织和技术的基座,下一步才是产品价值的兑现。
此前预热已久的MONA系列首款车型,将在下个月正式亮相,并在三季度上市,随之而来的是小鹏汽车强劲的产品周期。
何小鹏表示:“MONA的首款车型将是一款在二十万元以内拥有最高颜值、高智能、同时成本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产品,对年轻客群有巨大的吸引力,期待MONA成为A级纯电市场的明星产品。”
他还提及,小鹏汽车未来还将在A级车的平台上推出多款产品。 后续,小鹏汽车XNGP将会进入20万元以内价格段市场,在这个销量最为广阔的市场加快高阶智能驾驶的普及。
“小鹏汽车的目标是在智能电动车时代打造一个像大众汽车一样覆盖全球市场、多种产品类型、拥有广阔客群的一个超级品牌,并且让AI智驾车成为最主要的品类。”
同样值得肯定的是,为了进一步把车卖好,小鹏没有给自己设限。
关于外界关心的增程技术路线,小鹏并没有否认应用的可能性,而是抛出了一个思考:下一代增程,是怎么样的?
现阶段,增程技术在出海过程中面临工况问题,国内增程技术主要用于城市驾驶,而部分海外国家的城市驾驶与高速驾驶比例相当,且增程技术在高速驾驶中的表现仍存在诸多问题。
所以换一个角度理解,如果某天小鹏推出了一款增程车,那大概率是有信心,解决当下增程车没有解决的问题。 这也是小鹏一直以来的逻辑,先做再说,不交期货。
车云小结谈到销量,何小鹏并不避讳的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从蓝海到红海再到血海,小鹏是经过磨练的。 现在卖得好的,不代表能力强,汽车行业是个长线的竞争,而不是短期一两个月的销量。
这也不禁让我们思考,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一家公司。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数字总能够抓取到更大的注意力,销量、流量、价格,在热搜榜上铺天盖地的滚动。
但商业逻辑的起点,往往是那些抽象的思考,思考对了,才有正确的动作。 一家企业的生命力,终归是落在对商业模式和先进生产力的创新能力上。 如果一家企业能够在商业模式和生产力创新上,做到平衡和极致,收获的季节,迟早会到来。
当然,如何在先进技术的保鲜期内,抢先向用户提供价值可感知的产品,并不断拓展自己的技术边界,将成为小鹏面临的全新考验。 但对整个智能电动车市场而言,更迫近的变化是,距离20万以内在智能化方面投入最多的品牌MONA问世,或许只剩下一两个月的时间了。
理想2022年交卷:亏20.3亿元,2023年就是抢市场
在过去的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是风起云涌。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汽车市场已成诸侯混战之势,自主、合资、豪华和新势力品牌越过各自的封地,蚕食争抢着市场份额,燃油车和新能源市场的边界也越发模糊,竞争也是愈发激烈。 再加上随着国补取消,叠加经济预期让消费者对价格高度敏感,车企的盈利压力越来越大。 特别对于新势力品牌来说,能够把亏损降到最低,就已经是胜利了,而理想汽车的2022年答卷可以说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日前,理想汽车发布财报显示,去年四季度营收176.5亿元,再度实现单季度盈利,净利润则达2.65亿元。 由于四季度超预期营收表现,美股盘前理想汽车一度涨逾6%。 不过,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新能源车市竞争,从去年全年财报数据看,理想汽车研发、销售等费用涨幅均同比超六成,净亏损增幅也扩大至20.3亿元,较2021年的3.2亿元扩大逾6倍。
营收大增,毛利率下滑
去年12月,理想的交付量超过2万,创理想汽车和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历史新高。 出色的销量也体现在了财报数据上,理想汽车在去年第四季度的扭亏为盈,结束了理想此前连续三个季度的亏损趋势,当然这也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们梦寐以求的。 另外,452.9亿元的全年营收也创下理想营收的历史最高纪录。
不过出色的营收成绩背后,却是毛利率的下滑。 在毛利率方面,理想汽车2022年汽车毛利率为19.1%,而2021年为20.6%。 理想方面表示,车辆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库存准备和与2022年理想ONE车型相关的采购承诺损失,部分抵消了理想L9系列从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交付的更高的车辆利润率。
虽然相较自身略有下滑,不过这样的毛利率在新能源市场还是佼佼者般的存在了,比如蔚来2022年Q3单车毛利16.4%,小鹏2022年Q3单车毛利11.6%,而行业标杆特斯拉2022全年单车毛利是28.5%。
对于毛利率下滑,理想汽车首席财务官李铁表示,我们的毛利率是健康的,目前,大部分的销量来自于 L9、L8,这两款车型都在产量爬坡阶段。 我们的供应链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完成产能爬坡,毛利率和降本情况下一季度才会公布。 未来,考虑到每月材料交付的情况,我们 L 系列的产品整体的毛利率水平会在25%左右。
2021年,理想汽车仅有理想ONE一款车型,而在2022年内先后交付L9、L8两款车型,今年初又推出L7车型,连推三款新车无疑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金额。 对此,理想汽车方面认为,理想汽车始终重视研发投入占收入比,坚持10%以上的研发投入用以支撑企业长期自研技术发展。
汽车行业分析师刘强表示,年销超10万辆后,理想汽车欲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继续完善产品布局成为当务之急,这也让其研发等资金投入只增不减。
从全年来看,2022全年研发费用为67.8亿元,全年费用占比15.0%,较2021年研发投入费用翻倍,同比增长106.3%。 而在成本管理方面,理想汽车还是一如既往地“抠门”。 理想汽车2022年第四季度的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为16.3亿元,季度费用占比为9.2%,较2021年第四季度的11.3亿元增加44.8%,较2022年第三季度的15.1亿元增加8.1%。
在新品提速的同时,理想汽车也持续提升智能驾驶的研发速度。 李想表示,理想汽车计划将导航辅助驾驶能力拓展到城市场景,预计在今年四季度理想AD Max将开放城市NOA的早鸟用户内测。 此外,理想汽车计划到2030年在人工智能领域(软件2.0)构建完整的体系化能力。
崔东树认为,在高速公路辅助驾驶逐步普及、城市辅助驾驶加快落地情况下,市场竞争也从功能普及切换到交互和用户体验上,理想汽车“补课”智能化提升交付量最终走向盈利。
今年的任务就是抢市场
巨大的研发投入,带来了全新的产品矩阵与技术,这也让李想对理想汽车提出了新目标:2023年,理想汽车将挑战30万元到50万元价格区间全部豪华SUV市场20%的市场份额。
李想表示,2022年,理想汽车在30-50万SUV市场份额是9.5%,今年我们对于市场的预测大概会是在140万辆到150万辆之间。 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市场份额翻倍。 20-30万的市场对我们而言难度相对较大,我们需要有更强的规模效应以后,再进入到20-30万的价格区间。
李想此前在社交媒体表示:“没有L8 Air和L7 Air,2.5万辆/月交付保底,Air开始交付后,3万辆/月交付保底。 ”而在财报会后的电话会上,李想透露上述目标争取在今年第二季度达成。
理想汽车方面表示,目前理想L7的销量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爬坡。 而关于第一季度的销量指引,其预计会包括几千辆的L7在其中,更多的交付主要还是集中在L8和L9上。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L7 Air车型的订单,但是试驾车还没有进店,很多消费者要等到试驾之后才会下单。
据悉,理想汽车在今年1月的交付量为辆,在L7系及非空悬版本的Air开启交付后,L789 三台车的交付量稳定在2万辆以上应该问题不大。 同时面对供应链问题,理想汽车表示,随着产业成熟度逐步提升和上下游供给情况逐步改善,对今年零部件供应保持信心,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强供应战略感知与规划、风险管理及成本管理,以积极应对各自潜在的供应挑战与风险。
通过理想汽车2022年的财报来看,理想汽车凭借着20%的高毛利、爆款策略、高效的直营体系、极低的销管费用占比让理想财务上的盈利显得经典且顺理成章。
并且随着研发的不断投入,其带来的全新产品与技术在2023年也会进入收获期,其今年的交付量数据应该也会很好看。 不过理想的这种“大单品”战略也有其局限性,最明显的就是其产品线的单一,随着市场内卷,先发的理想势必会面对许多竞争对手的挑战,未来能否让消费者保持持续的新鲜感与品牌黏性将是比实现盈利更为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