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点击上方的“水寒说语文”关注。
2024年第九十一期(总第861 期)
【按】 本文首发在《语文报》八年级版2024年第47期上。期中考试刚刚结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为他们成绩的起伏而感到痛苦和困惑,或许这一篇小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的痛苦和困惑提供一点儿解药。
敬爱的水寒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初三学生,马上就要面临中考,可是学习成绩忽上忽下。整个年级八百多人,考得好的时候,能排在年级的一二十名,不好的时候,又一下子掉到了一两百名。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令我很苦恼,很焦虑,我该怎么办呢?
烦恼中的君平
亲爱的君平同学:
我想你如果放开视野,多关注一下身边的同学,看看他们的考试成绩,大概率会发现原来你并不是独特的那一个,还有很多同学和你同病相怜,也正受到成绩忽上忽下不太稳定的折磨呢。推荐你去读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考而不死是为神》,看了这篇既诙谐幽默又引人深思的文章,你就知道,原来成绩有波动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没有人能一直保持极端稳定的状态。
《考而不死是为神》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距今已经整整九十年了。当下和老舍写文章的那个时候,又有很大不同了。今天一个年级好几百甚至上千人,在内卷极其严重的情况下,某些分数段的分数分布也极为集中,常常是总分上只差了两三分,在名次上就掉落几十名了。但两三分,其实不过是一道选择题而已,能以此证明学得好或者不好吗?不能。
我们要学会正确看待考试,考试不只是为了考出一个好成绩,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本领,或者向别人炫耀,更是为了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次考试没发现问题,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考试中在某个知识点上丢分了,考完之后做有针对性的补足,以后就能避过那个坑了,反而是一件好事。可如果一直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到了中考考场上知识和能力上的漏洞不早不晚地暴露出来,那才糟糕透顶呢。
每次考试之后,都很有必要做认真的总结与反思,分析一下自己是哪个科目,哪个部分存在问题,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是看到了成绩的波动,更不能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胡乱地写几句分析了事。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非常重要。不要每次在做总结分析时,总是大而化之地以发挥得好还是发挥不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不重要,重要的是稳定发挥。如何才能做到稳定发挥呢?最要紧的是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比如,圈画题干,认真审题,反复确认助答和必答信息等等。
说到发挥稳定,我愿意给你讲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十几年前的寒假,我带着学生去美国游学,他们特别想知道美国的麦当劳和国内的是不是同一个味道,品尝之后的结论是基本一致。我让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如此。最终的结论是麦当劳从选材,到配料再到火候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有极为固定的流程,员工严格按照流程操作,由此才保证了其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其实这个企业管理的经验也可以带给我们在应试上的启示,不能只是凭着感觉来做题,而是要在做题时,有稳定的解决问题的流程,不能总是随机随意,思维上跳来跳去。流程固定下来了,即使偶有感觉或者运气不佳,也能基本保证稳定发挥。
当下的考试,竞争如此之激烈,毫无疑问,增强熟练度和准确度尤为重要,而要想在这两方面有所提高,就必须强化训练,很多问题可能做远远不止一遍,要三遍五遍甚至更多。但务必要记得,学习不该只是为考试而学,不能把考试当成学习的唯一目的,那必然会陷入到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的功利主义陷阱之中。
不管哪一种考试,都不可能把全部的能力考查出来。这一次没有考到,不意味着下一次就一定不考,有些能力是日常必须具备的。所以务必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视野更开阔一些,要培养自己真正的能力,而不能眼睛只是盯着考试,最终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中的这句话是对学习过程的一个全面概括,其中也包含了善于总结经验、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的智慧。好好揣摩这句话,一定能对你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祝学业进步,心想事成!
你的朋友:水寒
我的视频号,持续更新中,欢迎关注。 最近开始讲《古文观止》的公益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了公众号、视频号,来听一听。
欢迎关注我的新书《用减法教语文》,书中有很多能够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鲜活课例。具体内容可以点击下面的文章链接:
之前还写过另外一本书:《减法教育》,具体可以参见下面的文章链接:
欢迎分享,若公众号,请联系授权
老舍的《考而不死是为神》全文?
考试制度是一切制度里最好的,它能把人支使得不象人了,而把脑子严格的分成若干小块块。 一块装历史,一块装化学,一块……比如早半天考代数,下午考历史,在午饭的前后你得把脑子放在两个抽屉里,中间连一点缝子也没有才行。 设若你把X+Y和一八二八弄到一处,或者找唐朝的指数,你的分数恐怕是要在二十上下。 你要晓得,状元得来个一百分呀。 得这么着:上午,你的一切得是代数,仿佛连你是黄帝的子孙,和姓字名谁,全根本不晓得。 你就象刚由方程式里钻出来,全身的血脉都是X和Y。 赶到刚一交卷,你立刻成了历史,向来没听说过代数是什么。 亚力山大,秦始皇等就是你的爱人,连他们的生日是某年某月某时都知道。 代数与历史千万别联宗,也别默想二者的有无关系,你是赴考呀,赴考的期间你别自居为人,你是个会吐代数,吐历史的机器。 这样考下去,你把各样功课都吐个不大离,好了,你可以现原形了;睡上一天一夜,醒来一切茫然,代数历史化学诸般武艺通通忘掉,你这才想起“妹妹我爱你”。 这是种蛇脱皮的工作,旧皮脱尽才能自由;不然,你这条蛇不曾得到文凭,就是你爱妹妹,妹妹也不爱你,准的。 最难的是考作文。 在化学与物理中间,忽然叫你“人生于世”。 你的脑子本来已分成若干小块,分得四四方方,清清楚楚,忽然来了个没有准地方的东西,东扑扑个空,西扑扑个空,除了出汗没有合适的办法。 你的心已冷两三天,忽然叫你拿出情绪作用,要痛快淋漓,慷慨激昂,假如题目是“爱国论”,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的心要是不跳吧,笔下便无血无泪;跳吧,下午还考物理呢。 把定律们都跳出去,或是跳个乱七八糟,爱国是爱了,而定律一乱则没有人替你整理,怎办?幸而不是爱国论,是山中消夏记,心无须跳了。 可是,得有诗意呀。 仿佛考完代数你更文雅了似的!假如你能逃出这一关去,你便大有希望了,够分不够的,反正你死不了了。 被“人生于世”憋死,不是什么稀罕的事。 说回来,考试制度还是最好的制度。 被考死的自然无须用提。 假若考而不死,你放胆活下去吧,这已明明告诉你,你是十世童男转身。
孔子说过,考而不死则为神.这句话吗???
是的 就是说能经历那么多考试而不被考死确实可以成神仙了可见我们都可以当神了
怎么成为考神
老舍说过“考而不死是为神”。 历经考试,锻炼过硬的心理素质是考试成功的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