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 野兽国 莫里斯·桑达克回顾展 之外的童话世界

莫里斯·桑达克(1928-2012年)是知名儿童文学图画书作家及插画家。他用魔幻的画笔去捕捉真实而又变幻莫测的儿童心理世界。他笔下的小孩、野兽、森林、月夜、女巫、乡村、城市都拥有极强的个性。它们似乎都在低语,仿佛在对孩子诉说:走进我们,也走进你自己的内心世界。

近日,美国丹佛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展览“狂野事物:莫里斯·桑达克艺术回顾展”,追溯了桑达克一生的创作历程,及他为100多本书籍绘制的插图。

经过多年的作家与插画家生涯,莫里斯·桑达克于1964 年凭借《野兽国》(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一举成名。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孩子的想象之旅,获得了凯迪克奖,全球销量超过 2600万册。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桑达克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书创作中,包括《乱七八糟,砰!或者一定还有别的》(Higglety Pigglety Pop! or There Must Be More To Life)。这一故事讲述的是一只狗,其灵感来自桑达克自己心爱的珍妮。小狗开始了一场探寻之旅,想知道在它舒适的生活之外,生活是否还有更多的意义。

莫里斯·桑达克

桑达克《乱七八糟,砰!或者一定还有别的》(Higglety Pigglety Pop! or There Must Be More To Life)

莫里斯·桑达克基金会策展人兼研究主任乔纳森·温伯格(Jonathan Weinberg)说,孩子们喜欢这本书,但这本书提出的问题并不是孩子们的问题。这是一个伟大的名人问题,比如,“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吗?这就是全部吗?”

这个问题也可以被看作是在美国丹佛艺术博物馆的展览“狂野事物:莫里斯·桑达克艺术回顾展”的驱动力。此次展览由温伯格和丹佛艺术博物馆馆长克里斯托夫·海因里希(Christoph Heinrich)共同策划,展出了约450件展品,追溯了桑达克一生的创作历程,及他为100多本书籍绘制的插图。博物馆的解说参与部副主任斯蒂凡妮·范戴克 (Stefania Van Dyke) 说,展览目的是“帮助人们了解他。除了《野兽国》,他还创作了其他作品”。

“狂野事物:莫里斯·桑达克艺术回顾展”展览现场

展览基于2002年在哥伦布艺术博物馆举办的“野性的事情正在发生: 莫里斯·桑达克的艺术”展。当时,展览呈现了约150件作品,并在洛杉矶斯科尔鲍尔文化中心做巡展。在哥伦布馆的展览中,观众显示了非凡的热情。该博物馆的藏品和展览部主任尼科尔·罗马(Nicole Rome)回忆说,“开幕式当天,门外排起了长队。”

2012年,桑达克去世。此次展览也是其去世后的首次大型回顾展。策展人温伯格在孩提时代就认识了桑达克,可以说是作为桑达克大家庭的一员长大的。他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解释说,他和基金会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林恩·卡波内拉(Lynn Caponera)也是桑达克大家庭的一员。他们“希望在艺术博物馆的背景下展示桑达克的作品。”

作家兼剧作家托尼·库什纳(Tony Kushner)是桑达克的挚友,曾与桑达克合作创作了儿童图画书和根据1938年捷克歌剧《布伦迪巴》改编的英语歌剧。他说,“你知道吗,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曾说过,或许只有童年读的书,才会对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莫里斯就像是人们心目中的神。”

莫里斯·桑达克回顾展现场,梳理了他与笔下人物的关系

莫里斯·桑达克早期自画像

走入丹佛的展厅,参观者会看到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呈现的是这位艺术家年轻时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旁边是一幅墙壁大小的《野兽》图像,以及一幅描绘儿童的图画,下方是手写的字迹“书是用来看的”。这是桑达克第一本重要著作《洞是用来挖的》(A Hole Is To Dig)的草图,也是一个邀请:请观众看展览。

展览由此展开了11个章节。第一章概述了桑达克的生平以及他的人物的关系。桑达克把这些人物看作是自己的漫画。在这些自画像中,有些是传统的,有些是以他笔下的人物为原型创作的。这里包括一幅早期的油画、一幅他为《皮埃尔》一书创作的作品,以及一幅桑达克晚年创作的小素描。他把自己画成一个老人,打扮成《野兽国》中的麦克斯( Max)。

桑达克,《洞是用来挖的》(A Hole Is To Dig)草图

第一章还介绍了桑达克的父母、兄弟姐妹和伴侣尤金·格林(Eugene Glynn)。在桑达克为他的侄子、格林和一位艺术学生联盟的同学创作的油画中,参观者可以看到他在风格和形式上的创新。克里斯托夫·海因里希说,“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在重塑自己。因此,他每做一个作品,都会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字语言、新的视觉语言、新的具象方法。”

这种实验在桑达克所谓的“幻想草图”中继续前行。他把这些素描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练习:他会放一段音乐,然后开始素描,挑战自己在音乐结束前把页面画满。林恩·卡波内拉曾经住在桑达克工作室下方的房间里。她回忆说,“他会工作到深夜,然后打开莫扎特的音乐,你能听到他在敲打。就这样,你会在这美妙的摇篮曲中入睡,然后早上起来,就能看到他昨晚创作了什么。”

桑达克《皮埃尔》中的插图

桑达克,《The Magic Flute》

这样的“发现时刻”在展览中比比皆是。展览展示了桑达克与露丝·克劳斯(Ruth Krauss)的合作书籍。在这里,桑达克显然是在 “改头换面",创作了一本维多利亚风格的,另一本则偏向波普艺术,还有一本则是模仿夏加尔。

很快,展览进入高潮——一面展墙上是动物游行的壁画;电子屏幕上播放着他与卡罗尔·金(Carole King)共同创作的音乐剧《真正的罗西》里的歌曲;最后,迎来的是几个大字“让狂野的暴风雨开始吧!”。这几个字引出了麦克斯和他在想象旅途中遇到“野兽”的狂野庆祝。

桑达克,《野兽国》中的麦克斯

《野兽国》讲述了麦克斯是一个不被妈妈理解的小孩。他内心的不安狂躁于是膨胀了。小房间忽然变成了无边的月夜下的森林。在月夜深林里,他变成了“狼”。他乘着小船四处漂泊。有一天,他来到了野兽国。在那里,山羊兽是王。他残暴地统治着其它的野兽。麦克斯解救了其它的野兽。麦克斯和它们一起玩耍,一起爬树,一起在月夜狂欢。但麦克斯是人,玩闹久了,他就疲了、腻了、想回家了。野兽们不乐意他回家,甚至用锋利的牙齿和爪子阻止他回家。可是,他意志坚决地回家了。到家里,屋里的饭还热着。他平静了下来……

《野兽国》现已被翻译成 46 多种语言。现在,原画首次在大型艺术博物馆中一起展出。参观者可以通过墙上的文字了解故事情节,同时欣赏桑达克的亮丽色彩和精妙的线条。

桑达克,《野兽国》中的插图

《野兽国》出版时,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该书在一些地方被禁,一位心理分析师在《女性家庭杂志》上写道:这本书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可能过于恐怖。但这并不妨碍这个儿童故事在全球范围内赢得大量粉丝,并在流行文化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休息室外,观众可以看到野兽们浑身长满毛发、羽毛,凶猛异常,眼睛炯炯有神,兽角在头顶处投下阴影。随后是一个阅览室,里面有座位、有桑达克的书籍、以及艺术家在康涅狄格州院子里的照片。这里还有一个聆听台,播放的是由桑达克亲自朗读故事。

桑达克,《午夜厨房》(In The Night Kitchen)

随后,展览探讨了《午夜厨房》(In The Night Kitchen),这是一本后来才出版的书,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 晚上睡觉时到底会发生什么?桑达克的挚友、经常合作的亚瑟·约林克斯(Arthur Yorinks)记得,在他创作这本书时,曾和他一起散步。约林克斯说,当时月亮正升起在帝国大厦的上空,“桑达克指着上面说,看!这正是《午夜厨房》中的场景,巨大的牛奶瓶和月亮。”

桑达克为莫扎特未完成的歌剧《开罗的鹅》设计的鹅

很快,观众穿过一条隧道,进入一个由一只14英尺高的鹅主宰的房间。这只鹅是桑达克为一部莫扎特歌剧《开罗的鹅》的演出所设计的。这也是桑达克作为歌剧和戏剧设计师的第二条主线。当时他还参与了《魔笛》、《狡猾的小狐狸精》和《胡桃夹子》的设计。

桑达克与好友亚瑟·约林克斯共同创作的立体童书

在这一板块中,主办方以桑达克和库什纳的作品《布伦迪巴》作为收尾。这部歌剧音乐优美,寓意积极,但却有着悲惨的历史。汉斯·克拉沙-阿道夫·霍夫迈斯特(Hans Krasa-Adolf Hoffmeister)的这部作品是由大屠杀集中营里的孩子们演出的,许多孩子都没能幸存下来。

库什纳回忆说,他和身为犹太人的桑达克一起走在纽约街头,一位女士走过来,问他是不是莫里斯·桑达克。桑达克说,他是的。这位女士说,“我叫埃拉·魏斯伯格。我是那只猫。”她解释说,她曾在特雷津集中营的演出《布伦迪巴》,在里面扮演猫。库什纳说,“情绪非常激动的莫里斯泪流满面,她也泪流满面,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刻。”

展览现场

桑达克的书中仍然洋溢着情感,一如既往地令人感动。这就是桑达克能深深打动人们的原因。桑达克进入了一个非常真实的世界,直面自己,“以及活着的各种意义”。他从不回避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他的书可以被认为是激烈的,但又是快乐的”。

展览将展至2025年 2月17日。

(本文编译自《纽约时报》)


解构绘本:《野兽国》莫里斯·桑达克

《野兽国》,这本莫里斯·桑达克的图画书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曾被奥巴马总统在白宫朗读给孩子们听。 它是公认的图画书界巨匠的作品,被誉为美国第一本揭示孩子强烈情感的绘本。 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麦克斯的男孩,他的反抗和孤独旅程被巧妙地描绘出来:与母亲冲突后,他进入了一个由野兽激茄吵主宰的幻想世界——野兽国。 在精纳乱细的笔触下,麦克斯的情感起伏通过画面的大小变化得以展现,触动了读者对儿童内心创伤的敏感认知。 桑达克的作品,如《野兽国》、《厨房之夜狂想曲》等,以其深刻的情感主题和对爱与家的探讨而备受关注。 《野兽国》尤其突出,它不仅是对负面情绪的直接表达,如愤怒、恐惧和渴望,也是对家庭温暖和亲情回归的深刻教育。 莫里斯·桑达克本人的童年经历,特别是那些孤独和生死边缘的体验,成为了他创作灵感的源泉,他通过游戏般的叙事,帮助孩子们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恐惧和挫折。 《野兽国》不仅是对儿童心理探索的巅峰之作,还提供了教育意义。 它教导我们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情绪表明侍达,并通过家庭的温暖来抚慰他们的创伤。 桑达克的创作揭示了,通过幻想,孩子们能够处理并最终驯服内心深处的“野兽”,这是他们自我认知和成长的重要过程。 总的来说,《野兽国》是一本富有教育价值的绘本,通过莫里斯·桑达克的深刻洞察,引导孩子们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情感,同时体验到家庭的温馨与爱的力量。

绘本《野兽国》

莫里斯·桑达克的不朽杰作——1964年凯迪克金奖得主《野兽国》,是一部引导小读者通过视觉艺术探索内心世界的绘本。 封面如诗如画,湖光倒映着奇特的直树,动物们形态各异,人脚与兽身的巧妙结合,直接揭示了这是一部关于《野兽国》的奇幻之旅。

翻过前环衬页和扉页,小主人公迈克斯身着狼装,他的淘气与活力跃然纸上,小狗的追逐更是渲染出他的童趣。 故事由此展开:迈克斯的房间奇迹般地长出了一片森林,他驾驭着小船,进入了那个充满野性魅力的王国,他以勇敢与智慧驯服了那些野兽,最终登上了国王的宝座。 然而,欢腾过后,迈克斯在秋千上找到了满贺滚足,那一刻,他深深地体会到了责任与回归的含义。

当迈克斯决定让野兽们休息,他却感受到了孤独,那份对家的思念如同温暖的呼唤。 面对美食的诱惑,他选择了放弃王位,他的决断展现了深深的亲情纽带。 小船在水面漂泊,画面细腻地捕捉了迈克斯情绪的握链起伏:从房间的扩张到回归的微小,这是他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探索。

绘本中的封面野兽,或许象征着母亲的怀抱,反映出孩子对亲情的深深依赖。 时间的流转,强调了迈克斯内心深处对家的渴望。 正是在妈妈和迈克斯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理解和爱的力量,它们在绘本的每一个角落悄禅皮余然绽放。

《野兽国》以其独特的视角,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孩子们的情感需要释放,家长的角色是理解和引导,而非抑制。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理解和接纳的绘本,值得每一个家庭和孩子一同品味。

兽国审判的感悟?

《野兽国》的故事讲述了小男孩马克斯被妈妈惩罚,关在卧室中,他凭借幻想在他的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神秘的国度,他在冒险的亮数过程中成为了“野兽国”的国王。 野兽国的读后感小的时候,妈妈送了我莫里斯·桑达克的“三部曲”——《野兽国》、《亲爱的小莉》和《在那遥远的地方》。 其中,我最爱看的是《野兽国》,从幼儿敬兆首园一直读到了小学。 每次跟妈妈生完气,我就会跑进房间看看这本书,冷静一下。 我想,妈妈应该还是爱我的。 《野兽国》讲了一个7岁小男孩迈克斯的冒险故事:一天晚上,迈克斯穿上野狼装开始了恶作剧,与妈妈大闹了一场,结果没吃晚饭就被关进了自己的房间。 那天晚上,他的房间长出了大树,变成了野外的世界。 一波波的海浪为迈克斯带来一艘小船,他驾着小船出发,过了晚上,过了白天,过了一周又一周,过了几乎一整年,终于来到野兽国。 在那里,迈克斯统领了那些暴躁狂乱的野兽,在疯过闹过之后,他忽然闻到了好吃的味道从世界的那一头远远地飘过来,他开始想念那些最爱他的人,最后他放弃了野兽国国王的王位,坐船又回到了爱他的亲人那里。 当他回到自己的房间,怒气已散,发现晚餐就摆在那儿,还冒着热气。 我爱上这本书,怎么也读不够,是因为我觉得这个调皮的小男孩就是我自己,总会惹妈妈生气,妈妈生完气后也总是会原谅我。 每次读这本书,我都好想得到一件野狼装,也像迈克斯一样去野兽国大闹一场。 虽然,野兽们会发出可怕的声音,露出可怕的牙齿,转动可怕的眼睛,伸出可怕的爪子,但我觉得他们看起来好可爱。 当然,最后我还是会回到爸爸妈妈和亲人们的身边,因为他们是最爱我的人;我还想带着爸爸妈妈一起去野猜耐兽国玩儿,因为他们也是我最爱的人呀!妈妈说,这本书能教会我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想,爸爸妈妈也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呀,所有人都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样,就尽是欢乐了!

用老物件展示匠人技艺与民俗之美 一个美国人在江南水乡办起博物
不健康的关系会让我很累 侯佩岑谈与母亲林月云46年母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