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mus被曝在发布会上受远程操控 特斯拉 机器人其实没那么智能 TSLA.US

tsla

智通财经获悉,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最近的“Robotaxi Day”活动上,特斯拉(TSLA.US)利用人来远程控制其Optimus机器人原型的一些功能,旨在激发投资者对即将推出的产品的热情。知情人士指出,在当天的发布会上,由其他地方的特斯拉员工远程监督了许多Optimus与来宾们之间的互动,其实并没有展示出来的那么智能。

知情人士说,在讨论公司运营时,其他地方的员工负责监督人形机器和与会者之间的许多互动。知情人士说,Optimus可以在没有外部控制的情况下通过人工智能行走。

一些与会者随后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机器人得到了帮助,网上至少有一段据称来自10月10日Cybercab活动的视频显示,一名Optimus酒保承认,它得到了“人类的帮助”。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一次网络直播中并没有提到这一点。

人工输入的使用引发了人们对这款机器人的能力和市场准备程度的质疑,马斯克上周表示,他预计这款机器人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产品”。这位首席执行官告诉大家,它可以处理许多家务,最终可能以每台2万到3万美元的价格向消费者出售。

虽然特斯拉此前曾展示过Optimus的原型机,但上周是非员工第一次有机会直接与这款黑白机器互动。他们为与会者倒饮料,击掌,甚至玩石头剪刀布,这也是会上少数的亮点。

分析师观点

最初,Optimus根本不会出现在上周的活动中。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大约三周前,马斯克曾要求将他们纳入其中。这位知情人士说,紧急的通知意味着没有时间让软件升级,因此必须进行远程操作。

与Cybercab无人驾驶出租车和货车概念车一样,Optimus是此次活动重点介绍的几款产品之一。受邀出席发布会的嘉宾——包括投资者、华尔街分析师和粉丝——乘坐无人驾驶的自动驾驶汽车进行了短途旅行。

这场在电影制片厂举行的盛大活动,由于缺乏技术细节,而且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的计划含糊不清,被普遍认为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第二天,特斯拉的股价遭遇了两个多月来的最大跌幅。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马斯克本应在台上讨论更广泛的自动驾驶相关项目。该展示将包括更多关于特斯拉Semi卡车自动驾驶技术计划的细节,未来叫车服务背后的应用程序的细节,以及软件套件的定价。但马斯克要么跳过这些材料,要么将其从活动中删除。

此前活动结束后,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Jonas表示,总体而言,此次发布会令人失望,因为缺乏有关FSD/技术、拼车经济以及CyberCab上市战略的数据。Jonas说,该公司在参加发布会时,对市场可能了解到的情况有很多预期,并认为这对该股的走向和争论有重要影响。“除了提到感应充电外,没有详细讨论Cybercab的功能,包括技术(推理硬件、传感器套件、激光雷达、L4/L5)、范围、安全性、实用性以及灵活性/配置等。许多人评论说,它看起来像是‘Model 2’原型车重新包装成一辆自动驾驶汽车。

巴克莱也认为,此次事件披露的信息并没有突显出特斯拉近期的任何机会。Dan Levy写道:“正如预期的那样,与之前的特斯拉产品发布一样,此次发布会并未透露细节,而是强调了特斯拉在AI/AV(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发展愿景。”他还强调,特斯拉没有展示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生产的低成本车型。

Roth MKM分析师Craig Irwin则指出:“我们对特斯拉提供的有限证据感到失望——FSD在纯光学系统中是可信的。”

不过,也有许多与会者表示,他们与Optimus的互动是特斯拉展示的一个突出特点。Laffer Tengler Investments首席执行官Nancy Tengler在出席活动后给客户的报告中称:“在我看来,Optimus抢了风头。Optimus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跳着舞,看起来非常像人类。”

Wedbush分析师Dan Ives称这场晚会是“对未来的一瞥”,他在一篇文章中说,模仿人类的机器人“可能比晚上想象的更接近现实”。

成长型投资公司深水资产管理的管理合伙人Gene Munster认为Optimus是远程控制的,并表示他在事件中被“愚弄”了。不过,他在马斯克的X平台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这为“了解这些产品的潜力提供了一个窗口”。


工业机器人龙头,疯狂并购,成王or败寇?

/星空下的锅包肉

/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油麦菜

近日,特斯拉(TSLA)宣布,将于9月30日亮相首款人形机器人——Optimus( 擎天柱),再次掀起了机器人热潮。

人驾驶出租车

事实上,机器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2021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335.8亿美元(约合 2247亿 元人民币)。 其中面向工业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占比最高 ,达43%。

不过在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一向由国际 厂商主导 。 四大家族 (日本的发那科、瑞士的ABB、日本的安川电机、以及德国的库卡)市占率合计超40%。

好消息是近年来,国内企业也正在崛起。 紧随其后的埃斯顿 ()和汇川技术 (),如今已经成了国产替代 的希望。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俩企业在工业机器人这条路上走了多远?横向对比,哪个更强?

一、买买买,买出了完整产业链

埃斯顿是一家典型的、靠买买买发展起来的公司。 埃斯顿的核心竞争力 ,就是买出了几乎完整的产业链 。

埃斯顿起家于数控系统(即数字控制系统),而后拓展了电液伺服系统和交流伺服系统。 再然后,在伺服技术 的基础上,于2011年进入了机器人领域。

先插一句,解释下什么叫伺服系统?

所谓伺服,是希腊语“奴隶”的意思。 也就是说,别人让干什么就得干什么。 而伺服系统,就是按照控制命令的要求,进行响应的系统。

公司

伺服系统是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 伺服系统+减速器+控制系统 ,三项成本占总成本60%-70%。 其重要性,堪比新能源 汽车 的电池+电机+电控。

埃斯顿在伺服技术的加成下,切入机器人赛道也算水到渠成。 不过,埃斯顿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

2015年埃斯顿上市,有钱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疯狂收购 。 收购标的包括具备3D视觉技术的Euclid、具备世界顶尖的运动控制技术的TRIO、具备微型伺服驱动器技术的Barrett等。

通过这一系列收购,埃斯顿 一边巩固核心技术,一边填补自身空白。 时至今日,零部件自给率 已达80% 。

还没完。

零部件自给,只是掌控了上游。 这样生产出来的机器人,称之为机器人本体 。 距离实际应用,还差一步系统应用 集成。 通俗点讲,就是把一个标准化的机器人,针对具体应用场景 进行改装。

如果没有人来负责机器人集成,那么生产再多的本体,也不会有人买。 所以埃斯顿,又下场了。

自动驾驶汽车

2015年上市前,埃斯顿只有家电、金属板材两个应用方向。 2016年后,埃斯顿进一步将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到了智能压铸、智能 汽车 焊装、焊接等领域。 当然不出所料,都是买来的。

其中,埃斯顿2019年收购的CLOOS,在机器人焊接领域,世界领先。

如今,埃斯顿上游自主 , 下游可控 。 其一体化程度,完全不弱于国际四大家族。

Optimus被曝在发布会上受远程操控

相比之下,汇川技术 的产业链布局明显差点意思。

汇川是国内工控 (工业自动化控制)龙头 。 伺服系统、控制技术等业务本就是汇川的主业。 所以在上游核心零部件环节,汇川也大部分能够实现自给。

也就是说,埃斯顿和汇川都能够很大程度控制上游 ,降低成本 。 或许这就是二者能够成为国内龙一龙二的根本原因。

但汇川止步于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没有下游的系统应用集成。这就意味着:

因为工业机器人赛道,上游搞技术,下游搞市场,其利润水平都明显高于中游的本体生产。 所以理论上,上下游延伸越广 ,盈利能力越强 。

乍一看,埃斯顿的产业链优势就这么明晃晃的摆在这。

但再一看,真的是优势吗?

二、买买买,留下了并购后遗症

埃斯顿靠买买买,买出了完整产业链。 但与汇川相比,是福是祸还很难说。

1.下游应用虽广,却拖累了营收增长

2021年,埃斯顿工业机器人本体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04.7% 。 焊接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市场营收同比增长153% 。

然而,本体+焊接工业机器人+其他应用机器人,综合营收仅同比增长了20.42% 。

埃隆

这就说明,埃斯顿倾情打造的多条应用线,除焊接机器人外都成了拖后腿的。 其市场规模 很可能都在萎缩。

2.产业链更完整,毛利率却更低

前面说过,埃斯顿产业链更加完整,理论上利润更高。 不过只是理论上。

2021年,汇川 工业机器人的毛利率是46.09% 。 而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本体+系统集成)的综合毛利率,却只有32.46% 。

核心零部件是工业机器人主要成本。 埃斯顿和汇川都不具备生产减速器(三大件之一)的能力,其他零部件基本都能自给。 二者可以算得上打平。

唯一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买来的 ,一个是自己的老本行 。

而最后,实际盈利竟然有这么大的差距。这是不是说明,埃斯顿买来的,终究不如汇川自研的?

3.管理费用高企,商誉减值埋雷

靠并购成长起来的企业,往往都会存在一些后遗症。

首先,整合管理难度大。 汇川技术的管理费用率 ,始终稳定在5%左右。 而2022年一季度,埃斯顿的管理费用率,已超13% 。

其次,并购需要资金。 虽然埃斯顿靠定增解决了很大问题,但其账面60% 的资产负债率 ,仍然远超汇川的40%。

汇川每年还能实现正向的利息收入 ,而埃斯顿通常要承担2%左右的财务费用率 。

第三,并购绕不开的话题,是商誉 。

2019年,埃斯顿收购CLOOS后,确实令业务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 但同时,商誉也从4.7亿,增加到了14.86亿 。

什么概念呢?

截止2021年三季度末,埃斯顿净资产合计29.17亿。 而商誉14.86亿,已达净资产的51% 。

商誉本质上,就是并购时多花的钱。 虽然名义上是一项资产,但根本没有实际价值。 一旦经营不顺,商誉会第一个减值。

不知道净资产还不到30亿的埃斯顿,能不能背起这样的损失?

三、携手的伙伴,也是彼此的对手

往好了看,上下游一体化的埃斯顿,正在沿着四大家族之首——发那科的老路走。 2020年,埃斯顿的毛利率已超ABB和库卡,与发那科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这一点,是让人骄傲的。

只是并购之后,管理费用高企,商誉减值埋雷。 另外买回来的大部分系统集成业务都在萎缩,毛利率也被汇川甩开了一大截。

埃斯顿和汇川技术,在携手取代四大家族的同时,也会成为彼此最强的对手。不知道埃斯顿的龙头宝座,还能坐多久?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深圳二手房 卖爆了! 暴增超100%!上海
175武状元龙宫 11锻装备配8锻灵饰 细节搭配很不错!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