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减免 放宽落户 一线城市楼市呵护政策接力出台

呵护政策

一线城市新一轮楼市政策正在“接力”。

11月18日,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一线城市,纷纷出台楼市利好政策。其中,北京市正式发文表示,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个人出售2年以上(含2年)住房的,免征增值税;个人家庭购买面积140平方米及以下住房,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

北京之前,上海市也发布通知称,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与之相关的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和契税迎来调整。对购房者来说,可真金白银减轻购房成本,降低交易过程中的税费负担。广州则放宽了落户标准,有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需求的释放。

房地产利好政策多箭齐发,是适应行业发展新阶段的举措。业内专家认为,随着行业从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从抑制过快流转、房价过快上涨转到促进交易循环,政策改革的方向将是降低流转环节的税负,产生“降成本”效应,以促进行业交易良性循环。

真金白银降低交易成本

市场对一线城市本轮政策,已经期待半月有余。

9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曾明确,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11月13日,财政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明确了与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即房地产减税政策,具体操作办法由各地制定。

财政部发布税收政策五天后,上海成为首个落地的一线城市。11月18日,上海市住建委发布通知,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与之相关的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和契税迎来调整。

同日深夜,北京跟进新政,宣布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新政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5%的征收率全额缴纳增值税。《通知》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在北京,与普宅标准挂钩的税费,最显著的便是二手房交易增值税。按照此前政策,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的住房对外出售,如果是普通住房,免征增值税;如果是非普通住房,要根据差额按照5%的税率缴纳增值税。此前,北京有约30%的住宅被认定为非普通住房。

因此,新政正式取消普宅等标准后,个人购房已经满2年及以上的,再出售都将免征增值税。这对过去被认定为非普宅的家庭来说,将节省一大笔税费。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表示,新政的一次性降成本效应很明显。在京沪,有很多早年买房的群体,房产增值额比较大,比如2015年购置的500万房产、现在为800万,若是非普通住房,按5%的增值税率算缴税达到15万,新政后这笔费用直接免掉。

契税政策也有相应调整。《通知》明确,北京市适用与全国统一的个人购房契税优惠政策。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面积为14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

同时,面积为14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对个人购买家庭第二套住房,面积为14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14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2%的税率征收契税。

税费减免

“契税的优惠也将明显减少购房者的税负压力,降低住房交易成本。”北京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平台旗下京房字表示,比如一套100平方米、总价500万元的二套房,过去按3%的税率要缴纳15万元的契税,而新政后则只需要缴纳5万元的契税。

李宇嘉表示,自此在住房交易税收上,京沪与全国其他地方看齐,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和家庭第二套住房,只要面积不超过140平方米,统一按1%的税率缴纳契税,一线城市不再“区别对待”。

“京沪面积在90~139平米的二套房购置,受此次契税减免政策的利好更大。”他还表示,相应税率将从3%降至1%,而这个面积段,目前可以覆盖到京沪大部分改善型需求,尤其是购置新房,现在基本上可以做到3~4房,新政可更有效地满足改善型需求。

克而瑞也表示,购买140平米以下二套房的购房群体受益最大,契税由3%调整至1%,已降至最低水平。上海目前面积段在140平米以下新建商品住宅套均总价约为588.4万元/套,若以总价600万元/套计算,调整前契税为18万元,调整后为6万元,可节省12万元。

一线城市新一轮政策接力

降低房地产相关税收标准,是适应行业新阶段的举措。

李宇嘉表示,在过去“缺房子”的时代,必须要最大限度增加房屋供应,于是就有了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一说,以及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当下,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市场下行压力较大、交易循环不畅,差异税费对待不仅失去存在的意义,而且阻碍了交易循环和市场企稳。

在这一背景下,对房地产相关的税收政策进行减免,对市场也将有多重影响。

一是,促进二手房挂牌和售卖。“过去,税收带来的一次性成本比较高,特别是90~139平米的非普通住房售卖,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现在这个成本直接减掉。”李宇嘉称。

放宽落户

二是降低交易成本,润滑交易循环系统,业主挂牌和换房积极性提升,促进刚需和改善的循环。第三,对新房利好效果更明显,卖掉90~139平米购置更大面积、户型设计更好的产品,是本次政策刺激最大的地方,这类产品往往是改善型产品,新房市场供给最契合。

一线城市楼市 李宇嘉

第四,减税政策鼓励改善型需求释放,可促进开发商打造高品质的产品;另一方面,取消普通非普通、大户型等各种限制后,把产品打造权给到开发商,让更市场化的供给来适配需求。

“行业从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从抑制过快流转、房价过快上涨转到促进交易循环,以及更加重视存量房屋和社区养老、公共配套补短板的资金需求,房地产税收改革的方向将是降低流转环节的税负,从而产生‘降成本’的效应,这样才能促进交易良性循环。”李宇嘉认为。

除了京沪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日广州也出台了落户新政,可间接利好楼市。

11月18日,广州发布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开征求《广州市户籍迁入管理规定(修订稿)》意见的公告,提出新增安居乐业、投资纳税两种入户政策,取消积分制入户年度名额限制、允许全日制大专学历入户广州等修订内容。

其中,新增安居乐业入户政策,是本着合理有序、渐进适度的原则,实施区域差别化安居乐业入户,对“在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和增城区7个行政区内,拥有合法产权住宅房屋且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1年的人员”,可申请入户。

中指研究院华南分院研究主管陈雪强表示,新政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房地产市场需求的释放,有利于带动这些区域的销售去化。据中指监测数据,截至2024年10月,广州市新建商品住宅可售库存面积达1317万平方米,去化周期为21.7个月,库存面积及去化周期仍位处高位。

“实施安居乐业入户政策,短期内将带动有落户需求的购房者入市,加快广州市商品住宅库存去化,中长期也将为广州带来持续的住房需求释放。”陈雪强称,新政一方面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吸引更多的人到广州安居乐业,对住房需求释放形成一定支撑。

在多重政策利好下,一线城市楼市表现较为亮眼。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9月份的下降1.2%转为上涨0.4%,为近13个月以来首次转涨。其中,北京二手房销售价格环比变化幅度,在一线城市中领先,为上涨1.0%;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2%和0.7%;广州则下降了0.4%。

从成交方面看,根据北京市住建委数据,北京10月份二手住房网签1.7万套,环比增长31%,同比增长62.9%,为近19个月以来的最高值。同月新房网签也达到4500多套,环比9月增长50.1%,是今年月度数据的高点。

上海方面,克而瑞数据显示,10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67.08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1.8%,环比增长42.8%;二手房市场的回暖表现更为明显,10月上海二手住宅成交面积为183.03万平方米,同比上涨69%,环比上升68%。

业内认为,当下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楼市均处于930新政利好释放期,随着普宅标准取消、税收政策落地,一定程度上将进一步巩固前期楼市回温成果,有利于推动楼市止跌回稳。


新一线城市落户政策再加码 短期会拉动购房需求

进入12月,已有郑州、沈阳、武汉三个新一线城市放宽落户政策。 12月23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武汉市相关部门了解到,该地的落户政策主要是解决长期在武汉市工作却没有户口的市民的落户需求。 “目前,武汉市针对人才落户已经陆续出台多个政策,其中大学生群体落户比例较大。 未来,武汉市还会继续出台利好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 ”该负责人表示。 不止武汉,郑州、沈阳两座城市也是在已出台政策基础上继续“加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2019年全国至少已有30个城市出台或者加码人才落户政策。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这些城市的人才落户政策范围普遍涵盖了落户、住房、租房、补贴等多个方面。 北大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苏剑23日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人口红利”是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驱动力,各城市围绕“人”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另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平稳新增人口,将成为各地楼市发展的“润滑剂”。 12月13日,沈阳市一位房产中介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沈阳近些年的购房客,主要分为四部分,刚需、周边城市到省会沈阳落户的、投资的以及人才引进的。 对此,景瑞控股合伙人耿俊峰表示:“人才引进和人口增加,将有助于减缓楼市跟随经济周期大波段起伏的情况,有利于当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人才政策加码背后逻辑新一线城市落户门槛正在放低。 12月1日,武汉公布积分入户管理办法2019年版,其中取消了全市年度落户数量限制,积分累计达到75分,即可在武汉市落户。 12月4日,沈阳宣布下放户籍审批权,沈阳的外埠居民购房落户、父母投子女落户、子女投父母落户等16项户口的审批权限,由分、县(市)局审批调整至落户地派出所受理、审批。 12月11日,郑州明确将在2017年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放宽两项、增加一项户口迁入郑州市落户条件,租赁住房满1年可入户。 再将时间线向前推,早在今年3月,石家庄率先“一降到底”,成为国内首座实现“零门槛”落户的城市。 海南省紧随其后,今年10月发布公告称,除三沙市,全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可以预见,未来加入“零门槛”落户的城市将越来越多。 而新一线城市也的确成为人口流动的新选择。 《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新一线”城市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杭州、天津、苏州、南京、成都、西安、宁波等城市外省籍毕业生占比从2014届的27.9%上升到2018届的37.3%。 各地陆续放宽落户门槛则与吸引人才息息相关。 “随着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为争夺人才,城市落户门槛会继续下降,大部分城市都将实现零门槛落户。 ”苏剑说。 针对人才补贴方面,各城市更是下大成本,“十万元”起跳,动辄上百万元。 例如,贵阳引进人才个人奖励最高可达600万元(人民币,下同)。 然而,诚意满满并不意味着收获就大增。 作为“GDP万亿俱乐部成员”的山东,虽然近些年陆续进行“齐鲁之约”“齐鲁英才汇聚计划”等人才引进工程,但数据显示,2018年山东省净流出人口却高达19.55万,在全国所有省份中排名第二。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产业结构单一、教育压力大、营商环境是制约山东人才流入的三个重要原因。 付一夫强调,就业、教育、生态环境等因素,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指标。 城市要想筑巢引凤,不只在政策力度,更在于一座城市自己本来的魅力。 人才竞争还是提振楼市?据中原地产此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全国多个新一线城市房价出现了反弹。 “巧合”的是,其中大部分城市都发布了力度空前的人才吸引政策。 以南京为例,该地为人才购房出台专门文件开辟优先通道。 而距南京千里之遥的沈阳,也有相似的境遇。 一位沈阳的房产中介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近些年经她手,通过人才引进政策获得购房资格的购房客不少,“总体来说这样的引进人才还挺多的,很多人选择在开发区购房,方便上班,也有不少人顾虑新房不是现房,选择购买二手房的”。 今年以来,楼市下行,一线城市也陆续加入“放松人才购房”的阵营。 12月20日,广州市黄埔区“松绑”人才购房政策:经区认定的在黄埔区连续工作半年以上的各类人才,可不受户籍限制,在区范围内购买1套商品住房等。 黄埔区成为今年来继海南三亚、天津滨海新区、南京六合区后又一放开人才购房限制的地区。 景瑞控股合伙人耿俊峰对时代周报记者直言:“虽非本意,但人才引进政策对地区楼市有一定传导关系。 ”耿俊峰表示,在国家明令“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背景下,未来房地产中的居住需求必然大于投资需求。 人才引进政策有利于人口涌入,对住房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加,对前期改善性住户也会有影响。 “人才引进政策不仅会触动一手房市场,对二手房市场也会有所影响。 ”耿俊峰透露,在业内,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价格体系虽然在调控政策内,但是人才引进情况较好的城市,其“安全度”比较高。 “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企业会把人才引进情况较好的城市当作‘基地’,因为在需求增加的背景下,销售速度有保障,有利于维护企业现金流的安全。 ”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人才引进政策可以影响市场预期,但并非影响房地产的决定性因素。 “人才对楼市的影响远不及信贷政策,更多的是心理影响。 ”付一夫也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为2020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定下基调,延续了“房住不炒”的定位。 各城市出台人才引进政策,旨在吸引人才,而不会触碰房地产的“高压线”。 “短期看,人口的增长确实会拉动当地购房需求。 长期来看,人们基于经济发展情况、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对城市的预期,才是楼市坚挺的保障。 ”付一夫坦言。

落户政策与楼市调控三周年:“放”与“限”的博弈

推进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客观上对房地产会形成一定利好,但这种人口红利正在逐渐减弱。 城市之间的人口之争终究是一场零和游戏,随着这些人群住房需求的逐渐消化,市场供需逆转不可避免。

中房智库研究员 苏志勇/文

2016年的“9·30”,对于楼市来说可谓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 北京率先出台的“9·30”新政吹响了新一轮房地产调控的集结号,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苏州、成都、郑州、无锡、济南、合肥、武汉、佛山、南宁、南京、厦门、珠海、佛州、惠州、南昌等22个大中城市发布了楼市调控新政,此后政策不断加码,房地产进入一个漫长的调控周期。

与楼市的“9·30”调控就在同一天,2016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十三五”期间,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配套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 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

一边是调控政策的“限”,一边是落户政策的“放”,收放之间考验着地方政府的调控智慧。

户籍制度之变

落户政策的调整放松,源于城镇化加速与户籍制度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人户分离严重。 从城镇化指标可见,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水平。 2012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57%,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5.29%,二者相差17.28个百分点;到201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77%,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7.1%,差距拉大到17.67个百分点,人户分离现象愈发严重。

2014年3月,国务院颁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规划强调,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出要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差别化的落户政策。 并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 这是中央颁布实施的首个城镇化规划。

2016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再次为户籍人口城镇化提供了政策支持。 方案提出,在拓宽落户通道方面,全面放开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 调整完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落户政策,重点解决符合条件的普通劳动者落户问题。 调整完善大中城市落户政策。

2018年10月11日,国家发改委根据进度安排,开展了对《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落实情况的督察。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突出抓好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推进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支持特色小镇有序发展,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同时还明确,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2019年9月,国家发改委在广东东莞召开现场推进会强调,在重点地区全面落实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政策,并于今年年底取得决定性进展,切实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税收政策

从统计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进展明显。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4年的54.77%提升到2018年末的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2014年的37.1%提高到2018年末的43.37%。 两者差值从17.67个百分点缩小到16.28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10月29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预计,到2019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突破60%,提前完成任务目标。

地方政府之策

中央政策层面大力推动城镇化及非户籍人口落户城市,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 从2017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城市出台放松落户和引进人才政策,将落户政策调整直接演变为一轮又一轮的抢人大战。

对于一线城市来说,由于城市容量饱和,争抢的目标是高精尖人才。 例如北京对获得一定规模创业投资的创业人才及其核心团队、投资资金达到一定规模且市场贡献突出的投资管理运营人才及其核心团队、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文化创意领军企业骨干、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及其核心团队等优先办理引进。 上海提出对五类人满足相关要求的可直接落户:一是创业人才,二是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三是风险投资管理运营人才,四是企业高级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五是企业家。 另外,对于重点区域的人才需求重点实施人才引进,例如2019年9月上海临港新片区和10月北京通州推出的针对性人才引进计划。

一线城市人口饱和,二线城市则成为拼杀最为激烈的人才引进主战场。 2017年以来,各大城市纷纷出台引进人才和落户政策,门槛越来越低。 例如西安:具有本科(含)以上学历的,不受年龄限制;具有本科(不含)以下学历的,年龄在45周岁(含)以下。 杭州:年龄35周岁以下的全日制大学专科(含高职)学历及45周岁以下全日制本科学历人才,在杭工作并由用人单位正常缴纳社保的,可申请办理落户。 成都:全日制普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在45周岁以下可直接落户。 重庆:专科以上或取得初级以上职称即可落户,不受在渝务工、就业年限和缴纳社保年限的限制、没有年龄限制,直系亲属还可以随迁。 郑州:中专以上即可落户。 长沙:35周岁以下(含)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往)届高等院校毕业生可直接落户。 宁波:大专及以上应届毕业生可先落户后就业,大专工作1年即可无房落户。 合肥:大专以上即可直接落户。 石家庄:零门槛。 简言之,几乎所有的二线城市均加入“抢人大战”的战团。 人口增长导致楼市供需矛盾加剧,这也成为部分二线城市房价非理性上涨的直接诱因。 从最近一年来的房价统计数据看,房价涨幅居前的多为人口政策比较激进的二三线城市。

楼市调控反思

房地产市场发展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人口作为城市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稳定的重要支撑,直接带来楼市需求。 但人口的过度增长,也为房地产市场带来调控压力。 在引人才和稳楼市之间,城市政府还需谨慎拿捏。

首先,从政府角度要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不要过度依赖房地产。 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城市政府也应如此。 要戒除房地产“依赖症”,注重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而不是盲目地刺激楼市住房需求,主观上将落户政策与刺激房地产挂钩,例如购房落户、购房奖励,借人才引进政策突破限购等。

其次,落户政策要与城市的承载力相适应。 吸引人才不仅仅靠一味降低落户门槛甚至落户奖励,更重要的是考虑城市发展需求和承载力,例如城市基础设施,就业环境,住房保障,医疗、教育配套等供给能力。 盲目引进人口一方面为城市带来负担,另一方面也难以保障人才的长期稳定留住。

最后,从业界和媒体角度看,对于落户政策对房地产的刺激不可过度解读。 从最近一些城市出台引进人才和落户政策的反应来看,业界和媒体普遍存在过度解读的现象。 例如10月24日海南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取消落户限制,即被媒体解读为“取消限购”。 10月15日天津部分区域鼓励人才来津工作的举措亦被解读为“放松限购”。 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化的推进是大势所趋,吸引人才是城市发展所需,过度解读既不客观也不可取。

总体上看,推进非户籍人口落户和城镇化,客观上创造了楼市需求,对房地产会形成一定的利好,但这种人口红利正在逐渐减弱。 城市之间的人口之战终究是一场零和游戏,随着非户籍人口住房需求的逐渐消化,市场供需逆转不可避免。 或许不久的将来,房地产调控的方向就会从“防过热”转向“防过冷”。

各地纷纷出台楼市纾困政策,百城购房需求连续3个月回升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下行趋势明显。 为此,各地的楼市纾困政策也不时出台。 尤其是进入2022年以来,各地出台的楼市纾困政策更加频繁,且主要集中在信贷环境改善,如限贷松动,降低房贷利率、首付比例的调整、公积金贷款提额、人才住房补贴等,以及定向放松限购政策、放松限价、重提货币化安置、发放购房补贴、降低落户门槛等方面。 贝壳研究院认为,相比于去年四季度部分地方政府出台的供给端楼市纾困政策,今年以来需求端的支持政策更直接利于改善市场预期、降低购房成本。 那么在各地针对供给端、需求端均投下楼市宽松预期后,对需求端的购房者产生哪些影响?各地购房者的置业意愿和看房计划是否发生了变化?针对需求端的纾困政策增多今年以来,市场一个明显变化是针对需求端购房者的支持政策明显多了起来。 1月以来,广州、苏州、惠州、中山等多地下调首套、二套房贷利率。 其中,苏州、惠州等城市下调幅度较大,一线城市中广州下调20个基点。 下调房贷利率虽然对每月还款金额影响并不明显,但对市场信心预期影响较大。 除下调房贷利率外,有城市在首付比例上也做了大幅调整。 2月17日,菏泽打响降首付“第一枪”,无房无贷购房者首付比例最低降至2成。 此后,佛山、赣州、延吉、温州等多地跟进,佛山商业银行下调非限购区域部分楼盘首付比例,降低至2成;赣州首套房贷首付比例降至20%。 今年以来,多地还放宽了落户限制,降低落户门槛,发放购房补贴,争相吸纳人口,为楼市注入新鲜活力。 玉林、珠海、保定、湖州、亳州、惠州、延吉及泸州等多地出台了购房补贴政策,补贴覆盖面包括人才、农民工、新市民等,主要包括一次性补贴、契税返还、发放消费券等方式。 直到3月1日郑州发布18条楼市新政,被业界评价为条条重磅,一举松绑了限购、限贷,此后还重启货币化安置,被看做是在楼市投下重磅炸弹,对提振购房需求大有裨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潘在社交平台评论称,郑州楼市调控松绑政策很有利很有针对性,带有明显的突破性质,预计郑州救市方案会引爆各地救市方案的竞争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已有超过40个城市出台房地产相关纾困政策,那么这些纾困政策能否有效激发需求释放,又将如何影响接下来房地产市场走向。 置业意愿及计划看房占比回升近期不同机构以调查问卷和实时监测数据给出了答案。 贝壳研究院通过监测实时数据分析认为,市场对政策的响应确已显现,但响应的力度尚不足够,春节后成交修复加快,价格基本止跌,上海、杭州、厦门、泉州等城市预期恢复较快,市场景气指数领先回升,但整体预期仍然偏弱,多数城市景气度还处于较冷水平。 贝壳研究院2月调研的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与去年四季度基本持平,“预期市场下行暂时观望”“调控政策影响购房资格和预算”是制约消费者购房的主要因素,其中制约二三四线线城市消费者的首要因素是“预期市场下行”,制约一线城市的首要因素是“购房资格和预算”。 中指调查近期进行了百城居民置业意愿调查的问卷收集调查。 结果显示,近期市场情绪有所恢复,本次调查中83%的受访者拥有购房需求,较上月提升7个百分点,购房需求已连续三个月回升。 同时,购房计划小幅提前,19%的受访者计划在半年内买房,与上个月相比提升6个百分点,达到近半年最高值;计划半年到1年内和1~2年购房的占比分别为43%和26%,整体计划置业时间较上月有所提前。 近期政策风向持续转暖,信贷利好逐步扩围,购房者预期稳中有升,观望情绪正缓慢消散。 报告显示,随着信贷宽松逐步落地,2月超四成受访者认为近期贷款难度有所降低,超两成受访者认为未来贷款利率仍将下调。 观望情绪消散同时,2月售楼处到访占比与上月基本持平,但置业意愿、计划看房占比均有所回升,短期购房者观望情绪逐渐消散,市场预期趋稳。 从各能级城市购房意愿来看,一线购房意愿居首,三四线购房意愿涨幅较大,长三角购房意愿强烈,关中地区购房意愿明显改善,京津冀置业意愿相对较低。 2月长三角地区有59%受访者购房意愿强于上个月,京津冀地区购房者意愿相较于上个月减弱的占比高达19%,市场仍存一定观望情绪。 但伴随贷款利率下降,近期北京楼市已逐步启动,或将带动环京地区市场升温。 对于未来购房预期,贝壳研究院预测,今年整体市场不会过热,局部“市场热”和部分“房企冷”可能并行,且多数三四线城市面临的问题是信心不足,一线和重点二线城市的改善需求尚未得到充分释放。 中指研究院则认为,未来在利好政策和金融宽松的双重刺激下,市场预期将持续修复,政策或将延续宽松态势,贷款支持力度仍相对较大,房价或将逐步企稳,置业者低迷观望情绪或将逐步改善。

加兰25 15连胜!骑士4人20 力克黄蜂 12 12鲍尔空
八张图带你了解巴西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