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突破2000亿 寒武纪凭啥

:泰罗,:小市妹

A股芯片巨头寒武纪近期市值突破2000亿,股价又一次刷新历史新高。

推动寒武纪暴涨的导火索,跟全球芯片龙头英伟达有关。

2016年成立的寒武纪,主要做AI芯片设计。

2023年,寒武纪发布的一款叫思元590的智能芯片,性能直接对标英伟达的核心产品A100。

根据测试,寒武纪这款芯片几乎支持当下所有的主流模型,综合性能接近A100的80%。

这一下让寒武纪被视作中国版的英伟达。

随着英伟达在美股疯狂暴涨,寒武纪也一起站上了时代的风口。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寒武纪股价涨幅在A股将近700只人工智能概念股中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的公司,涨幅还不到寒武纪的一半。

但一个现实情况是,虽然公司估值被拉的很高,但其实现在还没有业绩来支撑。寒武纪最近7年,亏了将近50亿。

亏损的核心原因,是寒武纪采用的芯片架构市场份额还很低,

在全球AI芯片市场,英伟达的GPU架构是绝对主流。而寒武纪的AI芯片采用ASIC架构,是针对人工智能特定需求的定制芯片,产品通用性上远低于英伟达。

不过,ASIC芯片也有优势,主要就是功耗低、效率高,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算力可以比GPU更高。

这种技术特点非常适合功耗较低、空间较小的智能终端,比如智能手机、智能安防摄像头、智能家居、无人机、无人驾驶等领域,大量取代GPU芯片不是没有可能。

可能正是因为技术路线的想象空间,资本给了一直亏损的寒武纪极具想象力的估值。

但是,资本向来是逐利的。

现在人工智能的竞争异常激烈,如果寒武纪没有尽快做出更有市场影响力的产品,并在营收和盈利等层面交出更好的成绩,是无法真正留住资本,无法被长期认同的。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华为系高管终出走,“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何以“陨落”?

曾被投资者冠以“国内NPU第一股”的寒武纪因与华为合作关系的破裂而跌落神坛,如今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梁军也选择出走。 随着这位“华为系”高管的出走,或意味着寒武纪与华为正式分道扬镳。

寒武纪与华为的“联姻”走向末路。

3月14日晚间,寒武纪发布了一项重磅的人事变动公告。 公告称,公司核心技术骨干CTO梁军由于“与公司存在分歧”,已于2月10日通知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离职后,其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CTO梁军被外界视为寒武纪与华为“联姻”的重要纽带,随着梁军出走,或意味着寒武纪与华为正式分道扬镳。

一年多以前,寒武纪登陆科创板时曾备受瞩目,首日股价涨幅一度超过300%,市值突破千亿。 然而不到两年时间,被冠以“国内AI芯片第一股”名号的寒武纪迅速跌下神坛。

股东大幅减持、股价创出 历史 新低、首席技术官出走……寒武纪,曾经风光无两的独角兽,怎么了?

华为系梁军出走,“联姻”正式破裂

“梁军的离职不会影响公司的技术创新,不会对公司整体研发实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双方也不存在知识产权的纠纷,公司知识产权完整性不会受影响……”

尽管寒武纪用了一连串否定句对外积极表态,梁军出走的消息还是重锤寒武纪。

梁军辞任的消息发布后,次日,寒武纪股价收跌18.38%,市值蒸发超36亿,总市值仅余260.57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梁军于2003年加入华为,后成为海思的技术专家,负责过海思团队在手机soc设计、网络芯片架构设计等,2017年从华为跳出后加盟寒武纪,任副总经理和CTO。

作为华为的旧部,梁军在加盟寒武纪的第一年,寒武纪就与华为终端芯片展开IP授权,市场中有声音指出,梁军在这场合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抱上华为“大腿”后,寒武纪的业绩迎来了暴发式的增长,更为公司日后的上市打下基础。

根据公司招股书数据显示,2017年到2019年,寒武纪对华为海思终端智能处理器 IP 授权业务的销售金额为 771.27 万元、1.14亿元和以及6365.80 万元,占到公司终端智能处理器 IP 授权业务销售收入比例的 100.00%、97.94%和 92.56%。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017和2018年度,寒武纪的主营收入里,终端IP占比高达98.33%和99.69%。 可以说,没有华为,寒武纪的AI芯片的商业化进程不会走的如此顺遂。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业内泰斗的或关乎公司的生死存亡。 或是为了留住梁军,2020年12月,寒武纪曾经向梁军授予了10万股激励性股票。 根据协议,梁军在离职后已获授未归属的8万股作废失效,以公司当前的股价65.22元/股计算,这部分股票的价值在522万元左右。

此外,梁军手中持有的北京艾溪 科技 37.6%的股权,也需要按照一定的实缴成本叠加5%利息的回购价格,进行转让。 换言之,梁军此番离职近乎净身出户。 出于何种原因,竟让这样一位业界大拿选择出走?

权宜之计,

“备胎”寒武纪惨遭抛弃

外部推测,在华为脱离寒武纪自研人工智能芯片后,寒武纪已经成了华为的“弃子”,梁军的出走实则是在寒武纪身上看不到出路而做出的自救行为。

在2019年的一场峰会上,寒武纪一位高管透露,寒武纪在和很多互联网头部企业做技术评测,其中包括快手、滴滴。 但一位曾在滴滴云就职的业内人士表示,在他任职期间,虽然有合作,但实际上并没有具体项目使用,因为产品“不好用”。

此外,寒武纪此前宣称,其芯片在网络有落地。 虽然该消息属实,但根据业内人士的观点显示,网络所采用的芯片数量只有百块左右量级,并未用在核心业务上。

“寒武纪技术上不弱,但是产品也谈不上比传统大厂更好。 ”大型互联网公司这样的客户,第一诉求是安全稳定,为什么放弃那些成熟芯片,而去用一个小公司、未经检验的芯片?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手中产品在商业化进程中频频遇困,寒武纪当初又是如何获得华为青睐的?或者说,华为与寒武纪的合作从一开始便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2016年,寒武纪推出首款AI处理器Cambricon-1A,确立中国第一AI独角兽公司的地位,彼时AI概念正风靡全球。

时隔不久,2017年,手机巨头苹果便将这项红极一时的ai芯片技术搬到了即将发布的iPhone11身上。

华为自然不愿在这场智能化的浪潮中落后,为了抢夺“全球首款内置独立npu智能机”的名号,华为决定在麒麟970芯片中集成寒武纪的AI处理器IP。

风险正在酝酿。 华为海思在2018年发布了云端及边缘芯片,此后便一直致力于覆盖数据中心、边缘端及消费终端的全场景,而这恰巧也是寒武纪的业务线。 这也意味着,未来在终端、云端、边缘端人工智能芯片产品领域,华为海思与寒武纪的正面交锋不可避免。

此后不久,2018年10月,华为宣布采取自主研发的“达芬奇架构”,2019年华为麒麟810处理器便搭载了自研AI芯片。

失去华为这个大客户,对寒武纪而言,无疑是巨大损失,寒武纪也直言“公司短期内难以拓展一家在采购规模上足以替代公司华为的客户。”

成也华为,败也华为

根据公司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寒武纪的终端智能处理器IP许可销售收入在出现同比下滑, 仅为6877.12万元,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也下降至15.49%。 而这个数字在2017、2018年分别为98.34%和97.63%。

此外,根据彼时公司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公司科创板上市的募投项目中也并无任何IP研发的内容。

这也引得上交所的问询,函中上交所要求寒武纪说明:“该部分业务的未来经营计划以及可持续性,是否存在逐步放弃该部分业务的趋势。”

要知道,仅仅过去了一年的时间,公司赖以生存的主营业务就已经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业务。

没了华为业务的支撑,寒武纪只能另寻他路,而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中科院成了不二的选择。

2019年4月25日,珠海横琴新区管委会与中科院计算机所签订合作协议,建设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项目。

而这个项目则是代替了IP授权业务成了支撑公司的“脊柱”。 除了横琴项目之外,寒武纪2019年还签约拿下了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人工智能计算创新中心的项目。

比较公司2019年的财务数据以及珠海横琴和西安沣东两个政府IDC项目贡献的业绩体量后不难发现,在2019年这两个项目为寒武纪贡献了约80%的收入,其中横琴项目贡献了60%的收入。

这两个项目虽然收入丰厚,但背后的关联关系和地方引资招商的战略考量因素,却让商业上的价值大打折扣。

一家芯片公司俨然成了一家idc承包“关系户”,不过,在这两个政府idc项目的滋养下,公司顺利登陆A股市场。

只是登陆A股后,二级市场中的投资者对公司的高估值并不买单。 公司自上市第四日触及股价 历史 高点297.77元/股后便开始一路回落。 截止发稿,公司股价报66.25元/股,较最高价跌幅接近8成。

短期而言,公司的基本面也难言反转。 根据寒武纪发布的2021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7.21亿元,同比增长57.12%;同时归母净亏损8.47亿元,上年同期归母净亏损4.35亿元,同比扩大94.98%。

人物 | 寒武纪陈天石:2个月,腰斩后的市值重回千亿

寒武纪陈天石:AI芯片领军者,从千亿市值缩水到腰斩后重生在2023年初,AI芯片企业寒武纪仿佛开启了一段传奇之旅。 股价飙涨、市值突破千亿,一时间,这家公司成为了市场的焦点。 然而,寒武纪的崛起并非一帆风顺。 上市初期即达到千亿市值,随后却遭遇市值缩水至193亿元的“膝盖斩”。 这背后,是陈天石和他团队五年间的努力与挑战。 从“别人家的孩子”到“AI芯片第一股”,陈天石和他的寒武纪,不仅代表了技术的飞跃,也折射出中国芯片行业的复杂图景。 陈天石,一位天才型人物,他的故事充满了励志与争议。 从中科大少年班的学子,到芯片领域的佼佼者,陈天石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与华为的合作,让寒武纪在AI芯片市场崭露头角,但也埋下了未来的隐患。 在与华为的紧密合作中,寒武纪既受益又受制,陈天石的商业布局和转型策略,成为寒武纪命运的关键。 从与华为的合作到寻求多元化发展,陈天石不断调整寒武纪的路径。 与政府和企业合作,开拓云端、边缘端和智能计算集群系统,寒武纪正逐步构建自己的商业版图。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坦途,寒武纪的业绩持续亏损,股价波动,高管和股东的变动,都为公司带来了挑战。 陈天石的雄心壮志与寒武纪的未来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陈天石的“秘密武器”在于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寒武纪的研发费用率始终超过100%,展现了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 开源节流的策略,既反映了他的商业智慧,也体现了寒武纪在市场中的坚持与努力。 面对AI芯片行业的激烈竞争,陈天石和他的团队正积极应对,寻求创新与突破。 当前的寒武纪,面临着内焦外困的挑战,而陈天石正以他的远见和决心,引领公司向前发展。 虽然前路充满未知,但陈天石和寒武纪的故事,展现了中国芯片行业创新者们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AI芯片这个足够长的赛道上,寒武纪正向着“最后一公里”的目标迈进,陈天石的未来蓝图,充满着无限可能。

寒武纪2021年主营业务翻倍增长

寒武纪2021年主营业务翻倍增长

寒武纪2021年主营业务翻倍增长,4月15日晚间,寒武纪发布2021年年报。 2021年全年营收7.21亿元,同比增长57.12%,寒武纪2021年主营业务翻倍增长。

寒武纪2021年主营业务翻倍增长1

2022年4月15日,寒武纪()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 报告显示,2021全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7.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7.12%,综合毛利率为62.39%,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营业收入中,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业务贡献收入2.15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01.01%。

另外,报告显示,本报告期内,公司在市场开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报告期内毛利总额为44,989.46万元,同比上一年度增长49.94%。

新产品方面,报告显示,思元370是寒武纪第三代云端产品,采用台积电7nm先进制程工艺,是寒武纪首款采用Chiplet(芯粒)技术的人工智能芯片。

思元370智能芯片最大算力高达256TOPS(INT8),是寒武纪第二代云端推理产品思元270算力的2倍。 同时,思元370芯片支持LPDDR5内存,内存带宽是思元270的3倍,可在板卡有限的功耗范围内给人工智能芯片分配更多的能源,输出更高的算力。

思元370智能芯片采用了先进的Chiplet芯粒技术,支持芯粒间的灵活组合,仅用单次流片就达成了多款智能加速卡产品的商用。 公司目前已推出3款加速卡:MLU370-S4、MLU370-X4、MLU370-X8,已与国内主流互联网厂商开展深入的应用适配。

寒武纪2021年主营业务翻倍增长2

4月15日晚间,寒武纪发布年报。 2021年全年营收7.21亿元,同比增长57.12%;亏损8.25亿元,2020年亏损金额为4.35亿元,亏损扩大89.66%;扣非亏损金额更是高达11.1亿元。 芯片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高特入特点,高昂的研发投入使得寒武纪自身盈利能力堪忧,近五年累计亏损超过28亿元,且还将存在持续亏损风险。

寒武纪不计成本投入,研发平均薪酬超60万

对于2021年亏损扩大3.9亿元的情况,寒武纪指出了确保智能芯片产品及基础系统软件平台的高质量迭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保持公司研发团队稳定,在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大幅增长。 2021年,研发投入达11.35亿元,与去年同期增长47.8%,研发投入占营收收入比例157.5%。

营收无法覆盖研发投入,可以看出寒武纪不计成本搞研发,其研发人员薪酬更是惊人。 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应付职工薪酬为19.18亿元,同比增长41.75%。 需要指出的是,寒武纪在职员工数量是1497个人,平均薪酬12.8万元,但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则超60万元。

截止2021年12月31日,寒武纪研发团队规模为1213人,占总人数比例81%,研发人员的薪酬合计为7.38亿元,平均薪酬达60.88万元,2020年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45.27万。 因芯片设计人才稀缺,为吸引行业高端人才,稳定研发人才队伍,导致研发人员平均薪酬较上年同期提升34.48%。

当然,高昂的研发投入是为了保持技术先进性和市场竞争力,是其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2021年营收同比大增五成。

营收增长强劲背后,单一客户营收占比超六成

营收看似增长强劲,遗憾的是,背后依赖单一客户。 2021年,寒武纪来自智能计算集群系统营收4.56亿元,同比增长39.9%,占总收入比例六成以上。 而这个营收主要来自昆山智能计算中心项目。

2021年12月,寒武纪与江苏昆山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智能计算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备采购合同,合同含税金额为5.089亿元。 主要提供含智能加速器、计算服务器、人工智能算力平台软件等软硬件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昆山智能计算中心项目为寒武纪贡献了4.5亿元,占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的 63.19%。 换一句话说,一个客户支撑起了寒武纪智能计算集群业务板块,也是支撑整个公司营收核心。 且其他业务板块营收规模并不亮眼,尤其云端产品线、IP授权及软件、其他业务营收面临下滑尴尬局面。

要知道,寒武纪所处的芯片赛道上,汇聚了英特尔、英伟达、ARM等芯片大厂,与这些芯片巨头相比,寒武纪整体规模、资金实力、研发储备等存在较大差距。

尤其英伟达是全球人工智能芯片领导者,全球科技巨头都依赖于英伟达发展AI技术,包括微软、谷歌、Meta等全球科技巨头们均依赖于其GPU来训练AI,带动市场对英伟达AI的需求激增,在超大规模和云扩展的推动下,使得英伟达数据中心板块营收不断创纪录,且有望成取代游戏成为最大业务板块。

英伟达在云计算、企业和边缘数据中心、超级计算等市场中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对于寒武纪来说,人工智能芯片产品主要应用于各类云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终端设备。

目前推出了云端推理思元270、边缘推理思元220、云端训练思元290,还有推训一体思元370等芯片。 其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已与包括阿里巴巴等国内头部互联网厂商的多个业务部门进行了深入合作。

在云端产品中,寒武纪推出了思元370,凭借7nm制程工艺和最新智能芯片架构MLUarch03,思元370智能芯片最大算力高达256TOPS(INT8),是寒武纪第二代云端推理产品思元270算力的2倍。 并推出3款加速卡(MLU370-S4/X4/X8),在视觉、语音、图文识别等场景的适配性能表现超出客户预期,部分场景已经进入小批量销售环节。

在金融领域,MLU370-X4在招行多个业务场景的实测性能超过竞品,能够大幅提升客户的效率。 只是寒武纪云端产品线表现低迷,2021年营收为8023万,同比下降6.98%。

增速最快的板块是边缘产品线。 2021年,思元220智能芯片及边缘智能加速卡实现出货量快速增长,实现收入1.75亿元,较上年同期显著增长741%,且是寒武纪第一款年度出货量近百万片的产品。

寒武纪2021年主营业务翻倍增长3

4月16日消息,A股上市公司寒武纪在4月15日发布2021年全年财报,财报显示寒武纪实现营收7.21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4.589亿元同比上涨了57.12%;全年净亏损为8.249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净亏损4.345亿元同比扩大89.86%。

从主营业务来看,寒武纪的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业务贡献收入2.15亿元,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实现收入4.56亿元。

不过从2017年到2021年,寒武纪已经连续亏损5年,合计亏损28.6亿元。

寒武纪还在财报中分析了至今仍未实现盈利的3个原因:

第一、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寒武纪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保持公司研发团队稳定,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增长幅度较大,2021年公司的研发投入总额为11.3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83%;

第二、寒武纪2020年底及2021年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导致本报告期按归属期分摊的股份支付费用显著增加。 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669.97%。

第三、寒武纪积极发力市场推广及生态建设,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积聚品牌效应,销

售费用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增幅为58.98%。

2021年,寒武纪在3项业务上都在持续推进:

硬件方面,他们发布了基于第四代智能处理器微架构的推训一体思元370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软件方面,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优化基础系统软件平台,统一的软件平台日臻完善;同时,新一代产品及智能驾驶芯片的研发也在有序进行。

2021年,寒武纪还设立了控股子公司行歌科技,开展智能驾驶芯片的研发和产品化工作。 这家公司在进行独立融资时,还曾获得蔚来、上汽及宁德时代旗下基金等机构的战略投资。 截至 2021年12月31日,行歌科技已有超过80名员工,其中约90%是研发人员。

2021年共有超过200名资深专家和年轻员工加入寒武纪,截至2021年底,寒武纪共有1213名研发人员,与2020年同期的978人相比增长24.03%。

同时寒武纪也表示因芯片设计人才稀缺,为吸引行业高端人才,稳定研发人才队伍,2021年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较上年同期也有所提升,从2020年的平均年薪45.27万元,上升到2021年的平均年薪60.88万元。

也就是说,寒武纪的研发人员,在2021年里,平均月薪超过5万元,达到5.07万元。

其中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天石的年薪为103.19万元,COO王在的年薪为154.4万元,副总经理刘少礼的年薪是133.86万元,CFO叶淏尹的年薪是126.36万元。 这些高管中年薪最高的是公司前CTO梁军,他在2021年的年薪高达395.85万元。

不过遗憾的是,梁军在2022年已经离职。

梁军是在2022年3月14日晚间被宣布离职的,他在2022年1月份递交辞职申请,寒武纪曾尝试挽留,但最终没有成功。

寒武纪在2020年7月20日登陆A股,上市首日开盘曾上涨近290%,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元,当天收盘价为212.4元。 但目前其股价仅为56.26元,已经跌破发行价,当前市值也仅有225.5亿元。

作为科创板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未来的亏损能否缩小并最终实现盈利,是他们面临的终极考验。

中国队只是合理利用了规则 津媒谈白鹭体育场缩小场地尺寸
华为折叠屏最新专利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