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背后的湖北改革密码)
最近,武汉光谷企业——中科牛津波谱技术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我国首台600兆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德国、日本之后,第三个实现高场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整机制造且核心部件完全自主研发的国家。
全国首台、世界第三,从0到1再到N。今日湖北,在改革的浪潮推动下,像中科牛津公司这样的一大批科技成果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
回想11年前,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考察,第一次来到光谷时他对大家说:“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
就在这次考察的三个多月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十多年,是湖北踔厉奋发的十多年。当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正在荆楚大地铺展开来。
7月,湖北宜化集团的项目生产线一片繁忙。眼下,投资建新厂是企业负责人最关注的事。但新项目能不能投,需要经过多重标准的检验。今年年初,通过宜昌“多规合一”开工业务协同平台,新项目在一个月内就完成了项目评审和选址论证。在全省,宜昌率先完成“多规合一”平台与省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对接,大大缩短了项目选址与勘察时间。
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就像一把衡量投资是否有效的“标尺”。早在2023年4月,湖北就启动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推动建立省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以“三库”“两算”“三评”为重点,对投资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一直以来,湖北都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大财政体系建设,突出以规划为导向、以国有“三资”为基础、以有效债务为锚定,财政金融投资统筹联动,有力促进了技术突破、产业升级;探索建立省级领导“链长”挂帅、龙头企业“链主”引领、高校院所“链创”支撑的三链机制,“1+1+1>3”的聚合效应更加显现。
新的“改革进行时”已经开始,湖北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以规划为导向、以国有“三资”为基础、以有效债务为锚定、以供应链平台体系为载体的财政、金融、投资统筹等联动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筑牢坚实支撑。
在湖北省人民医院,原本数个小时才能完成的胃病检查报告,如今,一分钟就能出来。效率提升,得益于一套内镜智图大模型及自动报告系统。
一项科技成果的背后,需要研发端、应用端、资金端等多维度的支撑。湖北,作为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拥有着实力强大的科技力量矩阵,如何让这些要素精准对接、高效流通,这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
为此,去年6月,湖北将供应链思维引入科技创新领域,在全国率先启动以“用”为导向的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这条“供应链”,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大问题!
汇集了全国115家科研院所、30多家实验室、工研院等创新资源的创新供应链平台,就像一个“科创淘宝”,技术供需双方,通过发布需求,就可以找到彼此,形成“企业出题、高校院所响应、以需定研”的匹配模式。
以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为代表,仅仅一年多,湖北的供应链平台实现从全盘引进到自主实践的华丽转身,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湖北模式”。目前,湖北围绕大宗商品、汽车、纺织、医药等重点领域,秉持公共性、普惠性、开放性、共享性,组建7大省级供应链平台,服务链上企业已有1.2万家。
当前,湖北将充分发挥科教大省、人才大省优势,加快构建以“用”为导向、以用户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为载体、以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走进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康家村,清澈见底的茅塔河绕村而过,村委会马路边,一大片草坪郁郁葱葱,草坪上帐篷星罗棋布,俨然成了一片野外露营地。去年,十堰市茅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纳入全省试点,他们在综合治理过程中将这片约10亩的荒坡利用起来,打造成露营地。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他在回信中说,得知十年来越来越多库区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我很欣慰。
治荆楚必先治水,湖北依水而生,因水而兴。说起湖北对水的治理和保护,不得不提这张“清单”。
这张清单,来自湖北编制实施的《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近年来,湖北把流域综合治理作为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具体形式,因地制宜划分流域治理单元,细化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正面清单和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网治理,编制三峡(坝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综合试验区规划纲要、丹江口库区(湖北)绿色可持续发展先行区规划纲要,努力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
目前,长江、汉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90%以上。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基底,湖北将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以水系为脉络,在治水兴水中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湖北枣阳和麻城,都有着让干部一身轻松,让群众一脸笑意的“一套表”。
这“一套表”到底有什么魔法?近些年,基层负担沉重的问题引发关注,一些部门报表繁重,基层干部疲于应付、苦不堪言,成了应对各类报表、表格的“表哥表姐”。群众经常见不到干部,急难愁盼的事解决不了,难免会有怨言。
“一套表”的改革着力于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搭建基层治理体系框架,给基层干部减负。让干部走出表格走进群众,集中精力办实事,干部成就感增强了,群众获得感也更强了。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近年来,湖北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抓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目前,湖北全省寄递物流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今年上半年农村快递业务量、网络零售额分别增长13.26%、16.06%;国网湖北电力已经实现全省1172个乡镇(街道)公共充电设施全覆盖,累计建设2377台充电桩,确保县域城区4公里内充上电、农村区域6公里内能补电,实现农村充电设施“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促进新能源汽车下乡“方便充、方便用、零焦虑”。
民心所盼,改革所向。湖北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共同富裕这个本质要求,加快推动四化同步发展,补齐民生短板、抬高社会底板,缩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月23日,中共湖北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并通过《中共湖北省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决定》等,描绘了湖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吹响了荆楚大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一个平台、一条供应链、一张清单、一套表……这些“一”背后的改革密码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 为了人民而改革”。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湖北将满怀激情与决心,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怎么登录啊
在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进行登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登录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点击湖北省普通高中学生成长档案袋管理平台;
2、在弹出的界面点击“用户类型”,选择自己的账号类型;
3、分别填写“用户名”、“密码”、“验证码”,然后点击“登录”即可。
湖北省省土地改革的背景和特点特点
(1)必要性: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拥有3亿人口的新解放区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不仅使广大雇农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也严重地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为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使广大雇农从地主阶级统治、压迫下解放出来,必须进行土地改革。 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我们党早已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这不仅为我们开展全国范围土地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而且其调动农民参加民主革命的积极性的成功经验也告诉我们,要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也必须进行土地改革。 (2)实质: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实际上是进一步摧毁封建制度的基础,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及作用,结合建国初期的国情,夺取政权需要农民的支持,巩固政权、发展经济更需要农民的支持。 而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因此,土地改革这场“暴风骤雨”即将来临。 引用毛泽东著作原文——“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土地改革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湖北电视台改革成就
湖北电视台在改革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们勇于突破传统体制,推行创新节目策略,以改革推动改版,以改版促进改革,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栏目和频道。 其中,《往事》和《湖北新闻联播》作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双十佳栏目,成为了龙头,引领着一系列优秀品牌的诞生,如《新闻空间》、《财智时代》等。
湖北卫视通过大型直播活动如“长江三峡大江截流”等,展示了其独特的新闻报道和活动策划能力。 同时,他们的纪录片如《舟舟的世界》和《幼儿园》等,以及大型文艺晚会如《三大名楼》等,构成了丰富的精品群体。 他们强调公益特色,关注公众利益,体现了人文关怀,形成了鲜明的频道形象,赢得了电视业内外人士和观众的广泛赞誉。
湖北电视台在精品名牌战略的执行上成果丰硕,近年来,他们屡获殊荣,囊括了“中国新闻奖”、“飞天奖”、“星光奖”等国家级大奖。 在大型综艺晚会和纪录片的创作上,湖北卫视在全国占据了重要地位,证明了他们的创新和专业实力。
扩展资料湖北电视台于1960年12月1日开播,是我国成立最早的省级电视台之一。 目前,湖北电视台下设新闻综合、文艺、经济、都市、影视、体育、教育、公共等8个频道,还开办了湖北省视频点播业务。 其中,新闻综合频道(即湖北卫视)覆盖全国及东亚、东南亚部分地区,可收视人口4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