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 造福一方 时政现场说丨为官一任

(原标题:时政现场说丨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

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漳州市东山县的谷文昌纪念馆,了解谷文昌同志感人事迹,听取当地传承红色基因情况介绍,同谷文昌干部学院教师、学员代表亲切交流。

时政现场说丨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

习近平总书记说,谷文昌同志在福建是有口皆碑、深入人心的,他是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优秀领导干部的一位代表。我们学习他的事迹,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有走这条路,才是人间正道。

时政现场说丨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

树牢正确政绩观

真抓实干 久久为功

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


红旗渠精神永在学习心得体会(大全6篇)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实实在在从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 30万林州人民,10个年头,在科技并不发达的上世纪60年代用着简陋的设施,克服着艰苦的条件,就拼着一股蛮劲、韧劲、狠劲,硬是从太行山腰引漳入林,建成了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 对红旗渠精神你有什么心得及感悟吗?下面是我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红旗渠精神永在学习心得体会(大全6篇)》,希望对您有帮助。

红旗渠精神永在学习心得体会(篇一)

红旗渠,一条人工天河,虽没有长江的奔流不息,没有黄河的磅礴气势,但却是林县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林县人民的精神。 红旗渠是林州的象征,也是林州人民的骄傲。

上世纪60年代,为解决林县人民的吃水问题,在杨贵书记的领导下,林县人民准备修渠,将山西漳河的水通过这条渠引到林县来,改变林县“十年久旱”的现象。 电影中的叶儿说:“林县人一辈子只洗三次脸,出生时洗一次,成亲时洗一次,人死了再洗一次”。 由此可见,当时的林县有多旱,百姓的生活有多苦。 这也是为什么林县人民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修建红旗渠,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会硬着头皮勇往直前的原因。 历时十年,红旗渠全面竣工,漳河的水顺着红旗渠流入了林州,滋润了林县干旱的土地,也滋润了林县人民心中的田地。

电影中,当年担任青年突击队队长的石头已随儿子到了国外生活,儿子在国外成家立业,有了孙子和孙女,看似一切都圆满了。 可当他看杨贵书记去世的消息时,他无法忍受内心的悲痛,本就年迈的他因极度的悲痛进了医院。 出院以后,他想回国的念头愈发强烈,他想回家乡再看一眼红旗渠,他想在自己还能动之前再看一眼家乡和故人。 在他的眼中,乡愁是自己亲手修建的红旗渠。

他老了,但他仍然没有忘记红旗渠,没有忘记自己曾并肩作战的故人,可他没有等到叶儿,叶儿也没有等到能每天洗脸的那一刻,或许这就是老人内心最大的遗憾了吧。

红旗渠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但最本质的还是奉献与牺牲。 为了修建红旗渠,有八十一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充分体现了这崇高的精神。 影片中的冯技术员虽是外乡人,但他仍为修红旗渠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有着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我们应把红旗渠精神铭记于心,我们都应学会在逆境中顽强生长。 我相信,某天我们一定可以笑着面对世界。

红旗渠精神永在学习心得体会(篇二)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区委组织的学习红旗渠精神的实地参观学习。 当身临其境,一步一步的走近红旗渠,了解红旗渠,感知红旗渠后,真正感受到红旗渠设计者们的创新、建设者们的艰辛和领导者们的合心时,我心灵深处又一次受到强大的震撼。

走在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当年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缺衣少粮十分艰苦。 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沟架桥,开山劈路,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以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震撼太行、感召岁月。 巍巍太行山记录着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丰功伟绩。 红旗渠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伟大精神丰碑。

通过这次参观红旗渠,使我身心倍受鼓舞,激发了对工作的热情,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发扬红旗渠精神,坚持学习文化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力,为我区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红旗渠精神永在学习心得体会(篇三)

培训期间,我们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观看了话剧《红旗渠》、纪录片《巍峨山碑。 杨贵篇》。 我被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所震撼和感动,在思想上获得很大收获,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担当”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旗帜,催人奋进,是我工作的动力,同时也不断鞭策着我。 去年因为岗位变动,我从财务科转换到发展规划部,一切都要重头学起。 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让我想到了红旗渠精神,当年修渠时,正处在三年特殊困难时期,修建红旗渠的决策者面对临县大地颗粒不收的现状,面对没有外界的任何援助,面对不少人悲观失望的情绪,面对需要穿越崇山峻岭的艰苦条件,他们没有退缩、没有回避,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激发了全县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干劲,经过十年苦战,终于建成了红旗渠。 我现在遇到的这些困难又算的了什么呢?于是我迅速调整思维方式,突破自我,向同事请教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我利用自身在财务上的专业优势,在短短一月内,对新的工作业务流程进行了细致梳理,熟练掌握了本职工作。 我调整自己很快地投入工作状态中,忍着胃疼老毛病,坚持将积压的账一笔笔地从手头清掉,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成就感与快乐。 每天工作结束,勾画工作清单中的事项是否落实,总结提炼工作方法与心得成为了我每天的喜好。 成长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新时代党员要有的担当。

二、“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团结精神,凝聚了几代人的热血,凝聚了几代人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更多人团结一心的付出才能创造出奇迹。 在工作中,应该把弘扬红旗渠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道德建设自律的重要内容,把“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与“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相结合,把“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在“无私奉献”中。 作为一名党员,要甘于奉献,日常工作中我注重学习理论知识,培养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业务能力,把岗位当做事业的舞台,当做奉献社会的平台,全心全意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处处走在前,干在前,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尽职尽责、勤勉敬业干好领导交办的每一项任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三、“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是当代红旗渠精神的缩写

红旗渠精神一直引领着我,让我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青春之歌。 工作中,平凡是做人的常态,但平凡并不是平庸,平凡之中蕴藏着伟大。 这样的人生即使平凡,也很精彩。 平凡的岗位上有我的追求,平凡的岗位上有我的自豪,在平凡的岗位上有我不平凡的奉献。 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想退缩的时候,就会想起红旗渠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我们要具有敢于担当的品质,对工作带着激情,对生活满怀热情,对事业饱满感情。 一个没有激情的人是干不好工作的,干事业就是要充满激情。 对组织安排给我的工作,我都积极去干,主动干好。 正如红旗渠的修建者对待工作和事业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这种有这饱满激情的工作精神,为我干好本职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个人活着,需要一种精神;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需要一种精神;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一种精神支撑。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红旗渠,把学习“红旗渠精神”作为实践活动的“自选动作”,作为自己照镜子、正衣冠的生动教材,从而反思自己、检查自己、激励自己,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永在学习心得体会(篇四)

20世纪60年代,安阳地区的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和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依靠自身力量,克服重重困难,连续苦干10个春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党领导下的这场气壮山河的伟大实践,再次印证了我党关于人民群众才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的准确性。

干旱缺水是历史上长期困扰林县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大问题,在60年代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几十万林县人民为什么能够不怕流血流汗拼命修渠呢?还是因为当地政府修建红旗渠的决策代表的是林县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得民心、顺民意、解民忧、去民愁的正确决策。 红旗渠是林州人民的“生命渠”、“幸福渠”。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旗渠的修建成功,就是依靠群众力量,坚持走群众路线的真实写照。

红旗渠精神体现了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观点,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用红旗渠精神鞭策自己,对照“四风”查找自身存在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做为民、务实、清廉表率。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也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根本。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要紧的。

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红旗渠精神充分体现了群众路线的无限潜力。 经过参观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对实践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一是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弘扬红旗渠精神。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活动主题,引导党员进一步认识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时代内涵,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奋斗的思想,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增强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切实把红旗渠精神作为坚持群众路线的精神旗帜。

二是在提高执政能力方面弘扬红旗渠精神。 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本世纪头20xx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既要有敢想敢干的雄心壮志,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科学发展,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扩大对外开放的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

三是在端正党风政风方面弘扬红旗渠精神。 要教育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 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重点,想方设法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兢兢业业干工作,实实在在创业绩,多干群众急需之事,多干群众受益之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

红旗渠精神永在学习心得体会(篇五)

此次红旗渠学习培训,通过现场实景教学、专家讲座、专题片播放,使我对新时期如何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启发。 这种精神永不过时,值得在新时期学习践行,也值得我学习借鉴。 从当年红旗渠建设的总设计师、组织者和指挥者、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身上,从他心系林县50万苍生疾苦、敢于舍出身家性命为民请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崇高人格风范,我深刻感受到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大智大勇、大爱情怀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忱,也一次次为他的事迹而感动、而落泪。 杨贵书记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是红旗渠精神之魂。 红旗渠的建成,正是以杨贵为代表的林县县委一班人,真正代表了群众利全益,顺民心、合民情,干群同心,因而大业必成、功在当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只是一种口号,而应当成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谋事、干事、成事的执政原则,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执政责任。

学习、弘扬和践行红旗渠精神没有终点。 在今后的工作中,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多做好事、多做实事。 把工作当作财富,把岗位当作事业的舞台,当作奉献社会的平台,科学客观地看待自身与工作岗位的关系,以端正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发挥表率作用,赢取人生最大的成功。

红旗渠精神永在学习心得体会(篇六)

从小我接受的红色文化教育多是从书本、话剧而来,而这次现场参观学习要比书本、话剧来的更加震撼、深刻。

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缺水、条件艰苦的情况下,沿着太行山修建的巨大引水工程。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林县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在这样的条件下,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为了让林县人民吃上水,不顾艰辛,排除万难修建红旗渠。 从1960年2月便开始了为期十年的“人工天河”工程。 终于1969年7月,在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了211个隧洞,修建成了这个全长1500公里的世界水利第八大奇迹。 当我们听着红旗渠的故事,每一个人都被深深的感动,甚至热泪盈眶。

作为一名90后的年轻人,这些故事和精神引发了我的深思和反省,现代年轻人多数从小被呵护长大,没有吃过什么苦,在父母的保护下从上学到工作,还有不在少数的啃老族。 所以对于处在物质丰富、科技发达时代的年轻人,更加需要学习红旗渠精神。 而红旗渠精神到底要学习什么呢?通过这次现场学习我也找到了答案。

一要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在修建红旗渠时,国家正处于最困难的“三年特殊情况”时期,向政府申请拨款已是不可能。 技术也更是难题,全县水利技术人员28人,最高学历为中专毕业生,仅靠这28人和2台水平测试仪怎样完成这么庞大的一个水利工程呢。 然而面对重重困难、艰苦的条件,林县人民没有退缩,在杨贵书记的带领下,红旗渠按计划开工,没有测量仪,自己运用土办法制造测量仪,没有炸药,自己配炸药,没有住处,忍着天寒地冻住到悬崖峭壁间的山洞里。 最终林县人民凭借坚强的毅力实现了目标。 我们所处的时代远比林县人民优越的多得多,但是我们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却丢失很多,在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想的不是如何去独立解决,而是想要寻求别人的帮助,这样一次又一次我们便失去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无法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所以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要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不断提升自我,成就自我。

二要学习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当今社会,任何一个人离开自己所在的组织想谈发展基本是不可能的,团队发展才有人的发展,团队的强大才能使个人有更大的平台。 我们每个人都身在一个团队或组织当中,如何让自己所处的团队更强大,如何收到团队的认可和接纳,林县广大干部和群众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就是要在团队中团结协作、以身作则、甘于奉献。 团队遇到问题,每个人能都要积极为团队解决问题,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你所在的团队强大,才能给你提供更所提升的机会和空间。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自力更生的意志,艰苦创业的精神,团结协作的力量,无私奉献的品质正是当代年轻人在学习工作中所应具备的。 今后我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发扬红旗渠精神,带动身边和我一样的年轻人,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为社会和国家也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谷文昌精神永存

政声渐远,却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1986年,为了传承谷文昌精神,满足群众的敬仰之情,东山县委决定将他的骨灰安葬在赤山林场,这个他亲手创建的地方。 村民闻讯而来,纷纷捧土,以示敬意。 山口村的陈加福书记深情地表示:“谷书记,您的一生奉献给了我们,我愿守护您的陵园。 ”老人们回忆起他风尘仆仆的身影,感慨万分:“谷书记,您就像那永不离去的风,现在终于与我们长眠在一起。 ”

1987年,丰碑矗立在茂密的林海中,昔日共事的同志栽下青松,以此纪念。 他们重复着谷文昌的教诲:“要有伟大的理想,为人民谋福利,奋斗终生。 ”海外同胞回国探亲,目睹家乡的巨大变化,对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山赞不绝口:“谷文昌,您让荒岛变为乐园,您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清明、春节时,当地人首先祭奠谷公,以表达感激:“谷书记,您的扶贫之功,我们永不忘怀。 ”

1990年,东山人民捐款建造了谷文昌半身雕像,省委书记陈光毅题词“绿色丰碑”。 雕像揭幕当天,万人聚集,山口村的村民们感慨:“谷书记,您生前种树,死后仍守护着这片绿色。 ”自此,学习谷文昌成为一种风尚,各级党组织号召学习,教育下一代,各地媒体也广泛报道他的事迹。

1999年,谷文昌事迹展览馆和公园落成,人们怀着敬仰之情参观,这里成为了学习和纪念的圣地。 2001年,谷文昌被誉为“林人楷模”,全省林业职工纷纷效仿。 他的事迹和精神,赢得了福建省广大人民的尊重和赞扬。

谷文昌将中原和南方的先进理念传播开来,他的事迹和精神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成为了一座丰碑。 他的爱民情怀和无私奉献,回答了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揭示了共产党人的责任与追求。 谷文昌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才能赢得人民的真心拥戴,这也是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 扩展资料

谷文昌同志是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人。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勋。 解放军南下时,他随大军南下,加入到解放福建的战斗中。 解放后,谷文昌服从组织安排,留在福建东山工作。 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艰苦,实事求是,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14年,终于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 他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敬仰。 2003年2月,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同志采写了长篇通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新华社全文播发。 18集电视连续剧《谷文昌》2009年6月正式播出。

张春简介

■简介张春,山西原平轩岗人,1950年出生,六九年参军、七零年入党、七二年退役。 回乡后被保送到太原工大学习,在校历任团、党支部书记,七六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忻州地区通用机械厂工作,历任车间主任、技术员、质量管理员、副主任、生产科长。 八五年调任临汾机械铸造厂厂长,后任山西省农业机械总公司董事长兼经理,今年五月十六日来到山西省平遥县工矿电机厂担任厂长。 ■感人事迹二000年八月二日,是平遥工矿电机车厂职工最难忘的一天。 上午十时许,天色阴暗,平遥环城大街,南至县政府党委办公大楼、北到西关火车站之繁华地段异常热闹。 主要十字路口以及街道两旁都站满了人,过往车辆无法通过,交通秩序受到严重影响。 路上的行人三五成群、议论纷纷,人们的目光都顺着同一个方向观看,成千上万的群众翘首以待,大家全在等着看一支由工人自发组织起来的特殊送葬队伍。 “看过来了,过来了!”随着送葬队伍的临近,嘈杂的人声逐渐平静下来;临到跟前,围观群众的感情与送葬职工队伍眼里的泪水自然地融为一体。 人声化为默默。 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辆披着黑纱的乳白色工具车,车上载着一个白色大花球和由多名职工守护着的一块两米多高的竖幅大匾。 上面横书:“痛悼英灵”四个大字;两边对联:正气动天地张春不朽;忠魂泣鬼神英灵永存。 中间诗句:天国朝中有奸臣,黑白不分取人命,收去清官好张春,害苦平矿老百姓。 可恨上天错收人,下岗职工失知音,聪明才智何处用?思君不见泪湿襟。 退休职工悼张春,痛惜失去保命人,今后生活谁保障?想您不知日西东。 职工家属悼恩人,谢您万事皆操心,夜以继日为厂忙,为何苍天不佑君?全厂职工心相印,花圈挽联悼忠魂,人虽逝去精神在,张春永留万古名。 跟在汽车后面的是一名步行职工,眼里含着泪水,双手捧着二尺多高的张春遗像,其清官形象正气十足,让人看后肃然起敬。 随后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工人队伍,前面有两人高举沉痛悼念张春厂长的横幅,后面众人抬着捧着贰佰多个大小不同的花圈,还有用各种字体写成敬仰其生平事迹的挽联;大家痛心疾首,不少人眼里含着热泪,也有忍不住痛哭失声的。 其状目不忍睹,越发引起广大围观群众的共鸣。 特别是看到他们高举着 “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厂长您慢走!”这样的挽联,更加引起许多下岗职工发自内心的伤感。 一个从外地调来的干部,与本厂职工相处的日子仅仅68天;一个不大的官、一个很普通的人,也就是做了一个普通党员应该做的一点平凡事。 为什么会得到广大职工们的如此厚爱,并能引起当地人民群众如此巨大的反响呢?就因为张春对工人们好!在老百姓眼目中,他这个人太特殊了,他死的实在是太可惜了!面对惋惜与无奈,竟然还有人做出了这样的结论:“天意啊!这是天意,谁让他要逆天行事来着?”老天爷啊!你听听,这些人们所下的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断语啊!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张春来了,他来的日子电机车厂的职工们记得最清楚,二00年五月十六日。 据说,他是自愿放弃省城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来的。 来到平遥这个小县城,接手了电机车厂这个已经一年多发不起工资垮得快要爬不起来的烂摊子。 他风尘仆仆,走马上任,到厂的第一天,就深入到车间科室调查了解清况;然后又尽快组织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做了振奋人心的就职动员报告。 他首先肯定了电机车厂有一支好的职工队伍,已经十六个月不发工资,而工人们还能够照常上班,这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他决心宏扬正气、惩治腐败,带领全厂职工开创新局面。 他所做的报告,深入民心、合符民意,一下子击中要害、打破疆局,激发起广大职工当家作主,重振企业的决心与信心。 他具有优秀企业家那种高瞻远瞩的眼光与英明果断的决策才能。 他制定出振兴平矿企业的具体步骤,以及带动平遥整体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总体设计简明扼要,具体步署合情合理,感染力极强;全面调动起平矿职工群策群力、奋发向上的极积性。 因此,职工家属们奔走相告,消息很快传遍古城内外,引起其它厂许多下岗职工们的特别关注。 大家都说,电机车厂来了个了不起的好厂长。 张春对平遥的承诺,使许多平遥百姓也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说到做到。 张春确实了不起,他认真分析总结了当前市场形势,根据实际情况首先整顿厂销队伍;堵塞各方面漏洞,很快建立起东西北、两大销售公司,敞开了外界门户。 又将内部总体计划设计成为四个台阶,并归纳成四组口号,在会议上提出来;大家听了欢欣鼓舞,引发全厂职工的掌声雷动。 其总体设计如下:一,吃饱肚子练内功(先解决广大职工们的具体生活,首先是吃饭问题)二,尽快扭转被动亏损局面(加强各方面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三,技改、合作、兼并,三管齐下(引进高科技技术人材,实施现代化企业管理,以及帮助其它兄弟厂走出困境)四,努力实现本厂股票上市(争取在三年内把平矿建成为现代化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对于本县境内的大部分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来说,张春所构想的总体设施计划,有点象是天方夜谭,而平矿的工人们却都相信他,因为当时的张春正在照着他对工人们承诺的总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迈进。 电机车厂十六个月发不出工资,一直无人过问。 张春进厂后,用极短的时间就给厂里追回一百多万元的外欠款,不但给工人们连着发了两个月的工资,并且还在整改扩充原基础产品的同时,为厂里引进试制成功了一种大有希望的新产品——钢磨球生产项目,并极积关注改善职工们的具体生活环境,上任半月就给工人们解决安装了他们盼望已久的有线电视,购置了锅炉,重新开启了职工澡塘,为退休老干部老职工兴修活动场所。 儿童节期间,出差在外地的他还忘不了在电话里通知厂有关领导,给幼儿园里的孩子们购置赠送节假日礼物并亲自过问职工困难户,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重振电机车厂大业,他和大家共渡难关,与工人们在职工食堂共用简陋的饭菜。 他号召、率领、感动大家参加义务活动,短时间内就使厂容厂貌焕然一新。 在他的带动下,全厂职工群众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新感觉。 张春厂长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以身作则;有一次发出去的产品质量上出现问题,张厂长决定先从领导自身做起,当场作出自罚,扣除他个人工资300元。 张春在电机车厂的时间总共才68天,就给厂里办了许多实事,他的所作所为给厂领导做出了表率,使全厂职工都对他有了明显的认识:“新厂长不贪。 ”张春日以继夜,时时处处都在为厂里操心,他心里边总是想着如何为工人们办实事。 张春确确实实够得上是一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厂长!尝到甜头、看到希望的电机车厂职工家属们,打心眼里喜爱上了他们的这位好厂长,因此,张春成为职工们的贴心人。 可惜“他却走了!”7月23日凌晨1时,张春同志一人驾车因公出差,不幸中途出了车祸以身殉职。 他的死如同晴天霹雳,电机车厂全体职工家属们闻此噩耗尤如摘心摘肺;大家既恨天地不公,又怨众人命苦。 贫困的职工自发组成的数千名群众悼念队伍,捧着二百多个花圈,浩浩荡荡在古城外围漫游,意在让人们知道,他们的好厂长张春永远活在电机车厂广大职工家属的心目中。 十里环城大街人山人海,万里长空阴云密布,上天哀哀动情、古城默默落泪。 职工们手中高举着横幅,上书九个大字格外醒目,“好厂长永在职工心中!”张春同志六九年参军、七零年入党、七二年退役。 回乡后被保送到太原工大学习,在校历任团、党支部书记,七六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忻州地区通用机械厂工作,历任车间主任、技术员、质量管理员、副主任、生产科长。 八五年调任临汾机械铸造厂厂长,后任山西省农业机械总公司董事长兼经理,今年五月十六日来到山西省平遥县工矿电机厂担任厂长。 张春同志在过不少地方,无论走到那里,他都是本着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心态尽职尽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张春同志深得民心之根本。 机制完善,一直就占有稳定市场、产品本不愁销的电机车厂,迎着改革的春风,为何会连连亏损落到濒临倒闭的地步?问题的答案也许就在张春进厂之后。 职工们送到他手中的一千四百多封检举信(暂被封存),可惜他还没来得及做任何处理,就扔下热爱他的电机车厂全体职工家属们走了。 张春去了,但他的精神还在。 他给电机车厂工人们留下了信心,也给后来的厂干部留下了榜样。 而在外面社会上却还有人不相信他的作为,有的人更不相信如今还会有这么个好官,众说纷酝,引出许多的非议。 有人怀疑:“也许此人是位高手,大概自有图谋。 ”也有人说:“凡人所为,非名即利。 ”笔者之见尤异,言之:“为利者可恶,为名者可敬,而不为名利者反倒让人有些深不可测。 ”张春同志那样做,也许他就是为了名,为了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为了名,他也真正地留下了名,而且是留下了永久的名。 平遥电机车厂的职工们自发集资在厂内为他树起一块“张春精神永存”的丰碑,张春的姓名和事迹,永远刻在了电机车厂人们的心里。 张春精神永存!碑文如下:夏日春潮涌动,五月张春到任。 真乃英雄虎胆,匹马单枪临阵。 厂长有胆有识,三年规划惊人。 美好宏图展开,前景五彩缤纷。 召开各类会议,讲话深得民心。 更新厂容厂貌,革除机构弊病。 威震腐败分子,清理南郭先生。 工资按时发放,职工有了希望。 旱苗喜得春雨,平矿步出困境。 腐败分子寒胆,职工扬眉挺胸。 厂长平易近人,厂事件件操心。 日夜为厂操劳,辛苦厂长张春。 厂里正气日盛,岂容邪气横行,职工前程似锦,感谢厂长张春。 惊闻张春噩耗,古陶为之震动。 职工顿首泣血,恨天恨地不公。 六十八天虽短,张春伟绩丰功。 英年以身殉职,张春精神永存。 张春遗志谁继,张春精神谁扬。 待等厂兴之日,祭告厂长英灵。 职工自发集资,树起心中丰碑。 以此激励后人,张春功德永记。 一颗明星化作一道长虹,在漫漫夜空一闪即逝,张春化作春雨浸入广大职工们的心田,化成千万名群众的眼泪。 张春去了,他不但给电机车厂的广大职工们留下了好的印象,也给全体平遥人民留下了一座丰碑。 还给更多的老百姓们留下了思考。 张春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为什么会有许多人怀疑他伟大的真实存在呢?“人心”为什么会堕落到如此地步呢?上苍啊!请你大发慈悲,净化一下污浊人们心灵的空气吧!但愿平遥电机车厂的职工们能够再盼来一位张春式的好厂长。 [本段]书法家男,1966年12月生,黑龙江省克山县人。 �1986年毕业于长安书法函授学校。 13岁开始临写颜真卿《多宝塔》。 1995年参加长安书法函授学习一年,1986年开始临写《勤礼碑》,并学《龙门二十品》、《曹全碑》、《张迁碑》,继而涉猪二王。 书法作品追求以正为奇、奇正相生,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并注重博采众家之长,写出个人面目。 近几年来,书法作品多次参赛获奖和入编被收藏。 1989年汉隶书法作品获山西省“利达杯 ”书法大奖赛青年组优秀奖,1994年书法作品获诸葛亮杯国际书画摄影大奖赛佳作奖,被收藏入编《当代书画摄影家大观》。 1997年入编《世界名人录》中国卷,1998年入编《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纪珍藏版,并任编委。 1998年5月,书法作品参加《庆祝香港回归一周年及南阳解放五十周年书画国际巡回展》,先后在中国香港、南阳、日本国家 等隆重展出,博得好评,并发荣誉证书,作品被收藏。 明末民族英雄张春(1565年-1641年)字景和,号泰宇,陕西同州(今大荔)人。 举人出身。 历官至永平兵备道,晋太仆寺少卿。 崇祯四年奉命以监军兵备道率兵奔赴辽西,以解救锦州,于大凌河(今辽宁凌海)前线与后金交战中,兵溃被俘,拒不投降,被羁沈阳三官庙凡十年。 被拘期间,始终“着汉服”,“不为剃头”,坚持明朝衣冠,坚守明臣气节。 并积极沟通明廷与后金(清)间之议和。 他认为明清议和有利于国家,所以含辛茹苦坚强地活下来,“只为讲和”,他“一息尚存,一隙之明不泯,死不瞑目者此也”,这是在特殊环境下为国效忠。 后议和不成,明清战争升级,他苦苦追求的希望破灭,乃绝食而死。 死前留下一首《不二歌》,中有“之死誓靡它,苦节傲冰霜”,“俯仰能不愧,至大而至刚”之句,以明艰贞不二、视死如归的心志。

全国至少三十城已为人才设专属节日 人才日 什么日子能担当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真抓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