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风华叫中国·华服风① 秀出 Z世代 的文化表达 国风华服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10月16日 第 07 版)

二〇二四“国丝汉服节”汉服之夜走秀。中国丝绸博物馆供图

华服爱好者在二〇二四年“中国华服周·沪上繁花”国风市集上挑选饰品。新华社记者 刘 颖摄

第五届“中国华服日”北京主会场活动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举办。圆明园管理处供图

五千年中华文明为人类留下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也为文化创新创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年来,无论是火遍海内外的国风华服、国风舞蹈、国风音乐,还是文化出海“新三样”网文、网剧、网游,都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文化古老且青春的魅力。今日起,本报特别策划推出“有一种风华叫中国”系列报道,关注中华文化在海内外新近兴起的风潮,展示中华文化的风采、风情和风范。

——编者

马面裙、褙子、百迭裙……近年来,传统服饰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视为“时髦单品”,穿着场景不再限于旅游拍照、婚礼仪式、聚会度假,还扩展至日常逛街、通勤等,这不仅带动传统服饰消费迎来井喷,还推动中国华服日以及各地汉服节、传统服饰展等各类服饰文化活动的兴盛,让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服饰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可以说,在当下传统服饰掀起的热浪中,“Z世代”(通常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功不可没,他们热爱传统、拥抱传统、赋新传统,展现了中国年轻一代自信、新潮、开放的青春面貌。

汉服穿上身,彰显文化自信

换衣服、上妆、做发型,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雁南一路附近的一家汉服妆造店里,张婧正等待着从都市白领变身为“大唐公主”。随后,她将前往大唐不夜城,在那里完成一次穿越之旅。

张婧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作为95后,她和身边很多同龄人一样喜欢汉服,上大学的时候经常与同学一起参加汉服主题活动。

在她看来,汉服不仅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也是时尚的代名词。这两年马面裙很火,张婧买了2条黑色织金马面裙,“简约、大方,上班时穿着也不会显得突兀”。2021年,看完节目《唐宫夜宴》后,她一直计划到西安穿上全套唐装,体验大唐盛景。

走进这家汉服妆造店,张婧觉得好似回到了古代。店里的汉服以唐制为主,也有少量宋制和明制。“汉服的织造工艺、剪裁、色彩以及穿着时的妆容搭配,都有满满的文化含量。穿上它们,犹如将传统文化穿上身。”店主双双介绍。

双双也是95后,曾是幼儿园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汉服后,便被深深吸引。“对汉服了解越多,越能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底蕴深厚。”《图解中国传统服饰》《制色:中国人的色彩美学》《中国传统配色手册》……双双买了很多相关书籍回来“恶补”,还曾专程前往中国丝绸博物馆,只为一睹如意珊瑚纹褶裥裙的真容;也曾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对不同历史时期典型的服装、配饰和妆容有了初步了解。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服饰不仅是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卞向阳说,从秦汉的质朴简洁到唐代的华贵典雅,从宋代的儒雅清秀到清代的繁复之美,历经数千年发展,形成了兼收并蓄、各美其美的中华服饰文化体系。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韩丹这些年一直关注“汉服热”现象。她介绍,从广义来说,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统称。汉服爱好者普遍将2003年视为汉服兴起的标志之年。那一年,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人穿着汉服走上河南郑州街头,此后,越来越多的汉服爱好者、服饰研究者和商家共同推动汉服热升温。

“汉服热背后有多重原因,一方面依托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极大丰富,一方面来自国家对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大力推动。成长在中国‘富起来’‘强起来’阶段的‘Z世代’,对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和热爱。”韩丹说。

正是看到汉服热背后的商机,双双才决定经营这家店。今年国庆假期,来体验汉服的人格外多。她一边麻利地整理化妆台,一边看向门外,已近16时,“客流量高峰快到了”。客人从进店挑选服装到离店,一般需要1小时左右,下午四五点前来,做完妆造,差不多暮色降临,正好“夜游长安”。

经过一番妆造,张婧被镜中的“公主”惊艳了,又有点担心是否过于“扎眼”。但很快,这种担心就烟消云散了。走到街上,几步之内她就与好几位“公主”“娘娘”“书生”擦肩而过。精致华美的服饰与周边古色古香的建筑相得益彰,他们仿佛徜徉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

时尚我定义,彰显个性表达

美国《VOGUE》杂志曾这样评价汉服的流行:“当下的汉服热是一群具备时尚意识的年轻人掀起的。”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崔唯认为,博大精深的传统服饰文化满足了年轻群体拥抱传统的渴望,也满足了他们对新的审美体验、新的时尚风格的追求。

“中国传统服饰历史悠久、传承有序、自成体系,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美学精神和民族特质,如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礼仪规范、吉祥如意、对称均衡等。穿用传统服饰的人在展示文化自信之际,也彰显了独特的文化气质和浓厚的中国特色。”崔唯说。

例如这两年火起来的马面裙,是中国传统服饰中独具特色的款式,造型美观,工艺精巧,功能合理,体现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美用一体的特点。据《2024抖音电商女性消费趋势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女性购买马面裙订单量同比增长841%。

事实上,马面裙多年前便出现在国内汉服市场,为何近两年才受大众追捧?北京服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传统服饰传承与创新”项目组教师戴雨晴认为,以马面裙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服饰受到年轻人喜爱,一方面与近年来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大力宣传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其成功的日常化、时尚化改良,传统服饰产业越发成熟,工艺更加完善,价格变得更加亲民。

“除马面裙外,目前市面上由宋制服装中的褙子改良而来的服装样式也很受欢迎,明制服装中的立领则被大量应用于新中式服装。”戴雨晴说,如今的汉服已兼具传统文化和流行时尚的双重属性。

韩丹也观察到,热爱传统服饰的年轻人对于选择何种服饰形制、类型、款式等,通常有明确的想法。有的人还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制作和搭配,表达自己对服饰文化、传统文化、时尚文化的理解,这很符合“Z世代”多元兴趣融合、个性化表达等特点。

从这个意义上讲,“Z世代”既是传承传统服饰的“主力军”,也是赋新传统服饰的“生力军”。他们不断推动汉服设计者、生产者从传统服饰中获取灵感,加以改良和创新。

此前,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展出的一条马面裙走红网络,后被众多商家竞相仿制。穿着马面裙去国博打卡,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活动。

自2018年起,中国丝绸博物馆每年举办“国丝汉服节”,吸引众多汉服爱好者、汉服商家参加。他们不仅欣赏跨越千年的服饰文物,也从中获得启发和灵感。

今年4月举办的“国丝汉服节”主要分为“古韵”和“新风”两部分,其中,汉服之夜、银瀚论道侧重表现和探讨汉服的现代化,还有汉服表演团队带来“古韵今风”主题走秀,将传统汉服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展现传统服饰文化的无限可能。

国风国潮兴,彰显青春力量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服饰文化承载着中国人的礼仪制度、思想理念、审美趣味、生活方式,又广泛“辐射”至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戏曲等其他文化艺术领域。

通过传统服饰这座桥梁,越来越多年轻人接触并爱上国风古韵。

今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华章汉服社举办了两期“素人汉服改造”活动,每期从网络转发的在校学生中抽取一人参加。2023级法学硕士杨世玉成为第一期的幸运儿,她身着唐代齐胸襦裙、大袖衫、明代比甲,搭配相应的妆容和发型,拍摄了两组照片。这些照片通过华章汉服社的微信公众号发布后,更多校内外学子了解了传统服饰之美。

成立于2011年的华章汉服社,聚集了北京师范大学本硕博在校生中的汉服爱好者,目前有注册会员94人。现任社长张润瑶介绍,该社团下设青霓组、灼华组、纨素组、流羽组、含胭组5个兴趣小组,涵盖汉服形制研究、古典歌舞、传统手工制作等领域。

“我们常与校内的韶兮国乐社、松风琴社和南山诗社联合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将汉服展示、知识普及与古琴演奏、茶艺、诗文诵读等结合起来,很受同学们喜爱,吸引了不少外国留学生参与。”张润瑶介绍,汉服爱好者普遍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穿着传统服饰,常常伴随着对古代礼仪和文化习俗的学习和效仿,如礼茶、抚琴等,年轻人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韩丹说。

今年6月,戴雨晴和同事们一起走进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街道,用充满趣味的方式为社区儿童讲解传统服饰的演变历程,引导孩子们体会古人衣着背后的美学与智慧。“2017年起,在北京服装学院教学督导蒋金锐教授的带领下,我们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服饰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社会大美育工作,并将汉服引入学术讲堂。如今,我们希望通过举办传统服饰活动,让更多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萌芽。”戴雨晴说。


中国风及古风服装在当下社会的发展前景如何?

【夏商周时期】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是以「天子」的冕服为中心,逐步发展和逐渐完备。 根据古典的记载,夏、商两代已有冕服,周代冕服则在继承夏、商制度下变革发展,影响后世各朝的章服制度。 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韨」,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 【秦朝服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国后,为巩固统一,相继建立了各项制度,包括衣冠服制。 秦始皇常服通天冠,废周代六冕之制,只着“玄衣纁裳”,百官戴高山冠、法冠和武冠,穿袍服,佩绶。 (特点)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赢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为中华国家势力和汉民族的形成及延续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因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秦代的服饰和风俗研究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料。 男服服饰秦始皇规定的大礼服是上衣下裳同为黑色祭服并规定衣色以黑为最上(周人的图腾是火,因秦始皇十分迷信阴阳五行之说,所以认为是秦的水灭掉了周的火。 而黑色主水,固尚黑),又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绿袍一般庶人着白袍。 【由来】汉服,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约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 (公元17世纪中叶)这四千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 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 汉人、汉服、汉语、汉俗由此得名。 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 【特点】交领、右衽、系带【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时期的服饰,基本上是承袭了秦汉旧制的。 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则出现了一种各民族间相互吸收、逐渐融合的趋势。 汉族男子开始穿起紧身窄袖短衣、蹀躞腰带和长裤皮靴的胡服;汉族妇女的服装样式也由褒衣博带、上长下短变成紧身适体、上俭下丰。 深衣形制在民间渐渐消失,胡服在中原地区广泛流行。 男子服饰——衫:分单、夹两种式样,与秦汉时的袍服不同。 它不受衣袂的约束,袖口宽大,为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所普遍喜尚。 女子服饰——对襟和长裙:魏晋时期大体沿袭秦汉旧俗,有衫、裤、襦、裙等形制,南北朝以后逐渐有所变化。 初期,妇女所着衣衫多为对襟,衣袖宽大,并在袖口缀有一块颜色不同的贴袖。 所着长裙式样很多,有间色裙、纬纱复裙、丹碧纱纹双裙等。 腰间有帛带系扎,有的还在腰间缠一条围裳,用来束腰。 【唐朝服饰】由隋入唐(618-907),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 大唐二百余年的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汉服中的衫裙、圆领袍服与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宋朝时期】宋代初年,朝廷参照前代规定了皇帝、皇太子、诸王及各级官吏的服制。 宋代服饰与唐代服饰相比,不仅款式少有创新,而且色彩较为单调,趋向于质朴、洁净和自然。 男子服饰——官服:宋代皇帝服饰承唐制有大裘冕、衮冕、通天冠、绛纱袍、履袍、衫袍、窄袍。 这是祀享、朝会、亲耕、视事、燕居的衣着。 平民服饰:北宋汴梁人的衣着:卖药、卖卦的,都具冠带,士、农、工、商各有本色。 有的戴帽穿背子,有的穿衫来角带,有的不戴帽子,行业不同,穿著不一。 宋代男子,上身以穿圆领袍衫为主,下身着裳,即穿裙。 宋代文人多着直领上衣,长短至膝,下着黄裳,方履,礼宾时束大带。 【明代】朱元璋贯彻他「复汉官之威仪」的主张,下诏将元代遗留的辫发、椎髻、胡帽、男子的裤褶窄袖及辫线腰褶、妇女的窄袖短衣、裙裳等一律禁止。 又参照周汉,取法唐宋,对服饰制度做了大规模调整。 这套服制先后用了二十多年时间,直至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才算基本确定。 永乐、嘉靖时又做了些更改,使各项规定更加具体。 明代首创的补子不但是身份的象征,同时也反映出织绣技术的高超。 男子服饰——官服:明代官服恢复唐制,但较唐代的「品色衣」等级差别更加明显。 这与朱元璋获取政权后,大量接受儒家思想有关。 官服中的冕服只限于皇帝、皇太子、亲王等皇室成员于祭祀或朝会等大典时服用。 女子服饰——明代命妇冠服分礼服与常服两种。 皇后礼服用于受册、谒庙、朝会等大典。 皇后常服除凤冠外,尚有真红大袖衣、霞帔、红罗长裙、红褙子。 永乐时,衣服改用黄色大衫,深青霞帔,上饰珠玉等各种饰物。 另有袄子、鞠衣、缘裙等,颜色、质料、花纹等都有规定。 明代授有封号官员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服饰也有严格规定。 其礼服用于朝见君后、参与祭祀等大典。 主要有凤冠、霞帔、大袖衫、褙子等。 【清代】从服饰发展的历史看,清代对传统服饰的变革最大,服饰的形制也最为庞杂繁缛。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下剃发令,从此,男子一改束发为削发垂辫,以箭衣小袖、深鞋紧袜,取代了明代的宽衣大袖与统袜浅鞋,传统法服被最后消灭。 但从清代服饰中仍可看到对前代服饰某些方面的保留,如衮服、朝服的十二章纹;官服朝挂的补子;官员帽顶所用珠玉、珊瑚、宝石、金银的等差;以及以命妇朝冠所缀金凤、金翟数目多少区分等级的制度。 清王朝后期,自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开始,至光绪时期,先后几次选派学生出国学习。 留学生到国外,即剪掉了辫发,开始着西装。 以后,清政府开办学堂,操练新军,采用了西式的操衣和军服。 学生和军队的服饰也有了改变。 男子服饰——官服:清代的官定冠服,上自皇帝,下至文武官员,以及进士、举人等,均按品级服用。 服饰有衮服、朝服、龙袍、常服袍、行袍、端罩、螃袍、补服、行挂等。 满族女服——清代妇女服饰有满、汉两种。 满族妇女一般穿长袍,或外罩坎肩;汉族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主,清中期以后也相互仿效。 满族妇女的长袍,袖口平大,长可掩足。 贵族妇女用团龙、团蟒,一般则用丝绣花纹。 袖端、衣襟、衣裾等镶有各色花边。 衣领较低,后渐加高。 长袍初极宽大,后腰身渐小。 外面往往加罩短的或长及腰间的坎肩,有对襟、一字襟、琵琶襟等各式。 这种长袍以后演变为汉族妇女的主要服装——旗袍。

只选择你!国潮新势力来袭,“五五购物节”发出邀请

祝碧晨 吴思敏 付敏 设计

魔都上海,国潮风起云涌处。 “五五购物节”,正是国潮风起时。

随着第二届“五五购物节”到来,作为最 时尚 和年轻人的追逐之地,上海又一次见证众多潮牌新品首发,国潮美妆与华服亮相,还有“老字号”向“新国潮”的华丽转身。

在某问答平台,“如何看待国货品牌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受欢迎的现象?”的提问下,一条回答说,国货不是从前那个象征着低端的国货了,年轻人却是有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的年轻人。

国潮新势力来袭,年轻人只要op(one pick只选择你)。

潮品牌新品首发,备受瞩目。 5月中旬,伴随第二届上海潮生活节暨得物国潮日启动,会有超过50家国潮品牌集中上线新品;回力将联动阿华田等品牌,首发联名款新品;豫园股份也将推出国潮新品全球首发。

“老字号”也很会玩,在新国潮中展现巨大潜力。 4月20日,上海市商务委在新闻发布会上预告,将开展“老字号嘉年华”主题活动,举办中华老字号博览会等活动。

还有更多场景集中展现老字号魅力,比如淮海集团与益民集团联合近20家老字号和特色国潮品牌,设立老字号新国潮快闪店;立丰上海老字号在线上店开启购物狂欢季;盒马将联手上海十余家老字号,研发海派国潮新品,黄酒蛋糕、黄酒小龙虾……传统而又新鲜的“上海味道”值得期待。

竞争激烈的美妆日化赛道上,上海品牌喜提“国货之光”称号。 作为新国货的佼佼者,上海家化旗下玉泽、启初、高夫、六神、美加净、佰草集等品牌将推出系列新品。

拼多多发布的“新电商·新女性消费报告”显示,在品牌选择上,女性消费者不再单纯聚焦国外大牌,特别是90后、00后女生,逛国潮、买国货正成为消费新风尚。

90后、95后,Z世代等年轻群体和新兴消费人群,往往也被称为消费新人类。 “网联”新人类,团市委、上青旅以“青春生活”之名联合长三角区域内的老字号、500强、新国潮品牌企业举办首发新品的发布展示会,评选年轻力排行榜单,招募青春体验官。

国潮带动之下,传统消费场景迎来蜕变。 “小红书X豫园”国潮周期间,仲夏千灯园游会、国风汉服盛典等活动等着你,小红书还邀来百大博主着华服亮相九曲桥,举办古风 时尚 派对。

首届五五购物节中,线上经济为实体零售带去生机,一场场带货大会,见证上海这座“直播第一城”的冉冉升起。 今年,在年轻人聚集的地方,“种草”“拔草”不停歇。

小红书新品直播周期间,在全球首发季开幕式上,小红书将组织近10位有影响力的博主到线下直播逛展,看集聚在上海的最新最潮产品;抖音将邀请达人实地探访上海潮玩首店,并在短视频+直播中,突出国潮元素的特色品牌;网络以直播+探展的形式,探寻老字号的故事。

作为消费场域里美好生活的一种指征,国潮正俘获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心。 以此为亮点的上海“五五购物节”,也向年轻一代发出邀请。

校对:丁晓

八段锦真能养生吗?

“95后”女孩爱上“八段锦”结交志同道合“锦友”北京《中国青年报》报道,吉岛今年23岁,目前是研究生二年级在读。 夏天时,她每天都会去健身房,进行无氧和有氧运动,平时也爱好户外慢跑和爬山。 冬天,她感觉无论是进行户外运动还是去健身房,都很不方便。 于是,她想寻找一些较为舒缓、出汗量又少的运动,在网上偶然看到了八段锦后,就决定尝试一下这个传统的健身法。 打完以后,她感觉浑身发热,有了些精气神儿,于是决定坚持下去。 她建了一个名为“八段锦打卡everyday”的微信群,这个小群很快聚集了四十几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基本都是95后的女生,还有几位00后,平均年龄在二十四五岁。 除了每天固定的八段锦打卡,这群女孩还会在群里交流自己开始练习八段锦的原因,基本情况和吉岛相似,身体畏寒,有胃病或睡眠不好、免疫力差等问题。 她们都是年纪轻轻就开始被一些小毛病缠身,便想通过不同的途径增强自身免疫力。 什么是八段锦?上海澎湃新闻报道,八段锦是由八种不同动作组成的传统健身术。 相比太极拳、五禽戏等,八段锦属于入门功法,更适合0基础上手。 八段锦不一定治大病,但是可以养小生。 苦于作息不规律的年轻人,急需一种轻量化的运动,把生活强制调整到正常模式。 留学回国的“95后”雨泽把八段锦形容成一种高级的拉伸运动。 2020年回国后成为杭漂的雨泽,希望能尽快赚到在杭州买房首付的钱,于是压榨自己,不断增加工作时长。 因此经历了严重的健康焦虑。 为了避免陷入恶性循环,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其中包括每天早晨6点起来打八段锦或者金刚功。 对雨泽来说,八段锦不仅是一种功法,更是开启健康生活的方式。 早晨身体还没有完全激活的情况下,八段锦这类利于打开身体,活络气血。 在雨泽看来,有些人会把身体大大小小的问题改善归功于八段锦,甚至描述成玄学神功一般的存在,这些夸张只会让大家越发排斥八段锦,“八段锦就是用温和的方式,帮你拉伸肌肉筋膜,排汗效果极强,练完了特别舒服。 ”

2022年3月26日,国风次元节在武汉欢乐谷上演,开展汉服大赏、国风音乐会以及Cosplay动漫展示等活动。 图为身着华服年轻人在园区游玩。 中新社从“欧美系撸铁”到“国潮派养生”,这届年轻人钟爱“国风”浏览各大社交平台,不难发现,一些年轻人不再只是痴迷于西方体育锻炼方式的“快”,而是逐渐接受了中国传统体育锻炼方式的“慢”。 从“欧美系撸铁”到“国潮派养生”,随着国风文化的兴起,在中国年轻人中间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国风潮”。 《人民日报》报道,调查显示,2022年汉服市场规模达125.4亿元,2025年有望达到191.1亿元,未来仍有较大的上行空间。 文化属性是吸引消费者的最重要因素,85.5%的受访者选择购买汉服是因为他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除了服饰,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潮流成为年轻人文化消费的热门关键词。 据某票务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后三季度昆剧《牡丹亭》演出场次较2018年全年翻了一番,用舞蹈表演《千里江山图》的舞剧《只此青绿》的门票难求。 某音乐研究机构调查显示,2020年至2021年,播放量过亿的爆款国风音乐有51首;国风歌曲播放量是2019年至2020年的两倍多,在网游领域,越来越多的游戏平台把文化传承和输出作为游戏的主要要素。 有海外媒体评价,“国潮”在中国方兴未艾,年轻人正塑造着消费新潮流,这些产品在质量和原创性上与外国大牌相比毫不逊色。 报道称:“在观察人士看来,‘国潮’之所以能够站稳脚跟,是因其代表着中国消费者心态真实而深刻的变化。 对商业世界来说,中国消费者的文化、身份和市场重要性及影响力与日俱增。 ”业内人士认为,“Z世代”成长于物质生活富足、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快速普及发展的时代,同其他年龄层的消费者相比,“Z世代”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更强,对兼具设计与质量的国货认同感更高。 同时,他们具备较高的消费能力并逐渐成为线上“国潮”市场的消费主力。 另据《光明日报》报道,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指出,传统文化“潮”起来是个良好开端,它能弥合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一度阻隔甚至断裂的文化传统、精神传统,使其如泉涌般持续润泽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使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智慧、境界找到当代生活的接口和载体,实现活态的、创造性的传承,使中华文化数千年之衣食住用的美学精神、情感记忆等为“中国制造”赋能。 潘鲁生表示,促进“国潮”消费的新生代成长,意味着民族传统的认同与传承,反映的是民族文化的复兴、审美的复兴。 我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于人的成长与发展。 所以,美育意义上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仍需深耕广拓。

是2013年以来单一自然年最多 西班牙在今年取得12胜
潍坊市博物馆举办 金石华岳 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