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约5000年大墓被发现!

河南发现距今约5000年大墓 推测为古国君主墓葬

近日,一座距今约5000年的大墓在河南永城王庄遗址被发现,该墓葬出土遗物350余件,是目前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多的墓葬之一,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提供全新样本。

数以百计的玉器陶器、代表财富的猪下颚骨、纹饰繁复的象牙饰品……新发现的M27是一座特大型大汶口文化墓葬,总面积逾17平方米,从墓葬规格来看,墓主地位显赫,推测为古国君主之类。

王庄遗址现场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朱光华说,此发现说明王庄遗址并非普通聚落,而是史前淮夷古国的都城所在。

图为10月14日王庄遗址M27大墓发掘现场。新华社记者 史林静 摄

王庄遗址位于河南永城市苗桥镇,是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大型聚落。2023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展开考古发掘。

联合考古队领队刘海旺介绍,2024年王庄遗址新发现大汶口文化墓葬45座,已清理27座,部分墓葬等级较高,出土器物丰富,且墓葬中普遍含有代表财富的猪下颚骨。

图为M27大墓出土的纹饰繁复的象牙制品。(考古队供图)

其中,M27大墓长约4.8米,宽约3.68米,墓室有棺有椁,随葬品十分丰富,包括各类陶器、玉饰300余件。

刘海旺说,高等级墓葬出土的石圭、玉钺等具有浓厚的礼制色彩,对夏商周及其后的礼制文化影响深远,尤其是此次墓葬的发现,彰显出史前中原地区王权的初步形态。

图为王庄遗址考古发掘出土部分遗物,自上而下、从左至右依次为玉钺、玉鼠、玉坠、绿松石坠。(考古队供图)

截至目前,2024年度王庄遗址共出土各类器物一千余件,从器物形制来看,遗址文化面貌复杂,其主体遗存隶属大汶口文化,又带有中原仰韶文化、南方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因素。

“王庄遗址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熔炉,既受东方海岱地区与中原地区文化影响,还有来自长江流域的史前文化因素,同时形成自己的特色,其发现实证中华文明的初始交流,为研究史前不同区域文化融合提供了重要标本。”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李新伟说。

目前,该遗址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


“山东大汉”

M184墓出土的身高1.9米男子骸骨,其葬式为大汶口文化葬式中的仰身直肢葬 焦家遗址中出土的彩绘陶,既是生活实用器也是墓葬内随葬品的组成部分。 出土于焦家遗址,这具骸骨的出现引发学术界对古代人类体质发展状态的重新认识 中国古人身材有多高?昨天,一位身高1.9米的“山东大汉”现身国家博物馆,他来自约5000年前。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山东大学、山东省文物局、济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昨天在国博开幕。 这位大个子古人的出现,曾引发学术界对古代人类体质发展状态的重新认识。 此次展览是国博全国考古发现成果系列展之一,将持续至9月9日,展出物品绝大多数为焦家遗址出土。 另外,上周,“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作为该系列首展,已经登陆国博。 该“山东大汉”为目前焦家遗址最高 这具骸骨来自山东济南章丘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部族首领大墓M184。 据考古人员介绍,墓主为男性,身高经实测1.9米,为目前焦家遗址出土最高的男性。 墓内一棺一椁,内外相套。 棺椁之间和主人身上放置了18件陶器、玉器随葬品,其中一件玉钺长达18厘米,是焦家遗址目前所见最大玉钺。 昨天,这座墓被“搬到”展厅中。 墓主人骸骨和随葬的礼器全部经过复原,采用等比例原状陈列的方式,展示当时的礼仪形式。 记者看到,棺椁之间摆着数只陶器,墓主人遗骸间散落着各式玉器。 焦家遗址出土多名高个子首领 “很难想到,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山东人身高就已如此伟岸”,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焦家遗址考古领队王芬称,提起远古时期人类,以往大多研究者和公众认为当时生活艰辛和环境恶劣,所以人身躯矮、体质弱。 “但焦家遗址的发现颠覆了这种认知,让我们从全新视角重新认识古代人类体质发展状态,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这样的伟岸身材,成为耐人寻味的历史之谜。 ” 王芬称,高个子在焦家遗址大墓中尤其多,类似“山东大汉”M184的大墓还有几处。 她表示,据专家推断,这些墓主人身材如此高大,可能因为当时农耕时代广泛种植谷物和饲养家畜,食物更加丰富和稳定,营养充足导致身体素质提高。 同时,墓主人在部落中等级都较高,占有的物质资源更丰富。 也有专家认为身高可能与地域分布有关。 保持陶器发掘时状态 除了M184墓,大型墓M152也被还原在展厅中。 墓主为老年男性,共39件陪葬品,均按被发掘时的情形加以复位。 现场有一些陶器中仍装满泥土,保持了考古发掘时的状态。 国家博物馆策展人王月前介绍,考古成就展与普通文物展的不同,就在于其“考古味”。 “不求将文物打磨得多精美,而是营造‘铺天盖地’的效果,将发掘到的文物展现给观众。 ”王月前说。 此次布展的重点,就是M184墓的还原。 布展人员花了3周时间,仿照发掘现场布置了展区。 “我们希望通过搭建,尽量多地把考古现场复制到展厅来,再附带简单说明,就能给观众直接感受。 ” 在国博首个全国考古发现成果系列展——“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上,这样的“考古味”也无处不在。 最明显的是,展览特别设置了考古科技环节,介绍了此次考古的过程,以及各类高科技在这个全国首次内水区域水下考古发掘中的应用。 介绍 大汶口文化 距今6500—450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 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为龙山文化的源头。 龙山文化 距今约4000年前,源自大汶口文化,为汉族先民创造的远古文明。 其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 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 焦家遗址 本次展览展出了焦家遗址文物中的精华,共有230余件文物展品亮相,包括玉器、白陶、彩陶、遗骸等。 展览分为横空出世、王者之城、礼制先河、工艺流变4个部分。 分别介绍了焦家遗址的发现和基本概况、遗址从大型聚落到中心城邑的演变历程、墓葬中折射出的社会分化与礼仪制度以及焦家先民高超的制陶治玉工艺发展。 焦家遗址发掘内容绝大多数属于大汶口文化,此外还包括少量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汉代灰坑。 展览最引人注目和重点呈现的部分,就是场景还原的M184墓。 该墓是焦家遗址最有代表性的大墓,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墓葬形制与工艺水平。 揭示黄河下游社会阶层分化 焦家遗址主要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距今5300-4600年,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该遗址为探究黄河下游地区古代社会发展演变进程,提供了珍贵线索。 其墓葬材料极为丰富。 大型墓葬棺椁俱全,随葬品有玉钺、玉镯、陶高柄杯、白陶器和彩陶等,大墓附近还发现了20多座陶器或动物祭祀坑。 考古人员发现,大汶口文化中期到晚期,墓葬分化趋势不断加剧。 另外,高达62.8%的葬具使用率,在同时期其他墓地中极为少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对记者表示,焦家遗址发掘的意义在于,多年来考古学家苦苦寻找黄河下游社会阶层分化的证据,但都没找到,而焦家遗址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 展示大汶口文化居民拔牙习俗 焦家遗址不仅证明了阶层分化,也呈现了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的社会风俗和礼仪。 国家博物馆策展人王月前提醒记者注意展厅里的两个头骨。 头骨有着明显的变形,其枕部变窄,专家认为这可能是长时间仰卧于硬质器具之上导致的颅骨枕部扁平。 王月前说,这是大汶口文化居民中普遍存在的习俗,一般男性变形率高于女性。 另外,焦家遗址中的人还有拔牙的习俗,两个头骨的中门齿均被人为拔掉。 考古人员研究发掘出的头骨后发现,大汶口文化居民一般在13至21岁之间青年时期拔牙。 一般拔除上颌的一对中门齿、侧门齿或犬齿,以拔除一对侧门齿居多。 相关研究认为,这一习俗是远古先民青春期以后男女已婚的标志之一。 出土早期礼仪制度证据彩陶等 遗址内不但有夯土城墙、护城壕沟、大型聚落居址等设施,更有大批高等级墓葬和大量的玉器、白陶和彩陶高端产品,形成了十分稳定的礼仪制度和文明化标志。 这些与早期礼仪制度相关的遗存证据,为深入研究中国早期社会的礼仪、宗教、思想和艺术等提供了罕见的实物资料,“礼出东方”的展览名称即来源于此。 根据研究成果,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 王芬表示,焦家遗址地处黄河下游,居于文明起源核心地域之中,其深入发掘和研究有助于揭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形成与发展特征。

中国历史上发现了哪些「不一般」的陵墓?

闪开,让我来。

中国漫长的文明史上,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墓葬。 俗语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同理,墓葬多了,什么种类的也都有。

首先我们要定义一下“不一般”。 因为中国历史上大部分墓葬都是挖个长方形的坑,里面埋人。 这个在考古学上叫“竖穴土坑墓”。 这是最为常见的墓,也就是最为一般的墓。 不一般的墓可以理解为“非竖穴土坑墓”。

一、典型墓葬举例:

首先介绍一下在中原地区发现的不寻常的墓葬:濮阳西水坡M45

(图片来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濮阳西水坡》,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

如果看照片不够明显,来看一下手绘的线图:

这是一处仰韶文化的墓葬,距今约5000年。 位置在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南隅,这是一片低洼地,雨季雨水难排,俗称“西水坡”。 这个墓里发现了被认为最早是龙的形象,即用蚌壳摆成龙虎的形状。 中华第一龙的称号即从此墓而来。 这在当时是个震惊世界的发现。 许多学者投入到了这个墓葬的研究之中。 根据冯时先生的观点,这个墓葬显示的中国古老的天文观。 左青龙右白虎对应着天上的星象。 (见冯时:《文明以止:上古的思想、天文与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在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西拉木伦河流域发现的红山文化的大型墓葬:牛河梁遗址用石头堆砌的墓,考古学称之为“积石冢”,它长这样:

先来俯视图:

拉近镜头: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与凌源市交界处区域,这些墓葬由于位置比较突出,他们都在一个山岗的顶部,由外向内高起,形成台阶,然后上封土、积石。 由于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较为奇妙的东西,如玉猪龙啊,“女神像”啊,这是一种祭坛与墓葬合二为一的一种墓葬。

(传说中的“女神像”)

再加上垒砌的形状有圆形也有方形,经一些学者考证,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天圆地方观点的体现。 也是冯时先生的考证,这里的一些东西体现了上古的天文观念,古人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有知识。 这个墓葬距今年代也是5000年左右!(同见冯时:《文明以止》,插图见 朝阳市文化局:《牛河梁遗址》,2004年)

二、非同寻常的墓葬类型

史前人类由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婴儿的夭折率较高,所以在墓葬上我们就能看到许多婴儿的墓葬。 在我国婴儿有一种专用的墓葬,即用一个大陶罐装婴儿的尸体,然后将陶罐埋于地下,有的与大人的墓在一起,有的分隔开来。 考古学上称之为“瓮棺葬”。

瓮棺葬一般长这样:

如果你有机会去到半坡遗址博物馆,就能看到半坡遗址的瓮棺葬群。

在私有制和一夫一妻制度产生之前,传说中的“原始社会”中,有一些较为大型的合葬墓。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有一些用船作为棺材的墓葬,我们称为船棺葬:

高句丽地区的积石墓(哈哈,是不是很像玛雅的祭坛):

“东方的金字塔”——西夏王陵:

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墓葬种类,如西藏的天葬,水葬,东北地区的石棚墓,商代的甲字形大墓,汉代的穿山为陵,唐代的带天井和小龛的斜坡墓。 西藏地区的由于宗教原因及其他原因不好获取图片,可以自行搜索。 后者我有机会会专门介绍一下中国历史上一些“不一般”的帝陵、墓葬。

参考书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五千年前的山东焦家址 见证黄河下游进入古国阶段

“中国考古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就是中国的文明起源问题,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文明是怎么来的问题。 山东焦家遗址在距今5000年左右,是黄河下游进入古国阶段的典型代表和确切例证。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李伯谦表示。

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全国考古发现成果系列展之一,“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今天下午在国博开幕,这是继6月26日开幕的“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后,国博考古发现成果展系列第二展。

展览分“横空出世”、“王者之城”、“礼制先河”、“工艺流变”四个单元,精选了焦家遗址最新出土的230余件陶器、骨器和玉器文物,并辅以大量现场发掘实景照片和视频影像等展品,系统展示大汶口文化的内涵、地域交流和社会性质等古代文化信息,揭示中国东方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化趋势和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久历程。

“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展览现场

焦家考古为龙山文化找到源头

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西北20公里处,南距著名的龙山和岳石文化遗址——城子崖仅约5公里。 遗存时代主要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年代距今约5300-4600年。 遗址总面积超过100 万平方米。

山东焦家遗址

2016-2017年,山东大学的考古工们在章丘焦家遗址再次发现了距今5000多年、内涵丰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揭露出包括夯土城墙、护城壕沟、祭祀坑和大型墓葬在内的诸多高等级设施,出土了大量规格齐全的玉器、白陶、黑陶和彩陶等高端礼仪用具。 高等级墓葬棺椁齐全,开启后世棺椁制度的先河。 大墓主人多陪葬象征王权的玉刀和玉钺,并以各种精美陶器和玉饰品显示占有的财富,陶器和玉器陪葬品的位置都非常固定,而且成套组合陪葬,在埋葬制度上形成了十分稳定的礼仪制度和文明化标志,具有时代早、规模大、制度全等特征。 这些前所未有的重要发现昭示了焦家遗址作为鲁北古济水流域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意义的大型聚落的重要史实。

2017年6月10日,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焦家遗址墓葬发掘现场。 视觉中国 图

焦家考古的收获为以城子崖为代表的龙山文化找到了重要源头,对于揭示5000年中华文明史,尤其是中国古代东方地区的文明化进程意义重大。 焦家遗址以其丰硕成果和无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入选2017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7年6月10日,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焦家遗址墓葬发掘现场。 视觉中国 图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李伯谦表示:“中国考古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就是中国的文明起源问题,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文明是怎么来的问题。 现代考古学家苏秉琦认为,在距今5500年前后,我们开始从基本平等的原始社会迈向有等级差别的社会,中国境内有六大文化区都在进入这一阶段,这一时期被考古学界称为古国时期。 焦家遗址恰好处在距今5000年左右,是黄河下游进入古国阶段的典型代表和确切例证。 ”

焦家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山东省文物局供图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表示,已有的考古发掘表明,焦家遗址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规模超大,是鲁北地区迄今所知面积最大的大汶口文化聚落,是距今5000年前后山东乃至我国东部地区规格最高的史前时期墓地之一。

“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布展进行时,图为布展进行中

展览汇集焦家遗址最新考古成果

“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山东大学、山东省文物局和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全国考古发现成果系列展之一。

“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横空出世”、“王者之城”、“礼制先河”、“工艺流变”四个单元,汇集了焦家遗址最新的考古发掘成果,精选了其中230余件玉器、陶器等遗存代表,是这些国宝首次以最全的阵容集中向公众亮相。 展品中有玉钺、玉刀等大型礼器,也有形式精美的玉器饰品,更有富有生活气息的日用器皿。

“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展览现场

焦家遗址1987年被发现,1992年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2017年,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对该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重要发现以大汶口文化为主体,也是其精彩所在,发现了夯土墙、壕沟、墓葬、祭祀坑等丰富的大汶口文化遗迹,出土了大量陶器、玉器、骨器等文物,年代距今约5300—4600年。 大汶口文化为龙山文化的直接源头。

M91墓中陪葬的玉器(18件)

中国古代统称东方各诸侯国为东国,并以远近分,近者为小东,远者为大东。 今天的山东地区就在大东的范围内,是传统上东方地区的代表之一。 焦家遗址夯土城墙、环绕城墙的壕沟和一大批高等级墓葬,以及大批量的玉器、白陶和彩陶的发现,昭示着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已成为距今5000年前后鲁北地区的中心聚落,是当之无愧的都邑。

高柄杯白陶杯

陶背壶

焦家遗址经过两个年度的持续发掘,共发现215座大汶口文化墓葬。 根据规格,可分为大、中、小层三个墓葬等级。 215座墓葬中,有104座墓葬都随葬有数量不等的玉器。 墓葬的棺椁葬具使用率超过60%,在全国同时期的其他墓地中极为少见。 墓葬体量、棺椁葬具的形制、随葬品高低多寡等现象,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分化和等级差别,并且形成了十分严格的礼仪制度,玉器在礼仪系统占据了重要位置,形成了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开后世礼仪制度的先河。

M152出土陶器

本次考古发掘领队、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芬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墓葬发掘情况看,墓葬群的墓主人应是古国时期一群掌握着较高权力的人,也可能是权力和家族相结合的一个群落。 这些人不仅有权,而且比较富有。 这一墓葬群中出现了两椁一棺的形制,这也是大汶口文化迄今发现的唯一重椁一棺形制,可见其规格之高。

M152出土玉器

众多新发现表明,焦家遗址所在区域是比龙山文化更早的大汶口文化时期早期文明社会形成的重要发祥地,在距今5000多年前,这里已经孕育了十分发达的远古工艺技术,出现了专业化的生产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提升,这些与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信仰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都蕴涵着早期文明的因素。 在历经1000余年的漫长发展后,大汶口文化过渡为龙山文化,其地域分布更广,发展水平更高,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现象,在迈向早期文明的进程中更进了一步,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

彩陶壶彩陶罐玉指环玉镯
胡金秋37分入选 辽宁双核赵继伟弗格领衔 CBA官宣首轮最佳
流量密码 跟着团长打县城 火爆前后都没那么简单 打出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