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 反内卷 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达成共识 企业就 光伏行业协会组织

10月14日晚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官微发布消息称,光伏行业就“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达成共识。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表示,近段时间以来,光伏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下滑,整个行业陷入了非理性竞争的恶性循环中。为落实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维护光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引导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于2024年10月14日在上海举行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今晚发布的最新结果, 各位企业家及代表就“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及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充分沟通交流,并达成共识。

业内企业“闪烁其词”

从第一财经记者早间获悉的《关于召开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座谈会的通知》邀请函文件来看,骨干光伏企业将共同研讨有序化解供需失衡、出清过剩产能等相关措施。具体议程共三项,第一,商讨关于“反内卷式竞争、反低于成本倾销”等内容的行业自律公约;第二,有序化解供需失衡、出清过剩产能等相关措施;第三,对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其他建议。

第一财经记者今日白天曾联系多家A股上市的头部光伏企业相关负责人,企业均以“未接到通知”“不知情”等措辞回复。

记者另综合上市光伏企业内人士、行业内分析师和从业者的多方信息获悉,此次座谈会的保密级别较高,但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关于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和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等内容。眼下骨干光伏企业之间竞争市场份额一定程度导致了行业健康发展的呼吁“收效甚微”。

去年以来,光伏上游的硅料环节因为供需失衡遭遇价格“雪崩”,价格崩塌也进而导致行业内企业遭遇“失血”。截至目前,光伏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基本跌破现金成本,全产业链集体承压。在本轮震荡周期内,光伏整体产能扩大了约3倍,但利润率下降约七成。

谈及“业绩爆雷”“全行业亏损”“形势严峻”“冰火两重天”等行业情况,通威集团(600438.SH)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近日公开表示:“由于今年行业的发展增量和前两年速度相比有明显下降,但是生产的规模仍然有明显上升,所以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供需的错配,价格自然而然就下去了,下去之后由于内卷程度的加剧,每一个环节基本上都亏损,所以销得越多,亏得越多,产业链越长也亏得越多,就成了今天的现象和事实。”

“‘内卷式’的恶性竞争,根源在于市场增长空间的有限性。行业自律对于加快光伏行业穿越周期至关重要。”正泰新能源董事长陆川认为,行业自律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企业自我约束,合理控制扩张速度与定价,避免价格战导致的亏损加剧。二是行业包括协会与主管部门等推动组织产能布局与价格机制等方面的引导性方案,以加速行业穿越当前严峻周期。

“当存量市场难以支撑更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时,低层级的竞争成为了一种无奈的选择。但是这种竞争模式不仅无法带来行业的整体进步,反而会导致资源错配、创新受阻,最终损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陆川表示。

协鑫科技(3800.HK)联席CEO兰天石今年年中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当前非理性的供需关系下,硅料价格今年出现拐点的可能性不大。“一定要有人离开‘牌桌’才是反转的信号。只有当大量的硅料新玩家退出、爆雷、资不抵债时,才是行业真正的底部。”

频繁”组织的座谈会,管用吗?

今年以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及相关部门已多次组织座谈会呼吁“反内卷”和行业理性竞争。

今年5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召开的“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曾提出,加强对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恶性竞争的打击力度;保障国内光伏市场稳定增长,探索通过示范项目支持先进技术应用,改变低价中标局面等。

今年7月,工信部再出手规范光伏制造行业。《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继续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避免低水平重复扩张。

今年8月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指导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光伏电站建设招投标价格机制座谈会”。彼时协会在官方发文中也强调,协会和与会企业一致认为,目前全行业亏损的局面不利于光伏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合理低价对于下游电站业主来说也不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和交付。

不过,从最新的市场成交价看,光伏组件的招投标价格继续跌破新低,意味着此前“防止价格战”的呼吁似乎暂未奏效。

10月12日,华润电力沂源西里15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采购开标。该项目采购N型双面双玻单晶硅光伏组件,总容量为180MWp,共有14家企业参与投标,投标单价0.5308元/瓦至0.7255元/瓦,均价仅为0.64元/瓦,投标价中还出现0.53元/瓦的低价。

据光伏机构上海有色网SMM统计数据,9月23日至9月29日当周,国内中标光伏组件项目标段共41项,中标价格分布区间集中0.67元/瓦至0.75元/瓦;单周加权均价为0.69元/瓦,与上周相比下降0.01元/瓦。

“小长假后,市场内部分高价组件价格下移,普遍主流成交价格在0.7元/瓦及以下。市场交易氛围偏淡,采购需求较少,投标价的下跌继续带动现货价格下行,成本报价倒挂现象越发严重。”SMM分析称,9月光伏组件企业仍受库存积压影响,开工率维持低位,进入10月,中国光伏组件产量预计环比增加。

股价方面,10月14日收盘价显示,wind光伏指数(884045)上涨2.68%至2835.01。


请问内卷是不是恶性竞争,它跟良性竞争有什么区别?

内卷与良性竞争的区别在于其本质与结果。 内卷是所有参与者用一种方式竞争,导致价格、利润和投入产出比的持续下降,最终使交易的所有方无利可图。 它普遍存在于中国产业,尤其是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的市场。 要突破内卷,企业必须创新,通过跳离低维度的竞争,寻找高维度的竞争切入点。 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及品牌创新。 然而,在中国,拥有原创技术的企业数量有限,真正能在商业模式上实现创新的企业更少。 因此,品牌创新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通过创新建立起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占领认知,实现长期的竞争优势。 从约瑟夫·熊彼特的观点来看,企业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是带来超额利润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熊彼特将创新归纳为五大方式,包括采用新产品、新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控制新原料供应来源和实现新的组织形式。 这些创新方式不仅推动商业模式及品牌的创新,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超额利润,启动新一轮的经济循环。 创新是摆脱内卷、实现企业发展的关键。 通过熊彼特的五大创新方式,企业可以跳出同质化的竞争,寻找更优的竞争地位,最终获得成功。

中央怒批“内卷”,国产轮胎...被点名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此前,去年年底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部分行业存在着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

众所周知,中国轮胎大而不强,即便近两年在政府的推动下进行大规模产业转型升级,但无论是轮胎厂还是经销商,亦或是门店,内卷问题仍然严峻。

今天,车辕车辙就带大家盘点一下,中国轮胎行业“内卷乱象”。 如何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值得深思。

轮胎行业内卷乱象

1、赊账

近期,“仅退款”成为热点话题,在2021年拼多多推出这一服务后,抖音电商,甚至是淘宝、京东也增加了关于“仅退款”的服务规定。

“仅退款”和轮胎行业里的一种现象很像,那就是赊账。 同样是商家被薅羊毛,同样是全行业跟风盛行。

多少经销商门店因为赊账倒闭?多少合作伙伴因为赊账失去彼此的信任?多少厂商因为赊账分道扬镳?然而,赊账并没有消失,而在轮胎行业里愈演愈烈,越赊越多。

不知从何时起,轮胎经销行业盛行起一阵邪风,那就是拒绝“库存胎”。 所谓的库存胎,即生产一年以后的轮胎。 部分经销商认为,这样的轮胎性能、质量不如“新鲜”的轮胎。 同时,对轮胎“新鲜度”也在卷,时间要求慢慢的从一年变为了半年,这让轮胎厂很是头疼。

相关从业人员都知道,刚制成的轮胎橡胶分子和相关化学成分并不稳定,经过一段时间让这些化学物品沉淀和释放后,才是安装使用的最佳时候。 不同厂家的轮胎,制作配方和生产工艺不尽相同,所以并没有严格的通用标准。

进入稳定期的轮胎,不仅耐磨性有了极大地提升,同时使用寿命等指标也处在极佳状态。 再结合轮胎厂商建议的使用期限,出厂6-12个月的轮胎,日期都是极好的。 轮胎不是大白菜,不是越新鲜越好!

3、发票背后的猫腻

卖轮胎利润越来越低,许多经销商为了提高利润用尽了千方百计,走上了偷税避税这条弯路,不开发票、虚开发票是他们的常用手段。

甚至有的经销商为了吃到厂家的返利,发票造假、发票买卖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然而,即便有这种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行为,轮胎经销商也常常因为厂家以完不成任务、政策更改、违规等理由,被一票否决,依然拿不到返点......

其实,中国轮胎最大的内卷,莫过于卷价格——价格战、售后差、减重胎、赊账等等一系列乱象,皆由价格内卷而生。

卷价格的背后,不是产能过剩

有人说:“价格战的本质是产能过剩,今年上半年国内又上了很多新项目,市场已经饱和了,根本没有意义”。 其实这是不严谨的。

虽然新项目不断上马,但多数产能是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出口市场。 在轮胎原配和替换市场,国产品牌也加速对外资品牌的替代。

今年上半年,中国橡胶轮胎外胎产量较上年同期增10.5%至5.2592亿条;上半年共计出口新的充气橡胶轮胎3.309亿条,同比2023年增长10.5%。 中国轮胎出口占产量的一半以上,且出口增速与产量增速相对一致。

原配市场方面,7月数据还没出,我们以6月的数据来看:6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占批发市场份额64.8%。

按照乘联会预测,2024年全年,全国乘用车累计零售销量有望突破2200万辆。 若自主品牌全年市场份额占比65%,其中50%原配国产轮胎来计算,2024年全年,中国车企为中国轮胎品牌创造了约2860万条配套需求(不含备胎)。

市场需求旺盛,目前,中策、玲珑、赛轮等头部企业,将原先出口和替换市场的产能,转移到原配市场。 而原先的市场缺口,则被其他中小企业补上。

替换市场和原配市场基本相同,由于消费降级等因素,高性价的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并逐步超越国外品牌。

车辕车辙认为,当下价格内卷的真正原因是,中国轮胎品牌没有定价权。

品牌向上,才是唯一出路

车辕车辙认为,当下价格内卷的真正原因,是中国轮胎品牌没有定价权。

什么是定价权?定价权就是在整个全球产业链中,拥有重要的话语权,不限于上下游关系。 与历史传统和重要性有关。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过外资轮胎企业的年报,有一项“价格/产品组合收益”。 在面临原材料、运费等成本上升时,企业通过提价将新增成本传导给下游且不影响销量,甚至带来利润增长,这就是企业的定价能力。

有定价权的企业,往往掌握整个产业的利润大头,例如手机业的苹果、鞋服业的耐克阿迪、汽车业的丰田大众等等。

拥有定价权后,这些西方大牌经久不衰,即便价格高,消费者也愿意为其买单,或者说,因为缺乏别的选择,只能为其买单。 他们通过技术先发优势确立行业领先地位,再通过资本、营销、收购等手段,保持优势,并保证不会有其他品牌替代它们。

一旦这些掌握定价权的企业蛋糕被触碰,便会实施贸易制裁、科技制裁。 华为和中国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便是最好的例子。 当然,轮胎行业也是如此。 美国、欧盟、南非、巴西、印度、土耳其等地对中国轮胎征收高额关税。

不幸的是,国产轮胎无法继续突破,已经不受市场因素影响,而是受政治因素影响。 对中国轮胎提出调查的,不是消费者,而是资本。

例如没有本土轮胎品牌的南非,是当地普利司通、大陆集团、固特异和住友橡胶四家企业,申请制裁中国轮胎。 即便南非轮胎进口商协会反对,称对中国轮胎征税后,南非消费者购胎成本将上升17%-41%,依然无济于补。

在舆论方面,你可看到,大部分西方轮胎测试媒体在测试中,都会选一款中国品牌“垫底”。 他们用2000元一条的国外旗舰产品,和几百块钱一条的中国经济型产品进行对比,抨击中国产品性能落后。

当然,中国轮胎也没有安于现状,而是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高质量发展主题,继续品牌向上之路。 从近几年的淘汰落后产能以及对新项目的高标准、严要求,不难看出,轮胎行业无序扩张的时代结束了。

车辕车辙相信,国产轮胎崛起依旧势不可挡。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消费者要保持文化自信;轮胎企业要坚定信心,继续做好产品。 有祖国这一坚强后盾,终有一天,我们会迎来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中国制造也会在世界舞台大放光彩!

恶性内卷是什么意思

恶性内卷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它是指企业、组织、社会中利益与竞争激烈,导致人们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甚至牺牲同僚、合作伙伴、家庭甚至健康和生命的一种现象。 首先,恶性内卷会使人们的竞争意识过于强烈,导致相互之间存在着不健康的竞争关系。 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包括诋毁、污蔑和背后捅刀子等手段,这会引起员工之间的矛盾和甚至是仇恨,影响企业和组织的正常运转。 其次,恶性内卷会导致人们过度追求成绩、荣誉、地位等个人利益,而忽视了人际关系和品德修养。 这样做不仅会导致职场上的恶性竞争,也会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生活。 缺乏公德心和道德操守的做法会对企业、组织和个人造成长期的伤害。 恶性内卷还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为了达成工作目标和个人利益,特别是在高风险和高压力的环境下,人们会不断增加自己的负荷和压力,这样的加压会导致身心疾病、心理疾病和职业倦怠等问题的出现,从而影响整个团队的运作。 综上所述,恶性内卷对企业、组织和个人都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让我们应该以适当的角度看待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之间的关系,强调以人为本,以合作为基础,以共赢为目标。

背靠一位355亿大佬 华东医药发起 侵权诉讼 少女针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的关税将导致车价上涨 比亚迪李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