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12法则 教育孩子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点我们需要注意?

家长总是不断想方法给孩子创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成长。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点我们需要注意?今天与大家分享12条教育孩子法则,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归属法则:

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这条看起来是不言而喻的,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

比如,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任由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有的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进行争吵,破碎的、长期分离的家庭,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更应重视对于孩子的安慰、疏导,尽量不要采取疏于管教、溺爱、过分严厉等错误方式,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希望法则:

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有的家长把这种希望转化为了压力,没有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希望。

优秀家长都懂得,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肯定,告诉他们“干得好”“太棒了”。即使孩子一时没有做好,也要善于用鼓励的话语让孩子看到希望,下一次继续努力。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总爱找差距挑毛病。孩子得了95分,只纠结在为什么丢了5分上。 高标准、严要求固然正确,但过于强调也会适得其反,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很多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力量法则:

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成人总是比孩子有力量,无论是拼体力还是斗智能和经验。因此大人与孩子较劲斗强本来就不平等,胜利了也不光彩。

当然,大人可以和孩子比赛一些他们擅长的具体项目,比如下棋等,但不要完全以输赢为目的。家长、老师以及与孩子关系密切的成年人,不可采用与孩子赌气、硬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对心理感情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孩子来说,“激将法”是不合适的。

成年人还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对孩子,该道歉该认错要及时进行。如果家长知错不改或不认,觉得在孩子面前认错是丢脸,也会让孩子学得固执己见。

管理法则:

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尚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须负起责任来管束。 但这种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任意修理摆布,也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命令式原则,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另一方面,未成年孩子把家长视为靠山,合理的管教关怀,会让孩子们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问题危难会求助于家长。

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的一切(学业、表现、爱好等)太听之任之,好像是给孩子更多自由,但孩子却会感觉家长对自己“不在乎”而产生疏远。

声音法则:

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思想。 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

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孩子也会模仿,不肯听大人的话,以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对年幼的孩子,哪怕他们讲话词不达意,大人也要耐心地与他们交谈。任何粗暴打断或嘲笑他们讲话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表达能力而羞于在人前开口,也或许反之,令孩子非要不合时宜地插话以引起大人的注意。

榜样法则:

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

父母、兄姐、亲友、师长、社会关系等都对孩子产生影响。母亲对于女孩,父亲对于男孩的影响颇为重要。

除了家庭内的榜样,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对少年来说,家长还要关注孩子喜欢看的媒体影视片,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样。

如果发现孩子误交损友,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而要了解具体情况。孩子们都需要友谊,害怕孤独,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搬家转学到新环境没有朋友,而与一些“边缘孩童”为伍的。

另外,要为孩子寻找和扩展新的健康友谊圈。

求同存异法则:

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 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感到失望。

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纯真的孩子才有客观的看法,敢于说出真理。 要结合“声音法则”,鼓励孩子们敢于表达,正面肯定他们的想法。 如果一些看法说法脱离实际或者会引起麻烦,也要耐心地为他们解释。

思想和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孩子们,往往还无法进行多方位思考,而只会延续自己的思路,对事物考虑不周全。家长要尽可能理解少儿思维的特点,采用把复杂事物分解简化的方法,分期、分批地向他们解释或征求他们的意见。

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搬家转学、选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等,一定要先与孩子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家长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

慎用惩罚法则:

孩子在犯错中逐渐成长

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力倾向 。因此,不提倡使用惩罚法。

但不是不可以批评孩子,而是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 前提是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了事,甘愿接受处罚,以便下不为例。惩罚方式也要合理,可以采取不让他们做喜欢的事情,比如可以罚其几天不许看电视、上网、玩游戏。

万不要把一些应该做的正面事情当作处罚。 比如罚孩子写字、劳动,会让他们认为写字、劳动是坏事从而产生厌恶情绪,日后一做这些事他们就会有被处罚的感觉,很容易造成心理阴影。

后果法则:

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有时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烦或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连成人都没搞清楚其后果和危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或阻止,这当然无法服人。

若要教育得孩子心服口服,家长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可以从后果的好坏开始,反过来解说该不该这样做,晓之以理,孩子会明白的。

其实,后果也不都是负面的。家长的阅历比孩子丰富,更具有预见性。 比如,在指导孩子选择兴趣专长或申报学校时,家长可以对前景作些调查,并根据孩子特点鼓励其往哪方面发展。然而,如果没经过自己头脑分析思考,仅仅随大流赶时髦人云亦云,不是有效的后果分析法,往往会耽误孩子。

规矩法则:

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教育孩子做到这点并不太难,法制教育融汇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之中,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全方位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线和法制底线,还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家长。

如果不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那么孩子也会目无权威,表现得无法无天无规矩。

曾经,有位家长抱怨其上高中的女儿成为逃学逃家的“问题少女”,当我听到这位家长当着孩子的面炫耀自己如何把违禁物品带进美国等“光辉业绩”,就不奇怪为何她的孩子会蔑视校规。

延迟满足法则: 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

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做过一个经典的“成长跟踪实验”。他在幼儿园选出十几个4岁儿童,给每人一粒糖,告诉他们,如果现在吃,能吃到1粒,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就能吃到2粒。有些孩子马上就吃了,有些孩子熬过了漫长的20分钟得到了2粒糖。

经过多年跟踪发现:能等到20分钟的孩子,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明显强于等不及的孩子,并在以后更容易获得成功。

那些性急的孩子,也更多表现出固执、优柔寡断和压抑的性格特征,他们往往屈从于压力,选择逃避。

父母在家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玩一个“3分钟游戏”,找来沙漏跟孩子约定:沙子漏完正好是3分钟,咱们一起看故事书,3分钟一到,你就去玩吧。3分钟,正是孩子专注的时间。要经过很多次培养,形成习惯,这样孩子就能做到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一件事物了,他们的恒心和耐心也得到了考验。

对于孩子的一些要求,父母可以延迟一会儿满足他们,减少诱惑对于孩子的影响力,这是孩子和父母进行心理较量的必经阶段。

如果无法“避免”“减少”某种诱惑,那么请不要立刻做决策,而是“推迟”一下,留点余地。 比如,给孩子制定一个购物规则:不在第一次看到某个商品时就购买,下一次再看见依然很想要,我们可以再商量购买。

二十码法则:

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这个“二十码”是个象征,意思是说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 家长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他们,孩子们却觉得家长控制得太严。

应允许孩子保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 当然,家长还是要在二十码之外注视着并随时准备切入,而不能跑到二百码或二百里之外撒手不管。

家长对孩子的管理管教,应该注重大的方面,尤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年幼的孩子生活学业上或许需要比较具体细致的指导,但也要适当给他们机会锻炼独立性。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则最烦家长事无巨细的询问唠叨,这个年龄的孩子不爱搭理人,但并不代表他们没听见家长的话。 因此,家长不要没完没了地重复一番话直到他们反应为止,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可以事先告诉孩子,无论好事坏事只说一遍,如果你不听耽误了,是你自己的责任。与其成为被烦的唠叨家长,不如豁出去让他们耽误一两次而换取教训。

欢迎订阅《中国教师报》,携手成长!

感谢阅读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 【关注】 & 星标 & 【转发朋友圈】

| 白衣


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提供范本给你,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 有色父母如愿以偿,沉浸在成功的幸福和自豪中;有的父母不紧不能如愿,甚至事与愿为,怨气横生,但怨这怨那就是不怨自己。 家长门,要知道你可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知道,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你的教养方式‘教育态度、教育手段也须跟着改变。 这改变不能太盲目,也不许太随意,它需要学习、揣摩,更需要有科学的指导。 要知道,做一个好家长,不仅需要艺术,还需要科学!在本篇章中,我们将告诉你,做一个好家长应该懂得的科学教育孩子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如果你是位用心的家长,一定会从中得到启发,获得收获。 一、教育子女七大忌1、忌太忙碌。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你什么时候最关注你的子女?是在他犯错误的时候?是在他学业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还是在你被老师叫到学校的时候?如果“是”的话,可见唯有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你才会注意到他。 而当他想跟你聊天,想与你沟通的时候,你关注他了吗?2、忌太少赞赏。 许多父母以为子女好是应该的,所以便认为这不需要称赞,久而久之,赞扬便成了吝啬品,连怎样赞扬也忘记了!孩子都喜欢听到父母的赞赏,下一次他做好的时候,不要再吝啬对子女的赞美了。 3、忌无规矩。 每个家庭必须有一套自己的规矩,什么时间吃饭、睡觉,待人接物等都要做相应的规范,培养他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 4、忌太多指示。 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家长与子女在一起的时间,一般平均每半小时内会发出17个指示;而被认为有问题的儿童,其家长的指示更是高达35个!由此可见,愈多指示会使孩子愈反叛,有些小事其实可由子女自己决定。 5、忌不一致。 教育孩子最怕口径不一致,母亲说做完功课才可玩游戏,但父亲却说玩一会没关系,这时孩子就会有一个错觉:认为母亲说的话可以不理。 后果怎样?大家可想而知。 6、忌情绪化。 有的父母在心情好的时候,会特别优待子女;不高兴时,子女的行为稍不满意就惹来一顿臭骂。 父母的情绪不稳定,孩子的情绪就会随着父母情而起落,令他们感到不安。 7、忌爱面子。 一位小女孩,因有学习困难,默写常常0分。 小女孩的母亲因此而觉得丢脸,便要她努力温习,不到凌晨一点绝不让她睡觉。 身为父母,要切身体会孩子的困难,凡事都不可勉强。 二、惩罚孩子七原则孩子在接受家长惩罚的时候,如何使他在惩罚中进步、提高,不致因惩罚而使他心头积聚孤僻和怨恨情绪,这其中大有学问可究。 1、犯错就要处罚。 如果孩子生气时把一块玻璃打碎,虽非故意,你也要教育他这是他的过错。 他虽然没有料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他仍要负赔偿之责。 2、把要求对孩子讲清楚。 假如你要求孩子做完功课才准看电视,你就要对他讲的清清楚楚,让他记在心上。 如果你发现孩子不做功课而先看电视,你就罚他几天之内不看电视。 先要定下你的要求,他犯了再惩罚,不可不说清要求就乱罚。 3、在惩罚之前,先对孩子警告。 一两次警告就会让孩子警惕,他必须改正自己的行为,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4、惩罚的开始与结果要明确。 不要让家中一整天都充满了怨愤气息。 惩罚完毕,一切便算过去。 5、犯错之后,立即惩罚。 有的母亲常对孩子说的那句“父亲回家后就有你瞧的啦”的口头禅,并不适合实际情形。 因为孩子没什么时间观念,等到他被惩罚时,早忘了惩罚的原因。 立刻处罚,才能让惩罚真正有效,记忆深刻。 6、讲清惩罚原因。 在惩罚前,一定要向孩子解释一遍惩罚的原因,否则孩子不懂他为什么受罚,惩罚的目的也无法达到。 7、要言出必行。 假如你警告过孩子当他犯某一种过错时要惩罚他,那么在他犯错后你就一定要实行你惩罚的诺言。 假如你不处罚,以后便难于下达命令,惩罚也就失去了教育作用。 三、美国人教育孩子的12法则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4、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5、声音法则:要倾听孩子的声音。 6、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7、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8、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中可能产生的后果。 9、处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10、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20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保持至少20码的距离。 、12、4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和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什么时候回家(WHEN)。 四、保护孩子心理健康12忌1、忌娇惯溺爱。 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显示生活中一些请少年误入歧途的三部曲.2、忌袒护纵容。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当众做错了事,家长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 3、忌哄骗。 有些家长图一时安宁,不惜编造假话欺骗孩子,这样耳濡目染,容易使孩子仿效父母,养成虚伪不诚实的品性。 4、忌讽刺。 对孩子讽刺挖苦,以为可以“激发”上进,容易适得其反。 5、忌苛求。 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凡事都要尽善尽美,稍有不顺便大加训斥,使子女无所适从,思想感到压抑和束缚,时间长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 6、忌放任。 对孩子不加引导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为,不尽家长责任,后果难以预料。 7、忌打骂体罚。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条,不是以理服人,而是打骂、体罚,结果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与家长产生感情对立。 8、忌注意力不集中。 要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宜的游戏、运动或爱好,培养他们集中注意力,专心地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训练他们持之以恒的毅力。 9、忌缺乏适应能力。 要培养孩子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有益的。 10、忌无控制力。 要训练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11、忌忧郁沉默。 培养孩子乐观幽默的性格,切忌郁郁寡欢。 12、忌依赖。 要让孩子经受一定的困难,学会克服挫折,从身心两方面对孩子进行磨练。 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 (一)、孩子不听话的20条原因经过调查分析,孩子们不听大人话的原因如下:1、他们对我提出的要求太高太严,我做不到。 2、他们曾伤害过我的自尊心。 3、我对他们不服气。 4、当时我的心情不好。 5、我根本不相信他们说的话是真的6、我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7、他们经常打人,我反感他们。 8、我正在生气,心太烦,谁的话也不爱听。 9、他们对我说话时态度不好,语言不文明,不尊重人。 10、他们总拿我跟别的孩子比,我最不愿意听这些话。 11、我经常挨训,已经和他们形成对抗心理。 12、他们说的话是假话,我才不爱听!13、他们说话太罗嗦,让我厌烦,我就赌气不停。 14、他们经常冤枉我,我很委屈,所以他们说话我就听不进去。 15、他们总爱带一大堆人来家喝酒,吵吵嚷嚷影响我学习,我很反感。 16、他们欲上不顺心的事总爱拿我出气,所以我很生气。 17、家长每天看电视声音太大,影响我睡觉,所以我就和他们对抗,就不听话。 18、我说的话他们从来不愿听,甚至连我的解释也听不进去,所以他们说话我也不爱听了。 19、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不用老让别人管着我了。 20、所有的时间都让老师和家长支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时间做,我一点自由也没有,越听话越没有自由。 这些孩子的话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家长应更多地了解子女,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二)、给家长的50条建议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3、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4、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地看待事物。 5、不要把孩子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6、对孩子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7、教育并不一定只讲道理,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措施。 8、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9、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0、要常换位思考孩子的所做、所想。 思考:假如我是还的话,我将会怎样?11、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12、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13、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14、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让他失去自信。 15、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 16、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17、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烧水煮饭等,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 18、随时关注他的进步,并让他知道自己在进步!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9、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 20、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 21、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烦恼。 22、真诚地赞美孩子,而不是对向宠物一样说句“你真聪明。 ”23、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24、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25、先成人再成材,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人,一个健全的人。 26、在生活中创设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过。 27、了解孩子有那些朋友,这很重要。 28、给孩子一些钱,让孩子学会理财。 29、没有得到孩子的许可,不要看孩子的日记与信件。 30、如果有条件,每天晚饭过后和孩子到户外散散步。 31、帮助孩子尝试与不同社会文化层次的孩子进行交往。 32、鼓励孩子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 33、给孩子留出真正的“玩”的时间和空间。 34、夫妻实在要吵架,请一定要记住:避开孩子。 35、不给他留有太多的物质遗产,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健康的心理,一个快乐的 人生。 36、着重对孩子进行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37、父母对自己的双亲要孝敬有加,让孩子觉得家中充满了爱,同时父母也是他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38、父母之间要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39、不要太关爱孩子,以免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40、不要太亲近孩子。 让他与年龄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养成性格孤僻的恶习。 41、不要孩子要啥买啥,让他知道“劳动与所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免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性格。 42、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时可以与孩子商量。 43、孩子在读书,家长可以看看报,一个好的学习伙伴很重要。 44、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 45、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46、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骂孩子。 47、不要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分而认为孩子没有出息。 48、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示太大的关注,那样会造成孩子学习紧张,压力增大。 49、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没有自己的责任。 5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一会晴,一会阴。

父母应该怎样正确地教育孩子?

优秀父母教育孩子的几个正确方法1、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优秀的家长都懂得:要在孩子做的好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肯定。 即使,孩子一时没有做好,也要善于用鼓励的话让孩子看到希望。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总爱找差距、挑毛病。 有的孩子平时考试都能考98-99分,长却非要追究为什么没考100分。 这种过于苛刻的高标准、严要求可能会适得其反,扼杀孩子的希望,便其灰心丧气。 2、榜样法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受到生长环境和长期熏陶。 父母、兄姐、亲友、师长、社会关系等都对孩子产生影响。 母亲对于女孩,父亲对于男孩的影响颇为重要。 除了家庭内的榜样,家长也要注意,孩子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 如果,发现孩子误交损友,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而要首先了解情况,帮助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友谊,害怕孤独,有些孩子是因为搬家转学到新环境没有朋友,才会与一些“问题学生”为伍的。 3、独立性法则: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 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孩子,孩子却觉得你控制的太严。 家长也应允许孩了一定程度上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 当然,家长还是要在孩子附近注视着,当好引导者和陪伴者,而不能完全撒手不管。 家长对孩子的管理管教,应注重大的方面,注重原则性,而不是事无巨细,什么都管。 年龄小的孩子,还需要家长给予一些生活学业上的帮助和指导,但也要适当给他们机会锻炼独立性。 4、管理法则:孩子未成年前,父母有管教的责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无人可以替代。 有的家长,总是对老师说:“以后我就把孩子交给你了!还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平时对孩子不闻不问,这些都属于家长的失职。 孩子天生对家长有依赖感,家长应给予孩子应有的教育、陪伴和关怀,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 因此,家长绝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自己的管教责任。 但是,这种管教应该建立在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基础上,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对待,简单粗暴,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5、归属法则:给予孩子健康的家庭环境比如,有的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破碎、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任性,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更要重视对孩子的安慰、疏导,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溺爱、过分严厉等错误做法,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活动一直有 要徒手抓 景区回应 游客逮到野猪可以免费带走
第九届全国学生 学宪法讲宪法 活动山东赛区第四比赛日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