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理想的光辉遭遇现实的冷酷,人们会如何面对?当众人皆醉于世俗洪流,又该怎样坚守内心的航向?9月5日晚,珠海话剧团创排的话剧《断鸿零雁》在珠海大剧院进行了内部试演,生动演绎了珠海历史文化名人苏曼殊的传奇故事。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苏曼殊如同暗夜中的流星,生命短暂却光芒万丈。他于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因生母为日本女子而遭家族排斥。6岁时,他被带回珠海沥溪村,在简氏大宗祠接受启蒙教育。启蒙老师苏若泉对其赞赏有加,悉心教导他传统经史和文学知识,为其日后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苏曼殊不仅精通日、英、梵等多种外语,还是将拜伦、雪莱诗歌翻译到中国的第一人;他诗、画、小说信手拈来,写下的《断鸿零雁记》名噪一时。
话剧《断鸿零雁》编剧尹晴画表示,她希望观众能看到不同视角的苏曼殊,故而选择了他1912到1914年间的故事进行展示,“这是苏曼殊最幸福也是最痛苦的一段时光。在这个阶段,他非常少见地热血沸腾。”
在剧中,1912年,衰败的清王朝轰然倒塌,苏曼殊带着新作《断鸿零雁记》从南国返回故土。知己重逢、爱情降临、革命成功,一切都带着崭新的希望,从封建王朝枷锁下解脱的曼殊几乎忘却了以往的不幸,去拥抱新的生活。然而,命运很快将他抛入谷底:时局莫测,袁世凯与日本人相互勾结,民国革命浪潮再度掀起,刺杀、背叛、阴谋,曼殊亲身经历着一切困苦,纠缠他的噩梦重新归来。
尹晴画说,很多人只知苏曼殊是情僧、诗僧、画僧,却不知他也是革命僧。“苏曼殊在希望破灭后,选择离开,因为他不愿与民国同流合污。其实,我们都会遇到从高峰跌落到低谷的阶段。苏曼殊在这一段时间所做的抗争,他的苦痛和经历,在某种程度上会与我们当下的体验产生共鸣。”
在剧中饰演苏曼殊的演员黄卓文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认为,苏曼殊的性格复杂多面。在剧中,苏曼殊害怕虞美人会因自己的革命事业而遭遇不幸,宁愿推开爱情,明明多情却只能无情;他发誓不再绘画,却愿为营救朋友而重拾画笔,在那个暗潮涌动的时代,苏曼殊始终拥有一颗纯真的心。苏曼殊有过期望,也有过失望和绝望。他徘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迷茫失落,无所适从。芒鞋破钵、天涯飘寄的背后是其痛苦、迷惘与抗争,他在红尘中苟且,亦在尘世中追梦。
观看完演出后,观众吴小姐称,《断鸿零雁》不仅是一部展现苏曼殊个人命运的作品,更是对那个动荡年代中无数像他一样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的灵魂的真实写照,“苏曼殊是个理想主义者,在黑暗的时代,依旧没法放弃内心的信仰。这种坚持颇为动人。当僧人也好,投身革命也罢,他不断在找寻人生的解法。”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轶长期研究苏曼殊。她认为,苏曼殊不是一个简单平面的人物,任何既定的模式都套不住他。苏曼殊终究没有成为名垂青史的革命家,也没有成为章太炎所期待的“佛教界的马丁·路德”,没能“断惑证真、悟入真如”成为佛门高士。但苏曼殊最终以艺术的、审美的力量,参与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在文学的工具理性色彩越来越浓郁的时代,苏曼殊为审美的现代转型做出了有益创造,这也正是大家时至今日仍然会谈论苏曼殊的缘故。
文 记者 钱瑜
图 珠海演艺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