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积极融入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

(原标题:西藏积极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拥抱开放机遇 共绘发展新景)

11月22日至24日,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CITM)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成功举办。西藏自治区以“中国西藏·扎西德勒”为主题,以文旅融合的全新形象惊艳亮相本次盛会,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此举有力推动我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文化旅游合作。

西藏入境游、出境游市场活力十足。今年截至11月,全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274.59万人次,同比增长15.68%,实现旅游总花费729.05亿元,同比增长14.0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15662人次,同比增长191.8%,国际旅游收入14850万美元,同比增长147.3%。

近年来,西藏强化互联互通建设,完善沟通平台机制,加强与尼泊尔等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人文交流齐头并进。雪域高原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西藏正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开放大局的姿态,加速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用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行稳致远,“茶马古道”焕发新彩

西藏是中国连接南亚各国最为便捷的陆路通道之一。传统的贸易路线如“茶马古道”,见证着西藏在区域贸易中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交通运输事业步入发展最快、最好的阶段。公路网络日新月异的同时,铁路和航空建设也迎来大发展,“天路”不断延伸。

拉萨至林芝铁路建成通车。至此,铁路已通达拉萨、那曲、日喀则、林芝、山南等5市。今年7月,拉萨贡嘎机场获批更名为拉萨贡嘎国际机场。

近日,记者从民航西藏区局了解到,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正大力推进开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际及地区航线的筹备工作。其中,新加坡航线将于12月25日开启首飞之旅,这是继去年底拉萨—加德满都往返国际客运航班复航后,又一条执飞的国际航班。

如今,西藏已经形成了“1干7支”的机场布局、辐射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及尼泊尔加德满都,覆盖所有援藏省(市)的航线网络,从拉萨出发1日之内可畅达全国。昌都邦达、林芝米林、日喀则和平、阿里昆莎等支线机场相继建成,国际国内航线达到178条,通航城市75个。

从高空俯瞰,机场、公路、铁路分布犹如一张精心编织的网络,覆盖西藏广袤的大地,让相隔千里的城市不再遥远。如今,在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茶马古道”正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国家利好政策下,西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步履铿锵。正在施工中的川藏、滇藏铁路,建成通车也将激发沿线各省市经济活力。未来,西藏将逐步构建起更加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一带一路”陆运通道中的重要枢纽,雪域高原也将成为中国西部通衢。

内联外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今年前10个月,西藏是我国对尼泊尔贸易最大的省份,对尼泊尔贸易总值31.4亿元、同比增长46.4%,占同期中尼贸易总值的28%。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使西藏面向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对西藏的定位是:“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近年来,5个国家边境口岸实现客货互通,拉萨经开区综合保税区、吉隆边合区相继获批,中尼友谊工业园积极推进、拉萨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稳步建设……这些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平台,正由点穿线成链。

拉萨海关数据显示,今年,西藏4个陆路口岸(吉隆—热索瓦、樟木—科达里、普兰—雅犁、里孜—乃琼)平稳有序运行,促进双边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前10个月,拉萨海关监管西藏陆路口岸货运量18万吨,同比增长51%。

平台建立与交通完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聚集。今年以来,山南苹果出口尼泊尔、昌都哈达走进哈萨克斯坦,使得西藏7个市地外贸版图全部补齐。此前,拉萨青稞白酒、日喀则活羊、昌都红酒、林芝苹果、那曲冬虫夏草、阿里矿泉水已陆续实现出口,“藏”字号产品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今年1—10月,西藏羊毛羊绒、矿泉水等特色产品出口贸易总值上亿元,这些成果推动西藏特色产业国际化进程,为当地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开放程度有多大,发展空间就有多大。《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以来,合作共建、省际协同,相关工作稳步推动实施。通过陆海新通道,西藏把尼泊尔和中国更多地区连接起来,提供贸易机会,携手我国西部省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重庆、广西的货品运至日喀则,再由公路切换运送至吉隆口岸,时效比传统的海运方式节省20天以上。口岸、通道的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让西藏拥有“拥抱”世界的无限可能。

“喜马拉雅山曾被认为是一道屏障,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推动下,它很快会成为一道纽带。”尼泊尔前驻华大使比什努·施雷斯塔表示。

你来我往,密切人文交流合作

11月19日,面积达7000平方米的西藏首个跨境商品交易中心在西藏电商产业园开业。这家名为“爱西藏”的跨境商品交易中心,是全区目前进口商品最为集中的集散中心。中心陈列了来自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地区的6000个品类的产品,涵盖包括轻奢美妆、护肤、香水、高端进口酒水、进口食品饮料、休闲食品等。

该中心计划逐步增加从西藏各口岸直接进口尼泊尔、印度、伊朗等国家的消费品,形成相应的国家馆,将在阿里、山南、那曲、日喀则等市地建立跨境商品交易分中心,将优质的跨境商品供应链延伸到全区各市地,满足区内消费者对优质进口商品的需求。

在中国商品出口的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也越来越多地通过口岸走进中国人的生活。2023年,西藏与175个国家或地区开展进出口贸易。今年1—10月,西藏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0.88亿元。

从尼泊尔进口产品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不久前,第一批进口的印度獐牙菜从吉隆口岸走进国内。从尼泊尔进口的药材品质与国内相同,价格更加优惠且产量有保证。除了中药材,自去年西藏进口首批青贮饲料后,今年进口订单量持续加大。

7月,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150余名嘉宾相聚第四届中国西藏“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共同为环喜马拉雅地区国家的合作与发展贡献智慧、凝聚共识。10月,2024“向光向上·冬游西藏”系列活动启动,邀请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11个国家38名国际旅行商等前往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等地,体验非遗文化和自然景观,洽谈当地旅行社,达成82家意向性合作。

你来我往间,西藏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密切人文交流与合作。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12月2日在北京出席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西藏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的清醒与坚定,以更大格局、更大担当、更大气魄,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不断拓展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西藏的“朋友圈”必将越来越大、含金量必将越来越高。


一带一路在西藏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党中央着眼世界局势,从国家发展大局作出的一个战略部署。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在区域经济平衡方面,呈现出东快西后、沿海强内陆弱的局面,尤其是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程度较低。 “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整合民族地区的积极因素,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融入性,为地域经济发展打开诸多战略空间和政策利好。 西藏作为我国的西南屏障,是对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是发展边贸经济的重要区域,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发挥好地域优势和特色显得尤为重要。 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西藏已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也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 但从现状来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仍然落后于全国其他地方。 为了确保西藏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在“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下,坚持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族团结为保障,以民族特色为核心,实现大发展。 西藏目前有樟木、普兰、吉隆、日屋、亚东五个国家级口岸,有日臻成熟的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那曲物流中心,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可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以铁路通道为主线,通过发展特色贸易和文化旅游,打好特色牌,把中央关于西藏发展的决策部署和西藏实际紧密结合,共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打好民族文化旅游牌旅游是当前世界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很多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成就,成为地域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西藏地理位置特殊,处于我国的西南边陲,外与印度、不丹、缅甸、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内与青海、四川、云南、新疆相邻。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使西藏具备了世界级旅游品牌的基础。 西藏的旅游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取得了很大成效,现已初具规模。 尽管西藏在全国旅游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但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业具有很强的资源潜力和发展后劲,价值不可估量。 一个特定的区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唯一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做大地方优势产业。 独特的民族文化产业是西藏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发挥区域旅游特色的一个着力点,启动和发挥这些民族文化资本的积极作用,成为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必然选择。 西藏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效主要基于四大因素。 一是中央和地方对西藏旅游业的重视和扶持,这是政策保障。 2006年以来,西藏在中央和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系列旅游法规和政策相继健全,旅游产业化发展意识得到强化,旅游业的地位大幅度提升。 尤其是2010年1月召开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西藏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出在西藏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与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其中,明确提出要将西藏作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给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二是稳定局面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增长,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目前,西藏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开明稳定的新时期,稳定局面的延续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三是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是旅游业发展的吸引力。 文化旅游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依托。 在发展文化旅游过程中,要看到民族文化是西藏文化旅游的魂。 为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央也在大力扶持西藏民族文化的发展。 比如,从1989年至1994年,中央拨款5500万元和大量的黄金、白银等贵重物资对布达拉宫进行维修,2001年中央又拨款3.3亿元启动对布达拉宫的二期维修以及对罗布林卡、萨迦寺的修缮工程。 据统计,中央每年对西藏文物保护事业的日常经费达到400万元-500万元。 中央的扶持政策和西藏的特色文化相结合,目前开发出包括游览观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宗教朝拜等一系列旅游产业,成为西藏做强文化产业的基础。 四是在基础设施上取得很大改善,西藏在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进行大量投资。 以机场、公路等为重点的交通建设取得突破,大部分国道和省道改造相继完成,林芝和阿里机场通航、日喀则机场改扩建以及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等,使西藏旅游产业交通方面的瓶颈限制得到突破,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西藏旅游资源众多。 全区文物点达200多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9处。 据统计,西藏拥有29处极品旅游资源。 这些旅游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 在这些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两大优势。 第一,高原自然景观的价值。 西藏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自然特征,构建了特有的高原自然景观。 西藏的自然景观主要有山峰和湖泊。 山峰数量与高度是世界上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全球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分布在西藏,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山有50多座,现已对外开放的山峰有44座。 由于海拔的高度,西藏多数山峰终年覆盖着冰雪,组成高原壮丽的雪山群落,形成地球中低纬度地区罕见的壮观冰川,使西藏成为全国冰川最多的地区,共发育有冰川条,总面积达平方公里。 西藏是我国最大的自然湖泊密集区,大约有1500多个湖泊,面积达到2.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30%。 诸多湖泊根据不同的水系和特点形成了三个区,即藏东南外流湖区、藏南外流-内陆湖区、藏北内陆湖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纳木错和羊卓雍错等。 高原湖区的特殊景观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民族民俗风情的特殊性。 西藏特殊的宗教信仰、建筑艺术和风俗习惯都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 比如,游客来到西藏往往被传统的礼俗禁忌、婚丧嫁娶、藏式食品、民族工艺品所吸引,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和风韵独特的舞蹈、音乐等都成为旅游业宣传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载体,同时也为旅游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 综上所述,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对经济的整体发展带来积极作用,有利于西藏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交通运输条件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利于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有利于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实现。 鉴于旅游业具有的特殊辐射带动功能,西藏应在良好的历史机遇下,充分挖掘旅游特点和民族特色,打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民族旅游经济这张牌。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打好区域特色边贸牌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扶持和鼓励下,西藏边贸进入大发展时期。 西藏边贸除了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还在对外贸易中长期保持贸易顺差地位,同时出口商品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目前,西藏初步形成以跨境民族为主体,以边界区县为重点,以整个自治区及相邻省区经济发展为依托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贸易发展新格局。 无论从历史、地缘还是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优势,西藏的对外边贸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优势。 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近代历史上,殖民者入侵西藏,大肆掠夺资源和药材。 在侵略者的压制和倾销之下,西藏的对外边贸无法正常进行,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和平解放之后,西藏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与政策鼓励之下,对外边贸有了迅速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因此,在“一带一路”的政策利好之下,大力发展和增强西藏的边贸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西藏应适应发展的需要,加大投资和优化力度,力求发展的持续推进。 首先,大力加强边贸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 西藏的边贸口岸从总体上看,尚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当前的边贸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能源供应、食宿条件和邮政通信等方面。 比如,在边贸过程中有些商品是有保鲜期的。 如果货物连基本的仓储和运输条件都跟不上,不利于边贸的发展。 所以,必须及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夯实已经存在的基础,西藏边贸才能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其次,发展边贸,必须注重优化产品结构,注重发展民族特色产业。 西藏充满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是非常有价值的,尤其在对外边贸过程中,民族特色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成为一个方面。 当前,西藏的边贸产品主要有林芝市的高原特色农产品、昌都市以肉和乳品为重点的产品、山南地区以藏毯为代表的民族手工业产品、那曲地区的虫草以及阿里地区的“两绒一毛”深加工产品。 虽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边贸产品,但仍需提高。 要根据边贸市场的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不同类型的出口商品基地,尤其要保证产品的多样性和高质性,带动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繁荣西藏经济。 再次,积极利用“一带一路”的政策利好,加强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信,为边贸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了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所提倡的“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的目标,西藏必须在全国统筹中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瞄准南亚以及东南亚的广阔市场,迅速完善边贸体系,在与世界的经济往来中抢得先机,把握主动。 总之,面对“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其为西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同时, 也不能盲目乐观,要紧密结合西藏特点,联系西藏实际,从思想到行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积极主动作为,从民族旅游和特色边贸方面发挥地域优势和民族特色,进一步促进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要着力构建什么,深入融入

要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增强港口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积极推进通关便利化,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港口涉外航线数量越多、班次越频繁,越能促进区域经济外向化发展同样,港口与腹地之间的通道越畅通、越便捷、越完善,港口对腹地的辐射带动能力也就越强。 沧州市始终坚持把港口作为沿海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向海发展、向海图强。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要求。 四川省产业门类较为完备,具有成链集群的产业基础,拥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良好条件。 围绕构建“5+1”现代工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用智能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着力构建“4+6”现代服务业体系。

深入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计划”,打造成都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和8个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 加快构建“10+3”现代农业体系,突出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

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等意义。 1、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开展贸易投资、推进人文交流等方式,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互利共赢,进一步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繁荣。 2、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之一,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可以展示其开放包容、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进一步扩大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商务部 坚决反对欧盟第15轮对俄制裁列单中国企业和个人
副主席杨克宁受贿 四川省政协原党组成员 非法持有枪支 弹药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