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进度条刷新!长征十号系列火箭整流罩分离试验顺利完成

(原标题:登月进度条刷新!长征十号系列火箭整流罩分离试验顺利完成)

记者今天(20日)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获悉, 用于我国载人登月等任务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近日成功完成整流罩分离试验, 试验对火箭整流罩设计方案、分离方案等进行了充分考核。

整流罩分离是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中的关键动作,此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 长征十号系列火箭初样研制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整流罩作为运载火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航天器、飞船等提供有效的保护,以免其承受高速气流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本次试验的整流罩高度和直径均为5米,是全新研制的整流罩构型。

长征十号系列火箭是一个系列、两个型号、多种构型的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将助力我国2030年前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实现。 当前长征十号系列火箭已完成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等大型试验,按照研制计划后续还将持续开展一系列试验项目,对各系统设计进行全面验证。

(总台央视记者 李宁 陶嘉树)


火箭的助推器和整流罩分离后,助推器该怎么回收?

众所周知,1926年,3月16日美国的火箭专家、物理学家R. H. 戈达德试飞了世界上第一枚无控液体火箭。随后,再往后的科技发展中,

人类接二连三的踏上了外太空的探索道路。截止到2020年7月5日,中国已经进行了364次航天发射,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却引发

一个问题,火箭的助推器和整流罩分离后,助推器该怎么回收?

按照火箭飞行的正常步骤,在一切准备就绪后,火箭一级发动机及4个助推器同时点火。火箭升空,开始程序转弯,火箭继续飞行,

抛逃逸塔,助推器分离,火箭一级二级分离,整流罩分离。 二级发动机关机,随后船箭分离,飞船入轨。 此时在地球上,在火箭拔

地起飞以后,大约一百多秒以后,就可以从空中望见许多光点从高空向下坠落,这就是助推器在脱离火箭后,开始下坠的情景。

火箭的助推器根据燃料的不同,会分为“液体火箭助推器”和“固体火箭助推器”共同捆绑在火箭的第一级,在对火箭起到了

飞行和爬升阶段的助推作用后,就会在一定高度以后,仿佛降落伞一般,从高空开始跳伞,功成身退,脱离火箭,向下坠落,

脱离火箭的助推器会重新回到地球上,不过是以坠落的方式,有的会掉进大海里,有的会掉到地面上,之后航天局会派遣专门

人员进行回收,并不会对居民和自然造成什么伤害。

但是部分主要部件可以回收,经修理后可重复使用的助推器。美国踢奥科尔公司研制的美国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器是用于载人

航天的特大型分段式可回收固体助推器。 将会继续用于下次火箭的使用。

神舟十号的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飞船参数高度:约53米重量:约8吨腰围:最大直径2.9米组成:推进舱、返回舱和轨道舱发射窗口: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飞行速度:约每秒7.9公里,每小时飞行2.8万公里,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飞行时间:在轨飞行15天,其中12天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飞行发射初始轨道: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30公里的椭圆轨道交会对接轨道:距地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航天员乘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任务阶段: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交会对接任务收官之战,载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定型阶段。 试验任务: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绕飞等飞船介绍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 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神舟十号将运往酒泉发射基地(20张)和附加段组成。 发射神舟十号的火箭型号与神九的相同,不过会在火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上进一步改进,确保航天员安全。 [2]神舟十号飞船、长征二F遥十火箭等飞行产品自3月底陆续进场后,与运载火箭吊装对接构成一个完整的组合体。 [3]神十特点与神九相比,神十有哪些特点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说,在承担的使命上,神九主要是进行载人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实现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突破。 而神十虽然还要继续进行与天宫一号的自动和手动空间交会对接,但是其重点转向对这些技术的验证和应用。 相当于载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要进一步定型阶段,为以后进一步开展空间实验室的研究和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一个天地往返的运输系统。 在具体实验内容上,神十增加了绕飞,也就是神十飞船计划绕着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进行绕飞。 这一实验的成功对建造空间站同样非常重要,因为空间站上可能有多个对接口,飞行器要从多个方向与它对接,这就需要对飞行器绕飞进行进一步考核。 [4]总结起来就是,在神九标志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基础上,神十将进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 神十发射并完成与天宫一号空间交会对接等任务后,我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将完美收官,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 [4]本段飞船任务任务概览1.为天宫一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交神舟十号飞船会对接、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2.进一步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3.进行航天员空间环境适应性、空间操作工效研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器在轨维修试验和空间站有关关键技术验证试验,首次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学讲座科普教育活动等。 4.进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飞行任务的功能、性能和系统间协调性。 [5]主要任务2013年2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将于2013年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开展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 “神十”背负的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 “神十”将巩固和优化“神九”实现的载人交会对接技术,对“神九”和“神八”飞船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予以改进。 根据初步计划,神舟十号将在太空飞行15天,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实验舱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科学实验,并开展科普讲课等天地互动项目。 [6]根据任务计划,神舟十号飞船将于2013年6月至8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3名航天员驾乘飞船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 这次任务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天宫一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交会对接、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二是进一步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进行航天员空间环境适应性、空间操作工效研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器在轨维修试验和空间站等关键技术验证试验,首次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学讲座科普教育活动等;四是进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飞行任务的功能、性能和系统间协调性。 [7]除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巩固外,“神十”还对飞行时间、航天员工作程序、工作方式、科学试验项目编排上进行调整,为我国空间站的建设打基础。 [8]解密任务搭载“神舟十号”飞船的大型运输机2013年3月31日上午从北京启程,将“神舟十号”运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中科院院士包为民表示,如果“神舟十号”各项任务顺利的话,将意味着中国载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已经建成,未来中国航天将进入空间站时代。 [9]航天科技集团神舟十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表示,中国载人航天只是解决了天地往返运输这个问题,实际上再往后一个是建造合同运营空间站,解决人类长期在太空轨道上生存,应该说未来的任务和挑战还是十分艰巨的。 要建设空间站,交会对接是必须跨越的技术门槛,只有两个航天器对接成功,航天员和货物才能在地面和空间站之间自由往返。 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就是验证这一技术的关键。 而接下来空间站的建设还将有更多的技术需要突破。 我们还要进行小规模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工作,同时还要进行货运飞船的研制工作。 我们能够往空间实验室运送宇航员和少量的实验设备,我们还要运送更大规模的实验室设备。 这些工作都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继续进行攻关、研制和验证。 我国天宫二号已在研制中。 他表示:“空间站正式建造前还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在天宫二号上进行。 在研制的阶段,天宫二号上可能要进行安排一些加注,就是给飞船、空间实验室进行(推进剂)加注这些实验,这样的话,可能需要新一代运载火箭作为它的运载工具。 这样我估计在十三五可能会安排这些工作。 ”本段发射时间预计2012年11月10日,牛红光在北京出席党的十八大时说,神舟十号飞船计划于2013年6月中旬发射,三名航天员将再次访问天宫一号。 此次长二F火箭出厂测试,从单项分系统测试到总检查测试共有摄像286段,多媒体记录比发射神舟九号的长二F火箭多出89项。 同时,211厂对箭上有动作的部位及地面仪器的数据显示进行了重点记录。 经确认,这发火箭出厂测试多媒体记录项目操作过程安全可靠,符合技术文件要求,测试有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宣布,我国将于6月中旬择机发射神舟十号飞船,3名航天员将再次访问天宫一号。 2013年6月3日,神舟十号飞船、长征二F遥十火箭组合体,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技术区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这标志着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2013年6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定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2013年年6月10日下午,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已开始加注推进剂。 确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2013年6月1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定于6月11日17时3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10日下午,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已开始加注推进剂。 本段飞行时长神舟十号将在轨飞行15天。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先后与天宫一号进行1次自动交会对接和1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 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一号,并开展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及太空授课活动。 完成组合体飞行后,飞船撤离并返回着陆场,天宫一号转至长期运营轨道。 [10]本段组成人员选拔神舟十号中将有三名航天员执行任务[11],乘组很可能仍然由两名男航天员和一名女航天员组成。 [6]“神十”航天员的人选尚未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太空任务的执行仍以老一批航天员为主。 [8]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乘组选拔计划于2013年1月开始。 [6]航天员聂海胜(中)、张晓光(右)和王亚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回答航天员人选问题时,明确表示:“只有王亚平会参加这次选拔,她是唯一参加选拔训练的女航天员。 ”[12]“如果到时候身体状况允许的话,王亚平很有可能将乘坐神十进入太空”。 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原总装备部副部长张建启的话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上述判断。 [4]确定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10]本段保障措施通过神舟九号任务,获取了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大量数据,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为了进一步提高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质量,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第一是完善了舱内生活废品处理。 本次任务中增加了废物收集袋的品种规格和数量,方便航天员在轨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密封处理和存放。 第二是丰富了航天食品,针对航天员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增加了食品种类,而且通过改进工艺改进了食品的感官接受性。 第三是优化了航天员的工作程序和作息安排,增加了工作项目的时间余量。 此外,经过为天宫一号更换地板、还有一些限位装置,可以使航天员的天宫生活更加方便。 [13]本段准备工作出厂准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办事处2013年3月,神舟十号飞船完成了出厂前的准备工作,顺利通过系统级评审。 同时,神舟十号发射场试验队、飞控试验队及回收试验队三支队伍组建完毕,整装待发,将在未来的几个月里从不同方面全力保障任务的顺利推进。 神舟十号已完成了总装、综合测试、力热测试、船器联试、人船联试、船箭联试、船地联试和人船地联试。 神舟十号已完成1:1全任务模飞测试,全体参试人员正以饱满的热情准备飞船最后出厂。 至2013年3月底,神舟十号飞船已完成总装,正在进行出厂测试;长征二号F遥十运载火箭已完成测试,正在进行出厂前准备;航天员训练正按计划进行;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系统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运行正常、状态良好。 运往酒泉2013年3月31日上午,搭载神舟十号飞船的大型运输机从北京启程,将神舟十号运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也意味着神舟十号任务进入准备阶段。 根据安排,神舟十号将在2013年6月至8月择机发射,3名航天员驾乘飞船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进行载人交会对接,这将是飞船在天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神舟十号将首次进行绕飞对接。 神舟十号和长征二F遥十火箭自2013年3月底陆续进场后,按照发射测试流程,已完成总装、测试等技术区的主要工作。 神舟十号飞船在完成推进剂加注后,与运载火箭吊装对接构成完整组合体。 今天,承载着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缓缓驶出载人航天发射场垂直总装测试厂房,沿着1500米的无缝钢轨,以每分钟不超过20米的速度,安全转运至发射塔架。 [14]完成电测2013年5月6日,历时20天的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场电测工作顺利结束。 从4月16日飞船整船加电到5月6日,神舟十号飞船在发射场加电测试共进行了120多个小时,试验队圆满完成了各分系统的检查、专项测试、天地大回路话音图像检查、各种模式模飞,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判读。 [15]合并整流罩从2013年5月27日开始,正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备战的神舟十号飞船和长二F火箭发射试验队开始了火箭整流罩合罩工作,这标志着神舟十号发射任务进入到一个新的重要节点。 27日上午,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火箭系统、飞船系统的共同组织下,两个半罩被顺利吊装至飞船两侧的轨道上。 随后,两个半罩在轨道上缓慢平移,稳稳对接,将神舟十号飞船完全包裹在其中。 任务标志2013年6月3日上午,神舟十号飞船、长征二F遥十火箭组合体,已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技术区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标志神十任务正式开启。 [2]本段相关信息运载火箭2013年2月2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211厂测试人员与设计人员顺利完成发射神舟十号的长二F火箭测试后,对多媒体记录复查工作。 此次长二F火箭出厂测试,从单项分系统测试到总检查测试共有多媒体记录1237项、照片1100张、摄像286段,多媒体记录比发射神舟九号的长二F火箭多出89项。 同时,211厂对有动作的插头、箭上有动作的部位及地面仪器的数据显示进行了重点记录。 经确认,这发火箭出厂测试多媒体记录项目齐全、图片清晰、操作过程安全可靠,符合技术文件要求,测试有效。 发射神舟十号的长二F火箭在已在3月底进行补充测试。 211厂在后续工作中系统梳理工作项目,明确工作重点,积极开展风险识别工作,避免在装车、靶场工作中出现未识别的风险项。 同时,该厂工艺人员重新梳理工艺文件,明确操作标准;总装人员依据梳理后的工艺文件明确自身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操作工具和工装;测试人员继续针对总装测试工作进行量化控制和精细化管理,确保后续各项工作稳步进行。 2013年5月2日,用于发射神舟十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在发射场的各项测试准备工作。 [16]5月6日,长征二号F火箭已完成产品状态恢复、箭体交接等工作,开始进行吊装,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 [15]空间站按照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2020年左右,我国就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空间站。 建设前期需要进行许多技术上的突破,如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技术,如何保证人在空间站内长期工作,如何进行航天员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支持,都是需要不断论证和突破的问题。 继“神十”上天后,我国还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突破货运飞船为空间实验室供给物资的技术。 [17]本段太空旅游普通人何时有机会圆飞天梦?杨利伟表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暂不考虑开展太空旅游项目神舟十号飞船(5张)。 但他也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老百姓实现飞向太空的梦想,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据杨利伟介绍,我国航天技术的推进仍以关键技术突破为目标,如“神五”实现载人飞行、“神七”实现出舱活动、“神九”实现载人交会对接。 暂不考虑将资源用作太空旅游开发。 [17]淄博苗木将搭“神十”飞天淄博新闻网讯 “神十”飞天,举世关注。 在“神舟十号”航天飞船即将腾空之际,我市的山东名典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传来重大消息,该公司生产的彩叶苗木将搭载“神十”进入太空,与航天员一起访问“天宫一号”,日前育苗小试管顺利进舱搭载并封舱。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彩叶苗木航天育苗实验,填补国内空白,也是航天育苗领域的又一里程碑。 其中航天搭载北美海棠、挪威红枫等品种,在世界上亦属开先河之举。 航天育苗是航天界的新兴科技领域,为世界高科技前沿。 对普通大众来说,航天科技神秘莫测,遥远而陌生。 名典园林彩叶苗木搭载“神十”遨游太空,一举拉近了我们与航天科技的距离,这是淄博、山东的自豪。 专家介绍,航天育苗主要是利用外太空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超洁净等综合因素,诱导苗木基因变异,探索培育在地球环境下无法创造、自然界前所未有的彩色苗木新品种。 据名典园林有关负责人张磊介绍,航天育种对企业及产品的筛选极为严格。 为了实现飞天大梦,公司历经了两年多艰苦努力,终于梦想成真。 据了解,“神十”成功回归后,搭载彩色苗木将在公司基地进行地面培育,实现工厂化生产和产业化运营,并填补这一领域的市场空白。 同时,将申报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

谁有关于天宫一号的作文啊

天宫一号模拟截图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中国将于2010年—2011年底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 从而建立第一个中国空间实验室。 “天宫一号”定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吕梁指挥所”将承担部分飞行测量和轨道探测任务。 最新进程 对接介绍 对接过程 航天员选拔 空间实验室 完成总装 完成系统性能实验 使用寿限火箭现状太空试验 实验任务 实验条件发射时间卫星模型即将发射首次变轨第二次变轨生命保障系统自主运行展开 本段基本信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飞行器名称:天宫一号 飞行器生产国家:中国 发射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07毫秒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 发射目的:属于航天发射第二步第二阶段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建成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为中国航天第三步建设空间站做准备。 发射项目:发射后三月内与神舟八号完成对接任务,两年内对接神舟九号、神舟十号。 天宫一号(5张)飞行器截图:右图是近图。 发射意义: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运载火箭: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包装箱是迄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使用的最大包装箱,其先进的减震、温控性能是“天宫一号”顺利运抵发射场的保证。 技术难点:两个航天器必须在高速飞行的状态下,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如失误则有相撞风险。 本段任务过程研制阶段(2008年9月28号—2011年7月23日) 2008年9月28日 中国首次披露“天宫一号”发射计划。 [1] 2009年1月26日 天宫一号模型在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亮相。 天宫一号模型亮相春晚 2009年2月27日 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中首次出现了中国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实体画面,此前天宫一号仅有电脑效果图和模型对外公开。 此时天宫一号初样产品的研制生产已基本完成。 CCTV7中出现的天宫一号画面[2] 2010年8月17日 天宫一号完成总装及综合测试。 [1] 2011年3月3日 全国政协委员、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向新华社记者透露,中国将在2011年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 2011年6月29日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通过出厂评审,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任务实施前最后阶段的测试工作。 2011年7月23日 用于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23日上午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至此,执行天宫一号飞行任务的各大系统参试人员和飞行产品,已集结载人航天发射场。 [3] 发射准备阶段(2011年8月—2011年9月28日) 2011年8月18日 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由于发射天宫一号的运载火箭于发射失利的长征二号丙火箭属同一类型,出于安全考虑,8月底发射天宫一号的原计划被取消,同时停止了相关测试工作。  2011年9月10日 发射场区测试工作重新启动,进展顺利。 [4] 2011年9月20日 天宫一号和运载火箭组合体运载至发射塔架。 [1] 2011年9月25日 包括发射场地及飞行航区在内的全区测控通讯系统进行合练并取得成功。 [5] 2011年9月26日 考虑到27日及28日发射场将出现的大风降温天气,原定于27日至30日之间的发射计划更正为在29或30日择机发射。 同日上午,天宫一号飞行任务进行了火箭推进剂加注前全系统质量评审。 天宫一号具备执行发射任务的条件。 当日下午,发射场组织进行了火箭加注设备、加注软管和信号电缆连接等工作。 2011年9月28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宣布了天宫一号的发射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在窗口前沿发射”。 当日上午进行了第二次全区测控通讯系统合练。 并组织了火箭推进剂加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加注量计算、加注系统信号联调等。 13时起,先后实施了燃烧剂和氧化剂加注。 至18时,约450吨的推进剂全部加注完毕。 [6] 发射当天(2011年9月29日) 2011年9月29日 13时16分,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型火箭进入8小时倒计时发射程序,调度点名,收集8小时准备情况,进入临射前准备。 14时16分,载人航天各系统功能检查,地面设备开机自检。 约18时,火箭系统开始进行全箭状态检查。 发射前半个小时,最后一批工作人员撤离。 [7] 21时16分03秒,搭载着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点火发射。 [8] 21时18分,天宫一号火箭助推器分离(助推器残骸于10时25分在内蒙古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乌兰乌素嘎查的一块空地上找到[9])。 21时19分,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 21时20分,整流罩分离。 21时25分45秒,天宫一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10] 21时28分,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 21时36分,入轨运行。 [11] 21时38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圆满成功。 运行阶段(2011年9月30日—) 2011年9月30日 1时58分,天宫一号飞行至第4圈时,实施了第一次轨道控制,将远地点高度由346公里抬高到355公里。 16时09分,天宫一号飞行至第13圈时,实施了第2次轨道控制,近地点高度由200公里抬升至约362公里,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为后续进入交会对接轨道奠定了基础。 天宫一号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也已启动,转入自主运行状态。 目前运行中 本段名称由来“天宫一号”的名字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故事《大闹天宫》。 此外,“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 因此,起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应该会很好地得到国人的共鸣。 这个飞行器实际上就是空间实验站的雏型。 从“神七”到“神十”,是为了检验航天员太空实验的能力和对接空间实验站的技术成熟度。 此后就是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实现建立太空实验站并进行料理。 届时将会交替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 天宫一号的学名叫“目标飞行器”,因为,其后发射的几艘神舟飞船将与它进行对接,完善航空器交汇对接技术。 用专业人士的话说,“天宫一号”既是一个空间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又是一个简易的空间实验室,中国准备利用这个平台,要进行空间实验室的有关技术试验。 本段组成结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长约10.4米、最大直径3.35米、重量约8.5吨,采用两舱结构,分别是实验舱和资源舱。 实验舱本体分为前锥段、圆柱段和后锥段;密封的前锥段和柱段为航天员短期驻留提供了在轨生活工作空间,可容纳3名航天员生活;后部非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设备;在前锥段前部还装有空间交会对接设备。 资源舱则包括发动机和电源装置等,外部安置太阳翼,用于提供轨道与姿态控制、电力能源供应、热控环控。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将使用折叠式的5片太阳能电池板,这是中国中低轨道航天器最复杂的太阳翼设计。 本段部分资料以无人状态发射的天宫一号,最终将迎来地球上的“访客”。 作为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天宫一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家”里又搭载了些什么东西呢? ●居住人造“地球”环境天宫一号舱内图天宫一号内部采取了考究的颜色设计,地板的颜色呈深赭石色,有“地”的稳重感,舱顶运用了柔和的灰白色,避免了纯白色对视线的刺激,有“天”的轻盈感。 “天”“地”之间的过渡色介于两者之间,不同色块的运用,使舱体成为一个独立有序的小世界。 人类想在太空长期逗留,必须设法制造适宜人类生存的小环境。 除了维持合适的温度、湿度、压力、氧气等常规环境外,“天宫”还对控制微生物和微量有害气体配备了专门的“武器”。 此外,航天员呼吸、排汗产生的水汽也有冷凝水收集装置定时自动收集。 [12] ●服饰睡袋绣有祥云图案 蓝色的航天员睡袋外部绣有祥云图案。 相比神七的睡袋,它的重量明显减轻,材料也是优中选优,具有抗阻燃、防静电、重量轻、松紧可调等特点。 “天宫”还为航天员准备了保暖内衣、保暖裤、运动袜、运动服、短裤等。 这些衣服的设计比较特别,主要是考虑太空工作实验的特殊需求,比如,有的衣服装有电缆口,有的口袋用于放置辐射测量仪等。 由于“天宫”长期是无人低压运行,会造成衣服材料加速老化,研究人员在地面作了大量的低压存储试验,用专业设备拉扯衣物,确保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合格。 ●饮食航天食品种类繁多 部分航天食品已经随天宫一号进入太空,包括蔬菜、肉类、水果和复水汤等,但这些都不能吃,还只是实验品。 真正能吃的航天食品要等航天员随飞船带上天。 实验用的这些航天食品,将来要跟随对接的载人飞船返回地面。 研究人员要观察它们在天上长期运行后会发生哪些变化。 将来跟人打上去的航天食品,种类会非常丰富,也更加符合航天员口味。 ●休闲舱内生活丰富多彩 “航天员在舱内的生活并不单调乏味。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朱毅麟称,“天宫”里为航天员配备了体育锻炼设施和娱乐设施,笔记本电脑里事先存储好航天员感兴趣的影音节目。 天宫一号首次带上了太空锻炼器材,如特殊自行车用于锻炼下肢肌肉;拉力器用于锻炼肩部和背部肌肉;下体负压筒对航天员下半身施加负压,促使血液向下半身流动,改变失重环境中血液朝头部转移的情况。 太空旅客 中国结+种子+会旗 此次,天宫一号除了搭载了“三名太空乘客”:一枚中国结飞上太空、四种濒临灭绝的植物种子和300面国际宇航联合会会旗。 这300面会旗曾于2010年12月通过俄罗斯的联盟“TMA-20”载人飞船送至国际空间站,并由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于今年6月带回地面。 本段技术特点首先,天宫一号要完成交会对接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采取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实现了载人飞船天宫一号[13]把航天员安全地送上天又安全地返回地面,这是第一步的发展战略;第二步要解决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技术;第三步是建造中国的空间站。 在第二步当中,神舟七号已经实现了出舱活动,实现了技术突破,而交会对接就是要解决空间站建造时最关键也是最不可逾越的技术。 未来的空间站建造是多舱段组合在一起的,交会对接技术是最关键的一项技术,也是重要的技术基础。 其次,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我国首次研制发射的低轨道长寿命空间飞行器。 它的特点不同于载人飞船,载人飞船是天地往返运输工具。 天宫一号主要用于一定规模的空间科学试验,同时完成交会对接任务,为航天员提供驻留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可以说,天宫一号也是未来空间实验室的雏形。 再次,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采用了多项的新技术。 这些新技术主要采用在空间技术方面,也是为将来空间站的建造和试验做先期的技术验证。 最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目前我国研制的最大的载人航天器。 在这个最大的载人航天器中,我们做了多项人性化的设计,为航天员提供的工作和生活空间有15立方米,有锻炼和娱乐设施。 航天员可以实现与地面之间可视的电话通信,也可以从事个人娱乐活动。 本段四大任务第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作为交会对接的目标,与飞船配合完成空间的交会对接任务。 第二,实现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完成后的组合体的控制和管理。 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实现空中的交会对接后,两个飞行器合成一个飞行器,要实现能源、信息、热环境、姿态、轨道控制等的整体控制和管理,这项任务由天宫一号承担。 第三,实现航天员的在轨驻留、生活和工作,为航天员提供在组合体内工作生活所需的基本条件。 第四,进行空间技术试验,为未来空间站的建造进行先期的技术验证。 本段发射任务“神七”升空,举国振奋。 在神七实现“太空行走”后,中国的空间站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的消息,中国未来的空间站的名称叫“天宫”。 这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寄托了华人无限憧憬的名字。 根据规划,中国已在2011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 之后,再发射“神舟八号”。 “神八”是一艘无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无人自动对接试验。 2015年前,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号”将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天宫三号”将主要完成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试验、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试验。 我国目前在研制的空间实验室采用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 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 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 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 建设实现空间站的关键技术是“空间交会对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 对接是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体。 实现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交会对接的系统,称为交会对接系统。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很大,因为空间实验室体积都比较大,发射空间实验室的时候是不装人的,人是后来通过航天飞机或者飞船送上去的。 人要进入到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或飞船就必须和空间实验室对接起来。 这个难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间实验室和航天飞机都是高速运行的,时速到达公里以上,在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就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 天宫一号模拟对接效果图[14]空间交会对接控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控制、另一种是自动控制。 用人工控制来完成太空交会对接可以提高交会对接的成功率。 自动控制交会对接可靠性特别高,不需考虑人员的安全和救生问题。 在航天器的交会对接技术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以提高交会对接的灵活性、可靠性和成功率。 目前我国的火箭最大运载能力只有10吨,不仅无法将体积更大、重量更重的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也满足不了空间实验室在运行期间所需大量物资的运输要求。 在后续的发射中,将采用新一代大推力长征5号火箭。 长征5号火箭的运载能力可达25吨,基本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可以满足在低轨道发射空间实验室的需要。 人类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 太空生命科学试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 因此,以神七为起点的空间站建设,将为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舞台。 [15]本段最新进程对接介绍“空间交会对接”,简称“交会对接”,是建立空间站最基本最关键的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然后再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其连为一个整体。 交会对接根据航天员介入的程度和智能控制水平可分为手控、遥控和自主三种方式。 具体的方法一般是先将目标飞行器发射入轨并精确测定其运行轨道,当其飞经待发飞行器发射场上空时,通过择机发射使后者与前者运行在相同的轨道上,并且将距离控制一定范围内,随后再依靠飞行器本身的机动能力让两者逐渐连为一体。 对接过程天宫一号效果图中国在神八、神九、神十任务中,将突破无人与有人飞船对接技术,并建设首个名为“天宫一号”的空间实验室。 这是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七任务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张建启在接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专访时透露的。 “天宫一号”之后,将发射“神八”、“神九”、“神十”与之对接。 关于对接类型,张建启说,“神八”肯定是无人对接,有人对接是“神九”还是“神十”,主要看“神八”交会对接是否顺利,只有3次对接成功,第二步战略目标才能全部达到。 “交会对接”成功无疑是达成战略目标的关键,而这是举世公认的航天技术瓶颈,在国外载人航天活动早期,航天器在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就曾失败。 比如,俄罗斯“进步M3-4”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在对接过程中“相撞”。 对于我国的交会对接技术实力,神舟飞船原总设计师戚发轫说,“神舟”系列飞船从“神舟”八号开始有了许多技术改进,成为一种崭新的天地往返飞行器。 其中,交会对接功能是其最主要的特色,航天员可以根据电视图像操纵飞船,使其紧跟目标飞行器。 航天员选拔针对女性何时能加入中国航天员的队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王兆耀在2008年9月27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暂时没有选拔女航天员的时间表,但相关课题正在研究。 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日前透露,中国新一代航天员的选拔准备工作已完成,预计在神七任务结束后,选拔将正式启动。 新一代航天员仍计划从空军飞行员中挑选,数量不会超过第一批即14人。 空间实验室空间实验室中国在研的空间实验室采用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 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 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 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 建设实现空间站的关键技术是“空间交会对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 对接是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体。 实现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交会对接的系统,称为交会对接系统。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很大,因为空间实验室体积都比较大,发射空间实验室的时候是不装人的,人是后来通过航天飞机或者飞船送上去的。 人要进入到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或飞船就必须和空间实验室对接起来。 这个难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间实验室和航天飞机都是高速运行的,时速到达公里以上,在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就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 完成总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010年8月17日表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个空间交会对接目标——天“天宫一号” 神舟八号将于今年发射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于近日完成总装,全面转入电性能综合测试阶段。 在完成一系列电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测试后,该飞行器将于2011年发射进入预定轨道,之后,发射神舟八号飞船与之交会对接。 这位发言人说,2009年底以来,执行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和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等主要飞行产品陆续完成了初样阶段各项研制、试验工作,全面转入正样研制阶段。 目前,交会对接任务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神舟八号飞船正在进行总装;改进型长征二号F火箭产品已齐套,正在进行分系统综合试验;针对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训练工作全面展开,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包括两名女航天员也参加了训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装载的各项空间科学实验载荷设备陆续按计划交付飞行器总装,有关地面支持系统准备工作全面推进。 按照计划,我国将于2011年先后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实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试验。 [16]完成系统性能实验据3月4日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传来的消息说,“天宫一号”已天宫一号经完成了各系统性能实验,系统间接口匹配和模拟飞行测试各项空间科学实验设备研制进展顺利。 [17]完成了总装工作的天宫一号现在已经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天宫一号”的体积还是比神州飞船要大不少,前半部分则是它的实验舱,航天员跟科学家主要就会集中在前半部分进行实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人员:就是目前的“天宫一号”已经完成了总装工作,它意味着就是我们整个的飞行器,整个系统已经基本上可以运转起来了。 综合测试主要是对“天宫一号”进行加电测试,科研人员将模拟天上各种真实的工作模式进行实验,对“天宫一天宫一号基地号”各个零部件进行最全面、真实的考核,按照计划我国将会在今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州八号”飞船实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汇对接实验。 使用寿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张建启此前接受采访时透露,天宫一号重达8吨,采用了全新设计和许多新技术,使用寿命两年。 他进一步介绍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步走:一是航天员上天;二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实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三是建立永久性空间站。 此次发射就是在完成第二步的后续任务,并为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基础。 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雏形,重8吨,设计使用周期为2年。 本段火箭现状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必须完成大量技术突破,比如,从“神五”首次实现载人太空飞行到“神七”宇航员太空漫步,飞船进行200多项改进。 此次“天宫一号”发射也是如此。 据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对载人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全面进行了检修检测和质量评审,完成的测发指挥监测系统升级改造等就达66项。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为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相关专家对其共进行了近170项技术状态更改。 中国的火箭最大运载能力只有10吨,不仅无法将体积更大、重量更重的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也满足不了空间实验室在运行期间所需大量物资的运输要求。 在后续的发射中,将采用新一代大推力长征5号火箭。 长征5号火箭的运载能力可达25吨,基本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可以满足在低轨道发射空间实验室的需要。 人类载人航天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 本段太空试验实验任务太空生命科学试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 因此,以神七为起点的空间站建设,将为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舞台。 [18]实验条件中国在研的空间实验室采用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 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 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 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 本段发射时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于2011年9月20日宣布,天宫一号将于9月27日至30日在酒泉择机发射(现在的发射时间定位2011年9月29日晚九点十六分发射)。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二F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 [19]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9月1日表示,由于受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影响,任务总指挥部决定,对天宫一号发射计划作相应调整。 该发言人说,此次发射计划调整,主要考虑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与发射失利的长征二号丙火箭属于同一系列,由于失利火箭的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仍在进行,故障原因是否关联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尚不明确。 据悉,目前工程各系统正在对执行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各飞行产品开展全面质量复查,天宫一号具体发射时间将根据失利火箭故障调查结果来决定。 发言人说,按照计划,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将首先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之后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实施无人自动交会对接试验。 天宫一号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实施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突破和掌握交会对接技术提供交会对接目标,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为空间站研制积累经验,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技术试验。 据介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二F运载火箭等飞行产品自6月底陆续进场后,按照飞行任务测试发射流程,相继开展了总装测试等技术区的准备工作,长征二F运载火箭还针对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的火箭故障原因,采取了相应改进措施。 天宫一号在完成推进剂加注后,与运载火箭吊装对接构成一个完整的组合体,20日9时,承载着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驶出载人航天发射场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安全转运至发射塔架。 今后几天,发射场将陆续进行目标飞行器、火箭功能测试和器箭地联合测试等工作,进行最终状态检查和确认后,火箭加注推进剂,择机实施发射。 而执行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各大系统已进入最后准备工作状态,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本段卫星模型2011年下半年我国将发射“天宫一号”卫星,我也非常期待我国能有更多巨大

为什么我劝你上班多叹气
时政长镜头丨乌镇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