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申俊涵 北京报道
2024年11月15日,第14届创新资本年会暨21世纪卓越董事会(成都站)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在中国投资协会创投委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下,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成都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联盟和成都高新文化中心·此地CyPARK协办,本次活动还得到广发基金的特别支持。
在主题为“产融结合助推西部崛起”的对话环节,鼎兴量子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金宇航介绍了鼎兴量子的基本情况,并分享了对成都本地创业投资生态的观察。
据了解,鼎兴量子成立于2013年,投资业务始于2014年。作为一家早期VC投资机构,鼎兴量子主要投资先进制造之“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绿色科技”三大赛道,在各赛道中打造“新材料-核心器件与部件-关键设备-系统平台”交叉赋能的垂直产业投资生态。
金宇航表示,在2014年刚开始做投资时,成都人口只有一千多万,GP没有几家,项目规模也没有那么大。但现在,成都人口有两千多万,经济活力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增长,这也给鼎兴量子带来了更多的投资机会。目前从投资组合的情况来看,电子信息、航天航空和绿色科技赛道的投资金额占比分别为70%、25%和5%。
“目前,二级市场IPO退出的难度增加。并购退出又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其中,并购生态的建立尚需时间。由此,一级市场整体活跃度并没有那么高。这种环境中,更需要投资机构相互之间抱团取暖。”金宇航说。
近几年,成都正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西部科技创新中心,本地的创业投资热度也在不断升温。在创投热度高涨的同时,成都本地项目的估值也在变高。
金宇航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供需关系决定的。由于返投方面的一些要求,假如今年有50亿元的资金需要投资成都当地的项目,明年随着新基金的持续设立,变成有100亿元的资金需要投资在成都。但成都本地可投资的优质项目数量并不可能立马翻倍增长,这造成了项目估值的提高。
对鼎兴量子而言,虽然机构是在成都,但四分之三的项目都在外地。金宇航透露,前段时间,他花了2个月的时间,把鼎兴量子在持的42个项目都跑了一遍。在跟创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他认为,可以把这些项目分成四类,投资人可以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做相应的投后管理。
具体来说,A类项目不需要投入太大的精力去做投后,公司本身就发展得很快,投资人不给企业添乱就行了;B类项目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赋能的,这样可能项目原来是70分的水平,赋能之后能够达到90分的水平;C类项目是那种发展不瘟不火,但是“好死不如赖活着”的项目;D类项目是产生了绝对风险的项目,对投资人来说,面对这种项目可以选择直接离场。
最后,金宇航还谈到鼎兴量子的项目来源情况。他表示,首先,鼎兴量子有自己孵化器,并且计划要设立2亿元的培育基金,这是培育和孵化早期项目的重要载体。第二,团队会跟真正有产业能力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比如山东大学晶体所是国内在晶体材料方面实力很强的科研机构,鼎兴量子跟他们进行紧密合作,并且已经有了3个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第三,团队还会在大厂、大所的供应链中去挖掘优质项目。
谈创新 促转化!这场“创业天府·菁蓉年汇”听创业者说
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承办的“创业天府·菁蓉年汇”活动及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签约仪式于12月1日在成都举行。 活动中,举行了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签约仪式,揭晓了“菁蓉创业之星”、“菁蓉创孵之星”、“菁蓉创投之星”三项大奖。 30家(名)成都双创“明星”走上红毯,接受城市的表彰。 现场吸引了200余名企业代表和创业者代表参加。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陈钢出席活动并致辞。 现场签约汇聚创新人才,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成都市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活动汇集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试平台、投资机构等多方主体,进行了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的签约。 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在共建认知智能实验室、数字人实验室上深化合作,共同探索新技术在政企数字化转型的应用。 四川见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院士专家工作站、XR实验室和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强化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 成都鼎兴量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成都中科卓尔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将通过资本支持中科卓尔的中试工作,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 三项大奖在活动中颁发,包括年度“菁蓉创业之星”、“菁蓉创孵之星”、“菁蓉创投之星”。 获奖者包括四川见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段强等十名企业家、“天府新谷”等十家孵化器载体以及四川发展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等十家投资机构。 活动还邀请了科大讯飞、成都成电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带来主题演讲,分享创业与创孵经验,促进交流与合作。 成都中微达信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曾耿华表示,成都提供了良好的量子科技创业环境。 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肖雪松强调创业应以解决市场问题为导向,平衡企业生存与发展。 易创经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应刚提出,需要系统科技服务体系支持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四川见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段强提到,成都政策引领和创业氛围为创业提供了坚实基础。 成都空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吴浩表示,创业在成都能感受到归属感。 成都成电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涂琴强调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成都鼎兴量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金宇航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