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母亲面对儿子的无理要求,然答应了下来。
可她没想到,自己对儿子的过度溺爱,会让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造成不可挽回的结局……
李慧娟今年三十五岁,一般女人在这个年纪都已经生完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事实上,李慧娟的确有一个爱她的丈夫,但不幸的是,丈夫杨伟由于年轻时经常熬夜工作,把身体熬坏了,这就导致他们到现在都没能要上孩子。
为了能怀上孩子,李慧娟不知道做了多少努力,她给杨伟抓了无数种偏方调养身体,甚至还经常去庙里祈祷,可无论她做多少努力,老天爷都没有眷顾她,并没有帮她完成做母亲的梦想。
渐渐的,生孩子这件事成了李慧娟的心病,每天折磨她的生活,让她焦虑到连觉都睡不着,面容愈发憔悴,身体状况也随着下降。
杨伟见李慧娟可怜模样一阵心疼,心想道:自己的身体还没调理好,妻子别再因为这事生病了。
为了根治李慧娟的心病,也为了杨家有后,杨伟也想了很多办法。相比李慧娟的那些农村偏方以及封建迷信,杨伟采取了科学的方法,他了解到现在有一种叫试管婴儿的方式,可以帮助他这样的家庭。
经过具体的了解和医生的诊断,杨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李慧娟。出人意料的是,李慧娟并没有太高兴,不过这也正常,这些年发生的事情已经完全打击了李慧娟的自信心。
杨伟为了李慧娟相信,便带她去了医院,看了许多成功案例。当李慧娟看见那些曾和她一样愁苦着脸的母亲,一转眼抱着新生儿,满脸笑意的离开医院时,她的心被触动了,忍不住问道:“做试管,真的能让我成为一个母亲吗?”
医生笃定地点了点头:“是的,试管婴儿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不出意外的话,过不了多久,您也会成为一个母亲。”
李慧娟听了医生的话,决定跟杨伟一起做试管婴儿。
皇天不负有心人,试管婴儿做得很成功,李慧娟和杨伟终于如愿以偿地拥有了自己的孩子。
为了纪念儿子的诞生,杨伟给他取名为:杨初生,寓意着孩子能像初生的太阳那样健康、阳光。
杨初生出生之后,李慧娟像变了个人一样,曾经的焦虑、痛苦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脸上永远都挂着笑容。
李慧娟甚知杨初生的来之不易,把他看成了自己生命的全部,在他还小的时候,就经常对他说:“我会让你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无论你想要什么,妈妈都会给你。”
一旁的杨伟听到这话却说:“你这样溺爱孩子可是不行的,会出大问题的。”
李慧娟则不以为意,回答道:“无论出什么问题,我都会替他承担。”
谁也不会想到,杨伟竟然一语成谶,杨初生在母亲过度的溺爱之下,成长为了一个无法无天的巨婴,最终犯下无可挽回的罪行。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一般,转眼间杨初生上了高中。
杨初生在学校里是一个名声很差的学生,逃课、上网、与老师顶撞这些事情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老师为了能让杨初生走上正途,不止一次找到李慧娟进行沟通。李慧娟一如既往地听不进去任何人的建议,对老师的话可谓是充耳不闻。
在她看来,杨初生做的这些事并没有任何不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逃课、上网她可以理解,跟老师吵架也可能是因为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对,毕竟他可从来没跟自己吵过架。
因此李慧娟不仅不对杨初生进行教育和处罚,反而还认为一切都是老师的错,她偏向自己的孩子不久没事了吗?
正是这样的溺爱,成为杨初生走向极端的导火索。
这天,杨初生又整了一个新的幺蛾子出来,让李慧娟被叫到了学校。
李慧娟到办公室门口的时候,心里还在想:这个班主任事情太多了,三天两头就找她儿子和她的麻烦,以后一定要给儿子换个班级。
李慧娟满脸不耐烦地进了办公室,一进去看到杨初生的脸上挂着伤,左边脸上是一个鲜红的巴掌印,右边脸上则被指甲戳破了皮。
“天哪,宝贝儿子,你这是怎么了?谁欺负你了?你跟妈妈说,妈妈帮你做主。”李慧娟只心疼心疼杨初生,压根没有注意到一旁还有一个满脸怒气的男人,以及正在擦眼泪的高中女生。
“老师,这是怎么回事?谁把我儿子打成这样的?我要报警,我要让他坐牢。”李慧娟说着就拿出了手机。
“好,那你报警,我看看警察来了抓谁!”一旁的男人怒吼道。
这时,李慧娟才注意到他们,老师立马解释:“初生妈妈,这位是雅婷爸爸,你们之间应该先谈谈,先不要报警。”
“谈什么谈?她不是要报警吗?老师,我看你也没调解的必要了,看到这孩子的母亲,我就知道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下三滥的事情,这样的女人能教育出来什么好东西?”雅婷父亲完全不给李慧娟面子。
李慧娟也来了火气:“你在说什么东西?我儿子怎么了?轮得到你来骂?”
“怎么了?老师,你好好给她讲讲,她儿子做了什么!”雅婷父亲厉声道。
老师面露难色不知道怎么开口,杨初生则在旁边嘀咕了一句:“不就是跟她玩了下游戏吗?有必要吗?还把我打成这样。”
“游戏?我看你是完全不知悔改,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竟然你妈这么惯着你!那我来帮着教育你,否则不知道你还要祸害多少女孩!”雅婷父亲一听杨初生的话,立马就撸袖子准备揍他。
“喂喂喂,你干什么?你还想当着我的面打我儿子?”李慧娟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她儿子,急忙拉住雅婷父亲的胳膊。
现场瞬间混乱起来,好在这时又来了一个人,才让场面平静下来。
来的人是杨伟,因为今天发生的事很大,老师不敢马虎,把杨初生的父母全都叫了过来。
“老师,孩子怎么了?怎么把我也叫来了?”
杨伟虽然看到了儿子脸上的伤,但没有立马偏向他,而是先搞清楚事情原因。
老师见人齐了,犹豫片刻还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
杨伟听完瞬间理解儿子被打,说实话,他还能站在这里,都是对面女孩的父亲素质太高。
谁能想到,杨初生居然敢强行把女同学堵在学校仓库,若不是保安及时巡逻,还不知道会酿成什么不可挽回的后果。
杨伟听完,怒火中烧,转头就扇了杨初生一巴掌,然后给雅婷和他父亲道歉,并保证以后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事,他这就把杨初生带回家好好教育。
雅婷父亲是一个讲道理的人,他见此也冷静下来,临走前还叮嘱杨伟适当教育,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千万别把孩子打坏了。
回家路上,杨伟一边走一边踹杨初生,这可把李慧娟心疼坏了,她虽然知道儿子有错,但也错不至此,说两句就行了,不用动手打他。
“你别打了,儿子好不容易长这么大,你把他打坏了怎么办?”李慧娟满眼心疼地护着杨初生。
杨伟看着李慧娟觉得十分陌生,他甚至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但他知道,如果妻子再这样下去,儿子这辈子就完了。
可无论杨伟说什么,李慧娟都听不进去,回到家压根没有教育杨初生,她关心的只有儿子身上的伤。
还没等她询问,杨初生先开口提出了一个要求……
什么是母亲节?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令人震惊的故事,其中一个就是妈妈沦为儿子的生日礼物。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母亲为了给儿子过一个难忘的生日,决定将自己当作礼物送给他。
这个家庭的生活非常艰难,父亲因病早逝,母亲独自承担起了抚养儿子的重任。 尽管生活拮据,但母亲从未放弃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育。 然而,随着儿子渐渐长大,他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每当生日来临,他总是向母亲索要昂贵的礼物,而母亲为了满足他的愿望,不得不四处借钱。
终于有一天,儿子提出了一个过分的要求:他希望母亲能成为他的生日礼物。 母亲在犹豫了很久之后,最终决定答应他的要求。 她认为,这是她作为母亲能为儿子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她对儿子深深的爱。
生日当天,母亲精心打扮自己,戴上了儿子送给她的项链和耳环。 她站在家门口,等待着儿子的到来。 当儿子看到母亲时,他被她的美丽所吸引,心中充满了喜悦。 然而,当他得知母亲将成为他的生日礼物时,他却感到一阵愧疚。 他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都在索取母亲的付出,却从未真正关心过她的感受。
请概括文章纵容的母爱的内容。
1. 文章开篇描述了一位母亲对她儿子的过度溺爱,无论儿子提出什么要求,母亲都会尽力满足。 2. 母亲过分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导致他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3. 儿子在学校的错误行为,母亲并未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而是无条件偏袒。 4. 儿子在与同学发生冲突时,母亲不是教育他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而是直接去找对方家长理论,甚至要求学校给予特殊待遇。 5. 母亲的处理方式使儿子认为无论自己做了什么,母亲都会为他摆平一切,导致他过分依赖母亲。 6. 儿子长大后,由于无法适应社会的竞争和压力,甚至无法独立生活,这种过度溺爱对他的成长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 7. 母亲应该认识到过度溺爱的危害,学会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独立和自主。
汉文帝母子间的亲情,既成就了一段历史,也给后人留下有益启示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年,其中前180-前157年在位),被认为是中国古代 历史 上最孝顺的帝王。 正因为如此,他成为古代“二十四孝”人物中唯一的一位帝王,是其中那位“亲尝汤药”的孝子。 本文试图从亲情这个角度,介绍和分析刘恒比较特殊的成长经历,跟他后来奉行政策的关联度,进而说明生活经历和环境,对人的性格形成和价值取向,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丈夫和父亲的寡情薄义,反而成了这对母子的“保护伞”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一共生育了八个儿子。 如果要说当初最不显眼的是哪一位,那应该就是本故事的主人公刘恒。 刘恒之所以被边缘化,主要是由于他母亲薄氏出身低微,且没有得到刘邦的宠幸。
有关薄氏、刘恒母子早年的生活情况,综合不多的相关史料,可以勾勒出下面的基本轮廓:
薄氏, 历史 上没有留下她的名字。 进入汉宫后,后世称她为“薄姬”;儿子刘恒当上皇帝后,她就成了“薄太后”。
她的父亲是吴国人,秦朝时跟原魏王的宗室女魏媪私通,生下一女,这个女孩就是薄氏。 因此,她是一个私生女。 秦朝灭亡后,原魏国宗室魏豹自立为王。 薄氏的生父死得很早,拖着一儿一女的魏媪不知是为生计所迫,还是存有故国情愫,把女儿送给了魏豹做姬妾。 这个魏国很快就灭亡了,作为战利品,薄氏沦落汉宫,成了一名织布的奴婢。
有一天,刘邦偶尔来到织室闲逛,发现薄氏有几分姿色,便将她带回了后宫。 可是入宫一年多,她再也没有见到过刘邦。 她年轻时有两个要好的姐妹,她们三人曾经相约“先贵无相忘”。 此时,另外那两位姑娘已经得到了刘邦的垂爱。 一天她们在宫内闲聊,忆及当年跟薄氏的约定,刚好被刘邦听见了。 刘邦当时不知出于何种思虑,令人将薄氏召来,并留宿宫中。 也就这么一次很偶然的机遇,薄氏居然有了身孕,为刘邦生下了儿子刘恒。
现在应当将她改称薄姬了。 史载,刘恒在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被立为代王(都中都,即今山西平遥),他带着母亲薄姬、舅舅薄昭和王妃窦姬等一起前往封国。
在刘恒赴代国的次年,刘邦驾崩。 他跟吕后所生儿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前210-前188,前194-前188在位)。 刘恒母子似乎没有获准回长安奔丧,因为史书上面作有这样的记载: “(刘恒)不知父所在,祭于代东门外”。
刘邦死后,皇太后吕雉开始一个接一个地“修理”他生前喜爱的女人,以及她们所生的儿子。 最受刘邦宠幸的戚夫人和刘如意母子首当其冲,死得很惨:吕雉令人将戚夫人的手脚剁去,挖掉双眼,毁坏她的耳朵和嗓子,然后扔进厕所内。
在这场对刘氏宗室的血腥清洗中,薄姬和刘恒母子倒是安然无恙。 原因很简单,他们还进不了吕雉的“法眼”,成了漏网之鱼。
否极泰来,最落魄的代王成了大臣们心目中的“香饽饽”
刘邦在世时,一度还萌生出让刘如意做自己接班人的念头。 刘如意在高祖七年(前200年)曾被封为代王,二年后又改封为赵王,算是刘恒的前任。 赵国地处中原,人多地广,是代国所无法比拟的。
高后七年(前181年) ,同样的布局又落到了刘恒的头上,吕雉让他去做赵王。 这种安排只是一种巧合,还是吕雉准备“修理”刘恒母子的前奏?现在很难说清楚。 不过刘恒在接到这道诏令后,并未离开代国,而是上疏一面表达谢意,一面提出自己“愿守代边”的请求。 吕雉满足了他的这个请求。
刘恒宁愿留在偏远的代国,个中原因史无明载,只能作一些推测。 无论如何,这件事反映出了他当时的心态,那就是尽量跟吕雉掌控的朝廷,保留足够的“安全间距”,他要以此表明:自己绝无非分之念。 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最稳当的处置方法。
公元前180年,临朝称制的吕雉死去。 陈平、周勃等文武大臣联合刘姓诸王,一举将诸吕剪灭。 此时,一项重大的任务摆在他们面前,就是要在刘氏诸王中挑选一个人出来做皇帝。
这件事原本很棘手,但办起来却比较顺利。 尽管一开始也存在意见分歧,但大臣们还是很快便统一了思想认识——代王刘恒是后继君的最佳人选。 一直有些灰头灰脑的代王刘恒,何以突然得到大臣们的垂青呢?根据史书记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汉惠帝刘盈其实并未生 育儿 子。 那几个挂在他名下的男孩子,均系吕雉杀其生母而养于后宫的。 如今既然灭了吕氏,他们就一个都不能用。 这是参与拥立大臣的一致共识。
二是必须从刘氏诸王中挑选,看谁最贤能。 一开始有人主张立刘邦庶长子刘肥的嫡子,他是刘邦的嫡长孙。 但多数人持反对态度,他们并非针对刘邦嫡长孙本人,而是将矛头指向他的母族,认为那一家子是跟吕氏差不多的恶人。 又有人主张立淮南王,因其年纪太小,加上母族的名声也不大好,同样遭到了否决。
三是选皇帝,还得同时选一位好母亲,二者缺一不可。 因为此前一个吕雉,将大汉折腾得实在够呛。 正所谓:一旦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大家最后一致认为,在高祖现存的儿子中,代王刘恒年纪居长,仁孝宽厚;他的母亲薄氏,一向恭谨贤良。 比来比去,他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刘恒登基做皇帝,后来被史家称为“迎立”,也就是说,他是被文武大臣推上这个位置的。 据史载,在代国的刘恒母子接到消息时,一开始还将信将疑。 有人甚至认为,对朝中大臣不可轻信,建议刘恒装病,静观局势的发展变化。 他们母子则宁信天、不信人,让人卜了一卦。 后来又将薄昭派往长安打前站,核实无讹后才放心地动身出发。
人不可忘本,以仁孝治天下成为汉文帝的必然选择
综合上述,刘恒最终之所以脱颖而出,一是他本人仁孝宽厚,二靠他母亲的恭谨贤良。 对此,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明白。
古人云:不爱其亲,何以爱人。 刘恒的仁孝,首先体现在家庭生活中。 这里不妨将“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下。 薄太后曾经生过一场大病,而且一病就是三年。 在这三年中,刘恒不仅每天都来看望母亲,而且经常衣不解带地整夜守候在母亲的身旁。 熬制的汤药,他都要自己亲口尝过后,才放心地让母亲服用。 对于这件事发生的时间,现在不少文章说是刘恒做皇帝之后,但从有关 历史 记载来看,应当是他做代王期间发生的事情。
世人大多不乐意吃苦和吃亏,但薄太后和汉文帝这对母子,却因此而享福。 只做过一夜人妇的薄太后,在夫君刘邦那里没有得到什么关爱,却生养了一个好儿子,教育出了一位好皇帝。 而汉文帝既然起家于仁孝,做了皇帝后,理所当然要发挥自己优势和长项,于是他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仁孝治天下。
这对母子因为吃了苦、吃过亏,所以很清楚当时黎民百姓的苦难和需求。 汉文帝在位期间,崇尚黄老之术,偃武修文,轻徭薄赋,废除肉刑,力行节俭,终于为汉朝赢来了“文景之治”。 有关他所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前面「廉俭篇」王莽末年唯有霸陵未被盗,只因汉文帝生前叮嘱薄葬一文中,已经作有介绍。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该文。
需要说明:汉文帝刘恒将仁孝治天下,作为自己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并不只是完全出于个人的考虑,同时也在顺应当时的 社会 背景和需求,具有 历史 的必然性。
在刘恒即位前,西汉王朝先是动用武力将异姓诸王铲除,接着又以准军事政变的方式结束吕氏之乱,政局一直并未真正稳定。 到刘恒即位时,才迎来了政权的完全巩固和走向富国强兵的 历史 新时期。 汉文帝顺应了 历史 发展的要求。
“顶妻背母”,汉文帝以这种特殊安排为自己的孝道划上句号
公元前157年(文帝后元七年),汉文帝先于母亲薄太后离开人世。 临终前,他对自己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孝”,深以为憾。 作为一种弥补,他要求将自己的陵墓,依照“顶妻背母”的制式来安排,又反复叮嘱窦皇后和儿女们一定要代他对薄太后尽孝。
两年后,太皇太后去世,窦太后谨遵丈夫的嘱咐,将婆母安葬在文帝霸陵的南方,让长眠地下的刘恒,仿佛在背负着自己的娘亲。
汉文帝霸陵位于白鹿原西北隅,后来窦皇后也安葬于此,三座陵墓绵延毗连,浑然一体。 薄太后的陵墓在文帝霸陵之南,所以又被称为“南陵”。 窦皇后的陵墓在霸陵东南,虽然跟霸陵不在同一个陵园,但这样相邻的两座陵园,仍具有“同茔”的性质,即所谓“同茔不同穴”。
窦皇后跟汉文帝的结合,也颇具戏剧性。 史载她选自良家,原本安排在吕后身边做宫女。 吕后当时有一个做法,就是诸王前往自己的封地时,她都要赠送五名宫女,窦姬被名列其中。 因为娘家距离赵国近,窦姬便请求到赵国去,主管此事的宦官答应了她。 可是他们在具体办事时又忘记了,结果窦姬被分配到代国。 愿望未能得到满足的窦姬,只好哭哭啼啼地跟着刘恒上路。 到了代国,跟刘恒父母当初相遇有些类似,窦姬虽为一名普通的宫女,却跟刘恒生下了儿子刘启(即汉景帝)。
在现今的影视作品中,汉文帝喜爱的慎夫人成了绝对的主角,风头完全盖住了窦皇后。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都欢喜和擅长放大“花边”。
还原 历史 的真实面貌,在汉文帝死后,窦皇后所起的作用,丝毫不亚于她的婆母薄太后。 首先,不管汉文帝后来有过多少女人,她的皇后地位从未动摇。 然后,她跟夫君和婆母一样,十分尊崇黄老之术,三人堪称“三位一体”。 最重要的是,她直至孙儿汉武帝刘彻建元六年(前135年)才去世,在儿子景帝在位十六年和孙儿武帝在位的最初十二年中,她都在发挥重要的影响,说她也是“文景之治”的一位重要参与者,并不过分。
读完这个故事,相信大多数读者会支持这样一个观点:汉文帝刘恒与母亲、妻子之间的人生际遇以及亲情,对他做皇帝临民理政应该是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非常积极的。 无独有偶,后来西汉时期还出了一位养育于民间的皇帝,就是汉宣帝刘询,他在 历史 上也得到了比较好的评价。 个人认为,跟他的特殊经历也是有关系的。
人性是相通的,汉文帝母子间的亲情,也给了我们后人有益的启示。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一些曲折,对于他的 健康 成长,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情。
现在有一些人对“苦难是财富”这句古训颇为不屑,作出偏激的解读。 如今是和平年代,苦难的内容并非是传统意义的吃苦受难,而是说人生中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一旦遇到挫折,需要积极地去面对和化解。 对于自然环境的污染,现在人们都有切肤之痛和足够认识,同样的道理, 社会 环境的净化,对人类提高生存和生活的质量,也十分重要。 尤其是作为 社会 ”细胞“的家庭,在这个方面是完全可以有更多更好的作为的,这对我们下一代的 健康 茁壮成长,不仅有益无害,而且可以说受益终生。
薄太后和汉文帝母贤子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最大受益者的刘氏子孙,后来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派人告祠高庙时,就念念不忘“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他认为不能让薄太后这个老实人死了还吃亏,便为她上了“高皇后”的尊号,并把她的灵位迎入高庙奉祀,而将寡德少仁的吕后从高庙中请了出来。
【说明:本文系系列文章「读通鉴讲故事」“亲情篇”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