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西问丨短评:从古典汲取智慧 向未来携手同行)
中新社记者 安英昭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7日在北京开幕。大会以“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为主题,道出了古典学的文明意蕴和时代价值。
2024年11月7日,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正式开幕。张祥毅 摄
从历史维度看,古典学源于实践智慧,旨在滋养心性,并非“象牙塔之学”。
一般认为,“古典学”一词源于拉丁文“classis”(等级、划分),现代英文语境下表述为Classics或Classical Studies,专指古希腊罗马经典文本研究。中国的古典学研究尽管概念范围尚存争议,但基本围绕研究和阐发古代文明经典展开。
无论东西方,古典学的源头都是古代先贤从实践中形成的智慧,最终也都导向培养人的德性并用之指导实践。中国先秦时期,“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主张,学习不只是为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成为更好的人。孔子倡导的“天下之达德”与柏拉图主张的“四大美德”,也都不约而同地重视勇敢、智慧、正义等人类共同价值。
今天,中国和希腊作为古老文明的代表,联合举办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既有助于在公众面前揭开古典学的“神秘面纱”,也有助于各国古典学者走出“象牙塔”,学以致用,更广泛地发挥古典学的实践价值。
2024年11月6日,北京,参加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专家学者走进中国考古博物馆参观。张祥毅 摄
从现实维度看,古典学强调古为今用,重在返本开新,亦非“复古派之学”。
古典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经典,但开展古典学研究绝非为复古,而是汲取先贤智慧解决现实问题。在西方,君士坦丁堡发现的古希腊罗马手稿,直接推动了14世纪至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在中国,孔子入周问礼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整理六经,开创儒家思想。
今日中国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亦是古为今用、济古维来传统的当代呈现。在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指引下,本届大会突出古典文明的现代价值,使中国古典学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令未来文化强国的图景更具古典文明的学理支撑。
2024年11月6日,北京,专家学者在中国考古博物馆体验编钟。张祥毅 摄
从未来维度看,古典学助推文明互鉴,贵在中外比较,更非“排他性之学”。
晚近几十年来,古典学界日益看重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古老文明的经典研究,亚述学、赫梯学等非西方文明的古典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加之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及人们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反思,如今的古典学已不仅限于古希腊罗马,“世界古典学”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为一门涵盖范围更宏阔、研究和阐发各古代文明经典的学问。
作为学科,古典学的跨学科发展趋势也愈发明显,近年来从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等领域切入的考古学研究亦开出硕果。本届大会还汇聚了来自五大洲的400余位中外嘉宾,包括研究政治学、信息学、自然科学及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学者。多元文化背景与专业视角下,他们将如何讨论世界古典学的发展方向,值得期待。
20世纪希腊著名文学家尼可斯·卡赞扎基斯有句名言,中国古典学大家罗念生将其翻译为:“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在人类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新问题与挑战的今天,中希联袂呈现这场思想盛宴更显难能可贵。是时候回到文明的开端汲取智慧,面向人类的未来携手同行。(完)
当一个设计师要具备哪些东西?
成功的设计师应具备以下几点:A、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 B、发明创造的能力 C、对作品的美学鉴定能力 D、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 E、具备全面的专业智能现代设计师必须是具有宽广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知识渊博、敏腊答感并能解决问题的人,应考虑社会反映、社会效果,力求设计作品对社会有益,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应概括当代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真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起码你应当明白,优秀的设计师有他们“自己”的手法、清晰的形象、合乎逻辑的观点。 2、设计师一定要自信,坚信自己的个人信仰、经验、眼光、品味。 不盲从、不孤芳自赏、不骄、不浮。 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对,不为个性而个性,不为设计而设计。 作为一名设计师,必须有独特的素质和高超的设计技能,即无论多么复杂的设计课题,都能通过认真总结经验,用心思考,反复推敲,汲取消化同类型的优秀设计精华,实现新的创造。 好奇心-----激发设计师的创作欲望;感性-----促使设计师关心周围世界,对美学形态及周围文化环境的意义怀有浓厚的兴趣。 设计师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是设计创造的基础。 3、设计水平的提高必须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进行,设计师的广泛涉猎和专注是相互矛盾又统一的,前者是灵感和表现方式的源泉,后者是工作的态度。 好的设计并不只是图形的创作,他是中和了许多智力劳动的结果,涉猎不同的领域,担当不同的角色,可以让我们保持开阔的视野,可以让我们的设计带有更多的信息。 在设计中最关键的是意念,好的意念需要学养和时间去孵化。 设计还需要开阔的视野,使信息有广阔的来源,触类旁通是学习设计的重要特点之一,艺术之间本质上是共通的,文化与智慧的不断轮清慧补给是成为设计界长青树的法宝。 4、有个性的设计可能是来自扎跟于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富有民族文化本色的设计思想,民族正此性和独创性及个性同样是具有价值的,地域特点也是设计师的知识背景之一。 未来的设计师不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每个民族的标志更多的体现在民族精神层面,民族和传统也将成为一种图式或者设计元素,作为设计师有必要认真看待民族传统和文化。 5、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始于设计师的创造性设计思维。 设计师应该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思维方法上养成创新的习惯,并将其贯彻到设计实践中,在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时,有一种坚韧的独创精神和热情的想象力。 这一点必须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中积极探索,才能使设计师真正具有构想的灵感和发明创造的能力,使其设计永远具有生命力。 6、设计师要想把自己的创意表达出来,需要具备全面的专业能力,这些专业设计能力能够帮助设计构想的表达。 如果没有扎实的绘画造型的基本功,就无法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意图,也无法使设计构想付诸实现。 设计师的专业能力能够实现设计观念,完成设计过程的操作。 7、作为设计师,应该有很强的鉴赏能力。 这种鉴赏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要依靠平时多方面的艺术修养的积累和设计专业知识的积累,特别需要经常有意识地留心观察身边各种成功或失败的设计,并其中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 美学与现代设计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更广泛的边缘学科知识能使设计师拥有更加丰厚的美学修养。 8、作为一个设计师,他总是多看、多问、多思考,喜欢追根究底、探求事物的内在奥秘。 他往往能通过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溯本求源,运用某一事物的基本原理而演绎成为意义深远、具有创造性的定理或引发出新的概念,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作为一个设计师,无论遇到多么复杂棘手的设计课题,都要通过认真总结经验、用心思考、反复推敲,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设计专业人才应该拥有敬业精神。 作为一种职业,设计师的职业道德的高低和设计师自身人格的完善有很大的关系。 决定一个设计师设计水平的就是其人格的完善程度。 程度越高其理解能力、把握权衡能力、辨别能力、协调能力、处事能力……将越强。 所以,设计师必须注重个人的修行。 9、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随时关注市场上的需求及其变化,并要有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预测的能力。 这种预测能力所根据的许多因素,是通过周详严谨的市场调查而来的。 但它不仅仅是通过单纯的数字统计得来,而是要在掌握市场心理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析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心理,如不同消费者群体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生活习惯、金钱收入及居住环境等等因素,从而设计出形态各异、形式丰富的产品,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群的购买心理,使之乐于接受。 人品与性格: 1、积极地人生态度设计师比谁都应该具有积的人生态度,坦然地面对成就及挫折与失败。 因挫折而消沉的人很难获得成功,视失败为宝贵经验积极总结,愈挫愈勇地向成功目标挑战的品质才是一个优秀设计师应具备的。 2、持久力 对于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客户多次反复拜访也是达成目标的手段之一。 我们能在每次拜访中不断获得客户的真实需求,然后有针对性的接待再访,一定能减轻对方的排斥心理,有耐心的接待三四次,或许客户已在盘算与你合作了。 因此,为了避免功败垂成培养持久力是非常重要的。 3、智力智力,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智力是我们对客户的疑问做出迅速反映的基础,也是我们采取巧妙、恰当的应对方法的基础。 4、圆滑的态度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止是辩论家,而且是一位推心置腹的探求出客户的需要,并加以恰当应对的高手。 在与客户交谈中,我们是希望对方了解我们的观点,告诉客户我们了解他的需求,并能够给予满足。 并不是希望客户赞同我们的观点,最后不予我们合作。 所以圆滑的态度是必须的,我们提倡绝不是没有什么原则的一味顺从客户并与客户较真,而是基于对客户了解,尊重的基础上顾全大局的处事办法。 基础是尊重,真实而非虚伪的。 5、可信性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下,设计师常常面临客户左右徘徊的两可局面。 对客户而言,若要其接受一家新的公司或是该公司市场知名度,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够从各个方面配合并发挥专长。 最重要的就是让客户乐于接受一个设计师是对他的信任,要求设计师必须要有令客户信任的行动,双方之间不仅只是暂时的交易关系。 这样才能使客户乐于为你做广告,带来更多的回头客源。 6、善解人意口若悬河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设计师,因为这样的人往往沉醉于自己的辩才与思想中,而忽略了客户的真实需求,优秀的设计师不断探询的需求,以细腻的感受力和同情心,判断客户的真实需求并加以满足最终成交。 7、想象力优秀的设计师还应具备描述公司前景的能力,富于想象力的陈述,不仅能消除客户的排斥心理,还能给自己带来满足感和自信心,增强说服力促进交易的成功。 总结:作为21世纪的高素质设计人员,除了应当具备以上的素质、能力和修养以外,还应具有社会责任感。 设计人员是社会工,他的设计首要考虑的不是自我,而是社会。 这点体现在设计中,既要安全、美观,又要对人类的生态环境负责,通过设计活动为社会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 设计人员要有非常明晰的经济头脑,对设计的发展方向有大致的判断。 从宏观上讲,应该对国内的经济形式有了解,对世界的经济局势也要留意观察;从微观而言,对设计的物品的成本价格、销售前景要清楚掌握。 设计发展是经济发达后的产物,埋头于设计而不熟悉经济发展状况是肯定不会有前途的。 设计师必须具有超过一般人的创造力,善于利用一切现有技术条件,设计出丰富有特色的作品,这也是设计师基本素质培养的最终目标。
从艺术家身上汲取当代艺术智慧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编著了国际著名策展人、艺术批评家、蛇形画廊艺术总监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与当代艺术大师的十九篇对话,包括对15位艺术家、4位建筑师的访谈录。 用了两个月的时间(8.11-10.5)来阅读这本书,断断续续。 开始读得仔细,一边读一边写感悟。 预计自己写得差不多了,在九月中旬还有三分一进度的时候竟然停下来,因为我被别的文字吸引开了,因而断开了有两周吧。 正好利用这个国庆长假掩卷。 这本书不是我买的,当代艺术也不是我感兴趣的领域,可是来到我的身边,又被爱艺术的新新人类推荐,说是网评不错,好在有建筑题材,所以看看无妨。 而我竟然是抢先阅读了,比购书人更早领略其中的妙韵。 现代艺术,一直以来无感的艺术领域。 对着抽象的绘画、装置、行为艺术、实验性体验,往往因看不懂而放弃。 各种展览,往往对现代艺术部分跳过,而把更多时间放在容易找到出处及信息的古典艺术和近代艺术。 看了这本书,领悟到这些艺术家(包括画家和建筑师),在逐渐摆脱、减弱宗教信仰和偶像崇拜的现代社会,把注意力从古典艺术中移开,更深扰灶入地思考新技术(了解实质,探索应用,回归本源)、环境(更多地融入,对与自然/世界/他人/自我关系的探讨,寻求各种可能)、人类(群体性行为、个体差异、精神型李闭分析),而创作出不同凡响的现代艺术作品。 他们的成就,已经逐步发展到从实验性工作室和展览,从制作模型,进一步拓展到城市规划和典型建筑(公共雕塑、公共区域等),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丰富世人体验世界的方式。 他们从时间和空间中寻求可能,在对比、交错和扩展中。 往过去回溯,往未来想象,立足于当下;往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反方向地找,在地区、气候、文化、人类危机中汲取灵感。 现代艺术是什么?透过这本书,我感觉到的,一是艺术家们以绘画、装置、数字展示等手段来创作或暗示,展现当代人类行为背后的象征意义,对自我价值、人际关系的隐喻,挖掘社会性、孤独感、归属与抗拒…这些难以用语言解释清楚的哲学内涵…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在干些什么,我们还是我们吗?…不变的主题,崭新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步伐,这些主题不断演化不同的内容。 二是现代艺术作品也不再局限于巨象的绘画、雕塑、装置。 留白——诱发观者脑海漫游,互动——激发观者参与作品……正在成为新的趋势。 现代艺术不是静态的,不仅仅远观,还能进入、生长和变异。 就好像自媒体一样,每一个人都可以“自艺术”,并自我欣赏和陶醉。 “我”在艺术里,也在艺术外。 艺术的空间性和时间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彰显。 三是现代艺术也不再局限于单独的呈现,现代艺术品在诞生的时候是一种物品,体现艺术家一种思想;在展出的时候,在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变异中,会使原有思想更丰富,引发不同观者的共鸣或者遐想,更有可能增加另一些思想。 现代展览汲取多种手段,通过建筑(博物馆)、布局(策展)、呈现方式(技术手段),让现代艺术品焕发前所未有的时代特征。 甚至有些展览,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作品,因展览而生,撤展而去。 十几名现代艺术家或建筑师,其中好几位是兼而有之的双料,奥布里斯特与他们的对话越看越起劲,在每一篇里,必定有某些内容让我产生激动兴奋的感觉,不确定都是共鸣,有启发,有遐想,各种各样的想法: 他们喜欢颠覆传统(例如不待见常规的美术馆展示模式),他们喜欢涂鸦及出丑(例如吉尔伯特与乔治双人组,展品《脏话图片》、《裸体大便图片》)。 他们反抗战争。 他们的艺术作品取材于炸弹和飞机,取材于血淋淋的头颅。 他们反抗性别歧视。 他们的艺术作品取材于女性身体,取材于哲学家们对女性的恶毒评判语言。 他们用拼贴作为最直接的艺术展现手段。 他们用空间造就时间错觉,用时间制作空间错觉,用图片输出文化错觉,让观者通过直观的视错觉来了解我们观看事物的方式。 他们借由艺术,创造真实或虚幻,把疯狂的想法透过艺术创造卜裂来实现。 艺术家的梦,不再由潜意识催生,而是直接在意识中创造。 他们把艺术融入现代感更强的思考当中,思考环保,思考公众,思考“少即是多”,思考毁灭与创造,思考文明的延续。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的,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1968年生于瑞士苏黎世,现为伦敦蛇形画廊联合总监,是活跃于当代艺术界的著名策展人和批评家。 奥布里斯特迄今曾参与策划和发起了150多个展览与项目,编撰有70多本学术著作。 奥布里斯特受到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的著作《名人传》(The Lives of the Artists)的启发(在这本书里,瓦萨里将他同时代的艺术家和建筑师视作历史人物进行记录),奥布里斯特由此产生灵感,也把自己与艺术家们不断的谈话记录下来,当遇到抗拒时转而采用邮件方式提问,艺术家们会回复图像或画作来回复。 在这些对话的初期,奥布里斯特不仅要问艺术家在既定框架内能做什么,还要问他们想做什么。 通过聆听这些尚未完成的新项目,奥布里斯特获取最重要的信息,以能帮助他们实现这些想法。 奥布里斯特把这些谈话视为一个人所需要的“知识花园”,一个可供研究学习的花园,以给自己提供新的想法。 通过这些对话,奥布里斯特迫切希望消除学科之间的藩篱,很多领域貌似迥异,但其间的联系最能激发灵感的:“跨越对知识共享的畏惧,即是本书的主旨所在。 ” 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之前对当代艺术不感兴趣,是的,当你只把目光停留在一幅幅古典油画上,只关注自然风光和旖旎色彩,就不会留意到人类对自身内在、对时间空间的渴求。 当代艺术与建筑相结合,打造公共空间,创造了人与人的新型连接、人与自然的新型连接,超脱了传统的美术馆、博物馆和艺术中心,融入更丰富的全球语境,是多学科渗透的领域和成果。 城市建设也更如此,保持历史渊源,持续展现文化民族特色,突出不同地域人民的主体化,很需要现代艺术的介入和重构。 PS:这本书有个很大的遗憾,就是书中所讲述大量的画作、雕塑及建筑,都没有相应的图片。 通过度娘,也能搜索到一些相关信息和图片。 但你知道,光从文字来想象就够无力了,即便是图片,也只有局限和单一的平面效果。 真的,只有实地观摩,置身于其中,才能被震撼到。 还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与中国艺术家的对话。 这本书的封底,印着这样的话: 谈话一旦开始, 就没有终点,亦不会停歇。 就像当代艺术,一旦开启,就只能向前。 “当代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映像,发生在世界上的所有事,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影子。 ” 透过当代艺术家之眼,洞察我们所处的时代。 与十九位艺术家的对话,究竟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一个个看过来,我满脑子都是他们的努力呈现,呈现一个个全新的话语世界。 我想重温一下,努力用一两句话把他们的特性和思想总结下来,最后不得不放弃。 对话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第一位:大卫•霍克尼(1937-,英国著名画家,涉足绘画、拼贴、摄影、数字绘画等多个领域。 代表作:画作《我和我的英雄们》、《水边的大树》。 ) 第二位:多米尼克•冈萨雷斯-弗尔斯特(1965-,法国艺术家,创作以影像、视频、空间装置为主。 代表作:《幼年》。 ) 第三位:伊莲•斯图尔特文(1924-2014,以仿制和挪用同时代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创作。 代表作:《斯宾诺莎在拉斯维加斯》。 ) 第四位:欧内斯特·曼可巴(1904-2002,出生于南非,是南非率先从事当代艺术的黑人艺术家之一,主要活跃于欧洲。 代表作:雕塑《信仰》。 ) 第五位: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1957-1996,生于古巴,美国当代艺术家,作品涉及绘画、摄影、装置等。 同性恋者。 代表作:《无题》。 ) 第六位:弗兰克•盖里(1929-,当代著名结构主义建筑师,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和雕塑般外观的建筑著称,如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 代表作还有鲁玛中心/阿尔勒创意公园。 ) 第七位:格哈德•里斯特(1932-,德国当代艺术家,创作涉及抽象绘画、波普艺术、基于照片的写实主义、具有极少主义倾向的绘画与雕塑等。 代表作:《鲁迪叔叔》、科隆大教堂的窗户装置。 ) 第八位:吉尔伯特与乔治双人组(1943/1944-,艺术家组合,英国行为艺术先驱。 代表作:《脏话图片》、《醒来》、《裸体大便图片》。 ) 第九位:路易丝·布尔乔亚(1911-2010,生于法国,后移居美国,雕塑家、画家、批评家与作家。 代表作:女巫审判案受害者纪念馆装置。 ) 第十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1946-,生于塞尔维亚,当代行为艺术家,被称为“行为艺术之母”。 代表作:《无量之物》。 ) 第十一位:莫妮尔·沙鲁迪·法曼法玛恩(1922-2019,伊朗当代艺术家,热衷于以镜面拼贴马赛克几何图案,延续了古代波斯艺术的传统。 代表作:《内达之光》、《镜面球》。 ) 第十二位:南希·斯佩罗(1926-2009,女性先锋艺术家,采用象征主义的方式创作,通过手绘、拼贴和装置来探讨女性问题。 代表作:《战争系列》、《时间中关于女性的记录》、《五朔节花柱/赶尽杀绝》。 ) 第十三位:奥斯卡·尼迈耶(1907-2012,巴西建筑师,拉丁美洲现代主义建筑的倡导者,1988年获普利兹克建筑奖。 代表作:巴西教育与卫生部大楼、潘普利亚教堂、巴西利亚教堂)和诺曼·福斯特 第十四位:菲利普·帕雷诺(1964-,法国艺术家,创作涉足电影、装置、表演、绘画和文字等多种领域。 代表作:《对话泡泡》、电影《玛丽莲》。 ) 第十五位:雷姆·库哈斯(1944-,荷兰建筑师,OMA建筑事务所首席设计师,2000年获普利兹克建筑奖。 代表作:Leeum美术馆、西雅图公共图书馆。 ) 第十六位:理查德·汉密尔顿(1922-2011,英国艺术家,波普艺术的领军人物,被称为“波普艺术之父”。 代表作《彩色螺旋》。 ) 第十七位:SANAA 建筑事务所(1995年成立,由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共同设立,位于日本东京都。 代表作:金泽21世纪美术馆、瑞士劳力士学术中心。 ) 第十八位:提诺·赛格尔(1976-,英裔德国艺术家,以场景艺术、情景艺术著称。 代表作:《这太当代了》。 ) 第十九位:(1950-2016,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2004年获普利兹克建筑奖。 代表作品:香奈儿移动艺术馆,罗森塔尔当代艺术中心。 )
儒、释、道三教都从易经中汲取智慧,为什么孔子五十岁才读易经?
首先,孔子研究《易经》与其人生遭际和鲁国政坛变故有着密切的关系。 孔子五十岁以前一直仕途蹇促,郁郁不得志。 五十岁以后突然时来运转、春风得意,先出任中都宰,然后升为司空,旋即又擢升为大司寇行摄相事,位高权重、红极一时。 然而孔子深知鲁国政坛凶险多变,“公室”与“私家”、宗主与家臣以及“三桓”之间,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关系扑朔迷离,各种争斗异常激烈。 短短数年间,前有“阳货之乱”(《左传·定公八年》),后有公山弗扰以费叛(《左传·定公十二年》),政坛几乎一直没有安宁的日子。
孔子是一个怀有远大理想的伟人,面对鲁国混乱复杂的政治局面,既要有所作为,又要规避风险,确实需要大智慧。 如何才能做到“无大过”呢?必须“知天命”。 如何才能“知天命”呢?必须认真研究“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易经》,从中领悟顺应天道、规避人祸的哲理。
其次,儒学发展需要理论创新。 孔子所创立的儒学一直偏重于人文应用领域,对于世界本源以及自然现象等问题则始终清衡采取“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庄子·齐物论》)的回避态度,因而致使儒学思想的哲学基础相对薄弱,制约了儒学的发展。 孔子在构建儒学理论体系过程中可能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因此他从五十冲段岁开始致力于研究《易经》,因为《易经》中蕴含了许多关于天地之运行、四季之交替、阴阳之变化、人事之休咎、政治之得失等高深哲理,他可以借此来实现儒学的理论答判做升华,为儒学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再次,《易经》是儒学经典之一,孔子在完成《诗》、《书》、《礼》、《乐》等儒学经典修订工作后,必然转而集中精力来整理和诠释《易经》、《春秋》等内容更加深奥的典籍,这样才能开设新的教学科目,以满足弟子们进一步求学的需求。 不过,《论语》中未见孔子教授或与弟子讨论《易经》的内容,先秦典籍中也没有相关记载,可能孔子觉得《易经》内容过于深奥,他一直没有物色到天资和悟性俱佳的合适人选,所以只好自己穷究其理、自得其乐了。
到了两汉时期,有关史书关于儒家《易》学的传承脉络突然清晰起来。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商瞿,鲁人,字子木。 少孔子二十九岁。 孔子传《易》于瞿,瞿传楚人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燕人周子家竖,竖传淳于人光子乘羽,羽传齐人田子庄何,何传东武人王子中同,同传菑川人杨何。 何元朔中以治《易》为汉中大夫。 《汉书·儒林传》: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 子庸授江东臂子弓。 子弓授燕周丑子家。 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 子乘授齐田何子装。 及秦禁学,《易》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