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星期天,暖阳高照。上午还不到11点,位于叶县常村镇瓦房庄村的石门山庄农家院的阳光房里就迎来了一拨客人。
“火上已提前炖两只土鸡了,今天这生意像天气一样好。”老板李小俊满意地说。
8年前,李小俊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石门山庄,形成了食宿、采摘一条龙服务……餐具的外包装上,都印着石门嘉遁的商标,客人问起缘由,他便会自豪地讲起石门山众多高人隐士的故事,更忘不了讲述诗人李白在石门山所作的名垂千古的诗作《将进酒》。
该山庄就倚于石门山下,淙淙的澧河水从两山相间的石门流出,汇聚进石门水库,再从溢洪道流出,吸纳支流蜿蜒而下,穿越叶县境内4个乡镇60多公里,形成了一座座水库、一个个水湾,历史上引来了高凤、牛凤、元丹丘等一个个名人高士,诞生了很多美丽故事。
澧水无弦万古琴,如今,这台年代久远的无弦琴仍在奏着兴业新曲。
当天,楚长城农家院也吸引了一拨拨的游人。“这是满山的绿树为俺引来的客人。”负责人牛军占说。
绿水伴群山,仅常村镇境内山坡面积就有10万多亩,其中相当一部分曾是荒山。为让荒山变成金山银山,6年前,叶县林场克服重重困难,在多座山坡上栽植了松树。
两年前,叶县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募集债券等资金,实施大规模绿化。加之叶县1号公路开通,游客日益增多,这让以家庭为单位的农家饭店兴起。常村镇刘东华村是个只有千人的小山村,农家饭店却达六七家。
碧水环绕的绿山坡上,还种植有大片的山楂树、桑树、木瓜树等。林下种植带动群众致富,叶县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按照县委的指示,因地制宜在距离村庄更近的山坡上种上药材,方便群众采摘创收。
“其中药用的绿衣枳实是返乡创业人士董必甫免费让各村种植的。”常村镇镇长崔银行说。
有“中药小镇”之称的常村,种植着上万亩艾草等中药材。在外从事中药材收购的董必甫被吸引回来,示范种植、收购中药材,并将自己培育的上万株绿衣枳实免费送给乡亲们种植,订单收购青果。
“路旁屋后都能生长,每棵树的青果每年能卖数百元,为群众和村集体提供增收门路。”他说。
今年十一假期,蛮子营水库旁的小吃街开业,为前来游山玩水的食客提供了美食,也让经营者心花怒放。
澧河水出常村镇后便进入夏李乡,汇聚形成的第一座水库就是蛮子营水库。4年多前,当地就在水库旁建起了听蝉谷民宿,除提供食宿外,还提供帐篷、自助烧烤等,游客可以避暑、垂钓,吃美食、看星星……
目前,蛮子营水库两侧的坡地已经被投资客圈起,一侧打造动物园,一侧打造民宿及游乐场。暑假期间,每隔一段时间,叶县霞蔚聚洲养殖场便会迎来一批批小学生。
孩子们在这里学种菜、辨别家禽,“孩子们尤其喜欢看梅花鹿,跟鹿亲近,往往一住就是三四天。”负责人刘红民说。
刘红民从养梅花鹿起步,目前已扩大到了300多头,产鹿茸、制鹿血酒,从事住宿和餐饮。他们还种上蔬菜,养殖多种家禽,扩展成研学基地。“带动了30多名村民就业。”他说。
每天,叶邑镇段庄村干部都会来到叶县段庄革命老区纪念馆大门前,为游人讲述该村的革命故事。该村党支部是叶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培养出了大批优秀党员。叶县段庄革命老区成为我市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高峰时每天迎来十几拨游人。
澧河水出夏李乡就流到了叶邑镇,这里见证了昆阳之战,更见证了先烈的革命壮举。如今,叶邑人民在发展葡萄、草莓等特色产业致富的同时,更在政府支持下建成了段庄革命老区纪念馆,用红色元素激励后人,为兴办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1月3日一大早,龙泉镇权印村干部李世锋如往常一样巡视了一圈翠花桥后,就开始在一旁自己开设的饭店备菜迎接客人。
龙泉镇属于平原乡镇,也是澧河流经叶县的最后一个乡镇。翠花桥是明代建造的石桥,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度每天引来上万游人。当地在精心呵护澧河古桥的同时,也借助这一“网红桥”发展产业,开起了饭店,建设了儿童游乐设施。如今,该县正将翠花桥打造成开放公园……
翠花桥向东南不远,大湾张村民张跃杰正在碾制小米、榨油。依托澧河水滋润的良田,张跃杰返乡创办了平顶山市绿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实践出菜心+谷子或花生+菜心轮茬耕作模式,并且带动40多名村民务工增收,实现了土地效益倍增。
翠花桥向南,是龙泉镇返乡创业园。澧水湾的美景,将在外经营门业有成的龙泉儿女吸引了回来,在此集聚了40多家门业企业,让上千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拿到不菲的工资,更将龙泉门业叫响全国,带动了龙泉附近乡镇的物流及门业配套产业。
如今,返乡创业园二期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投产后,门业的链条将会向上下同时延长,拓展到相关领域。“这样,就会带领更多的乡亲走上致富路。”镇党委书记史旻明表示。(叶县县委宣传部供稿 :杨沛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