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百亿A股公司! 四川国资

总市值124亿元的宏达股份(600331)迎来了新的实控人—四川省国资委。

宏达股份9月5日晚公告,当日,原登记在四川宏达实业有限公司(简称“宏达实业”)证券账户中4.86亿股宏达股份股票过户至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蜀道集团”)的证券账户,占公司总股本的23.93%。本次股权过户导致宏达股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公司控股股东由宏达实业变更为蜀道集团,实际控人由刘沧龙变更为四川省国资委。

四川国资入主

回溯前情,2023年5月8日,长城华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明显无法清偿全部到期债务为由向什邡市人民法院申请宏达实业进行破产重整。2023年6月9日,四川省什邡市人民法院(简称“什邡法院”)分别裁定受理债务人宏达实业和宏达集团破产重整二案。同年6月28日,什邡法院分别指定宏达实业管理人与宏达集团管理人具体负责各项重整工作。宏达实业为宏达股份控股股东,宏达集团与宏达股份为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企业。

2023年12月25日,什邡法院裁定宏达集团、宏达实业实质合并破产重整。今年 3 月 13 日,管理人发布公告,公开招募和遴选重整投资人。5月24日,蜀道集团被确认为宏达集团、宏达实业重整投资人。

公开资料显示,蜀道集团成立于2021年5月,是重组整合四川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新设合并方式组建的省属国有企业,注册资本542.26亿元,股权穿透后由四川省国资委间接持股90%,四川省财政厅间接持股10%。截至2023年末,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34万亿元,实现年营业收入超过2660亿元。

5月27日,宏达集团、宏达实业、管理人与蜀道集团正式签署重整投资协议。7月19日,什邡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并终止宏达集团、宏达实业重整程序。根据《重整计划》,蜀道集团将承接宏达实业所持上市公司5.36亿股股票,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6.39%。若《重整计划》顺利执行,公司控股股东将由宏达实业变更为蜀道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四川省国资委。

据7月25日披露的《宏达股份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蜀道集团),宏达实业持有的5000万股质押股票享有优先受偿权的有财产担保债权因涉诉暂缓确认,预计暂时无法交割,根据《重整投资协议》及《重整计划》,该笔债权暂缓原因消除后30个工作日内,管理人将协助将该 5000万股股票交割并登记至蜀道集团名下。正是因为如此,蜀道集团拟承接宏达实业所持上市公司5.36亿股股票,将分两次交割。

9月5日,宏达股份获悉,原登记在宏达实业证券账户中 4.86亿股宏达股份股票已过户至蜀道集团的证券账户,占公司总股本的23.93%。本次股权过户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由宏达实业变更为蜀道集团,实际控制人由刘沧龙变更为四川省国资委。

参股四川信托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信托为宏达股份参股公司,宏达股份对四川信托持股比例为22.1605%。2020年12月,由于违规经营,监管部门联合地方政府派出工作组,对四川信托实施管控,开始进行风险处置。

2020年12月四川银保监局对包括宏达股份在内的四家股东实施审慎监管强制措施,限制宏达股份参与四川信托经营管理的相关权利,包括股东大会召开请求权、表决权、提名权、提案权、处分权等。基于对四川信托风险情况的判断,宏达股份已于2020年度对四川信托股权投资的账面金额19.05亿元,全额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宏达股份4月2日公告,公司于4月1日收到参股公司四川信托《通知函》并查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和四川信托官网相关公告获悉,此前四川信托提交的关于对四川信托实施破产重整的行政许可申请,已于4月1日取得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复同意。

宏达股份彼时表示,四川信托未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不涉及公司主营业务,公司对四川信托无应收款项、财务资助和担保等事项。四川信托破产重整事项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根据公司目前获取的信息,尚无法判断四川信托破产重整事项是否对公司本期及期后损益产生影响及具体影响金额,若出现影响上述事项的情况,公司将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和与年审会计师的沟通情况,及时进行会计处理并履行信披义务。

四川信托4月23日发布风险处置进展公告,4月23日,法院正式裁定受理四川信托破产重整申请,并指定四川信托清算组担任管理人。下一步,四川信托将积极配合法院和管理人加快推进破产重整相关工作。根据法院公告,近期将开展债权申报相关工作。四川信托提醒,根据信托受益权转让合同,已签约的自然人投资者将由四川天府春晓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代为参与破产重整程序,无需自行申报债权。

据宏达股份2024年半年报,为准确计量对四川信托股权投资的价值,公司于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多次向四川信托去函,要求提供审计报告等资料;因四川信托仍处于风险处置过程中,暂无法取得相应的资料与信息。

责编:彭勃

校对:杨立林


江苏国资为什么不接苏宁?

最近一段时间,苏宁易购一度被传出资金链紧张的消息,面临资金链紧张的局面,这点其实也可以从苏宁易购的一些财报看出来。

比如根据苏宁易购披露的2020年业绩快报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苏宁易购实现营业收入2584.58亿元,同比下滑4%,虽然第四季度业绩强势上扬,营收同比增长13.75%, 但是整年归属于上市公司的股东的净利润却是-39.13亿元,同比下降139.75%,在利润严重下滑的背景下,苏宁短期确实有可能面临资金紧张的局面。

在这种背景之下,苏宁也在积极进行调整,通过引入外部一些企业进行合作。

最开始的时候网上传苏宁将跟一些国企进行合作,而且当时苏宁易购还在公告当中表示:预计转让比例20%~25%,股权受让方属于基础设施等行业。 虽然苏宁易购没有说明这个基础设施企业属于哪个企业,是当时媒体都推断这个所谓的基础设施企业有可能是来自江苏国企和广州的国企。

这些国企出资者可能包括江苏国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江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和南京新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该国企计划将这些股份注入与苏宁联合成立的新产业基金。

但最终的结果并不是江苏的一些国资入股苏宁易购,而是深圳国资花148亿收购了苏宁易购23%的股份。

看到这波操作很多网友都表示不理解,因为苏宁易购一直以来都是江苏南京一个非常重要的企业,它的总部在南京,对于江苏来说,不论在GDP贡献、就业、税收等各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按理来说当苏宁面临困难了,应该是江苏的一些国资第1个出来帮助才对。

那为什么最终还是深圳国资入股苏宁易购了呢?我觉得这里面可能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深圳国资不差钱。

在众多城市国资当中,深圳国资绝对是最有钱的国资之一,毕竟深圳每年的财政收入非常多,而且深圳旗下的很多国有企业也比较赚钱,所以深圳国资的资本实力是非常雄厚的。

虽然目前深圳的国有企业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是每个企业的实力都不容小觑,比如截止2019年末,深圳市区两级国企、国有文化企业的总资产规模已经达到3.9万亿元,净资产1.6万亿元,营业收入7507亿元,总利润1326亿元,上交的税金达到1069亿元。

而且目前深圳国资企业的增长速度非常快,比如2019年营业收入增长44%,总资产增长14%,净资产增长17%,利润增长20%。

这些家底成为了深圳国资实力的底气,所以我们看到深圳国资在很多投资上面都是大手笔。 比如2020年恒大出现危机的时候,深圳国资也通过旗下的深圳人才安居集团投资恒大250亿;2020年华为因为芯片压力准备将荣耀手机打包出售,此时深圳国资也作为主导方,花了巨额资金收购华为荣耀。

在众多国资当中,能够一下子拿出几百亿来收购一个企业股权,我估计不多,毕竟这些资金都是为了给企业救急,都是真金白银,而不是打白条。

就像江苏国资这些组团一样,其实他们也都是由几个集团共同出资,而不是由单一个集团出资,由此可见,其实江苏这些国资的资金实力没有深圳国资那么雄厚。

第二、深圳国资给的钱更多。

前段时间苏宁易购可能确实比较缺钱,这时候谁能给的钱多,苏宁易购当然会优先选择谁, 而根据原先的计划,江苏国资组团有可能收购苏宁易购19.99%的股权,对应的估值范围大概在80亿到100亿人民币之间。

而深圳国资最后收购苏宁易购23%的股权开出了148亿的价格 ,如此一来,苏宁易购同意深圳国资入股之后,就可以多拿50亿左右的资金,这50亿资金对于苏宁易购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可以大大缓解他们的资金压力,解燃眉之急。

站在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只要正常的人都会选择深圳国资这148亿,而不是江苏国资组团的100亿左右资金。

第三、深圳国资在市场化以及投资运营方面更专业。

深圳国资的运营市场化程度是非常高的,基本上都是按照市场的思路来走,虽然他是国资,但其实也像是一个普通的市场主体, 所以深圳国资跟苏宁易购的合作更像是普通的市场合作,在合作的过程当中会少很多瓜葛少很多纠纷,一切都是按照市场来运作,这样可以减少很多矛盾和不可预测的因素。

另外深圳国资在收购企业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案例,而且从这些案例来看,其实收购都是非常成功的,最后大多都是双方共赢的局面。

相对来说,江苏原先组团准备收购苏宁易购部分股权,他们由多个企业构成,各大企业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争议或者矛盾,这意味着这些组团收购有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所以苏宁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最后选择深圳国国资,我认为也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第四、恒大有可能从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苏宁易购为什么会出现资金紧张的局面,这里面除了因为自身的营收下滑、利润下滑影响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前几年恒大准备收购深深房,而为了收购深深房,当时恒大引入了很多战略投资,其中在2017年的时候,苏宁就向恒大投资了200亿 ,按照原来的计划,如果恒大能够成功回归A股,那么苏宁就可以大赚一笔,即便恒大无法回归A股,苏宁每年也会获得7.79%的投资收益,这是稳赚不赔的一笔生意。

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恒大没有能够在计划时间之内成功收购深深房,结果导致部分资金投资到期之后,恒大也陷入了资金紧张的局面,最后许家印通过各种操作才度过了资金危机的难关,其中就包括苏宁继续战略投资恒大200亿。

苏宁这个决定对于缓解恒大的资金危机是非常关键的,所以许家印对张近东肯定也是非常感谢,而苏宁出现资金链紧张其实也跟恒大这笔资金有很大的关系,假如他们能够顺利收回这笔资金,就不会出现资金紧张局面了。

在这种背景下,我觉得在苏宁面临资金链紧张的时候,恒大的许家印有可能也从中塔桥引线进入深圳国资入驻苏宁。

其实说白了,如果当初恒大能够成功收购深深房回归A股,那么不论是恒大还是苏宁都可能不会出现资金链紧张的局面,但最后因为没法成功收购深深房所以两个企业都受到一定影响。

而深深房作为深圳国资旗下的一家企业,当初也是深圳国资主导引入恒大进行收购深圳深房的,现在恒大没有成功收购深深房,深圳国资其实也有一定的责任,所以作为弥补,深圳国资入股恒大、入股苏宁,缓解他们资金紧张的局面,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的。

江苏在等,在等张近东无路可走时廉价出局!可谁知半路上杀出个识货的!苏宁的价值不在于它的盈利能力,而是它遍布全国的大大小小门店、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员工。 用互联网的思维看这就是一个平台,一个个链接社区的终端。 同时零售行业也是现金流最多的行业。 苏宁本身可以不赚钱,但是利用它赚钱的方法有很多种。 也就是说,对于实力强大的潜在接盘方而言,苏宁是个优质资产。 正是因为苏宁的大本营在江苏,所以江苏对它太了解了,知道张近东的底线在哪!江苏一直在压价,在等张近东山穷水尽时廉价出局!难道大家没有怀疑,为什么阿里不出手?为什么上海不出手?因为江浙沪一体,苏宁是江苏盘子里的肥肉,除非江苏不要,否则其他人不能出手。 但深圳不同了,人家背靠的珠三角,和江苏本来就是竞争关系。 恰恰苏宁的债务危机的引爆是由于恒大,而深圳国资在宝万之争时欠了恒大很大的人情,商场上的人情都是要还的。 深圳国资一看江苏压价,而潜在的收购对手全被江苏国资拦住了,立马果断出手了!对于张近东而言,深圳国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方面,寒心了,另一方面,迁到深圳,属于新入的,深圳自然要给很多优惠政策,在江苏,已经没有更大的政策加持了

最近,苏宁易购的事情引起了不少热议,其中一点就是原本公告里说的是南京国资委下属企业接手,结果变成了深圳国资委旗下企业接手。

在之前的公告中,明确写明了张近东、苏宁集团、苏宁电器要将20%—25%的股份转让出去,受让方为南京国资委下属企业。 但最新的公告中已经披露了真正的接盘者。 两家企业分别接盘了苏宁易购8%和15%一共23%的股份,转让对价一共148亿元。 转让股份数量没有变,但接盘人不是南京国资委下属企业而是深圳国资委下属的两家企业。

以上内容是已经公开的内容,下面是一些小道消息,不能保证真假,毕竟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的事情错综复杂、利益纠葛也是非常多的,不是当事人不可能完全掌握相关信息。 而且在正式转让完成前这些都是不能公开的细节,更加不可能看到全貌。

小道消息一:江苏(南京)国资委出价太低。

我们看到,深圳国资委下属的深圳国际和鲲鹏资本以每股6.92元的价格收购苏宁易购的股份,23%的股份一共148亿元。 这个价格还是比较公正合理的,发布公告当天苏宁易购二级市场的的收盘价为7元每股。

而江苏方面准备接收20%的股份,总体作价100亿元左右,这样推算下来每股出价差不多在5.32元左右。 这个价格比深圳国资委下属企业出的6.92低了不少。 张近东现在缺的是现金、是钱,当然谁出价高就卖给谁喽,商业市场的必然逻辑。

小道消息二:南京国资委要控制权、深圳国资委没有要求

在股权转让之前,张近东持有苏宁易购31.1%的股份(有些是通过苏宁集团、苏宁电器间接持有的),是苏宁易购的实际控制人。

转让后明面上淘宝成是苏宁易购的第一大股东,持股19.9%。 深圳的两家公司一共持有23%的股份,看上去深圳国资委是苏宁易购最大的股东,但他们不一定有控制权。

现在到底是谁实际控制苏宁易购还不好说,深交所也不知道,因为这次出让股权涉及张近东、苏宁集团、苏宁电器三个股东,其中的股权架构十分微妙,还真的看不出来。 深交所在3月3日发了关注函,询问苏宁易购股权转让后到底谁拥有公司决策权。 苏宁方面还没有回复,我相信不论是通过股权设计还是背后的抽屉协议还是张近东掌握着苏宁易购的控制权,这是他接收深圳方面出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江苏方面据说想要苏宁的控制权,让苏宁逐渐成为国家资本控制的企业,这是张近东不想看到的结局。

以上两个小道消息真实性存疑,但逻辑上完全在理,可以很好地解释最后苏宁和江苏方面没有达成共识的原因,双方的核心诉求谈不拢。 深圳能够满足张近东的要求,所以谈成了。 苏宁已经宣布在深圳成立华南区总部,未来是否会把全国总部搬过去不得而知,不过资本市场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1500亿资金已出动A股公司扎堆回购!什么信号?

今年以来,A股回购总金额超1500亿元,仅28日就有21家A股公司发布股票回购相关公告,释放什么信号?

真金白银护航

岁末年初,一大批A股上市公司通过回购为A股带来增量资金,用“真金白银”表达对公司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数据显示,年内至今,从已完成回购来看,A股总回购金额超1500亿元,达到1523.07亿,超过去年全年的1263亿元。

具体看,近千家A股公司回购金额超过百万元,近300家A股公司回购金额超亿元,中国平安、招商蛇口、美的集团、京东方A、荣盛石化、中国石化、比亚迪等18家公司已回购金额超过10亿元。

分行业看,年内回购金额过亿的个股中,所属行业排在前五位的是:材料,资本货物,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技术硬件与设备,耐用消费品与服装。

仅从今天看(12月28日),数据显示,共21家公司发布股票回购相关公告。 其中7家公司披露股票回购预案,1家公司披露股票回购实施进展,13家公司回购方案已实施完毕。

从回购预案看,当日共2家公司股票回购预案金额超千万。 申通快递、欧普泰、秋乐种业回购预案金额最高,分别拟回购不超5500.0万元、1249.0万元、780.0万元。

从已完成回购来看,当日共3家公司回购金额过亿,分别是华润双鹤、丽尚国潮、齐心集团,回购金额为2.91亿元、2.00亿元、1.50亿元。

荣盛石化年内回购金额最高

按Wind股票回购统计看,荣盛石化为年内回购金额最高个股,为38.80亿元。 美的集团紧随其后,回购金额为28.31亿元。 顺丰控股排在第三位,回购金额为20.40亿元。

今年以来,中国石化、比亚迪等上市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实施股份回购。

比亚迪彼时发布回购公告称,股份回购主要是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持续完善互利共赢的长效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效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及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提升公司整体价值。

中国石化称,此次回购是为维护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增强投资者信心,进而推进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相匹配。

此外,12月,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龙头公司也宣布回购计划。 如:温氏股份拟用不低于9亿元且不超过18亿元的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普通股(A股)股票,回购价格不超过27.32元/股(目前股价为18.51元/股)。

历史数据显示,温氏股份自上市以来曾先后进行6次股份回购,回购数量为34.76万股至2167.88万股不等,涉及金额在317.98万元到1.87亿元之间,也就是说,本次回购可谓其史上最大手笔。

回购不能放“空炮”

上市公司密集进行回购,或与监管对上市公司回购“松绑”有关。 10月14日,证监会就修订《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对于回购新规的条件变化,中金公司认为,此次回购新规进一步放宽了回购条件、实施条件、禁止回购窗口期,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的包容性与便利性,激发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的积极性。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回顾历史来看,监管通常在市场相对低迷的时期对回购政策实施“松绑”,政策时点与股市低点基本对应,释放积极的政策维稳信号,信号意义大于规模意义。

方正证券分析,回购对公司市场价值提升效果明显,特别是采取回购股份注销形式的、以市值管理为目的的回购,是直接回报股东的一种方式。

收益方面,方正证券统计发现,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后,短期内对股价影响较小(不考虑预案日当天涨跌幅影响),半年后、一年后分别达到5.09%、13.18%的平均收益,一年后形成5.27%的平均超额收益。

抛出回购方案只是一个开始,如何落实到位才是关键。 如:希努尔(现证券简称:ST雪发)曾推出不低于3亿元回购计划,结果时隔不到一年,希努尔不但没有花一分钱回购股份,还宣布终止回购计划。 正如一些股民所说,不能让“市场只听楼板响,不见人下来,更不能放‘空炮’”。

国改概念股有哪些

国改概念股有哪些近期国企改革再迎重磅催化。 4月28日,国务院印发《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依法确立国企的市场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 此次《方案》关键词在于放权,这是国企迈向市场化的关键一步。 此外,在国资委改革办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发起设立的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发展基金于4月30日召开正式签约仪式,这标志着“双百基金”正式落地。

业内人士认为,结构性、体制性因素权重提升环境下,新一轮国企改革A股资本运作层面有望加码。 建议从四条主线把握国企改革的投资机会,分别是:以油气、电力、铁路为重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范围大幅扩大的国资运营投资试点;每年都有大动作的央企兼并重组;在上海、深圳、沈阳开启的区域性国企综合改革试验。

事件驱动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

4月28日,国务院印发《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依法确立国企的市场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

《方案》提出,作为国有企业背后的出资方(如中央或地方的国资委、央企集团等)将实行清单管理,清单以外的事项由企业自主决策,而清单以内事项则要大幅减少审批,而最终核心是要实现国企的市场化管理。 在授权放权内容方面: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主要包括战略规划、主业管理、选人用人等。 在企业内部改革方面:实现管理人员、员工、收入弹性变化。 在时间表方面:《方案》提出到2022年,出资人代表机构与国家出资企业的权责边界界定清晰。

华泰证券认为,2022年或成为国企大力推进市场化的起点,而国企的权力下放至企业,有利于增强国企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此次《方案》明确提出确立国企的市场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意味着真正将国企推向市场,倒逼国企主动迎接市场化的竞争,从而提升经营效率。 这正好呼应了2022两会工作报告也提出的国资改革要将竞争性业务全面推向市场。

此外,国家正在加快推进“双百行动”深化落地。 在国资委改革办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牵头发起设立的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发展基金于4月30日召开正式签约仪式,这标志着“双百基金”正式落地。

这也是继国风投基金、国同基金、央企运营基金、国新建信基金之后,中国国新发起设立的又一大型基金。 “双百基金”总规模600亿元人民币,首期规模300亿元人民币,主要出资方有部分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国内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投资对象为“双百企业”,主要投资领域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非上市企业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

事件前瞻国企改革演绎四大新路径

目前来看,国改有四大路径可以实现改革目标。

线索一:国资平台——基金化、ETF盘活国资。

什么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的官方功能定位,“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均为在国家授权范围内履行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的目的是实现国有资本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分离,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调整优化国有企业产业结构。

伴随近两年央企和地方国资平台基本搭建完成,2022年一系列市场化运作速度将继续加快,应重点关注基金化运作撬动社会资本、国企改革ETF发行加速等模式。 比如基金化打造升级版国资平台,撬动社会资本优化产业布局;此外,国企改革ETF发行加速,大股东换购促进国资流动。

线索二:混改——转让控股权,竞争性领域国资率先退出。

从政策路线看,当前国企混改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提升。 广度上试点扩围,一是100多家发改委第四批混改国企名单,二是“双百行动”,根据国资委2018年11月透露,2/3试点企业已提出混改意向。

线索三:资产证券化——国企金控平台优质资产曲线上市。

金控平台主要指控股两家或两家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法人主体,2022年以来,国企金控平台加快将金融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为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和加大混改力度进行相关布局。 比如,3月18日,置信电气公告称国网英大拟以信托、证券、期货业务相关资产与公司进行资产重组;4月3日,同方股份公告称控股股东清华控股拟向中核资本转让公司21%的股权,中核资本将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线索四:职业经理人制——券商先试先行市场化选聘机制。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并与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并列,预示着国企管理体制机制加快转变。 目前已经有多家央企实施了职业经理人改革,央企层面,新兴际华董事会选聘了总经理,宝钢、中国节能、国药集团选聘了副总经理,新兴际华董事会近期又选聘了全部经理层副职;中国电科、中化集团、中粮集团等企业在所属企业都在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 此外,券商方面近两年职业经理人改革动作频频。 华安证券、渤海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均公开招募公司高管。

投资机会四条主线把握国改投资机会

广发证券认为,当前时点,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严峻,推进国企改革驶入深水区已成为破局关键点。 就内部环境而言,经济下行期亟需破除体制性阻碍,未来国企去杠杆将持续推进,改革将更加重视质量与效益;外部环境而言,全球经济转型趋向明朗,国家资本驱动创新的迫切性提高。 虽然短期内中美贸易摩擦有所缓和,但美国仍可能针对中国制造业升级采取多元化贸易措施,国企应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

此外,广发证券指出,结构性、体制性因素权重提升环境下,新一轮国企改革A股资本运作层面有望加码,建议潜伏改革带来的风险偏好提振投资机会,沿着“自上而下”(央企)、“自下而上”(地方)两条思路选股:第一,央企层面重点关注油气与电力混改、军工资产证券化、汽车重组、央企金控平台资产注入,相关标的包括大庆华科、许继电气、国睿科技、国际通用等;第二,地方层面重点关注山西、四川等地,如西山煤电、五粮液等。 筛选标准包括低估值地方国企、盈利性低于同行业、主业清晰等。

天风证券表示,在2022年国企改革攻坚中,建议从四条主线把握国企改革的投资机会,分别是:以油气、电力、铁路为重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范围大幅扩大的国资运营投资试点;每年都有大动作的央企兼并重组;在上海、深圳、沈阳开启的区域性国企综合改革试验。

其中,国企混改油气、电力、铁路领域仍是重点,建议关注:(油气领域)大庆华科、泰山石油、石化机械等;(电力领域)国电南瑞、许继电器、文山电力等;(铁路领域)铁龙物流、广深铁路、大秦铁路等。 此外,地方国改建议关注:(上海)强生控股、锦江投资、上海三毛等;(深圳)深粮控股、深纺织A、特发信息等;(辽宁)沈阳机床等。

6套 均价8.1万元 京能西贤府网签成绩来了
国内计算芯片厂商走向 业绩两极分化 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