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原生鸿蒙系统HarmonyOS NEXT(简称“原生鸿蒙”)的发布引发广泛关注。原生鸿蒙在内核、编程语言、内置AI(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的技术与自主化突破,赢得了“纯血鸿蒙”的昵称,也是中国操作系统发展的重要一步。


众所周知,信息产业发展建立在“一硬一软”两大基础之上:一是芯片,二是操作系统。集成计算与数据处理功能的芯片作为电子设备运行的核心元器件,既是手机、计算机、汽车等下游产业的必需品,又高度依赖设计、制造、封装等上游制造环节,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础与核心;而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并为上层应用软件提供运行环境,是连接硬件和软件的“桥梁”。二者共同组成了信息产业发展的底座。面对中国庞大的产业信息化需求,一方面芯片和操作系统的自主性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产业安全;另一方面,研发芯片和操作系统将为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原生鸿蒙的问世还综合了当下需求和未来发展两方面考量。经过3年的发展,鸿蒙系统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移动系统。数据显示,目前搭载HarmonyOS的鸿蒙生态设备已超过10亿台。大量的用户意味着海量的数据,对互联网企业而言,数据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更是沉甸甸的责任。站在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与国家安全的角度,开发原生操作系统符合社会对信息安全的急切需求。
而在未来发展方面,未来的智能终端不会局限于电脑和手机,而是包括电脑、手机、手表、智慧屏、智能汽车等一系列产品。因此,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应该是打通的,实现各种设备可相互调用、相互管理。但是传统的操作系统,无论是Windows还是Android、iOS都是为不同设备编制的操作系统,虽然能实现文件传输,但相互打通的门槛很高。这样的问题在现阶段日常使用中可能还不明显,但确实与智能时代的需要存在差距。
对于华为而言,研发原生鸿蒙并不仅是为了绕过技术封锁、实现操作系统国产替代,更是放眼未来,探索人类未来操作系统的雏形与发展方向。例如,原生鸿蒙加持下的设备可以流畅地进行信息转换与相互操作,当处理电脑上的文件发现需要一张现场照片时,拿起手机拍摄后照片会直接出现在文件中。可以说,原生鸿蒙不仅是操作系统开发层面的成就,更代表着中国企业面向未来生产生活需求的探索。


不过,有必要指出的是,今天的原生鸿蒙离成功还有不小的距离。一个操作系统的最终成功,关键在于形成生态。只有基于该操作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实用,用户口碑才会越来越好。当初微软的Windows Phone系统也曾得到大力支持,但最终由于生态系统不完善、应用与用户数量长期不足,最终被微软所放弃。今天的原生鸿蒙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从公测的情况看,原生鸿蒙生态还需要更多的厂商与应用支持,使各方面功能得到完善,才能避免使用不适感,留住来“尝鲜”的用户。打造生态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建立起这样的产业链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积淀。

原生鸿蒙的诞生对于正面临西方技术封锁的中国而言是扬眉吐气,对于同样在勇攀智能技术高峰的其他“全球南方”国家也有鼓励意义。众人拾柴火焰高。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积极加入,国产系统的生态也将不断得到完善,这将为中国信息产业“基础建设”强根筑基,让未来之路行稳致远。(是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