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养孩子这件事情上,许多家长容易陷入一个误区:一旦孩子的行为或成绩未达到期望,便急于采用惩罚手段,意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矫正孩子的偏差。
诸如责令面壁、减少游戏时间、剥夺参加社交活动的机会、甚至因为一次不佳的考试成绩而让孩子饿上一餐……
更有甚者,在情绪的驱使下,对孩子施加过重的处罚,却没有考虑到这样做可能给孩子带来的长远心理影响。
这种负面影响往往超越了教育意图本身。
有一点需要明白的是,我们惩罚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孩子改正行为,而不是为了宣泄自己的不满和威胁孩子。
须知,不当的惩罚方式,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可能让孩子的心灵蒙受更深的创伤。
01 避免对孩子的小错过分惊慌失措
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有不少家长常常表现得过于紧张,仿佛孩子的一点点的错误就预示着他们未来的人生将完蛋了。
孩子某次为了逃避责任撒了个小谎,家长就忧虑他们将来会不会成为一个大骗子;
孩子与同伴发生争执动了手,家长便惧怕他们日后会不会惹出更大的麻烦……
作为父母,引导孩子明辨是非、恪守底线固然重要,但过分惊慌失措并作出剧烈反应则大可不必。
事实上,只要后续常规教育不脱节,这些家长所担忧的“严重后果”往往并不会发生。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犯一些小错、搞点恶作剧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只要家长能够给予足够的关注,合理地教导孩子如何遵守规则,并以身作则,孩子通常都能够自我纠正。
然而,当家长对孩子的小错施以过重的惩罚,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恐惧感,损害他们的心理安全感,甚至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
无论是在我们身边还是在网络上,都曾发生过因家长过度惩罚孩子的小错而导致的悲剧。
当家庭中的容错空间过于狭窄,惩罚措施过于严厉时,孩子在犯错后往往会选择隐瞒真相、逃避责任,甚至学会用谎言来保护自己。
事实证明,过度的惩罚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显示,那些性格极端、行为暴力的罪犯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童年时期都曾遭受过父母极为严苛的对待。
这种经历使得他们在面对挫折和不满时,更倾向于采取激烈的报复行为。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以更理性和宽容的态度来看待孩子的错误和不良行为。
在惩罚孩子时务必慎重考虑、把握好分寸。
除了孩子安全底线不能突破之外,对于其他类型的小错我们不妨保持一颗平常心,以更为温和但又坚定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获得成长。
02 洞察孩子情绪背后的真相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中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孩子的每一种情绪流露,都隐藏着他们内心的世界和深层的感受。
许多看似负面的情绪,其实是孩子心灵的呼唤,是他们在寻求理解和支持。
以孩子突然大发脾气为例:
这些才是我们家长应当深入挖掘的真相,需要细心观察,并与孩子建立信任的对话,才能明了是什么触发了孩子的情绪?
了解到核心问题,才能找到最合适的疏导方法。
通常而言,孩子的“情绪问题”,多数与家长的沟通方式、家庭氛围以及家长自身的情绪状态息息相关。
比如,若家长常常以命令和指责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孩子很可能通过反抗和发脾气来捍卫自己的立场。
因此,当孩子情绪失控、出现不良表现时,家长应首先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探寻其中的联系,再思考如何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
走到这一步,家长或许会发现,孩子的情绪,远非简单的“压制”或“放任”所能解决,它指向了更为深层的教育议题。
看透了孩子情绪背后的真实原因后,我们家长应尽力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沟通方式若不当就及时调整,自身情绪管理不佳则更要注意自我调控,成为孩子的情绪榜样。
这样的陪伴和引导,方能促进孩子情感的健康成长,也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孩子的行为表现。
03 教育孩子要以引导为主
有些家长在孩子犯错时,会选择严厉斥责,甚至体罚,不顾孩子的感受与周围环境;
有些家长则会在亲友面前大声训斥,让孩子颜面尽失,毫无尊严可言······
这种冷漠的态度与伤人的言语,无疑是对孩子心灵的一次次重击。
此刻,所谓的教育意义已然被抹杀,取而代之的是孩子内心的惶恐与羞耻。
我们家长或许想不到,这些经历将如同梦魇,可能伴随孩子一生。
性格本就懦弱的孩子,可能会因此变得畏缩不前、自卑内向。
而那些性格倔强的孩子,则可能选择对抗,愈发走向叛逆之路。
我们得意识到这一点:缺乏情感沟通的严厉惩罚,看似立竿见影,却往往难以触及孩子的心灵。
真正的教育,应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内化于心,让他们乐于接受、乐于改变。
教育孩子时,我们必须注重情感的力量,唯有充满爱与理解的引导,才能培养出内心阳光、自信满满的孩子。
即使要引导孩子纠正错误,也应当以温情和理解为基调,让孩子深切感受到以下两点:
采用这种温和且坚定的方式、融入尊重与关爱的引导,更能激发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塑造出健全的人格。
通过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简单承受来自父母的惩罚,孩子更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比如,当孩子因拖延没能完成作业时,我们可以让他承担因作业未完成而受到老师批评的后果。
这样,孩子会逐渐意识到问题所在,并开始主动寻求改变。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自然后果法可能并不适用,此时家长要让孩子通过实际行动来负起自己的行为责任。
结语
有句话说得好,优秀的教育在于引领,而非强制。
在育儿过程中,家长应避免过度依赖“惩罚”手段,而应更多地运用启发、提醒、信任、引导。
向孩子传递正面的期望和积极的暗示,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成长动力,促使他们学会自我提升和自我激励。
《傅雷家书》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傅雷家书》读后感1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深厚的艺术功底。 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
读傅雷的父亲,我想起我的父亲对我的教导,我的父亲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父亲在部队呆过八年,因此在他身上总可以感受到军人所特有的精神与毅力。 部队复员后,父亲和母亲共同经营一家生活用品店,也正因为诚信经营,口碑极好。 如今商店已经经营有38年了,父亏信亲常年的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在打拼的同时,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 从小学到初中,父亲对我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做人方面给与我很多的教导,但父亲对我的成绩并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为人处事的原则和做人的道理。 在那时,父亲常常给我讲起以前的故事,虽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亲苦苦婆心的教诲,但是我知道父亲只是想让我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父亲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物,但是父亲丰富的人生阅历是我这个年龄没有经历过的。 所以一直以来,父亲的教诲铭记于心,身体力行的去实现。 他虽然不是像傅雷一样伟大的人物,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学习的人。
《傅雷家书》是我最为欣赏的一本书。 傅雷写给儿子的不仅仅是家书,而是一个个人生哲理。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教诲,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带来的爱与精神,永远影响着下一代。
《傅雷家书》读后感2
家书是维系亲情的纽带,傅雷给儿子写的家书中传递出父子间最真挚的情谊,还有拳拳赤子之心和爱国热情。
书中有傅雷作为一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孩子的关心、担忧和叮嘱;能够作为儿子的老师兼朋友,和儿子如同知己般交谈、讨论各种生活、工作的情况,对艺术、文学进行深入探讨;还有作为一位具有高尚爱国情怀,优秀品行和修养的中国人,教育孩子养成优良行为准则,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同时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懂得报效祖国,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销晌轮的热血,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傅雷家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是“充满父爱,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傅雷持续不断地写信给傅聪,激发年轻人的感想,训练孩子的文笔和思想,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 时刻警醒孩子如何为人处世,知道国家的荣辱、民族的尊严和艺术的水准要求。 不断指导、勉励和鞭策孩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这些信不只是写给傅聪,也写给我们年轻人,告诉我们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奋斗,为国家出力。
《傅雷家书》读后感3
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我读完了傅雷家书,感触很多。
在本书里,我读到了两个字——爱与孝。 不得不说,傅雷写给傅聪的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对傅聪的爱。 其实从小,傅聪就被傅雷严格的管教着,父母都是希望子女成才的。 或许傅聪没有被父母宠着的童年,但傅雷对他严厉的爱,是他日后成才必不可少的。
在傅聪刚刚出国学习的那段日子里,相信他不是很适应的,毕竟第一次离父母这样远。 但是傅雷给他写信 他以这种方式告诉傅聪,父母还是在你身边的,这会谨圆给傅聪那孤独的心极大的安慰,会让傅聪有一种父母与他“天涯若比邻”的情感吧。
在傅聪小有成就的时候,傅雷告诉傅聪不能骄傲,这样才能让他明白要继续学习新的内容,提高自己,为他以后更大的成就做了铺路石。 虽然傅聪常常不回信,但是傅雷仍然孜孜不倦的给傅聪写信,在其中我能感受到父母对子女那深切而又默默无闻的爱。 只求为子女付出的多一点,而不求什么回报。
在国内反右的时期,傅雷深受困扰,他为了不让傅聪担心,为了能让傅聪更加专注的学习,宁愿自己在内心默默承受这份痛苦。
其次,我想说的是一个“孝”字。 读完整本书,令我特别感慨的地方,是傅聪给父母的回信,实在太少了。 特别是他刚刚出国的那段时间,从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傅聪是经常几个月不回信的,这是在我看来傅聪做的不好的地方。
傅雷与他的妻子走的如此突然,没有给傅聪尽孝的机会。 日后傅聪也是会有遗憾的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4
自寒假起,我们便开始阅读一本叫做《傅雷家书》的课外读物,似乎从书名上听起来确实有些索然无味,连内容也十分朴实,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于孩子无私的爱。
其实中大概内容就是傅雷及其妻子对儿子傅聪进行的人生各方面的指导和满满的思念,虽然就现在来说,傅雷的教育方法并不好,那是当时社会传统的中国家庭教育方式,限制了孩子的天性。
书中,傅聪的每一次演出或是比赛,傅雷都时时刻刻关注着,虽然傅聪远在他乡,傅雷所给予他的爱却不会因为路途遥远而减少一分,单看傅雷每一次在傅聪表演后寄给他的书信中,有鼓励的,有指出不足的,但更多的是傅雷为孩子骄傲与自豪,他是爱孩子的,这点毋庸置疑。
看到傅雷父子之间以家书的形式来表达爱意,让我突然想起了小学我非常喜欢的一本类似画集的读物,《父与子》。 他以漫画的形式,来展现一对父子之间有趣的小故事。 全本没有过多的文字,只以简单的色彩和鲜明的人物的形象演绎着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 虽没有文字点缀,但那对父子间的互动依旧向每个读者传达着情意。
在《傅雷家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开篇第一封。 全家人都哭了,傅雷也为儿时对傅聪太过严厉的批评而感到愧疚。 全文有着强烈感情色彩的地方很多,但唯一让我有所触动的却是第一封。
《傅雷家书》是我在那么多阅读中,让我颇为感兴趣的一本。 他用着一笔一画,勾勒着傅雷父子之间的最深切的亲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5
《傅雷家书》是一本书信集子,主要收集了1954年到1956年之间傅雷夫妇和儿子的书信内容。 这本书不仅在问世之初轰动了世界,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学生,根据教育价值,可以指导我们学习和成长。
起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立刻去阅读,因为我觉得书信体的著作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但一读之下,感触颇深!书中不仅有傅雷夫妇和儿子之间对于家庭琐事的交流,也有大量对人生的探讨,还有对文学艺术的思索,其中不少内容具有很强的哲学反思和教育学价值。 例如:“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读后感。 这句话表达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关心,尤其是对他们的成长十分关切,也让我们看到了父子亲情的深厚。 再譬如:“特别是阅历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 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傅雷夫妇的人生观,他们认为人需要阅历才会真正的成长,成为一个有意志力的人,而得到这些,需要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这本书涉及的领域很多,政治思想、文学艺术、家庭与相处、人生观、世界观等等,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深厚情感的表达,傅雷的教子之道让我们收益良多。
我向同学们推荐这本书,因为它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帮助我们更好的成长,同时,对我们的学习具有指导性意义!
《傅雷家书》读后感6
读完《傅雷家书》,我的第一感受是这是一本充满亲子之爱的书,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与温暖~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给远在别国的孩子们的书信,每一封信都充满了浓浓的爱意,父子之间谈远大志向,谈艺术、谈人生等都让我受益匪浅。 母子之间谈一些琐事,表达母亲对儿子深深的思念。 我们大多数人的父母都不会像傅雷夫妇一样,或许他们很少和我们讲道理,但我们只要清楚他们对我们的爱就好,更何况很多道理我们去看这些有名的家书,同样可以学到很多,也可以开拓我们的眼界,《傅雷家书》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读完此书感叹这伟大的爱,父子之间完全没有隔阂,仿佛如同久别重逢的老友。 作为父亲在忙于工作的同时,每篇书信依然写的那么专注,丝毫没有半点敷衍,更多的是那深沉的父爱和广博的学识。 从艺术中的精神世界再到物质的种种需求,在书信中谈做人、共同欣赏人类的智慧。 从一封封书信中也提高了我的艺术眼界,谈外国有名的音乐,谈各位音乐家,让我也了解到了音乐文化的美妙,更深入了解了其中的知识。
最让我感动的是傅雷先生生着重病,依然坚持给儿子写信,怕儿子担心,同时也算是给儿子一个坚强的后盾!这是父亲对儿子最真挚的爱啊!
一封信,表达了父亲和儿子之间的爱,家书虽然无声,但却承载着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意!
《傅雷家书》读后感7
中国艺术最大的特色,从诗歌到绘画到戏剧,都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怨、雍容有度,讲究典雅、自然;反对装腔作势和过火的恶趣,反对无目的地炫耀技巧。 而这些也是世界一切高级艺术共同的准则。
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 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不论是作曲家、是文学家,是画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 我们只要能发掘自己心中的人间性,就找到了与艺术家沟通的桥梁。 再若能细心揣摩,把他独特的个性也体味出来,那就能把一件艺术品整个儿了解了。 ——当然不可能和原的理解与感受完全一样,了解的多少、深浅、广狭,还是大有出入;而我们自己的个性也在中间发生不小的作用。
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勿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
一切的艺术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自然,好像天衣无缝,才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传世久远。
受教育的目的只是培养和积聚更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绝对不是盲目自我扩张。
《傅雷家书》读后感8
海鸥依海而生,但也要展翅飞翔;大海随海鸥而广,只为护它一生。——题记
穿越回那个属于傅雷的50年代,一封家书足以跨越鸿沟,抚平游子心中成麻的万千思虑。 家书似一把打开相隔两方空间之门的钥匙,见字如面间,亲人间的温暖,父母对孩子在外打拼的担忧、不舍,对傅聪的种种关心问候,从字里行间中不经意的流露出来,飘进心中。
《傅雷家书》里更多的是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母亲的信似白月光般的温柔,却又不敢完全给予你爱的光明。 她总怕爱孩子爱的深沉,她的孩子会陷入爱的沼泽里,从而失去了展翅飞翔的能力。
父亲的信却似烈阳般凛冽,不似母亲般的白月光温柔长情。 傅雷先生对他的孩子从来都是有一说一,但他的深邃背后也有温情的一面。 傅雷先生曾对他的孩子说过:“我做父亲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厌烦。 ”父亲是矛盾的,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飞得不高,却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摔得遍体鳞伤的模样。
或许有一天你也会飞向蓝天,你的父母就像大海,当你跌落谷底时,你的父母不会责怪你飞得太高,而是为什么自己没有更广的海岸。
海鸥与海会永远相伴,直到时间的尽头。
《傅雷家书》读后感9
合上书,细细回味那封封深情的家书。 “人爱其子,胜于一切”。 傅雷对孩子所灌注的心血全部融入一封封家书之中,教导他们立身行事,爱国成才,家书中更是傅雷的淳淳教导。 其声音殷殷,其意绵绵,其情拳拳。 隐约,我仿佛走进那位叫傅雷的父亲,聆听他那呕心沥血的教诲。
父爱如山,傅雷对傅聪的爱自是如此,高尚,纯洁,无私!因在外留学,傅聪的中文越发生疏,作为父亲,傅雷与儿子的书信交往,绝大是中文,在冬日短短几星期更是抄出了几万字的中文译作,可见爱子情深呐。
在书中,傅雷教导儿子的关键在做人,努力让儿子成为坚强的、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 没成某某家以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 傅雷希望儿子做一个爱国之人,正直之人,真诚之人,坚强之人,希望儿子淡泊名利,也望子成龙。
于是,这一封封家书有对人生对艺术的见解,对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做父亲的其大半生的心血历程来给爱子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归宿!傅雷以去,家书仍留……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 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傅雷的个人修养极其的高,不仅表现在文学、艺术、真理上,重要的是他做了一个好榜样给儿子。
他告诉儿子:“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 这两件事都不和西洋的礼貌。 围巾和大衣必须一同脱在衣帽间里,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 ”礼仪能够体现对别人的尊敬,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所以父亲教育儿子要注意个人礼仪。 傅雷也是一个非常谨慎,注意细节的人。 一个人只有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了基本的礼仪素养,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和敬爱。 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成功。
傅雷在写给他的儿子的信中写道:“国内的大水灾害,迄今仍极严重......灾难的损失,初步非正式估计已达十万亿。 人民的生命财产更不知道损失了多少。 ”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忧国忧命之情。 体现出了是一个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大义的知识分子。
为了不让他的儿子走弯路,他对儿子说:“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这句话让我明白:只有敢于正视现实的人,才是能够面对错误和失败,并且有望改正错误,最终走向了胜利。
傅雷是一个称值的好父亲。 他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傅雷值得我们学习。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母亲的爱犹如于春天里灿烂的阳光,给与温暖,给予光明;母亲的爱,犹如于狂风中的一把稳定而沉着的大伞,遮风挡雨;母亲的爱,总在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给予动力。 那股如丝般连绵不断的爱意成为坚强的后盾,时时刻刻不再有空虚的感觉。
傅聪的母亲就是这样爱孩子的,尽管生活出现了种种问题,傅聪的父亲也生病在身,他们都没有怎么告诉孩子,好让他在国外安心。
而且时时刻刻嘱咐孩子,不要太劳累,不要太奔波,要好好休息,爱惜自己的身体。 还有,告诉孩子在他乡要和朋友多多联系,不要封闭自己,这样才能好好发展。
父母的谆谆教导,很多年轻人不以为意,觉得自己充满青春活力,不在乎一些事情,而往往有些事情不在乎就会付出代价,比如健康。 爱惜自己是生活的首要问题,为了事业,很多年轻人拼命的工作,为了自己的目标不顾一切。 可是,一旦透支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就会一去不返。
就像一个杯子,打碎了重新粘上,也不会是原来的那个,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年轻人,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 不要让自己输在了健康上。 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
有些爱就在父母的唠叨里!树欲静而风不止!希望孩子们珍惜!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傅雷家书中,人本观念熠熠生辉。 除了教导儿子将为人为人生的重中之重,还时常关心儿子的身心健康,这在家书里比比皆是,譬如,傅聪即将出国留学时傅先生写道,“可是关于感情问题,我还是要郑重告诫: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 在外好好利用时间,不但要利用时间来工作,还要利用时间来休息,写信。 ”傅聪多次比赛前,傅雷都会耐心教导儿子,“比赛以前的几个月,必须要把身心的健康保护得十分好,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出场竞赛。 俗语说‘养兵千日’,‘养’这个字极有道理。 ”在谈及傅聪练琴时,傅雷嘱咐儿子:“可是身体还得保重,别为了多争半小时一小时,而弄得筋疲力尽。
从此刻起,你尤其要保养得好,不能太累,休息要充分,常常坚持fresh的精神。 好比参加世运的选手,离上场的日期愈近,身心愈要调养得健康,精神饱满比什么都重要。 ”相形见绌,今昔的人父人母,尤其是都市里的爹妈,有几人能像傅雷这般照顾子女的精神成长有几人能牺牲一丁点时间去关照子女的情感问题有几人能奉行“人本主义”呵护子女的身心健康错综复杂的社会体制又容许我们的人父人母能做到几分“人本”呢这是体制问题或者是人文问题我们更明白的是这些问题一时间难以明辨,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人生观的深刻反省。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从某本书的片段吸引的,然后买了一本看,本以为大部分是家长里短,实际内容却让我收益颇多!
这本书不仅让我看到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法,也让身为子女的我对父母的心态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父母的责骂,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只是他们也是初为父母,不懂怎么表达更好!
傅雷对傅聪的教育,让我总是忘了他是个文学翻译家。 他对钢琴曲深刻的了解,对美术作品独到的见解,让我深深地敬佩!傅雷在专业上,教导傅聪专心认真的练习钢琴,虚心听取他人意见。 在生活上,感恩每一位帮助自己的人;也要及早做好生活开支预算,不要为金钱忧愁,避免因演奏会过多耽误新的钢琴曲的练习。 在婚姻上,希望傅聪认真对待另一半的选择,尊重妻子,照顾妻子的感受,共同成长!也总是在信中教导傅聪,祖国非常伟大,要用自己所学努力回报祖国!
这样的傅雷,难怪总是让人忘了他是文学翻译家的身份,也难怪他能教出傅聪这样伟大的钢琴演奏家!
总而言之,这本书值得所有人都读一读,不管是为人父母,或是为人子女,都值得借鉴。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这不是一封封普通的家书,是一部充满着伟大父爱的的家书,字里行间,浸透了父母对孩子全心的爱。 同时,它又是一部绝好的艺术教课书。
人爱其子,天性使然。 人的生命有限,而人的事业却永无尽头。 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 因此,培育好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 傅雷教子,情真义切,从家书中随处可见。 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 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
《傅雷家书》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 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 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这让傅聪十分感动。
可怜天下父母心。 其实,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的前途,可谓费尽了心血,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 《傅雷家书》让我更加了解父母对孩子的情感,也让我更渴望多多与父母沟通、交流。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这个星期,我看完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傅雷家书》。 看完之后,只觉得心里有细腻的温暖,这大概就是父爱的感觉吧。
事无巨细,心中傅雷首先强调的是傅聪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傅雷以自身的经历来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见困境不气馁,得到成功不骄傲,要有国家和名族的荣辱感,要热爱祖国。 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同时他还对傅聪的生活进行指导,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如何处理婚姻恋爱等问题他都给傅聪提出了建议。 傅雷作为一名文化底蕴深厚,在艺术方面有很高造诣的人的人,也给傅聪在音乐方面指了明路,还鼓励他多从诗歌、戏剧、美术等艺术门类汲取营养,给他寄去书籍。
在我看来,傅雷是傅聪人生中的一盏指明灯,他既是一位慈父,又是给傅聪提出建议,给予关怀的良师益友。 书信中无不透露出他那浓浓的父爱,洋溢着父子之间的深情。
傅雷家书中的种。 种人生道理也使我受益匪浅,家属传递的不仅是父子之间的爱,也是人生哲理的传承。
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100一200字
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 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 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 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 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 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 下面,我就对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这过程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 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 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一、“严”字当头,抓住小学关键期大学者胡陆罩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 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错爱”、“溺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 例如,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高中生中均出现过要父母给盛饭事件。 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 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 树大并没自然直,反倒长成歪脖树。 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 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 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努力学习,不可懈怠。 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 我家培养孩子的习惯采取“小时严、大时宽”。 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我对儿子以严为主。 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 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 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 二、培养独立意识,使孩子不产生依赖思想。 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 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 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 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 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 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当好慈祥父母亲,及时解疑答难,正确引导缺备孩子。 我们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 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 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儿子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废品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 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 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伏悉毁。 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 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 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 四、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 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 这方面我们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亏老师及时与我们联系,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弯路及孩子一些不好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不断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为人父母者,欲子孙贤者,不染恶习。 要教育孩子做到勤奋刻苦努力的学习,将来能成为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材。 为民造福;首先要做到对孩子进行道德的教育,知道理,明德行,教育孩子能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 贪婪痴慢,人心堕落要因。 一切时,一切事要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一切为公着想,要使其作到断除一切自私自利的念头。 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要做到爱一切的人事物,更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努力学习,不可懈怠。 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 将来踏进社会,不为自己,为民造福。 教育孩子要立大志。 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 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 所以我们家庭是经常督促孩子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要求孩子要立大志。 明确方向,努力学习。 精进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在学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 ”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课,要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一切作业,团结同学,要做到取长补短;在学校要争取多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 严格遵守校规,教育孩子力争做到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这就是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纲领。
读《中庸》:第十五章 由近到远,由低到高——对待孩子以身作则
(原文)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耽。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解读) 君子实行中庸之道, 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 。 《诗经》说:“妻子儿女感情和睦,就像弹琴鼓瑟一样。 兄弟关系融洽,和顺又快乐。 使你的家庭美满,使你的妻儿幸福。 ”孔子赞叹说:“这样,父母也就称心如意了啊!” (领悟、感觉、醒悟、体会、心得) 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到不到天边。 我们常犯的错误,就是看不起基础的东西,追求不切实际的高远目标,最终却没耐拆什么成果。 如我在里写作,开始写的文章读者很少,就想着要怎么写,才能有很多读者,就有点急于求成,去找什么文章,能够爆文等等,后来发现这个不切实际,本来进入写作,也就是抱着学习写作,能够坚持写作为目的,怎么就偏离了初衷了呢,文笔本来就差,还想着一步登天,就是有点好高骛远了。 想把文章写好,这个想法是没有错的,但想着一写就成经典,就成爆文,也就大错特错了,书要一页一页的看,写作也要一天一天的写,积累到了一定经验,才有可能把写作这件事做好,现在我应该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能把写作踏实平稳地坚持下去就是我最大的成功了。 还有前段时间,看了早起的好处做差,说是每天5点起床,可以看书、学习等,还没有人打扰,可以比别人多出半天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也就学着做了,每天5点起床,开始觉得很困,就喝咖啡和茶提神。 开始倒是感觉作用很好,时间多了很多,但是一周后,后遗症来了,先是咖纯亩皮啡和茶喝多了,导致好长时间没有胃酸的老毛病又犯了,整天感觉就是想睡觉,搞得自己一段时间,身体状态都很差。 最后总结经验,想要早起,必须要休息早点,原来六点半起床,改成六点十五分起床,适应后再把起床时间提前一点,经过个五六次适应点,也就能五点起床了。 还有就是教育孩子方面,我们 不能急于求成,要培养孩子一点一点的进步,不能好高骛远 等等。 对于成为孩子的榜样,我们做为家长的,也要 每时每刻的以身作则,不要做偶尔的榜样,做好这最朴实最真实的教育 。 以上这些也就应了孔子说的:“ 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和荀子说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这些古人智慧,我们好好学习了,对我们的帮助是巨大的,无穷的,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今天你走弯路了吗?下篇《中庸》:第十六章(讨论孩子教育相关) 有教育孩子好方法的,欢迎留言感谢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