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利好!北方第二城 要翻身了

文丨西部君

最近,关于国家中心城市的话题,热度颇高。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分析过,严格意义上讲,国家中心城市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是增多了。

因为,在国家层面的权威口径中,天津这一次在批复的城市总规中,也被明确是“ 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

它的完整定位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进一步梳理会发现,由之前的“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升级到“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今年以来,天津所收获的还不仅仅是地位的提升,更伴随着一连串足以让很多城市倾羡的大利好。

甚至可以说,长期以来“低调”示人的老牌直辖市天津,从叠加的各类政策支持力度看,堪称是 今年最大的赢家

北方第二城,终于要翻身了?

《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在今年8月批复的。

在这份批复的前后,天津还有两件重要性不容低估的“大事”。

一是,7月底,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委联合印发了首个支持天津发展的综合性金融政策——《 关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这里有一个背景是,2015年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了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即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如今,在天津“金创区”建设即将迎来第10年的重要节点,多部门高规格出台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自然可以说是一种强力支持。

这也与总规中多确定的“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功能定位,形成了呼应。

其中一些内容,可以说是很有分量的:

很多人应该都知道,“金融中心”在历史上就是天津这座城市最显著的标签之一。2003年,天津也明确喊出了建设“ 北方金融中心 ”的口号。

这一次出台的金融领域的意见,无疑给天津重新点燃金融中心梦,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二是,就在这个月,注册资金为100亿的第98家央企——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 ,在天津成立,终结了天津没有央企总部的历史。

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央企是少数城市才有的利好。新增央企更是机会甚少,这样的“大礼包”落字天津,自然有着不一般的意味。

此外,天津城市总规获批的同一个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审议,进一步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实施。

其中明确,要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滨海新区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航运服务功能,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 加强天津滨海新区与河北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错位联动发展

国家层面,专门针对一个新区出台支持政策,这非常罕见。如果考虑到滨海新区之于天津的重要性,就更加明白这种不同寻常的支持之于天津的重要性了。

在最高峰时期,滨海新区的GDP一度突破万亿大关。2023年滨海新区GDP超过7000亿,对天津的贡献超过一半,在全国19个新区中仅次于上海浦东新区。

同样是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4—2035年)》,聚焦产业发展、能源转型、科技创新、生态宜居、体制机制、文化教育等重点方向,为中新天津生态城明确了6个方面29项主要任务。

如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方面,在对现有产业进行焕新改造的同时,以高端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物流、绿色能源、绿色金融、数字经济、绿色创新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大绿色产业培育, 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当然,面对多重政策利好的加持,天津也没闲着。

众所周知,天津对外的一个重要标签就是“ 高考最容易的城市之一 ”。

数据显示,去年高考,985高校在天津的录取率为4.90%,仅次于北京和上海。而曾经“一体”的河北,录取率却只有1.14%。

天津考生只有6.9万人,计划招生3380人。河北考生多达61.54万人,计划招生却只有7042人。

或许也正是因为有着巨大的高考红利,天津的落户门槛之高,在全国长期是与北京、上海旗鼓相当的存在。

但现在,天津正在将这一优势转化为“抢人”利器。

今年9月,天津发布《提升城市服务保障水平促进新市民安居乐业政策举措(征求意见稿)》,其中就包括适时调整居住证积分指标体系及分值表。

而就在前不久,滨海新区也发布关于对《滨海新区户籍制度实施细则》,进一步放宽外来人口在滨海新区落户限制。

从另一角度可以说,随着降低落户门槛成为普遍趋势,天津这样的城市在放开落户上也就少了更多的包袱。这也未尝不是对自身长期以来被抑制的某种优势的释放。

天津的确有必要“动起来”。

作为老牌直辖市,曾经的天津,不止是北方第二城,甚至综合实力在全国都可以说是仅次于上海。

这从1986年版的城市规划定位就可见一斑:

2006年天津的定位,其实也是相当之高:

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过去十来年的天津,堪称是持续承压。

最典型的如GDP总量,在2016年挤水后,破天荒地在2020年跌出了全国前十。今年上半年,天津更是被宁波超过。

另外,人口方面,天津常住人口从2016年顶峰时的1443万,减少至2023年底的1364万,七年缩水近80万。

所以,从各个方面看,作为老牌直辖市的天津,都有必要打一场翻身仗。

天津的下一步,其实不仅关乎一座城市的发展荣辱,更关系到南北的发展平衡。

要知道,作为北方第二城,天津的制造业、金融、港口、科教、医疗等综合优势,在北方依然是首屈一指的。

如此有“功底”的城市,如果不能充分把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不得不说是一种莫大的浪费,也势必不利于南北的协调平衡。

比如,天津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91个、666个工业小类中的606个,是全国工业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

尽管过去十多年,从互联网到电子信息这些明显的产业风口,天津似乎都斩获不多。但其高端制造业的基础依然不可低估。

如近一两年,波音和空客这两家全球飞机制造领域的头部企业,都加大了对天津的投资。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天津市进出口航空航天装备共计331.7亿元,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20.5%,全国占比29.6%。

从产业生态看,天津目前已构建起“1+3+4”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了信创、集成电路、车联网、生物医药、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轻工等12条重点产业链。

如此多元化的产业体系,放在全国也是相当能打的。特别是在制造业的重要性愈发提升的今天,天津的传统优势,有望被进一步放大。

事实上,2023年度规上工业营收,天津就位居全国前十,是无可争议的北方第二城, 规模差不多是郑州、青岛的2倍

此外,税收、一般预算收入等指标,天津也仍居全国前十。

当如此雄厚的底子,与持续加码的政策红利汇流,“沉寂”已久的天津,仿佛又再次站到了新的节点。能否重现辉煌,我们拭目以待。

大梦归离 首波口碑出炉!观众的打分和评价 一针见血 郭敬明
出手! 李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