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两年来最火热的领域之一,低空经济凭借其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力吸引了政策和资本的高度关注。除了传统的通用航空业态,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服务方式,正在推动商业消费场景的革新。
比如在上海市杨浦区,改变正在发生。
黄兴公园内,空中“飞客”无人机携带着外卖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精准降落在公园内特设的无人机降落区,不时引来路人的围观和打卡。在新江湾城核心区凯德·国正中心2号楼前,科创园区内的工作人员早已对无人机配送场景习以为常,来自五角场商圈合生汇的外卖,最快7分钟就可以送达。
新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园区、企业、高校、商圈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勾勒出了一幅全新的商业消费“杨浦繁华图”。
而这背后,是杨浦区二十多年来致力于创新转型的坚持和努力,也是“工业锈带”向“创新秀带”的精彩“逆袭之路”。
杨浦五角场城市副中心
推动低空经济由“小众试点”到“大众体验”
近两年来,杨浦区抢抓低空经济新赛道,不断推动“小众试点”转变为“大众体验”,努力拓展和创新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美团无人机公共事务负责人闫琰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美团在上海开通的三条无人机航线起飞点均设在五角场辖区的合生汇,Manner Coffee、桂满陇、小杨生煎、霸王茶姬等都是首批接入无人机配送的餐饮商户。
美团无人机在五角场商圈合生汇的起飞点
去年12月,上海城区首条无人机低空配送路线开通,从商圈到写字楼常态化运营,主要配合外卖小哥即时配送,降落点位于凯德·国正中心。中心位于新江湾城核心区,TMT头部企业聚集,办公氛围浓郁,周边高等学府人才储备丰富。航线开通后,附近上班族均可体验到“3公里15分钟达”的全新服务。
降落点为黄兴公园的航线是美团探索的差异化场景,主要针对传统配送不容易进入、便捷性不高的区域。降落点位于互联宝地杨浦园的航线,则是全市首条跨越高架的无人机航线。未来,无人机航线还会进入校园、医院、景区等各个场景。
另外,美团无人机空中运行管理中心也设立在杨浦,上海、北京、南京等城市的无人机配送调度工作也都在这里完成。
发展低空经济,走在前列的杨浦区被寄予厚望。今年7月印发的《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指出,围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天空之城”的目标,要持续丰富低空经济商业场景,实现物流运输、应急救援、低空文旅、智慧城市、载人交通等商业场景的“100+”低空飞行服务应用。
关于商业场景推广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推动杨浦区等中心城区扩大低空末端配送智慧物流,因地制宜有序开展商区、校区、园区、社区等无人机物流配送商业应用。
杨浦区低空经济何以“迎风而舞”?五角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唐颖花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低空经济在杨浦有天然的载体优势,这里头部企业聚集,高校及科研机构众多,创新氛围浓厚;同时这里商业综合体林立,消费活力迸发,市场前景广阔。
她透露,杨浦即将出台低空经济相关产业政策,对低空经济各种应用场景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先行先试。五角场也将积极落实,做好服务保障,争取一批新技术、新场景、新应用率先落地。
具体而言,杨浦区拟开展“五个一”工作,即“出台一个政策”,加快制订《杨浦区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举办一场活动”,拟以“共话魅力杨‘数’浦 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举办“杨浦低空经济发展研讨会”;“梳理一批企业”,梳理“国内低空经济100家企业名单”;“建设一个平台”,推动低空经济相关技术检测平台建设;“突破一个难点”,协调支持美团开展跨高架航线试点。
7月19日,杨浦区委书记薛侃到美团无人机空中运行管理中心调研时指出,低空经济既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又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杨浦区在低空经济赛道布局较早,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希望企业抢抓机遇、放大优势,继续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打造更多低空应用场景,助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他表示,杨浦区将加快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为低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
杨浦的华丽转身
闫琰在谈到美团与杨浦双向选择时提到,美团无人机航线的顺利落地,主要得益于杨浦的营商环境和年轻有活力的科创氛围。
但此前,杨浦区更多是以“厚重”形象示人。
杨浦区曾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家自来水厂——杨浦水厂、第一家民族机器棉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第一家民族造纸企业——上海机器造纸局等,都在这片土地上孕育而生。远东第一大火力发电厂杨树浦电厂、远东第一大煤气厂杨树浦煤气厂也曾在这里轰鸣作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杨浦全区工业产值超过上海的四分之一、全国的二十分之一。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世界性难题也摆在了杨浦面前。对此,杨浦并未止步不前。2003年,上海作出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重大决策,杨浦区提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拉开了发展大转型的序幕。
通过深化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的“三区联动”,促进学城、产城、创城的“三城融合”。2010年,杨浦区被科技部命名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2015年被确定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2016年被列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国家创新型城区,2020年获批全国首批和上海唯一的“科创中国”试点城区。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杨浦区成功实现了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的升级,完成华丽转身。
在科技创新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和科技企业汇聚于此。
杨浦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区
以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园区为例。起步于2003年的大创智,由杨浦与瑞安集团合作打造,借鉴美国硅谷和法国巴黎左岸的成功经验,开局只有小小的1平方公里。
如今,占地8.2平方公里的园区里已有超过17万名知识工在此创业、工作、生活。园区南接五角场、北达新江湾的创智天地,坐落于复旦、同济、财大等多所重点高校之间,去年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截至目前,园区已孕育出4500多家双创企业,各类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企业15家,总营收超过3000亿元,成为文化科技的产业高地,初创企业孵化成长的沃土。
各类科研机构纷至沓来,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以及由丘成桐院士担任首任理事长的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都在大创智揭牌。另外,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办事处、波士顿大学办事处等国际大学上海办事处也都在大创智“安家”。
杨浦新消费的活力之源:“两个18万”
如今的杨浦,已经是上海众多城区“年轻活力”的代名词。数据显示,杨浦区每四个常住人口就有一个是18-35周岁的青年。
唐颖花用“两个18万”,来介绍当下杨浦新消费的活力之源。
第一个是有“18万”年轻大学生,杨浦集聚了复旦、同济等10余所知名高校,拥有上海1/ 4的本科生和1/ 3的研究生,每年毕业一批、新入学一批大学生,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这是“永远年轻的18万”。
大学路限时步行街的开街就是这种年轻活力的具体体现。步行街于去年5月20日开街,位于大学路(智星路—锦创路段),于双休日及法定假日全天启动,期间仅允许行人通过。
限时步行街采用“一重三轻”运行模式,即每月组织开展一次重型活动,三次轻型活动。其中,重型活动包含大型主题市集、展演等,轻型活动则包括互动展陈、快闪表演等,以“科创+文创”为发展导向,呈现了主题市集、体育社群活动以及品牌共创等多种模式,营造了更加年轻、活力的消费新场景。
大学路限时步行街
数据显示,开街以来,大学路限时步行街客流量同比增长36.5%,累计客流量达600万人次。其中,步行街的重型活动还对五角场商圈整体产生了溢出带动效应,重型活动期间商圈人流量、销售额分别超过全年平均值38.4%和34.6%。
近期,在大学路限时步行街上,五角场街道联合瑞安创智天地还与杨浦区商务委联合主办了“爱在大学路”开街一周年活动暨杨浦环球潮流美食节活动,与杨浦区绿化市容局联合举办了“碳”循嘉年华活动,与区体育局共同承办了由上海市体育局牵头主办的2024“young浦夏夜”体育消费生活节,都收到了不错的反响。
可以说,大学路已经不仅仅是杨浦区、是上海的消费地标,更是多元资源凝聚、多方灵感融合的创新实验室。
唐颖花表示,五角场和大学路作为杨浦区乃至上海商业与创新交融的重要代表,在“科创+文创”的发展模式下,创新场景、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科技企业新品发布会、国际品牌首店落户、新兴潮流品牌沉浸式活动等,都会引来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和参与。今年正值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五周年,五角场街道也把商圈品质提升作为十大重点专项行动之一,将进一步做好商圈各综合体及大学路的联动发展、提质增能。
更年轻,更创新,更具活力。杨浦区的创新转型故事,一路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