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不论是大银幕还是小屏幕手机端,专为中老年观众制作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少,历史剧变成了古装偶像剧,时代剧也把目标对准年轻观众,启用大量偶像明星的同时,上一代观众熟悉的资深演员们,如王丽云、杨昆、丁嘉丽,以及潘虹、何赛飞等人,都已成了婆婆、丈母娘“专业户”。相比工作压力大、娱乐形式更丰富的年轻人,处于退休或准退休状态的中老年群体更需要适合自己的题材,而随着智能手机和短视频平台的普及,他们也更容易接触到门槛更低的“霸总爽剧”。

像那些作品名称中就标明“50岁”的作品,摆明就是针对这类老年人量身定做的商业快消品,虽然“服化道”制作粗糙、演员没有名气,但架不住剧情“上头”——剧中主角不是遇见多金深情的富豪,就是自身反转逆袭,给观众一种很解气的代入感。但这些同质化的套路元素,也很容易令中老年观众沉迷其中,如果平台再弄成“前免费,后付费”的模式,难免就成了另一种“老年人保健品陷阱”。

随着这类作品赛道竞争越来越激烈,制作方如想做出差异化,不同于那些针对年轻人的爽剧,在爱情和身份的戏剧冲突之外,也要挖掘中老年人社会经历和家庭地位等其他矛盾点,这也给创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将现实中的中老年人生活搬上屏幕,拍出他们的精神状态、合情合理的诉求,而非远离现实的“霸道总裁爱上绝经的我”。
事实上,这些年也有不少优秀的影视剧,真正拍出了中老年人的境况。譬如2021年的20集短剧《大妈的世界》,李玲玉和穆丽燕两位“60后”资深演员,就展现了广场舞大妈们的退休生活,剧情中同样也有追剧打Call、机智反诈情节,但大妈们都在积极用自己的智慧和阅历来适应这个数字化的世界,讽刺中不乏乐观和自省。今年由张国立、王刚和张铁林这组“纪晓岚铁三角”再度合作的《老家伙》,也展现了退休老同事们如何打造老年人社区,不乏你来我往的各种操心之事,体现的是人情世故的历练和豁达。同样,今年9月刚上映的《出走的决心》里,50岁的“大妈”在满足对家庭和子女的责任后,选择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出走,这才是真正的“爽”。



因此,不论是微短剧、短剧,还是长剧、电影,其实都可以产出角度不同、层次多样的佳作,制作方不应一味媚俗,而应通过更接地气的采风和打磨,推出真正适合中老年人精神和情感世界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