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信男”这个词,你一定不陌生!
4年前它像一颗炸弹在互联网上炸开了锅,把 脱口秀演员杨笠 推上了风口浪尖。
有人说她勇敢,说出了女性的心声;也有人说她挑起性别对立,是“女拳”代表。
四年过去了杨笠似乎成了一个流量密码,每次出现都能引发轩然大波。
最近的一次, 是京东“翻车”事件 。
10月14日,京东官宣杨笠成为其双十一活动合作人员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按理说,难道京东不知道杨笠发生什么了吗?那为什么还要合作?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次失败的营销案例,但如果深挖背后的逻辑,你会发现, 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杨笠“出圈”的脱口秀
从代言“翻车”到舆论风暴
2020年,杨笠凭借一句“他明明看起来那么普通,但是他又是那么自信”,火爆全网。
这句看似简单的调侃,却精准地戳中了一部分男性的痛点,也让“普信男”一词迅速出圈。
随后杨笠在脱口秀节目中持续输出类似的观点,将矛头直指男性群体,引发了更大范围的争议。
杨笠“出圈”的脱口秀
有人认为她是在为女性发声,也有人认为她是在刻意制造性别对立,是在“打拳”。
争议之下杨笠的流量却一路飙升,商业价值也水涨船高。
她先后代言了英特尔、长城汽车等品牌,无一例外都遭遇了“翻车”。
杨笠代言英特尔
这一次,轮到了京东,京东选择杨笠做代言人,真的只是因为她“有流量”吗?
要知道京东的用户构成中男性占了近六成,选择一个在男性群体中争议巨大的艺人做代言,这本身就违背了商业逻辑。
更何况京东在2016年就加入了英国驻华使馆发起的性别平等项目,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维护女性用户的权益。
图片来自金融界
京东为何还要冒着“得罪”大部分用户的风险,选择杨笠做代言人呢?
有一种可能就是是京东内部决策层出现了分歧。
最近这几年,京东的业绩增长放缓内部压力巨大,为了寻求突破,一些“激进派”高管主张通过制造话题、博取眼球的方式来提升品牌热度。
京东发文
而杨笠就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她的出现必然会引发舆论关注。
“激进派”高管可能认为,即使杨笠的代言会引起部分男性用户的不满,但只要能吸引到足够多的女性用户,就能弥补损失,甚至还能提升品牌形象。
但是他们低估了事件的影响力,也高估了女性用户的“包容度”。
图片来自网络
结果就是京东不仅没有吸引到女性用户,反而激怒了男性用户,最终落得个“两头不讨好”的下场。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京东事件并非一次简单的营销失误,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罗生门”。
图片来自网络
它的目的也许并不是为了提升销量,而是为了制造更大的舆论冲突,从而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等热度一国,就开始在网络上道歉,表示后续没有跟杨笠进一步的合作计划!这不就是妥妥的引流吗?
京东发文
辛巴的“怒怼”和章泽天的“胸针”
就在京东为杨笠事件焦头烂额之际,另一位互联网“顶流”辛巴也加入了这场混战。
10月20日辛巴在直播间公开“怒怼”京东,指责其“搞小动作”,并点名刘强东,称“谁要搞我,我就搞死谁”。
辛巴的这番言论再次将京东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些人认为辛巴是在为杨笠“打抱不平”,也有人认为,他是在借机炒作蹭京东的热度。
更令人玩味的是,就在京东事件和辛巴事件发酵的同时,刘强东的妻子章泽天也卷入了一场舆论风波。
10月12日,章泽天佩戴一枚“眼睛”形状的胸针出席活动,被网友解读为是“光明会”的标志,引发了各种阴谋论的猜测。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事后证明这只是一场误会,但这枚小小的胸针,却像一根导火索,引爆了舆论对章泽天和京东的关注。
三件事看似毫无关联,却在同一时间段集中爆发,这真的只是巧合吗?
京东发言人发文
可能就像网友猜测的那样,这三件事其实是同一场“大戏”的不同“演员”,其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利益博弈和权力斗争。
这场“大戏”的导演是谁,其最终目的又是什么,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大戏”的剧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46%的女员工和“被代言”的女性:谁在利用谁?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京东女员工占比46%,已经超过了“妇女发展纲要”中“45%女性员工”的建议比例。
这本是一件好事,说明京东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做出了努力。
但在这场舆论风暴中这46%的女员工,却似乎成了被利用的对象。
图片来自金融界网站
一些人打着“为女性发声”的旗号,煽动女性用户的情绪,将京东推向了舆论的对立面。
这些“为女性发声”的人,真的关心女性的权益吗?他们真的了解女性的需求吗?真的希望看到女性获得平等和尊重吗?
或许就是只是想利用女性群体的话题,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罢了。
图片来自网络
正如一些网友所说,杨笠们的“女拳”,更像是“生意”,他们通过制造性别对立,来博取眼球、收割流量、获取利益。
而那些真正需要被关注的女性议题,比如家暴、职场歧视、生育保障等等,却被他们抛诸脑后。
他们就像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打着“女权”的旗号,行“割韭菜”之实,而那些被他们煽动起来的女性,最终只会成为这场“流量盛宴”的牺牲品。
图片来自网络
四、“杨笠们”背后的推手
杨笠事件的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博弈。
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纽约时报》都曾对杨笠表示过“赞赏”,称她是“中国的女性意见领袖”。
但这些西方媒体真的了解中国女性吗?他们真的关心中国女性的处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国外称赞杨笠
西方媒体对杨笠的“赞赏”,背后隐藏着的是他们一贯的“双标”和“傲慢”。
他们试图将西方的价值观强加于中国,将中国女性塑造成他们想要的“受害者”形象。
希望通过支持像杨笠这样具有争议性的人物,来制造中国社会的内部矛盾,从而达到他们“分化瓦解”的目的。
《纽约时报》对杨笠的“赞赏”
最近几年,西方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国的文化渗透力度,利用各种手段试图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他们利用互联网、影视作品、文化交流等各种渠道,向中国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宣扬西方的生活方式,企图从思想上“西化”中国。
图片来自网友评论
杨笠事件就是西方文化渗透的一个缩影。
他们试图利用中国社会存在的某些问题,来挑起矛盾,制造对立,从而达到他们“不战而胜”的目的。
国外称赞杨笠
中国女性需要怎样的“女权”?
杨笠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看到了西方文化渗透的险恶用心,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存在的某些问题。
我们不能再对西方文化渗透视而不见,也不能再对社会问题熟视无睹。
一定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不要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然后积极发声勇敢斗争,维护我们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也要反思,中国女性需要怎样的“女权”?
是像杨笠那样,通过制造性别对立来博取关注的“伪女权”?还是像张桂梅那样,扎根贫困山区,为女孩撑起一片天空的“真女权”?答案不言自明。
张桂梅
真正的女权,不是要“打倒”男性,而是要争取男女平等,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不是要制造矛盾和对立,而是要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更不是要“跪求”谁的施舍,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赢得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中国女性要拒绝“被代言”,不做“沉默的螺旋”。
我们要维护我们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也要为构建一个更加平等、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对此,大家怎么看?
文/:惠惠爱八卦
参考资料: